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举报
开通vip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校本课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与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全校校本课程,注重挖掘和开发出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设全过程及实施过程;做好校本课程的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与学校其它教育活动的关系,使得校本课程在本校有序、有效、有质地开展。为师生提供个性展示的舞台,为学校提供发展的保证。 五、校本课程的分类 (一)将校本课程按照所属学科分类,可分为历史文化、艺术、体育保健、数理化、科技等。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是校本课程的潜在研究和开发者。 (二)将课程按照探究形式分类,可分为课题类探究型课程,学科类探究型课程、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等。各种类课程依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教学,有的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有的则独立成为综合系列课程。 (三)将课程按照授课类型分类,可分为认知探究型课程、技能实践型课程等。 六、本制度的组织与落实 本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是在学校校长室的领导下,由教导处组织落实和管理。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机构 一、校本课程管理小组 (一)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小组是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最高的管理组织,由校长室直接领导。 (二)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教务主任担任。组员由教研组长、学年组长组成。 (三)管理小组的组员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中起到骨干作用,热心于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拥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人选由校长室和教导处共同研究认定,经本人同意,由校长室聘任。 二、校本课程管理小组的职责 (一)讨论和审议学校校本课程的规划 (二)论证、审议我校校本课程的课题与内容。 (三)指导学校各类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 (四)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的过程。 (五)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对课程、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和鉴定。 (六)管理小组有权在调查实际情况后,对于课程进行调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一)课程开发小组是在课程管理小组的领导下,主要负责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小组成员由管理小组讨论确定,开发小组一般由各教研组长担任组长,选取组内热心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组成。 (二)开发小组应针对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课题,由管理小组审定认可后,编写相应的讲义或者教材,进行课程的开发工作。 (三)课程开发小组成员一般都是校本课程的实践者,一门课程只有在编写者实际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并且对其进行修订后才能算比较成熟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职责 (一)各开发组有责任不断发掘和创造出符合我校学生(初中生)、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内容。每一年都要有新的内容补充进校本课程。 (二)编写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学校文化、生动活泼的校本教材。 (三)各开发组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应该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之上,确保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确保课程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建设 一、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及要求 (一)加强观念的建设。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践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不只是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确定,首要的和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课程观、活动观、评价观及环境观等基本理念的形成。 (二)坚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核心标准。校本课程可以多样化,但核心的标准是共同的,那就是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只有教师才是真正促成并衡量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班级的关键人员。 (四)分步落实,稳步前进。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长远规划,分步骤的逐步加以落实。 二、校本课程的分类 (一)将课程按内容分两大类:认知探究类、技能类。 1、认知探究类课程 所谓认知探究学习,简单说,就是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技能实践类课程 所谓技能实践,可将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技能类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技能与能力的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为主,但同时又是以文化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应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二)将课程按照探究形式分类,可分为课题类探究型课程,学科类探究型课程、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等。 1、课题类探究型课程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学习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确立课题,进行观察、调查、试验等研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处理(数据)、推理,得出科学认识的一种模拟科学研究情景和过程的学习课程。 2、学科类探究型课程 是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型课程。根据不同的探究形式,它分为学科主题类探究型课程与学科渗透类探究型课程。 3、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 是指在德育活动、拓展型活动可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某一项目或活动,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说明项目或活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构思,自行设计一个项目或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项目活动;或自行创造设计、制作某一物品。 4、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 是指在课外科技、文艺、体育等兴趣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能、优势、兴趣与爱好,自愿参加某一方面的兴趣活动,围绕完成某项兴趣活动的任务,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并取得创造性探究成果(制作、作品等)的学习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在课外活动时间里开展。 (三)按学科分类:历史文化、音乐舞蹈、体育健身、数学、理化、食用菌栽培、科技。 1、历史文化类 历史文化类课程主要以史实为基础,通过若干专题整合,叙述以中国五千年历史为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继承和演变,通过中国历史上名城、民俗、诗词文学等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史演进的基本过程和古代中国文化的成就与特色。(详见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制度) 2、音乐舞蹈类 音乐舞蹈类课程属于技能类课程,开设此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舞蹈专业的训练,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身心一体化的身体训练塑造完美的人格。 3、体育健身类 教师的课题先经由教研组活动讨论修改后,将本组选定的课题上交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根据课题内容要求对上报的课题名称进行进一步审核修改并归纳成8大类:综合组、艺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体育和科技类。(后附表) (三)学生调查 管理小组应对全校学生做一次抽样调查,在教师申报上来的课题中让学生自愿选择自己认为需要和感兴趣的课题名称,最终由课题小组将课题名称按学生选票的高低进行排名,并选出学生普遍喜爱的课题名称汇总成表。 (四)小组认定 学生挑选出的课题经由校长室审核与教师本人对课题进一步改进后被确认。 (五)课题撰写与认领 课题名称确认后经由教导处下发给各位教师。由教师进行课题认领,课题认领采取自愿原则,教师可认领一至三门课题(最多不超过三门);教师亦可独自认领一门课题也可由几名教师共同协作撰写一门课题。 认领课题的教师要认真填写《同济初级中学校本拓展型课程申报表》并简要阐述所认领课题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简述;课时计划简述以及初稿交稿的日期。并交由教导处审核。 附表:《同济初级中学校本拓展型课程申报表》 (六)小组审核 《同济初级中学校本拓展型课程申报表》由教导处进行审核与修改无误后,由认领教师进行课程的编写,要求每门拓展型课程编写15篇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 四、校本课程建设的奖励制度 (一)凡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在学期教科研考核一项中按规定加分。 (二)对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教材编写费用500元;可以选购一定数量的参考书。 (三)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可根据专家意见、课程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信息,进行等级评定,在学期末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校本课程的制作 (一)教务处负责封面制作、印刷、整理和发放。 (二)总务处负责装订。 第四章校本课程的管理及培训 一、校本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二)科学性原则。在学校课程的管理中,不以国家课程挤占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课时,不随意提高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标准,也不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相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的价值。 (三)实际性原则。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并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二、校本课程管理中学校各部门的职责 (一)教导处主要负责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由教导处指定专人负责,每周按照校本课程表进行全面检查:校本课程是否准时开始或结束,是否坚持做好了选修课的考勤.课程进展是否顺利,学生对校本课程有无意见;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教师上课的情况。对检查情况做好记录、随时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及时向教导处主任汇报突出问题和异常现象,以便改进。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程的正常运作。 (二)科研室主要负责校本课程的科研工作,对于校本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推广,以科研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 (三)政教处则要做好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的管理工作。及时对于学生在上课期间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作出处理。 (四)总务处主要做好校本课程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校本课程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提供服务,在上课各种设施的配备上做到及时、到位。 三、校本课程管理中教师的职责及要求 (一)每个学科组必须开出满足学生需要的校本选修课程。所开校本课程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学科组和教师个人考评的指标之一。 (二)各学科组教师要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向教务处申报下学期校本选修课程,一旦审批通过,教师新学期开学后必须如期开课,不得无故废止课程或随意更改既定课程内容计划,以免影响学生的课程选择。 (三)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校本课程,一旦批准开课,就必须认真负责:要有点名册、成绩册、教案(可以是电子档);教师不得随意或自行调课、代课、停课;教师不得随意更改上课的时 间和地点;凡教师迟到、缺到均按教学事故处理。教师校本教材的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进行,教研组长对教导处负责。 (四)每位教师所开校本课程按规范要做到有课前教案,并且认真撰写好课后记。及时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以便于课程的完善。 四、校本课程管理中学生的职责及要求 (一)学生是学习校本课程的主人,有权自主选修兴趣活动类课程,有权对各类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和建议。 (二)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两门兴趣活动类课程,其成绩和表现记入档案,并作为中考升学择优推荐的量化指标之一。 (三)学生在一个学期中一旦确定选修的兴趣活动类课程,则不得随意更改或退出。学生如想改换选修校本课程,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统计班级选修人数,名单报送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 (四)学生必须认真完成自己选择的课程,不得无故缺课。尊重教师,团结同学,发扬团队意识,有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各类任务。 五、校本课程管理中其它职责及要求 (一)学校专门在每周开辟一个下午(三节课)的时间用于校本课程中兴趣活动类课程的开设。 (二)学生家长及有关社区人员有对校本课程的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学校应充分听取其意见,对于校本课程进行不断改进。 (三)学校图书馆、电脑房应向学生全面开放,全力做好服务工作,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帮助学生不断地成长。 (四)实施课程质量监控学校规定任何校本课程都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开放,学校领导和教务处、教科室工作人员不定时去听课;每次教学研讨会都有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邀请有关专家或教研员对校本课程进行专题调研;不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相关教师。 (五)每门课程开设一年后,应该形成完善的校本教材。 第五章校本课程的学分制 一、学分制总则 (一)为全面推进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根据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校本课程的管理中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 (二)学分制是指用学分作为学习量计算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体制,它使学生评价中的重要一环,并将与学生初三推优升学相结合,作为推荐的依据标准之一。 (三)实行学分制的目的: 1、以选课制为前提,学生可根据自己能力条件选修课程,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能力,使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通过学生选课,实现教学竞争机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学分要求和奖励 (一)初中学制为四年,学生在校时间必须完成的总学分数不得少于30个学分。 (二)凡能在四年内提前并且超额完成所读专业规定的学分者,根据学习成绩给予奖励。 三、课程学分的确定 (一)年级兴趣活动类课程为2分(其中表现优良的学生得2分,表现一般的学生得1分),校级兴趣活动类课程为4分(其中表现优良的学生得4分,表现一般的学生得3分)。 (二)其它校本课程(如项目活动类课程、课题类探究型课程等)如完成出色,有相应研究报告或作品则得1分。 (一)每学期第一周由教导处制定学生选课方法,并于第二周开始上课。 (二)学生自愿选择课程,但要注意学习的连续性,尤其是参加校级兴趣活动类课程的同学,要转课程学习必须和任课教师、班主任一起商量后决定。 (三)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增加探究型的校本课程内容。完成一个内容后将材料上交教导处。同时将学生在这其中所的学分也汇总上报。 五、组织考试 (一)由各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组织考试或考察。 (二)考试或考察的方式以研究报告、作品为主,不推荐使用知识考察方式。 本规定自2005学年第二学期起试行,并授权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兴趣活动类校本课程学生意向调查表(2005年) 年级: 三、教师课程开发申请表 课题名称 课题所属学科 课程计划简述 (如果是兴趣活动类课程需15课时) 校本课程管理小组意见和建议 课题名称 课题所属学科 四、校本课程开设申报表 教学计划简述 (包括授课的方式、方 校本课程管理小组意见和建议 六、学生评价表(由任课教师、学生共同填写) 学生姓名 参加课题名称 成绩等第 (A.B.C.D四档) (一)上课态 热情不够。 要由自己讲课。 (一)基本没有学到什么,不喜欢这门课。 注:(一)学生在表中填写所上的课程和相应的分值。 (二)本调查表由教导处直接负责统计和整理,作为评价教师上课情况的主要资料。 八、课程评价表(本表对学生和教师作抽样调查) 课程名称 课程是否有吸课程的内容 (三)可以学我对本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用 简要的文字来表达 自己对于课程的想 法) (下列空格引力 由学生填写自己(三)很有趣,到很多知识,想继续探索。 (二)学到了 一些书本外的知 (一)毫无收 所上的校本课程使人着迷。 的名称) (二)一般,还可以。 (一)没劲,下次不选(不上)这门课程。 九、学校校本课程管理表格: 检查、指导 下发指导、修改意见 教导处、教研组长 引进、自编教材 举办各种培训活动 检查校教师开课情况 制定学生评价表 收集管理、考核资料 教导处、教研组开展科研讨论、交流 优秀教案、教材修改 建立科研课题 提出总体开设方案 各备课组长负责 确定门类齐全的课程类型 对教师进行反馈、指导、改进 对课程类型进行反思 提出奖励制度 征集优秀教案、教材 编写教材 深入研究 十、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表 校本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发森 副组长:郑方君 组员:刘明玺 张传彪 徐晶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全校校本课程,注重挖掘和开发出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设全过程及实施过程;做好校本课程的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与学校其它教育活动的关系,使得校本课程在本校有序、有效、有质地开展。为师生提供个性展示的舞台,为学校提供发展的保证。 五、校本课程的分类 (一)将校本课程按照所属学科分类,可分为历史文化、艺术、体育保健、数理化、科技等。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是校本课程的潜在研究和开发者。 (二)将课程按照探究形式分类,可分为课题类探究型课程,学科类探究型课程、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等。各种类课程依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教学,有的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有的则独立成为综合系列课程。 (三)将课程按照授课类型分类,可分为认知探究型课程、技能实践型课程等。 六、本制度的组织与落实 本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是在学校校长室的领导下,由教导处组织落实和管理。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机构 一、校本课程管理小组 (一)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小组是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最高的管理组织,由校长室直接领导。 (二)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教务主任担任。组员由教研组长、学年组长组成。 (三)管理小组的组员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中起到骨干作用,热心于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拥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人选由校长室和教导处共同研究认定,经本人同意,由校长室聘任。 二、校本课程管理小组的职责 (一)讨论和审议学校校本课程的规划 (二)论证、审议我校校本课程的课题与内容。 (三)指导学校各类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 (四)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的过程。 (五)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对课程、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和鉴定。 (六)管理小组有权在调查实际情况后,对于课程进行调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一)课程开发小组是在课程管理小组的领导下,主要负责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小组成员由管理小组讨论确定,开发小组一般由各教研组长担任组长,选取组内热心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组成。 (二)开发小组应针对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课题,由管理小组审定认可后,编写相应的讲义或者教材,进行课程的开发工作。 (三)课程开发小组成员一般都是校本课程的实践者,一门课程只有在编写者实际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并且对其进行修订后才能算比较成熟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职责 (一)各开发组有责任不断发掘和创造出符合我校学生(初中生)、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内容。每一年都要有新的内容补充进校本课程。 (二)编写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学校文化、生动活泼的校本教材。 (三)各开发组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应该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之上,确保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确保课程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建设 一、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及要求 (一)加强观念的建设。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践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不只是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确定,首要的和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课程观、活动观、评价观及环境观等基本理念的形成。 (二)坚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核心标准。校本课程可以多样化,但核心的标准是共同的,那就是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只有教师才是真正促成并衡量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班级的关键人员。 (四)分步落实,稳步前进。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长远规划,分步骤的逐步加以落实。 二、校本课程的分类 (一)将课程按内容分两大类:认知探究类、技能类。 1、认知探究类课程 所谓认知探究学习,简单说,就是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技能实践类课程 所谓技能实践,可将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技能类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技能与能力的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为主,但同时又是以文化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应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二)将课程按照探究形式分类,可分为课题类探究型课程,学科类探究型课程、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等。 1、课题类探究型课程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学习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确立课题,进行观察、调查、试验等研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处理(数据)、推理,得出科学认识的一种模拟科学研究情景和过程的学习课程。 2、学科类探究型课程 是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型课程。根据不同的探究形式,它分为学科主题类探究型课程与学科渗透类探究型课程。 3、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 是指在德育活动、拓展型活动可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某一项目或活动,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说明项目或活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构思,自行设计一个项目或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项目活动;或自行创造设计、制作某一物品。 4、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 是指在课外科技、文艺、体育等兴趣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能、优势、兴趣与爱好,自愿参加某一方面的兴趣活动,围绕完成某项兴趣活动的任务,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并取得创造性探究成果(制作、作品等)的学习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在课外活动时间里开展。 (三)按学科分类:历史文化、音乐舞蹈、体育健身、数学、理化、食用菌栽培、科技。 1、历史文化类 历史文化类课程主要以史实为基础,通过若干专题整合,叙述以中国五千年历史为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继承和演变,通过中国历史上名城、民俗、诗词文学等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史演进的基本过程和古代中国文化的成就与特色。(详见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制度) 2、音乐舞蹈类 音乐舞蹈类课程属于技能类课程,开设此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舞蹈专业的训练,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身心一体化的身体训练塑造完美的人格。 3、体育健身类
本文档为【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88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11
浏览量: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