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高三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举报
开通vip

高三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LastrevisedbyLELEin2021高三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教学内容概述本章内容划分为四节。第一节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

高三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LastrevisedbyLELEin2021高三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教学内容概述本章内容划分为四节。第一节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第二节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第三节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第二节的基础上,对数目庞大的有机化合物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就顺理成章。所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是学习、交流和研究有机化学必备的工具。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学会应用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并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第四节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以及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本章具体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下:由此可见,本章以整体认识有机物和研究有机物为线索,将重要概念、具体手段方法与有机化学基本思维方法适时呈现、紧密结合。全章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逐层推进,逻辑思维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二、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必修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掌握了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但是此时学生对于有机物的认识是零散的,对官能团的性质尚缺乏认识,不能从类别上整体认识有机物,因此对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也不能深入地进行研究。本章正是在此基础上,把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命名、研究有机物的步骤和方法等归纳为一个单元来介绍,是对中学有机化学的一个系统概述。它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从中体验研究或生产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命名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总体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可介绍质谱法与李比希法相结合,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2.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可引导学生结合分子中碳的骨架、官能团,推导有机化合物的通式。了解依据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的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常见有机化合物主要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知道有机化合物某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其结构的关系。可引导学生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关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图谱,只要求知道质谱图是实验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方法,不要求会读质谱图;只要求知道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图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某些特定原子的分布情况,不要求通过谱图写出相应的基团。知道可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4.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可引导学生归纳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可运用球棍模型、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关于同分异构现象,只要求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三种异构,对于立体异构不作要求。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并能书写其结构简式。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了解有机物分类的依据,知道有机物一般分类方法;能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类别。引导学生注意简单的烷烃、烯烃、炔烃命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烷烃命名限于5个碳原子之内)。不要求掌握含多种官能团的复杂物质的命名。注意习惯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的区别与联系。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醛和羧酸;知道同系物的含义。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能以具体有机化合物为例,说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的对比实验,说明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通过实例,体验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等方面研究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以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和乙醇以及一些基本的营养物质。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每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命名的基础,进而为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奠定基础。在知识结构上本章可以充分利用化学2所学知识,如通过回忆甲烷、乙烯等的结构和性质特征,归纳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及性质等。另外从能力结构看,本章内容也可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演绎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常见的官能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2.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3.初步学会应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4.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蒸馏法与重结晶法)。5.知道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机物分类方法的学习,体会科学分类法在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在学习同分异构现象过程中,体会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3.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例,体验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等方面研究的重要作用。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3.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4.通过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5.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只有不懈地探索,才能发现事物的奥秘。四、重难点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但此时学生对机物的认识是零散的,这就需要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认识重要的官能团,体会分类思想在有机物的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虽然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概貌,知道了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又可以相互成键;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有机物可以形成链状分子,也可以形成环状分子。但是还需要深化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加深对饱和烃、不饱和烃、烷烃、烯烃等概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成键特点,认识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并对它们进行命名。面对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学生应该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和科学方法。基于上述分析,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本章教学重点: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2.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3.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4.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章教学难点:1.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2.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3.正确写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4.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选主链、碳编号、写支链或取代基名称等)。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分析(一)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本章中,大量出现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空间结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习本章时,学生有可能没有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也有可能在数学课程中没有学过相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多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是采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小球和短棍搭建描述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也可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图等。(二)通过结构分析及实验事实,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学知识庞杂,物质种类繁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线索,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尤其是主要官能团的结构,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断裂的化学键部位,并将该化学键的断裂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联系,这样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将某种物质繁杂的化学性质进行本质归类,便于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同类物质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从而可以轻松地掌握该类物质共同的化学通性,并可以将该通性演绎到具有该官能团的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预测中去。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发生前后,价键变化情况去归纳总结有机化学反应规律,从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三)充分利用探究活动,有效地进行过程性教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由于本模块属于学术性模块,主要是抽象的学术性内容,而本章又是开篇,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容易将富含探究要素的实验,演变为验证性实验,尽管也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而具体的直观形象,但却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背道而驰。课程标准提供了较多的可供实验探究的活动建议,如“比较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需求,尽可能多地采取探究性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应该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必要时可以提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支持,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采用对比、联系、归纳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联系、对比化学2中学生所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知识,找到各种有机物的相同点,进而总结归纳,得出某类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特征,这样可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在有机物分类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比较、评价,分析何种分类方法更能体现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相似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常见的两种分类的方法。应用分类方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练习,反思怎样进行分类能更好地体现出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于本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像同分异构现象等,因为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难度大,如果条件允许,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各种课件(如flash),给学生演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以增强感性认识,可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多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或分子模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另外,限于条件,红外光谱等仪器有些学校没有,也可以利用媒体展示,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在有机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学难度不大的内容,如有机物的分类,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手段,在学校的校园网上,为学生设计提供可以自主学习的网页。学生在教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的指导下,明确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本章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建议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有效的研讨和交流或动。例如,在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分小组依据碳价四面体理论,运用球棍模型制作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由两个碳原子开始逐渐递增,当尝试含四个碳原子有机化合物时,会遇到第四个碳原子连接在哪个碳原子上的问题。从C4H1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空间结构中,理解同分异构现象,认识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通过练习制作C5H12的分子结构模型,进一步巩固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并在制作过程中小组内讨论书写同分异构体方法,重点讨论如何避免同分异构体的“重写”和“漏写”问题。由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质疑、补充、完善,最终研究出大家认同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书写C6H14的同分异构体。(七)充分利用本地区有特色的社区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结合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教学,参观大学或科研单位的实验室,或派遣学生实验小组将参观过程录制后回来观看。主要参观内容为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仪器及其实验操作过程。参观或观看实验录像后,学生分小组交流心得。在了解有机物的研究方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顺利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六、教学资源建议(一)可利用大量的球棍模型和多媒体例如,在同分异构教学中,可同构学生自己搭建球棍模型,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教学中,可播放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阅读“科学视野”了解色谱法,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完成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以使学生了解有机分离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利用校园网,将相关的学习资料放在网上,布置自主学习课题,让学生自行浏览学习。也可利用互联网,如K12网站、化学课程网、新思考网等,查找相关的flash课件及视频材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七、学时建议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学时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学时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学时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学时复习与机动2学时合计7学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一、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节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碳碳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并为以后的学习留下思考的空间,即虽然分子式相同,但由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结构不同),导致其化学性质也是不相同的,所以这些有机物在人们平常的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也是不相同的,从而体现化学中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参考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化学2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1、了解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征。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化学2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分子结构(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知道常见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必修2)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成键特征(以甲烷、乙烯等为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3、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知道苯的分子结构4、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选修5)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必修与必选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对比必修必选知识点对比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成键特征(以甲烷、乙烯等为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3、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知道苯的分子结构4、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⑵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能初步写出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并能初步体会“模型方法”的意义。⑵在学习同分异构现象过程中,体会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⑵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严密性。⑶碳价四面体学说的确定过程,激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二、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甲烷、乙烯和苯的结构,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每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的基础,进而为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奠定基础。通过必修知识与必选知识的对比不难发现,必选知识从复习必修中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碳碳双键)的位置异构。学生在必修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等有机化合物,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但此时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是零散的,这就需要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学生虽然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貌,知道了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成四价,碳原子既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又可以相互成键;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有机物可以形成链状分子,也可以形成环状分子。但还需要深化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加深对饱和烃、不饱和烃、烷烃、烯烃等概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成键特点,认识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思维逐步发展为理性思维。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但现在学生对有机物的知识是零散的,不够系统。学生虽然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概貌,知道了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以与其他原子成键又可以相互成键,但是还需要深化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结合方式。碳原子和其他原子连接方式的不同,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碳的成键方式和烷烃同分异构的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后所出现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等内容都以他为基础。基于上述分析,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本节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本节教学难点:1.烷烃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的书写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模型法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例如:在同分异构体的教学中,可利用模型或橡皮泥让学生自己搭建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进行二氯甲烷结构的讨论,明确有机化合物三维立体模型的构建对有机化学的重要意义。介绍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模型时,教师应提供模型教具以增强学生对微观结构的感性认识,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有机物不同的构造异构的生成过程和不同异构体的真实结构。(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例如:本节科学史内容的介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结构的立体三维模型,并解释其本质的构成原因,建议只把它当作一种工具,不进行进一步要求。(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可以利用校园网,将相关的学习资料放在网上,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相关的拓展性资料可以挂在网上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资料。可以建立班级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交流学生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取得互相帮助。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相关教学资料和拓展性资料,如k12、化学资源网、新思考网、人教网、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等。(四)加强学生的分工合作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课前学生工作:完成学案对甲烷、乙烯、苯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以及空间构型的总结,同时分组完成甲烷、乙烯、苯的空间模型(学生可以利用橡皮泥、牙签完成)。2.课上教学设计: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本部分知识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完成学案以及对甲烷、乙烯和苯的空间模型学生作品的展示,学生体会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提升到有机化合物碳价四面体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本部分知识可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完成二氯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无同分异构体)。一方面学生加深对碳价四面体理论的理解;同时过渡到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知识的学习。提出问题:有相同分子式的有机化合物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学生分组完成C4H10的空间结构,理解同分异构现象,认识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并进一步落实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练习。通过练习制作C5H12的分子结构模型,进一步巩固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并在制作过程中小组内讨论书写同分异构体方法,重点讨论如何避免同分异构体的“重写”和“漏写”问题。由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质疑、补充、完善,最终研究出大家认同的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减碳法。引导学生尝试写出C3H6、C2H6O的同分异构体。强化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应考虑三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在书写练习中掌握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3.课后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2、模块要求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1)了解有机物分类的依据,知道有机物一般的分类方法;能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类别。(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知道同系物的含义。(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简单的烷烃、烯烃、炔烃命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烷烃命名限于5个碳原子之内)。不要求掌握含多种官能团的复杂物质的命名。注意习惯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的区别与联系。(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烃基的概念。(2)知道同系物的含义。(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学会用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对简单的烃类化合物进行命名:要求熟练掌握5个碳原子之内烷烃的命名;掌握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4)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2)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3)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动手练习。提炼出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2)了解学习系统命名法的重要性,体会物质分类的必要性。(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各类有机物系统命名法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与突破(一)教学重点的分析确定本节课题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重点落在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是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基于以上观点确定教学重点为: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二)教学难点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如果处理得当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因此如何让学生利用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去学习命名烯烃、炔烃和苯及苯的同系物的方法就成了教学难点。基于以上观点确定教学难点为:如何根据烷烃的命名方法命名烯烃、炔烃、苯同系物。(三)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因此烷烃的系统命名比较容易掌握,在充分掌握这个知识的基础上给出最简单的烯烃让学生自己命名,在逐渐增加碳原子的个数,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命名,于是可以小结出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此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炔烃的系统命名的方法。这样,烷烃的命名方法就被运用到烯烃、炔烃的命名方法中去了。至于苯同系物的命名还是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学习。因此,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协作学习,使学生自己能顺利完成对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体系的建构从而突破难点。所以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但在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有对应一个名称,所以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每一种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这是高中化学中唯一较系统地学习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通过命名来区别不同物质,更重要的是利用命名来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分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同时,还可以从有机物名称了解物质结构,从而可以初步推断物质的大致性质。这一节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有机物知识的必要环节。因此在学习系统命名法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掌握命名法的重要性。(二)学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安排1学时。不宜随意扩展和加深难度。总之,本节教材对知识的要求属于初步学会应用层次。四、教学资源建议学生在学习了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以后,已经具备了必需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不感到困难,但在学习了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和烷烃的命名法后,有部分同学会感到困难,原因是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变化多,不好记,结构式和命名也不好写。因此,有一些同学对学习有机化学渐渐失去兴趣,造成分化。建议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1)对教材的前后顺序做适当调整。建议先讲烷烃的命名法,后讲同分异构体的写法。这样,可以加强对烷烃的命名法的练习,使命名的知识得到巩固,也能从结构上对同分异构体作进一步的分析,避免写重复的现象,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写法。(2)注意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在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可以以改错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3)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一般步骤,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核心内容,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主链、编号位、写名称)结合具体的例子边讲边练。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一)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本节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但教材中所举例子偏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规则。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主链、编位号、写名称)增加相应的例子使学生熟悉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为迁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打好基础。本节教学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讨论烷烃后,在烷烃的系统命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烯、炔以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的不同点,找出由结构不同所带来的选主链、编号以及命名上的差异,从而完成学习的迁移。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广度(参考课标的提法),无需一步到位,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在后续章节中还有简单的介绍,不必在此拓展。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动画、电脑图片、有机物分子模型、列举有机物结构式的图表等多种形式,练习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等同分异构体书写和命名,初步学会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二)实际应用教学:对烷烃透彻认识领会,然后把学习烷烃命名的方法迁移到烯烃、炔烃及苯同系物。(三)思维方式教学:通过实际应用逐步形成有序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六、课堂评价建议(一)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纸笔测验的方式来检查。例如,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1)2,4—二甲基己烷(2)2,5—二甲基—3,4—二乙基—3—己烯(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评价过程中来检验。课堂表现评价表学生姓名____________评价的维度好较好一般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技能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对系统命名的理解对于学习方法的迁移[教学设计]第一章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学习目标分析1、制定依据: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1.1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1.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可介绍质谱法与李比希法相结合,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1知道有机化合物某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其结构的关系。3.2知道可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可引导学生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关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只要求知道质谱图是实验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方法,不要求会读质谱图;只要求知道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某些确定原子的分布情况,不要求通过谱图写出相应的基团。2、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蒸馏法与重结晶法)(2)知道如何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学会运用最简式法和直接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并评价方法的特点。(3)知道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体验有机物组成的研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3)在探究中,尝试运用观察、实验与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科学家探索组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3)体会逻辑严谨的思维美、解题的格式美。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面对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学生应该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通过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以及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分析有机物的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些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而基本实验方法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必需掌握的技能。现代物理仪器技术是全新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而且也难于理解原理、也难以见到实物,使学生感到接受起来感觉困难。基于上述分析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1、教学重点:①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②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③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2、教学难点: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三、教学内容安排至今,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及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逾3000多万种,而新的化合物仍在不断地发现与合成。这些新化合物发现或合成,及分子结构的确定需要经过一定的步骤和方法。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不论这个有机化合物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合成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是正确测定其元素组成和结构的基础,是进行现代物理方法测试前必须要做好的准备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分离、提纯的方法也逐渐增多。我们仅介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蒸馏法和重结晶法,并初步学会这两个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蒸馏可用于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重结晶可用于固体物质的提纯。色谱法既适用于液体有机化合物,也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按课程标准此法不作要求,仅作为知识扩展,供学生课外活动参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第二步是将分离后得到的纯净有机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仪进行元素组成的定量分析。了解燃烧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定量测定有机化合物氧化分解的CO2、H2O等小分子的无机化合物,给出该未知有机物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组成该分子的各元素原子的整数比──即实验式。第三步是测定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给出分子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也有很多,但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最准确、迅速的微量方法是质谱法。第四步是在测定了分子的实验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确定了其分子的组成以后,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粗浅的了解由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能获得哪些结构信息即可,避免谱学原理和名词术语对学生的困扰。学时建议: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课时一、分离、提纯1课时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三、分子结构的鉴定及本节复习1课时四、教学资源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上网收集关于现代仪器的资料,制作成课件资源。课本图片色彩明朗、图像清晰,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应充分利用好。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例如,组织学生完成粉笔分离菠菜中的色素实验,使学生体会有机分离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视频等。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本节教材为课程标准新增的章节,内容全新。教师要注意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逻辑结构:首先介绍人们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习者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再分步按顺序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介绍元素分析开始以未知物A(乙醇)为例介绍运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步骤:有机物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分子结构。整体逻辑结构如下图:步骤方法1、充分利用化学史,从中体验科学方法与学科思想。教学时可以适当引入有机化学发展简史(山东与江苏的版本都有这方面的内容)来展现人类认识、使用和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引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并为后面介绍用物理方法鉴定分子的结构作铺垫。2、充分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分析实验要点,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学会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进行蒸馏、重结晶实验。将粉笔层析可随堂进行,增强兴趣。分离、提纯的实验在操作前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培养学生做实验预习的习惯(填写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关键等。教学时,教师应介绍分离和提纯的区别,并在实验关键操作上提出思考题(如重结晶中为什么要趁热过滤,如何趁热过滤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实验、观察和思考,发现异常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原因分析。课后还可以把分离和提纯的几个操作: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和重结晶进行比较,区别这些操作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3、利用网络资料、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现代实验技术仪器有所了解对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物理分析方法的教学,只需要学生了解,不要深究其原理。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会学生如何读图、提取所需信息,明确每种图谱能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事先由学生收集有关这些物理分析方法的电子资料(图片或视频录像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介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在后续“烃的含氧衍生物”一章中多次出现,也是学生解题时判断同分异构体、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时可以多举两个例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4、讲解依据元素组成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要求计算思路清楚、书写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对于燃烧法确定元素的实验式的计算,建议增加一课时专门讲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的计算,弥补新教材对计算的削弱,加强训练以减少学生对计算题的畏惧心理。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讨论对于老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建议组织小组讨论,对于实验要点、注意事项充分讨论,得出结论。对于现代技术,建议学生课下上网查资料,有所了解交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六、课堂评价建议1、实验评价表(相应项打√)实验名称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情况成功与否及分析蒸馏()明白()不明白()理解()明白()不明白()理解()明白()不明白()重结晶理解()明白()不明白()理解()明白()不明白()理解()明白()不明白()萃取理解()明白()不明白()理解()明白()不明白()理解()明白()不明白()粉笔分离菠菜成分理解()明白()不明白()理解()明白()不明白()理解()明白()不明白()2、关于“李比希元素测定法”小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进行论文评比展示3、相应习题评价学习效果:(1)对于实验的理解例:下列混合物,可用蒸馏法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石油C.食盐和纯碱D.粗盐(2)有机物分子式确定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求该化合物的实验式。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答案:实验式是CH3,分子式是C2H6
本文档为【高三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鹏展翅
资深中学教师
格式:doc
大小:8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9-05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