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综合规划编制核心技术标准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综合规划编制核心技术标准规定分析

举报
开通vip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综合规划编制核心技术标准规定分析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时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1.1根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都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  1.1  根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都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综合规划编制核心技术标准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时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1.1根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都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  1.1  根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都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先进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先进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规划管理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根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深化。编制完毕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根据。    1.3  合用范畴    本技术规定合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老式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其她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区域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发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保护规划经依法批准后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由保护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征求关于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后,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项报告,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编制修改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修改后保护规划,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2.1  基本规定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应当保持和延续其历史风貌、老式格局、街巷肌理,空间尺度,保护与之相联系建(构)筑物等物质形态和环境要素,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并逐渐减少人口密度,保持和恢复原有历史文化风貌。    2.2  保护规划编制重要内容    (1)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进行进一步细致现状调研,明确需要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及保护准则。    (2)划定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和建设控制地带。    (3)拟定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建筑高度、空间格局、环境景观保护和控制规定。    (4)拟定各级道路街道详细位置和边界,进行动、静态交通组织规划。    (5)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各项市政工程设施布局规划。    (6)明确市政设施及防灾、环保相应规定。    (7)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中重要建(构)筑物和空间景观进行保护与整治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涉及建(构)筑物保护与整治方式拟定,建(构)筑物和公共空间整治设计方案,绿化配备和环境设施、市政设施等详细布置和设计概念,并制定保护区建筑与环境整治设计导则。    (8)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中增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居民生活环境改进、街区活力保持办法及内容。    (9)提出分期实行筹划和建议。    (10)规划管理其她规定和办法。    2.3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重要内容    (1)用地建设条件分析。    (2)建筑布局与规划设计。依照保护规划规定,进行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及体量设计、建筑立面及风格设计,且与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老式风貌相适应。    (3)室外空间与环境设计。绿地平面设计:依照功能布局、规范规定、空间环境组织及景观设计需要,拟定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相应规模绿地。开展绿化设计、植物配备、室外活动场地平面设计、硬质铺地景观设计、夜景和灯光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历史风貌协调。    (4)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交通组织和设计方案,合理解决规划场地内部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交通;进行基地内部个级道路平面及断面设计;配备地面和地下停车空间;进行无障碍通路规划设计。    (5)场地竖向设计。    (6)建筑日照影响分析。对场地内及周边受本规划建筑物影响住宅、医院、学校和幼托等进行日照分析。    (7)投资效益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8)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3.1  现状调研与历史建筑评价及增补    3.1.1  现状调研    调查研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1)历史沿革;(2)功能特点;(3)形态演变;(4)人口与社会经济背景;(5)建筑物建造年代、历史价值、保存状况、房屋产权、现状用途等;(6)反映历史风貌环境状况,指出其历史价值、保存完好限度;(7)都市市政设施现状,涉及供电、供水、排污、燃气状况等    对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武汉市已发布一级、二先进历史建筑进行落点;    对非物质性要素即无形文化遗产,如地方民俗、民间工艺、节庆活动、老式风俗等进行调研和评价。    3.1.2  建筑评价及历史建筑拟定和增补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除了保护已列入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市级先进历史建筑名录建筑,及市文化局和房产局提供有关资料外,还应按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规划范畴其他建(构)筑物进行评价、增补,并提出申报建议。(见6.1.2、6.1.3)详细增补层次如下:    对于其他具备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能反映都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建(构)筑物,将其增补为历史建筑,并按照历史建筑级别进行保护和控制。    对历史建筑中已达到保护建筑级别但尚未列入保护建筑(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名录,保护规划提出增补建议,并按照保护建筑规定进行保护和控制。    对保护建筑中(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已达到文保单位级别,但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保护规划应提出增补建议。    3.2  重要建(构)筑物保护与整治设计    3.2.1  重要建(构)物建筑档案    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需要保护建(构)筑物应依照各自保护价值按表3.2.1规定进行分类,并逐项进行调查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    3.2.2  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    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涉及修缮、维修、改进、保存、整修、改造和拆除几种方式。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内所有建(构)筑物应按表3.2.2规定选定相应保护和整治方式。详细修缮方式参见《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使用、修缮管理暂行规定》。    3.2.3  文保单位、保护建筑修缮导则    需逐栋提出文保单位、保护建筑修缮方案,并制定修缮导则。    修缮要点:对于文保单位、保护建筑需分建筑本体和建筑周边两个层次,逐栋明确详细修缮要点。    对于建筑本体:参见表3.2.3,明确修缮原则,提出指引性建议。    对于建筑周边:需对文保单位、保护建筑保护范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畴内新建建筑和改造建筑色彩、材质、屋顶形式提出指引性建议,对文保单位、保护建筑保护范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畴内新建建筑和改造建筑高度提出指标性建议。    3.3  紫线划定    3.3.1  紫线划定规定    贯彻《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划定各级紫线,在编制保护规划时,对《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中拟定紫线确需调节,应当提出调节方案并报原紫线审批机关批准;补充划定保护建筑(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建设控制地带范畴线;补充划定新增补历史建筑建筑本体线;补充划定拟增补为保护建筑(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建筑本体、保护范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畴线。(见6.1.4)    3.3.2  保护建筑保护范畴划定原则    保护建筑保护范畴线划定原则如下:    (1)保护建筑围墙或现状用地边界;    (2)保护建筑本体建筑视线可及范畴内建筑物用地边界或外观界面;    (3)构成保护建筑历史风貌自然地形地貌边界;    (4)在保护建筑本体建筑周边无明显围墙、现状用地边界、自然地形地貌等状况下,依照距离保护建筑本体为其建筑本体高度1-2倍划定保护范畴。原则上旧城风貌区以及二环线范畴以内保护建筑保护范畴距离其建筑本体距离最小不得不大于3米,其她地区最小不得不大于5米。    (5)临近保护建筑具备保护价值古树名木、建构筑物、历史遗迹等可一并纳入保护范畴。    (6)当几栋相邻保护建筑或文保单位保护范畴有重叠时,可合并划定;    3.3.3  规划控制规定    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其原真性为主,应严格控制各项新建活动;历史地段、老式特色街区以保护性更新为主,在不破坏原有历史风貌和空间格局基本上,可进行恰当新建、改建、扩建活动。    1)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下列规定:    (1)延续和保持街区空间格局和建筑原有立面、色彩;    (2)新建、扩建建(构)筑物不得破坏街区原有历史文化风貌和空间格局,对既有建(构)筑物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其历史文化风貌;    (3)对既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其原有道路格局和景观特性;    (4)不得新建工业公司,既有妨碍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工业公司应当限期迁出。    2)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控制地带    在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下列规定:    (1)新、扩、改建建(构)筑物时,应当在高度、体量、色彩、建筑风格等方面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    (2)新、扩、改建道路时,不得破坏街区老式格局和历史文化风貌;    (3)限期迁出并禁止新建对环境有污染公司。    3)文保单位、保护建筑    在文保单位、保护建筑保护范畴内进行建设活动,按照如下规定进行规划控制:不得进行其她建设工程或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因特殊状况需要在文保单位、保护建筑保护范畴进行其她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必要保证文保单位及保护建筑安全,且文保单位必要经核定该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保护建筑必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畴进行其她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必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在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活动,按照如下规定进行规划控制:不得破坏文保单位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依照文保单位级别,经相应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在保护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活动,按照如下规定进行规划控制:不得破坏保护建筑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经市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3.3.4  管控级别    当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与文物保护单位或保护建筑建设控制地带重叠时,应服从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规划控制规定;当文物保护单位或保护建筑保护范畴与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浮现重叠时,应服从文物保护单位或保护建筑保护范畴规划控制规定。    3.4  高度控制    采用沿街高度控制、街坊高度控制、相邻建筑高度控制三种控制方式相结合,控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筑高度。拟定沿街建筑控制高度、街坊建筑控制高度,并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运用相邻建筑控制办法对高度控制进行修正。    原则上每个街坊建筑高度以文保单位及保护建筑为参照点,高度控制不能超过本地块文保单位或保护建筑高度。    3.5  空间格局保护与整治设计    3.5.1  街巷尺度    明确需要保护老式街巷,并提出整治设计方案,明确分级保护规定;对于新建街道,明确其街巷宽度、街巷高宽比等要素量化指标。    老式街巷:普通规定保持老式街巷历史宽度;由于都市道路交通需要而确需进行拓宽老式街巷,应依照老式街巷保护规定对道路空间尺度进行控制。    街道高宽比:规划街道高宽比应接近该街区老式街巷比例、尺度。    3.5.2  空间肌理    明确老式需要保护街巷走向和线型;不容许任意拓宽和取消;明确需要延续老式空间肌理更新改造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保护与整治设计。    保护与整治设计规定:保护、修复、弥补有特色空间肌理,使之形成完整特色空间:1)保护、修复、弥补有特色建构筑物及街巷环境;2)新建、构筑物体量、高度需尊重周边既有历史环境;3)新规划需延续原有特色空间肌理。    3.5.3  街道界面    维持沿街建筑历史形成高度和特性。    3.5.4  其她要素    保护各类能体现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老式风貌公园、街头绿地、院落形态,维持街道交叉口空间特性和公共空间层次关系。    3.6  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与整治设计    3.6.1  历史环境要素档案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历史环境要素应列表逐项进行调查统。    3.6.2  历史环境要素保护设计    1)古树名木    点位拟定需要保护古树名木位置,并提出保护详细设计方案。    2)屋顶、墙面、街道铺砌材料、铺砌方式    拟定需要维护屋顶、墙面、街道铺砌材料、铺砌方式及其她需要采用该方式进行屋顶、墙面、街道改造区域。    3)典型历史要素    保护需要保护典型历史要素,并提出保护与整治详细设计方案。    4)其她    对其她有特色要素进行保护,并提出保护与整治详细设计方案。    3.6.3  历史环境要素整治规定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构成历史风貌环境要素保护方式应为修缮、维修。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与历史风貌相冲突环境要素整治方式应为整修、改造。    3.7  建设指标特殊规定    3.71  容积率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内地上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得超过既有容积率。    3.7.2  建筑密度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范畴内建筑密度不得超过既有建筑密度。    3.8  道路交通规划    1)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道路断面、宽度、线型参数、消防通道设立等均应考虑历史风貌保护规定。    2)从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上应尽量避免大量机动车交通穿越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交通构造应满足自行车及步行交通为主。依照保护需要,可划定机动车禁行区。    3)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不应新设大型停车场和广场,不应设立高架道路、立交桥、高架轨道、客运货运枢纽、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禁设加油站。    4)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街道应采用历史上原有名称。    5)历史文化街区规定保持老式街巷历史走向、宽度、线型和原有尺度,尽量避免新建、扩建和改建,并采用老式路面材料及铺砌方式进行整修;确需进行拓宽老式街巷,应依照老式街巷保护规定对道路空间尺度进行控制。在确有必要时,可对历史地段、老式特色街区道路进行新建、扩建、改建,但不得破坏老式格局和历史风貌。    3.9  市政工程规划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不应设立大型市政基本设施,小型市政基本设施应采顾客内式或恰当隐蔽,其外观和色彩应与所在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当市政管线和设施按常规设立与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发生矛盾时。应在满足保护规定前提下采用工程技术办法加以解决。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所有市政管线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当市政管线布设受到空间限制时,应当采用共同沟、增长管线强度、加强管线保护等办法,并对所采用办法进行技术论证后拟定管线净距。    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通信、广播、电视等无线电发射接受装置高度和外观应提出限制性规定。    3.10  防灾及环保    参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    四、成果规定与内容    4.1  保护规划成果内容    保护规划成果内容涉及规划文本、图册和附件三某些。    文本、图册为法定文献,附件为文本文献支撑。规划文本应为条文形式,语言简洁、精确。规划阐明是对规划文本详细解释,其文字表达应规范、简洁、清晰、有针对性,详细格式不限。基本资料汇编和专项研究报告格式不限。    4.1.1  保护规划文本大纲    规划总则    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风貌街区文化价值概述、保护范畴、保护规划根据、目的、原则、保护工作重点等。    2.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运用    2.1 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保护(附:建筑保护与整治分布图)    2.2 空间格局保护(附:空间格局保护规划图)    2.3  环境风貌保护    2.4  紫线控制(附:紫线控制图)    2.5  建筑高度控制(附:建筑高度控制图)    2.6  文化遗产保护与运用建议    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3.1  用地功能与构造    3.2  人口构造与容量    3.3  公共活动空间    3.4  绿化与景观    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4.1  交通和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4.2  道路与交通    4.3  给水排水    4.4  电力电信    4.5  燃气    4.6  防灾工程    4.7  环境卫生实行建议    5.1  分期实行筹划    5.2  实行政策建议    4.1.2  图册    图册必须包括下列图纸,还可增长其他以为必要图纸:现状历史遗迹分布图(1:1000-1:)现状空间格局分布图(1:1000-1:)现状用地评价图(1:1000-1:)用地规划图(1:1000-1:)建筑保护与整治分布图(1:1000-1:)空间格局保护规划图(1:1000-1:)环境风貌保护规划图(1:1000-1:)紫线控制图(1:1000-1:)建筑高度控制图(1:1000-1:)    重要节点(重点风貌区域)保护与整治规划图(1:1000-1:)    文保单位、保护建筑修缮导则(多张)    道路交通规划图(1:1000-1:)    市政规划图(多张)(1:1000-1:)    分期实行规划图    4.1.3  附件    附件涉及规划阐明、基本资料汇编、专项研究报告(依照需要设立)等。    4.2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内容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内容涉及阐明书、图纸两某些。    成果技术深度应当可以指引建设项目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图设计,满足国家现行有关原则、规范和技术规定。    4.2.1  修建性详细规划阐明书基本内容    1)规划背景    2)现状分析    3)规划设计原则与指引思想    4)规划设计构思    5)规划设计方案    6)日照分析阐明    7)场地竖向设计    8)规划实行    9)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涉及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面)、绿地率、建筑高度、住宅建筑总面积、停车位数量、居住人口。    4.2.2  基本图纸    必须包括下列图纸,还可增长其他以为必要图纸:    1)区位图    2)现状图(1:500-1:)    3)场地分析图(1:500-1:)    4)规划总平面图(1:500-1:):明确表达建筑、道路、停车场、广场、人行道、绿地及水面;明确各建筑基地平面,以不同方式区别表达保存建筑和新建筑,标明建筑名称、层数;标明周边道路名称,明确停车位布置方式;表达广场平面布局方式;明确绿化植物规划设计等。    5)重要节点详细规划图    6)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图(1:500-1:)    7)竖向规划图(1:500-1:)    8)效果图(多张)    五、名词注释    1.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备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都市    2.历史地段  保存遗存较为丰富,可以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老式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当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备一定规模地区。    3.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历史遗迹较为丰富、文物古迹较多、先进历史建筑密集且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真实地反映武汉某一历史时期地区文化特点地区。    4.建设控制地带  在保护区范畴以外容许建设,但应严格控制其建(构)筑物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及形式区域。    5.文物古迹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具备价值不可移动实物遗存,涉及地面与地下古遗迹、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6.文物保护单位  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发布应予重点保护文物古迹。    7.保护建筑  具备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以为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办法进行保护建(构)筑物。    8.历史建筑  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反映都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建(构)筑物。    9.不可移动文物  具备很高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但尚未核定发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0.地下文物埋藏区  地下文物集中分布地区,由都市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为地下文物埋藏区。地下文物涉及埋藏在都市地面之下古文化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等。    11.都市紫线  都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保护历史建筑保护范畴界线。本规程所称紫线是指已经各级机关正式批准或虽未经各级机关正式批准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拟推荐为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保护范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限,以及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群、地下埋藏区四至范畴边界线。    12.修缮  对文物古迹保护方式,涉及寻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    13.维修  对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所进行不变化外观特性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    14.改进  对历史建筑所进行不变化外观特性,调节、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建设活动。    15.整修  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建(构)筑物和环境因素进行改建活动。针对仅仅通过变化立面外观方式就能与历史风貌获得和谐普通建(构)筑物整治方式。    16.改造  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建(构)筑物和环境因素进行改造活动。是针对必须通过减少建筑高度或变化建筑造型才干获得与历史风貌和谐普通建(构)筑物整治方式。    17.拆除  对于整修和改造都不能解决好与历史风貌冲突矛盾普通建(构)筑物所采用方式。    18.街道高宽比  指道路断面要素比例构成关系。街道高宽比H/W(H为沿街建筑高度;W为街道断面宽度,即道路红线宽度与两侧建筑后退红线宽度之和)是衡量街道空间尺度重要指标。规划街道高宽比应接近该街坊老式街巷比例、尺度。    19.建筑退界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为延续原有空间尺度,保存及修缮建筑在不影响交通状况下可压道路红线。新建建筑退界以不突出沿街保存建筑外边线为根据,同步考虑步行畅通。    20.空间肌理  空间肌理是一种抽象都市形态,包括街道体系、地块模式(即土地分割)、地块模式下建筑布局三个互有关联元素,反映在建筑密度上为都市图底关系,反映在空间尺度上为各种要素构成都市空间构造。需保护、修复、弥补有特色建构筑物及街巷环境;新建、构筑物体量、高度需尊重周边既有历史环境;新规划需延续原有特色空间肌理。    21.历史环境要素  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之外,构成历史风貌围墙、石阶、铺地、驳岸、树木等景物。    六、附件    6.1  技术指引    6.1.1条文1.3:当前《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已经拟定武汉市主城区内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共计16片,其中:历史文化街区5片: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一元路片、昙华林片;历史地段有5片:首义片、农讲所片、洪山片、青山“红房子”片、珞珈山片;老式特色街区6片:大智路片、六合路片、汉正街片、汉钢片、龟山北片、显正街片。    6.1.2条文3.1.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中将有保护价值建筑分为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三种类别。    武汉市对有保护价值建筑分类为:国家级文保单位(13处)、省级文保单位(100处)、市级文保单位(168处)、区级文保单位(112处)、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一级)、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二级)、不可移动文物(文物局提供,共325处,其中188处尚未列级保护)、历史保护建筑(房产局提供,约200多处)    在本技术规定中,将武汉市地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文保单位均相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文保单位”进行保护;将“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一级、二级)”参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中“保护建筑”级别进行保护;将“不可移动文物”参照“文保单位”级别进行预保护,将“历史保护建筑”参照“历史建筑”级别进行预保护。    6.1.3条文3.1.2:    历史建筑认定原则为建成五十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建(构)筑物:    1)反映我市历史文化和民俗老式,具备时代特色和地区特色;    2)在近当代发展史上具备代表性或者纪念意义;    3)在产业发展史上具备代表性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    4)建筑样式、构造、材料、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备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    5)知名建筑师代表作品;    6)历史名人故居;    7)其她具备历史文化意义建(构)筑物。    建成不满五十年,具备特别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具备非常重要纪念意义、教诲意义建(构)筑物,也可认定为历史建筑,并可推荐申报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    6.1.4条文3.3.1:在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中,需划定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含拟增补保护建筑)建筑本体线和保护范畴线、建设控制地带范畴线,划定历史建筑建筑本体范畴线;《武汉市都市发展区都市紫线规划》、《武汉市主城区都市紫线规划》已经划定了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线、保护范畴线、建设控制地带范畴线,保护建筑(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本体线和保护范畴线,房产局提供历史建筑本体线。因而,保护规划中只需补上保护建筑(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建设控制地带范畴线,此外,对增补历史建筑划定本体线,对拟推荐为保护建筑(武汉市先进历史建筑)建筑划定建筑本体、保护范畴、建设控制地带范畴线。    6.1.5条文3.4:为保证都市空间特色,传承都市肌理,彰显都市魅力,以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及历史建筑为高度控制参照点,规划高度控制采用三种方式:沿街高度控制、街坊内高度控制以及相邻建筑高度控制。    1)沿街高度控制    借鉴芦原义信关于建筑在空间尺度研究,当视线仰角为27度时,即距离(D)/建筑高度(H)=2,能看清建筑整体;当距离(D)/建筑高度(H)=1时,高度与距离存在均衡。因而,对于都市风貌街道沿街建筑高度控制,街道宽度(D)/沿街建筑高度(H)控制在1-2之间,可以保持较好空间尺度,由此拟定沿街建筑高度。    2)街坊内高度控制    原则上每个街坊建筑高度以文保单位及保护建筑为参照点,高度控制不能超过本地块文保单位或保护建筑高度。    3)相邻建筑控制    为协调局部地段现状建筑高度与新规划建筑之间空间关系,运用相邻建筑高度对实际建筑高度控制进行修正。
本文档为【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综合规划编制核心技术标准规定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83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11-18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