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P5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加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P5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 教学重点 重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用递等式来运算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过程 设计意图 1、主题图引入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寒冷,下了大雪,今天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看看哪里的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对简单问题迅速解决。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看。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1。师:这里有补充的信息: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人)          28+85=113(人)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教学脱式计算师:我们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错了。 应用题 小学应用题 下载一年级应用题应用题一年级一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一年级下册应用题 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2.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98-46+25=77(本)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分析:照这样计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什么?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3×6  =329×6  =1974(人)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提问:987÷3表示什么?再乘6又表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6÷3×987 =2×987=1974(人)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6÷3表示什么?再乘987又表示什么?5.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6.观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三、.巩固练习1、计算,脱式计算2、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1、根据已学知识列式。2、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1)987÷3×6(2)6÷3×987=27+85=329×6=2×987=113(人)=1974(人)=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新课标第一网口算训练P2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例3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较同级运算而言,学生对两级运算的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从直观上知道“A*B+C”要先算“A*B”,但不清楚为什么要先算,尤其是“A+B*C”这样的形式。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知道两级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两级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1、出示主题图2、观察并找出条件,提出问题。(1)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2)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展开1、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2、学生尝试解答。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4、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5、比较:(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2)讨论得出: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3)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算式里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加减)三、巩固练习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你能说说他们的运算顺序吗?(一)基本练习1、口算2、校对答案:说说错误的原因。(二)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1、第5题(递等式计算)2、指名板演3、集体讲评(三)解决问题1、出示第2、3题(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3)集体讲评2、独立练习:第6、7、8、9(1)学生各自完成(2)看到第7题你们有什么想法?那应该补充什么条件?(高速公路的长和普通公路的长相等)(3)指名板演:说一说想法。三、提高练习1、出示第10题:(1)学生各自尝试(2)讨论交流(3)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4)说一说想法2、思考题:(1)独立尝试xkb1.com(2)说一说想法(3)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象这样的你可以从最后一个数开始想,比如3和几经过怎样的运算才是1?(3除以3等于1)所以前面算出的得数为3,依次往前推就可以了。 1、能在情境中,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并明确运算顺序。2、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3、能用递等式正确计算两级两、三步式题。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2口算训练P3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乘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练习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复述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混合运算。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知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2、划出P8-1,51的运算顺序。1)独立划出先算什么。2)展示、评议学生的作业。2、说说怎么确定运算顺序。1)学生发言。2)小结(板书):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乘除后加减。3)背一背。2、学生尝试解答。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二、计算1、P8-1,5独立练习,教师巡指。选择展示,评议作业。2、P9-7,8,10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诊。展评,请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3、发展练习:P9思考题尝试,或与同学讨论。展评。三、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1、能划出不含括号的两、三步混合运算顺序。2、能说出确定不含括号的两、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方法。1、能根据情境列出综合算式,并正确解答。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3口算训练P4 教学反思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例4,P11例5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孩子们相对比较熟悉,而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相对比较陌生。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的原则。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重点 重点: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二、新授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师: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①游人数与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保洁员越多②上午和下午标准一样,60人要几位?90?多少游人要5位?你是怎么想的?2、分析数量关系。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1)270÷30-180÷30=9-6=3(名)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90÷30=3(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理解运算顺序。3、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板书设计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70÷30-180÷30(2)(270-180)÷30=9-6=90÷30=3(名)=3(名)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4口算训练P5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没有小括号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所以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新课标第一网0的运算 教学内容 0的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例6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0的运算。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对0在除法中的运算缺乏全面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1、复习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顺序,谁会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2、引入1、口算(逐个出示)学生快速回答(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2、揭题三、展开1、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2、小组互相交流想法3、汇报: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关于0的运算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四、总结1、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新课标第一网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知道有关于0的运算。2、知道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5口算训练P6 教学反思 关于0的运算,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但是还没有综合探讨关于0的运算。学生可能对于关于0的除法的解释会更加困难一些,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讨研究。生1: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0个学生,这样没有意义。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www.xkb1.com生2:我想3÷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3.生3:我还有补充,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比起二年级时,学生的论证更具说服力,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事件上,而且能够根据一道算式来说明。练习二 教学内容 练习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4[练习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本单元的混合运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①解决问题中,列综合算式漏写括号;②混合运算过程中,对后算部分漏抄。 教学目标 1.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列综合算式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格式的训练。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1、明确任务师述:今天,我们对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知识进行练习,提高计算能力。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二、计算练习1、完成P14-11-1划出运算顺序。1-2说出运算顺序。1-3讨论结果是否相同及其原因。1-4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1-5展示讲评。2、完成P14-42-1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2-2重点讲评计算过程中的格式2、揭题三、应用练习xkb1.com1、独立完成P15-7,8,10各题,再讲评。1、独立完成P15-12,13各题,再讲评。四、提高练习P15-9P16-14P16思考五、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6口算训练P7 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单元反思本单元是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以下的特色: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思考实现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8例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这是怎样的一项运动呢?请仔细观看短片,寻找答案。(视频播放定向运动的简介)师:通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什么了解?师: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什么本领呢?师: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了还记得哪些知识?(生说八个方向,师板书。)二、探究新知:1、如果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地图,O是中心点,图上有A地(用点表示),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1)生讨论。2、方位表达引导:引导: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怎么说好一些?生1:量一量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C。4、距离表达引导: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师:只知道一段   为500米,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长的距离,你能估计一下吗?5、小结。三、尝试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2、做一做: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四、练习巩固:六、总结。 通过寻找A号检查点,认识位置图,探讨并初步知道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1、知道以“小夹角”描述方位的方法。2、知道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方法。3、知道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际距离的方法。4、能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7口算训练P8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前面的学习掌握还可以,但是这节课主要在于怎么确定位置,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第一种说法不是很准,第二种说得很麻烦,第三种比较合理、准确。“那这样说就能找到吗?”学生指出还要量出角的度数,从而进一步引出距离,学生就明白了能够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9例2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经过本单元例1的学习后,学生又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本课要研究的例2的内容是例1的“逆命题”——即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量角器帮助下确定方向;用标准长度表示一定距离。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学习了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2、复习: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新课标第一网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南偏东3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2、尝试探索、学习方法:1、尝试。2、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问:东偏北40度怎么画?(东偏北说明是靠近东边往北偏,角度是40度。)距离为45千米怎么画?(1厘米15千米,45千米里面有3个15千米,图上要画3厘米。)2、小结: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3、注意:如果是北偏东40度呢?南偏西40度呢?(靠近哪个方向就以哪个方向为基准。)3、再次尝试:www.xkb1.com(1)独立练习。(2)小组讨论校对,说说方法。(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教师进行梳理。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4)提问质疑。生提问。师: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四、巩固练习:xkb1.com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8口算训练P9 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2-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课要研究的是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由于参照点与目标点的不同,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二、复习巩固www.xkb1.com1、完成做一做(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复习反馈1、完成练习第1、2两题2、当堂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板书设计 。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9题1、2口算训练P10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3-4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课要学习描述或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介绍应用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说现在非常流行的“定向运动”!你们知道什么叫作“定向运动”吗?2、师介绍。(演示课件)大致估计方向。新课标第一网二、说说方向与路程:(1)这个图不是很清晰,我们来看看书上一幅差不多的图: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完成这个题关键是什么?(确定中心)中心怎么确定?昨天所学?今天的呢?你能根据这个路线图,说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吗?试一试。跟同桌说一说。(2)反馈校对(3)小结2、校对25页第3题。三、画路线图:1、做一做。说一说怎么做?再试一试。(重点在第二部分:画到哪个地点就以哪个地点为中心。)2、26页第5题:www.xkb1.com四、总结 。能确定目标的方向与距离,并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目标的方向与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0口算训练P1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P29例1、例2 教材分析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并整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难点: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1、引入1、同学们,四2班女同学有15人,男同学有19人,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自主探究(一)加法交换律1、学生提出问题:四(2)班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列式计算3、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4、这两条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么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5、这两条算式的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40+56=56+406、能不能再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7、归纳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www.xkb1.com8、把加数换成其它任意的数算式还成立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的表达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如:符号表示:△+☆=☆+△字母表示:a+b=b+a看看书本上是怎么说的?9、运用:想一想,在哪里我们运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10、对口令,完成做一做(二)加法结合律1、四(10)班36人,四(11)班34人,四(12)班35人,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列式计算,老师写在黑板上。你发现什么?不论哪两个班先加,总数不变。为什么先算36加34?后两个数先加能凑成整十数。3、出示相关的算式(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3、归纳:你发现了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4、你能用喜欢的方式表示。5、总结: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ABC可以表示哪些数?。6、运用:出示第3题(1)读题(2)列式计算(3)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3、巩固练习1、做一做(1)练习(2)说一说运用哪些运算定律?2、生活中例子4、总结:你还有什么问题?5、作业:1、〈〈作业本〉〉3、找生活中例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1口算训练P12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它们的运用是两课时完成的,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对于这两个运算定律并不陌生,学生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把这两个课时合并成一节课,结果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课前直接出示:加法运算定律。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这样我觉得学生对总体的概念有个把握和了解,效果比较好。。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0例3 教材分析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能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重点: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难点:说出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的依据。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明确任务1、用字母abc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口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揭题:今天我继续学习加法运算定律。二、应用加法运算定律1、出示: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A→B 115千米第五天城市B→C 132千米第六天城市C→D 118千米第七天城市D→E 85千米2、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4、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5、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新课标第一网6、重点讨论:115+132+118+85=115+85+132+118=(115+85)+(132+118)==1)第一步运用了什么定律?为什么要用?2)第二运用了什么定律?为什么要用?*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7、小结: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用它们有什么目的?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应用练习1、练习P31-41)独立完成:有没有运用运算定律?运用了什么定律?2)交流:有没有?是什么?为什么是?2、练习P30[做一做]1)独立练习,指名板演。2)讲评。四、总结今天,你用什么收获? 能复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板书设计 www.xkb1.com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2口算训练P13 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4例1、例2 教材分析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并整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3、猜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定律?你能猜一猜是怎样的吗?4、揭题二、自主学习1、自学书P33-352、反馈:你们学懂了什么?(1)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的?你能说一说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在哪些地方运用到它?(2)乘法结合律是怎样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3、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困难?引导学生质疑、解决。4、比较沟通: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都是两个数相加、相乘,交换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都是三个数相加、相乘,前面两个数相加(乘),也可以把后面两个数相加(乘),和(积)是不变的)三、巩固运用1、口算:练习六第1题2、针对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3、做一做:第1题,你有什么想法?新课标第一网4、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四、总结:你们在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2、102×1398×13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4口算训练P15www.xkb1.com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学,效果非常好,节时高效。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和上节课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倍感兴趣,他们时而点一点,时而圈一圈,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他们还提出了问题:如果是四个数相乘,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先把中间两个数相乘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即便是更多的数,也可以把中间两个数先乘。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5例3 教材分析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乘法分配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 教学难点 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1、引入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2、理解题意2、探新1、学生独自列式2、小组交流想法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4+9)=25×4+25×9=32525×(4+9)=25×4+25×9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4+9)×25=4×25+9×25=325(4+9)×25=4×25+9×254、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45×(4+9)=45×4+45×9(4+9)×45=4×45+9×455、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6、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7、概括总结: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a×(b+c)=a×b+a×c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3、巩固1、做一做判断并说明理由2、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第6题103×1220×5524×20525×244、总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xkb1.com5、布置作业:1、口算2、作业本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5口算训练P16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在原来的教学中,我是运用以上的情境情境进行教学,但是题意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这个地方也浪费了许多时间,而后面探究规律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根据情境列式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习题,再让学生总结相关的规律,但是这样下来感觉学生学得非常被动,对规律的概括非常困难,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此次上课时,就做了如下的调整:情境改为学校要买25套衣服,每件上衣要20元,每件裤子要10元,一共要多少元?这样的情境比较清晰,学生列出算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生1:我觉得这样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与这一个数相乘,再相加。生2:是呀,一个数好像是公共财产,都是它们共有的。这样学生对这个因数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也觉得比较有意思。再让学生举例,举例时再让学生说明这样写的理由,这样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轻松。www.xkb1.com练习六 教学内容 练习六——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7-38[练习六] 教材分析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复习乘法的三条运算定律,特别是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能初步应用。 教学目标 1、能辨析乘法运算定律。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 难点: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辨析作业错例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25+125)×4=25×125+25×4(25+125)×4=25×125+125×4(25+125)×4=25×125+12525×4+125×4=4×(25+125)25×4+125×4=25×4+125)1、指出每组算式正误,并说明理由。2、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板:(a+b)×c=a×c+b×c新课标第一网a×(b+c)=a×b+a×c和×一个数=积+积二、扩展乘法分配律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35×(2×5)=(  )a、35×2+35×5 b、(35×2)×567×77+77×33=(  )a、77×(67+33) b、67×(77+33)(40-2)×25=(  )a、40×25+2×25b、40×25-2×25104×25=(  )a、100×25+4×25b、100×4×25125×3+125×4+125=(  )a、125×(3+4)b、125×(3+4+1)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2、着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三、练习1、P38-52、P38-73、P38-64、P38-95、P37-
本文档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我本菩提
从业20多年,业务熟练,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1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07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