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医学影像诊断课件医学影像诊断1.X线成像2.X-CT成像3.MRI成像4.超声波成像5.核医学设备成像1.X线成像X线的本质:电磁辐射常用X线诊断设备:X线机、数字X线摄影设备(DSA、CR、DR)和X线计算机体层(X线CT)等。1.1X线的特征1.2X射线成像原理1.3计算机X线摄影(CR)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1.5X线对人体的伤害1.1X线的特征X射线在电磁辐射中的特点属于高频率、波长短的射线X射线的频率约在3×1016~3×1020Hz之间,波长约在10~10-3nm之间X线诊断常用的X线波长范围为0.008...

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1.X线成像2.X-CT成像3.MRI成像4.超声波成像5.核医学设备成像1.X线成像X线的本质:电磁辐射常用X线诊断设备:X线机、数字X线摄影设备(DSA、CR、DR)和X线计算机体层(X线CT)等。1.1X线的特征1.2X射线成像原理1.3计算机X线摄影(CR)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1.5X线对人体的伤害1.1X线的特征X射线在电磁辐射中的特点属于高频率、波长短的射线X射线的频率约在3×1016~3×1020Hz之间,波长约在10~10-3nm之间X线诊断常用的X线波长范围为0.008~0.031nm1.1X线的特征1.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X射线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统称为波粒二象性。X射线在传播时,它的波动性占主导地位,具有频率和波长,且有干涉、衍射等现象发生。X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它的粒子特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1.1X线的特征2.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1)X射线的穿透作用。其贯穿本领的强弱与物质的性质有关1.1X线的特征2.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2)X射线的荧光作用。X射线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当它照射某些物质时,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钨酸钙等,能够使这些物质的原子处于激发态,当它们回到基态时就能够发出荧光,这类物质称荧光物质。医学中透视用的荧光屏、X射线摄影用的增感屏、影像增强器中的输入屏和输出屏都是利用荧光特性做成的。(3)X射线的电离作用。X射线虽然不带电,但具有足够能量的X光子能够撞击原子中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产生一次电离。电离作用也是X射线损伤和治疗的基础。1.1X线的特征2.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4)X射线的热作用。X射线被物质吸收,绝大部分最终都将变为热能,使物体温升。(5)X射线的化学效应。X射线能使多种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例如,X射线能使照相底片感光。(6)X射线的生物效应。生物组织经一定量的X射线照射,会产生电离和激发,使细胞受到损伤、抑制、死亡或通过遗传变异影响下一代,这种现象称为X射线的生物效应。这个特性可充分应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1.2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的产生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X射线管、高压电源及低压电源,如图3.2所示。1.2X射线成像原理①人体不同密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1.2X射线成像原理2.X射线人体成像(2)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①医用X射线胶片与增感屏医用X射线胶片的主要特性是感光,即接受光照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潜影(latentimage)。经过对有潜影的胶片处理(暗室处理:显影、定影等)。使胶片上的潜影转变为可见的不同灰度(gray)分布像。胶片感光层中的卤化银还原成金属银残留在胶片上,形成由金属银颗粒组成的黑色影像。人体组织的物质密度高,则吸收X射线多,在X射线照片上呈白影;反之,如果组织的物质密度低,则吸收X射线少,在X射线照片上呈黑影。1.2X射线成像原理2.X射线人体成像(2)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①医用X射线胶片与增感屏医用X射线增感屏为荧光增感屏,其增感原理为增感屏上的荧光物质受到X射线激发后,发出易被胶片所接收的荧光,从而增强对X射线胶片的感光作用。主要目的是:在实际X射线摄影中,仅有不到10%的X射线光子能直接被胶片吸收形成潜影,绝大部分X射线光子穿透胶片,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因此需要利用一种增感方法来增加X射线对胶片的曝光,以缩短摄影时间,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常采用的增感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是在暗盒中将胶片夹在两片增感屏(intensifyingscreen)之间,然后进行曝光。1.2X射线成像原理2.X射线人体成像(2)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②X射线电视系统X射线电视系统主要包括X射线影像增强器、光学图像分配系统、含有摄像机与监视器的闭路视频系统与辅助电子设备。X射线影像增强管是影像增强器的核心部件。1.3计算机X线摄影(CR)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将X线透过人体后的信息记录在成像板(ImagePlate,IP)上,经读取装置读取后,由计算机以数字化图像信息的形式储存,再经过数字/模拟(D/A)转换器将数字化信息转换成图像的组织密度(灰度)信息,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其中,成像板是CR成像技术的关键。1.3计算机X线摄影(CR)1.成像板(IP)成像板(IP)是使用一种含有微量素铕(Eu2+)的钡氟溴化合物结晶制作而成能够采集(记录)影像信息的载体,可以代替X线胶片并重复使用2-3万次。当透过人体的X线照射到IP板上时可以使IP板感光并形成潜影以记录X线影像信息。成像板的构造:(1)表面保护层。(2)辉尽性荧光体层。(3)基板(支持体)。(4)背面保护层。1.3计算机X线摄影(CR)1.3计算机X线摄影(CR)3、CR系统的工作流程(1)信息采集。传统的X线摄影是以X线胶片为接收介质,接受X线曝光后,经显影、定影后形成图像,其所获得的图像是一幅模拟图像,无法作任何后处理。CR系统采用成像板来接受X线形成的模拟信息,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输出,从而使传统的X线图像能够被后处理以及存储和传输。(2)信息转换。是指存储在IP上的X线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的过程。CR的信息转换主要由激光阅读器、光电倍增管和模数转换器完成。IP在X线照射时受到第一次激发产生的连续的、模拟的信息,在激光阅读仪的激光扫描中产生第二次激发,并产生荧光(荧光的强弱与第一次激发的能量呈线性正相关)。该荧光经高效光导采集器采集,进入光电倍增管变为相应强弱的电信号,由倍增管增幅放大后,再由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1.3计算机X线摄影(CR)与普通X摄影相比较,CR的优点是:①宽容度大,摄影条件易选择。②可降低投照辐射量:CR可在IP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自动调节放大增益,最大幅度地减少X线曝光量,降低病人的辐射损伤。③影像清晰度较普通片高。④对影像可进行后处理,对曝光不足或过度的胶片可进行后期补救。⑤可进行图像传输、存储。⑥由于激光扫描仪可以对IP上的残留信号进行消影处理,IP板可重复使用2-3万次。1.3计算机X线摄影(CR)4、CR的临床应用CR的图像质量与所含的影像信息量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故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摄照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患者接受的X线量减少。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传输,这些都是CR的优点。CR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都是所摄部位总体的重叠影像,因此,传统X线能摄照的部位也都可以用CR成像,而且对CR图像的观察与分析也与传统X线相同。所不同的是CR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的象素所组成。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是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射线探测器直接把X射线信息影像转化为数字图像信息的技术。当前DR设备主要采用二维平板X射线探测器(flatpaneldetector,FPD),包括:(1)非晶态硅平板探测器先经闪烁发光晶体转换成可见光再转换为数字信号(2)非晶态硒平板探测器将X线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系统必须具有组织均衡和能量减影两种功能。组织均衡:可以使高密度与低密度组织在图像中显示的同样清晰。脊柱颈胸段和胸腰段由于上下段厚度相差较大,常规摄影时一段显示清晰而另一段显示不清,组织均衡功能使上下段脊椎均能清晰显示;常规正位胸片上由于纵隔结构重叠使心脏后的病变显示不清,通过组织均衡可清晰显示。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能量减影:俗称“骨肉分离技术”,在200毫秒内分别以高千伏和低千伏2次曝光,通过减影同时提供3幅图像——标准图像、软组织图像、骨组织图像。软组织图像可去除肋骨,使肺部结节得到更好显现;骨组织图像适用于肺部结节内钙化以及肋骨骨折的显示。能量减影使肺癌检测的敏感性提高10%,特异性提高20%,由于肺部结节内钙化多见于良性病变,肺内结节钙化的显示有利于定性诊断。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2)胸部为DR最适合的部位,胸部组织密度差异大,不同的后处理,更有利于发现病变,特别是纵隔心影后隔下肋骨重叠的部位的病变。DR明显扩大了常规胸片不能函盖的范围。特别是胸部体检,快速、清晰、准确。X线管焦点与影像板的距离为180CM,完全可以满足心脏摄影检查,同时可以在工作站上对心血管进行准确的测量。(3)腹部检查,对腹部的游离气体,肠管梗阻、尿路结石钙化等病变,通过后处理增加软组织的分辨力,增加对微小病灶的显示能力。对腹部脏器的造影检查,同样可以提高对微细结构的分辨。DR临床应用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1)具有较高的量子检测效率(DQE)可达74%。(2)DR成像速度快,采集时间10ms以下,成像时间仅为5秒,放射技师即刻在屏幕上观察图像。数秒即可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根据需要即可打印激光胶片。(3)DR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低噪声率,非晶硅接受X线照射后直接转换为电信号,可避免其他成像方式如屏胶体系、CR等光照射磷物质后散射引起的图像锐利度减低,因此可获得高清晰图像。并可获得高性能的MTF曲线。DR的主要特点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4)DR具有低的辐射剂量。如胸部正位,采用120KV、200MA、11.7MAS之间,5-8MS,剂量0.04-0.08mGy。腰椎85KV、400MA、46MAS、90-160MS、1-1.13mGy,大大低于CEC制定的辐射标准。(5)DR的直接转换技术,使网络工作简单化,效率高,为医学影像学实现全数字化和无胶片化铺平了道路。(6)有效解决了图像的存档管理与传输,采用光盘刻录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DR的主要特点1.4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3)DR与CR成像技术的比较1.5X线对人体的伤害人们早就发现,接触X射线量过多与某些癌病的发病率高室切相关,同时还能引起不孕病。技术的进步,新一代X光机的发展,其辐射量比过去减少了许多,一般检查对人体是安全的。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属於不可见光,但其辐射吸收率极高,它在穿透皮肤、肌肉等软组织的同时,被组织接收的辐射能量是很强的,足以将肌肉组织中的电子撞击出围绕原子核运行的轨道,产生不稳定的分子,进而生成对人体有危害的自由基。辐射能还能直接引起染色体破裂或基因突变,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但是,放射治疗(放疗)时,辐射量要比一般检查大得多,同时它是连续使用,被人体吸收的总剂量更大,因而导致病人全身乏力、不思饮食、白血球减少等反应。1.5X线对人体的伤害放疗可杀死癌细胞,治愈癌症主要是因为癌细胞群体比正常细胞群体对X射线的敏感性高,可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保留正常细胞。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正常细胞多少还是会受到一些伤害,不然放疗病人的白血球就不会减少了。对正在生长的有机体进行长时间的低剂量X射线照射,会引起生长障碍及寿命缩短,即过早衰老。胚胎组织对X射线十分敏感,特别是在胚胎生长的开始八到十二周内,此时胚胎正处在细胞及机体分化时期,任何电离辐射都可引起多种畸型。研究证明,孕妇接受X射线的诊断检查,会使胎儿也吸收射线,这些孩子在十六岁以前,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性比一般孩子要大。有时,医生要孕妇做X线检查,早点告诉医生自己已经怀孕,这样就可避免X射线的伤害。2X-CT成像X-CT与X射线摄影相比较有很大区别,X射线摄影产生的是多器官重叠的平片图像CT是用X射线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图像,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可以显著的扩大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X射线平片与CT断层对比图2.1.X-CT成像技术X-CT(X-raycomputedtomography,X-CT)是运用扫描并采集投影的物理技术,以测定X射线在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算法,经计算机运算处理,求解出人体组织的衰减系数值在某剖面上的二维分布矩阵,再将其转为图像上的灰度分布,从而实现建立断层解剖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X-CT成像的本质是衰减系数成像。2.1.X-CT成像技术1.X-CT成像装置与流程X-CT成像装置主要由X线管、准直器、检测器、扫描机构,测量电路、电子计算机、监视器等部分所组成的。X-CT成像流程是:X线----准直器----检测器-----转变电信号------放大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计算机系统----存入计算机的存贮器----编码----显示图像2.1.X-CT成像技术2.X-CT成像的数据采集与处理X-CT成像的数据采集是利用X线管和检测器等的同步扫描来完成的。检测器是一种X线光子转换为电流信号的换能器。X-CT成像的数据采集根据X-CT成像的物理原理进行的。X线管发出直线波束2.2X-CT的扫描方式CT的各种扫描方式中,单束平移-旋转方式、窄扇形束扫描平移-旋转方式、旋转-旋转方式、静止-旋转方式的共同点是都需要X射线管和检测器之间进行同步扫描机械运动。为满足人体动态器官的检查,需要进一步提高扫描的速度,在静止-旋转扫描模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电子束扫描方式,没有机械运动,大大地提高了扫描速度。2.2X-CT的扫描方式1.单束平移-旋转(T/R)方式单束扫描是由一个X射线管和一个检测器组成,X射线束被准直成笔直单射线束形式,X射线管和检测器围绕受检体作同步平移-旋转扫描运动。这种扫描首先进行同步平移直线扫描。当平移扫完一个指定断层后,同步扫描系统转过一个角度(一般为1°)后再对同一指定断层进行平移同步扫描,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扫描系统旋转到与初始值位置成180°角为止,这就是平移旋转扫描方式单束平移-旋转方式2.2X-CT的扫描方式1.单束平移-旋转(T/R)方式这种扫描方式的缺点是射线利用率极低,扫描速度很慢,对一个断层扫描约需5分钟时间,只适用于无体动器官的扫描。单束平移-旋转方式2.2X-CT的扫描方式2.窄扇形束扫描平移-旋转(T/R)方式窄扇形束扫描称为第二代CT扫描。扫描装置由一个X射线管和6~30个的检测器组构成同步扫描系统。扫描时,X射线管发出角度为3°~20°的窄扇形射线束,6~30个检测器同时采样,并采用平移-旋转扫描方式。窄扇形束扫描平移-旋转方式2.2X-CT的扫描方式2.窄扇形束扫描平移-旋转(T/R)方式这种扫描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检测器排列成直线,对于X射线管发出的扇形束来说,扇形束的中心射束和边缘射束的测量值不相等,需校正,否则扫描会因这种运动而出现运动伪影,影响CT图像的质量。窄扇形束扫描平移-旋转方式2.2X-CT的扫描方式3.旋转-旋转(R/R)方式这种扫描称为第三代CT扫描,扫描装置由一个X射线管和由250~700个检测器(或用检测器阵列)排列成一个可在扫描架内滑动的紧密圆弧形。X射线管发出张角为30°~45°,能覆盖整个受检体的宽扇形射线束。由于这种宽扇束扫描一次即能覆盖整个受检体,故只需X射线管和检测器作同步旋转运动。X线管旋转采样点检测器轨道检测器扇形X线束摄影区域旋转-旋转扫描方式2.2X-CT的扫描方式3.旋转-旋转(R/R)方式这种扫描的缺点是:要对每个相邻检测器的接收灵敏度差异进行校正,否则由于同步旋转扫描运动会产生环形伪像。X线管旋转采样点检测器轨道检测器扇形X线束摄影区域旋转-旋转扫描方式2.2X-CT的扫描方式4.静止-旋转(S/R)方式这种扫描称为第四代CT扫描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射线管和600~2000个检测器所组成。在静止-旋转扫描方式中,每个检测器得到的投影值,相当于以该检测器为焦点,由X射线管旋转扫描一个扇形面而获得。静止-旋转扫描方式的优点是:每一个检测器上获得多个方向的投影数据,能很好地克服宽扇形束的旋转-旋转扫描方式中由于检测器之间差异所带来的环形伪影,扫描速度与静止-旋转方式相比也有所提高。检测器X线管轨迹X线管静止-旋转扫描方式2.2X-CT的扫描方式5.电子束扫描方式电子束扫描又称为第五代CT,由一个电子束X线管、一个由864个固定探测器阵列和一个采样、整理、数据显示的计算机构成。最大的差别是X线管,它有一个电子枪、偏转线圈和处在真空中的半圆形钨靶。扫描时,所产生的电子束尙X线管轴向加速,电磁线圈将电子束聚焦,并利用磁场使电子束瞬时偏转,分别轰击四个钨靶。由于探测器是排成216º的环形,一次扫描可得两层图像,还由于一次扫描分别轰击四个靶面,故总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次扫描可得8个层面。真空泵靶环扫描床电子枪电子束聚焦线圈偏转线圈X线束电子束扫描方式2.2X-CT的扫描方式5.电子束扫描方式电子束扫描方式的优点为扫描时间缩短到50ms,解决了心脏等动态器官的扫描。2.3螺旋CT工作原理螺旋扫描是指在扫描期间,X线管连续旋转并产生X线束,同时扫描床在纵轴方向连续移动,这样,扫描区域X线束进行的轨迹相对被检查者而言呈螺旋运动,扫描轨迹为螺旋形曲线,这样可以一次收集到扫描范围内全部容积的数据,所以也称为螺旋容积扫描。螺旋CT扫描装置包括探测器、X线管滑环、机架与检查床、控制台与计算机。其中滑环技术是螺旋扫描的基础,螺旋扫描是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的连续移动相结合而实现的。2.3螺旋CT工作原理多层螺旋CT,又称多层CT。它的结构特点是具备多排检测器和多个数据采集系统。螺旋扫描及层面投影2.3螺旋CT工作原理多层螺旋CT扫描特点:(1)降低X射线球管损耗。(2)扫描覆盖范围更长。(3)扫描时间更短。(4)扫描层厚更薄。2.4CT图像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象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象素大小及数目不同。大小可以是1.0×1.0mm,0.5×0.5mm不等;数目可以是256×256,即65536个,或512×512,即262144个不等。显然,象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spatialresolution)高。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2.4CT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因此,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2.4CT图像2.4CT图像x线图像可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如高密度和低密度,但没有量的概念。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水的吸收系数为10,CT值定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吸收系数最高,CT值定为+1000Hu,而空气密度最低,定为-1000Hu。人体中密度不同和各种组织的CT值则居于-1000Hu到+1000Hu的2000个分度之间。2.4CT图像 CT图像是层面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通过CT设备上图像的重建程序的使用,还可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层面图像,可以多角度查看器官和病变的关系。2.5CT诊断的临床应用CT诊断由于它的特殊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不宜将CT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应在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应用。2.6CT诊断的特点及优势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而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有希望取代常规的脑血管造影。2.6CT诊断的特点及优势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 CT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例如,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早期癌、中耳小胆指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但明显病变,X线平片已可确诊者则无需CT检查。2.6CT诊断的特点及优势对胸部疾病的诊断CT检查随着高分辨力CT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通常采用造影增强扫描以明确纵隔和肺门有无肿块或淋巴结增大、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对原发和转移性纵隔肿瘤、淋巴结结核、中心型肺癌等的诊断,均很在帮助。肺内间质、实质性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CT对平片检查较难显示的部分,例如同心、大血管重叠病变的显圾,更具有优越性。对胸膜、膈、胸壁病变,也可清楚显示。2.6CT诊断的特点及优势心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心脏方面主要是心包病变的诊断。心腔及心壁的显示。由于扫描时间一般长于心动周期,影响图像的清晰度,诊断价值有限。但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大血管壁的钙化及动脉瘤改变等,CT检查可以很好显示。2.6CT诊断的特点及优势腹部及盆部疾病的CT检查,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以及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诊断。尤其是占位性病变、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等。胃肠病变向腔外侵犯以及邻近和远处转移等,CT检查也有很大价值。当然,胃肠管腔内病变情况主要仍依赖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2.6CT诊断的特点及优势骨关节疾病,多数情况可通过简便、经济的常规X线检查确诊,因此使用CT检查相对较少。2.6CT诊断的特点及优势虽然CT检查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优点,但仍有其限度,最主要的是对病变检测的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仍不很高;对胸部检查虽可发现普通X线片不能检出的隐匿性病变,但对肺的良性,恶性病变的区别仍十分困难;腹部病变的定性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CT检查费用高,难以对早期肿瘤筛选,当前一般认为CT、B超、常规X线、核素扫描以及MRI等影像手段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而最后的定性诊断仍需细胞学的检查。2.7CT检查范围1)头部:脑出血,脑梗塞,动脉瘤,血管畸形,各种肿瘤,外伤,出血,骨折,先天畸形等;2)胸部:肺、胸膜及纵隔各种肿瘤,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囊肿,肺不张,气胸,骨折等;3)腹、盆腔:各种实质器官的肿瘤、外伤、出血,肝硬化,胆结石,泌尿系结石、积水,膀胱、前列腺病变,某些炎症、畸形等;4)脊柱、四肢:骨折,外伤,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肿瘤,结核等;5)骨骼、血管三维重建成像;各部位的MPR、MIP成像等;6)CTA(CT血管成像):大动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主动脉瘤及夹层等;7)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癌等;2.7CT检查范围其他:眼科及眼眶肿瘤,外伤;鼻窦炎、鼻息肉、肿瘤、囊肿、外伤等。由于CT的高分辨力,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楚显影,能清楚显示出病变。在临床上,神经系统与头颈部CT诊断应用早,对脑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的炎症与寄生虫病、脑先天畸形和脑实质性病变等诊断价值大。在五官科诊断中,对于框内肿瘤、鼻窦、咽喉部肿瘤,特别是内耳发育异常有诊断价值。在呼吸系统诊断中,对肺癌的诊断、纵隔肿瘤的检查和瘤体内部结构以及肺门及纵隔有无淋巴结的转移,做CT检查做出的诊断都是比较可靠的。在心脏大血管和骨骼肌肉系统的检查中也是有诊断价值的。医学影像诊断1.X线成像2.X-CT成像3.MRI成像4.核医学设备成像5.超声波成像3MRI成像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3MRI成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一多种特征参数、多种靶位核素的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向外在磁场中的人体进行照射,人体内各种不同组织的氢核在电磁波的作用下会发生核磁共振,并吸收电磁波的能量,随后再发射出电磁波。3.1磁共振现象在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吸收频率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磁共振现象(magneticresonance,MR)。3.2磁共振成像的原理MRI成像方法是将检查层面分成体素信息,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同时获得每个体素的T1值与T2值,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当MRI应用于人体成像时,由于人体各组织与器官的T值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影像。3.2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MRI成像的指导思想是用磁场值来标定受检体共振核的空间位置。(1)层面的选择将待测物体置于一均匀磁场B0中,设磁场方向是Z轴方向,在均匀磁场的基础上,再叠加一相同方向的线性梯度场GZ.使磁感应强度沿Z轴方向由小到大均匀改变。XYXZB0GZ层面的选择3.2磁共振成像的原理(2)编码编码是将研究的物体断层分为若干个体素,对每个体素标定一个记号,常用nznynx来标定层面每个体素的标号。经过选片后取出层面的若干个体素,由于整个层面处于相同的磁场中,故每个体素中的磁矩在磁场中旋进的频率和相位均相同。目前MRI使用的是频率与相位二种编码方法。XYXZB0GZ选片后层面的若干个体素3.2磁共振成像的原理(3)图像重建经过选片、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可以对整个层面的体素进行标定。由于观测层面中的磁矩是在RF脉冲激励下旋进,因此停止RF脉冲照射时,各体素的磁矩在回到平衡态的过程中,磁矩的方向发生变化,在接收线圈中可以感应出这种由于磁矩取向变化所产生的信号。这种感应信号是各个体素带有相位和频率特征的MR信号的总和。为取得层面各体素MR信号的大小,需要根据信号所携带的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的特征,把各体素的信号分离出来,这一过程称为解码,由计算机完成。3.2磁共振成像的原理2.人体的磁共振成像  氢核是人体MRI的首选核种。  除了氢核密度可以作为成像特征信息外,人体不同组织的T1、T2值也可以提供诊断依据。  人体组织的MR信号强度取决于该组织中的氢核密度及其氢核周围的环境。  T1、T2反映了氢核周围环境的信息。换句话说,人体不同组织之间、正常组织与该组织中的病变组织之间氢核密度ρ、T1和T2三个参数的差异及变化,是MRI用于临床诊断最主要的物理学依据。3.3磁共振成像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由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图像重建系统三大部分组成。1.磁场系统(1)静磁场。(2)梯度磁场。(3)场强与精度。2.射频系统(1)射频发生器。(2)射频接收器。3.4MRI医疗用途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3.4MRI医疗用途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3.5MRI的优点MRI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MRI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而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CT。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3.6MRI的缺点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对骨折的诊断的敏感性不如CT及X线平片;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3.6MRI的缺点危重病人不宜做妊娠3个月内者除非必须,不推荐进行MRI检查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行MRI检查,也不能靠近MRI设备多数MRI设备检查空间较为封闭,部分患者因恐惧不能配合完成检查检查所需时间较长3.7MRI检查注意事项由于在核磁共振机器及核磁共振检查室内存在非常强大的磁场,因此,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以及血管手术后留有金属夹、金属支架者,或其他的冠状动脉、食管、前列腺、胆道进行金属支架手术者,绝对严禁作核磁共振检查,否则,由于金属受强大磁场的吸引而移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以致生命危险。一般在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门外,都有红色或黄色的醒目标志注明绝对严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3.7MRI检查注意事项身体内有不能除去的其他金属异物,如金属内固定物、人工关节、金属假牙、支架、银夹、弹片等金属存留者,为检查的相对禁忌,必须检查时,应严密观察,以防检查中金属在强大磁场中移动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产生严重后果,如无特殊必要一般不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有金属避孕环及活动的金属假牙者一定要取出后再进行检查。3.7MRI检查注意事项有时,遗留在体内的金属铁离子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影响正确诊断。在进入核磁共振检查室之前,应去除身上带的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金属皮带、金属项链、金属耳环、金属纽扣及其他金属饰品或金属物品。否则,检查时可能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的干扰,形成伪影,不利于病灶的显示;而且由于强磁场的作用,金属物品可能被吸进核磁共振机,从而对非常昂贵的核磁共振机造成破坏;另外,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会遭到强磁场的破坏,而造成个人财物不必要的损失。3.7MRI检查注意事项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许多骨科内固定物,特别是脊柱的内固定物,开始用钛合金或钛金属制成。由于钛金属不受磁场的吸引,在磁场中不会移动。因此体内有钛金属内固定物的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是安全的;而且钛金属也不会对核磁共振的图像产生干扰。这对于患有脊柱疾病并且需要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的病人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钛合金和钛金属制成的内固定物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3.8MRI检查适应症1、神经系统病变: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外伤等,为应用最早的人体系统,目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及时,可发现早期病变。2、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心包积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剥离等的诊断。3、胸部病变: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可以显示肺内团块与较大气管和血管的关系等。4、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3.8MRI检查适应症5、盆腔脏器;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和膀胱的肿物等。6、骨与关节: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一些细微的改变如骨挫伤等有较大价值,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7、全身软组织病变:无论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感染、变性病变等,皆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的诊断。4超声波成像  产生超声波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高频声源,二是要有传播超声的介质。在固体中,超声振动可以以纵波的形式传播,也可以以横波的形式传播;但在气体和液体中,因为介质没有切变弹性,超声只能以纵波的形式传播。由于这种特性,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波形的转换。  4超声波成像医学上应用的超声成像是靠反射或散射回波来运载生物信息的。超声回波运载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大界面造成的反射波②小粒子所引起的散射波③生物组织对声能吸收所导致的回波幅值衰减4.1超声波的特性1.超声波的传播特性(1)方向性好。(2)强度高。(3)对液体和固体的穿透力强。(4)反射与折射。(5)衍射与散射。(6)声波衰减。(7)超声多普勒效应。衍射与散射示意图反射与折射示意图4超声波成像原理2.超声波与物质作用的特性(1)热作用机制被组织吸收的超声波对分子产生作用会导致两种基本的结果:①分子振动和转动能量可逆转性增加,使介质温度上升。②分子结构永久性地被改变。(2)机械作用(3)超声空化作用(4)化学效应4.2超声波的产生常用的超声波检查使用脉冲振荡发射器与超声回波接收器一体装置。1.压电效应医用超声波仪器主要采用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2.超声波对人体的作用(1)无反射型。(2)少反射型。(3)多反射型。(4)全反射型。4.3超声波成像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的超声探测技术和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超声探测技术。基于回波扫描的超声探测技术主要用于解剖学范畴的检测、了解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方面的状况和变化。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超声探测技术主要用于了解组织器官的功能状况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生理病理状况,如观测血流状态、心脏的运动状况和血管是否栓塞检查等方面。4.3超声波成像技术1.脉冲回波检测技术基于回波扫描的超声探测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传播路线上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能发生不同频率与密度的回声波反射的物理特性来检测回波信号,并对其进行接收放大和信号处理,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超声检查图像。目前,医生们应用的超声诊断方法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A型、B型、M型及D型四大类。4.3超声波成像技术1.脉冲回波检测技术(1)A型超声A型显示是最基本的超声显示方式A型超声是以波形来显示组织特征的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器官的径线,以判定其大小。可用来鉴别病变组织的一些物理特性A超主要用于颅脑的占位性病变的诊断4.3超声波成像技术1.脉冲回波检测技术(2)M型超声M型超声诊断仪(简称M超)又叫超声心动仪之称。超声心动图是用超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并评价心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目前,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所涉及的冠状动脉的重要血管、心肌、心脏结构及血管心腔血液动力学的状态均可提供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的评价。M型超声是用于观察心脏等活动界面时间变化的一种方法。4.3超声波成像技术1.脉冲回波检测技术(3)B型超声B型超声诊断仪(简称B超)是目前超声图像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机型。B型超声是用平面图形的形式来显示被探查组织的具体情况。5.3超声波成像技术2.多普勒效应的超声探测技术多普勒效应的超声探测技术是利用运动物体散射或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如心脏、血液等动态检查信息。(1)D型超声D型超声全名为超声多普勒血流测量技术。(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提取的信号转变为红色、蓝色、绿色的色彩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彩超)能用彩色反映出血流的运动状态:红色表示朝向探头的血流,蓝色表示离开探头的血流,而湍流的程度用绿色成份的多少表示,色彩的亮度表示速率大小。4.3超声波成像技术3.超声波成像特点(1)有高的软组织分辨力。(2)具有高度的安全性。(3)实时成像。4.超声的应用  (1)超声检验(2)超声处理(3)基础研究4.4超声诊断A型超声检查  超声束以线状径路穿入人体,在不同组织介面上产生相应不等强度的反射,由不同距离和不同幅度的回波组成一曲线组,X轴(横坐标)为时间(反应距离),Y轴(纵坐标)为幅度(反应强度),根据曲线组中各反射波的位置、幅度、组合状态等,分析探查部位组织的结构状态,判断有无异常,发现疾病。是人类企图把超声用于检查疾病的早期方法。中国于50年代末,超声诊断工作开始发展,盛行于60、70年代,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但此一维探测信息量少、盲目性大,自B超发展后已极受冷落。但此种方法对回声各种参数量的变化颇为灵敏,在脑中线、眼及脂肪层测量方面仍不失为理想手段,此外其对实性与液性鉴别亦很有发展前途。4.4超声诊断B型超声检查  是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超声检查。这种方法是在声束穿经人体时,把各层组织所构成的介面和组织内结构的反射回声,以光点的明暗反应其强弱,由众多的光点排列有序的组成相应切面的图像。尤其是灰阶及实时成像技术的采用。灰阶成像使图像非常清晰,层次丰富,一般使用的超声检查仪对囊性或实性的占位性病变均可在5毫米或10毫米大小即可检出,在对比条件好的情况下,如胆囊内息肉样病变,于2~3毫米时即可发现。4.4超声诊断B型超声检查实时成像功能可供动态观察,随时了解器官与组织的运动状态,犹如一幅连续的电影画面。B超声像图检查应用极广,遍及颅脑、心脏、血管、肝、胆、胰、脾、胃肠、胸腔、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子宫、盆腔附件、前列腺、精囊、肢体、关节及眼、甲状腺、乳腺、唾腺、睾丸等表浅小器官。产科中对各孕龄胎儿的检查虽然争议颇多,但实际上早已广泛使用,也并无所忧虑的胎儿安全问题发生。B型二维超声图像是以被检查部位的人体解剖结构的回声反射组成,属于形态学诊断,主要用于肿物、畸形、结石及其他能引致局部结构有明显形态改变的疾病。4.4超声诊断C型与V型超声检查  即额断切面与立体(或三维)超声,这是在电脑科学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才出现的。一般B超二维图像是取得平行声束切入体内的画面,而不能取得垂直声束方位的图像即C型切面图像。今以电脑的复制产生C型图像。在B型二维图像上加以C型的组合,三维立体的超声(即V型)亦同期出现。V型超声可以取得被检物体纵、横、额3方位断面,因此立体位置更明确,信息量更丰富,有助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在画面分割、组合的过程中,对小病变的发现,很有实际意义。立体超声的另一种是以全息图像显示,立体感更强。4.4超声诊断D型超声检查  利用多普勒效应,即超声射束在运动体上反射回改变频率的超声,其所产生的频移可以由音响、曲线图表现出来,D型超声主要是检查运动的器官和流动的体液,如心脏,血管及其中流动的血液(包括胎儿心动),用以了解运动状态,测量血流速度及方向。D型与B型的组合形成双功能超声,既可观察欲检部位的形态,又可观测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准确性。应用电脑技术把血流的方向与流速以数字编码进行假彩色处理,使不同方向的血流产生了鲜明对比的颜色,更提高了双功能超声的分辨血流的能力,泾渭分明,一目了然,这就是彩色超声波。4.4超声诊断M型超声检查  利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慢扫描锯齿波,使光点自左向右缓慢扫描,形成心脏各层组织收缩及舒张的活动曲线。能将人体内某些器官的运动情况显示出来,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探头固定地对着心脏的某部位,由于心脏规律性地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各层组织和探头之间的距离也随之改变,在屏上将呈现出随心脏的搏动而上下摆动的一系列亮点,当扫描线从左到右匀速移动时,上下摆动的亮点便横向展开,呈现出心动周期中心脏各层组织结构的活动曲线,即M型超声心动图。4.5超生医学超生医学是从医学角度研究超声对人体的效应及临床应用。涉及超声生理效应、仪器设备、临床应用以及有关的理论、技术等。1927年出现关于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的文章后,次年就有人将超声波试用于慢性耳聋的治疗,以后超声波治疗不断发展。4.5超生医学---治疗原理超声波对人体可以产生热的作用,这种热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作超声治疗的主要机理。此后又发现超声振动会引起组织内微细的按摩作用(又称细胞按摩),虽人体不能感觉,但它却是治疗作用的基础,其他的理论效应以及热作用均源于此。超声能改变神经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传导功能和动作电位等,甚至引起结构、形态的变化。神经系统对超声远较其他组织敏感,神经细胞的敏感性高于胶质细胞。4.5超生医学---治疗原理超声可引起肌张力变化、肌原纤维凝集,使其中出现空泡、变性;可引起消化液增加,胃肠蠕动增强、水肿,渗出、瘀血,甚至出血;小剂量(安全量)超声波对生殖、泌尿、内分泌、骨骼、心血管等系统有促进功能的作用,但大剂量(损害量)则造成组织不可逆的损伤。超声对人体组织有选择作用,如超声只去除坚硬的牙垢而不损伤柔软的牙龈,故超声洁齿有不出血操作的美称;体外震波(压电效应震波)对结石的粉碎作用远大于对周围组织的破坏;超声对某种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或某些细胞对超声特别敏感,在一定条件的超声波作用下,一些细胞破坏、死亡,而夹杂其间的其他细胞却可安然无恙。4.5超生医学---治疗原理如脑垂体直射治疗能选择性地破坏肿瘤细胞,而不波及其他细胞,是一种治疗肢端肥大症的安全方法。超声节育技术也是基于一定条件的超声波只影响生精细胞的生长,而又不损害睾丸的间质细胞的原理而开发的。超声治疗时要控制剂量、超声诊断时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更为严格,尤其在产科应用时必需考虑到超声对胚胎的影响。另一方面,为了有意地破坏组织,将聚焦产生的超声波用于颅内手术和体外震波碎石。4.5超生医学---治疗原理超声还可用于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研究。超声照射血液后会出现红细胞聚集成缗钱状排列的假血栓、异型及大小不等的红细胞增加、而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的现象。在各种血细胞中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对超声抵抗能力最大,嗜酸性粒细胞则敏感,各种细胞对超声的抵抗能力又受饮食、睡眠、内分泌、劳动、疾病、年龄等的影响。超声作用下血红蛋白、氢离子浓度、血糖、胆固醇、乳酸、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也有变化。超声在分子水平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对DNA的解聚作用等,超声可以分裂各种多糖和单糖、核酸,使淀粉转变为糊精,使氨基酸脱氨和分裂氮氢键等。超声还能改变维生素、酶、激素的活力及功能。4.5超生医学---HIFU长期以来,关于绝大多数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外科手术切除被子认为是可以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甚至根治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首选方式。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和注重社会、生理、心理三方面协调恢复健康的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针对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治疗的同时,患者身心机能状态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强调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因此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已逐渐从过去的单纯“解剖型手术”向“功能保护性手术”发展。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无创性肿瘤治疗技术,其治疗特点与当今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4.5超生医学---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无创局部治疗技术,可用于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其主要原理是通过HIFU在焦斑处产生65℃以上的高温,从而使焦斑处的肿瘤组织迅速损伤、坏死,而对焦斑以外的组织损伤较小。HIFU利用超声透镜原理,通过聚焦方式,将超声源发出的声能量汇聚于组织内,在组织内形成一个声强较高的区域——焦域。经过一定时间的作用,使焦域组织发生不可逆变化进而出现凝固性坏死,达到“切除”病变组织的目的。HIFU是一种新兴的非入侵局部治疗技术,HIFU治疗肿瘤的物理机制通常包括热效应、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免疫作用。4.6超声的其它应用超声检验  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超声处理  利用超声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4.6超声的其它应用超声波制药注射用医药物质的分散——将磷脂类与胆固醇混合用适当方法与药物混合在水溶液中,经超声分散,可以得到更小粒子(0.1um左右)供静脉注射。草药提取——利用超声分散破坏植物组织,加速溶剂穿透组织作用,提高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率。如金鸡纳树皮中全部生物碱用一般方法侵出需5小时以上,采用超声分散只要半小时即可完成。制备混悬剂——在超声空化和强烈搅拌下,将一种固体药物分散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可以形成1um左右口服或静脉注射混悬剂。例“静注喜树碱混悬剂”“肝脏造影剂”、“硫酸钡混悬剂”。制备疫苗——将细胞或病毒借助于超声分散将其杀死以后,再用适当方法制成疫苗。4.6超声的其它应用超声波对酒的醇化—催陈技术  一瓶美酒以它的酒味醇厚,绵软柔和、芳香浓郁为人青睐,人们常用陈年老酒来形容酒的珍贵,一瓶上世纪的陈酒,标价几万元,其价格的含义在于时间的存放上。酒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化学变化即酸的形成,并进一步酯化,酯参与乙醇和水的缔合。刚出厂的酒含有戍醇,有辛辣味,这种气味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化解,这个缓慢变化称酒的醇化。用功率1.6KW,频率17.5~22KHZ的超声波处理5~10min,可使酒的老熟时间缩短1/3到1/2。4.6超声的其它应用超声波清洗1、机械行业:防锈油脂的去除;量具的清洗;机械零部件的除油除锈;发动机、化油器及汽车零件的清洗;过滤器、滤网的疏通清洗等。尤其在铁路行业,对列车车厢空调的除油去污、对列车车头各部件的除锈、除油、防锈,非常适合。2、表面处理行业:电镀前的除油除锈;离子镀前清洗;磷化处理;清除积炭;清除氧化皮;清除抛光膏;金属工件表面活化处理等。3、仪器仪表行业:精密零件的高清洁度装配前的清洗等。4、电子行业:印刷线路板除松香、焊斑;高压触点等机械电子零件的清洗等。5、医疗行业: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杀菌、实验器皿的清洗等。4.6超声的其它应用超声波清洗6、半导体行业:半导体晶片的高清洁度清洗。7、钟表首饰行业:清除油泥、灰尘、氧化层、抛光膏等。8、化学、生物行业:实验器皿的清洗、除垢。9、光学行业:光学器件的除油、除汗、清灰等。10、纺织印染行业:清洗纺织锭子、喷丝板、拉丝板等。11、石油化工行业:金属滤网的清洗疏通、化工容器、交换器的清洗等。12、其他:感光材料制造、造纸、某些食品领域的液体消泡(去除溶解的空气)。5核医学设备成像基本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RNI)是核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RNI的主要技术有γ照相、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后两者又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5.1核医学技术基础核医学技术基础包括射线探测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放射性制剂等。1.射线探测原理放射性测量的原理是建立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射线探测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种:(1)电离作用(2)荧光现象(3)感光作用5.1核医学技术基础2.放射性示踪技术示踪技术是能指示物质踪迹的技术,将能指示被测物体踪迹的物质称为示踪剂。示踪剂事先标记或部分顶替被研究物质。将示踪剂引入生物体后,它们随着被研究物质一起参与机体内的循环、集聚和代谢。在RNI中是以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物质,故有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称谓。放射性核素在其衰变过程中会发出在体外可以检测到的射线,通过对射线的检测可以做到对超微量定量及精确的定位。5.1核医学技术基础3.放射性制剂临床工作RNI检查引入人体的是放射性制剂,所谓放射性制剂是指制剂分子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制剂或放射性药物的总称。放射性制剂在其制备
本文档为【医学影像诊断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海洋里徜徉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9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151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2-23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