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训诂学简答题

训诂学简答题

举报
开通vip

训诂学简答题训诂学简答题P91、训诂学功用:古文教学、古籍阅读、古籍整理、辞书编纂2、训诂学任务: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与障碍、总结前人注疏经验、阐明体例、方式方法、原则和运用。3、训诂学不等于词汇学:词汇学是研究、分析语言中的词及词义和词汇演变,训诂学要研究这些,但还要研究比这些词更大的语言单位。4、训诂学不等于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的学科,训诂学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是校勘、探求语源等内容。5、训诂学既古老又年轻:从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历史来看,训诂学创始得最早。所以古老。但就语方科学成长的...

训诂学简答题
训诂学简答题P91、训诂学功用:古文教学、古籍阅读、古籍整理、辞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编纂2、训诂学任务: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与障碍、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前人注疏经验、阐明体例、方式方法、原则和运用。3、训诂学不等于词汇学:词汇学是研究、分析语言中的词及词义和词汇演变,训诂学要研究这些,但还要研究比这些词更大的语言单位。4、训诂学不等于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的学科,训诂学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是校勘、探求语源等内容。5、训诂学既古老又年轻:从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历史来看,训诂学创始得最早。所以古老。但就语方科学成长的时间来看,科学的训诂学的产生是比较晚的。6、训诂不等于训诂学:训诂是一种工作,训诂学是研究训诂这门工作的一门学术。7、训诂学不等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是并不等于语言。汉族历代文献是汉字记录的,同样,历代文献也不等于汉字。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而不是历代文献汉字。文字研究内容涉及到音义,但主要是形,训诂学研究主要内容是语义。训诂学涉及文字学,可以利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P338、互文见义在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的意义上和修辞手法应怎样理解:一是上下两句的词语要相互补充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是指二人在入洞和出洞时都是吟赋。二是上下两句交替使用不同的词语以避免行文的单调枯燥。如:贽币不通,言语不达。通和达就是互文见义。9、人为因素造成的古代书面语言的障碍:讹字、通假、衍文、脱文、错简。10、古书阅读中文字障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讹误字、避讳字。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所使用的不同的字。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距关,母内诸候,秦地可尽王矣中的内和纳的关系就是古今字。通假字:无本字的假借,许慎所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本字的假借,本有其字,临时代替,多称通假。前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从有到有的过程。前一种假借比较长久、固定,有的借义甚至挤掉本义,独占优势。后一种借字与本字关系刚比较轻散,不固定。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音近或音同。阅读古书最容易引志误解的大多是有本字的假借。常见错误有不明通假而误和滥用通假。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讹误字: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讹字。P5411、文意训释:串讲大意、分析句读、显示修辞、阐述语法、今译全文。12、校勘的方法:本校、他校、理校、对校。本校:用本书的前后文字互证,断定其中的错误。他校:用他书勘定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其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理校:根据文字、音韵、语法、文理等规律来推测其讹误。对校:用同书的版本或别本互相对勘。13、注意方法:直音、读若、譬况、反切、如字直音:同音字注音。读若:训诂术语之一,用来注音,破通假。有的完全相同音,有的读音相近。譬况:多用急气言,缓气言。如高诱:哄,读近鸿,缓气言之。反切:训诂术语之一,简称反或切。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得出被切字的读音。如字:训诂术语之一,指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仍按原先的一般读音来读。14、解释文意: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明语法、显示修示、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典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引证史实故事。15、以通语释方言同以方言证古语的区别:出发点不同,方式相似。它们的释者和被释者都有一方是方言,另一方是通语或者古语。它们的目的不同。以通语释方言在于说明某个方言词语意义相当于通语中的某个词语,使方言与通语相通;以方言证古语,是为了说明古语发展到当时在方言的遗留,表明当时方言是古语的地方变种,或者辨析古代事物在当时方言区的异名同实。它们的关系,以通语释方言是横的空间关系,以方言证通语是纵的时间关系。P7616、形训的作用: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如:夫文,止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就是属于形训范围。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运用形训方法,把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提示词的本义基础上,探明词的引申义,从而整理出各词的词义系统。通过字形结构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进一步识别假借字。17、形训的局限:形训必须结合语音来加以分析。一,在历史长河中,汉字的形体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字形已经失去了表义作用。所以形训必须借助于古文字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二、在汉字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字义和词义之间出现了复杂的情况,所以确定字的本义时,字形分析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三、形声字的形符只能揭示其意义范畴,而不能指明其本义。18、形训的条件:一只有本义才直接和字形切合,近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只能见其端倪,而远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则是模糊不清的。二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三只有笔意才能与意义切合,笔势大部分已经游离了字义。19、声训的方式:又称音训,又称因声求义。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一利用形声字如“萧之言肃也”。二利用音同或音近字。音同字“田,填了,五稼填满其中也”。音近字“干,涧也”。三利用同形字。20、声训的作用:寻求本字。对借字而言,古人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字与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毫无联系,只是声音相同或者相近而已,所以训诂时应该破除借字,寻求本字。如选贤与能。二推求语源。就是根词和赖以产生的派生词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者义近音同的词,叫做同源词。21、声训应注意的问题:所谓音同或音近,指古音相同或者相近;如果以今天的读音来进行声训,当然是不可靠的。所谓古音相近,是指声韵都相近。二要有文献语言为佐证。22、义训分为:义训又称直陈词义,是不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用一个词或者一串词来直接说明某词的含义的方法。一同义相训,用同义词解释词义,是义训中常见的方式。如“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同训:一个词用另一个同义词来解释,或者把若干个同义词类聚在一起,再用一个通用的词加以解释,如高平日陆。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训释如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递训:几个同义词展转相训。二反义相训: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词的意义。词义的分化可能是构成反训的一个重要原因。词义的发展由一个方面向它的对立面演变,是构成反训的又一原因。三歧训:为避免训释词产生歧义而再加一个训释,使词义更加明确。P9223、训诂的基本体式:随文释义的注疏;的专著。24、注疏中诂和传的区别:西汉时诂以解释词义为主,传以交代史实为主。后世注、诂、传等已不再有区别。25、注疏中注和疏的区别:专门解释古书正文叫“注”,既解正文,又解前人之注,叫“疏”。26、自注三类:自明宗旨、区分纲目、举要考异。27、集注二种:兼解经和注的。如《春秋经传集解》;一是采集各家解说,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以为一书的。如《论语集解》。28、补注二类:补原文的阙略,补旧注的遗漏。29、训诂术语、作用、格式也、者:同义词或近义词,格式:甲,乙也。曰,为,谓之:释义,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被释者放在它的后面。格式:一曰甲。谓:和谓之不同,被释词放在它前面。格式:甲谓乙。言:串讲文意。格式:甲谓乙。貌:被释者解释表示某种性质或者状态的形容词。格式:甲,乙貌。犹:解释词义。格式:甲犹乙也。之言、之为言:用来表示声训,有时也说通假字。格式:甲之言乙也。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格式:甲读乙。读若,读如,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破通假字。当为,当作:用于纠正误字。声:用来指明象声词,格式:甲,乙声。辞、词:指明被释词是虚词。属、别:说明某词所表示的事物的种类。古声同,古字同:说明文字通假。格式:古声甲乙同。古曰,今曰;古谓,今谓:说明古今异词,格式:古曰甲,今曰乙。或为,或作,一本作,本作,用来校勘文字的异同。今文,古文,故书。之:表示被释词用为动词。乙,校勘文字,表示将原文词序上下倒置,格式:某某二字互乙。浑方、析言;散文,对文:辨析同义词,浑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分析地说。浑言,又称统言、通言、散文、散言;析言称对文、对言。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对文,不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散文。对言就是相对地说,散言就是不相对地说。浑言、散文是异中求同;析言、对文是同中求异。互言、互文,互辞:表示修辞,就文章前后参互见义,互相补充。P11030、西汉训诂工作发展的原因:(1)语言文字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般人对古音古义已经不能理解,由于隶书和古文的差异,文字上存在着存在着种种复杂的情况。2)师说差异,就是西汉经师对经书的解释各不相同,各家弟子恪守师说,为后来学者留下比较研究的领域,从而推动训诂的发展。(3)当时统治者出于政治的需要,尊儒学经,就得精通训诂,所以训诂得以兴盛。31、西汉训诂的特点:确定随文注解和两种基本形式。由语文学领域进入语言学领域。把形音义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之争对训诂的影响极大。32、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训诂特点:扩大训诂范围。出现义疏和集解。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的研究。33、宋代训诂特点:对汉字的音义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如王子韶(圣美)创“右文说”,主张因声符求义,给清代训诂学家以很大的启发。对古代文献的语法有进一步理解,如南宋时学者王若虎者《滹南遗老集》,常用语法观点批评前人诗文的得失。利用金石学成就,注疏中开始有征引彝器铭文以为佐证,这使训诂学又向前跨了一步。开创了古音学研究的道路。34、清代训诂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内容:1由于学术思想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清代学者具备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能够采用因声求义和综合比较的手法,对古书故注进行了专门和全面的研究。2有朴素的历史主义观点作指导,在训诂工作中注意到了语言有古今之别,对汉字形音义的观察,都能从古今不同的角度去看。3不墨守故训,有求实精神。4古音学、文字学和语法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突破。35、清代训诂的特点:重视证据,反对臆说;善于利用古音学的研究成果以解决训诂上的问题;确立了历史变化的观念,能够注意语言各方面的古今差异;从语地的角度来分析作品的语言,在清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训诂数量大大超越前代,训诂体式也更加完善。36、说文四大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韵楼集》、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P13037尔雅的价值和缺陷:价值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基础,保存了上古词义和名物资料;缺陷是分类不够科学,释义上使用多义词,使意义不够明确。38、尔雅取名含义:接近雅正,合乎规范。一是沟通各地方言,一是沟通古今异语。39、方言的全称:《车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著作。作者:西汉扬雄40、方言内容:1通语,方言中的专门用语,或者称凡语,指广泛通行的一般说法,类似后来的普通话。某地某地之间的通语,指通行区域比较广的方言词。某地语,或者称某某之间语,指个别地区方言词,其范围比上一类狭窄。书中记载有不少方言同源词,有助于研究古汉语的声转等问题。拿本书与现代汉语比较,可以看出古今语的联系,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41、释名的作者,东汉刘熙,性质:是我国第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也是第一部全面运用声训方法的训诂专著。42、释名的声训方法:同音字为训;近音字为训;双声字为训;叠韵字为训。43、释名的价值:广泛运用声训,保存东汉末年以前的语音资料;提供许多探求语源的线索,对后世“右文说”和“音近义通”论的成立有很大的影响。2收录名物词语比较多,有助于了解汉代名物制度。3可以印证经典传注的解说。44、释名的缺点:单纯采用声训的方法,没有严格的限制,解释语源近利猜迹;对复音词的完整性缺少认识,往往割裂为训,穿凿附会。45、说文的作者、体例:东汉许慎,全书共15篇,按字形结构把文字分为544部,收小篆9353个,古留异体重文1163个。540部首的排列是始一终亥,部首的前后次序,是据形系联。46、说文在训诂学上的贡献:是我国第一部对文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也是我国以及世界上的第一部字典。1奠定了六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2首创了汉字的部首分类法;3确立了分析汉字的本义的原则。P14047增字强释为什么是旧训诂的一种弊病:增字之后,意思与原文不符,增字者是为了迁就已见,不惜违背原意而妄乱增字。48旧训诂的弊病:穿凿附会;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解语法,烦琐寡要。穿凿附会:把彼此无关的事物任意牵合强加比附。往往是由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真理无能揭示,或者是由主观的原因,在阐释词义或者句意时灌注了说者自己的观点所造成的。如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等。望文生训: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它的实质是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没有注意作为语言内在因素的语音。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训;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误解联绵词而望文生训。49、随意破字:就是用本字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有的学者解释古书,研究词义,滥用通转,随意破字,往往只是主观臆断,并无丝毫根据。叫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与增字足意区别:增字就是在解释古书正文时增加一些词语。增字强释就是在增字后,意思上与原文不符,增字者是为了迁就已见,不惜违背原意而妄乱增字。而增字足意则是解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以完足原书的意思。P150训诂学与音韵学的关系:从音变规律通“古今异言”;论证同音替代的问题;探求语源。训诂学与语法学的关系:词性影响词义;词序影响词义;构词影响词义。复语,二字同义并开,就是经传平列二字上下同义。复词偏义,又称连类而及,就是并列的两个词素中有一个词素提供意义;另一个词素仅仅作为陪衬。大名冠小名。P15753、训诂原则:1注意词义的社会性,词的词汇意义不是任何人主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的,这是词义的社会性;2注意词义的时代性,词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的,就是词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变化,这就是词义的时代性;3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指解释词要与上下文吻合。4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54、词义的社会性是指:不是任何人主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的,这是词义的社会性。如《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间解释为参与,是符合词义的社会性原则的。又如把相望解释成彼此相望相距很近,可以望见,递相望见都不符合词义社会性的训诂原则。55、注意词义的时代性是指: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的,就是词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变化,就是词义的时代性。如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史记邹阳列传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这两个狱字在意义上的不是,就是由于词义时代性的不同造成的。P16956郑笺的形式和内容:是对诗经的注解,作者东汉郑玄,内容注解诗序,申述毛传,补正毛传。P22457黄侃说“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家之训诂贵圆,而经学家训诂贵专。理解:黄侃所说的圆是指圆通,就是现在说的词义的概括性。所指的专,指专一,就是现在说的词义的具体性。这句话总的意思是说,小学家的解释大多是词的概括意义,而古书注解往往多是根据语境的不同而作出解释的词具体意义。而这正是训诂上有区别却有联系紧密的两个方面。58、馆在上古指客舍,汉以后指宫殿,唐宋以后指教学的地方,这是说明词义的时代性。P23359通释语义与随文释义的区别:两者相对而言,都是训释词义。解释词的意义有所不同,前者解释的概括义,后者解释的是具体义。解释的方法不同,前者离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作总括性的注解,即解释的不同是某一词语在霜句,某篇乃至某书里的含义,而是某一词语常用的,基本的或全部的含义;后者则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作的有个性的解释。释义体例上有所不同,前者全面研究各个词语法含义给以准确而简明的解释;后者顾名思义,是随文而释。60、由时间因素造成的古代书面语的障碍:字体的变异、音读的变化、词语的生灭、词义的演变。61、说明浑方(散文)与析言(对文)在训诂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浑言、析言;散文,对文:辨析同义词,浑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分析地说,浑言又称为统言、通言、散文、散言;析言又称为对文,对言。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对文,不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散文。对言就是相对地说,散言就是不相对地说。浑言、散文是异中求同;析言、对文是同中求异。二者旨在辨别外延相同而内涵有别的概念之间的差异。如说文走部,走,趋也。62、诗经卷耳采采卷耳的采采不能认为是非一采,为什么,举例说明:朱熹《诗集传》把“采采卷耳”中的“采采”解释为“非一采”就是采了又采的意思。看作是动词采的重叠。动词重叠,是后代才有的语法现代,在《诗经》时代还不有这种先例,从词义的时代性业看,“采采”不能够认为是动词,而应该看作是一个形容词。《曹风蜉蝣》“采采衣服”,《秦风蒹葭》“蒹葭采采”与《周南卷耳》“采采卷耳”,词例完全相同。“采采”可以用来形容“衣服”,可以用来形容“蒹葭”,当然也可以用来形容“卷耳”。63、王引之在〈经传释词〉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训诂原则: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指出了训诂的两条原则:一是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是指解释词要与上下文吻合。例如〈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把“相望”解释成彼此相望相距很近,可以望见,递相望见都不符合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的训诂原则。二是要注意词义的社会性。词的词汇意义不是任何人主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的,这是词义的社会性。例如《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终王念孙解释为既是符合词义的社会性。而毛传把诗经终风的终解释为终日,是违背了词义社会性的原则,它不明语法致增字解经,是缺乏历史观念。P26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左传隐公六年:恶之易之,如火之燎于原。杜预注云:言恶易长,王引之:谓恶之延也。1王引之认为杜注犯有“增字强释”之弊,为什么?2杜注还有其他弊病吗?为什么因为1增字强释就是在增字后,意思上与原文不符,增字者是为了迁就已见,不惜违背原意而妄乱增字。易在这里是延长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意思。2是望文生训,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它的实质就是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没有注意作为语言内在因素的语音。杜注把易理解为容易,就是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P273章句体训诂的内容:是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辨句。特点是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是重在分析和串讲句意、章意、篇意。它在各章末尾总括一下章旨。
本文档为【训诂学简答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7928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