首页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举报
开通vip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教育1,它与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单一性相比,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导向性的特征。本章将结合有关网络功能的理论,揭示网络文化在当代社会所呈现的特色,以及在人来生活中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从而为更好地阐释网络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对于网络文化的特征,要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同时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教育1,它与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单一性相比,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导向性的特征。本章将结合有关网络功能的理论,揭示网络文化在当代社会所呈现的特色,以及在人来生活中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从而为更好地阐释网络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对于网络文化的特征,要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同时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笔者将从网络文化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的特征以及其他特征进行分析。 (一)开放性 网络文化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网络文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网民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也可以足不出户获取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各种类型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共同分享与交流而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地球不在是一个庞大的星球,而是“地球村”,这样的传播路使得不同阶级、民族、地域文化都有参与的机会,能够在网络文化的生态环境中共生共存,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有了融合的可能。2同时,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兴起,更是丰富和完善了网络文化的传播手段,网络文化甚至无处不在,只需要手指一点,就能够在任何地方接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地域的传播不受限制,接收的方式也不在受时空限制,从而使得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 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开放性。网民参与网络文化的互动无需要很高的门槛,只需要网民掌握使用电脑、手机的基本操作就能够发表言论,微信、qq、贴吧等网络社交平台更是为个人思想意识、价值观创造了传播的平台。自由言论、自由沟通在网络环境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所发表的言论、语音、视频等信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在方便人们生活、丰富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文化的监管问题。例如,由于网络系统的庞杂与技术的限制,各种霸权主义文化的渗透,邪教的宣 1匡文波. 论网络文化[J]. 图书馆, 1999(2):16-17. 2孙颖. 开放的网络文化与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思想政治教育[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3):12. 传,色情文化在隐蔽中滋生等等,都在无形之中带来了文化糟粕,污染了网络文化的环境。总之,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二)多元性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是在其开放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得多元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成为了可能,各类文化传播平台使得各个地域、国家、民族之间的信息能够在瞬间完成。各类文化的汇聚,各类人才的言论都能够在网络中进行搜索、下载与学习。相比于传统文化,其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形式与内容。就目前手机应用商城的软件分类来看,就可知网络文化其多元性的特点。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各类型的手机应用包括了即时通讯与社交应用、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网络购物、图书阅读、手机游戏等共12种类型。3不同类型的应用所传达的信息及其带来的各种各样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影响不言而喻,可见网络文化所涵盖信息的丰富性及其多元性。同时,网络文化表现出一种“自媒体”或者“个人媒体”的特征,博客、微博客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播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这就促使网络文化处于一种大众共同创建与分享,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状态,多元化日趋成为网络文化的常态。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其参与的对象更加多元化,其内容的发布与内容的接受者更是参差不齐,各种类别的信息如小说、视频、音乐、电影等等,各种层次的网络文化如综艺娱乐节目、网络公开课、学术资源等等,只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文化产品,在网络中均能够找到。 (三)导向性 网络文化的导向性的主要表征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倾向性对接受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根据2016年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达30亿,占全球人口的50%,2014年全球独立移动设备用户渗透率超过了总人口的50%。由此可见互联网如今已于绝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已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网络文化每时每刻的更新与消息的推送,必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入人们的意识中,从而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一方面,对于接受者而言,网络文化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另一方面,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为了获取用户的关注度,为了传播某种价值观,也通过网络文化 3简书.数据: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报告[EB/OL]. 输入到接受者脑海中,从而引导接受者按照特定的思维与价值选择去行动。 每一种类型的网络文化都具有其独特的导向功能,以此引发人们的关注与追逐。其中广告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广告在网络中无处不在,其对大众消费的引导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消费选择时,人们大多数选择广告中所见过的产品。还有就是官方媒体、网站,其主要的导向在于为国家意识形态服务,传达政府的精神,让民众接受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无论是视频、文档还是音频,其都是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为为每一个接受者带来了一定的价值引导,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转变自己的观念。 以上是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特征,而正是其开放性、多元性和导向性的特点,从而为缺乏判断能力与具有超强模仿能力的小学生思想道德带来极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商业性 随着网络用户的增长,网络文化日益的渗透,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商机。互联网从进入公共应用的时起,它就成为一种商业平台。网络文化也必然带有商业的属性。4面对众多网络用户,网络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网络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例如信息产品、服务产品等。例如游戏产业日益兴盛,英雄联盟(一款策略类游戏)乃至占据了游戏领域的半壁江山,并带动了其他产业如直播的发展。在文化服务领域,中国以罗振宇的《逻辑思维》为代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得到APP,开启文化付费、学习的热潮,同时众多网上阅读平台、直播平台等也相继以其商业目的开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商品。从某种程度而言,网络文化的本质就是商业性,由于网络文化用户面广,极小的投入就能够带来较大的回报。因而,多数网络文化都以商业目的为主,通过吸引大量的用户来维持网站的经营。这样对于网络文化而言,其内容的发布更加具有趋利性的特点。 这些网络产品多是依据用户的习惯、喜好而开发,通过吸引一大批的用户用以获取利润。商业本质的趋利性,一方面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播,一大批符合大众审美以及“上层”文化或者精英文化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得到普及,促进了大众的意识觉醒以及思想道德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的鱼龙混杂,监管的缺失,也导致了文化产品的质量不一,各类以满足低级趣味为导向的文化产品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文化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多数是为了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和欲望,因而难以真正产生正面的影响。甚至导致许多人沉迷于网络。据数据显示,中国在2016年“净网”行动中就查处违规网站2500余家,而这些网站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各类平台作为营销渠道,通过支付宝和微信红包等方式 4彭兰. 商业属性下的网络文化[J]. 中国广播, 2013(5):30-33. 支付,牟利数额巨大。5由此可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之下,网络文化其商业性越来越明显。 (五)娱乐性 网络文化的商业性,也必然导致文化走向大众狂欢与全面娱乐的方向。网络文化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过度追求娱乐化,通过低俗文化,甚至扭曲审美以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身心愉悦。这种以娱乐为主流的大众文化给传统精英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出现“泛娱乐化”现象,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所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庸俗喜剧层出不穷、网络恶搞成风、为博得眼球哗众取宠而毫无底线,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影响下,出现一股大众审美享乐主义的潮流。 为了迎合大众狂欢、甚至满足大众的低级趣味,填补部分人们空虚的心灵,网络文化通过以“虚拟”体验的方式,让人沉浸于其中的娱乐世界。微博在不断曝出所谓的明星“猛料”以获取关注,满足人们对隐私窥探的好奇心;直播平台则以各种娱乐段子、美女、帅哥、非正常的事件来得到大众的认可与名利双收。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文化在不断地发掘人类的底线,并以此作为取乐的工具。这种建立在人性趋乐避苦,好逸恶劳基础之上的网络文化,虽然让在压力之下获得短暂的放松,但是又将人性之恶发挥到极致——追求低俗、搞笑、美貌而毫无底线。甚至将人引向以貌美为资本,以低俗为审美的价值取向。 (六)驱动性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更强大的驱动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本身在传播信息上的特点,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影像技术更加真实可感,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成为网络技术的宠儿,将带来极大的技术革命,这就让所有文化信息对于大众而言更具有说服力与形象可感,来自形象与想象的驱动,从而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再加上网络文化传播的即时性与跨地域性,从而某一事件一旦触发民众的关注,则随即风靡全球,激起大众的主体性思考及自由言论的发表。从大众参与角度来说,网络文化“提升”了人的自主性,“触发”了人的能动性,“驱动”了人的创造性6,在这个开放、民主的空间中寻球自我意志的表达,打破现实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束缚,实现个人的自由。从网络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来说,因起商业性、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更是人们生活中引领风潮,明星广告、微博大V的言 5 中国青年报.“净网2016”行动查处违规网站2500余家[EB/OL]. 6王希鹏,丁三青.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生成的促动[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394-399 论与行为、“网红”的行为、网络段子与新词的诞生,都驱动着人们在这股热潮中“不落后于时代”,希望在网络文化中保持自己的新鲜感与所谓的“与时俱进”。 总之,网络文化因其面对用户的广度、传播目的的商业性、传播方式的娱乐性,从而激起了大众的参与的积极性,驱动着人们追求潮流,追逐新奇。 (七)隐蔽性 在网络文化中,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以匿名的形式存在于这个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由讨论与发言,但是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对方究竟是谁,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是否可靠。因而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所有信息的发布者的个人信息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然除了一些大公司的官方消息除外,许多内容的发布者,我们都难以对其身份进行识别。这就得导致了在这个环境之下的责任不明确。在这种缺乏他者监督的背景下,个人又处于一个隐蔽的状态,就极易导致言论自由之下的不恰当言论的大肆宣扬。就以贴吧为例,在贴吧中每一个用户都是以网名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发布的信息也是难辨真假,因而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更加对此缺乏判断力,极易对网络文化产生盲从与迷信,这就导致每一个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在缺乏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发布一些不良信息,混淆视听,污染网络环境。更有甚者,以没有道德底线的方式进行炒作,获得社会的关注度,提升所谓的粉丝数量,以此扩大影响力进行谋取利益。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与网络文化的隐蔽性息息相关。 在这样身份不明的网络虚拟平台更易导致个人对责任、道德意识的淡化,他们会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违反规范的行为,制造新闻、大肆炒作、毫无底线。这些都是网络文化隐蔽性所带来的后果。当然,网络文化如此庞杂,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提升每一位用户的“自律”性的道德,提高个人的修养,提升文化品味。 三、网络文化功能的双向性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从文化的大视野来看,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手段以及具体的文化内容,其存在与发展深刻地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降低了文化参与的门槛,以快速、广阔的覆盖面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正向功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庞杂,体系的开放性,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网络文化又不免走向低俗化、娱乐化的方向,带来一定的危机,从而起着负向功能。 (一)网络文化的正向功能 1. 文化传播的载体 网络文化以新兴的互联网为工具,在数据化时代乃至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传统媒体式微,网络文化大有兴盛之势力。网络文化日益成为了年轻人所乐于接受的文化,网络小说、网剧、学术文献、新闻、电影等等,各种门类的信息,各式各样的文化均能够在网络找到。这些文化表现形式所携带的文化基因,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新兴文化的学习,以及国内外文化的交融,都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传播,对于大众文化的传播,促进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网络文化与传统的报纸、杂志、期刊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网络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经成为了当前文化社会中的主流方式,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得不说,网络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极其强大 2. 引导社会舆论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由此可见网络文化对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由于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自己受众范围广阔,其在引导大众理性对待社会事件、政治话题、教育问题等热点事件都有重要作用。在网络文化的氛围中,个体不再是从单一多角度接受某种观点与价值观,而是在广大网民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对某一问题的理性认识。任何一个网络媒体,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促使人们朝着社会规范与国家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要求的方向努力,形成理性自觉有极大作用。 网络文化在引导大众舆论中往往以其快速而扩散式的方式进行,一个事件,一旦在网络上引起大众的关注、转发与评论,其浏览量就相当于以几何级的速度不断上升。这些事件的报道,对于人们反思当前社会乱象,同时树立优秀的榜样都有重要作用。就以一些不文明的事件报道如中国的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这样的道德问题,一旦在网上报道,马上就成为热议的焦点。乃至于全世界都会对此发表议论。更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主流媒体更是对此坚持社会正义与道德的态度,维护社会的正能量。总之,网络文化具有极其强大的引导舆论的功能,一旦有个别机构操控着网络文化,则其在网络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将极其巨大。 3. 教育大众 优质优秀的大众文化能够对大众起教育重要。在庞大的网络文化的系统中,不乏有良心、有担当的文化传播者、媒体。这些文化工作者通过大众喜闻乐见、 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并有效地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交流。笔者所了解的一个自媒体——飞碟说,就是以动画片的形式,用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加上幽默的语言,向人们讲解科学知识、风俗文化、时事政治等常识性的知识,对于适应如今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有较大的教育作用。除了这些相对业余的教育方式,还有专业组织在线教育的机构。比如慕课、网络共享课程,目前在中国就有爱课程、网易公开课、慕课网等等在线教育,这些方便快捷的教育方式,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得以学习来自全世界的课程,实现与名师“对话”。 网络文化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整合丰富的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就以网络公开课为例,各类公开课的所具有的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极其丰富,既有国内名校资源,又有国外名校的资源,同时其中各科各类都相当齐全。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能够以极其快速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新闻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健康咨询等等类别的信息,使得普通大众获得很大的益处。这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相比,更具有内容的时代性、方式的便捷性与信息的可选择性与科学性。 4. 协调社会环境 网络文化在协调社会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其上通下达的即时性以及沟通的即时性。网络信息的发布,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公正,尤其是随着各类信息平台的完善,网络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社会不良事件的曝光更加便捷而公开,政府与人民的沟通更加有效。政府网站、官方媒体的建立,任何决策与最新的信息都能够传达了人们手中,信息的公开减少了因不透明的纠纷,对于建立政府公信力、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种优质信息的传播,在教育大众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相关不良事件的反思,法制观念的强化以及良好社会榜样的力量,提升了整个社会人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网络平台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自由的,都拥有发表言论的权利。而且对于重大事件都能够保证知情权。这样就能够消除由于双方不理解而带来的误会,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社会、政府工作之间。网络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很好的自我表达的平台,每一个的意见都可以有进行表达的同道,或者说是可以对一些事件发表不满与发泄自己的情绪。某种程度来说,对于良好社会环境的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提高了沟通效率 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到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够连接到世界各地。对于每一个人个体而言,他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社会的存在,也是一种虚拟网络社会中的一员。在网络文化中,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与获取信息的能力,都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与相互理解。网络社交平台是最直接的 社会交往工具,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与任意想要沟通的对象进行沟通。一份信息资料、电子书、个人简历等等,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瞬间完成,而省去了所谓的邮递、打印的时间与耗费,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极大地提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效率。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时间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谁能够最大效率的应用时间,抓住机会,谁就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脱颖而出。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网络文化所带来的高效的信息传播技术,高效的沟通与社会衔接。当然,网络文化的沟通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远离了现实社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这也是需要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所需要注意的,网络文化虽然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文化,我们还需要在现实世界的文化中进行正常的生活与交往。 (二)网络文化的负向功能 1. 传播信息的低俗化倾向 由于网络文化本身具有商业性的色彩,因而部分网络媒体为谋取经济利益,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博取大众的眼球,进行低级趣味、低俗文化的传播。比如低俗化的小说、色情视频,蓄意制造各种奇谈怪论,通过明星的八卦新闻进行大肆炒作等。这些低俗的文化以一种隐蔽或者十分显眼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降低了人们的审美,只是在满足人们一时快感的同时显得毫无意义,让人再一次陷入了空虚与无聊。受众的层次不一,而网络监管体制又有待完善,在利益的追求和人性的弱点下,网络文化也有其低俗化的倾向。 过度娱乐化,带来的是集体理性的失落,每个人都不在满足于现状,而渴求寻找刺激,用娱乐充实自己的大脑,导致人类感性的不断膨胀和理性的不断压抑。在这种条件下,人不在是具有真正意志力的人,而沦为了娱乐的附庸。一旦有了娱乐,就能够让自己的神经兴奋起来,在这样的低俗环境中渐渐地丧失了发现美的能力,和鉴别真善美的能力。信息传播的低俗化倾向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审美与价值观。这类信息的传播往往造成人性之恶的充分暴露,促使人沦为娱乐的工具,由社会的人退化为自然人。信息传播低俗化的倾向需要网络监管部门、网络使用者、信息发布者的共同努力,坚决遏制低俗文化的传播,让网络文化成为积极信息的传播阵地而非低俗文化的战场。 2. 导致人们远离现实生活 与人们置身其中进行自我感受与体验的社会文化相比,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网络文化主义依靠互联网的作用,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播,促使人们不断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我们不在依靠自身的体验与判断来感受这个鲜活的世界, 而是希望通过网络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借助互联网与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的获得时,我们面对海量庞杂的信息,变得“无所适从”和“不堪重负”,产生信息过载的现象。海量的信息绑架人们的生活,让人们不断地沉迷于其中,而忽视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以典型的人与人的沟通为例,Facebook、微信两大通讯工具占据了多数人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的时间,出现了“手机控”和“低头族”等等。人的主体性在手机面前消解,甚至被手机奴役,过着像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生活,导致人们一离开互联网便无所适从。就像一个段子一般,“为什么要追我?因为你身上有wifi。”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其过于丰富的形式也占据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了网络文化的附庸。 网络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吸引着大众向其不断靠近,在靠近的同时忘记了自己真正生活的现实世界。人们一方面害怕孤独,于是渴望在网络中寻找群体的依赖感和存在感;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厌倦,渴望在网络的世界中找到一些安慰。然而网络文化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缺点,反而是使用者本身对网络的错误使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技术专家所捆绑,从而出现了信息负载,手机控的现象。每个人都深处在网络文化中,而遗忘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就致使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沟通减少,乃至于将有没有wifi看做是自己能否安身立命的所在。这不得不让人深思网络文化的本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变异了。 3. 泛娱乐化倾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人们今天所称的流行娱乐实际上是为文化工业所刺激、所操纵、所悄悄腐蚀的要求,它与艺术无关。”7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一些媒体为追求看点与卖点,进行恶意炒作,网络“神剧”层出不穷,娱乐八卦让人眼花缭乱。网络文化具有娱乐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使人精神愉悦的功能。这些信息虽然满足了大众寻找刺激与好奇心、娱乐身心的心理需求,但是在与此同时大众媒体也将通俗变成了庸俗与低俗,制造了大量的垃圾信息。而这些垃圾信息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满足受众的一时视觉享受与精神快感为目的,缺乏精英文化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只能给人短暂的感官享受,而无法给人真正的精神享受。在消费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刺激下,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被异化,通过颠覆历史、恶搞经典、人为炒作等方式博取大众眼球,以一种娱乐化、低俗化的方式向大众传播信息,混淆大众视听,使人形成娱乐化的习惯,忽略了对社会严肃话题的思索,阻碍了精英文化的传播。在这种泛娱乐化背景下,扭曲了人们的审美观,阻碍了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娱乐节目的长盛不衰,明星的八卦成为新闻头条,处处充斥着嘈杂与浮躁,直播平台更是让人看到了外貌的力量。通过毫无底线的营销的 7尤战生.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手段变得习以为常并引向大众狂欢,各种以金钱、美貌为评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价值观得到宣扬。对名与利的追求、对他人隐私的窥探成为了一种乐趣,乃至以歪曲事实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这无疑促使人们走向拜金主义、盲目追星与追名逐利的价值取向。 在娱乐范围的泛滥化的影响下,媒体丢弃了道德使命和伦理认同等社会责任,忽视了内容的整体水平,媒体进入了什么都可以开涮、什么都可以恶搞、什么都敢娱乐的去理性化时代。8不合常理的事件被疯狂转发并热议,网络谣言四起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各种无厘头的信息被疯狂传播,这种缺乏合理诉求的传播,导致娱乐化情绪,阻碍了理性思维。在泛娱乐化时代,娱乐成了“愚乐”。人们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极易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容易在审美判断中随波逐流,将无厘头的恶搞、网络红人的炒作当做一种美,而不加思考地对“丑”的内容进行接收,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判断力,甚至以丑为美。 8赵志洋.论限娱令对泛娱乐化趋势的影响[J].今传媒,2012(8):58—60
本文档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2-24
浏览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