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岗坪煤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青岗坪煤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举报
开通vip

青岗坪煤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青岗坪煤矿一采区地说明书 一.文字部分 1.慨况 青岗坪煤矿一采区位于青岗坪井田中东部,东至青岗坪井田边界,西以一采区边界保护煤柱为界,南北至青岗坪井田边界,南北走向长1710~2520m,平均:2355m  东西宽:3360m,全区面积:7913200㎡。 本采区地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属中-低山丘陵区,区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谷发育。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侧吊林子一带,海拔标高+1659.1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的西川河谷,标高+1279.5m。相对高差最大379.6m。采区地表属大陆性半干旱气...

青岗坪煤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青岗坪煤矿一采区地说明书 一.文字部分 1.慨况 青岗坪煤矿一采区位于青岗坪井田中东部,东至青岗坪井田边界,西以一采区边界保护煤柱为界,南北至青岗坪井田边界,南北走向长1710~2520m,平均:2355m  东西宽:3360m,全区面积:7913200㎡。 本采区地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属中-低山丘陵区,区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谷发育。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侧吊林子一带,海拔标高+1659.1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的西川河谷,标高+1279.5m。相对高差最大379.6m。采区地表属大陆性半干旱气侯,年降水量平均为650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年平均蒸发量1387mm,年平均气温9℃,最高36.3℃,最低-24.3℃,霜冻期为当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约0.59m。 本采区内普、详、勘探过程中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的地质钻孔21个,均按要求进行了封闭,但仅勘探期间对LP14号钻孔进行封孔质量检查,其余阶段封孔质量未进行检查。建议矿井生产过程中应预防封闭不良钻孔将洛河含水层与煤层沟通,成为煤层的充水通道,以防可能引发的突水事故。 2.煤层特征 2.1 含煤地层 一采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厚度0~77.24m,平均31.92m。 2.2 含煤性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为本区含煤地层,厚度0~77.24m,平均31.92m,共含煤2组,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3号煤组和4号煤组。3号煤组含煤一层,编号3号煤;4号煤组分为3层,分别编号4-1上、4-1和4-2煤层。 2.3 可采煤层 一采区可采煤层有4-1和4-2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现分述如下: 各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 层 可采情况 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 平均层间距(m) 煤层结构 视密度 (t/m3) 4-1 局部可采 1.05-2.42 1.88 0.90-4.40 含矸1层 1.45 4-2 全区可采 1.15-16.35 10.26 含矸2~3层 1.43             (1) 4-1煤层 为4-2煤的分岔煤层,厚度1.05~2.42m,平均厚度1.88m,含夹矸1层, 4-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与4-2煤层间距0.90~4.40m。 (2) 4-2煤层 是一采区主采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第一旋回中上部,厚度1.15~16.35m,平均厚度10.26m。含0~4层夹矸,一般为2~3层,岩性为泥岩,厚度0.15~0.95m,一般多为0.3~0.4m。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4-1、4-2  煤属长焰煤-不粘煤,具中高挥发分(35.02%),中低灰分(17.12%),中低硫(1.28%),低磷、高发热值,煤的硬度1.5~2,容重1.43t/m3。煤层为黑色,粉色为灰褐色及深棕色。弱沥青光泽,断口阶梯状、参差状;呈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内外生裂隙较为发育,并为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另外,煤层中还含有少量黄铁矿结核及菱铁质鲕粒等。 3.煤层顶、底板特性 4-2号煤层顶板: 煤层基本顶以细、粉砂岩为主,部分地段相变为泥岩、中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饱和单轴抗压强度8.60~12.00MPa,平均10.3MPa为软弱的易冒落顶板。 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为主,部分为粉砂岩。细粒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6.00MPa。本采区煤层直接顶板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均小于30MPa,均属软弱的不稳定顶板。 4-2号煤层底板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少量砂质泥岩,含丰富的植物根化石,遇水易膨胀。据岩石力学试验资料,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0.8MPa,为软弱岩石。 总之,一采区煤层顶、底板岩性均属软弱岩层。 4.采区地层及构造 4.1 地层 一采区位于青岗坪井田中东部,揭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3h) 为含煤地层基底,全区分布。据钻孔揭露主要为灰绿色粉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和灰白色细砂岩。钻孔未钻穿该层。 (2)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 地表未见出露,岩性以灰紫、紫红、灰绿、黄褐等杂色泥岩为主(俗称花斑泥岩,为标志层K1)。灰褐色含鲕粒泥岩次之,少量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是紫红、灰褐及灰色角砾岩(C2孔),全组厚0~30.10m,平均9.81m。 (3)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广布全区,全组厚度1.99~60.70m,平均25.73m,厚度变化规律是凹陷轴部较厚,南北两翼变薄,且愈向东部有增厚趋势。与区域地层对比,保存了第一段及第二段中、下部,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沉积旋回: 第一段(J2y1)即第一旋回。主要由灰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4-2号煤、4-1号煤、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及灰黑色泥岩组成。厚度1.99~39.20m,平均18.24m。底部为一厚层状泥岩。 第二段(J2y2)包括第二、三旋回。厚度0~36.81m,平均7.49m。 第二旋回下部为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俗称小街砂岩,即K2标志层)上部以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薄煤(即3号煤)“小街砂岩”岩性为灰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粉细砂岩,一般是下粗上细,多富集炭屑、云母,发育波状及水平层理。厚0~22.00m。为K2标志层。 第三旋回:区内大部分钻孔缺失第三旋回沉积。岩性下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白色细粒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自下而上粒度变细,中粒砂岩具波状层理。 延安组与下伏富县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4)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 区内分布广泛,属半干旱气侯下的冲积相沉积物。底部为灰白色长石石英中~粗粒砂岩,局部相变为含砾粗砂岩。下部主要由灰绿色粉细砂岩及中粒砂岩组成。上部由灰紫、紫红及灰绿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全组厚度0~53.40m,平均35.03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 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 岩性为紫灰、棕红色砾岩,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石英岩或变质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20~50cm,基底式泥钙质胶结,砂质充填。全区普遍分布,厚度21.20~62.90m,平均30.24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6) 白垩系下统洛河组(K1l) 上部为紫灰色砾岩,一般厚80~90m。中下部为棕红色厚层中粒砂岩。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性良好,泥质胶结,疏松易碎,具大型交错层理。砾岩:砾石成份以石灰岩为主,偶见石英砾,砾径一般2~15cm,滚圆度好,分选性差,泥钙质胶结,砂质充填。全组厚度239.46~373.04m,平均277.31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7) 白垩系下统华池组(K1h) 岩性以灰紫色、灰绿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及粉砂岩,具水平纹理及水平互层层理,厚度4.20~287.27m,平均128.04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8) 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 主要分布在山梁、山坡。以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为主,中夹多层钙质结核层和古土壤层。厚度0~4.94m,平均3.92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9) 第四系全新统(Q4al) 分布于石窑沟等各大沟谷中,属洪冲积沉积。下部为砂砾石层,上部为灰褐色亚砂土、砂土。厚度0~6.51m,平均3.68m。 4.2采区构造 采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东东的背斜与向斜交错,走向长约3.7km,平均宽度1.8km,起伏高度50m左右,两翼倾角4~11o。北翼宽缓,南翼较陡窄,一采区东部42102回采工作面在掘进及回采过程中揭露一走向N60°落差;3~18m,走向长度480m的正断层,预计有向西南延展趋势。采区局部有若干断层,落差及影响范围较小,本采区总体构造简单未见岩浆活动。 5.水文地质 5.1 地表水 西川河流、石洞沟流是本区二条主要地表水流。 西川河为区内最大的河流,常年流水,从本区东南部流过,属沮河支流庙湾河水系。据勘探期间长期观测资料,流量401.82~911.79m3/h,平均流量675.43m3/h,矿井开采期间,由地测组提供2012.9~2013.9期间,西川河流量210~1200m3/h,平均410 m3/h。从水质化验成果看,水中铁0.1mg/L,硝酸盐1.00mg/L,氯3.49mg/L,硫酸盐26.34mg/L,总硬度13.73德国度,溶解性固体263.00mg/L,PH值8.21,细菌总数25cfu/ml,大肠菌群100ml水样中未检出,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006)。 石洞沟位于本区北部,属马栏河水系,长年流水,石洞沟流量9.66~66.02L/s,平均流量36.44L/s。据水质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成果知:铁0.02mg/L,硝酸盐0.00mg/L,氯3.98mg/L,硫酸盐38.69mg/L,总硬度14.99德国度,溶解性固体274.00mg/L,PH值8.12,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 区内其它各沟流一般雨季(6~9月份)流量较大,其余时间流量较小。12月底至翌年2月中旬为结冰期。 5.2 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层、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碎屑岩组成,碎屑岩粗细相间,相互成层。粗粒地层裂隙相对发育,富水性较强,细粒地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或不含水。据水文地质测绘与钻孔资料,区内含(隔)水层组自上而下依次为: 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组(Q) 第四系松散层包括全新统冲洪积层与上更新统黄土,全新统冲洪积层分布于沟谷地带,厚度3.00~7.00m,平均5.50m,岩性为砂质粘土和砂砾石,结构松散,孔隙大,透水性强,水位埋藏浅,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由于分布范围狭窄,厚度小,岩性变化大,该层富水性弱~中等。 上更新统马兰黄土主要分布梁坡地带,厚度0.60~11.20m,平均厚度5.00m,岩性为黄~黄褐色亚粘土和亚砂土,含钙质结核和古土壤层。据勘探期水文地质测绘可知,该层出露泉点24个,流量均较小,为0.027~0.427L/s,平均0.134L/s,矿化度0.433~0.444g/L,水质属HCO3-Ca·Mg型淡水,该层富水性弱。 2. 白垩系下统华池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K1h) 区内该层广泛分布,全组厚度0~188.28m,平均77.32m。下部以紫灰色细粒砂岩夹粉砂岩与泥岩薄层,上部为紫灰色、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同色泥岩、细粒砂岩。泥岩、粉砂岩具水平纹理、水平层理,易风化成板状或薄片状,砂岩裂隙发育,但未切穿泥岩。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砂岩裂隙中,顺裂隙面运移,由于埋藏较浅,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量随季节变化。该层钻探施工中,在Pk1、Pk6、Pk7、Pk10、Pk16、Pk17、LP8共7个钻孔中该层出现漏水,漏失量7.5~18m3/h。该层出露泉点3个,流量0.102~0.170L/s,矿化度0.383g/L,水质属HCO3-Ca·Mg型。该层组富水性弱。 3. 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含水层组(k1l) 全区分布,厚度230.20~328.49m,平均277.33m。上部以灰紫色砾岩数层夹同色中粒砂岩多层,下部以棕红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为主,偶夹砾岩条带。砾岩成分以灰岩为主,偶见石英砾,砾径2~15cm,滚圆度良,分选差,砂质充填,泥钙质胶结,坚硬。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好,次圆状,泥质胶结,疏松,具大型交错层理。砂岩出露泉点2个,流量2.970~4.978L/s。 以往钻孔施工中,PK4、PK6、LP12、LP14号孔发生漏水,漏失量3.50~8.25m3/h,而Pk11、LP17号孔钻进至砾岩底部时(孔深48.34~50.20m)发生涌水自流,涌水量1.828(PK11)~2.970(LP17)L/s,水头高出地面6.25m,该层水位标高+1314.30~+1325.87m,在LP16、Lp17号孔一带该层天然水力坡度为16.5‰,径流方向为由山区向河谷处运移。据LP16号孔洛河组抽水试验资料,降深14.41m,涌水量2.715L/s(即9.774m3/h),单位涌水量0.1884L/s·m,渗透系数0.07426m/d,矿化度0.429~0.454g/L,水质属HCO3-Ca·Mg型淡水。据矿井调查,LP17号涌水钻孔在施工完成后,由于涌水量大且水头压力高,无法进行洛河组地层常规钻孔封闭。LP17号钻孔在井筒施工期间涌水量逐渐变小至不涌水,水位也逐渐下降,后因影响地面建设将其封闭。 为详细查明洛河组上部砾岩段、下部砂岩段的富水性,井筒检查时分别对J1、J3钻孔上部砾岩段、下部砂岩段分别进行了抽水试验。据J1号钻孔上部砾岩段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59.53m,水位降深32.12m时,钻孔涌水量为0.1401L/s,单位涌水量为0.00436L/s·m,渗透系数为0.007193m/d,矿化度0.306g/l,水质属HCO3- Na型淡水;下部砂岩段水位埋深62.17m,水位降深13.43m时,钻孔涌水量为2.172L/s,单位涌水量为0.1734L/s·m,渗透系数为0.06852m/d,矿化度0.449g/l,水质属HCO3-Na型淡水。经水文测井发现存在两段富水区域,深度分别为59.80m~68.40m及126.40m~236.00m。 据J3号钻孔上部砾岩段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118.83m,水位降深31.77m时,钻孔涌水量为0.140L/s,单位涌水量为0.004409L/s·m,渗透系数为0.003864m/d,矿化度0.242g/l,水质属HCO3·SO4-Na·Mg型淡水;下部砂岩段水位埋深157.63m,水位降深为14.61m时,钻孔涌水量为1.142L/s,单位涌水量为0.07817L/s·m,渗透系数为0.04120m/d,经水质化验,矿化度0.460g/l,水质属HCO3-Na·Mg型淡水。经水文测井确定孔深161.24~226.94m为主要富水层段,161.24m以上、226.94m以下井液电阻率曲线无明显显示。 综上洛河组上部砾岩段富水性弱,下部砂岩段富水性弱~中等。 4. 白垩系下统宜君组砾岩相对隔水层组(K1y) 该层全区分布,厚度0.88~36.72m,平均厚度21.76m,岩性为灰紫、棕红色粗砾岩,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石英岩及变质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可达20~50cm,砾石滚圆度好,分选性中等,具叠瓦状排列构造,砂质充填,基底式钙质胶结,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可做为上、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 5.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与延安组(J2y)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直罗组区内广泛分布,厚度27.63~96.28m,平均厚度55.52m。上部由灰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偶夹中粒砂岩、粗粒砂岩薄层,局部含砾,下部为灰绿、灰紫色斑块状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底部为一层灰白色长石石英粗粒砂岩,局部可过渡为含砾粗砂岩,该层底部富水性相对较好。 延安组是本区的含煤地层,地表无出露,因上部遭受剥蚀,仅保留底部一、二段地层,岩性由深灰、灰黑、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砂岩及3、4号煤层组成,岩性粗细相间,层理发育,第二段厚度0~36.81m,平均7.49m,第一段厚度1.99~39.20m,平均18.24m。 据LP16号钻孔直罗组与延安组复合含水层组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96.20m,降深51.33m,涌水量0.0014L/s,单位涌水量0.000027L/s·m,渗透系数为0.000028m/d,矿化度0.213g/L,水质属HCO3-Na·Mg型。据PK11号钻孔直罗组与延安组复合含水层组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5.64m,降深153.07m,涌水量0.054L/s,单位涌水量0.00035L/s·m,矿化度4.766g/L,水质属SO4-Na型。据J2号孔直罗组和延安组复合含水岩组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86.63m,水位降低48.14m时,钻孔涌水量为0.018L/s,单位涌水量为0.000374L/s·m,渗透系数为0.000273m/d,矿化度0.379g/L,水质属HCO3·SO4-Na·Ca·Mg型淡水。 综述直罗组与延安组复合含水层组富水性极弱。 6.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相对隔水层组(J1f) 全区分布,厚度0~28.71m,平均9.74m。岩性为灰紫、紫红、黄褐等杂色泥岩、砂质泥岩,薄层粉砂岩,泥岩呈团块状,含铁质鲕粒,层位稳定,团块构造,具滑面,不含水,易风化,碎裂呈粉末状,具滑面,遇水膨胀,可做为上、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 7. 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T3h) 该层全区分布,为煤田勘探基底,钻探施工的终孔层位,未钻穿。据钻孔揭露,主要为灰绿色粉砂岩、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色块状细粒砂岩,有时夹灰色黑色页岩或油页岩,垂直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 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层一般浅部含水,深部不含水。据J2号钻孔工程地质编录显示岩芯裂隙不发育,该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44.74m,水位标高+1262.39m,水位降低81.42m时,钻孔涌水量为0.008L/s,单位涌水量为0.000098L/s·m,渗透系数为0.000338m/d,属极弱含水岩组。 综上所述,本区含水层主要以洛河组下部砂岩段为主(富水性弱~中等),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层,其他含水层富水性均弱-极弱,宜君组砾岩和富县组泥岩可作为较好的相对隔水层。总的来看,砂岩裂隙含水层层位愈低、深度愈大,总体呈水头压力增高、富水性降低、水化学类型越复杂的趋势。 5.3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 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由于本区处于分水岭地带,沟谷切割剧烈,地形坡降比大,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第四系潜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丰水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浅层地下水接受补给后,向地势低洼处径流,一部分被沟谷切割,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补给地表水,一部分向深部运移。各主要沟谷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深层地下水由于上覆隔水层的影响,向水头低处运移,水交替循环慢,水量小,矿化度升高,据LP16、PK11、J2号钻孔直罗组和延安组复合含水层组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及渗透系数均较小,q=0.000027-0.000374L/s·m,矿化度高达4.766g/L,水质属SO4-Na型水。 5.4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本区构造简单,主要开采埋藏较深的4-2号煤层,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直罗组与延安组复合含水层组,该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0027-0.000374L/s·m,远小于0.1L/s·m,但导水裂隙带局部地段已突破洛河组砂岩,故洛河组砂岩含水层将会成为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其单位涌水量可达0.1884L/s·m,富水性弱~中等,且水头高度较高,因此水文地质类型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型。 5.5 矿井充水因素 1. 矿井井巷涌水分析 目前青岗坪煤矿主采4-2煤层,生产能力1.2Mt/a,2009年开始生产,据2013年上半年矿井涌水量观测数据,副斜井涌水量平均为45.1m3/h,主斜井涌水量平均为45.5 m3/h,回风斜井涌水量平均为49.3 m3/h,42104运顺涌水量平均:3.0 m3/h,42104回顺涌水量平均4.0 m3/h,一采区轨道延伸涌水量平均3.0 m3/h,42101工作面涌水量4~80 m3/h,平均70 m3/h(目前),42102工作面涌水量平均120 m3/h,矿井其他巷道基本没有涌水。矿井总涌水量比较稳定,平均为:330 m3/h。但随季节有一定波动,雨季期间矿井涌水量较大,达到370 m3/h。 2.井田范围内无小窑 综上青岗坪煤矿涌水量目前稳定在300 m3/h左右,且90%以上的涌水量来自于洛河组砂岩含水层。 3.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 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因此矿床充水与大气降水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50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387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地表坡降比大,不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但在雨季,地表水位上涨,潜水位抬高,因此,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明显受大气降水的控制。根据青岗坪煤矿涌水量观测资料,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降水时段关系密切,一般滞后几天左右,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故大气降水为矿井充水的间接水源。 (2) 地表水 本区地表水主要为西川河及石洞沟沟流。据勘探期间长观资料,西川河流量401.82~911.78m3/h,平均674.85m3/h,河水位标高+1305~+1279m,而洛河组地下水水位标高为+1314.30~+1325.87m,其水位明显高于河水,故地表水除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外,同时还接受洛河组地下水的补给。石洞沟沟流发源于本区中部卧牛石一带(即马栏河与沮河的分水岭),自东向西流入马栏河,流量9.66~66.02L/s,平均36.44L/s,流量相对较小。 不受开采影响时,西川河及石洞沟沟流水是矿井间接充水水源。据青岗坪煤矿开采42102工作面实践,间接充水水源的地表水已成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当开采河(沟)谷地段煤层时,导水裂隙带将影响至这些地表水体,特别是雨季洪水期,将使矿井涌水量骤增,为此开采这些地段煤层,需提前进行地表导流,河床治理等防治水措施。 (3) 地下水 沟谷区冲洪积层潜水分布范围窄,埋藏浅,厚度小,富水性不均,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 直罗组和延安组砂岩含水层为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大量资料证明,其富水性极其微弱,但都具有一定的静储量和动储量,煤层开采时,这些地下水将直接涌入矿坑,但便于疏干,一般对矿井不构成威胁。 本区富水性较强的地下水为洛河组砂岩裂隙水。洛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在沟谷区较高,往往呈涌水状态,水头高度可达地面以上6.25m,钻孔单位涌水量0.07817~0.1734L/s·m,渗透系数0.0412~0.06852m/d,富水性弱~中等。煤层开采时,开采裂隙导通洛河组含水层,增加矿井涌水量,甚至构成威胁。 (4) 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 本区范围内没有其它矿井,也没有发现老窑采空区,目前有42102老空积水,但随着井型规模的加大,开采速度加快,老空水的防治愈来愈成为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 (5) 矿井充水通道 本区地质构造简单,据地质调查资料未发现落差大于30m的导水断层。本区主要充水通道是煤矿开采因素引起的,煤层开采所形成的冒落、导水裂隙带,成为主要的导水通道,其次为煤岩层的裂隙。导水裂隙带是导通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的主导因素,与煤层厚度、采高有密切关系。 (6) 充水强度分析 矿井充水强度主要决定于基岩裂隙含水层、松散含水层的富水性;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及导水裂隙沟通各含水层的程度;煤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大气降水特征;采动后相对隔水层(宜君组砾岩)隔水性能;采煤方式和开采强度。此外与采煤工作面相对于充水含水层富水位置也有关系。 导水裂隙带可沟通洛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较大,矿井稳定涌水量大小受洛河组含水层补给条件制约,当矿井涌水量与洛河组补给量平衡后矿井水可趋于稳定,故煤矿建设应做好洛河组含水层的防治水工作。 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330.0m3/h,最大涌水量370m3/h。根据2009年12月施行的《煤矿防治水规定》,西北地区矿井平均涌水量超过180m3/h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类型,故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复杂类型。 综上所述,青岗坪煤矿按目前涌水量大小划分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根据已回采完毕的42012工作面及与本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同的井田相邻的西川煤矿开采实践分析青岗坪煤矿暂无突水的危险性。 6.瓦斯、煤尘及发火情况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10年10约提交的《陕西旬邑青岗坪煤矿4-2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及煤层瓦斯可抽性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研究报告》,井下共布置两个瓦斯实测钻孔,实测瓦斯涌出量分别为5.02 m3/t和4.27m3/t,揭露煤层后的实测瓦斯含量较地质报告中瓦斯含量有所增加。同时该报告用井下实测煤层瓦斯含量对地勘钻孔瓦斯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瓦斯含量在1.38~7.82m3/t之间。 本井田属低沼气矿井。但本井田邻近的陈家山煤矿2004年11月28日特大瓦斯爆炸,造成160余人遇难,损失巨大。因此,在今后矿井开采过程中瓦斯管理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避免瓦斯爆炸危害的发生,本矿井按高瓦斯矿井设计和管理。 根据4-2煤层爆炸性试验测试结果,煤尘有爆炸性危险。 本井田4-2号煤层自燃倾向试验测试结果:△T1~3℃在16~52℃之间,属不易自燃~容易自燃煤层,变化较大。据邻近矿井资料,4-2号煤层堆放有自燃现象发生,发火期3~6个月。 7.储量 一采区储量级别为A级,容重1.43t/m3,面积7913200㎡,取煤厚8.0m,通过计算采区设计利用储量为9078.8万吨,可采储量为:7263.04万吨 8.存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与建议 (1) 本矿井装备水平高,生产能力大,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断层)对长壁开采影响较大。为适应矿井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要求,设计建议对首采区利用三维地震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探明首采区断层分布情况。 (2) 核实井田内特别是首采区内村庄的规模及范围,作为设计考虑是否搬迁或煤柱留设的依据。 (3) 本矿井首采4-2号煤采煤方法暂定为综采放顶煤,设计建议对4-2号煤层的采煤方法进行进一步论证,并应编制专门的放顶煤开采设计。 (4)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于2011年1月编制的《陕西旬邑青岗坪矿业有限公司青岗坪煤矿水文地质综合分析评价报告》中介绍开采4-2号煤层时,导水裂隙带局部地段已突破洛河组砂岩,洛河组砂岩含水层将会成为矿井主要充水层。设计建议进一步查清洛河组砂岩含水层情况及煤层开采后导水情况,同时需进一步核算矿井涌水量。 二.图纸部分 1、一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2000 2、采区地质剖面图 1:2000 3、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1:200 陕西旬邑青岗坪矿业有限公司青岗坪煤矿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 审核: 科长: 总共: 2013年元月
本文档为【青岗坪煤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17
浏览量: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