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素材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素材

举报
开通vip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素材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素材第PAGE页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目内容通过论述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凸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第一目介绍前秦与东晋之间的一次较量——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前秦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前秦境内民族矛盾尖锐。第二目、第三目介绍了北魏一统北方后,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素材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素材第PAGE页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本课包括三个子目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目内容通过论述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凸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第一目介绍前秦与东晋之间的一次较量——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前秦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前秦境内民族矛盾尖锐。第二目、第三目介绍了北魏一统北方后,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旧立新和汉化改革,比如迁都洛阳、学汉话、改汉姓等,其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本课重点。教材从背景、措施、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叙述。背景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状况,中国北方进入北朝时期;二是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内迁较晚,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改革迫在眉睫。措施这一部分,教材叙述很简略,教师可利用表格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具体措施。结合“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帮助学生分析改革的历史意义。注意民族交融和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分析措施有利于帮助学生化解后面的知识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从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民族交融的方式,教材从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生活习俗、民族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教师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在归纳时应强调少数民族与汉族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一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并提供相关史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突破难点。民族交融的意义,要明确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的价值观认识。1.成语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学习法。搜集有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的成语故事,说说它们的来历,通过多种形式灵活掌握历史知识,并加深理解。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他吹嘘说:“我有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淝水之战前,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2.情境模拟学习法。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情境进行体验再现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加深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如本课中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内容就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找几位同学分饰孝文帝和反对迁都的大臣,各自陈述理由,最后孝文帝以南征为名达到迁都的目的,这样可以加深对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和路线的理解记忆。3.缩句游戏,寓学于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教材中涉及的太复杂,需要大量记忆。为减轻负担,快速记忆,可以开展一次缩句游戏,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影视导入大型传奇历史剧《胡笳汉月》讲述了北魏时期鲜卑族汉化、封建化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经历的巨大历史阵痛,再现了北魏艰难的改革之路和统治阶层中的改革者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与所获得的辉煌成就。北魏这位改革者是谁?他为了改革进行了哪些艰难的探索?今天让我们学习第19课来了解这一内容。图表导入我们经常看到两位同姓的朋友刚见面时说:“我们几百年前是一家啊!”事实证明这并不一定是真的,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一图表: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尉迟尉从图表中我们看到陆姓可能原来并不是汉族而是鲜卑族,那么鲜卑族为什么要改汉姓?这又是一场怎样的改革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知晓答案。提问导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有哪些政权实现过对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学生回答有曹魏、西晋、前秦。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政权,这就是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鲜卑族不仅实现了北方的统一,还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汉化改革,这场改革也让孝文帝这位少数民族领袖成为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领导了一场怎样的改革呢?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一 淝水之战(教材P93)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一系列吞并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383年,前秦出兵伐晋,双方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8万精兵大胜前秦80余万大军。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从此,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流域,稳定了南方的局势。此次战役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2.知识点概括名称:淝水之战。地点: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时间:383年。参战双方:东晋与前秦。结果:东晋大获全胜。参战方兵力:东晋8万精兵;前秦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主要指挥官:东晋——谢安;前秦——苻坚。知识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材P94)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朝廷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皇帝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不久,代国被兴起的前秦所灭,拓跋部的历史也暂时中断了。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拓跋部的拓跋珪趁机复国,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并改国号为魏,称皇帝,史称北魏。此后几代北魏统治者都致力于统一北方,他们发动兼并战争,先后灭掉了北方的大夏、北燕和北凉,于439年统一了北方。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孝文帝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494年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主要内容有: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在洛阳进行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知识点三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材P95)西晋初年,内迁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到四五百万,西晋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后,北方陷入混战状态。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在发动对东晋的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直到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局势才稳定下来。在此过程中,北方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的界限日趋缩小,民族交融成为一种趋势。北魏孝文帝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更好地接受和学习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把民族交融推向了高峰。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一起反抗西晋的统治,但随着西晋政权的瓦解,各民族之间又展开了割据称王互相攻伐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各族人民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也减少了民族间的隔阂和偏见。同时,各族人民在生产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形成了不可分离的联系,但又保有各自的风尚,这是民族之间一种进步的自然交融过程。到北朝后期,内迁各族和汉族在经济生活、语言和风俗方面差别已经不大。如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原只通行汉语和鲜卑语,孝文帝改制后,汉语就成为北方各族的通行语言,北齐虽一度提倡鲜卑语,但北周统一后,汉语又成了流行语言。又如在民族习俗方面,内迁各族的许多特点如匈奴的结发、乌桓的剃发、鲜卑的索发、羌人披发等大部消失。另外,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割据称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也大量吸纳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作为他们建国兴业的参谋,实行一些变革,推进了汉化和封建化的进程,使胡汉民族间的界限日渐淡薄,趋于消失。从西晋末年到隋朝初立的200多年间,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极为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民族交融,先是为北魏、后又为北周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北周的统一又为隋朝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淝水之战形势图(教材P94)淝水之战,发生于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一系列吞并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占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此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流域,稳定了南方的局势。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2.嘎仙洞刻石拓片(教材P94)嘎仙洞内距洞口15米的西侧石壁上,有一处经过修整的平面,太平真君四年鲜卑族祖先在上面留下了石刻。石刻高与人相齐,共19行,202字,刻字至今尚可识读。刻石采用隶书,内容与《魏书》所记基本相同。这是迄今在中国北部边疆可考的时代最早的古代民族遗迹,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3.《北魏帝王出御图》(教材P95)北魏帝王出御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均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民族交融的情形。说汉话,穿汉服这些措施从鲜卑族的角度来说,有利于鲜卑族的封建化;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说,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教材P96)[答案]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1.右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教材P96)[提示]丰富了汉族人的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2.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教材P96)[提示]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本文档为【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备课素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unny半世烟雨
资深安全员
格式:doc
大小:24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