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5讲工业文明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1.从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的情况看,古代文明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总之,人类处在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15世纪末以来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新航路开辟,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渐开始走向交流。2.17世纪荷兰积极发展资本主义。18世纪60年代起,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并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第5讲工业文明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1.从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的情况看,古代文明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总之,人类处在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15世纪末以来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新航路开辟,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渐开始走向交流。2.17世纪荷兰积极发展资本主义。18世纪60年代起,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并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开始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3.19世纪70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排查纠错1.新航路开辟不是人类各地文明交流的开始。新航路开辟前,各地之间就有交流,如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亚洲与美洲大陆的联系。(√)2.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而非麦哲伦本人,因为他在菲律宾群岛土著的内部冲突中被当地人杀死了。(√)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直接作用的是“价格革命”。(×)点拨对世界市场开辟联系密切的是“商业革命”。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物价上涨,最高兴的是新兴工商业阶层和封建地主阶级。(×)点拨地主阶级是物价上涨的受损群众。5.殖民扩张与掠夺不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唯一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口的迁徙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6.英荷战争的性质是争夺世界市场的商业战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战争。(√)7.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在16世纪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7世纪是荷兰,在18世纪是英国。(√)8.英国最终获得殖民霸主地位,因为其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优于西班牙封建制度,工业生产经济强于荷兰商业运输经济,工业生产程度发达使国力强于法国的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力。(√)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是英国和德国。(×)点拨英国与美、德才分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10.垄断组织出现的社会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上。(√)1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造成石油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点拨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是新兴工业部门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1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是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是汽车、飞机。(√)14.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5.从生产力变革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16.从生态史观看,工业革命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从社会史观看,则带来了阶级对立、贫富两极分化的弊端;从全球史观看,则加速了世界市场形成的步伐及近代化在全球的扩展。(√)考点一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初现核心词:“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雏形1.四大因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根本原因,对香料、黄金的追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带来欧洲人的寻金热;商路不畅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重要原因;人文主义的鼓舞和传播宗教的狂热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2.三个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3.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4.三条航路: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从欧洲前往美洲;环球航行。5.四个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6.五点影响(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3)对非洲: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4)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对世界: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考例1关注主干——新航路开辟的条件(2014·全国大纲高考)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知识定位新航路开辟调动知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能率先完成新航路开辟,与国内两国王室对金银以及对东方贵重物品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联,故本题选择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是荷兰的特点;D项从属于A项。答案A考例2多元文明史观看历史现象(2014·上海高考)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择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视为“田园牧歌的时代”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知识定位新航路开辟——史研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把握题眼视角差异往往属于史学理论范畴,发现美洲根据文明史观可以理解为“文明的相遇”;从思想史角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视为“思想自由时代”,欧洲中世纪可视为“田园牧歌时代”,故A、B、C三项均由视角差异导致。近代甲骨文的发现,商史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故使商史研究由“传说时代”跨入“信史时代”,答案选D。答案D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考点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核心词:“海上马车夫”、殖民帝国、三角贸易、黑奴贩运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2.影响(1)对世界: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得到拓展。(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3)对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但也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考例3大国兴衰视角审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大国关系(2013·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图一图二图三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知识定位殖民争夺——《航海条例》——大国兴衰调动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漫画的信息。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这个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漫画显示英国限制荷兰的贸易范围,并非荷兰与英国争霸、独霸贸易市场,排除A、D两项;C项虽然符合史实,但没有体现漫画的中心内容(英国压制荷兰)。答案B图片类试题审题中的“四审、三判、二补”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2.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的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大国兴衰更替由于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程度和速度不同,原有的工商业基础及世界航路转移所造成的影响不一致,导致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各具特点,这就决定了在争霸战争中的胜负。(1)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对外贸易较工业占优势,从而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3)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4)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6)二战后,欧洲的英法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主导世界市场。(7)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考点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初步及最终形成核心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垄断、世界市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②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考例4社会史观视角审视工业革命(2014·福建高考)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知识定位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社会史观解题关键材料“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被装进……抛进城门口”体现了工业革命通过大量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选C。A、B项材料未体现,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考例5通史观视角考查工业革命多方面影响(2014·浙江高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知识定位工业革命的影响把握题眼综合材料,其核心是指出了大工业的作用,而大工业是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也就是体现了工业革命的作用,只有B项体现这个方面的含义。A、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答案B以通史视角审视工业革命的影响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社会结构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政治制度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国际共产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主义运动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国际格局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西方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殖民扩张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初步形成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艺术押题1(立意:史观——多史观审视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不包括()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答案B解析革命史观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与阶级压迫剥削方面的内容,而这一点在材料评论中没有涉及,故选B。押题2(立意:史观——社会史观审视哥伦布航行影响)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作者()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向美洲的殖民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的航行答案B解析立足材料信息是解题关键,生态学者从生物意义视角重新解读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是材料的核心观点,比较备选项,只有B项表述与材料立意一致。押题3(立意:史观——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差异)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答案B解析中国明朝被清朝取代,依然是封建王朝;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两者在社会形态转变上存在本质区别,故B项符合题意。押题4(立意:历史意识——大国崛起)《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中“三个金融中心”分别出现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8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B、C三个备选项均不能同时符合时间阶段信息,故答案选D。押题5(立意:主干知识——经济政策、经济观念演变)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A项属于各国都采用的政策,故应该排除;B项属于荷兰,也应该排除;D项属于美国,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押题6(立意:史观——工业革命与全球史观)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大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他对世界历史的解释反映了()A.进化史观B.整体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答案B解析本题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材料符合这一观点,故选B。押题7(立意: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同时期各国GDP数据占世界比重统计国家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时间1820年32.9%1.8%9.5%3%1900年6%23.6%18.5%2.4%材料二近3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速达9.8%,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GDP总量达51.93万亿人民币,据联合国2013年7月3日报告,在世界全球增速平均2.3%的情况下,中国2013年增速仍达8.5%。——数字中国网(2013年7月11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GDP出现的变化。(2)在20世纪初,为什么英、美GDP能大幅超越中国?(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答案(1)变化:由1820年的世界第一,到1900年落后于英、美新兴国家。(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近代科技进步;殖民扩张与掠夺;海外贸易。(3)高速增长、总量居世界第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多边)贸易。一、选择题1.(2014·天津高考)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答案B解析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所学可知,支持新航路开辟的国家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的主要是通往美洲的航路,葡萄牙支持开辟的主要是通往亚洲的航路。根据材料“赤道海流”可知应是南美洲中部地区,该地应是巴西,而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故该航海家应是在葡萄牙的支持下探寻新航路的。故应选B。2.“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材料论述的中心观点,分析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推动因素,结合所学,即可判定答案为A。3.“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主要是由于()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联系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答案B解析将三位航海家的活动与“全球性历史”相联系,意在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联系加强的贡献,故B项正确。4.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是()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答案B解析15~16世纪发生的历史事件主要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近代科技发展、人文主义传播、世界市场出现,这都意味着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即走出中世纪,故答案为B。5.布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答案C解析由“物质文明”“资本主义”等信息,可知考查与经济发展有关,由“地理大发现”“挪动疆界”等信息可知与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有关,两者结合,只有C项符合要求。6.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答案D解析殖民掠夺将财富从亚非拉转移到欧美国家并转化为资本,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说,造成了“全球分裂”。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19世纪初,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也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答案C解析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英国为发端,随后扩展到欧美国家。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煤矿成为欧洲工业国觊觎的重要资源。资源丰富,但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工业国掠夺的对象。“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等关键信息与这一历史特征符合,故选C。为开辟市场,寻找原料,欧洲工业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展。B项是C项的结果,故排除。9.18~19世纪的欧美社会成就了今日西方的文明。下列符合当时欧美社会特征的是()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这一时期是两次工业革命前后,此时历史的主流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尚未发展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仍然有上升的空间,选择C项。10.(2014·浙江高考)《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不同时期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火箭的一级”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火箭,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火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马车”是古老的交通工具,故先后顺序为④③①②。11.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初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答案C解析“用电报告知”“最早可能”是解题关键信息。最快捷了解几千里之外的信息,最有可能的是利用无线电报,无线电报由马可尼于1895年发明,比较备选项,只有“19世纪中后期”符合,故选C。12.我国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④依靠殖民扩张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19世纪后期”已处在英、法、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的时代;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和殖民扩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应是工业革命前的情形。二、非选择题13.(2014·山东高考)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实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答案(1)国际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因素: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解析(1)关于英国在奴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从国际上看,主要强调相关国家的衰落和英国的发展从国内看,主要强调在国内进行的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对外扩张的实力。(2)关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从两方面说明,一方面要注意对资本主义兴起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强调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方面的影响。(3)关于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主要强调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把非洲作为其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4)关于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要重点强调其观点的立场具有片面性,然后用史实加以说明。14.(2014·江苏高考)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王章辉《工业化历程》材料三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答案(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关系: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英国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第(1)问“理由”应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因素”由材料信息“议会的帮助”分析,联系议会的职能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农业设备……也需要运进来”“提供了资本”等分析。第(3)问从对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角度作答。第(4)问“关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
本文档为【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44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18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