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148-第一单元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第一课时 课题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148-第一单元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第一课时 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1、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课堂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教案优化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 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厘米。(1)在直尺上找。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3)用手比。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度3、从刻度4到刻度7……都是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大约的长度)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3、用厘米量。(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课件出示测量方法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①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②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③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厘米。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有段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五、布置作业。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可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米尺、软尺、绳子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新|课|标|第|一|网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1、认识米。课件出示(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新|课|标|第|一|网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2、用米量。(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2)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三、巩固练习。1、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五、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1米,2米,3米,5米1米=100厘米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认识线段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吸管、铅笔、绳子。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课件出示一幅图,上面有很多路有直的弯的。师: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1、认识线段。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直尺、直的弯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自由发言)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我们就叫它线段。每条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的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板书课题:认识线段。2、课件出示找线段。师: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并说一说、评一评。)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学生区分哪些是线段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1、量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测量操作,并引导学生评价他的测量方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师出示两条同样长的线段(位置摆放不同),让学生估计这两条线的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言后,让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验证。2、画线段。(1)任意画一条线段。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怎么量线段,那你们会画线段吗?(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一条线段,你们会吗?让学生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并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画线段,一定要注意按住直尺,在话线段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并用笔尖紧贴着直尺把线画直。(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好后,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所画线段是不是5厘米。三、巩固练习。1、下图有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并量出线段的长度。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及画线段。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练习一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尺子:学生尺,卷尺,米尺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复习。1、说一说。师:小朋友们,我们在这个单元中认识了厘米和米,那你知道1厘米和1米分别是多长吗?师生共同进行交流。2、找一找。同桌之间合作,按老师的要求,分别在直尺上找1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3、量一量。(1)你的手掌宽大约是几厘米?(2)你的一拃(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长大约是几厘米?(3)你的身高大约是几米几厘米?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适时进行知道帮助。并将测量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课件出示)手掌宽一拃长身高()厘米()厘米()米()厘米4、画一画。(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8厘米少4厘米的线段。学生独立画好后,同桌之间进行对比,检查。二、指导练习。课件出示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一5-10。1、第5题。2、第6题。老师先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估计数和测量结果填入课本有关空格中,把填写结果进行对比,看看自己估计能力如何。3、第7题。让小朋友先进行判断,然后说明为什么。从而真正掌握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并可以测量它的长度。4、第8题。要求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本题中三角形斜边的测量比较困难,老师要多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尺子移到三角形斜边的位置进行测量。5、第9题。这是厘米和米的简单加减法计算。也是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计算第1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几厘米。再类推到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简单交流汇报。6、第10题。老师可以先出示题目,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让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差,实际上是一样长。三、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合作小组进行测量。1、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2、测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量画 教后反思 第五、六课时第()单元试卷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与评讲 课题 第单元检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原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审题、解题习惯和认真严谨的答卷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检测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教学难点 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找出不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试卷 一、基本情况:全班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二、试卷整体评价: 评讲试卷 典型错例 针对练习 反思:第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计算。2、初步掌握100以内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第一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级去参观?(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小组讨论)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列出算式:36+30=和35+34=小结: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教学例1:36+30=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验证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师:那么36+30还可以怎么算?你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吗?我们可以先借助好朋友小棒来摆一摆。(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6+30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汇报时,让个别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放,重点让学生理解在摆放过程中,整十根与整十根合并。(2)对照小棒摆法知道写竖式的方法。让学生结合小棒摆法列竖式。学生试着计算后,让个别学生板演。小结:先写36,在36的下行写30,要注意在十位上写的3要与上一行十位上的3对齐,也就是十位对十位,个位对个位。(3)计算。让学生看着刚才写出的竖式,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小棒的摆放过程,要把36根小棒和30根小棒合并起来,应该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整十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在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板书出示:十个36+3066竖式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做一做。出示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帮助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个别学生,适时进行辅导,然后请个别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教学例2:35+34=(1)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验证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学生口算后进行汇报展示。(2)师:那你们会列竖式进行计算35+34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进行计算。汇报展示时,先让个别学生板演,然后说说竖式计算过程。板书出示:十个35+3469最后再次强调在列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3)做一做。出示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小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能乘坐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能合乘一辆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我们用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知识。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1-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改错。453257+23+23+41571516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五、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36+30=6635+34=69十个十个3635+30+346669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小棒、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在“参观博物馆”时学了哪些知识吗?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加)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参观博物馆”画面)回答后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参观博物馆”画面,直接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能合乘一辆车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6+35=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36+35=(1)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拼摆小棒。学生小组内摆小棒,并请个别小组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老师适时跟进,进行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先摆3捆小棒,旁边摆6根小棒,然后在下面3捆和5根小棒,分别对齐,要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先加哪一部分?师:现在整捆的小棒共有几捆?(7捆)怎么得来的?(再次让学生体验到因为满十根捆成1捆的过程)师:现在单根小棒还有几根?(1根)为什么?那现在所有的小棒有几捆几根?(7捆1根)小结: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遇到满十根小棒就可以把这十根捆成一捆。(2)列竖式计算。师:通过刚才的摆小棒,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么算?学生回答,列出竖式:36+35组织学生讨论:从哪一位开始算?个位6加5得11怎么办?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么写?讨论后进行集体反馈。(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进1”时“1”的写法,并强调在计算十位上的数相加时,别忘了进位上的“1”)板书竖式计算过程36+31571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3)比较总结。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较:例3和上节课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纳总结如下:相同点:①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②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③都可以从个位加起。不同点:例3出现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2、学生尝试练习,出示课本中相应“做一做”。学生计算完,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师:能不能从十位加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把错误改正过来。363717+55+42+65818983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思考题”。老师结合实例说明题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进行集体反馈。如还可以写出:27+72=99、36+63=99、45+54=99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重点强调: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五、布置作业。 新|课|标|第|一|网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6+35=7136+31571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复习导入。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认为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本节课的练习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1、口算。看谁算得正确。课件出示34+21=20+38=42+20=33+25=40+30=21+50=16+8=26+43=54+32=28+72=26+35=29+47=2、竖式计算。56+23=38+27=54+29=48+48=学生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3、解决问题:二年级(1)班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女生有28人,男生有18人,二年级(1)班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师:怎么列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汇报,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5-10题。1、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2、第6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指出错在哪,并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3、第7题。课件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先指名说一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并引导学生理解怎样算出合计数,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核对。4、第8题。练习时,可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看谁算得全对,找准蘑菇。教师巡视班级,注意检查学生对学过的竖式计算掌握情况,找出差错较多、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5、第9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要强调这是一道应用题,计算结果要写清单位名称和答案。6、第10题。本题要注意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练习。第(1)小题,可以在学生理解题目的基础上直接列式计算,进行全班交流。第(2)小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注意题目唯一的条件是只有50元钱,所以可以买以下几样玩具:①小飞机和小汽车:23+12=35(元)②小飞机和小火箭:23+17=40(元)③小汽车和小轮船:12+30=42(元)④小汽车和小火箭12+17=29(元)⑤小火箭和小轮船:17+30=47(元)。第(3)小题,要引导学生注意本题中的关键字“最少”,所以就要购买价格最便宜的两件玩具,即购买小汽车和小火箭,共花29元。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练习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3、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小圆片,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那举办?(北京)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是申办成功,还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播放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全国欢庆的录像)师:你收集了那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学生交流后,老师出示“北京赢了”画面及票数统计图。师:说说你从那看出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吗?学生可能会出现: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遇到这类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同时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特别要提醒学生围绕“从哪儿知道北京赢了”,从而提出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几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几票?……师:那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几票?”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式?(56-22)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二、新授。1、教学例1:56-22=(1)引导学生口算。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进行口算。如:先用50-20=30,6-2=4,30+4或56-20=36,36-2=34等。(2)引导学生摆小圆片,理解算理。以小组为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边摆边演示,十位上的5个圆片表示多少?个位上的6个圆片表示多少?要从56里减去22该怎么办?强调从个位上的6个圆片中去掉2个圆片,从十位上的5个圆片中去掉2个。(3)竖式计算。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进行竖式计算。计算后进行交流展示(板书)56-2234引导学生看课本并思考,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再减,并从个位减起。2、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9页“做一做”第一小题。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3、小结。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的第1-4题。1、第1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看懂数位上的圆片分别表示什么,划区部分又表示什么,然后再进行竖式计算,注意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第2题。学生竖式计算后,重点要让学生对这两个小题进行对比,强调以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的重要性。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第4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示,理解题意,要求出“还剩多少个桃子?”要用原有的桃子减去已经摘了的个数,列出算式,明白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56-22=3456-2234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小棒,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情境导入。师: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课件出示“北京赢了”画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提出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18=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引出课题。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题目:56-18=师:你会算吗?先试着算一算,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借助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来帮忙,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独立活动后,在小组内交流。(1)引导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要有意识的请个别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小棒,让全班同学都看明白摆小棒的过程,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在学生摆小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提问。学生先摆好5捆和6根小棒,问:为什么要拆开5捆中的一捆呢?不拆可以吗?(因为单根的6根小棒不够减8根小棒,所以要拆开其中的一捆,这样才够减)那现在应该怎么减?减完后还剩下几捆几根?(整捆的小棒还剩下4捆减去1捆后剩3捆小棒,单根的小棒拆完1捆后总共有16根,减去单根的8根小棒后还剩下8根,这样最后剩下3捆8根小棒。)注意也可以先用拆开的10根小棒减去8根小棒,然后再加上原有的6根小棒,这样单根的小棒总共剩下8根。讲解完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再进行一次操作,最后在电脑上再次分步演示摆小棒的过程。(2)列竖式计算。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老师进行指导帮助。板书:56-18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个位,但是不够减,可以借助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够减,可以从十位退一。板书:41656-18说明:从十位退一,可以在十位的“5”上点上一个小圆点,退完后十位上剩下4;这时个位上变成了16。然后让学生继续完成竖式的计算。从十位退一后,这样个位就够减了,最后说明竖式的写法:(板书竖式的写法)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3)比较。师:比一比例1和例2,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例1是不退位减,例2是退位减。同时把课题补充完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师:在进行退位减时要注意什么?2、教学例3。出示题目:50-24=引导学生列出竖式,尝试计算,指名板演:50-2426师:(1)为什么要从十位退一?(2)从十位退一后个位怎么减?(3)十位退一后,十位怎么减?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4、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5-7题。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5-7题。1、第5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睹利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最后进行竖式计算,老师要及时巡视,注意学生退一的情况,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第6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认真观察竖式计算过程,想想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有错,说明错在哪,并及时进行改正。3、第7题。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要求出“差的十位上是几”,首先必须看清楚个位上的数够不够减,要不要从十位退一,然后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0-24=2650-2426 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谈话导入。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1、回忆知识点。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口答,进行全班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归纳。2、回忆疑难点。师:你认为本单元前面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最困难而又没掌握好知识是什么?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如学生提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当个位不够减时,应从十位退一后再减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三、指导练习。课件出示练习三的8-13。1、第8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那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帮助校际找到妈妈,在规定时间内,让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个同学的完成情况,然后进行统计评比。2、第9题。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3、第10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雨伞多少钱一把?应该怎么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计算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体订正。4、第11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并组织优等生对部分学困生进行指导帮助。5、第12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6、第13题。出示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后,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学生提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归纳,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个问题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是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1、口算。28-5=50+20=17-9=35+7=62+8=29-12=30-8=44+55=62-59=2、竖式计算。57-38=56+28=60-27=3、(1)比10多7的数是多少?(2)比20少5的数是多少?二、新授。1、教学例4。课件出示课本第23页,“全校卫生评比”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后进行集体汇报:(1)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2)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小红旗。(3)三(1)班比二(1)班多1面小红旗。(4)四(1)班比三(1)班多2面小红旗。老师要即时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么得到这些结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出示的图片进行说明,重点要让学生明白虽然不能直接看出每个班级获得小红旗的情况,但可以从两个班级相互比较中得出结论。师:现在你知道二(2)班获得了几面小红旗?怎么列式?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因为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小红旗,二(1)班获得了16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6-3”求出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板书:16-3=13(面)师:刚才求出了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你们还能算出别的班得多少面小红旗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汇报展示。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因为三(1)班比二(2)班多1面小红旗,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3+1”求出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板书:13+1=14(面)四(1)班获得了16面小红旗,因为四(1)班比三(1)班多2面小红旗,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4+2”求出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板书:14+2=16(面)师: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求出这些班级分别获得几面小红旗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2、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3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是多少元?(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请同学们列式计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2题。1、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让学生想想为什么用加法。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重点说说“退了8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减法。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16-3=13(面)13+1=14(面)14+2=16(面) 教后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谈话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会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今天我们要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板书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课。二、基本练习。课件出示1、口算。12+8=17+11=34+6=18+6=27-9=15-8=52-4=15-15=2、竖式计算。38+55=72-15=70-35=3、列式计算。(1)一个数46,另一数比它多27。求另一个数。(2)比82少33的数是多少?4、解决问题。(1)操场上有34人在跳绳,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18人,踢毽的有多少人?(2)操场上小明和小青在踢毽,小明踢了76个,小青踢的比小明少18个,小青踢了多少个?三、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四第3-8题。1、第3题。出示题目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组内展开竞赛,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2、第4题。3、第5题。4、第6题。让学生观察图,把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5、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6、第8题。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着重强调加减法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引导学生认真看题,细心计算。三、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 教后反思 第九课时 课题 连加、连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3、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二年(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3个课件出示课本图片及统计表。师:看到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进行了列式计算。但你发现了吗,有一个问题和其他几个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并板书算式:28+34+2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者到连加题目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新授。1、教学例1。课件出示:28+34+23,应该怎样计算这道题呢?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加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分几步算?让学生在组内尝试解答。学生汇报尝试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862(2)28+314+23+314628562+2385比较两种书写格式。师:这到连加题,有的小朋友是把两个竖式左右分开写的,有的小朋友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的,你认为怎么写简便?为什么?教师说明:连加计算有两种书写格式,一种是左右分开写的,另一种是上下连着写的。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在做连加题时,可采用这种简便写法。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6页“做一做”。2、教学例2。课件出示主体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40-26(1)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减题怎样计算?有几种书写格式,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老师板书。854585-40-26-40451945-2619师:这道题哪步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教师把口算部分用虚线圈起来。教师说明:虚线框中表示能口算的部分,计算时不必写竖式。(2)指导学生看书,第一部口算的怎样写竖式计算。小结:能口算的就可以不写竖式,不能口算的可以写竖式进行计算。(3)师: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引导学生把上述三种解法进行对比,并掌握算法。(5)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3、小结。教师指出:今天学习的是三个数连加、一个数连减两个数的计算,连加、连减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一个数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加、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同时,在计算中,遇到哪一步能口算的,就用口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无第1-3题。1、第1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题目有的全部要笔算;有的又要口算,又要笔算。有的是第一步口算,有的是第二步口算。在计算时,遇到哪一步能口算就用口算。2、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重点让学生说说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例1.28+34+23=85(1)2862(2)28+314+23+314628562+2385例2.85-40-26=19854585-40-26-40451945-2619 教后反思 第十课时 课题 加减混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2、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优化 一、复习。课件出示1、口算。32+40+7=20+50+30=15+40+3=60-40-15=16+5+10=10+8-13=2、竖式计算。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例3。师:同学们,你们都乘过公交车吗?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的开过来了。让学生观看课件,出示例3。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出算式: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师:像这样有加法又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指名小组汇报板演。(1)6742(2)67-25+28-25427042+2870比较两种计算方法,那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2、指导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简便写法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巡视检查、并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后,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能口算的怎么办?三、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练习五第4-9题。1、第4题和第5题。这两道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比赛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计算方法。2、第6题。出示题目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应找多少元?指名回答。板书算式:50-25。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3、第7题和第8题。以小组单位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计算方法。4、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帮助理解什么是横行、竖行和斜行。计算时要求学生能口算要使用口算。5、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进行尝试练习,在里圈找出与外圈相对应的数,使他们的差得62。本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同时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答案:71-9=62;91-29=62。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67-25+28(1)6742(2)67-25+28-25427042+2870 教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课题 加减法估算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2、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
本文档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1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4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2-11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