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隧道围岩稳定性系统分析程序应用

隧道围岩稳定性系统分析程序应用

举报
开通vip

隧道围岩稳定性系统分析程序应用目录1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3第一节围岩稳定分析的方法6第二节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存在的问题7第三节围岩稳定分析的发展前景8第三章隧道位移反分析技术原理8第一节典型类比分析法9第二节位移反分析技术原理11第四章BMP90(位移反分析智能化)程序11第一节BMP90程序简介12第二节BMP90子程序介绍19第五章BMP90程序的使用19第一节程序说明21第二节几种人工干预情况22第六章应用BMP程序进行实例分析22实例一鲁布革实验洞位移反分析25实例二浙江省103人防工程位移反分析28结束语29致谢30参...

隧道围岩稳定性系统分析程序应用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1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隧道围岩稳定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3第一节围岩稳定分析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6第二节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存在的问题7第三节围岩稳定分析的发展前景8第三章隧道位移反分析技术原理8第一节典型类比分析法9第二节位移反分析技术原理11第四章BMP90(位移反分析智能化)程序11第一节BMP90程序简介12第二节BMP90子程序介绍19第五章BMP90程序的使用19第一节程序说明21第二节几种人工干预情况22第六章应用BMP程序进行实例分析22实例一鲁布革实验洞位移反分析25实例二浙江省103人防工程位移反分析28结束语29致谢30参考文献31附录ⅠBMP90(隧道位移反分析智能化)源程序67附录Ⅱ鲁布革实验洞反分析文本75附录Ⅲ浙江省103人防工程反分析文本第一章绪论一、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的现状通常意义上说,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是指妨碍生产使用或安全的失稳围岩破坏或过大变形的现象,例如,顶板塌落、边墙挤入、底板隆起、围岩开裂、突发岩爆失稳。地层在开挖隧道并加以支护的过程中的稳定程度、叫做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或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隧道工程的基本特点是“地质环境复杂,基础信息匮乏”,即使在不考虑施工过程动力作用的静力学分析中,隧道围岩及支护系统稳定性的快速分析与预报研究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有效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因此隧道工程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大量的、关系错综复杂的地质因素、施工因素、技术条件等等来做分析研究,比如在软弱破碎岩体中开挖隧道时,存在着施工难度大,事故多,造价高,工期长的难题。隧道围岩稳定性是一个反应隧道地质环境、支护结构与施工方法的综合性指标,复杂程度很高,我们需要通过尽量简洁并且高效的方法及工具来完成分析及评估,经过多年的努力,有关隧道围岩稳定分析的各种岩石理论方法、监控测量方法以及专家经验方法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他们各有所长,但是,都还是一些联系不太紧密的方法,对于隧道支护设计来说,还没有形成一种简易简洁、易于应用普及的分析设计工具。目前各种方法均没有达到真正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目的,对理论模型的辨识、本构关系、计算参数、仿真方法都需作进一步深入具体研究。围岩失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变形的非均匀性、非连续性和大位移等特点。围岩地质分类法被广泛得到采用,而且目前国内外分类标准有上百种之多,但每一种方法更多的是评价围岩的稳定性,相对而言定量的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解析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研究的程度还不够,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7]。就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通常都是在均匀场中假设围岩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洞室开挖后按弹性、弹塑性围岩应力状态,分别计算出应力的大小,然后按强度理论来进行评价围岩稳定性。虽然已有学者建立了圆形洞室不同应力状态下的位移解析式,但真正将位移解析解与围岩的稳定性之间建立关系的成果还不够。当前用数值方法来进行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时,主要采用的还是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而相对的其他一些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则少了些,这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开展对其他方法的应用和研究,以更好地加以比较和评价。所以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问题,失稳判据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二、典型类比分析法技术类比法是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在勘测资料较少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更能发挥其作用。典型类比分析法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把隧道围岩稳定分析预测的对象围岩支护系统看作一种开放的复杂系统,经过多年来的反复研究,人们对典型类比分析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微机的应用给隧道围岩稳定分析带来了许多有效途径,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程序来帮助我们简化一些围岩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把程序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应用于典型类比分析法隧道位移反分析技术,也就是隧道位移反分析过程的人工智能化,其原理是用一部分计算机程序,来控制另一部分程序的反馈和修正运行过程,中间可人工参与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隧道位移反分析智能化程序简称BMP90程序,其以边界元、锚杆、喷射混凝土的方法使效率大大提高,且分析的结果一般比较接近实际,该程序可以实现自动迭代完成隧道位移反分析(输入铅垂、水平方向的洞周收敛或位移实测值各一个)。只需输入设计图纸已有数据(平均为80个),简易便捷。自动检验错误数据,输入输出结果图形显示,从而使不熟悉微机的工程技术人员容易操作使用。已消除刚体移动,位移反分析结果中、拱顶下沉、底鼓与侧墙位移的工程实用精度相同。工程试验表明,位移反分析结果比较接近实际,从数据输入,加载运行至得出可用的反分析结果所需时间,仅为常规做法的1/100左右。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的技术性能[1]。三、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先介绍了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以及围岩稳定性的发展现状,作为一个国内外公认的难题,尽管这方面目前取得了许多的优秀成果,但是存在的大量传统型疑难尚未有效解决,隧道工程施工难题还有许多,作者意在以典型类比分析法为基础,结合程序实现围岩位移的自动反分析,以尽可能简洁的数据收集方法获取参数,获得最大程度接近实际的分析数据。隧道工程中各种理论和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价值,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为隧道工程人员提供一种宏观经验判断,提供某种技术信息,本文所提出的位移反分析智能化也一样,只是一种隧道应用工具,尽可能满足精度的提供围岩参考数据。典型类比分析法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成果,其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许多的问题以及缺点,包括隧道位移反分析智能化程序,所以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去拓展优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对隧道进行衬砌、隧道的施工方法以及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维护等方面,都会有更加优秀的方法产生,隧道位移反分析程序技术将更加完善,典型类比分析法的研究也将会取得更多的成果。第二章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毫无疑问,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是至关重要的。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不仅与隧道的开挖方式及支护的形式和时间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岩石的性质、岩体的结构与构造、地下水、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岩石性质及岩体的结构、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地下水等自然因素。第一节围岩稳定分析的方法根据当前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分析理论和数学模型,围岩稳定的分析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解析法在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时,经常采用复变函数法进行围岩应力与变形计算,并能得出弹性解析解。用解析法来求解围岩的变形有多种,国内青岛科技大学的薛琳等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解答。这种方法对于规则的圆形断面求解较为精确,参数也容易确定,当洞室是非圆形时,就需要通过保角变换将单位圆外域映射到洞室外域,而洞室的映射函数是问题的求解关键。解析法具有精度高、分析速度快和易于进行规律性研等优点。但解析法分析围岩应力和变形目前多限于深埋地下工程,对于受地表边界和地面荷影响的浅埋隧道围岩分析在数学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2],特别在岩体的应力-应变超过峰值应力和极限应变,围岩进入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后段的刚体滑移和张裂状态时,解析法便不再适宜了。另外对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多孔、不均质及各向异性等问题,现今的解析方法几乎是无法解决的,只能借助数值法来求解。二、工程地质类比法经验类比法是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在勘测资料较少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更能发挥其作用。围岩稳定性分类的方法主要有Stini法、Franklin法、Bieniawski的RMR法和Barton的Q系统分类法,以及ArildPalmstrom于1995年提出的RMI(ROCKMISSINDEX)法。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法中包含参数较多,而有些参数难以准确测定。随着大型地下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要课题之一。新的围岩分类方法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指标向复合型指标发展,应用模糊数学理论的综合评判法、灰色系统理论、神经网络理论、分形理论,使围岩分类更趋科学、合理化。我国学者李世辉提出了典型类比分析法隧道位移反分析技术,并编制了反分析程序(BMP90)[1]。三、数值分析法(一)有限单元法[10]有限元法的思想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形成,该方法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数值方法,可以用来求解弹性、弹塑性、粘弹塑性、粘塑性等问题,是工程岩体应力应变分析最常用的方法[3]。其优点是部分地考虑了地下结构岩体的非均质和不连续性,对以非均质各向异性和非线性为特征的介质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可以解决各种复杂的边界问题,可以给出岩体的应力、变形大小和分布,并可近似地依据应力、应变规律去分析地下结构的变形破坏机制。一般认为,在地下结构中有限元法的应用是否真正有效,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对地质变化的准确了解,如岩体深部岩性变化的界限、断层的延展情况、节理裂隙的实际分布规律等;二是对介质物性的深入了解,即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复杂应力及其变化的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及破规律等。不足之处在于有限元法只适用于连续介质,对于非连续介质计算结果不理想。(二)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由石根华与Goodman提出的块体系统不连续变形分析(DiscontinuousDeformationAnalysis)是由于岩体介质非连续性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数值分析方法。它是平行于有限元法的一种方法,其不同之处是可以计算不连续面的位错、滑移、开裂和旋转等大位移的静力和动力问题。将DDA模型与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模型结合起来,如将DDA模型与有限元数值方法结合,应该是DDA模型工程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另外,DDA模型在岩土结构的不连续变形力学过程仿真模拟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力。(三)关键块理论(KBT)关键块理论(KeyBlockTheory)是在1985年首先由Goodman教授和石根华博士提出并用于工程稳定性分析。关键块理论的精髓思想是:在坚硬和半坚硬的岩层中,岩体被不同成因、不同时期、不同产状、不同规模的结构面切割成各种类型的空间镶嵌块体。关键块理论就是对个性各异的岩体中具有切割面或结构面这一共性,根据集合拓朴学原理,运用矢量分析和全空间赤平投影图形方法,构造出可能有的一切块体类型,进而将这些块体再从力学上分为稳定块体、潜在关键块体。确定了关键块体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计算。但是,由于岩体中的结构面形态分布把握得不十分准确,而变动性又大,结构面也并不是全部为平面,稍为不准确就会引起严重后果。(四)离散单元法(DEM)自1971年Cundall首次提出离散单元(DistinctElementMethod)模型以来,这一方法已在岩土工程问题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基本思想是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受表征位移-力的物理方程和反映力-加速度(速度、位移)的运动方程的支配,通过迭代求解显示岩体的动态破坏过程。离散单元法中一个基本假定是块体运动时动能将转化成热能而耗散掉,因此,在计算中即使是静力问题也必须人为地引入粘性阻尼器以使系统达到平衡,块体运动趋于稳定。离散单元法的一个突出功能是它在反映岩块之间接触面的滑移、分离与倾翻等大位移的同时,又能计算岩块内部的变形与应力分布。该法主要用于分析节理岩体及其与锚杆(索)的相互作用。离散单元法计算原理简单,但计算机实施却非常复杂,涉及问题较多,主要有四个问题:动态松弛法、力和位移的计算循环、分格检索及数据结构。离散单元法中块体之间阻尼系数、运算的时间步长等参数的确定带有极大的任意性和盲目性,至今没有确定这些参数时可遵循的原则,当岩体并未被结构面切割成块体的集合时,这类理论就不甚适合。(五)块体单元法任青文等提出的块体单元法,是以块体元的刚体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根据块体在外力和面应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及块体间夹层材料的本构关系,采用变分原理建立起块单元法的支配方程,用于确定块体位移及夹层材的应力状态。该法可以解决非连续介质问题,特适用于解决具有众多节理、裂隙岩体的变形、应力稳定分析。与有限单元法相比,可减少未知量个数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六)边界元法边界元法又称为边界积分方程法,首先由英国学者Bribbia总结提出,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工程计算中得到应用。边界元法只在求解区域的边界上进行离散(剖分单元),这样就把考虑问题的维数降低了一维,这也是边界元法的优点,但要求知道所研究问题的基本解。另外,边界元法计算精度高,应力和位移具有同样的精度。边界元法因为网格剖分简单,计算工作量及对计算机内存容量要求低,在某些问题中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现在很多商用结构分析软件程序中也采用边界元法求解的功能供用户选择。边界元法也能求解物理和几何非线性问题及动力响应问题,但由于获取基本解的困难,相比有限元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边界元法对变系数、非线性等问题较难适应,且它的应用是基于所求解的方程有无基本解,因此,限制了边界元法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而且边界元法对奇异边界较难处理。(七)块体-弹簧元分析法[5]Kawai于1987年提出了采用简化的刚性块体来模拟不连续介质的刚体弹簧元数值模型。它以单元形心的刚体位移为基本未知量,仅考虑单元之间缝面的变形协调和本构关系来建立求解的支配方程,确定缝面的相对位移和应力。该模型在分析节理岩体的稳定性时具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反映围岩不连续的变形和运动规律。四、模型试验方法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始终与模型试验相伴随,模型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相似性是模型试验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理论分析中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国内外不少学者开展了大量的模型试验研究工作,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如荷兰S.C.Ban2dis等进行了模拟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圆形洞室开挖模型试验后认为:即使在超高应力条件下,围岩的各向异性性质还是很明显,其二次应力和变形都由岩体构造控制。模型试验方法多用于重要的难以用现场试验方法解决的复杂工程。五、不确定性方法现在的岩石力学正在从确定性研究转向非确定性方法研究的过程中。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因素主要为地层岩性及其产状构造结构面组合形态、地应力状态,以及水的赋存情况等,这些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分析方法用一个笼统的安全系数来考虑众多不确定性的影响。虽然某些参数(如材料强度等)取值时也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其平均值或某个分位值,但未能考虑各参数的离散性对安全度的影响。进入60、70年代以来,数理统计、概率论、可靠度分析等方法的应用扩大到更广的领域。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受到一些岩土工作者的反对和质疑,原因在于岩土工程本身的机理比较复杂,有些问题还未充分认识;岩土工程概率分析法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少概念还很不明确,计算方法也不够简便;一些人对概率理论和方法不很熟悉。这些困难也促使一些岩土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他们吸收地面结构概率分析的成果,针对地下工程的特点开展专题研究,虽未完全解决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但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研究表明,概率和可靠度分析方法在不确定性越严重的问题中越能显示出其活力来。六、系统工程法[6]常规的围岩稳定分析方法一般将围岩的地质因素、工程结构因素、洞室开挖支护过程等尽可能地细分,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确定性因果关系的力学分析。由于地下工程建设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因素等特点,其结构非常复杂;同时,隧道建设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又是有组织的,形成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因而,隧道力学分析完全具备系统科学中所研究的“系统”的特征。所以,围岩稳定分析应该是对复杂的围岩系统的稳定性的模糊化认识和控制所作的数学模拟。它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大量的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的元素的复杂系统,其结构与信息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要求以系统科学作指导、以系统工程方法结合岩石力学常规理论来进行隧道围岩稳定分析。文献在将地下工程围岩看作一个灰色系统的基础上,用灰色关联方法进行了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除了上述常用的方法外,其它一些理论和方法也用在围岩稳定分析中。地下工程围岩开裂和破坏主要由于结构面的断裂扩展和连通,因此有人采用断裂和损伤力学方法来评价理裂隙岩体稳定性和变形行为,如正在兴起的各种数值计算方法之间的耦合、块体理论的引用和发展、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引入等方法。第二节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围岩稳定分析方法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分析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目前各种方法均没有达到真正完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对理论模型的辨识、本构关系、计算参数、仿真方法都需作进一步深入具体研究。围岩失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变形的非均匀性、非连续性和大位移等特点,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科学问题。因此,要对它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必须借助当代非线性科学。二、围岩地质分类法被广泛得到采用,而且目前国内外分类标准有上百种之多,但每一种方法更多的是评价围岩的稳定性,相对而言定量的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三、解析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研究的程度还不够,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就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通常都是在均匀场中假设围岩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洞室开挖后按弹性、弹塑性围岩应力状态,分别计算出应力的大小,然后按强度理论来进行评价围岩稳定性。虽然已有学者建立了圆形洞室不同应力状态下的位移解析式,但真正将位移解析解与围岩的稳定性之间建立关系的成果还不够。四、当前用数值方法来进行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时,主要采用的还是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而相对的其他一些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则少了些,这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开展对其他方法的应用和研究,以更好地加以比较和评价。五、另外,失稳判据难以确定。多年来,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问题,失稳判据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现行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TB10003-2001)中围岩稳定性是以极限净空相对位移值或允许收敛速率的形式给出的,当实测的位移值超出此值时即视为不稳定。对于不同的地质情况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必须结合不同的工程状况给出合理的失稳判据。第三节围岩稳定分析的发展前景人们普遍认为19世纪是桥梁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则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的开发离不开分析围岩稳定性,现代力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既要避免一味追求高精度的数值计算及数学方法的深奥,花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去从事复杂而繁锁的数值计算,而放松了对地下工程问题特殊性的思考,又要注意那种抛开理论只追求经验类比的做法。必须从隧道工程实际出发,以系统概念为指导,依靠原型观测资料的验证与反馈,走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道路,进一步加强数值分析模型和位移反分析力学模型的基础理论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隧道围岩稳定的分析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后的发展前景趋向于使其实用化、准确化和可靠化,除了建立更多力学模型外,换药和其他方法并用,总之,围岩稳定分析的发展会体现更强的综合性。第三章隧道位移反分析技术原理第一节典型类比分析法典型类比分析法研究的立足点现将隧道工程支护设计现行各种方法的长处与短处加以整理,为典型类比分析法研究提供一个实事求是的立足点和依据。我们的目的是让这种新方法尽可能地保持现行各种方法的长处,并初步解决其现存问题,发挥综合优势与整体优势。图3-1隧道程序设计中的典型类比分析法典型类比分析法研究中坚持以下原则:首先,从我国大多数隧(坑、巷)道工程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出发,而不是从任一学科发展需求出发;其次,继承现行三种支护设计方法——工程类比法、监控量测法、力学分析法的长处,并且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现有技术条件,加以综合集成和发展;应符合隧道工程师对支护设计工具的精度要求,为综合性经验判断提供依据或参考;大体上接近工程实际,一般行之有效;不追求精细和绝对;最后,以大多数隧道工程都容易掌握和有效应用为目的。工程类比法以围岩分类为技术基础的工程类比法,简便实用;但用于软岩大跨度高边墙洞室可靠性不足,而且这种类比是定性的,不能定量显示当工程结构条件如跨度、洞形、埋深、支护类型、参数及其配置等改变时,准确率会有所下降。通过圆形隧道的理论弹—塑性解反算给出围岩的侧压力系数λ和弹性模量E,并得到隧道周边塑性区的大小和变形情况,从有限元理论出发,作弹性位移反分析优化计算,与理论值,实测值进行比较,圆形隧道的理论弹—塑性解解析法采用数学力学的计算取得闭合解,通过对解析方法及其结果的分析,可以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如洞室周边围岩的应力状态,塑性区的大小,洞室的收敛变形值,同时利用反分析思想可以求得原岩的地应力,对断层中隧道的设计,施工管理非常重要。影响岩体二次应力状态因素很多,如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岩体的构造,洞室的形状尺寸,洞室的埋深和开挖施工技术等,解析法推导基于下述假定:岩体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考虑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形成的初始应力场,洞室形状为圆形,洞室位于一定的深度,简化为无限体中的孔洞问题。在传统的岩石工程理念中,洞室埋深较浅,自重应力po一般为大主应力,λ<1,一些理论解析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第二节位移反分析技术原理位移反分析产生于隧道工程数值分析中参数识别的客观要求,典型类比分析法隧道位移反分析技术原理如下:一、计算模型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建立反分析模型时,均需简单材料的力学形态符合某种模型。选择的模型不同,反分析的结果也不同,选择的模型越精细,则反分析过程越复杂,为了实现反分析技术的广泛普及,必须对岩石的本构关系做进一步的简化,通常可以假定岩体为连续均匀的线性弹性介质,在这里变形模量实际上是一个反应岩体变形特征的综合性参数。典型类比分析法应用的位移等效线弹性假设,建立了各围岩类别经验模型,并以各类围岩典型工程实测资料,按位移等效原则对线弹性模型做综合性分析。二、可辨识参数在以弹性理论为工具进行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最重要且影响最大的两个参数就是初始地应力侧压系数和弹性模量。在此基础上,典型类比分析法从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出发,位移反分析结果的侧压系数和弹性模量有以下假设:(一)等效初始水平地应力假设在隧道位移反分析中,通常有以下假设:①在假定量测断面是地应力的一个主平面的前提下,当采用两个收敛值做反分析时,还假定一个主应力轴呈水平,另一个主应力为铅垂地应力。②将岩体结构、岩性、地下水等因素各向异性情况下产生的洞周不同的位移增量,假定为等效地应力情况下产生的,当铅垂地应力取上覆岩层重量时,实际上假定为等效水平地应力作用产生。③采用水平收敛值做反分析时,不区分左右墙位移值的不同。(二)典型类比分析法中的等效弹性模量岩石力学的弹性模量,是岩石试件加载实验中测得到应力与应变的比,而等效弹性模量在隧道施工中监测所得到洞周位移经反分析所得,是对复杂条件下的围岩变形性质,它的数值与洞周位移实测值成反比,但不能反映围岩内各点不同的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三、优化方法岩土工程现场的量测常有误差出现,像仪器误差、环境误差、读数误差等等,所以反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必有差别,需要经过优化处理来减少误差。目前对参数做的优化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最小二乘法,选用的目标函数为:(2-1)在式中,为计算值,为实测值,使上式最小的参数,就是在假定条件下可接受的优化反演计算值。建立优化目标函数的方法除二乘法还有贝叶斯法等等。四、时空效应隧道围岩变形测量值的时空效应,受到岩体结构、岩性、断面形状与测点位置、支护措施、施工进度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各类围岩的围岩变形值不同,测前损失也不尽相同,但是隧道围岩变形值得对比,只有在同类围岩中才有意义,此原则隐含一假设,即在同类围岩中,各隧道工程的围岩变形测前损失率均与典型工程的测前损失率相同,因此,都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以实测值为基准,进行统一标准的对比,方法简单,而且不存在人为干预的因素。第四章BMP90(位移反分析智能化)程序第一节BMP90程序简介BMP90(隧道位移反分析智能化)程序,简称BMP90程序。利用BMP84程序作为岩石力学分析工具,以其较常规的有限元方法使效率提高百倍,且分析结果一般比较接近实际的性能为基础,采用机理分析与实验辨识想结合的方法,以非匹配式全局确定性推理网络的知识表达建立数学模型,BMP90程序主要技术性能如下:一、实现自动迭代完成隧道位移反分析(输入铅垂、水平方向的洞周收敛或位移实测值各一个)。二、只需输入设计图纸已有数据(平均为80个),简易便捷。三、好友的户界面,集成的环境,自动检验错误数据,输入输出结果图形显示,从而使不熟悉微机的工程技术人员容易操作使用。四、已消除刚体移动,位移反分析结果中、拱顶下沉、底鼓与侧墙位移的工程实用精度相同。五、工程试验表明,位移反分析结果比较接近实际,从数据输入,加载运行至得出可用的反分析结果所需时间,仅为常规做法的1/100左右。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的技术性能。该程序的程序概念框图如图4-1:SHAPE\*MERGEFORMAT图4-1BMP90程序概念框图第二节BMP90子程序介绍一、BMP90(隧道位移反分析智能化)源程序主要流程图,如图4-2:SHAPE\*MERGEFORMAT图4-2BMP90源程序主要流程图二、主要子程序的流程图:(一)边界单元划分,如图4-3:SHAPE\*MERGEFORMAT图4-3边界单元划分流程图TITLE标题,程序使用者自定,可用汉语拼音,汉语或英文,不超过80个字符ICODE自由场应力类型指令=1,无限介质,均质应力场=2,重力场NSEG边界分段数KZS=0,表示关于Z轴(铅锤向下为正)无对称性=1,表示关于Z轴对称当边界荷载采用自动生成喷锚支护抗力时,应取KZS=1,即断面几何形状与荷载必须关于z轴对称。XO,ZO直线段起点坐标(cm)XL,ZL直线段终点坐标(cm)XC,ZC圆心坐标(cm)NELR每个边界分段划分的单元数,分段有两种类型:(a)直线段,(b)圆弧段(二)与地应力场平衡的边界力确定,如图4-4:SHAPE\*MERGEFORMAT图4-4确定与地应力场平衡的边界力的流程图ICODE自由场应力类型指令=1,无限介质,均质应力场=2,重力场NPL直接输入分段边界的分段数。当用于模拟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力时,半截面内每根锚索为一段KU分析判别。是否进行位移反分析的判断=0,作围岩变形特征与破坏形态分析=1,作位移反分析,输入洞周收敛测值=2,作位移反分析,输入洞周收敛测值NBL水平测点单元,洞周水平测点相应的边界单元号C岩体粘聚力(MPa),当无原位岩体参数测试值时,可按围岩类别选取FI岩体内摩擦角(度)FPX平行于X轴(水平方向)的自由场主应力,以压为正(MPa)FPZ平行于Z轴(垂直方向)的自由场主应力,以压为正(MPaGAMMA岩体重力密度,数值与工程常用的容重相等FSR=FPX/FPZ,自由场应力比,即初始地应力侧压系数KUK人工干预指令,可对难度较大的位移反分析问题进行人工干预,=0,不进行人工干预,由侧压系数=1.0开始,通常自动得出反分析结果,否则即为难度较大的问题=1,用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人工干预。由使用者参考未得出结果的打印(三)边界荷载附加的边界力确定,如图4-5:SHAPE\*MERGEFORMAT图4-5确定边界荷载附加的边界力的流程图KU分析判别。是否进行位移反分析的判断=0,作围岩变形特征与破坏形态分析=1,作位移反分析,输入洞周收敛测值=2,作位移反分析,输入洞周收敛测值LP1、LP2荷载作用起始单元号和末单元号H毛洞高度L毛洞跨度D喷射混凝土的厚度RB喷射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DW钢筋网直径A钢筋网横向钢筋的间距DG锚杆直径AST钢拱架间距KP边界荷载指令=1,分段直接输入各单元均布表面力,即TWODI程序原有的功能=2,自动生成喷锚支护抗力,=3,兼有以上两种功能(四)破坏类型的判断,如图4-6:图4-6判断破坏类型的流程图KD拉裂分析指令=0,表示对洞周进行拉裂分析,为防止喷锚支护计算时出现“主动力”,导致洞周拉裂的不合理情况,在洞室浅埋喷锚支护情况下,应从KD=0开始。NSL围岩内部平行于开挖边界的网格线数,NSL<=20,一般取NSL<=8,另一组网格线与前者大体垂直,是各单元中点的法线。围岩内部的位移和应力在在网格线的各交点计算KC剪切屈服准则指令=1,采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简记为D—P=2,采用莫尔—库仑准则,简记为M—C=3,采用赫克—布朗经验判断准则,简记为H—B(暂未启用)ALPHA与边界单元中心法线交线UX在X(水平)方向的位移UZ在Z(铅垂)方向的位移BETA破裂面积方向的交角I边界单元号CXCZ边界单元中心坐标SIG1SIG3单元中心主应力(五)围岩位移的自动反分析,如图4-7:图4-7位移的自动反分析流程图KU分析判别。是否进行位移反分析的判断=0,作围岩变形特征与破坏形态分析=1,作位移反分析,输入洞周收敛测值=2,作位移反分析,输入洞周收敛测值UHM水平测点间收敛或测点位移测值UVM拱顶与底板测点间收敛或拱顶测点位移测值FSR=FPX/FPZ,自由场应力比,即初始地应力侧压系数ICODE自由场应力类型指令=1,无限介质,均质应力场=2,重力场FPX平行于X轴(水平方向)的自由场主应力,以压为正(MPa)FPZ平行于Z轴(垂直方向)的自由场主应力,以压为正(MPa)DELN开挖边界与第一根网格线间的距离,以及各网格线之间依次的间距LMDA:侧压系数E等效弹性模量第五章BMP90程序的使用第一节程序说明一、数据准备数据准备阶段是使用BMP90程序的第一个步骤,数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收集过程数据,选取坐标系,绘制断面简图,填写输入数据表,(一)收集工程数据及选取坐标系①根据程序要求收集相应的工程数据。②本系统选用左手坐标系,方向:x轴平行地表,z轴垂直向下,与重力场方向相同。③选取坐标原点应注意:在重力场类型下坐标原点应选取在地表,在无限介质时坐标可任意选。④轴对称图形:坐标原点一般定于坐标轴上,长度单位为cm,压强单位为MPa(二)绘制断面简图①在选定的坐标系上绘制工程断面图,计算分段坐标以及圆心坐标,半径,起点、终点极角,对于轴对称图形只画出右半断面即可。②边界单元总数一般为20~25,不大于36,不小于15,对于有喷锚支护抗力的单元,应注意各分段内边界单元的长度相近。③跨度、拱矢高、圆心角和半径的计算断面图示例如图④已知跨度L,拱矢高h,求圆心角:(4-1)⑤已知跨度与圆心角,求半径R:(4-2)其中,圆弧起始角θ1=180-/2,θ2=180二、BMP90程序输入数据:1标题1行,80字符以内2控制信息3行,指令和数据一共18个3围岩内部网格信息1~3行,数据<=20个,一般用一行,<=8个4自由应力场信息一行,数据2个5围岩力学性质信息一行,数据6个6分段和单元信息随边界分段数多少而定,最少为一段,数据5~6个7边界荷载信息自动生成喷锚支护抗力时,数据两行,共15个,分段直接输入荷载时,每段一行,数据4个三、输出结果(一)输入数据及简要注释(二)边界应力及位移分布,列表如下:I、CX、CZ、SIG1、SIG3、ALPHA、UX、BETA、FAILURE,其含义分别如下:I边界单元号SIG1SIG3单元中心主应力ALPHA与边界单元中心法线交线UX在X(水平)方向的位移UZ在Z(铅垂)方向的位移BETA破裂面积方向的交角FAILURE破坏形式(剪切屈服或拉裂)(三)围岩内部应力与位移,与边界同样的表头列表,但是I、CX、CZ、ALPHA有着不同的意义。I法向网格线号CXCZ一个内部点的坐标ALPHA荷载强度与Z轴的夹角(四)位移反分析结果及简要注释BMP90用于位移反分析时,仅输出以侧压系数=1.0第一次试算时应力与位移的分析结果,与最终结果不符,这一点需要注意,随后输出以下内容:①位移反分析迭代过程信息NL迭代次数顺序号FSR本次侧压系数DUK误差UK1实测铅垂收敛(或位移)与实测水平收敛的比值UK2本次分析铅垂收敛(或位移)与水平收敛(或位移)的比值CL确定下次试算的侧压系数时,本次侧压系数所乘系数的专家经验值UH本次分析水平收敛(或位移)值,以指向洞内为正UV本次分析铅垂收敛(或位移)值,以指向洞内为正②位移反分析结果及简要注释LMDA侧压系数NL位移反分析迭代次数E等效弹性模量第二节几种人工干预情况位移反分析难题人工干预:一、进行位移反分析通常取一下指令:拉裂判别KD=1(浅埋喷锚支护洞周应取KD=0),网格圈数NSL=0,分析判别KU=1或2,迭代误差限BAEL=0.03,人工干预指令KUK=0,输入抗力值PIO=0。二、如果输入的实测收敛值是比较可靠的,输入数据无误,一次得出位移反分析结果的可靠度不低于80%。三、如果运行至NL=30未得反分析结果,且反分析过程中DUK≤0.05,可改取DUK的值为0.05,重新运行。四、当NL=30还未得出反分析结果时,且DUK>0.05,则属于超出专家一般经验的难题。可参照打印的反分析过程,选取比较接近的侧压系数,作为输入数据表中的初始地应力值,并改取人工干预指令KUK=1,继续运行,如此逐次逼近,至得出反分析结果为止。五、如洞周拉裂判别至N=8仍有拉裂,证明拉裂与支护抗力无关,可改取拉裂判别为KD=1,继续运行。六、如洞周有拉裂,经拉裂判别至N=N’已无拉裂,此时相应的支护抗力Pi=P(LESS)。此后,经反分析迭代多次又出现拉裂至N=8,可改取拉裂判别=1,支护拉裂判别等于上述P(LESS),重新运行。七、对于可能出现的最难处理的情况,如结合以上“4.,6.”两种人工干预手段,绝大多数情况下均可得出反分析结果。人为假定的不合理算例除外。八、反分析结果中,应注意位移反分析与实测值方向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分分析结果不可用,可以假定若干组侧压系数,经人工干预多次凑试,得出反分析结果。第六章应用BMP程序进行实例分析实例一鲁布革实验洞位移反分析(一)鲁布革实验洞的有关介绍鲁布革水电站位于云贵交界的黄泥河上,装机容量60万千瓦,地下厂房开挖尺寸为125m×18.0m×38.4m。山体雄厚,主要岩层为三叠系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中等坚硬,后层、中厚层状,较完整,块状岩体。按巴顿岩体工程分类Q=8~12。属于Ⅱ级围岩的下线。原位模型试验洞位于105号探洞桩号175m处地下厂房岩体内,轴线N45度偏西,与修改后的厂房周线平行,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断面取厂房原设计尺寸26m×48.8m(宽×高)按1/10比例缩小,凑整取2.6m×5m,割圆拱形断面,半径2.15m。实验洞长30m收敛量测断面共9个,测点位置为墙角测点A、E距底板1m,墙中测点B、D距底板2.5m,拱顶测点C。测量仪器为英国引进的MKⅡ卷尺引伸仪、水电昆明设计院研究的CSY-82型卷尺式伸长计(最小读数为0.05mm),和水电成都设计院研制的YJS-2型殷钢丝收敛计(最小读数为0.01mm),实验洞埋深地下覆盖层达300m以上,本次反分析取洞顶覆盖层厚365m,试验过程中温差仅1~2摄氏度,温度修正值忽略不计。表6-1鲁布革实验洞收敛量测量值 桩号(m) μa=μe(墙角测点) μb=μd(墙中测点) μc(拱顶测点) 0+21.000+22.450+25.180+27.50 0.250.4250.250.475 0.050.1250.551.1 0.330.7120.4780.05 μmax/μmin均值样本均方差 1.900.350.12 22.000.460.48 14.240.390.28 由于典型类比分析法BMP90程序用于反馈修正的洞周位移资料,一律以国家标准规定点测量断面与开完工作面的最小距离为准,不计测前位移的反推和修正,因此,对鲁布革实验洞同样选用收敛测量成果,不用修正后的数据,用水平位移0.46m,垂直位移0.39m进行位移反分析。该问题分析的类型是均匀的重力介质,坐标原点位于地表,关于Z轴对称,不做拉裂分析,荷载类型为人工加载,侧压系数初值不自选,岩体物理学参数按照水利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计算采用值:取密度=2.74t/m3,等效弹性模量E=32500.00(兆帕),泊松比MU=0.220,粘聚力C=0.400(兆帕),内摩擦角FI=55.00(度),抗压强度SIGC=60.000(兆帕),抗拉强度SIGT=-3.000(兆帕),岩石力学参数S,M均取0。表6-2鲁布革实验洞输入数据(二)位移反分析结果的整理分析以BMP90程序对鲁布革实验洞进行位移反分析:以墙中测点与拱顶测点做位移反分析,结果侧压系数λ=0.600,等效弹性模量=31550MPa;以墙角测点与与拱顶测点位移反分析,结果得λ=0.578,E=32193MPa,平均值λ=0.655,E=31872MPa。将以上分析结果和水电昆明设计院分析结果λ=0.534,分别与实测应力比值λ=0.634对比,比值一次为0.92,0.84和1.03。三者与实测地应力值均相符较好。输入的围岩类别与各岩体力学参数与现在输入的等效弹模是相匹配的,洞周位移分析值的不确定性可能减少到+1.5倍至-1.5倍之间,可靠度的统计经验值一般不小于90%.经检查本工程断面的各个输入数据无误,边界分段各坐标值是正确的,选定的围岩类别及亚类有比较合理的根据,相应的岩石力学参数的选用符合规范和经验值并符合BMP90程序使用手册的规定,在本次估选的初始地应力侧压系数的条件下,根据典璧类比分析法BMP90程序对本断面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洞周各控制点位移在下列数值的3.0倍至-3.0倍(即分别乘以3,或除以3)之间的可靠度,统计经验值一般不小于80%,以下是对本工程断面围岩变形特性的分析输出结果:拱顶下沉=0.267mm侧墙水平位移=0.511mm底中位移=-0.194mm屈服区除洞周外全部位于侧墙,中部深1.0m,上下部深0.5m,无拉裂破环。在域内点应力位移分析结果如下:图6-1鲁布革洞周分段及边界单元划分洞周(NN=0):单元号1-30均为剪切屈服深0.5m(NN=1):单元号1-7无破坏,单元号8-22剪切屈服,单元号23-30无破坏深1m(NN=2):单元号1-11无破坏,单元号12-18剪切屈服,单元号19-30无破坏深1.5m(NN=3):单元号1-30均无破坏当改取侧压系数值时,将会有所变化,但从对比中将可以获得本断面各控制点变形值的大致范围及变形优势部位的位置。围岩内屈服区深度估计大于0.0米.围岩破坏类型部位与深度的估计,详见NN=1及其以后各个打印结果.因现有围岩破坏深度的实测值很少,估计值的精度与洞周位移相比偏低,仅供参考。实例二浙江省103人防工程位移反分析(一)浙江省人防103工程有关介绍浙江省人防103工程位于浙江省洞头县内,为适应BMP990程序对计算关于Z轴对称的要求,对于该资料的局部断面做了简化,主要为红色粘土质粉砂岩,岩石强度低,软弱易破坏,根据《坑道工程围岩分类表》属于Ⅲ级围岩,毛洞跨度为23.2m,高度18.3m,割圆拱断面,喷层厚0.15m,钢筋网直径为m,网格间距为0.5m,锚杆直径0.018m,间和排距为1.2m×1.2m,围岩内网格线在拱顶上方与地面线垂直。表6-3浙江省103人防工程输入数据该问题分析的类型是均匀的重力介质,坐标原点位于地表,容重(岩体密度)GAMMA=2.500(吨/立方米),侧压系数LAMD=0.330,关于Z轴对称,以德鲁克一普拉格准则判断屈服情况,荷载类型为自动加载,水平收敛测点边界单元号NBL=7,拱顶测点边界单元号NARC=17,岩体力学参数有:等效E=80000.00(兆帕),泊松比MU=0.250,粘聚力C=0.710(兆帕),内摩擦角FI=10.00(度),抗压强度SIGC=7.100(兆帕),抗拉强度SIGT=-0.034(兆帕),岩石力学参数S,M均取0。以BMP90程序对浙江省人防103工程进行位移反分析,做位移反分析时输入等效弹性模量和侧压系数,侧压系数λ=0.33,等效弹性模量=80000MPa;以墙角测点与与拱顶测点位移反分析,结果得λ=0.28,E=78405MPa。输入的围岩类别与各岩体力学参数与现在输入的等效弹模是相匹配的,洞周位移分析值的不确定性可能减少到+1.5倍至-1.5倍之间,可靠度的统计经验值一般不小于90%。(二)位移反分析结果整理分析经检查本工程断面的各个输入数据无误,边界分段各坐标值是正确的,选定的围岩类别及亚类有比较合理的根据,相应的岩石力学参数的选用符合规范和经验值并符合BMP90程序使用手册的规定,在本次估选的初始地应力侧压系数的条件下,根据典璧类比分析法BMP90程序对本断面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洞周各控制点位移在下列数值的3.0倍至-3.0倍(即分别乘以3,或除以3)之间的可靠度,统计经验值一般不小于80%,以下是对本工程断面围岩变形特性的分析结果摘要:拱顶下沉=3.160E-01[范围值:4.480E-01—5.353E-02]底鼓=0.311E-01[范围值:0.934E-01--0.104E-01]侧向水平位移=0.913E-02[范围值:0.274E-01--0.304E-02]屈服区除洞周外全部位于侧墙和拱顶部位,中部深1.0m,上下部深0.5m,有拉裂破环和剪切屈服。在域内点应力位移分析结果如下:①洞周位移分析结果统计:拱顶下沉=3.16mm侧墙水平位移=0.093mm底中位移=0.311mmBMP90分析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比,围岩变化规律是一致的,拱顶的变化趋势是下沉,边墙的变化是内鼓,在各个变化趋势中,拱顶的下沉是主要变形,对比如表6-4:表6-4分析结果对比 部位 BMP90分析值(mm) 原单位有限元分析值(mm) 边界元值/有限元值 侧墙 0.091 0.09 0.87 拱顶 3.160 2.07 2.08 底中 0.311 1.91 0.21②域内点应力位移分析结果统计(边界单元划分如图6-2):洞周(NN=0):单元号1-4拉裂屈服,单元号5-14无破坏,单元号15-17拉裂屈服深0.5m(NN=1):单元号1-6剪切屈服,单元号7-17无破坏深1m(NN=2):单元号1-6拉裂屈服,单元号7-17无破坏深1.5m(NN=3):单元号1-4拉裂屈服,单元号5-9剪切屈服,单元号10-17无破坏深2m(NN=4):单元号1-17均无破坏图6-2103人防工程洞周分段及边界单元划分以上是对本工程断面围岩变形特性的估计,当改取侧压系数值时,将会有所变化,但是从对比中将提供本断面各控制点变形值的大致范围以及及变形优势部位等信息。.如果本断面或邻近断面(同类围岩)已经作过位移反分析,那么,输入的侧压系数和等效弹模可能比较接近实际,如果输入的围岩类别与各岩体力学参数与现在愉入的等效弹模是相匹配的,洞周位移分析值的不确定性可能减少到+1.5倍至-1.5倍之间,可靠度的统计经验值一般不小于90%。围岩内屈服区深度估计等于或略大于1.5米,但小于2.0米。围岩破坏类型部位与深度的估计,详见NN=1及其以后各个打印结果,因现有围岩破坏深度的实测值很少,估计值的精度与洞周位移相比偏低,仅供参考。结束语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我的毕业设计课题也终将告一段落。也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由于能力的关系,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功能不全、外观粗糙等等。毕业设计,也许是我大学生涯交上的最后一个作业了,借次机会感谢四年以来给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同学,你们的友谊是我人生的财富,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设计在欧尔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从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欧尔峰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学习和设计过程中,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在此向欧尔峰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大学期间给我教授知识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致谢时光飞逝,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指导老师,我不是您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置身其间的耳濡目染,使我不仅树立了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还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帮解解决了很多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对于可敬的老师、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参考文献[1]李世辉.隧道支护设计新论——典型类比分析法的应用和理论[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2]许传华、任青文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金属矿山.2003.[3]孙均、汪炳鑑.地下结构有限元法解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4]邵国建.近代力学与数值方法讲稿[R](河海大学).[5]鄢建华、汤雷.水工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现状与发展[J].岩土力学.2003.(10)增刊[6]潘昌实、张弥,吴鸿庆.隧道力学数值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7]李世辉.隧道围岩稳定系统分析:BMP-84程序的应用和理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8]郑颖人.地下工程锚喷支护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9]童爱红、张琦.VisualC#.NET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胥润东.隧道有限元软件初步开发与应用[D].重庆:重庆交通学院.2006.[11]刘卫国、蔡旭辉.FORTRAN90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附录ⅠBMP90(隧道位移反分析智能化)源程序CC典型类比分析法CBMP90(隧道位移反分析智能化)程序CDIMENSIONCX(100),CZ(100),EX1(100),EX2(100),EZ1(100),EZ2(100).,PN(100),PNM(100),QM(100),QN(100),BMM(100,100),BMN(100,100).,BNM(100,100),BNN(100,100),DM(100,100),DN(100,100),SB(100).,CB(100),SIG1(100),SIG3(100),ALPHA(100),SINB(100),COSB(100).,UX(100),UZ(100),BETA(100),FPX(100),FPZ(100),LP1(50),LP2(50).,BPX(50),BPZ(50),BX(100),BZ(100),DELN(20),NO(60),AVFSR(60).,FSRO(65),UK21(65),FOS(100),TITLE(20)REALL,MU,LMDALOGICALPRINTCcharacter*10ctimCCwrite(*,*)write(*,*)'* * * * * * * * * * * 
本文档为【隧道围岩稳定性系统分析程序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来生缘分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09-17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