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市质量检查标准(123级医院共用条款)..

成都市质量检查标准(123级医院共用条款)..

举报
开通vip

成都市质量检查标准(123级医院共用条款)..第一部分:一、二、三级医院共用条款评审标准评审要点考评方法分值扣分得分备注记录主要扣分原因一、坚持医院公益性(30分)1.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C】1.医院文化建设和服务宗旨、院训、发展规划体现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2.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3.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社会公益项目,有评审前三年完成项目数量、参加的医务人员总人次、资金支持等资料。(1)各类扶贫、防病、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项目。(2)完成边远...

成都市质量检查标准(123级医院共用条款)..
第一部分:一、二、三级医院共用条款评审标准评审要点考评方法分值扣分得分备注记录主要扣分原因一、坚持医院公益性(30分)1.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C】1.医院文化建设和服务宗旨、院训、发展规划体现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2.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3.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社会公益项目,有评审前三年完成项目数量、参加的医务人员总人次、资金支持等资料。(1)各类扶贫、防病、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项目。(2)完成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援助项目。(3)开展或举办多种形式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义诊、健康咨询、募捐等)。(4)其他项目。4.有院长联系科室、行政后勤联系服务临床、辅助科室联系服务诊疗一线、医务人员服务联系患者家庭的相关制度。5.有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加强关爱医务人员的相关制度和措施。6.有学习先进促发展、健康促进为百姓的相关制度和措施。7.有行风群众满意度评议制度。7【B】符合“C”,并1.有深化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质量、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控制费用的措施。2.评审前三年所参与或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受到政府、媒体、社会好评或获得嘉奖。3.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院长联系科室、行政后勤联系服务临床、辅助科室联系服务诊疗一线、医务人员服务联系患者家庭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析,及时反馈,改进。4.有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加强关爱医务人员的记录和反馈。5.有学习先进促发展、健康促进为百姓的工作记录和反馈。6.有开展行风评议和不定期抽样评议的记录。2【A】符合“B”,并1.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成效。2.社会调查满意度高。12.建立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指挥系统,负责医院应急管理工作。(★)【C】1.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应急管理。2.有医院应急指挥系统,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3.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4.有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5.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6.有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7.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7【B】符合“C”,并1.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2.有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相关制度。3.应急队伍组成垂直和水平关系明晰,跨度合理,覆盖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确保应急行动的协调和高效,能够得到后勤系统和医学装备部门的支持。2【A】符合“B”,并1.有应急演练或应急实践总结分析,对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2.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13.编制各类应急预案。(★)【C】1.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信工具等。7【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2【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1二、医院服务(70分)4.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C】1.门诊布局科学、合理,流程有序、连贯、便捷。2.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3.有各种便民措施。4.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5.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7【B】符合“C”,并1.针对门诊重点区域和高峰时段有措施保障门诊诊疗的秩序和连贯性。2.有减少就医环节的信息支持系统,实行门诊分层挂号、或科室、诊室直接挂号、缴费或自助挂号、缴费等服务。3.切实落实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2【A】符合“B”,并门诊管理工作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15.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C】1.有专人负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2.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3.落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4.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7【B】符合“C”,并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2【A】符合“B”,并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心转送或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前获取病历资料,提高效率。16.为患者提供办理入院、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和帮助。【C】1.办理入院、出院、转院手续便捷,分时段或床边办理出院手续,提供24小时服务。2.有为特殊患者(如残疾人、无近亲属陪护行动不便患者等)入院、出院提供多种服务的便民措施。7【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A】符合“B”,并持续改进入院服务有成效。17.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C】1.公开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收费标准。2.公开医疗保险支付项目和标准。7【B】符合“C”,并1.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制度的咨询服务。2.向患者介绍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供患者选择,优先推荐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A】符合“B”,并持续改进基本医疗收费管理有成效。18.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C】1.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2.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对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3.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7【B】符合“C”,并1.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理解并在病历中体现。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19.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C】1.有专门部门统一受理、处理投诉。2.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3.有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7【B】符合“C”,并1.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2.有配置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的投诉接待室。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110.妥善处理医疗纠纷。(★)【C】1.有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处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妥善处理医疗纠纷。2.有法律顾问、律师提供相关法律支持。3.相关人员熟悉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7【B】符合“C”,并1.以多种形式对相关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例教育。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A】符合“B”,并1.建立发言人制度。2.持续改进有成效。1三、患者安全(80分)1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7【B】符合“C”,并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2【A】符合“B”,并1.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查对制度有监管。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112.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C】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1)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2)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3)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在手术结束后填写。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7【B】符合“C”,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等部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正确操作和正确病人。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2【A】符合“B”,并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113.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C】1.对医务人员提供手卫生培训。2.有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的宣教、图示。3.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达100%。7【B】符合“C”,并1.职能部门有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90%。2【A】符合“B”,并不断提高洗手正确率,洗手正确率≥95%。114.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C】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7【B】符合“C”,并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2【A】符合“B”,并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115.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C】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作。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床挡等。6.相关人员知晓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7【B】符合“C”,并1.有坠床、跌倒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2.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2【A】符合“B”,并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100%。(≥95%,二级)116.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C】1.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2.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3.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7【B】符合“C”,并1.职能部门有督促、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对发生压疮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2【A】符合“B”,并1.持续改进有成效。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100%。(≥95%,二级)117.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C】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2.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3.有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4.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0件。5.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7【B】符合“C”,并1.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有指定部门向相关机构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3.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分析,采取防范措施。4.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5件。5.全院员工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2【A】符合“B”,并1.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2.每百张床位年报告≥20件。3.持续改进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有效降低漏报率。118.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C】1.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加油站安全管理机构环境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或手术等有创诊疗前、或使用药物治疗前、或输液输血前,有具体措施与流程。2.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7【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患者参加医疗安全活动有定期的检查、总结、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2【A】符合“B”,并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持续改进医疗安全管理。1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90分)19.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院长是第一责任人。【C】1.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主要包括: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相关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等。2.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能清楚反映医院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体现院长是第一责任人。3.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职责。4.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应致力于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7【B】符合“C”,并1.各质量管理组织定期专题研究质量与安全工作,有记录。2.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措施执行过程中起到领导作用。2【A】符合“B”,并1.依据医院规模,设置独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配置充足人力。2.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体现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120.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C】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2.有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7【B】符合“C”,并1.落实医疗质量考核,有记录。2.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2【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121.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C】1.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2.落实一、二、三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重点是二、三类技术和高风险技术。3.一类技术经过医院审核批准,二、三类技术经医院审核后报送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和相关部门批准。4.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5.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7【B】符合“C”,并1.有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2.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重点是高风险技术项目。3.有完整的医疗技术管理档案资料。2【A】符合“B”,并主管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结果的评价,对医疗技术分级、准入、中止有动态管理,保障医疗安全。122.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及考评标准,对资格许可授权实施动态管理。(★)【C】1.有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组织。2.有资格许可授权诊疗项目的考评与复评标准。3.申请资格许可授权,应通过考评认定,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经过主管部门审核批准。4.有复评和取消、降低操作权利的相关规定。7【B】符合“C”,并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有授权管理的完整资料。2【A】符合“B”,并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执行良好,无越级手术或未经授权擅自开展手术的案例。123.有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C】1.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2.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内容包括:(1)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2)手术风险评估。(3)术前准备。(4)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5)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3.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4.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7【B】符合“C”,并主管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2【A】符合“B”,并术前讨论规范,记录完整,有术前讨论质量持续改进成效。124.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C】1.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2.将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3.把“非计划再次手术”指标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授权的重要依据。4.对临床手术科室医师与护理人员培训。7【B】符合“C”,并主管部门对“非计划再次手术”有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2【A】符合“B”,并有效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持续改进有成效。125.在患者手术前履行知情同意。【C】1.有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1)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进行,知情同意结果记录于病历之中。(2)手术前应向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手术前应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方法等。2.对术前履行知情同意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3.知情同意书应由手术医师先签署,然后由患者或近家属、授权委托人签署。4.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7【B】符合“C”,并1.针对患者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确保知情同意的效果。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2【A】符合“B”,并1.患者及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知情同意内容充分理解2.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126.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C】1.有急诊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2.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3.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和流程。7【B】符合“C”,并1.有急诊手术绿色通道的保障措施和协调机制。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2【A】符合“B”,并多部门协调机制有效,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127.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C】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3.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4.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7【B】符合“C”,并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2.主管部门对科室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2【A】符合“B”,并1.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年手术量、切口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2.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有效。3.医院信息系统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取得效果。128.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C】1.有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2.医务人员使用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配置完整、充足,便于医务人员获取和使用。3.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7【B】符合“C”,并1.有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处置流程明确,并组织演练。2.有职业暴露的完整登记、处置、随访等资料,并根据案例或阶段分析改进职业防护工作。3.有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2【A】符合“B”,并1.相关人员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100%。2.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129.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建立并完善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协作机制,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诊疗服务。【C】1.有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并落实。2.有体现中医特色的三级查房制度。7【B】符合“C”,并1.通过科间会诊,开展疑难危急重症的病情评估,制订适宜的诊疗方案。2.通过科间协作,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2【A】符合“B”,并发挥中医特色,参与多学科综合门诊诊疗工作。130.(乡镇卫生院)开展辨证施护,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C】1.有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体现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2.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7【B】符合“C”,并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2【A】符合“B”,并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130.(二、三级医院)新生儿病室符合规范。【C】1.新生儿室建筑布局符合院感要求,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2.新生儿病室床位数满足患者医疗救治的需要,符合相关规范,做到一床一患。3.新生儿病室设备设施符合相关要求,至少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臵、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臵、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7【B】符合“C”,并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定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2【A】符合“B”,并新生儿室建设与管理符合规范要求,满足诊疗需要。131.医院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健全药事管理体系。【C】1.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若干相关的药事管理小组,职责明确,有相应工作制度,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2.根据本机构功能、任务、规模设置相应的药学部门。3.药学部门负责药品管理、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和药事管理以及临床药学工作。4.医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与医疗机构药物治疗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7【B】符合“C”,并: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人员组成符合规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药事管理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有完整的相关资料。2.医务部门与药学部门职责明确,有协调机制。2【A】符合“B”,并:有药事管理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和年度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能够体现药事管理的持续改进。132.执行“特殊管理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C】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2.“特殊管理药品”有安全设施,药库设置有“毒、麻、精”药品专用库(柜),配有安全监控及自动报警设施;调剂室和各病房(区)、手术室等有专用保险柜,有防盗设施;放射性药品按有关规定执行。3.有“麻、精”药品实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的制度与程序。4.有“麻、精”药品实行批号管理的制度与程序,开具的药品可溯源到患者。5.有“特殊管理药品”的应急预案。7【B】符合“C”,并1.药学部门定期对“特殊管理药品”进行检查,至少每月1次。2.各相关科室有相应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并严格实行。2【A】符合“B”,并“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各环节措施得当,有持续改进措施,原始记录完整。133.有药品贮存制度,贮存药品的场所、设施与设备符合有关规定。【C】1.有药品贮存相关制度,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2.药品贮存基本设施与设备符合规定:根据药物性质和贮存量配置有温、湿度控制系统,有冷藏、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防盗设施和措施。设施、设备质量均符合规定,运行正常。3.根据药品的性质、特点分别设置冷藏库、阴凉库、常温库。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分别贮存,分类定位存放。中药饮片、“毒、麻、精”药品、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危险性药品等按有关规定分别设库,单独贮存。药库与药品存放区域远离污染区,温湿度和照明亮度符合有关规定;药品库按规定设置有验收、退药、发药等功能区域。4.有药品效期管理相关制度与处理流程。效期药品先进先用、近期先用,对过期、不适用药品及时妥善处理,有控制措施和记录。5.有高危药品目录,各环节贮存的高危药品设置有统一警示标志。6.防腐剂、外用药、消毒剂等药品与内服药、注射剂分区储存。7.药品名称、外观或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并作明确标示。8.实行药品采购、贮存、供应计算机管理,药品库存量及进出量、调剂室库存量及使用量定期盘点、账物相符。9.药库管理由药学专业人员负责,科室或病区备用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7【B】符合“C”,并:药库面积符合相关规定。2【A】符合“B”,并:药品管理资料完整、详实,有可追溯措施,如实行条形码管理。134.落实药品调剂制度,遵守药品调剂操作规程,保障药品调剂的准确性。【C】1.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药品调剂制度和操作规程。2.药品调剂时,认真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后调剂配发药品。3.药品使用遵循先拆先用,先到先用的原则。4.调剂作业有足够的空间与照明,门急诊药房实行大窗口式或者柜台式发药;住院调剂室口服摆药区域环境清洁整齐、卫生符合要求;5.有病房(区)不需要使用的药品定期办理退药的相关规定,对退药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质量并有记录。6.急诊有24小时的药学调剂服务。7【B】符合“C”,并1.有措施避免药品分装,如需药品分装,应有操作规程、适当的容器,外包装有药品名称、剂量及原包装的批号、效期和分装日期。2.对病房(区)口服制剂药品实行单剂量配发,注射剂按日剂量发药。3.对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静脉用药实行集中调配供应。4.调剂室面积符合相关规定。2【A】符合“B”,并:1.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实行集中调配供应。2.有对调剂工作督导检查、追踪评价,持续改进调剂工作。135.(乡镇卫生院)按照《国家基本药物HYPERLINK"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wzc/s3586/200912/45395.htm"临HYPERLINK"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wzc/s3586/200912/45395.htm"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C】1.有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相关规定及监督体系。2.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反馈。7【B】符合“C”,并1.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列入医院用药目录,有相应的采购、库存量。2.主管职能部门定期对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调整反馈,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2【A】符合“B”,并对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门诊、住院)的比例符合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135.(二、三级医院)开展处方点评,建立药物使用评价体系。【C】1.有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有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和执行记录。2.每月至少抽查100张门急诊处方(其中自费处方≥20张)和30份出院病历进行点评。3.有特定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专项点评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心内科、肿瘤科、神经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4.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7【B】符合“C”,并1.每年开展2项以上专项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每年每项评价不少于4次。2.定期发布处方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定期进行通报和超常预警。纳入医院质量考核目标,实行奖惩管理。2【A】符合“B”,并1.每年开展3项以上专项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每年每项评价不少于4次。2.根据点评结果,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合理用药。13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C】1.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控制基本合理(4项达标2项):(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2.明文规定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时间控制。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50%:(1)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2)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7【B】符合“C”,并1.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控制基本合理(4项达标3项)。2.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2【A】符合“B”,并1.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控制合理(4项达标4项)。2.随机抽查处方与医嘱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实际应用力度与控制相关指标能夠保持一致。137.由科主任和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C】1.由科主任和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药学部的质量和安全管理。2.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对本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检讨,对全院的药学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分析,每季度至少一次。7【B】符合“C”,并1.对从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员工有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教育。2.定期向临床科室通报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监测结果,提出整改建议。2【A】符合“B”,并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药事质量管理改进工作。138.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C】1.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2.急诊项目设置充分征求临床科室意见,使检验项目既能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求,又不过度浪费急诊资源。3.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7【B】符合“C”,并1.检验项目满足危急情况下诊疗需求,开展必须的常规检查。2.急诊检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告。2【A】符合“B”,并1.开展急诊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测定。2.临床各科对开展急诊检验服务满意度高。139.实验室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C】1.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性质,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充分的个人防护。2.配备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并保证以上设施可正常工作。3.设立适当的警示标识,对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学安全等做出充分警示。4.如开展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保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5.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7【B】符合“C”,并1.根据实验等级设置个人防护,能执行。2.实验室出口处设有专用手部消毒设备。3.各种设施定期维护,保障正常。2【A】符合“B”,并实验室安全防护到位,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140.常规开展室内质控。【C】1.室内质控覆盖实验室全部检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2.保证每检测批次至少有1次室内质控结果。3.制定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4.室内质控报告有负责人签字。5.室内质控重点项目:(1)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和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2)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3)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4)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5)采用质量控制鉴别病毒鉴定试验中的错误检验结果。(6)病毒鉴定的实验室须保留相关记录。(7)对未知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时,须同时进行已知滴度的血清阳性质控和阴性质控。7【B】符合“C”,并1.定期评估室内质控各项参数及失控率。2.有效处理失控,应详细分析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评估临床影响,提出预防措施。2【A】符合“B”,并室内质控文件齐全,记录完整。根据失控原因分析,持续改进检验质量。14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C】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3.X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7【B】符合“C”,并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能遵循执行。2.CT、MR提供24×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3.有完善的PACS系统。2【A】符合“B”,并1.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2.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方便医生工作站调阅,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142.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C】1.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2.影像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出具。3.有提供影像报告时限要求。4.每份报告书有精确的报告时间,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5.诊断报告按照流程经过审核,有审核医师签名。7【B】符合“C”,并1.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2.PACS系统能为影像诊断提供诊断格式、流程以及审核、质量监管支持。2【A】符合“B”,并主管职能部门有监督检查,追踪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科室服务质量与诊断医师技术能力评价内容。143.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C】1.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腔镜检查、各种功能检查、电生理、病理等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证,并明确排除禁忌证。2.进行有创检查前,向患者充分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认可。3.依据检查、诊断结果对诊疗计划及时进行变更与调整。对重要的检查、诊断阳性与阴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意见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7【B】符合“C”,并有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的定期分析和评价。2【A】符合“B”,并临床检查适宜性有定期分析和评价,有持续改进。144.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C】1.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2.有对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等。3.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4.有落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控制措施。7【B】符合“C”,并1.有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到医务人员,并方便查询。2.有主管部门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监管情况采取相应改进措施。2【A】符合“B”,并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有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2.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满足临床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以及同源性分析的需求。145.(非综合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C】1.有专门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2.有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3.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4.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5.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6.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7.依照规定为特定对象(如结核病、艾滋病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7【B】符合“C”,并1.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登记完整,传染病报告、诊疗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规范。2【A】符合“B”,并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145.(综合性医疗机构)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C】1.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基本符合规范,人员完全符合规范。(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独立挂号收费、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各自的候诊区和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2)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3)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规定并公示。(4)有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执行。(5)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具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能力,具有临床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应用、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专业知识,接受过内科学训练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7【B】符合“C”,并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规范、设备设施完全符合相关规范。2【A】符合“B”,并感染性疾病科人员配置、梯队结构合理,满足工作需要,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146.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处理符合规定。【C】1.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行日志。2.污水处理系统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行日志与监测的原始记录。3.医疗废物处理符合环保要求,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环保部门评价。7【B】符合“C”,并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监管。2【A】符合“B”,并1.有根据监管情况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得到落实。2.无环保安全事故。147.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C】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3.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4.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7【B】符合“C”,并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2【A】符合“B”,并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1五、护理质量管理(60分)48.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C】1.有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及时修订。2.对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安全输血等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培训、考核。3.相关护理人员掌握上述内容并执行。7【B】符合“C”,并1.护理单元对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反馈及整改。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2【A】符合“B”,并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完善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好,持续改进有成效。149.有护理人员管理规定,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统一、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考评和监督。【C】1.有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护理人员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人员资质与履职要求。7【B】符合“C”,并1.各护理岗位人员符合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要求。2.主管部门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内容。2【A】符合“B”,并对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有追踪和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150.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C】1.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订实施方案,体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制。2.依据患者需求制订护理计划,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7【B】符合“C”,并1.依据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制订护理计划,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并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2.科室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3.主管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2【A】符合“B”,并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15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C】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2.护理人员知晓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7【B】符合“C”,并1.护理人员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2.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2【A】符合“B”,并1.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2.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措施,全部符合处理预案的要求。152.有针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及讨论记录。【C】1.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有成因分析和讨论。2.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7【B】符合“C”,并应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结果,修订护理工作制度或完善工作流程并落实培训。2【A】符合“B”,并1.修订后的工作制度或流程执行情况有督查。2.对各科室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153.护理人员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C】1.护理人员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置能力等。2.护理人员经过危重患者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3.有针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4.护理人员掌握上述相关的理论与技能。7【B】符合“C”,并1.由具备上述技术能力的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实施护理。2.主管部门有护理人员培训、训练的考核评价机制。2【A】符合“B”,并根据考核评价情况持续改进危重患者护理工作。1六、医院管理(70分)54.在医院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全部具有执业资格,注册执业地点在本院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如多点执业、对口支援等),具有执业资格的研究生、进修人员在上级医师(含护理、医技)指导下执业。(★)【C】1.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相关规定。2.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均取得执业资格,注册地点在本院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如多点执业或对口支援等),按照本人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3.具有执业资格的研究生、进修人员经过医院授权在上级医师(含护理、医技)指导下执业。7【B】符合“C”,并1.职能部门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监管有记录。2.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资料完整。3.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执业管理资料完整。2【A】符合“B”,并无卫生技术人员违规执业、超范围执业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155.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的认定与聘用。【C】1.职能部门为每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并存有个人的资质文件(经审核的执业注册证、文凭、学位、教育和培训等资料复印件)。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并具备必须的技术能力。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本人的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7【B】符合“C”,并1.按照聘用周期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进行重新审核评估。2.有高危操作项目(含手术与介入)授权制度与程序。3.科室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记录与评价。2【A】符合“B”,并职能部门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情况监管,进行授权后的追踪与成效评价,作为个人考核、聘用依据。156.(二级医院以下)财务管理人员配置合理,岗位职责明确。【C】1.财务人员配置到位,会计人员持证上岗。2.
本文档为【成都市质量检查标准(123级医院共用条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4KB
软件:Word
页数:38
分类:医药类考试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