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学校:年级:姓名:2018年2月第七章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9、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学校:年级:姓名:2018年2月第七章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9、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的问题。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教学重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课时安排:第一节力:两课时第二节弹力:两课时第三节重力:两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学生:30把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2.分析罗列的现象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3.归纳总结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4.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学生实验:(1)用手拍桌子。(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2.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3、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4、力的三要素5、力的示意图师:可见要想把一个力完整的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请大家阅读课本看怎样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试试看:在右图中画出用10N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车,若还有一个6N的力水平向左拉,怎样画?小组讨论。(选一个同学黑板展示)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举例(4)进一步理解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后记:第二节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准备:弹力教学课件;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弹簧球、木板、钩码、铁架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学生活动后汇报)二、进行新课1.弹力[师]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生]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forcc),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同学们讨论.[生]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师](积极鼓励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1)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右上图)[师]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生]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师]进一步向同学们说明,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师]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只小青蛙(出示实物),给它上弦后,放在地上就会自己跳起来(演示),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同学们讨论后汇报交流,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察)[师]在他们拉这个拉力器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生]他们拉得不一样长,女同学拉得较短,男同学拉得较长.[师]拉力器被拉的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长短不同,说明了两个同学力的大小不同.[生]可以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定力的大小.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交流)[生]将0.5N、1N、1.5N、2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生]我们组把弹簧下面加了一根线,可以方便挂上物体测量.[生]我们组在弹簧的最大端固定了一根指针,可以使读数更方便.[师]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出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生]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师]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生]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师]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学生演示,结束后同学们交流)[生]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学生示范).[生]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生]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师]生活中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测力计.[投影]形形色色的测力计.三、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4、作业:金牌练习册。五、板书设计: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制作(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环、外壳六、后记:第三节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4、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的问题。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G=mg)和方向教学难点:重力方向和重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什么是力?生:思考回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师:哪些因素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并举例说明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比如说大人能提起一大桶水而小孩就提不起来;穿鞋和脱鞋时用力的方向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推门时,推在门把手上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把门推开,推在门轴附近就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推开。师:在适当位置板书“方向、作用点、大小。”二、引入课题引入:讲桌上放有一棵苹果树模型,上面结了一个很大的苹果。师:将拴苹果的细线剪断,苹果落到讲桌的海绵上。哪位同学愿意把“苹果落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在此基础上,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知道了苹果落地的原因。引出课题:第三节重力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讲解]: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讨论]: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①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②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③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④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⑤飞机降落;等等[小结]: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二)重力的方向探究(一)研究重力的方向搜寻事实:生: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师:实物投影:1、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向地面。(演示给同学看)。2、教室里吊电灯的线总是竖直向下。3、盖房时,必须盖成竖直向下的,才牢固4、挂着的猪肉是竖直向下的。师:通过实物,演示向下的几种情况。。大屏幕播放课件内容(一):物体放在斜面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板书。师: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①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利用自己制作的重锤线到讲台上实际操作,并告诉同学们判断墙竖直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其他同学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制一个重锤线,检验课桌腿是否竖直。师: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能给人类造成危害吗?举例说明。如何避免重力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生:能给人类造成危害。例如:花盆从阳台上掉下来会把行人砸伤;地震时房屋倒塌会把人压伤;雨水下的太多会造成水灾。在行走时尽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经常收听收看天气和地震预报,及早防范。师:播放课件内容(二):画面内容:转动的地球上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声音内容:北极熊生活在北极,企鹅生活在南极,它们所受的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的“下”不矛盾吗?“下”指的是什么?生:我认为这里的“下”是指向地心吧。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生:同意。师:口述: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板书:重心:重力在体上的作用点。出示乒乓球、长方体铁块、橡皮泥分别说出重心。师;:为什么体操运动员的个子比较矮?思考后回答。生:个子矮重心就低吧,这样更稳定些。师:你的看法和他一样吗?生:一样。探究(二)探究重力的大小。(三)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提问]: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施力物体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思考二分钟后再发表看法。生:谈自己的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生:我认为物体的体积越大重力越大;质量越大重力越大;物体的形状变了重力就改变;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越高重力越大;物体的密度越大重力越大。师:你的观点和他一样吗?生:一样。[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学生活动]①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②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③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m1:m2=G1:G2 或G:m=常量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g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G=mg。[结论]:1、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总结]:g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地球表面实验测得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或者说它重9.8N。在粗略情况下,g可取10N/kg。在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定的g略有差异。[学生练习]:利用公式G=mg进行计算。师: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mgG——重力——单位(N)m——质量——单位(kg)g=9.8N/kg 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提出问题:1、在教室里学习的你受重力的作用吗?如果有朝一日你坐着飞机飞上了天,你还受重力的作用吗?怎样计算你所受重力的大小?生:通过这节课对重力知识的学习,我认为不管我是在教室里还是在空中我都受重力的作用。用我的质量乘以9.8N/kg就是我所受重力的大小。师:请同学们写出计算过程。用实物投影将三名同学的展出,师生共同批阅。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鼓励同学再接再厉。四、教学小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五、作业:金牌练习册。六、板书设计:1、重力(G):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3、重力大小:  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g=9.8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4、重心:重力作用点7、后记:第8章运动和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2、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条件。3、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课时安排:每节两课时。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44页图12.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17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学生活动:(1)体验图8.1-4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3)通过观察图8.1-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鸡蛋魔术、套锤柄、行车跳下易摔倒、泼水、丢垃圾、车启动人后倒,刹车人前倾等等。(4)阅读47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四、布置作业:金牌练习册。五、板书: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六、后记: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准备: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一把剪刀。●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图2F图3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得出二力平衡条件。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3).反馈练习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四.布置作业课本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5。五、板书第二节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六、后记:第三节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二.新课教学(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表格设计: 实验次数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f(N)(弹簧测力计示数) 1 2 3 (三)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四)摩擦的利与弊: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五)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六)、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加润滑油。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三.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四.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五.作业:课本P261、2。六、板书(一)摩擦力(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三)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四)摩擦的利与弊(五)增大摩擦的方法(六)、减小摩擦的方法。七.教学后记:第9章压强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5、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6、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7、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8、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9、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10、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教学重难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液体压强的特点。课时安排:每节两课时。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学准备: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文29页9.1-1蝉及9.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2.突破难点的方法:练习:利用如图1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图1)(二)压强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1.提出问题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实验)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计算公式是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1Pa=1N/m2压强的物理意义:以P=20Pa为例,P=20Pa=20N/m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三.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P32----3、4六.板书第一节压强(一)压力(二)压强七.教学后记: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准备: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课文33页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演示实验: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三.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金牌练习册。六、板书:(一)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连通器七.教学后记: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教学重点:大气层的测量教学难点:大气层的测量教学准备:空饮料盒或罐、弹簧测力计、吸盘、托里拆利实验装置、金属盒气压计、抽水机模型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这节课就来研究大气压强。二.新课教学新|(一)大气压的存在1.演示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纸板托水。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3.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强调: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课本P87页“想想做做”2.通过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1)强调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2)观看托里拆利实验提出问题: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为什么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露出液面)、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分析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P0=760mmHg=1.013×105Pa。3.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2)大气压随大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介绍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5.大气压的作用:(1)抽水机(2)用吸管吸饮料三.小结:谈谈今天的收获。四.巩固练习:练习。五.布置作业:金牌练习册。六.板书:(一)大气压的存在(二)大气压强的测量七.教学后记: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教学重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准备:硬币、铅笔、纸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课本P91图14.4-1实验硬币“跳高”比赛,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引出本节课来研究§14.4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新课教学(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上述实验的原理,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练习:课本P93--1(二)飞机的升力如图14.4-5面,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不一样,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飞机向上的升力。三.小结:谈谈今天的收获。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47—4。六.板书:(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二)飞机的升力七.教学后记:第10章浮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知道浮力的应用。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的应用教学重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课时安排:每节两课时。第一节浮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准备: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轮船、鸭子、人游泳时能浮在水面,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研究与此相关的知识导出课题——浮力。二.新课教学(一)用测量法研究浮力演示实验: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F浮=G—F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三)浮力的大小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课本P95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 重力G/N 拉力F/N 浮力F浮/N 小桶重力G桶/N 小桶和溢出水总重G总/N 排开水的重力G排/N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F浮=G排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将公式F浮=G排展开,即F浮=G排=ρ液gV排这样就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实际问题提供方便。突破难点的方法:把此探究实验做好,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三)物体的浮沉利用课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两个力(F浮、G物)的作用,当F浮>G物时,物体将上浮;F浮=G物时,物体将悬浮;F浮<G物时,物体将下沉。对于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四)物体的浮沉的应用1.密度计2.潜水艇3.飞艇4.热气球5.氢气球三.小结:谈谈今天的收获。四.布置作业:金牌练习册五.板书:(一)用测量法研究浮力(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三)浮力的大小六、教学后记: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教学重难点:阿基米德定理教学准备空易拉罐(自备,每组2/5个)、小容器(自备,每组至少1个)、弹簧秤2×9只、纸杯9只、固体物块9个、溢水杯9只、橡皮泥9块、钉子若干。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二、进行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实验一: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实验二: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3.猜想与假设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5.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数据6.分析论证,分组分析数据师生共同确认: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从而证明同学们前面的猜想是有根据的。课堂小结与延伸教师:(在得到F浮=G排之后,首尾呼应)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第四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对以下问题发表意见。(通过例题,对今天所学进行巩固,同时强化交流与合作及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意识)教师:(投影)例:如图所示:有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要求出它所受浮力大小,还需要给出哪些条件?根据所学浮力知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随堂记录在黑板上):1.液体密度;物体体积2.液体密度;物体边长3.液体密度;物体质量;物体密度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作业:金牌练习册。板书: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1.液体密度;物体体积2.液体密度;物体边长3.液体密度;物体质量;物体密度阿基米德定理后记: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教学准备: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浮力、重力)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二)进行新课1.讨论:(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质疑]: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2.实验: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质疑]:(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 因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指出]: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3.应用·轮船(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m船+m货[质疑]: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始终漂浮)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变,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4.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潜水艇[演示]: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用打吊瓶用的小塑料管来模拟潜水艇。请同学们利用和塑料管连接的细管给塑料管吹气或吸气。现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气时,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质疑]:(1)小塑料管浸没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变化?(塑料管形变很小,V排基本不变,所以可以认为F浮不变)。(2)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吹气时,水从管子中排出,重力变小,F浮>G物,所以上浮;吸气时,水进入管子,重力变大,F浮<G物,所以下沉)潜水艇: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强调]: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气球和飞艇[演示]:“热气球”的实验。[质疑]:酒精燃烧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化?原理:ρ气<ρ空气,(即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讨论]: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放气或停止加热)·其他应用密度计、盐水选种等。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作业:金牌练习册。板书:(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本文档为【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8KB
软件:Word
页数:49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10-13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