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政组织管理过程概述

行政组织管理过程概述

举报
开通vip

行政组织管理过程概述1行政组织管理过程概述第一节行政组织决策过程一、行政组织决策的概念(一)行政组织决策的涵义有人说,研究组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其管理决策过程。?决策功能是一个组织的关键职能,是组织对外进行信息传播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组织对外进行信息交换和施加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一般而言,决策是组织领导者的主要功能。决策,简单点说,就是做出决定,即对未来行动的方向、目标、原则、步骤和方法做出决定。决策的完整定义,则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定义仅仅把决策看作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即在已经制定好的各种方案中选择一种,这种定义不包括选择之...

行政组织管理过程概述
1行政组织管理过程概述第一节行政组织决策过程一、行政组织决策的概念(一)行政组织决策的涵义有人说,研究组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其管理决策过程。?决策功能是一个组织的关键职能,是组织对外进行信息传播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组织对外进行信息交换和施加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一般而言,决策是组织领导者的主要功能。决策,简单点说,就是做出决定,即对未来行动的方向、目标、原则、步骤和方法做出决定。决策的完整定义,则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定义仅仅把决策看作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即在已经制定好的各种方案中选择一种,这种定义不包括选择之前及之后的其他环节。广义的定义则将决策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收集情报、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评估方案并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和信息反馈等一系列环节。狭义定义的局限性。我们把决策理解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行政组织决策,也称为行政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的行政官员在处理行政事务时,为了达到某种行政管理的目的,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确定多种可供选择的行方案并从中选取一种最佳方案,以付诸实践的行政行为过程。(二)行政组织决策的特点行政决策具有一般管理决策的共同特点:1、目标针对性。决策是针对组织管理中的特定问题而出现的,是为达到组织某种预期目的的,没有目标的决策是盲目的和没有价值的。2、选择性。对若干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不经选择就不能称为决策。3、预测性。决策是为未来而作的,解决组织在未来的的行动方案的选择问题,自然就要对组织未来行动可能会面临的各种环境做出预测。没有预测或预测性不强的决策会削弱组织对未来的适应能力,给组织带来的收益不大,甚至会导致坏的影响。4、实施性,即决策作出后要付诸实施,以解决问题,达到组织的管理目标。决策的作用在于对组织和社会施加影响,如果不加实施,决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除了这些一般组织管理决策的特点,行政决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特殊的决策主体。行政决策是行政组织在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作出的决策,主体是拥有行政权的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其他机构的人员作出的决策不能称之为行政决策。2、特殊的决策收益。企业管理的决策收益一般是利润最大化,但行政组织的管理决策收益却是公共利益最大化,即以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再分配为主要任务。行政组织的日常开支来源于财政税收,自然就要为纳税人也就是公众谋取公共利益,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衡量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关键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社会受益、国家收益而不是经济收益是否最大。3、特殊的决策内容。行政决策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内部的行政事务和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公共行政事务(非常繁杂)。与其他组织相比。4、特殊的决策实施手段。实施依靠国家法律和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威作为坚实的后盾。与其他组织相比。5、特殊的决策依据。行政决策具有强制力,对社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对其行为进行规定约束,所以行政决策必须与法律法规相符合,不能超出法律法规的界限,决策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的法规。二、行政决策的意义和地位关键环节,重要地位。1、行政决策是行政组织运作的核心环节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组织管理与运作的各个环节,行政组织的各项职能都以行政决策为基础,为实现决策目标服务,它对组织管理的其他环节如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执行、控制、沟通和协调等都会产生方向性的决定影响。如果决策出现偏差,那么组织管理的其他环节都将在错误的方向上进行,组织目标将不能达到。2、行政决策的优劣体现着行政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行政决策能力是行政组织领导者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决策的每一步骤中都能体现领导者的能力,通过行政决策这一综合形式,行政组织的管理能力得到检验。3、行政决策是关系重大的政府行为行政决策是耗费社会资源的政府过程,决策方案的最后确定与实施会对社会的不同层面产生效果不同的影响。政治与经济的区别。政治本身是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在政治分配面前,资源总量总是有限的和确定的,给这个人就不能给那个人。给谁?如何给?就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行政组织的决策效果不能达到“帕雷托最优”的状态(资源分配的最佳状态,已经不可能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的情况下再增进一个人的利益)。行政决策如果能够做到有效促进多数人或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同时只对少数人的利益有轻微损害就已经是非常合理的。合理的行政决策能够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收益,不合理的行政决策所带来的收益很小,严重错误的决策则会浪费社会资源,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三、行政决策的分类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1、西蒙依据决策内容本身是否重复出现,把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也称为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的核心内容是经常重复出现的,而且表现出确定的处理结构,人们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标准来处理的决策。这种决策一旦出现,人们只要按照以往的经验和惯例就可以制定出解决方案,而不需要制定内容全新的解决方案。非程序性决策,也称为例外决策,是相对于程序性决策而言的。这种决策的核心内容是以前不经常出现或根本没有出现过的,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解决方案不能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制定,而要根据决策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和解决。由于无法准确地判断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决策中存在的难题大多是此类非程序性决策问题,而往往这类问题在行政组织中具有较大的重要性。行政组织应当努力使非程序决策程序化,从而促进组织减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利益。2、依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信息完备,未来面对的环境条件可以确定,并且在各种备选方案中,每一种备选方案都对应唯一一种确定的结果,只要选择了一种方案,就可以预见方案实施后的结果。决策者要面对的难题是当各种备选方案各有利弊时如何进行最大利益的分析。风险型决策是指未来的环境条件不能确定,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不止一种,但不同方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不同结果可以计算,同时可以预测各种环境出现的概率的一类决策。这类决策要依据未来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值,估算出每一种方案的收益值,并根据收益值来确定方案。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未来的环境条件非常不确定,每一种备选方案的结果不止一种,并且未来的环境条件和结果难以估算的一种决策。这类决策难度最大,决策者的经验、素质和反应能力对于决策的正确做出有关键作用。3、依据决策主体的不同决策方式,可以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经验决策也称为个人决策,即决策主体凭借个人对决策问题的直觉判断和经验体会,不需要经过预测分析和论证评价,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和制定方案。这类决策在危机时期有重要意义。科学决策是指决策主体在决策的全过程中,都依靠科学依据,采取科学手段和技术来制定决策方案。科学决策精确定量分析的程度较高,群体参与度高,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克服经验决策的一些弊端。其他的分类方法:依据决策目标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可以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依据单个决策方案所需实现目标的多寡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依据决策实施的跨度长短,可以分为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四、行政决策的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决策也一样,如果行政组织要想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概括起来,行政决策的原则有:1、时效原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决策没有时效性,科学合理的决策也会成为不合理甚至产生重大危害的决策。2、系统原则。行政组织是有层级的,相对于国家权力系统而言,行政组织只是一个从属性的子系统,在行政系统内部,又有很多的子系统。因此行政决策要有系统原则,即下级行政组织的决策必须在上级行政组织的指导下进行,不能与上级行政组织的有关政策相冲突。3、权变原则。未来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决策者要有权变的思维,要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决策方案,做出的决策不能限定的过于僵死,要留有可以调节的空间。4、满意原则。行政决策是面向社会公众,因此取得公众的满意与支持是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取得上级行政组织的支持也是行政决策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5、信息原则。行政决策方案的制定、选择与修正,是建立在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全面而准确地占有信息对行政决策至关重要。五、行政决策程序1、确定决策目标。这是行政组织决策的起点和首要环节,这个环节由一系列具体活动构成,从大致的活动流程看,首先是发现问题——决策活动的起步。可以说,存在问题并实际地发现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组织决策的合法性基础。所谓问题,就是现有现象和应有现象之间的差距。发现问题的方式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主动获取问题信息的方式,而被动获取问题信息则主要通过管理“失效”的验证进行。其次是分析界定问题的性质——决策性质的定位。根据“事件”类型及其价值进行问题的理性描述,为选择解决方向奠定基础。最后是决策目标的生成。正确决策目标的选定能够为政府决策行为的合法性提供坚实基础,从而为组织管理指明明确的方向和前途;而错误的目标选择将为组织决策及其执行注定失败的命运,并导致所有的“积极”努力成为制造危害的祸手。因此,选择正确的组织决策目标成为科学决策的基础性条件。2、调查研究,设计备选方案。目标确定后便进入设计行动方案阶段。决策方案是关于实现决策目标的一系列具体程序、步骤、方法或措施的有序化的集合体。对于行政组织决策而言,大量的决策方案的设计工作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或专门的规划部门来完成的,对于一些专业化程度较强或者工程类的公共事务也可以采取市场化方式(招标)征集决策方案。对信息的广泛搜集的基础之上。多种选择方案(决策的核心就在于选择)。拟定各种决策方案的基本要求:方案能够准确预测未来(战略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目前问题的解决,还要顾及可能的环境变化,避免在原有问题解决后出现新的问题);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即拟定的方案要符合客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要求,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情况,凭人的主观臆想解决问题。方案要有多样性。即在初步拟定方案的过程中,要多拟定几份方案,至少要拟订两个以上的方案,使方案的最后选择能有余地。方案要有完备性。即要求各备选方案不能只提供某个局部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提供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案要有突破性。即拟定的方案要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方案尽可能定量化。即方案要有全面具体的数据分析,定量化的东西有助于决策层和决策者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3、分析评估、方案选优就是对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权衡比较,然后从中选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或者在吸取各个方案长处的基础上,综合出一个新的方案。方案选择和优化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择方案常用的方法:筛选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一次次地筛选淘汰,最后选择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来。分类法。即将全部的备选方案按性能分为几大类,一类一类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好的决策方案。排队法。即将所有的备选方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以得分的多少进行选择评优。4、局部试点,完善决策决策是为了实施,实施的决策才能发挥其管理价值。在组织决策环节,决策(特别是重要决策)的实施主要还是一种尝试性的活动,它往往通过典型试验来进行,由典型试验获得局部反馈信息,区分这些信息的性质并进行“追踪决策”,成为进一步完善组织决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追踪决策总体上是为原决策补充信息资源,所以大部分体系纳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但是不等于说它对原决策不会构成某些颠覆性威胁,一旦这些威胁显露出来就必须着手“重新决策”。六、行政决策的方法科学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预测的方法也是决策的方法。常见的预测方法有:经验推断预测法。是指行政组织依靠经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预测。如专家会议法、主观概率法、特尔菲法等。特尔菲法就是用匿名的方式通过几个轮回的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反复进行几次,使结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一种预测方法。头脑风暴法。就是邀请一定数量的专家开会,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限制会议的内容,就某一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如果问题太多、太杂,讨论效果就不会太好,甚至跑题。二是鼓励与会人员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三是可以补充和发展别人的意见,也可以修改自己的意见。数学模型法。即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化的决策。模拟试验法。许多问题比较复杂,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就需要采取试验、试点的方法先进行局部的试验,边试验边总结,边完善。七、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决策体制就是关于决策权力配置方式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设计与安排。现代决策理论强调行政决策权力应该在三个相互关联的约束性系统之间进行科学化的流程配置,这就是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和决策中枢系统。1、决策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说是决策的基础性系统,它是指为组织决策提供必要信息资源的机构和人员的整体。主要任务就是对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为行政组织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我国现有的决策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咨询监督反馈部门、数据库和各办公厅室的综合信息处理部门。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信息的真实程度。信息意味着价值或能量,但是它不会自动发挥作用,而必须通过人的开发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这样所有的信息都将是人“过滤”后的“产品”,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就是强调人在“过滤”或“加工”信息时能够尽量以“客观态度”来对待信息内容本身。信息越是真实就越能为组织决策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保证,从而减少决策的失误。(2)信息的倾向程度。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哲学立场和社会价值观,因此保证不受“偏好”影响来选择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一方面是信息部门的专业人员应该看到这种倾向性的影响作用,将它与自己的职责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决策者必须对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审视,养成独立判断的能力。(3)信息过剩问题。信息过剩是机会流失和时间浪费的代名词,它耽搁了很多重大决策,分散了人们花在主要 工作职责 党支部工作制度和职责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工作职责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财务部工作职责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 上的精力。面对这种现象,决策系统要求:第一,专业信息人员必须尽量保证“有用”信息的完整性;第二,专业信息人员对有用信息的价值性有所了解——能够有初步的性质界定;第三,以制度规范来训练信息人员形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4)信息传播问题。信息传播的状况可以导致对上述问题的处理和解决的不利并进而加剧问题的严重性。畅通、迅捷的信息传播体系,才有可能减少因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而造成信息失真。2、决策咨询系统是由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采用官方或非官方的形式专门从事智力开发,协助中枢系统进行决策的辅助性组织。主要任务:(1)协助决策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和参考,并向决策者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帮助决策者合理确定决策的目标。(2)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为决策者提供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的若干方案,每一个方案中详细说明和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及具体方式、方法等,同时,还要为决策者提出其他机构的评估意见。3、决策中枢系统行政组织决策中心,由各级行政组织领导者构成。其主要任务:(1)确定决策问题和决策的目标体系。(2)选定“满意”的决策方案。(3)指挥局部试点,完善决策。第二节行政组织执行过程行政组织执行就是组织及其成员具体落实组织决策以取得预期结果的活动过程。行政最根本的职能就是执行,也就是在“行动中”通过具体的活动事实来表达政治原则所蕴含的精神。决策本质上是“决断性”的行为——对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论说”或“逻辑证明”的过程,执行则主要在于“现实化”——执决策而行之的过程,即直接追求“行动中”的效果。所以执行的根本特征也就集中表现为实在性、时效性、过程性和具体性等主要方面。一、决策执行的基本原则1、追求实效和体现公平2、忠于决策与适度创新按照决策规定的方向和具体指标的设计要求进行落实。适度创新是指根据行政组织环境的变化在选择落实路线或方法等方面可以进行合理化调整。3、计划实施与适时调整4、行动迅速与准确及时这一原则要求执行者必须做到:一是准确理解和把握决策目标的定位以及行动计划的指标内容,为及时有效实施决策奠定基础;二是养成行动迅速的工作品格,具备果断行事的精神和勇气;三是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熟练驾驭环境变化的能力,善于抓住机遇并迎接挑战;四是需要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二、决策执行的主要环节包括执行计划、信息沟通、行政协调、行政指挥、行政控制。1、执行计划。这是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的整体理性设计。行政组织中的执行计划实际上强调的是组织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即将决策变为能够实际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的方案,使决策目标尤其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必备条件更加具有直接操作性。2、信息沟通。两个小故事:通天塔《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起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造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由于人们各自都有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这就是人类误解的开始,修造工程因为语言的纷争而停止,人类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仆人守门:有一个人准备出远门,临走时叮嘱他的仆人说:“你要好好看守家门,同时要看管好驴子和绳子”。主人走后,邻村里有戏班子演戏,这个仆人很想去听戏,但离开家们又觉得不放心,想了一会儿,他就把门板取下来,用绳子捆好放在驴背上,赶着驴子一起听戏去了。他离开家之后,家中的财物全部被贼偷走了。主人回来问他:“家里的财物珠宝到哪儿去了?”仆人回答说:“老爷原先叫我守好门,并且看管好驴子和绳索。除此之外,我就不知道了”。主人哭笑不得,说:“留下你看守家门,正是为了保守财物。现在财物都已经丢掉了,要门板干什么呢?”启示:组织成员必须真正理解组织的意图,计划、战略,否则带着一知半解去执行,很难有好的结果。行动及其结果的差别总是与认识上的分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可见,信息沟通或信息传播是一切组织活动有效一致的前提条件。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组织成员对某项决策及其执行的认识问题——关于重要性和解决办法等的理解。“沟通”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传递过程。行政组织管理中的沟通是指行政活动中的行政人员或组织间相互交流行政信息的过程。行政信息主要是指行政人员的意图。(1)沟通的种类。从沟通的途径来分类,沟通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通过行政组织明确规定的正式渠道所进行的信息沟通,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上行沟通是指下级组织或行政人员按照行政组织的隶属关系,由下而上地层层向上级反映意见和汇报情况。下行沟通是指上级组织或领导按行政组织的层级系统,由上而下逐级传递指示和命令,按指令和服从的方式实现管理效应控制。所谓平行沟通,是指横向各个平等部门、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组织之间的平行沟通一般比较庄重,常见的方式有3种:当面协商、文件往来和会议协调等。个人之间的沟通则较为随便和灵活,可随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采取多种形式。所谓斜向沟通,是指发生在组织内部既不属于同一隶属序列,又不属于同一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一般而言,行政组织较少进行此种沟通,但在特殊情况或情况紧急时,则必须进行此种沟通。如对特大通缉犯的合力围捕。这种沟通的目的是促使行政信息快速交流,谋求相互之间必要的通报、合作和支持。这种沟通往往更带有紧急性、协商性和主动性。非正式沟通。这是指明确规定的正式沟通渠道之外的信息沟通。现代管理理论十分重视非正式沟通在行政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因为这种沟通不受官方规章约束,能在较深层次上获得沟通双方的效果,有时由于不受各种繁文缛节的影响,沟通速度反而快捷,内容更真实。从沟通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书面信息沟通和口头信息沟通两种。书面信息沟通是指以文字形式进行的行政组织信息交流。优点在于:有权威性,沟通时比较庄重、严肃;准确性较高,信息传递过程不易被误传、漏传;保留的记忆量大,所传递的信息能以档案或情报资料的形式长期保存下来。缺点:对情况变化的适应性差,信息传递的时间长,信息发出者不能及时得到接受者的反馈意见。口头信息沟通是指以语言形式进行的行政组织信息交流。优点:有弹性,有亲切感;信息传递者和接收者之间可以迅速和充分地交换意见;可以配合表情、动作等等增加信息交流的效果;应用方便、简单,不受时间的限制。缺点:信息沟通的内容难以长期保存,信息容易被误传、漏传,甚至被曲解。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一则消息以耳语的形式,一个人一个人的传下去,当传到第十个人的时候再大声说出来,这则消息已经面目全非了。根据信息传递、沟通的层次来分,可以分为三种:内向沟通,也称为自我沟通,就是行政人员独自承担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角色。人际沟通: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人相互之间直接交流行政信息。组织沟通:是指信息通过一些十分正式的渠道传遍整个行政组织。(2)有效沟通的原则明确性原则。所谓明确,是指信息沟通所用的语言和所采用的传递方式要能够被受讯者理解。准确性原则。是指所传递的信息是被确定为准确无误的信息。需要原则。信息传递并不是传递自己所获得的一切信息。计划原则。每一项重要的信息交流,为了使它最为有效,必须加以计划。反馈原则。有助于沟通双方相互之间充分了解和合作。3、行政协调。行政组织协调主要指各种关系之间的协作、调和、融洽的程度,它以关系的和谐一致并直接导致行为的协调一致为基本目标。也可以说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结果。行政组织关系协调一般表现在以下层面:一是人际关系的协调——以组织单位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协调为主;二是组织单位或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协调——上下级、平行关系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三是决策目标与物资、资金等方面关系的协调——对任务所需要的财力、物力进行有效配置;四是决策执行时间方面的关系协调——对完成任务进行时限的约定。4、行政指挥。行政组织执行中的指挥是指领导者以实现决策目标为依据对执行决策计划或方案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指示、引导、督促和规范的一系列活动过程。指挥是领导者——多数情况就是决策者——的职位权力。从指挥的形式,可以将指挥分为口头指挥、书面指挥和会议指挥三类。口头指挥是通过语言交谈的形式进行指挥,它的优点是便于沟通,双方相互理解的程度高,缺点在于指挥范围狭小,同时没有备案。书面指挥是通过正式的书面文字形式进行指挥,优点在于指挥范围广阔,同时可以反复查询,缺点是不利于指挥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会议指挥是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指挥,优点是有利于各方的交流,同时又可以制定正式的文件,缺点在于会议的效率一般不高。从指挥的强制程度,将指挥分为榜样示范、说服教育和行政命令三种。榜样示范是指通过树立典型来感召组织成员的指挥方式,它的强制性最低,通过组织成员自觉地效仿来推动工作;说服教育是通过行政领导与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来进行指挥的方式,这种方法由于目的鲜明而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仍然以组织成员的自觉行为为基础;行政命令是指通过行政权力来推行政令的指挥方式,它是基于行政组织中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因而带有浓厚的强制性色彩。5、行政控制。控制是一种纠正偏差的活动。行政控制就是依据组织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偏离计划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的活动。总之,行政组织决策的执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自然流程,而是犬牙交错的有机行为过程。执行计划尽管必须在执行前出台,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并非一劳永逸地固定不变(经常会发生调整)。而沟通、协调、指挥和控制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顺序定位。第三节行政组织监督过程行政组织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在管理实践中由具有监督职能的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主体对其管理行为依法进行检查督导的一系列活动。从本质上讲,这种监督活动主要以公平和效率为目标,是行政组织从内部到外部的所有管理行为的一种保障机制,也是充分体现公共行政组织本质特征并保证其社会功能得到正确发挥的一种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约束机制。一、监督系统从监督主体的界限来看,一般将其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基本形式。1、内部监督。这是指行政组织的自我监督。它又可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一般监督是指通过组织设置的机制所规定的层级和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或工作关系产生的监督活动,它主要有层级监督和部门监督。层级监督是指行政组织依照行政层次的上下级隶属关系而产生的监督活动,可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部门监督是指行政组织通过横向设置的职能或主管部门产生的监督活动,包括职能部门监督和主管部门监督。专门监督主要指行政组织内部通过设立专门负责监督任务的机关对其自身管理行为进行的监督活动。中国行政组织系统主要就是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两种方式。2、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组织以外的监督主体对行政组织进行的监督活动。这些监督主体又以公共权力为边界显示出本质的差别:一种是拥有明确的国家法定公共权力的立法、司法等机关的强制性监督,一种是以社会组织和公民为主体的非强制性监督。立法监督具有较为广泛的监督权力,如财政预算审批、质询、询问、弹劾、问责等。在中国它还成为行政系统得以合法产生和存在的决策机关、重大公共政策的议决机关、行政组织变动或调整的决定机关等。司法监督则是以法律审判和检查为主要形式对行政机关涉及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来实现对行政组织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一种极其严格的法律监督,也是一种事后的“消极监督”。其监督依据就是行政法。此外,在一党执政的国家,政党组织尽管不是国家政权系统的法定组成部分,但是其执政地位决定其对行政组织管理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甚至在国家方针、政策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等方面具有相应的决定权威,因此,其对行政组织的监督显然也体现出强制性特点。非强制性监督主要以建议、意见、评论、批评、谴责、申诉、控告等方式加以体现,它是不具有直接公共权力的社会主体利用法律规定的“权利”、社会舆论和公共责任感来维护自身、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对行政组织管理活动进行的一种间接监督(因为监督主体与行政组织的距离较远、监督结果不具有直接的法定效力)。其中新闻媒体的监督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以至于被称为“第四种权力”。 内部监督主要以效率为目标,外部监督则主要以公平为指向。二、监督原则1、法制化原则。2、系统化原则。3、经常化原则。4、明确化原则。三、监督方式1、积极监督和消极监督。这种分类方式强调监督行为的直接指向性。积极监督主要是指为敦促和直接促成行政组织某项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主动进行的监督。积极监督以监督者主动发出指示、规定、要求等带有“命令”意义的形式进行,它只是为了保证行政组织管理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组织管理活动出现了问题。消极监督则是为了防止某项管理活动出现问题或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管理活动实施纠正而进行的监督。它是为了减少组织决策及其执行失误造成的消极影响,它主要以限制性和补救性措施来发挥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特征。当然,消极监督并不是说其监督作用是消极的,而是指方式。2、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这是依据监督行为与监督对象之间的时间对比而确定的监督方式。事前监督是指行政组织管理活动开始之前监督主体的审查、检查或审批等监督行为,一般主要是对组织决策或执行的必要性、合理性或可能性等的进一步确认行为。事中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进行中的组织管理活动实施的检查、调查、评价等行为,主要体现为一种跟踪监控的活动过程。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组织管理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全面总结和评估行为,对成绩和缺点进行客观评价,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3、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这是根据监督频率的明确程度进行分类的方式。定期监督是指监督行为以规定的时限为周期循环进行,监督主体按照确定的时间、地点对监督对象实施监督。主要适用于常规的组织管理活动,一般以行政组织管理的日常工作为对象,所以它以行政组织自我监督为主要表现。不定期监督是监督主体以不定时的随机方式实施的监督行为。往往以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为监督内容。4、确定性监督和不确定性监督。这是根据监督内容和对象的确定程度进行分类的方式。确定性监督是指监督内容和监督对象都有明确指向的监督方式。不确定性监督是指没有确定严格的内容和要求、以获取信息而进行调研或视察等形式进行的、带有某些监督作用的行为方式。这种监督方式主要以研究问题为特色,以发现行政组织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目的。
本文档为【行政组织管理过程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67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6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7-18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