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命题寻踪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命题寻踪

举报
开通vip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命题寻踪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命题寻踪  马晓燕张悦群【Key】语文知识,语文问题,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逻辑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共识的语文知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构方式与结构方法。前者是文章思路或文章结构的形式,主要有并列结构与递进结构;后者是行文构篇的方法,主要有线索、过渡、伏笔、照应、点题、波澜等。第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前者如象征、托物言志、衬托、铺垫、对比、渲染等,后者分为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与说明等方式。第三,语法修辞与遣词造句。语法修辞主要是语文课标规定的“语...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命题寻踪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命题寻踪  马晓燕张悦群【Key】语文知识,语文问题,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逻辑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共识的语文知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构方式与结构方法。前者是文章思路或文章结构的形式,主要有并列结构与递进结构;后者是行文构篇的方法,主要有线索、过渡、伏笔、照应、点题、波澜等。第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前者如象征、托物言志、衬托、铺垫、对比、渲染等,后者分为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与说明等方式。第三,语法修辞与遣词造句。语法修辞主要是语文课标规定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遣词造句是运用词语与句子表情达意的语文方法。第四,阅读策略与写作、说话的方式方法。第五,風格流派知识与文章选材方法。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是如何考查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怎样命制具体考题的呢?总结其经验,思考其问题,向着命题更深处探究,对于我国语文教改以及走向纵深阶段的语文中考,都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一、语文知识的静态认知就“下定义”而言,辨别某处是否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为静态认知;解说某处所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具体情况为动态解析;根据下定义说明方法给某一事物下定义为实际运用。由此可知,这三类考题都是运用“下定义”的知识解决相应阅读问题的,但考查目的不尽相同。当然无论哪种目的,其考题都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差别。语文知识静态认知的考题在传统语文现代文阅读试卷中设置得比较多,诸如“文章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画线的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在现在的中考试卷中亦时有出现,如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以下试卷均为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第22题,“文章第③段兼用的两种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和”,要求考生根据这段文字确认所“兼用”的另一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再如湖北荆门卷《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第14题,“选文的说明对象是,其说明顺序是”,要求考生确认“鲸落”这一说明对象与逻辑顺序这一说明顺序。根据教考结合的原则,语文试卷命制一道语文知识的静态认知题,不仅有助于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平时学习与积累那些形成语文能力的语文知识与语文方法。如吉林卷《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第20题:“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什么?依据全文,至少写出两种说明方法。”要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在回答“对甲骨文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的有效方法之后,再从大脑中梳理出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从中选择合适的“两种说明方法”。此题考的虽是“两种说明方法”,实际上却涉及初中阶段所学说明方式的整个知识结构。其实,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也时常设置这类体现语文知识结构的静态认知题。比如辽宁辽阳卷《木秀于林,风必助之》第20题:“材料二中第②段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为什么?”先出示大概念“语言特色”,以启发考生根据文本找出“生动形象”或“诙谐幽默”这一小概念;后追问“为什么”,以启发考生再找出一个更小的小概念“拟人手法”。由此形成了从“语言特色”到“生动形象”或“诙谐幽默”,再到“拟人手法”的知识结构。如此静态地考查语文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学习与积累语文知识。二、语文知识的动态解析与语文知识的静态认知不同,语文知识的动态解析不要求考生辨别相关语文知识概念,而要求考生依据其知识概念阅读文本以解析其具体问题。这类考题常常先规定一个知识名词,让考生用此知识去阅读文本,找出具体内容,再解析与印证命题观点。如山东德州卷第21题,“‘酒,既是本文的线索,又是揭示主题的催化剂,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明确指出“酒”的“线索”身份及其“揭示主题”的作用,让考生据此阅读文本,找到相应的具体内容。“酒”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父亲劝“我”不喝酒,让“我”喝酒解烦,借喝酒告诉“我”道理,都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因此,酒又是主题的触发点、催化剂,让儿子更深地理解了父爱。如此动态解析,具有一定的规约性,开放度不大,不易走偏,有助于提高测试信度。再看湖北孝感卷《爱的防弹衣》阅读中的一题:5.本文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得结构圆合,故事流畅合理。“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照应前文“①”这句话;“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吗”中的“善良”一词照应前文儿子说的“②”这句话。命题明确解说了“伏笔”“照应”的作用,不需要考生进行认知辨别,而需要考生根据给出的知识阅读文本,找到相应的具体内容进行填空。前者可填为“他周围的橘子等水果围成了一米多高的半圆形”,后者可填为“我是帮你啊”。同样,开放度也不大,从文中找合适的句子填空也是对命题观点的一种解析与印证。当然,有时也有变化。例如,湖北襄阳卷《田垄深处》第18题,“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指明考查通过外貌描写概括人物形象。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第23题,“请你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同样指明考查的语文知识,即“论证思路”,让考生依此阅读文本,解析其“论证思路”的具体情况。江西卷《一日的春光》第14题也是如此:“文章中,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类考题不是单纯地要求考生印证命题观点,而是拓展开去了。不过,这种拓展变化仍然在命题指定的框架中,并没有过于加大难度。三、语文知识的动静结合中考现代文阅读常把语文知识的静态认知与动态解析结合起来设题,即回答“是什么”与“为什么”的结合。它所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是论证方法、说明方法、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请看甘肃天水卷《敬业与乐业》(节选)阅读中的两题:11.文本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12.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第11题先要求考生静态认知“文本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后要求考生解析它在文中所起的“统领全文的作用”。同样,第12题也先要求回答的是语文知识的静态认知,即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后要求回答的是这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具体情况及其所产生的“作用”,即“举例论述‘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四川达州卷《深触经典的灵魂》第20题“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也是这样考查的。先要求回答的是语文知识的静态认知,即第③段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后要求回答的也是其论证方法在文中的具体情况及其所产生的“作用”,即以《红楼梦》这样一部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论证“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和说服力。上述三题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结合,下面介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与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结合。海南卷《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第19题:“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广东深圳卷第10题:“材料一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青海卷《青海酸奶》第14题:“(1)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这几道题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结合。四川广安卷《偷车贼》第16题:“综观全文,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辽宁沈阳卷《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第16题:“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这两道题是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结合。如此动静结合,要求考生既回答“是什么”又回答“为什么”,体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测试方向。四、语文知识的多重综合除了语文知识的静态认知、动态解析及二者结合的考查方式,中考现代文阅读还注重考查多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比如重庆卷(B)《草根募捐晚会》第16题,“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情节发展一波三折,请从文中找出一种手法,并简要分析”,表面上考查“一種手法”,但考生若不清楚“使情节发展一波三折”的“多种手法”,即悬念、铺垫、突转等,是很难正确找到“一种手法”进行答题的。若找悬念手法,可解答为前文写方姨的犹豫和艰难抉择,给读者留下疑惑,后文写方姨自述经历,揭示谜底,吸引读者而引人入胜;若找铺垫手法,可解答为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怀疑以及对方姨上台前晚会情形的叙述,都是为方姨出场作铺垫,能更好地塑造方姨的形象;若找突转手法,可解答为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疑惑,后文写观众沉醉于方姨的精彩演唱,与前文形成强烈的突转,使情节跌宕起伏。这道题实际上是促使情节发展一波三折的多种手法的综合考查。这类将多种语文知识集中在一道题中进行考查的命题现象,可称为语文知识的多重综合。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很多“用意题”“作用题”,其实就是这类考题。比如,江苏淮安卷《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第15题,“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表面上问这样写的原因,实际上考查了多种语文知识。其一,开篇引出说明人们习惯摸脸的对象,照应文章题目;其二,为下文解说人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作铺垫;其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再如长春卷《理想的风筝》第15题,“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综合考查的语文知识更为丰富。其景物描写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气氛,奠定了全文温暖的感情基调,以景喻人,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照应题目,由风筝引出下文,又用春天的景色和风筝勾起了“我”对刘老师的回忆……综合了景物描写的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以景喻人、照应题目、引出下文、暗示感情等知识。这类考查语文知识多重综合的“用意题”与“作用题”,有助于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五、语文知识的审美应用中考现代文阅读经常设置“赏析题”。“赏析”即欣赏分析,欣赏分析就是审美赏析。审美赏析并非没有规律可循,而是需要相应的语文知识作为支撑。因此,语文知识的审美赏析就是其审美应用。请看福建莆田卷《春到上王家》阅读中的两小题: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赏析加点词语)(2)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第(1)题要求赏析加点的词语“木木”,答案为“形象地写出老人呆滞的神情,表现出老人对生活的失望无助”。考生一要知道“木木”即“呆呆”的意思,二要知道老人的形象及其处境。如果不掌握词义与由情节分析人物的方法,定然是难以解题的。第(2)题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首先要判断此句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否则也无法解题。很明显,这两道“赏析题”都是应用语文知识进行审美分析的阅读题。再看湖北荆门卷《干净》阅读中的两小题:20.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1)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驰,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2)您老人家健健康康的,我们才能全身心地做好工作啊。第(1)题从“暴雨”“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可知这是自然环境描写。结合小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有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这一背景,可知此处环境描写交代了欧阳市长夜赴大名村时的天气,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氛围;同时,越野车的“疾驰”也说明事态紧急,侧面烘托出欧阳市长急于指挥抗洪抢险的心情。第(2)题结合语境可知,这是欧阳市长对老舅说的话。因为老舅打着欧阳市长的旗号给儿子大办婚事,借机收礼,所以欧阳市长通过泡澡的方式让老舅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句中“您老人家健健康康的”一语双关,既希望老舅身体健康,更希望老舅心理健康,不能借机收礼钱,这样作为市长的欧阳才能公正廉洁地“做好工作”。如此赏析,主要是文学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的多个作用之知识的审美应用,也包括一语双关知识的审美应用。除了“赏析题”,“妙处题”“效果题”也考查语文知识的审美应用。审美赏析要从阅读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要根据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对相关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无论是前者的认识飞跃,还是后者的相关形象的补充和丰富,都须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来进行审美赏析。六、语文知识的写作迁移使语文知识朝着写作方向迁移的阅读考查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很常见,仿写题就是典型的由读到写的迁移题。湖北宜昌卷《一线万物生》第15题“请仿照前文句式,在第②段横线上再补写一句”,要求迁移文本中的句子写法或句子形式,另外写一个句子。如此由读到写,不仅把阅读中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而且加深了考生对阅读的理解。这种迁移题往往是情境创写题,都要发挥必要的想象。请看湖南常德卷《爱的防弹衣》阅读中的一题:12.根据语境,发挥想象,描摹画横线句子中“我”所“琢磨”的内容。(不超过60字)答案可以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了,难道不应该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吗?不过,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吧?外面下这么大雨,该不会出什么事吧?”再看江苏苏州卷《行走的种子》(节选)第15题,“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中的第二小题:(2)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如同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昆虫就是___________。答案可以是“快递小哥”“总能把它们准确地投递出去”。回答这两道情境创写题的过程,也是迁移阅读知识于写作实践的过程。两道题都要尊重各自的实际情境,迁移其情境因素进行想象创写。或许有人会质疑,创造性写作还要模仿迁移吗?回答是肯定的。人类发展的历史都是在模仿迁移中前行的,即便是创造,也是一种模仿。 -全文完-
本文档为【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命题寻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T人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3-01-02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