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选]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

[精选]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

举报
开通vip

[精选]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审计学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学习目标第一节审计方法第二节审计程序第三节审计测试本章小结学习目标了解审计的工作过程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了解现代审计三种审计测试。了解审计抽样的方法和抽样风险。一般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各种取证方法和实质性测试时间、性质、范围及组织。第一节审计方法一、审计方法概述审计方法可以分为基本方法和取证方法两大类。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以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和审计工作的范围或详简程度而划分的方法,它与审计取证没有直接联系,并不是取证的具体方法。审计的基本方法,按审计工作的...

[精选]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
审计学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学习目标第一节审计方法第二节审计程序第三节审计测试本章小结学习目标了解审计的工作过程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了解现代审计三种审计测试。了解审计抽样的方法和抽样风险。一般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各种取证方法和实质性测试时间、性质、范围及组织。第一节审计方法一、审计方法概述审计方法可以分为基本方法和取证方法两大类。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以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和审计工作的范围或详简程度而划分的方法,它与审计取证没有直接联系,并不是取证的具体方法。审计的基本方法,按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按审计工作的范围或详简程度,可以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审计的取证方法,是指收集审计证据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方法。它取决于审计证据的性质,同时又必须适合于审计对象。主要有审阅法、核对法、监盘法、函证法、计算法、观察法、分析性复核、询问法、调节法、鉴定法等。二、审计的基本方法(一)顺查法和逆查法1.顺查法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过程的先后顺序,依次审查凭证、账簿和报表资料的一种审计方法。优点在于脉络清晰,操作简便,审查全面完整,审查结果较为可靠。缺点是工作量大,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低。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单位和内部控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不健全的单位,也适宜于重要的审计事项或贪污、舞弊专案审计。2.逆查法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相反顺序,依次审查报表、账簿和凭证资料的一种审计方法。优点是审计工作量小,审计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审计成本低,审计效率高。缺点是审计范围不全面,不利于查出各种错误和舞弊。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单位和内部控制较好的单位。(二)详查法和抽查法1.详查法详查法,又称精查法、细查法,是指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和全部会计资料进行全面、详细审查的一种方法。优点是容易查出各种错误和舞弊,审计效果高,审计风险低。缺点是工作量大,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低。2.抽查法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和全部会计资料中,抽取部分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推断总体正确性的一种方法。优点是省时省力,审计成本低,审计效率高。缺点是当样本抽取不当,不能代表总体特征时,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并且不利于查出各种错误和舞弊。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以及内部控制健全的单位。要求提供准确结论的专案审计,不宜采用此法。现代审计广泛采用抽查法。三、审计的取证方法(一)审阅法审阅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书面资料进行审查阅读来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1.原始凭证的审阅2.记账凭证的审阅3.账簿的审阅4.报表的审阅5.其他资料的审阅(二)核对法核对法是指将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之间或者将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之间进行相互对照检查,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1)证证核对。(2)账证核对。(3)账账核对。(4)账表核对。(5)表表核对。(6)账实核对。(三)监盘法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以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抽查,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监盘所获取的证据只能证实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不能证实被审计单位对实物资产拥有所有权,也不能证实实物资产的价值,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对实物资产的计价和所有权进行审计。(四)函证法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的方法。函证分为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两种方式。肯定式函证又称积极式函证,是指对于被询证事项,无论是否相符,都要求被询证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回函。否定式函证也称消极式函证,是指对于被询证事项,在不相符的情况下,才要求被询证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回函。(五)计算法计算法,又称验算法、重算法、复算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六)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七)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1.比较分析法(1)水平分析法。(2)垂直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趋势分析法(八)询问法询问法,又称查询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或口头询问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九)调节法调节法是指在被审计单位报告日的数据和审计日的数据存在差异或者被审计项目存在未达账项的情况下,审计人员通过对某些项目进行增减调节,来验证报告日的数据是否账实一致的一种方法。调节法通常与监盘法结合使用,也可用于调节银行存款及有关结算类账户的未达账项。(十)鉴定法鉴定法是指审计工作中某些活动超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时,聘请有关专门机构或专家对被审计事项进行鉴别和证明的方法。主要用于对书面资料真伪的鉴别,对实物性能、质量、价值以及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的鉴定等。四、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含义所谓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的全部项目中选取一定数量的项目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测试,得到样本特征,并根据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结果,以得出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二)审计抽样的种类1.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1)非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是由注册会计师凭借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有目的地从特定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2)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采用统计抽样,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的判断,其效果比非统计抽样好。因此,现代审计广泛采用统计抽样。2.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1)属性抽样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抽样方法。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属性抽样主要用于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属性抽样在控制性测试中采用,根据内部控制制度遵守的频率来判断其有效性。(2)变量抽样变量抽样是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抽样方法。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变量抽样。变量抽样主要用于估计总体金额或者总体中的错误金额。变量抽样在实质性测试中采用。在审计实务中,有时存在同时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双重目的抽样。三、审计抽样的程序(一)属性抽样“固定样本量抽样法”的主要步骤:确定抽样总体定义“误差”确定样本量选取样本审查样本,得出样本的结果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的最终结果1.确定抽样总体抽样总体是是指准备对之执行审计的经济业务,以及有关会计或其他资料的全部项目。相关性和完整性。相关性是指总体必须符合具体审计目标。完整性是指必须包括被审计经济业务或资料的全部项目。2.定义“误差”在属性抽样中,误差是指控制失效事件。例如:对于“只有将验收报告与进货发票核对无误之后,才核准支付货款”这一内控,审计人员若发现下列情形之一,可定义为“误差”:(1)未附验收单据的任何发票;(2)发票虽附有验收单据,但该单据却属于其他发票;(3)发票与验收单据所记载的数量不符。3.确定样本量样本量的确定,首先要判断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和预期总体误差,然后查表确定。可信赖程度是指样本结果能够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致程度。即代表性的强弱。例如,假设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就是指抽样结果代表总体特征的可能性有95%,相应抽样风险为5%。审计人员对可信赖程度要求越高,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在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的条件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上限)。假设审计人员认为:如果误差率0-2%,很可靠2%-4%,可靠,2%-10%,较可靠大于10%,不可靠可容忍误差越小,所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预期总体误差。可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客户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评价及分析性程序的结果等,来确定总体的预期误差。假设从前3年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得知上述所描述的控制制度发生的误差率为1.5%、1.9%及1.7%,误差不呈逐少的趋势,因此,基于稳健原则的因素,可将预期总体误差率2%。假设审计人员依赖其专业判断,确定可容忍误差率为4%(相当于允许在总体误差率2%的基础上再上浮2%),样本可信赖程度为90%。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就形成了一个假设:总体误差率不超过4%的可信赖程度为90%。三者结合起来查表可确定抽取的样本量为200。4.选取样本上一步解决了“抽多少”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如何抽”的问题,即依照什么原则来抽取样本。一般说来,应依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使抽取的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避免人为偏见。具体的抽样方法,主要有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法。(1)随机选样在随机选样中,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是较简便的一种方法。亦称乱数表。使用这种方法的程序:首先,将总体中各项目依次进行连续编号,建立表中数字与总体中项目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可沿用原有项目的号码,如账页号、支票号。然后,任意选择随机起点和随机路线,但一经选定,则不应变动。最后,通过查找随机数表选取样本,直至选足预定的样本数量为止。(2)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首先计算选样间隔,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隔,顺序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系统选样方法使用方便,但使用系统选样方法要求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否则容易发生较大的偏差。(3)随意选样随意选样是不考虑金额大小、资料取得的难易程度及个人偏好,以随意的方式选取样本。随意选样的缺点在于很难完全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5.审查样本,得出样本的结果选出凭单后,审计人员应按所定义的“误差”对每张凭单及附件实施必要的审计。样本审查结束后,应将查出的误差加以汇总,评价抽样结果。此时,不仅需要考虑误差的次数,而且也需要考虑误差的性质。例如:(1)误差是否超过审计范围?是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2)分析每一个关键误差的性质和原因,看其是故意的还是非故意的,是系统的还是偶然的,是频繁的还是不频繁的,及其是否影响到货币金额等。(3)确定这些误差对其他符合性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的影响。可能的几种样本结果实际查出的误差数与预期误差数大致相同,这表明总体误差率估计恰当,样本规模符合抽样要求,结束抽样。实际查出的误差数小于预期误差数,这表明开始时对总体误差率估计过高,样本过大,但此时样本已审查结束,缩小样本已无必要。结束抽样。实际查出的误差数超过预期误差数,这表明开始时对总体误差率估计过低,样本过小。此时,审计人员应以样本误差率作为总体预期误差率重新确定抽样规模,扩大抽样,然后再审查新增样本项目,重新计算样本误差。直至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本例中,若实际查出5个误差数,实际误差率为2.5%(5/200),大于预期误差数4(200*2%),此时重新以2.5%为预期误差率样本数为360,因此追加抽样160进行审查,直至实际查出的误差数小于或等于预期误差数为止。如果经过数次扩大样本后,样本误差率仍有上升趋势,如大于可容忍误差。这时,审计人员应降低对这一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实施其他审计程序,如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增加样本量,甚至可考虑采用详细审计。6.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如果实际查出的误差数小于或等于预期误差数,且没有发现欺诈舞弊或逃避内部控制的情况。则可以得出结论:总体误差率不超过4%的可信赖程度为90%(或有90%的把握认为总体误差率不超过4%)。实际总体误差率可根据实际误差和可信赖程度查样本结果评价表得出。有可能比4%更低,但上述结论更谨慎。若审查样本时发现有欺诈或逃避内部控制的情形发生,则不论其误差率是高还是低,均应采用其他审计程序。因为这种误差的性质比较严重,审计人员应彻底揭露这类误差。同时应及时通知企业负责人,以使企业能够及时制止这类误差的再次发生。(三)审计抽样的方法1.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指对审计对象总体或次级总体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则选取样本。例如,用随机数表(又称乱数表)来选取样本。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指首先计算选样间隔,然后确定选样起点,最后根据间隔顺序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3.随意选样随意选样是不考虑金额大小、资料选取的难易程度及个人偏好,以随意的方式选取样本。缺点是很难完全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四)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1.抽样风险所谓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反之亦然。(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及成因如表3-2所示。1.控制测试(TestofControl)信赖不足风险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信赖过度风险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实际上可予信赖程度的可能性。表3-2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成因控制测试结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可以信赖制度不能信赖制度认为应接受内控制度结论正确信赖过度风险认为应拒绝接受内控制度信赖不足风险结论正确(2)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两种。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及成因如表3-3所示。2.实质性测试(SubstantiveTest)误受风险,也称“β风险”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误拒风险,也称“а风险”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表3-3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风险成因实质性测试结果被审计单位账户余额的真实情况不存在重大错报存在重大错报认为应接受结论正确误受风险认为应拒绝接受误拒风险结论正确表3-4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测试抽样风险种类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控制测试信赖不足风险效率信赖过度风险效果实质性测试误拒风险效率误受风险效果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一般会导致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则很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对审计人员来说,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比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更危险。2.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1)人为错误;(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方法;(3)错误评价样本结果;(4)未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执行审计;(5)未对发现的例外事项进行恰当的追查。审计方法、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关系例1:审计人员对某单位出纳经管的现金业务进行审查时,发现有三张未经批准私自借出的现金白条,金额合计为2000元,经查点,证明三张白条所列示的现金确实不在库,审计人员由此认定出纳挪用了现金2000元,经询问,出纳也承认了这一事实。审计程序——审计证据——证据的类型1.审阅法三张现金白条书面证据(内部证据)2.盘点法库存现金实物证据3.询问法出纳证词口头证据例2:为审核2004年某企业的年度决算,审计人员于2005年元月20日对甲材料库存进行盘点,结果为8500公斤。从2005年1月1日到20日共收入3000公斤、发出3500公斤。2004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00公斤,余额为100000元。审阅-04.12.31的账存数,05.01.01-20收发数盘点-05.01.20日实存数调节-04.12.31日实存数核对-04.12.31日账实不符(8500+3500-3000=9000<公斤>,盘亏1000<公斤>,计10000元)审计人员在审查某厂在产品时,了解到如下情况:1)该厂生产甲产品,开始加工时一次投料,每投入一公斤A材料,可制成0.95公斤甲产品,且在产品重量随加工程度变化而递减;2)6月15日经实地盘点,在产品盘存数为480公斤(加工程度为80%)3)6月1日至15日甲产品完工入库1900公斤4)6月1日至15日领用A材料2200公斤要求:推算5月31日在产品账面盘存数400公斤(加工程度为40%)的正确性,并由此说明其可能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1—15日完工产品耗用材料=1900/0.95=2000(公斤)6月15日盘存在产品耗用材料=480/0.96=500(公斤)5月31日盘存在产品耗用材料=500+2000-2200=300(公斤)5月31日盘存在产品数量=300*0.98=294(公斤)经审查5月31日在产品盘存数应为294公斤(加工程度为40%),而不是原账面400公斤,如果5月份生产出来的产成品已经被销售并计入产品销售成本的话,那么该企业5月份就存在多计在产品成本,少计产成品成本,虚减产品销售成本,虚增销售利润的问题。第二节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审计工作步骤和顺序。狭义的审计程序是指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审计证据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包括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现场工作阶段)终结阶段(报告阶段)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的准备阶段,又称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准备阶段的工作如下:1、初步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3、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4、确定重要性5、分析审计风险6、编制审计计划1、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1.1、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及其构成组织结构生产与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情况和经营风险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的情况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会计报表编报环境适用的法规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1.2、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所处经济环境的情况主要包括:(一)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二)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三)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情况;(四)政府的财政、货币、税收、贸易等政策;(五)汇率及外汇管制。1.3、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主要包括:(一)市场供求与竞争;(二)经营的周期性或季节性;(三)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四)经营风险;(五)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六)行业的关键指标及统计数据;(七)环保要求及问题;(八)行业适用的法规;(九)行业特定会计惯例及问题;(十)行业其他特殊惯例。1.4、注册会计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一)利用以往审计的资料与经验;(二)与被审计单位高级管理人员等讨论;(三)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讨论并复核内部审计报告;(四)与曾为被审计单位及所在行业其他单位提供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讨论;(五)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有关专家、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客户等知情人讨论;(六)查阅与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相关的资料;(七)了解对被审计单位有重大影响的法规;(八)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九)查阅被审计单位相关的会议记录、以前年度的年度报告等文件。2、审计业务约定书2.1、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促使双方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以保护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2.2、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应当考虑其自身能力和能否保持独立性,并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2.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方面:(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二)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三)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四)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五)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六)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七)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八)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九)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十)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十一)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十二)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十三)违约责任;(十四)解决争议的方法;(十五)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如果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列明下列内容:(一)在某些方面对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工作的安排;(二)与审计涉及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其他员工工作的协调;(三)预期向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其他函件或报告;(四)与治理层整体直接沟通;(五)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对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安排;(六)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需要达成进一步协议的事项。如果负责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同时负责组成部分财务报表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决定是否与各个组成部分单独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一)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人;(二)是否对组成部分单独出具审计报告;(三)法律法规的规定;(四)母公司、总公司或总部占组成部分的所有权份额;(五)组成部分管理层的独立程度。对于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修改业务约定的条款,以及是否需要提醒被审计单位注意现有的业务约定条款。4、确定重要性4.1、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4.2、重要性的确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较小金额错报的累计结果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重要性,并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评价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否仍然合理。案例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定2002年12月16日某会计师事物所主任会计师孟某和助理审计人员侯某对江华公司委托审计的目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审计收费、审计范围是否受到限制、审计的程序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江华公司提供的文件、协助的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了解。洽谈中,江华公司的总经理张某提出双方当即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孟注册会计师则表示在未全面了解贵公司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仅凭上述的初步了解是不能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请回答孟注册会计师拒绝立即签约是否正确?为什么?案例一分析: 正确,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为了避免审计风险;第二,该事务所尚未确定是否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第三,应详细了解江华公司的如下基本情况:(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以前年度是否接受过审计;(4)财务会计工作组织;(5)其他与签约相关的事项4.3、重要性的作用: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错报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4.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4.5、降低重要性水平  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具体审计计划中确定的审计程序),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金额更小),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一)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二)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4.6、评价错报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是否重大。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  (一)注册会计师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包括在以前期间审计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净影响额;  (二)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即推断误差。  如果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7、总结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xx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审计报告重大方面意味着审计师只对重要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时,取其较低者;如果某项错误涉及不同的项目,应该采用同一的、这些项目中最小的重要性标准来评价该项错误。举例:如果审计人员认为资产负债表的错漏报加总为10万元时是重要的,损益表的错漏报加总为20万元是重要的,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应将其重要水平定为多少?为什么?答:审计人员应选择的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因为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当不同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时,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最低的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5、分析审计风险(1)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AuditRisk)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2)采取不当的审计行为引起的风险:误受险: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发表不当审计意见;误拒险:报表公允表达而发表不当审计意见;其他:如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而起诉CPA审计失败。(3)审计风险形成的三个环节固有风险(InherentRisk):假设有关被审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全不存在的情况下,该项目发生差错(例如会计人员在记录数据时少写了一个零)的可能性;控制风险(ControlRisk):某项目在发生差错的情况下,未被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例如已有的错误记录没有被复核人员所发现)的可能性。.检查风险(DetectionRisk):差错在未被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并予以纠正的情况下,又未被审计人员检查发现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以减少检查风险;寻找最佳成本效益点,以便尽可能减少审计工作量,同时获得能够满足审计风险期望值的检查风险要求。6、编制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它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指南。(2)审计计划包括:审计计划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下列内容: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对上述内容予以调整。总体审计策略的详略程度应当随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及该项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在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中,全部审计工作可能由一个很小的审计项目组执行,项目组成员间容易沟通和协调,总体审计策略可以相对简单。(4)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规定,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的规定,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5)审计过程中对审计计划的修改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必要的更新和修改。二、审计实施阶段(一)实施控制测试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执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进行控制测试之后,应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实质性测试计划。(二)实施实质性测试在进行必要的控制测试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应对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或会计报表项目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三、审计终结阶段审计终结阶段,又称审计报告阶段。主要工作包括:(1)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2)获取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3)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4)评价审计结果;(5)出具审计报告。第三节审计测试一、了解内部控制初步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怎样设计的和是否得到执行,以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可信程度,初步评估控制风险水平,并据此决定是否进行控制测试。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而进行的测试。进行控制测试后,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进一步评价内部控制,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并与初步评估水平比较。如果存在偏差,应当修正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并据以修改实质性测试计划。三、实质性测试(一)实质性测试的概念实质性测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交易和余额进行的详细测试以及对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应用情况进行的分析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在于证实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否公允。交易的实质性测试是指为了审定某类或某项交易认定的恰当性而进行的测试。余额的实质测试是指为了审定某账户余额认定的恰当性而进行的测试。分析性测试就是分析性复核,前面已讲述。(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1)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即需要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种类及其有效性。取决于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的高低。(2)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即将要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种类的数量和应用某项程序所审计的项目数量。取决于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的高低。(3)实质性测试的时间。通常也由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的高低决定。完谢谢大家
本文档为【[精选]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言言无悔一生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24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8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2-01-2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