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克己复礼76153

[精]克己复礼76153

举报
开通vip

[精]克己复礼7615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二、〈〈克己复礼》练习一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局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二、〈〈克己复礼》练习一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局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周监于二代.五世希不失矣则民无所错手足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女安,则为之盖阙如也实词(词类活用,解释加点的词语)瓠不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衣夫锦.食旨不甘..请事斯语矣.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实词(解释加点的词语)1.一日克己复礼,天...

[精]克己复礼76153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二、〈〈克己复礼》练习一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局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二、〈〈克己复礼》练习一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局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周监于二代.五世希不失矣则民无所错手足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女安,则为之盖阙如也实词(词类活用,解释加点的词语)瓠不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衣夫锦.食旨不甘..请事斯语矣.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实词(解释加点的词语)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善礼勿视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郁郁乎文.哉甚矣,吾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名不正,则言不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9.有酒食,先生馔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二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有.道.,则席人不议。陪臣执国命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有事,弟亍.服其劳有酒食,先尘.馔曾是以为孝乎虚词(指出词性,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用法或解说意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O.郁郁亍文哉名不正,贝U.言不顺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二、克己复礼㈠梳理积累TOC\o"1-5"\h\z(通“鉴”,借鉴)(通“稀”,少)(通“措”,放置)(通“悌”,敬爱兄长;通“欤”,句末语气词)(通“汝”,你)(通“缺”,空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不发表意见。)(像个瓠)(像君王,像臣子,像父亲,像儿子)(穿)(觉得甜蜜)(按照做)(定名分;说)(赞许)(不符合)(按照做)(完美)(厉害、严重)(这、这个/什么)(纠正)(少)(吃喝)(读ji,一周年)(一旦)(政治清明/百姓、平民)(重臣,隔了一层的臣)(时期、为期/太、甚)(古义:子弟、年轻人;今义:学生、徒弟)(古义:年长者;今义:老师、医生、丈夫)(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句末语气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字,……的样子)(那么)(罢了/句末语气词).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信如君不君(诚然,表假设)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三年之丧,期已久矣.予之不仁也!10.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11.人而不仁,如礼何?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克己复礼为仁2.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八侑舞于庭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有是哉,子之迂也。野哉,由也。子将奚先.未之有也12.曾是以为孝乎TOC\o"1-5"\h\z(向)(如果)(前置宾语)(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用在表重复的词语后面,表强调/说)(如果)()(判断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二、〈〈克己复礼》练习一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局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二、〈〈克己复礼》练习一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㈡温故知新-、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监于二代BC.旧谷既没D答案:C(“监”通“鉴”,借鉴;“错”【】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郁郁乎文哉文:文采C.有酒食,先生馔.馔:吃喝答案:A(文:完美)•则民无所错手足盖阙如也通“措”,放置;“阙”通“缺”,空缺,表不发表意见。).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钻燧改火,期可已矣矣鲜:期:少一周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B.曾是以为孝乎C.看带,弟子服其劳D.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答案:D(一日;一旦;以为:把……当做;弟子:为人子、为人弟雨年轻人;刑罚:刑指肉刑、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4.A.B.C.D.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著,未之名不正,则人而不仁,言不顺如礼何郁郁亍文哉有也夫晋,,何厌之.有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答案:C(乎:之:则:而:语气词,“乎”和“哉”连用,表反问语气/形容词词尾代词,前置宾语/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连词,那么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就【】5.A.C.【】6.A.B.C.D.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三项的一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食关稻,衣.夫锦,于女安孕D答案:B(安:•意动用法,其余名作动)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克己复礼为仁八侑舞于庭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曾是以为孝乎.女安,则为之.瓠不瓠,瓠哉!瓠哉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有是哉,子之迂也甚矣,吾衰也B状语后置句,C主谓倒装句)答案:D(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A判断句,【】7.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晚年感叹不复梦见周文王,即表明对周文王的深切怀念,又表明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彻底放弃,连做梦也不再想到传承周代文化。子曰:“瓠不瓠,瓠哉!瓠哉!”“瓠”是一种礼器,作为礼器就有一定的规制,为喻,说明治理国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C.如果失去了规制,“瓠”也就不成其瓠了。孔子以此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做事在前,有“勤”“养”且算作真正的“孝”。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的本质不在于玉帛(行礼的物品)和钟鼓(奏乐的器具)于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的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作用。到D.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享受在后,有“恭”,这不能算作真正的“孝”。只有做,即行礼、奏乐的具体行动,而在答案:A(此章是孔子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大道却仍未能施行。所谓“梦见周公”梦,而是推行大道的隐语。“周公”一般认为是“姬旦”,不是“周文王”。)8.补充下面的名句。(3分)⑴为政以德,,未必是真的说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⑶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⑴譬如北辰居⑵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二、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⑵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⑴周代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两代,那么丰富多彩,真实完美啊!我依从周代的。⑵人如果不仁爱,怎样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爱,怎样对待乐呢?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⑴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⑵有人把宰我和孔子的这场争论成为“旷世争论”,这场争论给你怎样的思考?(2分)⑴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钻火改用木料经过了一个轮回,满一年也就可以结束了。⑵一是孔子教学民主:师生争论激烈,宰我有毫不谦让之心,无曲意逢迎之意;无孔子民主教学氛围,宰我绝不敢率真陈述己见。二是有言之教:孔子当着宰我的面难以启齿,便改为背后传言,一则保护宰我的自尊,二则避免和宰我正面冲突。(仅供参考)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⑴用一个成语概括孔子的“政论”观。(1分)⑵话语交际的成功取决于问答对应。仔细研读本章,我们发现孔子的回答对子路的提问来说既有“问答对应”,也有“答非所问”,你如何理解孔子的“答非所问”?(3分)⑴名正言顺⑵子路第二次发问:“奚其正?”即正名的具体内容;孔子回答的是“为什么正名”,即正名的重要性:答非所问。孔子的答非所问有其理由:一是率真直言的“子路”口无遮拦,“有是哉,子之迂也!”在极度气愤的状态下孔子破口大骂,“野哉,由也!”言外之意是说子路不识事物之根本。二是孔子认为子路应该深思慎言,不能如此荒唐,率意而言,本身也是不知“名”。所以孔子不回答“正名的具体内容”,而回答“正名的重要性”。TOC\o"1-5"\h\z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分析孔子思想中“礼与仁”的关系。(3分)孔子认为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他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在孔子看来,所谓孝弟,就是尊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这样,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六、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节选自〈〈史记•叔孙通列传》⑴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2分)⑵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1分)⑶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2分)⑴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⑵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⑶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礼仪而惊惧肃敬的。【参考译文】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王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叔孙通负责拟定仪礼名号。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和您一起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礼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浙江省宁波中学李克刚老师搜集整理。、〈〈克己复礼》练习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浙江省宁波中学李克刚老师搜集整理。、〈〈克己复礼》练习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仪,这时正巧是十月。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在十月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礼仪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于是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予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㈢我看孔子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不仅是些具体的礼节仪式,而且包括古代社会一系列制度以及相关的宗教、政治、伦理等思想观念。“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到了周代,礼仪制度已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这在以后被称为“礼经”的〈〈周礼》、〈〈仪礼》、〈〈礼记》中,充分体现出来。孔子以继承中国古代文化为己任。他对周代的礼仪制度有着浓厚的兴趣,由衷地赞叹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侑篇》3.14)孔子对周礼的赞美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春秋末期,大国称霸,周天子的宗主地位遭到削弱,周礼受到了严重破坏。但是孔子生活的鲁国却是周文化典籍保存最为丰富的诸侯国。连晋大夫韩起访鲁时也惊叹:“周礼尽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孔子后来成为中华古代文化的象征,除了得益于鲁国文化背景外,还由于他本人具有超乎常人的勤奋学习精神。〈〈论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侑篇》3.15),可见一斑。当时有人讥笑他“不知礼”才“每事问”,这恰恰是浅陋之见。朱熹认为“每事问”一方面反映孔子“不自足”,另一方面是“知底更审问”(〈〈朱子语类》卷二五)。这是有道理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是,孔子提出了纳仁入礼,仁礼结合的主张。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侑篇》3.3)离开了仁德,光讲礼乐有何意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当时是相当尖锐的。因为当时一批贵族,总是“礼”不离口,满嘴“礼”呀“非礼”呀,而干的尽是违礼缺德的事。孔子倡导仁德,主张纳仁入礼,使“礼”不单是作为外在的行为规范起作用,而且有“仁”作为其内在的灵魂,从而产生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性自觉的力量。孔子这一思想,很快被一些聪颖的弟子所领悟。〈〈八侑篇》第八章记载了一则有趣的事例。有一次,子夏向老师讨教〈〈诗经》中描写女子美貌诗句的含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答以“绘事后素”。即绘画是先有白底,然后加上五彩色。才思敏捷的子夏立即联系到仁与礼的关系说:“礼后乎?”这就是说:在仁德修养的基础上,加以礼仪的文饰。这正合乎孔子强调的“文质彬彬”,即文与质、礼与仁相结合的思想。因此孔子听后大加赞赏:“起予者商也!”“礼”还和“乐”有着密切关系。孔子常把两者相提并论(见〈〈八侑》第三章和〈〈阳货》、〈〈先进》等篇)。因为礼和乐是相辅相成的,音乐、舞蹈能起到感化人的作用。礼有了乐的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陶冶性情,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孔子对〈〈韶》乐舞有极高的评价。相传〈〈韶》为虞舜时期的乐舞,由〈〈九招》发展而成,用鼓蕈(小鼓)、钟、磬、塌、管等多种乐器伴奏。演者化装成凤凰,翩翩起舞。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他高度称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八侑篇》3.25)。他还比较了〈〈韶》乐和〈〈武》乐,认为"〈〈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反映周武王伐纣的〈〈武》乐,在孔子看来,艺术形式是“尽美”的,而其内容与武力相关,未能达到“尽善”的地步。孔子对民间音乐也很关注。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侑篇》3.20)孔子关于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相统一的观点,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有很大影响。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浙江省宁波中学李克刚老师搜集整理。、〈〈克己复礼》练习一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局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二、〈〈克己复礼》练习一PAGE\*MERGEFORMAT#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罗俊霞老师编写㈣参考资料〈〈论语》中的基本概念——礼礼之用,和为贵(〈〈学而》1.12)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1.12)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1.13)贫而乐,富而好礼(〈〈学而》1.1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2.3)生,事之以礼(〈〈为政》2.5)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2.5)殷因于夏礼(〈〈为政》2.23)周因子殷礼(〈〈为政〉〉2.23)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侑》3.3)林放问礼之本(〈〈八侑》3.4)礼,与其奢也,宁俭(〈〈八侑》3.4)礼后乎(〈〈八侑》3.8)夏礼,吾能言之(〈〈八侑》3.9)殷礼,吾能言之(《八侑》3.9)孰谓邪人之子知礼乎(〈〈八侑》3.15)是礼也(《八侑》3.15)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侑》3.17)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侑》3.18)君使臣以礼(〈〈八侑》3.19)然则管仲知礼乎(〈〈八侑》3.22)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侑》3.22)为礼不敬(《八侑》3.26)能以礼让为国乎(〈〈里仁》4.13)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4.13)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6.27)子所雅日,语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执礼(〈〈述而》7.18)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述而》7.31)君而知礼,孰不知礼(〈〈述而》7.31)恭而无礼则劳(〈〈泰伯》8.2)慎而无礼则蕙(〈〈泰伯》8.2)勇而无礼则乱(〈〈泰伯》8.2)直而尢礼则绞(〈〈泰伯》8.2)立于礼(〈〈泰伯》8.8)麻冕,礼也(〈〈子罕》9.3)拜下,礼也(〈〈子罕》9.3)约我以礼(〈〈子罕》9.11)享礼,有容色(〈〈乡党》10.5)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先进》11.1)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先进》11.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先进》11.26)为国以礼(〈〈先进》11.26)克己复礼为仁(〈〈颜渊》12.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12.1)与人恭而有礼(〈〈颜渊》12.5)〈〈颜渊》12.15)〈〈子路》13.3)〈〈子路》13.4)博学以文,约之以礼(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文之以礼乐(〈〈宪问》14.12)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宪问》14.41)礼以行之(〈〈卫灵公》15.18)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15.33)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戾出(〈〈季氏》16.2)乐节礼乐(〈〈季氏》16.5)不学礼,无以立(〈〈季氏》16.13)闻礼(〈〈季氏》16.13)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阳货》17.11)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阳货》17.21)恶勇而无礼者(〈〈阳货》17.24)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曰》20.3)〈〈论语》中的基本概念——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1.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7.20)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2.1)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2.2)恭宽信敏惠(〈〈阳货》17.6)敏则有功(〈〈阳货》17.6)(〈〈尧曰》20.1)〈〈论语》中的基本概念——命五十而知天命(〈〈为政》2.4)不幸短命死矣(〈〈雍也》6.3)命矣夫(《雍也》6.10)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9.1)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先进》11.19)死生有命(〈〈颜渊》12.5)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14.36)公伯寮其如命何(《宪问》14.36)畏天命(〈〈季氏》16.8)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16.8)士见危致命(〈〈子张》19.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20.3)〈〈论语》中的基本概念——让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1.10)揖让而升(〈〈八侑》3.7)能以礼让为国乎(〈〈里仁》4.13)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4.13)三以天下让(〈〈泰伯》8.1)其言不让(《先进》11.26)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15.36)
本文档为【[精]克己复礼7615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428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18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