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发利用方案90(15号煤)

开发利用方案90(15号煤)

举报
开通vip

开发利用方案90(15号煤)1、概述(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1、矿区位置整合后的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武乡县城127°方向、直线距离约24km的下合村,行政区隶属于武乡县韩北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4′11″—113°06′17″,北纬36°43′02″—36°44′29″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3°05′16″,北纬36°43′44″。井田公路与武乡-左权公路约5.5km,有公路与之相通;距武乡-左权铁路监漳镇火车站6.5km,交通运输较便利。(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1)。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据2009年...

开发利用方案90(15号煤)
1、概述(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1、矿区位置整合后的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武乡县城127°方向、直线距离约24km的下合村,行政区隶属于武乡县韩北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4′11″—113°06′17″,北纬36°43′02″—36°44′29″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3°05′16″,北纬36°43′44″。井田公路与武乡-左权公路约5.5km,有公路与之相通;距武乡-左权铁路监漳镇火车站6.5km,交通运输较便利。(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1)。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据2009年11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发送的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关于对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并重组整合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部分)的批复》,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及新增空白区重组而成。重组后井田面积3.4544km2,批采15号煤层,核定生产规模30万t/年。矿井隶属山西王家峪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股份制公司。2011年9月9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函【2011】1295号文件“关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调整产能的批复”,批准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的产能由原来的30万t/年调整变更为90万t/年。(2)井田境界2012年9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220046051;批准开采14—15号煤层,许可生产规模300kt/a,井田面积3.452km2,开采深度为+935m—+450m。拐点坐标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2-1。图1-1-1交通位置图表1-2-1    兼并重组后井田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编号1954坐标系(6度带)1980坐标系(6度带)1980坐标系(3度带)XYXYXY14068591.6119687761.354066907.5338419771.3824068111.6119688021.354066419.8038420016.1434067181.6019686891.354065525.9438418857.9844067451.6019686446.354065809.6438418421.8054067191.5919686301.354065554.3938418268.7964067651.6019686961.344066024.6538417943.4674069801.6019684856.334068207.4638416906.6784068891.6019686211.344067255.7938418232.0694069001.6119686031.344067343.1738418954.91在由以上9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的井田范围内,需扣除武乡县韩北乡下合砖厂矿区范围,砖厂范围由4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1980坐标系3度带):1、X=4066303.32 Y=38418063.862、X=4066295.76 Y=38418145.643、X=4066175.24Y=38418129.864、X=4066185.83 Y=38418047.18(三)矿山开发现状本次兼并重组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及新增井田重组而成。据收集资料情况,简述如下:1、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为本次兼并重组的主体矿井。该矿为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村办企业,始建于1988年,1990年投产,批准开采12、14、15号煤层,其中12、14煤层为不可采煤层,15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该矿现采15号煤层。矿井原设计能力60kt/a,经采改核定生产能力15万t/a,现由15万t/a提升为30万t/a。该井田范围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4年12月发放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批准,批准开采12、14、15号煤层,生产规模150kt/a,有效期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该矿原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主井主要担负提煤、下料、进风等任务,兼作安全出口,提升方式为单罐笼提升,风井主要担负回风任务,兼作又一安全出口。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大巷采用轨道、胶带运输,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由工作面→顺槽→大巷至井底车场,用罐笼提升至地面。井下支护方式为:井筒采用料石砌碹,大巷、顺槽采用水泥和工字钢棚架,工作面为悬移支架支护。该矿井下涌水量70-120m3/d,正常涌水量100m3/d,采用中央主水泵集中向地面抽排。井下采用防爆灯、矿灯照明。该矿采用壁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为机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15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0.56m3/t,绝对涌出量0.18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13m3/t,绝对涌出量0.36m3/min,为低瓦斯矿井。2006年资源整合后,该矿新开拓一斜井作为混合提升井,保留原下合风井作为回风井,开发全井田煤炭资源,同时关闭原其他生产系统。表1-3-1      井筒特征表井口井口坐标(80系)X/Y井口标高(m)井型倾角斜长/垂深(m)井筒形状支护形式本次设计利用情况混合提升井4068525.4319687614.77983.24斜井23°419半圆拱料石砌碹作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混合提升斜井风井40684449.0019687543.21983.63立井90°95圆形料石砌碹作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行人立井2、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该矿为武乡县韩北乡枣岭村与丰州镇联办煤矿,始建于1989年,1992年投产,批采15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6万t/a,核定生产能力15万t/a。立井开拓,采用壁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为炮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涌水量140m3/d左右,15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1.31m3/t,绝对涌出量0.41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2.24m3/t,绝对涌出量0.70m3/min,为低瓦斯矿井。2006年资源整合后,2008年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曾经做过一次变更生产系统的设计,即该矿新开拓一斜井作为主斜井,现已成型。该矿原两个立井井筒现在已经关闭。唯一可利用的只剩下现已成型的主斜井。表1-3-2    井筒特征表井口井口坐标(80系)(X/Y)井口标高(m)井型倾角垂深(m)井筒形状支护形式备注主斜井4067785.42019687147.730+921.5斜井20°253.5半圆拱料石砌碹作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回风斜井(四)编制依据1、委托书;2、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关于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3、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文件晋国土资发[2010]349《关于兼并重组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评审有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通知》;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5、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11年9月编制完成了《山西省沁水煤田武乡县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兼并重组用);6、山西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储备字【2011】575号《山西省沁水煤田武乡县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兼并重组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7、长煤局安发[2010]29号《长治市煤炭工业局关于2009年度年产30万t以下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文件;8、2010年3月23日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做的煤样鉴定报告;9、《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10、《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1、《煤矿防治水规定》;12、《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3、其它国家有关煤炭工业规程、规范和技术政策等;14、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函【2011】1295号文件“关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调整产能的批复”;15、矿井现状资料。ﻬ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一)矿产品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预测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势14号煤为中灰、中硫、特高热值的贫煤,工业用途主要为动力煤,次为化工用煤和民用煤。15号煤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的贫煤,工业用途主要为动力煤,次为化工用煤和民用煤。2、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售预测1)国际煤炭市场预测有限的石油资源将使煤炭在未来全球能源供给中再次成为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将呈现上升趋势从全球范围看,由于石油资源储量相对有限,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随着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未来国际市场对煤炭需求将以较快速速度增长。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62年。  世界能源需求总量将在未来20多年中大幅增长,其中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需求增幅巨大。假定从2005年至2030年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6%,那么,与2004年相比,到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总量将由39.4亿标准t增长到55.75亿标准t,增幅为4.1%;煤炭需求总量将由27.73亿标准t增加到44.41亿标准t,增幅为60%;天然气需求总量将从23.02亿标准t增加到38.69亿标准t,增幅为68%。这就是说,未来煤炭资源在全球能源供给中的地位将上升。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全球2004至2030年间的能源投资总额估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报道说,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其能源需求占世界能源总需求量的比重将不断增加,由2004年的40%增加到2030年的45%。国际能源署的有关数据指出,2004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量为44.8亿标准t,到2030年将增加到76.5亿标准t。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大能耗区:北美共同市场能耗区、东亚经济圈能耗区、欧洲共同体能耗区。从供求关系来看,北美可自给,东亚与欧共体两大经济圈是主要的煤炭输入市场,其中东亚煤炭市场是世界竞争的焦点。在世界煤炭贸易中,亚太地区2001年占世界煤炭贸易总额的53%,该区主要煤炭进口国和地区为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邻近的印度随经济增长进口煤炭需4168万t/a,预计到2012年,亚洲煤炭市场需求量将增加1.5bt。我国煤炭国际市场主要以东亚为主,欧洲为辅。与我国竞争东亚市场的主要国家是澳大利亚。美国、南非、加拿大等国因运费高无价格优势。澳大利亚正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改造运煤铁路。我国地处东亚经济圈,凭借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仍能继续左右国际煤炭供求关系和煤价,国际煤炭市场前景十分看好。2)全国煤炭需求预测(1)煤炭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将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目前,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约占22%。随着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新型煤化工和“煤制油”行业的发展,煤炭在未来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快速上升。① 煤炭目前是世界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在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2010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能源各占30%左右,其中,原油占36.8%,天然气占23.7%,煤炭占27.2%,水电占6.2%,核电占6.1%。而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占比重为67.7%,石油为22.7%,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为7%,天然气所占比重仅为2.6%。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92468万t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96324万t标准煤,发电量24146亿千瓦小时,均居世界第二位。当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品燃料占68.7%,油品燃料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核电和风电占7.3%。在我国,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②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在未来中国能源供给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从2006年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15年也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预计未来15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总量将由2005年的18万亿元增加到54万亿元,按现行市场汇率计算,折合6.7万亿美元;人均GDP将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开放以来27年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平均为0.54,今后15年按0.5计算,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按3.75%计算,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将达到38亿t标准煤。据BP2006年的世界能源统计报告,中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储量比分别为16年、52年、47年。虽然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煤炭将作为唯一可以长期依赖的常规能源,但今后一段时间里,依然占据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③煤炭是确保中国未来20年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资源,其经济价值将在未来稳步提高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能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能源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人类利用能源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拓展了能源利用的领域。另一方面,能源对经济发展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能源的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方式。目前,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的能源总量已经超过100亿t标准油,其中90%左右是化石能源。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能源建设和节约取得显著成就。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实现了能源总量翻一番,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6%;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因此,我们有条件主要依靠国内来保障能源供给。二十一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在确保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中,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煤炭资源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将在未来得到不断提高。(2)2012年煤炭需求继续增长①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增幅有望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高速增长从影响煤炭需求的主要基本因素看,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开发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渐入高潮,这些因素仍将拉动投资和重工业较快增长。另一方面,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国家还将加大调控力度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尤其会力防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重工业行业投资反弹,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增幅将呈回落态势。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预计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增幅略有回落。所以,煤炭需求仍将保持总体旺盛态势,但增长幅度仍将继续回落。② 多数耗煤产品产量增速减慢首先,受钢铁制品和钢材出口量逐步回落的影响,生铁产量增幅仍将呈回落趋势。2006年以来国内钢材消费增长率一直在10%或略高的水平上,与此前持续五年的高增长相比,总体上呈减慢趋势。钢铁产量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钢铁净出口增长迅猛。其次,水泥产量增幅将回落。房地产开发及新农村建设仍将拉动水泥产需量增长,但受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减慢、国家限制水泥及其制品出口等影响,预计水泥产量增幅将回落到10%至13%的区间内。第三,火力发电量增幅将回落。近年来重工业用电量增量占全部用电量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2008年,随着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重工业产品产量增幅回落,重工业用电量增幅也将随之回落,预计全部用电量和发电量保持较高增长但增幅回落。2012年电力生产虽仍需倚重于火电,预计火力发电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将回落到12%左右。第四,煤基合成氨产量和甲醇、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产品的产量仍将快速增长。由于国家继续推进合成氨生产的原料路线“以煤代油”的改造,煤基合成氨产量所占比例继续上升,煤炭需求量仍将快速增长。③主要耗煤产业工艺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政策效应强化,将继续压低煤炭需求增幅随着电力、钢铁、建材等耗煤行业新型、先进生产线大量投产,预计2012年这些行业`供需形势还将向宽松方向发展,小规模、高耗能生产线的开工率有望进一步降低,促使主要耗煤行业工艺结构优化的市场动力趋于强劲。从电力行业看,大型先进机组较多投产仍将对电力工艺结构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2012年电力行业还将关停1000万千瓦以上小机组,电力供应正在推行“节能调度”,水电、核电优先生产,大型先进机组优先生产,以上因素将使电力生产的工艺结构明显优化。从钢铁行业看,2012年钢铁产量增幅回落,中小型钢铁厂开工率偏高的局面有望改善,同时,面对日渐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国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近期将签订第二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责任书,预计2012年钢铁产业工艺结构优化进程将可比2011年明显加快,钢铁生产的煤耗指标下降幅度也会明显加大。以上积极因素,将使电力、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的煤耗指标处于较快下降的通道内。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2012年煤炭需求仍将保持总体基本旺盛态势,煤炭需求量适度增长,但增幅将回落到6%至8%的区间内。(3)瓶颈制约略有加剧①煤炭总体生产能力较快增长,炼焦煤产能增幅较小2013年炼焦煤生产能力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考虑到山西省大力控制地方煤矿增产,其它炼焦煤生产省区炼焦煤资源趋于枯竭,判断今、明两年炼焦煤生产能力、尤其是焦肥煤生产能力增加较少。②铁路运煤能力增幅回落,部分地区运输瓶颈制约将略有加剧2013年国家铁路将新增运煤能力6000万t/年左右,神朔黄线有望增加1000万t/年左右,合计增长率比2007年明显回落,而且新增运力仍在北通道上,山西中南部、陕西、宁夏等省区煤炭生产受铁路运输制约的程度会有所加大,尤其是炼焦煤外运能力没有增加,炼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很难缓解。③ 2013年煤炭进出口平衡量将呈净进口状态受铁路运力增幅较小的影响,2013年国内煤炭有效供给量的增长幅度较小,同时,新增火电机组仍以东南沿海地区居多,据各直供电厂上报数据,2009、2010年新增机组共6310万千瓦,其中需下水运达的地区装机容量1596万千瓦,占四分之一强。(二)产品价格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1、2013年供求平衡价格上涨煤炭供求总体平衡,动力煤供需形势向偏紧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较大,炼焦煤供应将继续偏紧。综上对煤炭生产、运输及进出口情况的分析,判断2012年以运定产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煤炭供求总体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由于铁路运力以及有效供给增幅较小,动力煤供需形势向偏紧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较大。由于炼焦煤生产能力增幅和运输能力增幅处于低谷期,炼焦煤供应仍将偏紧。2、电煤价格将上涨电煤价格上调的市场动力十分强劲,部分煤炭企业在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上调电煤价格的愿望会十分强烈,从与国内外煤炭价格的比价关系、与其它能源品种的比价关系看,也有一定的空间。随着电力价格的上涨,煤炭价格上涨也将成为必然。3、炼焦煤价格将有较大幅度上涨炼焦煤价格由供求关系、成本上涨与产业关系共同决定的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炼焦煤是稀缺资源,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炼焦煤供应持续紧张,2013年还将继续处于偏紧状态,供求关系将驱使炼焦煤价格上涨。炼焦煤主产地山西省的炼焦煤成本上涨幅度较大,成本上升也将传导为价格上涨。钢铁、焦炭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涨,1-8月煤炭行业利润增长41.2%,钢铁行业增长58.9%,钢铁行业具备炼焦煤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国际市场2012财年炼焦煤合同价格有望上调30%以上,这将对国内市场上调炼焦煤价格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综合以上因素,判断炼焦煤价格将大幅上涨,预计涨幅在15%至20%的区间内。ﻬ三、矿产资源概况(一)矿区总体概况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井田北部分别与山西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太行王家峪村煤业有限公司接壤,其它部位为公共井田,井田四邻关系见图3-1-1。图3-1-1四邻关系图矿井扩展条件丰富,建议矿井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扩展井田范围,开采井田接壤的公共资源区域。本次方案设计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内的可采矿产资源,方案对本矿区内的矿产资源进行一次统一规划,统筹开采。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1)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山西组主要赋存有1、2、2下、3、3下、4号不可采煤层,山西组地层平均总厚75.44m,煤层平均总厚2.42m(见表3-1-1),含煤系数3.2%。太原组主要含有6、7、8、9、11、12、13、14、14下、15号煤层,其中14、15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它煤层不可采。太原组地层平均总厚为103.75m,煤层平均总厚为7.54m,含煤系数为7.3%。表3-1-1   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情况表层位煤层编号厚度(m)煤层间距(m)稳定性可采情况结构备注山西组10-0.580.33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大部剥蚀9.85-11.1910.5220.30-1.250.84较稳定不可采0(简单)大部剥蚀1.242下0-0.850.28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大部剥蚀8.9330.41-1.000.77较稳定不可采0-1(简单)大部剥蚀0.77-1.120.953下0-0.360.23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大部剥蚀7.7040-0.600.20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大部剥蚀 29.78太原组60-1.220.32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部分剥蚀3.78-6.585.1870-0.880.35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部分剥蚀6.68-7.317.0080-0.740.25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部分剥蚀9.35-11.3810.3790-0.620.37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部分剥蚀3.94-10.388.13110.20-0.430.35较稳定不可采0(简单)部分剥蚀7.17-9.957.97120.58-1.020.76较稳定不可采0(简单)部分剥蚀8.51-9.569.06130-0.600.36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12.84-16.6615.08140.70-1.400.96稳定大部可采0(简单)7.6614下0-1.340.22不稳定不可采0(简单)6.10153.05-4.653.60稳定全区可采1-2(较简单)2)煤层气本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层气达不到开采标准,无工业开采价值。3)其他有益矿产(1)山西式铁矿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底部,奥陶系中统石灰岩侵蚀面之上,呈透镜状鸡窝状产出,厚度小且变化极大,无开采价值。(2)铝土矿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底部,山西式铁矿层之上。矿石为灰白色,致密状,鲕状结构,多呈块状构造;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厚度不稳定。利用价值不大。(3)石膏矿位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之中部泥灰岩带中。石膏矿为灰色、灰褐色,呈层状,含薄层泥灰质杂质,质不纯,常有泥灰岩夹层。(4)石灰岩主要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灰岩为深灰色、灰色,致密、坚硬、质纯性脆,厚度大,层位稳定。可作为冶炼熔剂及水泥石灰岩、建筑用石料灰岩矿等原料。由于埋藏深,目前无利用价值。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厚度较小,埋于地下,目前无利用价值。3、本方案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根据井田内矿产资源赋存概况,本方案仅对井田内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方案设计。(二)矿井资源概况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1)井田地层井田内地表被第四系覆盖。主要地层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现根据井田内地层层序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主要为深灰-灰白色厚层灰岩、灰黄色泥质灰岩、含白云岩质灰岩,局部有石膏层赋存,灰岩坚硬致密,性脆、质纯,方解石脉充填于裂隙中。厚度约36.07~38.60m,平均37.34m。(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灰岩之上。其下部为铁铝层,为褐色、赤色、灰白色铝土泥岩及山西式铁矿,铁矿呈不规则扁豆状、窝子状,以黄铁矿为主;上部由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石英砂岩、石灰岩和泥灰岩组成。本组地层厚度19.25~31.06m,平均为27.02m。(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是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主要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和四层灰岩(K2下、K2、K3、K4)及10层煤层(6、7、8、9、11、12、13、14、14下、15号煤层),其中14、15号煤层为可采煤层。该组地层与本溪组连续沉积,本组厚度94.37-112.96m,平均为103.75m。(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整合于太原组地层之上,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为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灰白色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及煤层(含有1、2、2下、3、3下、4号6层煤,均为不可采煤层)。底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K7)。本组厚度54.10~86.41m,平均为75.44m。(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底部以灰白色K8砂岩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为灰黄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本组井田内及周边仅有1个钻孔揭露,厚度139.48m。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底部以灰白色K10砂岩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岩性为灰黄、紫红、灰绿、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本组井田内中南部剥蚀,北部最大残留厚度约80m。(7)新近系上新统(N2)与下伏基岩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为紫红色亚粘土。该组厚度为0~30m,平均为10m。(8)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分布于山顶及山坡上,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一般为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黄土柱状节理发育,底部含有砾石。该层厚度0~55m,平均为30m。(9)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大的沟谷中,为砂砾石层、砂层和亚砂土。厚度0-20m,平均5m。2)井田构造井田内总体上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2~12°,见有开阔的褶皱,断层不发育。褶皱主要为两个小向斜和一个次级小痛背斜。向斜位于井田南部,其控制井田南部大部分地层产状,枢纽走向北西向,枢纽向两端杨起。两翼地层产状基本相近。在该向斜两翼分别有次级背斜构造。综上所述,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2、煤层技术条件1)可采煤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太原组14、15号煤层,可采煤层的厚度、煤层间距及其变化情况等见表3-2-2。现将可采煤层特证叙述如下:表3-2-1      可采 煤层 一览 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夹矸数(复杂程度)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140.70-1.400.960(简单)稳定大部可采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5.59-15.108.27153.05-4.653.601-2(较简单)稳定全区可采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  (1)14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二段K2灰岩之下,煤层厚度为0.70~1.40m,平均为0.96m。不含夹矸,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为K2灰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2)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一段中部,上距14号煤层5.59~15.10m,平均8.27m。煤层厚度为3.05~4.65m,平均为3.60m。含夹矸0~2层,煤层结构较简单。为全区可采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2)煤岩层对比煤层对比是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比的方法主要根据标志层划分各组段地层界线,再用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及煤层间距等进行对比,辅以顶底板岩性及沉积旋回进行核对。太原组中段K2下、K2 、K3、K4四层石灰岩,其中K2、K3、K4区域及井田内广泛发育,层位稳定,又各具特征。K2石灰岩以含燧石为主要特征;K3石灰岩以富含海相动物化石为主要特征;K4石灰岩因其泥质含量较高可与K2、K3石灰岩相区别。以K1砂岩底面、K2石灰岩底面分别作为太原组下段的底、顶界面,以K2石灰岩底面和K4石灰岩顶面分别作为太原组中段的底、顶界面,以K4石灰岩顶面和K7砂岩底面分别作为太原组上段的底、顶界面,地层对比明确,依据充分,组段划分准确。下段有14、15号煤层,厚度稳定,K2灰岩之下为14号煤层、易于对比,15号煤层位于K2下灰岩之下约10m左右、厚度大且稳定,也易于对比;中段K4灰岩之下为11号煤层,K3灰岩之下为13号煤层,12号煤层位于K4、K3灰岩之间,三层煤均易于对比;上段有6、7、9号煤层,根据各煤层产出位置、厚度等也较易对比。山西组煤层对比的方法,亦是依据标志层、各煤层与标志层距离、层位、煤层厚度等进行对比,该组赋存有1、2、3、3下、4号煤层。其中1号煤层位于K8砂岩之下、厚度小,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2、3号煤层厚度相对较大、且有夹矸,4号煤层位于中下部、厚度小。根据以上特征进行对比,亦是比较准确可靠的。3)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资料较少。根据王家峪井田精查区煤芯煤样及基建矿井开采出来的煤观察资料,各煤层均属黑色块状-粉末状。强玻璃光泽-金刚光泽,条痕为灰黑色,煤岩组份以亮煤为主。为半亮型煤,内生裂隙较为发育,脆性小。断口呈参差状或阶梯状,比重较大,为变质程度高的贫煤贫瘦煤及瘦煤。(2)煤的化学性质根据王家峪井田和襄垣矿区勘查资料,将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简述如下:①14号煤原煤水分(Mad)0.50%~5.65%,平均为3.32%;灰分(Ad)16.86%~28.90%,平均为20.93%;挥发份(Vdaf)为14.96%~20.15%,平均为17.42%;全硫(St.d)为2.32%~3.92%,平均为2.98%;焦渣特征(CRC)为1~2,平均1.33;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vd)为28.72-36.00MJ/Kg,平均为32.36MJ/kg;干燥基低位发热量(Qnet.d)为28.90~28.97MJ/Kg,平均为28.94MJ/kg。洗煤水分(Mad)为0.60%~1.57%,平均为1.02%;灰分(Ad)6.61%~10.64%,平均为8.68%;挥发份(Vdaf)为13.68%~16.16%,平均为15.26%;全硫(St.d)为1.34%~1.84%,平均为1.60%;胶结层厚度Y值为0mm;粘结指数(CRI)为0;焦渣特征(CRC)为2~4,平均3;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vd)为35.00~36.30MJ/Kg,平均为35.65MJ/kg;干燥基低位发热量(Qnet.d)为30.90~33.30MJ/Kg,平均为32.30MJ/kg。14号煤为中灰、中高硫(折算成基准发热量时的全硫)、特高热值的贫煤。②15号煤层原煤水分(Mad)为0.42%~4.24%,平均为1.74%;灰分(Ad)10.41%-28.85%,平均为23.03%;挥发份(Vdaf)为15.84%~17.19%,平均为16.58%;全硫(St.d)为1.96%~3.99%,平均为2.91%;焦渣特征(CRC)为1~1.5,平均1.17;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vd)为23.44-35.50MJ/Kg,平均为29.47MJ/kg;干燥基低位发热量(Qnet.d)为23.41-33.20MJ/Kg,平均为28.36MJ/kg。洗煤水分(Mad)为0.40%-0.85%,平均为0.61%;灰分(Ad)6.55%-11.09%,平均为9.13%;挥发份(Vdaf)为13.54%-15.81%,平均为14.57%;全硫(St.d)为1.30%-1.48%,平均为1.42%;胶结层厚度Y值为0mm;粘结指数(CRI)为0-3.0,平均1.5;焦渣特征(CRC)为1.5-2,平均1.83;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vd)为35.43-36.80MJ/Kg,平均为36.04MJ/kg;干燥基低位发热量(Qnet.d)为31.87-33.70MJ/Kg,平均为32.79MJ/kg。15号煤为中灰、中高硫(折算成基准发热量时的全硫进行评价)、高热值的贫煤。表3-2-2      煤质分析结果汇总表煤层号类别水分WAd(%)灰分Ad(%)挥发分VAdf(%)全硫St.d(%)发热量(MJ/kg)胶质层Y值(mm)粘结指数CRI焦渣特征CRCQgr.vdQnet.d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14原煤0.50-5.653.32(4)16.86-28.9020.93(4)14.96-20.1517.42(4)2.32-3.922.98(3)28.72-36.0032.36(2)28.90-28.9728.94(2)2.0-4.03.0(3)洗煤0.60-1.571.02(3)6.61-10.648.68(3)13.68-16.1615.26(3)1.34-1.841.60(2)36.30-36.9036.60(2)33.13-33.7033.42(2)00(1)00(1)2.0-4.03.0(3)15原煤0.42-4.241.74(5)10.41-28.8523.03(5)15.84-17.1916.58(5)1.96-3.992.91(4)23.44-35.5029.47(2)23.41-33.3028.36(2)1.0-1.51.17(3)洗煤0.40-0.850.61(5)6.55-11.099.13(5)13.54-15.8114.57(5)1.30-1.481.42(3)35.43-36.8036.04(3)31.87-33.7032.79(2)00(4)0-3.01.5(4)1.5-2.01.83(3)4)煤类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2009)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灰分》(GB/T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量分级》(GB/T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 第3部分:发热量分级》(GB/T15224.3-2004),将井田内可采煤层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下:14号煤为中灰、中硫、特高热值的贫煤。15号煤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的贫煤。5)煤的工艺性能及可选性①煤灰特征根据王家峪井田精查区505号钻孔资料,煤灰特征见表4-3。14号煤层为低熔灰,15号煤层为难熔灰。② 灰熔融性煤灰熔点分级,以软化温度(ST)进行分级。 如表3-2-3所列,14号煤层煤样为低软化温度灰,15号煤层为较高软化温度灰。表3-2-3      煤灰成分分析及灰熔性结果表煤层号分析项目灰熔点(ST,℃)SiO2(%)AL2O3(%)Fe2O3(%)CaO(%)MgO(%)SO3(%)TiO2(%)P2O5(%)总量(%)T1T2T3灰熔性1488.1517.1524.168.481.608.140.6498.321103>1330高熔灰分1547.5826.7114.803.731.5020.830.8997.721>1500难熔灰分③ 可选性襄垣矿区普查区、王家峪井田精查区未做煤的可选性试验,根据王家峪井田精查区以理论浮煤回收率评述煤的可选性。14号煤理论浮煤回收率16.40~44.20%,平均30.15%,属中等-低等可选煤。15号煤理论浮煤回收率18.54~42.57%,平均26.59%,属中等-低等可选煤。6)煤质综合评价14号煤为中灰、中硫、特高热值的贫煤,工业用途主要为动力煤,次为化工用煤和民用煤。15号煤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的贫煤,工业用途主要为动力煤,次为化工用煤和民用煤。3、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区域水文地质本井田位于太行山西麓中段,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属于沁水盆地山地丘陵的辛安泉域北部。泉域边界:东为太行山西麓隔水层隆起地带,是泉域隔水边界;南为高平北部纬向地下分水岭;西为沾尚~武乡~阳城NNE向褶皱带;北为武乡一带的地下分水岭。辛安泉以泉群形式出现,呈股流及散流状分布。泉群高程643~615m,泉群多年平均流量11.90m3/s,枯水季节多年平均流量9.737m3/s。区域东部出露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呈长条状南北方向展布,含岩溶裂隙水,向西地势逐渐降低。区域中、西部属长治盆地,由黄土丘陵和低山组成,海拔800~1200m,该盆地为新生界早期形成的断陷盆地,堆积物较厚约300m,并夹有多层孔隙含水层。长治盆地范围内的奥陶系、寒武系地层埋藏较深。区域内主要河流为洪水河,为浊漳河北源的支流。浊漳河与清漳河汇合为漳河,属海河流域。洪水河亦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水位暴涨,旱季流量很少,甚至断流,洪水河两侧沟谷中均为间歇性河流。洪水河河床宽阔而平直,两侧支流沟谷发育,雨水排泄较好。该区地下水补偿完全来自天然降水。(1)区域含水岩组按其含水层类型可分以下四个类型:①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包括寒武系中、上统,奥陶系下统及中统的一套灰岩、泥灰岩及白云岩等浅海相沉积地层,在区域东部及东北部大面积出露。A、寒武系中、上统含水层组由竹叶状灰岩、白云岩及含泥灰岩等组成。中统厚度30~349m,上统厚度38~104m。单位涌水量0.21~5.86L/s•m,水质类型属HCO3-Na•Ca及HCO3•SO4-Na•Ca型。B、奥陶系下统含水层组由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及石灰岩等组成,厚64~209m。局部受构造影响,岩溶裂隙较发育,单位涌水量0.06~8.1 L/s•m,水质类型属HCO3-Ca型。C、奥陶系中统含水层组由灰岩、泥灰岩等组成,总厚400~600m,自下而上分为下马家沟组(厚82~158m);上马家沟组(厚223~308m);峰峰组(厚94~199m)。除在区域东部、东北部大面积出露外,在文王山及二岗山地垒亦有零星出露。②碎屑岩类夹碳酸盐类含水层组由于石炭系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组成,厚32~124m,其中主要含水层是3~6层石灰岩构成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的强弱取决于岩溶裂隙发育程度。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0002~0.5L/s•m,局部岩溶裂隙发育、单位涌水量可达4.31L/s•m,渗透系数0.005~2.85m/d,水质类型属HCO3-Na•K及HCO3•SO4-Na•K型。由于受构造影响,该区域东南部此含水层组有较大面积出露,且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隐伏区的局部地段还接受其它含水层的补给,地下水以近水平的侧向运动为主。③ 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主要包括二叠系、三叠系一套陆相、海陆过渡相碎屑岩,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煤层等组成。厚320~435m,单位涌水量为0.0003~0.82L/s•m,渗透系数为0.004~1.74m/d,水质类型属HCO3•SO4-Na•K型。本含水层组以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含水为主,裂隙水除少部分可能沿破碎带向深部运动外,主要是侧向(沿走向)运动。由于各含水层之间有数层以泥岩为主组成的隔水层,使各含水层相对隔离,形成平行复合结构,垂向水力联系较弱。④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可达300余米。分布于长治盆地和浊漳河河谷及其支流地段,含水层由含砂粘土和粗~粉砂等组成。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迳流区和排泄区不明显,主要排泄于地表,局部还通过断裂破碎带或直接补给下部含水层。富水性差异较大,受地形地貌控制明显,水位进深浅,一般高于河水位。单位涌水量为0.0075~19.00L/s•m,渗透系数为0.01~24.00m/d,水质类型属HCO3-Ca•Mg及SO4•HCO3-Ca•Mg型。2)隔水层区域内含水层之间都有良好的隔水层,其主要的隔水层段分述如下:①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底部粘土隔水层:厚0~40m,隔水性良好。② 三叠系泥岩隔水层:单层厚数米-十余米,隔水性良好。③ 二叠系泥岩隔水层:单层厚数米-十余米,有十余层,隔水性良好。④石炭系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在K4、K3、K2主要岩溶裂隙含水层之间及与砂岩裂隙含水层、奥灰含水层之间均有单层厚度数米的隔水层,各主要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弱,隔水性良好。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本区属辛安泉域北部裸露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渗漏补给和岩溶水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总体由北向南径流和运移,最终排向辛安泉。地下水排泄途径主要是向辛安泉下游侧向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顺岩层倾向径流,部分以矿坑水排泄,部分以散泉排泄。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部分沿层面裂隙顺层径流,以矿坑水排泄或散泉排泄。(2)矿井水文地质1)地表水系井田内无大的河流和其它地表水体,沟谷发育,洪水排泄条件较好,平时干涸无水,只有到雨季汇集洪水,水量大,水势猛,流经下合村,向西南汇入洪水河。2)含水层根据王家峪精查勘探和补1水文钻孔(位王家峪井田东部)、东枣岭村水井资料,结合武乡矿区Ⅱ区(简称武乡Ⅱ区,下同)精查资料,现将本区分为主要含水层叙述如下:①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为煤系地层基底,井田内无出露,奥陶系厚约800m左右,岩性一般为灰白色灰岩、白云岩夹石膏层,岩石局部溶洞和节理发育。据东枣岭村2008年施工水井(位于本井田西南约1.5km)资料,该层奥灰水静止水位标高690m左右,单井涌水量20m3/h,单位涌水量0.463L/s•m,PH值7.71,矿化度676mg/L,总硬度472.4mg/L。据武乡矿区Ⅱ区精查区(武乡Ⅱ区)186号钻孔(离本井田东北有10km)资料,该层奥灰水静止水位标高728.73m左右,平均流量9.80L/s,单位涌水量0.0285L/s•m。渗透系数0.0339m/d。据2011年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在王家峪煤矿井施工补1号孔(位于井田东北3.37km),揭露奥灰191.20m,岩溶裂隙不发育,抽水试验,奥灰水水位标高573.95m,平均流量Q=3.96L/s,单位涌水量q=0.0631L/s.m,渗透系数K=0.059m/d。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型水,PH值8.01,矿化度574mg/L,总碱度183.70mg/L,总硬度460.86mg/L。本报告对该水文孔的奥灰水位仅进行了参考,不予采用。据区域资料,本井田奥灰水静止水位标高为697-690m,为中等富水性。井田西北部15号煤层标高低于奥陶系岩溶裂隙水位标高,有可能引发15号煤层底板奥灰水突水。② 太原组石灰岩裂隙含水层主要为太原组3层稳定的石灰岩(K2、K3、K4),平均厚度分别为3.62m、2.57m和5.58m,埋藏较浅,局部裂隙、岩溶较发育。据八十年代煤炭地质公司地测队调查,在下合煤矿开挖发现,K2、K3、K4灰岩均富水,裂隙溶洞可容纳一个人,涌水量大,水压高,先后打了两个漏水孔几天后,水位稍有下降,长期排水不见水位有明显下降。武乡Ⅱ区186号孔对K3、K4含水层作混合抽水试验,稳定水位深度528m,标高1081.75m,平均涌水量Q=0.693L/s,单位涌水量q=0.02L/s·m。渗透系数K=0.211m/d。据补1号孔对太原组K2、K3、K4含水层作混合抽水试验,水位深度42.36m,水位标高904.59m(见表5-1),涌水量Q=0.74L/s,单位涌水量q=0.0105L/s.m。渗透系数K=0.0061m/d。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型水,PH值8.09,矿化度727mg/L,总碱度133.33mg/L,总硬度548.57mg/L。太原组石灰岩裂隙含水层为弱-中等富水性。③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二叠系山西组和残留的下石盒子底部地层,据钻孔揭露资料,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含有数层厚度不等的中粗粒砂岩,砂岩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富水性。武Ⅱ区186号孔K8砂岩混抽结果,涌水量Q=0.146L/s,单位涌水量q=0.00171L/s·m,渗透系数K=0.0076m/d,含水性弱。K7砂岩为山西组与太原组之分界层,层厚变化较大,1.17~1.29m,砂岩颗粒由中粒至粗粒以石英为主,含少量泥岩,变遍发育裂隙。据武Ⅱ区资料,涌水量Q=0.03L/s·m,稳定水位标高为956m,q=单位涌水量0.0005L/s·m,渗透系数K=0.00713m/d。据补1号孔对K8砂岩与山西组砂岩混抽结果,涌水量Q=0.146L/s,水位埋藏为33.57m,静止水位标高913.38m(见表5-1),涌水量涌水量q=0.0102L/s.m,渗透系数K=0.0028m/d,弱富水性。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型水,PH值8.05,矿化度978mg/L,总碱度126.81mg/L,总硬度732.62mg/L。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为弱富水性。④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基岩风化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5~30m,平均厚度20m。受基岩岩性和地形地貌影响,富水性随风化裂隙的发育程度而异。砂岩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区域泉水多流自本层。根据武Ⅱ区资料、施工的水文钻孔,开孔岩层均在此层以下,因而未能进行抽水试验,但其它钻孔钻至此层,均发生漏水现象推测该含水层富水性较强,该含水层可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松散含水层的补给,含水较丰富,但富水差异性大。单位涌水量q=0.005~0.233L/s.m,渗透系数K=0.364m/d,弱-中等富水性。⑤第四系冲积层松散含水层该层为基岩风化带与第四系冲积层,层厚变化大。基岩风化层裂隙发育,含水性强而冲积层主要为粗砂、砾石组成,在现代河床或附近由于地表水流的入渗补给好,因而涌水量较大。而山坡、山梁等地涌水量小。据区域资料,单井涌水量Q=8.54L/s左右,单位涌水量q=0.1~2.10L/s·m,渗透系数K=0.5~2.51m/d。为弱-强富水性。4)井田主要隔水层井田内各含水层之间都有良好的隔水层,当其完整性,连续性未被破坏时,完全可以隔离上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现将井田内主要隔水层叙述如下:① 本溪组泥质岩隔水层组本溪组泥质岩隔水层组:井田本溪组隔水层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等泥岩组成,岩石致密,隔水性好,成为阻断奥灰水与煤系地层水力联系的重要隔水层。②层间隔水层层间隔水层、山西组、太原组砂岩、灰岩含水层之间分布有厚度不等的泥岩、砂质泥岩,一般不透水,可起到良好的层间隔水作用。(3)充水因素分析① 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导水性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井田内断裂和陷落柱构造目前未发现,但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可能发现断层和陷落柱构造。因此在开采煤层时,应加强对断层和陷落柱的观察,在发现的断层和陷落柱周边依有关要求应留足保安煤柱,在穿越开采时,一定要先做探放水工作,而后通过,以防构造导水使采空区积水涌入矿坑造成水害。井田西北部15号煤层标高低于奥陶系岩溶裂隙水位标高,可能存在未发现的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断层和陷落柱成为地下水的通道,并在采动的影响下构造导水性增强。一旦导水,岩溶裂隙水就会涌入煤系地层、甚至矿坑。因此在开采时,应加强对构造的观察分析,在断层两侧和陷落柱四周应留足保安煤柱。在穿越断层开采时,应对断层两侧提前进行水泥砂浆灌注,并请有关部门进行论证。一定要先做探放水工作,以防断层导水使岩溶水涌入矿坑造成水害。②导水裂隙带对矿床充水的影响A、煤层开采采用一次采全高,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根据开采时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时,采用坚硬岩石公式,依据《三下采煤规程》选用公式如下:冒落带选用计算公式: Hm导水裂隙带选用计算公式(公式一、二计算结果取大值):公式一:Hli 公式二:Hli式中:H――导水裂隙带高度(m)M――煤层厚度(m) n--分层开采层数,取1。表3-2-4     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煤层号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煤层间距(m)最小-最大冒落带高度最小-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最小-最大备注140.70-1.400.966.51-9.8935.10-46.94煤层最低可采厚度采用0.80m5.59-15.108.27153.05
本文档为【开发利用方案90(15号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洛衣含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21-03-01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