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举报
开通vip

高中语文论文从高中语文练习的角度来审视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姓名王秋仙摘要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以后,课后练习在内容、形式、要求上都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具有了更多方面的价值。课后练习系统对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后练习虽不是高考命题的直接取材对象,但题目体现了高考命题思维的主要精神。可是许多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处理表现的并不积极或对其处理方式不正确。这无疑反映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他们对课改的理解及执行程度并未全然到位。本文试图通过高中语文练习来看课改下语文老师的素养问题,以此来...

高中语文论文
从高中语文练习的角度来审视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姓名王秋仙摘要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以后,课后练习在内容、形式、要求上都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具有了更多方面的价值。课后练习系统对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后练习虽不是高考命题的直接取材对象,但题目体现了高考命题思维的主要精神。可是许多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处理表现的并不积极或对其处理方式不正确。这无疑反映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他们对课改的理解及执行程度并未全然到位。本文试图通过高中语文练习来看课改下语文老师的素养问题,以此来体现改革的理念、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师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关键词:高中语文练习;新课标;教师素养;学生发展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绪论…………………………………………………………………………………第一章高中语文练习所呈现的面貌………………………………………………1.1高中语文练习的内容……………………………………………………………1.2高中语文练习的形式……………………………………………………………1.3高中语文练习的目标……………………………………………………………第二章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改革顺时顺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2.1高中语文教材练习是知识学习的要求…………………………………………2.2高中语文教材练习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2.3高中语文教材练习是能力的要求………………………………………………2.4高中语文教材练习是课标、考纲的要求………………………………………第三章当前教师处理新教材练习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3.1教师对练习活动的态度问题……………………………………………………3.2教师对练习实施的目的性认识问题……………………………………………3.3教师对练习组织实施方式问题…………………………………………………3.4教师对练习实施效果,评价问题………………………………………………第四章问题的存在与教师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4.1教师职业道德的缺位……………………………………………………………4.2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不全面……………………………………………………4.3教师身心素养的欠缺……………………………………………………………第五章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有效处理练习系统的建议……………………5.1教师观与教学、教材练习观的更新……………………………………………5.2练习要做到目标明确,讲求实效………………………………………………5.3要建立练习目标、过程、结果、反馈的完整教学系统………………………参考文献……………………………………………………………………………谢辞…………………………………………………………………………………绪论眼下教育界最为流行的一词也许非“新课改”莫属了。教育部于2004年开始启动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2007年全国四省(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的高中毕业生接受了新课程高考检验,2009年9月1日云南省高中课改也正式启动,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课改给高中语文教材注入了新的元素,高中语文练习的变化自然而然的成了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老师看待和处理练习的方式更加反映出其对课改的理解和执行程度,教师的素养也从语文练习的角度彰显出来。教师素养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改后教师素养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高中语文练习的角度来审视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主要是通过研究新教材练习来审视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素养要求的问题。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练习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体现教育新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改革顺时顺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反映了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练习是学生知识学习要求的体现;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体现;是对能力要求的体现;是与考试要求相对应的训练。高中语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练习活动的态度问题;实施的目的性认识问题;组织实施的方式问题;实施效果,评价问题等。许多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处理表现的并不积极或对其处理方式不正确,反映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他们对课改的理解及执行程度并未全然到位。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有效处理练习系统,必须更新教师语文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要求。在练习实施中要以目标为导向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明确作业,练习完成要避免形式化讲求实效,要注意作业练习的方式,要建立练习目标、过程、结果、反馈的完整教学体系。在对待教材练习系统态度行为上,既要理解实施,又要结合实际能动地对练习体统进行再建设。正视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对待处理练习的问题,追寻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理念、价值功能、构成,这将有助于语文老师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自身不足,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练习,实现课程追求,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1章高中语文练习所呈现的面貌高中语文练习是语文教科书除了选文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本”转化为“学本”的关键,也是体现了语文教科书特色与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都是针对单元教材知识,能力要点和选文的重点设置的。高中语文练习的面貌折射着语文教育学习内容,形式,目标要求等等。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为例对高中语文练习面貌来做概述。1.1高中语文练习的内容①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练习题目名称有“思考与练习”“研讨与练习”“探究练习”等。练习题目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大致可以分为基础作业,综合作业,提高作业三类,呈现出逐级提升的态势。如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一般包括整体感知、文笔精华和延伸拓展三方面的内容。苏教版的“研讨.练习”基本上按照整体感知课文,语言揣摩品味,多解创意和积累运用等不同层级渐次提升。2004年起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分为五册,每一册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每部分的作业系统的面貌归纳如下:1.1.1阅读鉴赏作业系统新教材②的“阅读鉴赏”每册都安排四个单元的内容,课文后面设计“研讨与练习”。其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练习内容主要是:1.对文本内容(主要为知识性内容)的理解,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2.对文本中的人物、情节、语言和创作手法等方面作出分析评价。3.拓展延伸(以文本内容为基点拓展训练,运用所学)。古代诗文作品练习内容主要是:1.诵读(朗读或背诵)并理解文本相关内容。2.文言词汇或句式等知识的训练。3.比较阅读(听录音、分角色阅读)并谈个人感想或体会。4对文言、诗词进行一定的模仿训练等。从阅读部分的作业题设计来看,新教材努力尝试着改变以往的那种比较陈旧的观念,在新教材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练习十分关注通过对选文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并且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让文本的育人功能尽可能大地发挥出来。1.1.2表达交流作业系统在原教材③中每册书的“写作、口语交际”部分设计了五个单元。分别从“学习重点”、“写作指导”“写作练习”“实例借鉴”四个部分来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但从练习题目名称可以看出,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几乎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并且在具体题目的设计上也过于死板,如:第二册“写出人物个性”这一单元“写作练习”的二、整篇作文:题目自拟,或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1、ⅹⅹⅹ同学二三事2、我的ⅹⅹ3、同学眼中的ⅹⅹ虽然可以自拟题目,但是缺少提示,缺少启发性。给定题目范围显得狭窄,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按照课程标准对表达交流的要求,新教材的“表达与交流”通过“口语交流”和“写作”两种练习方式来完成。“口语交际”练习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学习,安排有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复述、背诵、讨论等;其次是在“梳理探究”部分的口语交际练习;最后每册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专题,每个专题包括“指导与探讨”“实践与交流”两部分。“指导与探究”主要介绍基本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让学生在实践之后进行反思、检查。“实践与交流”为口语专题提供了许多活动形式和练习内容,这些活动大多取材于当代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容易产生共鸣,激起学习兴趣,以达到切实提高口语交流能力的目的。“写作”练习也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最为醒目的自然而然是独立的写作专题,新教材每册书共安排了四个专题,一共是二十个写作专题。这套教科书的每个写作专题包括先是“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的问题;接着是“写法借鉴”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并在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最后在“写作练习”中提出了几个可以供学生选择的参考题目,让学生自己经历一次写作的全部过程。比如:在第一册中的“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这一专题中,首先通过在“话题探讨”中举杨绛的《老王》、梁实秋对梁启超的性格描写、胡适对自己母亲的描写为例让学生初步作了关于人性话题的探讨,即:写什么;而后在“写法借鉴”中列举《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和苏叔阳《我的老师》两个片段向学生介绍了要从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入手抓住其典型性,绘声绘色的进行写作,即怎么写;最后在“写作练习”部分给出了有故事性材料提示的五个写作练习,学生可任选一题,进行写作实践。可以说三个部分,将写作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写作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完整体系。另外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写作练习,主要是结合文本阅读,写一些读书笔记,强调读写结合。以第二册的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为例,《游褒禅山记》“研讨与练习”三,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的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这种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短文写作训练,将文本内容与写作整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在“梳理探究”部分也安排了一定的写作练习,一方面将梳理的成果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加深了学生对“梳理探究”内容的印象。另外还对教材的写作专题中未能完全涵盖的文体写作进行弥补,如写作短论、介绍性的小短文、对联、影评、剧本的改写、文章赏析等等,例如:第一册《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的“课外延伸”,查阅、复习学过的古诗文,包括你在校外所学,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总体说来,写作练习设计追求的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又重在“方法”上的引导,训练的落脚点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1.1.3梳理探究作业系统“梳理探究”这部分是原教材中所没有的,而新教材中的增设的“梳理探究”部分的练习无论是梳理还是探究,无不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落到了实处。整个部分共15个专题,前7个专题主要是一些语文知识专题活动,侧重对语文知识分门别类、梳理整合。如:汉字、成语、修辞、逻辑、文言词语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就属于这类专题,作业多属于积累型,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后8个专题侧重实践探究文学和文化现象,如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等。这几个专题的练习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第一册“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1.分别从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分类搜集近几年出现的新词新语,并作一些分析。2、查找相关资料,探究下面的词语反映了怎样的生活观念和文化追求。……3,以班组为单位召开一次小型座谈会,讨论一下现在流行哪些新词新语,它们来自哪里,流行范围有多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这一部分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梳理中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切实使得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共同提升。1.1.4名著导读作业系统“名著导读”也是新教材中新增的板块,可以说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新教材“名著导读”作业系统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在每册书的结尾部分安排了“名著导读”,分别介绍两部中外名著,其中一些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名著导读”中“思考与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感受到名著的艺术魅力,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思考与探究”既可以是读者读后去深入思考与探究的,也可以是读者带入阅读过程中去探究的部分。如第二册《家》的思考与探究:一、阅读《家》的过程中,哪些场面或者人物描写最令你感动?为什么?二、怎样理解觉慧那种叛逆反抗与追求理想的性格。你觉得这种精神在当今还有没有意义。三、《家》曾经是过去几代青年非常喜欢的畅销书,你能理解前辈读者喜欢这类作品的原因吗?和当今的许多流行小说相比巴金的作品。第一题是读者带着问题去读的。而后两个问题是必须在读者读完作品之后去深入思考与探究的。总之,新教材练习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行性。相对与原教材来说是个突破,克服了原教材练习设计的一些不足。1.2高中语文练习的形式教材中教读课的练习大约有三、四道题,自读课一般有两道题,虽然题目数量不一样,但是作业形式基本上都是分为口语方式、书面作业、动手操作三种。在新教材的文学作品“研讨与练习”的第一个题的题型设计要求几乎是以口语方式要求完成的。如:第一册的《诗两首》“研讨与练习”一,从课文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第二册的《荷塘月色》“研讨与练习”一,……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怎样的变化?又如《离骚》“研讨与练习”一,疏通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有许多的练习题都是以口语方式设计的,此处不祥列出。而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则很少要求用口语方式完成。更注重的的是以书面形式完成,而且内容多是围绕课文主旨展开的书面作业。当然在新教材中并没有完全的忽视书面作业的练习,特别是在“写作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设计了一些片段练习,让学生自主的进行书面写作训练。在口语练习与书面练习结合的同时,新教材最受人瞩目的就应该是动手操作的练习了,可以说新教材的练习中动手操作部分大大的增强了。特别是在“表达交流”这个板块中增入了一项练习“网络作文建议”要求学生可以采用网络互动的方式完成其它部分的部分练习。这种练习形式和老教材相比无疑是一个突破,是对学生了解信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业的完成形式包括独立型作业和合作型作业两类。在新教材练习设计中注重到练习的完成形式,与传统教材练习内容相同的题,如:对课文内容思路的思考多是独立型作业,只要把握住文章大意便能独立完成,这样的题型老师只需稍微点拨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新教材注重在独立完成练习的同时强调交流合作,如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我有一个梦想》“研讨与练习”四,联系世界史的有关知识,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美国的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在班里开读书报告会。这需要学生在独立查阅和思考的同时合作完成练习题。又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研讨与练习”三,下面是……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与同学交流一下。旨在强调合作完成练习题的方式,许多问题的设计并非个人动一下脑子,独立思索所能完成,而是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和其他同学合作探讨完成。1.3高中语文练习的目标语文课后练习对所学课文知识内容的巩固、消化、吸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课后练习究竟应如何处理,除了教参上有些粗略的说明外,像一些谈教学方法的书籍、甚至语文课程标准都只字未提。其实,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练习题目,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体现了一种指导、启发与对话的趋势;特别是增加了开放性练习,突出了“探究”、“体验”“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和探究性阅读活动。原必修教材课文后安排“练习”,新教材课后安排“研讨与练习”,增强了研讨性、交流性,突出了新课标的要求。例如,《边城》的“研讨·练习”之一:课外阅读《边城》全文,写一篇读书报告,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也可以自选专题)研读:1.作者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有怎样的思想背景?他想寻求怎样的理想社会模式?2.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是悲剧结束?3.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以景物、风俗描写为主,具有散文化倾向。探讨一下本文的写作风格。再来看看原教材《边城》的课后练习题:1,结合下面这段话的意思,课外阅读小说全文,说说你对课文主题的理解。2.这篇小说的情节,前后有许多照应。如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一段,照应前面外公讲翠翠父母唱歌相恋的情节。试再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加以品味。……3.阅读课文,分析环境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并完成括号中的问题。(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薄薄的凄凉”是一种怎样的感觉)(2)……(联系上下文,说说翠翠这时候为什么会“忽然哭起来”,她为何而哭)(3)……(说说“心被吹柔软了”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你有过类似的心理体验吗?)这是原教材《边城》中所有题目,编者并没有对这些题目进行专题性划分,而且在问题的设计上几乎是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语言的品味上来进行的,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知识的掌握。而不像新教材的练习题目在对课文主题研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灵活的迁移拓展学习范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引导学生用心体味文章深蕴情感,让他们从自身经历出发形成正确的个性化理解。可以说,新教材高中语文练习所呈现的面貌总体上是积极的,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第二章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改革顺时顺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练习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着课标的精神要求。高中语文教材练习正是按着课标精神设计的,课后练习专题化,开放化,实则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全面的发展。高中语文练习所呈现的的面貌体现着练习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能力的要求,是课标、考纲的要求。2.1高中语文练习是知识学习的要求高中语文练习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要求主要包括积累、运用。在练习中积累。没有一定的字、词、句、篇的积累,学生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就犹如构建一座空中楼阁。语文练习注重常用语文常识的梳理。学生如果能构建语文常识网络,就能恰当的运用好我们的语言文字了。如:前面提到的人教版新教材“阅读鉴赏”课文后面设计的“研讨与练习”。其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练习内容中的:对文本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性内容)的理解,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对文本中的人物、语言和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古代诗文作品主要练习内容:诵读(朗读或背诵)并理解文本内容;文言词汇或句式等知识的训练。还有这套教材中的“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知识专题活动,共15个专题,前7个专题侧重对语文知识分门别类、梳理整合。汉字、成语、修辞、逻辑、文言词语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就属于这类专题,作业多属于积累型,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都是旨在通过练习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积累知识,构建稳固的知识网。在积累中运用知识,在练习中学会观察生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也会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宝贵资源。练习中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思考,可以丰富师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写作的素材。例如:人教版新教材“名著导读”中“思考与探究”的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感受到名著的艺术魅力,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以第四册“梳理探究”的“走进文学大师”为例,在介绍阅读经典的方法之后,教材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1.从学过的大师名篇中选择两三篇进行风格比较,并结合自己的整体阅读体验,简要说明形成不同风格的原因。2.你更喜欢哪一位大师的语言?请认真阅读其中一部作品,评价其语言特色。学生在练习中一方面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了解作品,另一方面在丰富知识、深入作品中学会观察生活。高中语文练习要求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和使用。高中语文练习要求进行良好的表达和交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积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素养体现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个体的体验,是通过教育教学在学生身上的一种变革,对语文练习题的练习正是这样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练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在练习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2.2高中语文练习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对语文的工具性,多少年以来已为人们所广泛认同,在练习中的训练可以说一直受到重视,而语文的人文性却一直被人们所忽略。在今天的语文练习中已经在对人文性学习进行反思,并设计了关于人文性的练习题。语文,我们的母语教学,它独特的性质要求练习中应该更加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练习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动力,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有助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高中语文练习正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的体现。以第一册的中外诗歌单元为例:《大堰河———我的保姆》“研讨与练习”四,生活中不乏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请你去观察,搜集有关素材,写成一首诗或一篇短文。在这里练习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底层,更主要的是通过了解来触发情感,感受社会人文性的一面。经历一些未曾经历的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体验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高中语文练习反映着语文的人文性与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练习的反应其实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练习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练习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新教材第二册,《巴黎圣母院》“思考与探究”一、你如何看待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丑陋的事物当中是否包含着美的成分?反过来美的事物当中是否包含丑的因素?二、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一定经常会被一些人和事所感动,你觉得哪些事例可以看成是人道主义行为?三、小说中的男主角都爱着艾丝梅拉达,你认为哪一种是真正的爱?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练习它不仅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运用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进行了个性的体验、塑造和感染了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最后,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阅读文学作品时,应从生活体验入手,把握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亦是如此,使自己的情感态度受到强烈感染,让自己的价值观得到净化。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培养真善美的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在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较有时代气息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问题。这样,在语文练习中,学生才更有兴致,不会成为洗耳恭听的“旁观者”,而变成畅所欲言的“当事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性练习,如《小狗包弟》中探讨:“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或认为是自私,或认为可以理解,你怎么看待?”这正是对高中语文练习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性拓展的探讨。老师在教,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得到了一种情感体验,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3高中语文练习是能力的要求学生能在练习中进而与优秀作品对话,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通过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通过鉴赏,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了解语文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新教材练习突出“合作探究”“讨论体验”等练习方式,在独立练习与合作练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新教材里的练习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就如上面所述新教材《边城》练习题1、作者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有怎样的思想背景?他想寻求怎样的理想社会模式?这就需要学生结合所查阅的有关课文、作者的相关内容认真思考,进行资源共享,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完成。交流活动中许多内容大多取材于当代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容易产生共鸣,激起兴趣,以达到切实提高口语交流能力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相对合理准确的答案。另外,中美语文教材练习的研讨练习在对能力的要求上有很大的相似点,中美的语文练习教育都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阐述观点以及学会用证据支持观点的的能力。在美国教材里德《瓦尔登湖》一课中所设计的练习题:④思考:4,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实验”吗?解释原因。(假设)5,今天的旅行社和假期活动组织者为想回归自然的人设计假期。为什么这样的旅行很有吸引力?(职业连线)第4、5题的练习是对作品阅读应用与拓展。第4题是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展开合理的假设,进行推理与判断。第5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我国新教材许多练习题也是在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如:新教材第一册《包身工》“研讨与练习”“四,……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的使然,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现象。如果有条件,可对现在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调查信息,然后写一篇短文。”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在认知中不断地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写短文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说,高中语文练习是使师生能力的到发展和提高的关键步骤,在练习中学生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4高中语文练习是课标、考纲的要求高中语文练习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它是体现着新课标精神,符合考试要求的。阅读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相关内容⑤并和教材练习作对比得出: 课标 积累·整合 思考·领悟 感受·鉴赏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考纲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教材练习题 思考与练习 研讨练习 探究·练习图表中所示的对应关系未必完全合适,但它却显示出教材练习并不是和高考脱节的,而且其能力构建其实是来源于《课程标准》。是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做到了体现课标精神和保持高考国家统一考试性质的结合。2004年和2005年全国卷共给出了7个作文题目,呈现出稳定的开放态势。这样的高考题与平时开放性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平时的练习并未束缚住高考的思维方式。教材练习题可以说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在把握好练习题的同时既有利于高考,又是对新课标精神的贯彻。第三章当前教师处理新教材练习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现代教育首先在于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在于人才全面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从教育的这个观念出发,可知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体全面的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教师处理练习存在的问题也是对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课标精神下的教材练习适应时代对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我们应该关注一下教师处理教材练习题的方式方法,其中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3.1教师对练习活动的态度问题首先,教师对练习活动的意识不足。尽管新课改后一直强调教学要重活动,但很多老师认为练习不过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为应试做准备,只需要学生多做一点书面作业,自己多进行批阅,就能达到练习的效果,教学的目的,而忽略了练习活动的重要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练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练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从而使语文课具有无穷的活力呢?其实教师应当注意到,通过一定的活动可以使之实现。 在许多教师在对练习的处理中,一直是闭门造车,缺乏与外界的交流,甚至认为根本不需要,其实就算只是对待练习的态度如此也很可能会造成信息堵塞,阻碍进步。试想,同样的练习题,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以同样的方式要求学生做,老师会不会觉得无趣?一成不变的讲解练习,学生又是什么心情?纵然按照老师所说有一切为了考试,不用在练习中通过活动浪费时间完全是为学生的前程考虑,可是教师应该会体会到语文难教,学生厌学,就算是教师为了上好课,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很多心思备课,然而这样处理练习并不能投学生所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学反而越低,在练习教师以讲析为主,老师在小小讲台上大包大揽,上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演练得累,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教师对练习活动的意识如此淡泊,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教书育人的初衷。其实,在练习活动中,师生可以虚心学习、相互切磋、取长补短,通过活动也可以进一步夯实了每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驾驭课堂、组织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平。  只有通过练习活动, 才能更好的集思广益,善于思考,在与他人的交流和评价中,获得互益的发展。 其次,存在另一种现象与上面正好相反。许多实践证明,许多老师对课改后的作业练习处理关键只要抓住“活动”二字,比如让学生演一演故事,讲一讲故事,课后去找其它的故事读读等等,而真正要把课文当中的一些该记住的却没有明确。教师对练习活动的态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探究拓展能力可以说是新课改中最受重视呼声最高的热门,新课改中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便是形成一股热潮,给许多教师的教学带来深重影响,课堂活动,分小组探究学习也成了课堂的必经环节之一,记得听过一次两节课连上的作文课老师让学生自由活动讨论作文练习题目的时间占了一节课半,刚开始讨论时学生积极性极高,可最多坚持15分钟,学生便打着探讨的旗号自由散漫的活动开了,老师并未加以制止。课改后老师确实是遵照着课标精神注重“开放”“活动”的练习,想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重视背后,我们需要将这些训练落实于实处,真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形成,为终身学习及独立学习积淀力量。教师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随意的“活动”,只能反映出对课标理解不足,执行时走向极端化。对这样的练习状况可以说是重“活动”的练习,热度有余,有待落实,老师在实施中态度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3.2教师对练习实施的目的性认识问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的总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住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处理练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认识到练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握好练习实施的目的性问题。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在处理新教材练习时对实施的目的性认识不够清晰,对于实施的目的不够明确或对实施的目的认识不正确。教学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培养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首先应该“以人为本”,人既是教育发展的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为目标的。教师没有明确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标,可以在练习的实施中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而是一味的认为只有在课文教学或者生活习惯中才能实现这个转变,日常练习,特别是对教材的练习根本就是在做无用功,素质教育与练习关联性不大。尽管也照惯例的做一些练习,但是练习没有明确的实施目的,许多老师认为高中因为有升学压力,所以学生应该“忙起来”,数理化的练习是必要的,然而对于语文则没有练习的太大必要,最多只需要做一些知识记忆性、应试类的作业,而且是用来填补学生多余的空余时间,让他们处在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不能否认这样的练习对学生考试毫无好处。可是,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只是仅仅把语文当成了一个有压力高考科目,而没有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老师不能正确理解练习的教育目的,学生自然无法体会练习的重要性。另外一些老师意识到了练习的重要性,然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练习,这样会在练习中扼杀一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或者使一部分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试想,面对同样的练习,若是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完成,久而久之,一系列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学习兴趣还能从何而来?若是对于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不能满足,自然长久下去,学生潜力从何发掘?能力从何提升?所以,教师在练习中还得做到“因材施教”明确目的。3.3教师对练习组织实施方式问题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其实在对练习的组织实施方式中就存在着问题。教师在练习中缺少组织,却又“闹”。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练习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这样的闹,反而使课堂沉闷,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这样的练习过于机械和沉闷。教师只是做了自己的练习组织者,自己一人“闹”却完全脱离了学习的主题——学生;另外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求过分的民主化,缺少组织性产生混乱,显得“活”却“偏”“杂”。由于练习的不落实,语文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因而另一种形式的“架空分析”有所抬头,即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练习要求不明确,思想内容过散,活动量过大。教师用大量时间去让学生民主决议,民主讨论,而削弱了对组织实施问题的把握。偏的表现在于轻视基础知识的练习。由于轻视知识的练习,导致教师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完全在练习组织方式中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对立起来。而且这样的组织方式是在弱化教师职能,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廉价表扬,普遍肯定。杂的表现在于各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与语文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整个课堂或是课后讨论组织方式不明确,实施效果适得其反。教师在对练习组织实施中的“阔”和过“活”必将导致实施过程不够完整,缺少练习的完整性。教师几乎把练习的全部,包括自身的组织引导权都交给了学生,许多学生对练习定然没有整体把握的能力,甚至完全没有什么概念。久而久之,教师也忽略了对练习过程的系统性把握,导致组织练习实施时完全没有目的,实施不连贯,练习对学生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做事情没有条理,学习没有耐心,养成稀里糊涂的性格,缺乏正确的生活价值观。3.4教师对练习实施效果,评价问题在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对日常作业的批改并不显得重视。实习期间,带我的语文指导老师几乎不会布置教材上的练习,布置的作业也就是与教材同步的《学案与测评》,而且要求做的部分只是“知识锦集”(也就是相关于课文的知识性练习)部分。并不要求做一些开放性的拓展训练题。另外,学生再交练习册的同时,练习册中还夹杂着练习题的参考答案,可以说做了练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用抄的,甚而一些学生直接空着交。而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最多也就是看字打钩,没有做的写个“补”字。久而久之,学生对练习完全失去了兴趣,把语文练习看成是简单的抄写识记,对老师和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一点帮助。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练习的批阅指导也显得极其重要。然而在实际中老师对作文批阅存在很大问题:作文批改用时太长,轻点评,重分数。作文教学之所以没有成效,与作文批改做“无效功”有关。因为作文批改量太大,一些教师少则花一周的时间多则花半月的时间批改作文,老师累得筋疲力尽,结果是学生连看都没看就扔掉了,因为老师为了
本文档为【高中语文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Vivian_Anne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7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03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