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科技发展史

世界科技发展史

举报
开通vip

世界科技发展史第四章中國科技發展史4-*前言 整個發展歷程,16世紀以前的中國科學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傳統科學思想和科學技術的突出成就正是中國古代的科技先驅辛勤耕耘、善於觀察、長於思索、勇於探究,注重整合、聯繫實際的產物,閃耀著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輝,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顯示出階段性高潮的特點。中國古代社會從傳說時代(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綿延不斷。4-* 世界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曾把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為縱線...

第四章中國科技發展史4-*前言 整個發展歷程,16世紀以前的中國科學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傳統科學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和科學技術的突出成就正是中國古代的科技先驅辛勤耕耘、善於觀察、長於思索、勇於探究,注重整合、聯繫實際的產物,閃耀著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輝,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顯示出階段性高潮的特點。中國古代社會從傳說時代(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綿延不斷。4-* 世界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曾把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為縱線,世紀年代作為橫線,製作了一幅科技發展的示意圖,它清楚地表明:無論是以前4000年,還是近500年來,中國科學技術「事實上一點沒有退步」;而是「一直在穩緩地前進」。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全面奠基時期,也是第一次大發展時代,由於各國主權伸張將人力資源從貴族豪門解放出來,新的時代社會生產力優於之前的社會生產力,其成就不僅趕上而且超過了早期科學技術最發達的古希臘。4-*4.1農業的發展 春秋末期出現了塊煉鐵滲碳鋼,戰國時期又出現了白口鐵處理技術,這些冶鐵技術的發明,是一個突出的標誌,正是它大大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在農業方面形成了以精耕細作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傳統農業,戰國末年寫成的「呂氏春秋」,其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稱得上是這種農業科技的論文開端。以都江堰、鄭國渠兩個大型灌溉工程的興建為標誌,展現出為農服務水利工程設施的空前發展。4-*中國農業發展代表人物—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452-536)南朝丹陽句容人。他很愛讀書,「南史」曾說他幼年時就常「以荻為筆,灰中學書」,並且具有「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的鑽研精神。十歲時,讀了葛洪的「神仙傳」,對他這位同鄉前輩傾倒不已,也奠定了他以後博學多才的一生。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天文、曆法、山川、地理、醫術本草、冶金煉丹都十分精通。譬如他製造能夠演示天象的天文儀器「渾天象」。此儀器「高三尺許,地居中央,天轉而地不動,以機動之,悉與天相會。」可見得多麼精巧逼真,並曾推算過曆法。4-* 陶景弘還是記述中國古代灌鋼冶鍊方法的第一個人。他說:「鋼鐵是雜煉生鍒作刀鎌者」。這裡的「生」是指「生鐵」,「鍒」則是指「熟鐵」,「雜煉生鍒」是把生鐵和熟鐵混雜起來冶鍊。生鐵含碳量高而熔點低,因此先把生鐵熔化,然後灌入熟鐵內,同熟鐵發生強烈的氧化作用,除去渣滓,並且滲入碳分,這樣就得到了品質比較好的鋼。這種冶鍊的方法叫「灌鋼」冶煉法,是中國早期煉鋼技術上的一個突破。4-*4.2建築的發展 中國建築主要是指公元1911年以前建造的中國古代建築,也包括晚近建造的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築。一般來說,中國建築包括官式建築與民間建築兩大類。 官式建築:在明清時代又分「大式」與「小式」兩種。大式建築包括歷代皇家宮苑、陵寢,以及敕建的佛寺、道觀、壇廟中有斗栱的建築;小式建築則沒有斗栱,一般用於園林中,或較次要的建築中。 民間建築:除了散落在各地的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築,如士紳商賈的宅院、祠堂、會館之外,也包括一些地方性廟宇。此外,還有一些不能簡單歸類的建築物,如歷代建造的佛塔、橋梁、城台、城市中心的鼓樓、鐘樓、市樓等,也都屬於中國建築的範疇。4-*中國建築的代表人物—李誡 李誡(公元1035-1110)為北宋河南鄭州管城人,他是北宋晚期傑出的建築工程師。他的父親在王安石變法的時後,是一個積極推行青苗法、市易法、均輸法等新法的得力官員,後來做到龍圖閣直學士。李誡最初做過曹州濟陰縣的縣尉,公元1092年(宋哲宗元佑七年),他被調到開封將作監任職,將作監就是古代負責營造建築方面的機構,相當於現在的建設局營建課。 李誡是一個學問淵博、多才多藝的人。他擅長書法和繪畫,且喜愛著書。生平著作有「續山海經」十卷、「續同姓名錄」二卷、「琵琶錄」三卷、「馬經」三卷、「六博經」三卷、「古篆說文」十卷、可惜都失傳了。唯一流傳下來的著作是「營造法式」。4-*「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共為三十四卷,其中主要內容可分為四部分:(1)關於建築方面一般名詞的解釋,以及對於營建的某些規定和數據的說明都很詳細;(2)關於建築的標準做法;(3)關於人工、材料定額;(4)關於各種工程的圖樣都非常細緻,其中更設計有細膩而豐富的門窗圖案和彩畫畫稿,反應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和工藝發展的程度。4-* 「營造法式」不但在我們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一部重要的建築學著作。它的價值,不僅總結了幾千年來中國先民在建築工程技術方面的偉大成就,而且有力地證明了變法革新運動對科學、技術和文化事業所引發的刺激作用和促進作用。 公元1920年,江蘇省圖書館曾重刊「營造法式」一書,大量地流傳到歐美和日本各國,在國際上引起普遍的重視,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部著作的重要意義以及它在科技史上的價值。4-*4.3醫學的發展 中醫及中藥學吸收了周易、道家、儒家等的哲學思想,特別是元氣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再以陰陽五行說為主導,包含八綱辯證、六經分證、經絡腑臟、治則治法、藥方配伍、預防及癒後等在內的一系列理論成果,並把它們轉化為醫學倫理,以此為基礎來闡述和理解人的生理、病理現象和規律。中醫學以元氣論為基本,強調整體的分化性及由此決定的不可分解性。4-*4.3.1華陀與麻沸散 華陀(公元145-208),字元化,東漢末年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華陀精於養性之術,少年時立志行醫,以救世人。華陀行醫並無師傳,精研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以及望、聞、問、切四診原則和導引、針灸、藥物等診治手段的運用。無論內、外、婦、小兒各科的疾病,只見他用藥不過數種,針灸不過數處,多隨手而癒。 華陀特別擅長外科手術,他發明的「麻沸散」,更開創了世界麻醉藥物的先例。歐美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記錄最早始於十八世紀初,比華陀晚了一千六百餘年。4-* 華陀兼通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尤以外科和針灸著稱,其在外科方面的成就是驚人的,後世更尊奉他為「外科鼻祖」,特別是他發明「麻沸散」,開了全身麻醉的先例,可說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術做腹腔手術的人,據「後漢書華陀傳」記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癒,一月之間皆平復。」4-*華陀之死 曹操患有頭風病,就將華陀召來身邊,擔任私人醫生,每次曹操頭風病發作,都是靠華陀施針醫治,所以華陀治療曹操是用針灸,並非用外科手術。不久,華陀藉口妻子生病而要求回鄉。華陀回鄉後逾假不歸。華陀被抓後,荀彧認為華陀醫術高明,救活世人無數為由,向曹操求情。但是曹操卻認為世上比華陀醫術高明的醫生多的是,沒必要為了他而破壞法律,因此執意處斬華陀。華陀臨死前,將紀錄畢生所學的醫書送給獄卒,但獄卒害怕受到牽累而不敢收,因此華陀也不勉強獄卒,就自行將醫書燒毀,華陀絕技因而失傳。建安十三年,曹操愛子曹沖重病而死,曹操悔恨當初殺死華陀,害得曹沖無藥可救。4-*4.3.2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李時珍(公元1518-1593),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中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經十餘年的刻苦鑽研,李時珍三十多歲時便成為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據說當時常隨父親在當地的玄炒觀內為病人診治。4-* 李時珍任職於太醫院時,非常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經常出入於太醫院的藥房及御藥庫,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全國各地的藥村,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他還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與此同時他也可能從宮廷中獲得了當時有關民間的大量本草相關信息,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使他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領域。4-*「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時珍。李時珍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編寫完成《本草綱目》,經過了三次改寫,於1578年(萬曆六年)才完成撰寫,1596年(萬曆二十三年)在南京正式刊行。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採集樣本,耗費了他非常大的心血。4-*4.4數學的發展 「九章算術」以及「周髀算經」的成書顯示出以算盤為計算工具的獨特數學體系的形成,形數結合,數學算術化是其特徵。今天,由於計算機的出現,算術化傾向於現代數學中的作用已日漸顯著,中國古代算術的思想與方法和現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正相融合,為此它將重新煥發青春,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數學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可以預期的。4-*中國數學之代表人物—祖沖之 祖沖之的原籍是范陽郡遒縣(今河北省淶源縣),其祖先因戰亂遷居江南。公元429年(劉宋元嘉六年),祖沖之誕生於南朝宋代一個封建士大夫的家中。祖沖之的祖父祖昌曾任大匠卿官職。大匠卿是朝廷裏負責建築的官員。另據「隋書」的記載,祖家世代掌管天文、曆法司職,對天文曆法很有研究。在這樣的家庭氣氛薰陶下,祖沖之自小時候起,便對各種科學技術,特別是對天文、曆法、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祖沖之在青年時代,就有博學多聞的名氣,並且被朝廷徵召到當時的學術研究機關(華林學省)從事研究工作。4-*制定「大明曆」 祖沖之把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和數學,推進到一個新的成就。在天文學的領域中,祖沖之經過長年累月、艱苦辛勤的觀測與推算,發現當時所頒行的「元嘉曆」錯誤很多,不精密,也就是說,該曆法與實際天象之間的誤差很大,例如,日、月所在的位置與實際天象差了3度;冬至和夏至那天的日影,都推前了一天;所推算的金、木、水、火、土等五大行星的出沒時間,有的竟和實際的相差了40天之多。祖沖之在33歲時,也就是公元462年(劉宋大明六年),修正了當時曆法的錯誤,制定了一部新的曆法「大明曆」。4-*圓周率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也有卓越貢獻,特別是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圓周率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 祖沖之所求出的圓周率數值,遠遠走在當時世界的前列。直到1000年之後,即15世紀阿拉伯的阿爾卡西和16世紀法國的維葉特,才超越了他的成果。4-*4.5天文學及曆法的發展 中國曆法確立了後代的曆法體系、規範和基本內容的原始框架,而以張衡為代表,對天文儀器的研製、對天象的觀察與記錄以及論天三家為代表的宇宙論,則形成了中國古代天文的固有傳統。 「漢書.地理志」的出現,開拓了沿革地理研究的新領域。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秦漢以來藥物知識的總結,它為後世本草學奠定了基礎。 「傷寒雜病論」不僅確立了辯證論治的醫療原則,而且大為充實了中醫藥體系的內容,更加切合醫療的實際應用。4-*4.5.1蘇頌與天文計時鐘 蘇頌是北宋的天文官員,專門研究天文科學,為朝廷察看星象,觀測氣候,修訂曆法,紀錄水旱災情等。他以一生的心血,設計了一座「天文計時鐘」,邀請了當時最負盛名的機械專家韓公廉,從公元1088到1090年,將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天文計時鐘」的建造。這座巨鐘既可報時,又可觀測氣象,為一項天下無雙的大發明,轟動了朝野。這座偉大的建築有三樣東西,一是「渾天儀」,可以觀察地球、太陽、月亮在天體中的位置和運轉的狀況;二是「天球儀」,可以觀察天文星體的位置和活動狀況;三是「計時儀」,可以計算時間和報告時刻。蘇頌以他自己的心得,把新儀器的各部門分別取了名稱,著了一本「新儀像法要」。因此,他的各項研究結果得以傳諸後世。4-*天文計時鐘 「渾天儀」、「天球儀」及「計時儀」等三種儀器,由一個大車輪作為動力的框軸,利用水平來推動整座結構的機械設置,使其永遠運轉不息。「渾天儀」和「天球儀」都由「計時鐘」來帶動。而渾天儀上的望筒,永遠指向太陽,可以藉此校正計時鐘的準確度。三項儀器相互關聯,構造非常巧妙。4-*4.5.2張衡和世界第一台地震儀 根據史書的記載,世界上第一台能偵測地震發生地點的儀器,首先出現在中國,它的名字叫做候風地動儀,是由中國東漢時期的大天文學家張衡所發明創作的 張衡字平子,是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人(古時稱南陽郡),生於公元78年(東漢章帝建初三年)。 張衡根據舊有十分簡陋的觀測儀器加以重新設計改良,製作了中國第一台設計精巧,能自動運轉的天球儀(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渾天儀)。4-*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複製的渾天儀4-*候風地動儀 張衡另一項為後人所極為讚賞的成就,是他創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夠偵測地震發生地點的候風地動儀。在東漢時期(公元25至220年),各地經常發生地震。張衡為了幫助政府早日得知地震發生的時間與地點,便利於賬濟災民,因此於公元132年首創了世界上第一台偵測地震發生時間與地點的儀器,即是候風地動儀。4-*後人模擬製作之候風地動儀 在公元138年(順帝永和3年)2月初3,地動儀朝向隴西(今甘肅省一帶)的龍頭突然張嘴吐出了銅珠,張衡向朝廷報告隴西有地震發生。幾天之後,自甘肅真的傳來了曾發生嚴重地震的消息,大家才完全相信了候風地動儀偵測地震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可惜此台儀器不但毀於戰火,而且也沒有留存下任何相關的製作原理和方法,因此失傳已久,沒有人能製作了。4-*4.6中國科技之四大發明 中國科技之四大發明 指南針 火藥 造紙術 印刷術 作為世界古代文明標誌的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等四大發明的出現或大規模使用均始於北宋,正是諸多尊敬的科技前輩先後在各方面的努力,不斷將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4-*4.6.1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頁獻。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 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來製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現的指南工具叫司南,戰國時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樣子像一隻勺,重心位於底部正中,底盤光滑,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時把長勺放在底盤上,用手輕撥,使它轉動,停下後長柄就指向南方。4-* 東漢王充記載了它的形狀和用法。「鬼谷子謀篇」裡還談到鄭國人到遠處去採玉,就帶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 指南針的出現為人類帶來貢獻,而其更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發展影響深遠。在其發明之後,更被廣泛地使用於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和航海事業等方面,而在其中以航海事業的成就最為顯著則有鄭和七下西洋,以及造就了哥倫布的偉大航海成就。4-*鄭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27800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史稱鄭和下西洋。 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公元1433年(明宣德八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航行,公元1433年4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世。 民間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4-*鄭和的船隊及其航海路線圖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4-*4.6.2火藥 火藥的起源,我們便要追溯至公元前一世紀至二世紀漢武帝時代,當時的方士正尋求一些能夠延年益壽、仙人不死的藥。當時的方士都只是訪尋植物的效用,並稱這方法為黃白術,最多以間接的煉丹砂以成黃金白銀,然後用金銀製做飲食器具,以之飲食則益壽,益壽則可通仙,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時代發展到戰國時期,才開始有記載有關方士煉製不死之藥,而且更得到統治階級的支持與鼓勵,直到三國以前,一直有方士在進行煉製長生示老仙丹的實驗。三國以後,這些方士逐漸加入應時而興的道教,大批的道士開始學習與嘗試煉丹的工作,於是煉丹術與新興的道教結合了起來隨著道教在中國日益盛行,煉丹術也隨之日漸發達,奠定了中國火藥的基礎。4-* 時代發展至大約九世紀中期,有一本書籍名為「真元妙道要略」,此書提及了當時的煉丹術及丹藥盛行於世;它記載了35種有害丹藥的配方,書中提及到某些煉丹師將硫磺與雄黃(即二硫化二砷)、硝石、蜂蜜混合在一起加熱,結果是混合物突然燃燒,將煉丹師的雙手和面部炙傷,更將整座房屋燒毀。雖則這件事是有辱道家的名譽,甚至作者勸籲煉丹師不應該仿效歧途,可是這一事件的意義格外重大,因為它記載了混合硫磺、硝酸鹽和炭原料即可配成一種燃燒劑或是炸藥,也就是原始炸藥,因此它也是人類文明中最早載有火藥資料之一。 火藥是道士在煉丹時無意中發現的。唐朝末年,火藥已被用於軍事。4-*4.6.3造紙術 提起造紙術,人們就馬上想起蔡倫。早在周、秦和西漢時期,人們已行用竹木簡和縑帛,作為書寫材料。西漢已經出現了用麻質纖維製成的紙片了,這是世界上己知的最早人造紙片。所以蔡倫是造紙術的革新者。造紙術的西傳,對歐洲甚至整個世界學術的復甦與進步幫助最大,對於整個人類的文明,有著極大的影響。4-* 蔡倫由於出生在貧苦的家庭中,自小就被賣入宮中當太監,因此史書上都沒有記載他確實的家世。只知道他是當時的桂陽郡(現金湖南省來陽縣)人,約在公元70年至75年間(東漢明帝永平末年)被送入宮中當太監。因為天性聰明靈巧,做事認真,所以在公元88年,年僅10歲的小皇帝和帝即位之後,受到朝廷的重用,升任為隨侍皇帝身邊,負責與皇帝共同議定軍國大事的中常侍。 蔡倫雖自幼即入宮中任職,但由於他勤奮好學,對事物的觀察與研究均極為用心,這使他不但很快的具備了治理國家大事的才能和學識,而且也熟悉了宮中各類工匠(技術人員)的各種製作技術,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宮廷官員。4-*蔡侯紙 蔡倫研究發現製紙時所用原料的纖維越細小,製成的紙品質越好。於是又常試用各種工具與方法,將樹皮、破布、漁網等原料弄碎。最後終於獲得了用平常五穀雜糧已去皮的杵臼,可以將近泡後的原料纖維舂打得十分細小的心得。 直至今日,在湖南省耒陽縣蔡倫故居門前有一個石臼,據說就是他當時舂紙用的石臼。 由於經過蔡倫採用改良後的原料和方法所製成的紙,是當時品質最好的紙,獲得皇帝的讚賞,因此被稱為「蔡侯紙」以紀念他。4-* 自從東漢的蔡倫改良了造紙技術,製成了價廉物美的紙張後,紙的製作技術與使用,很快的普及到全國各地。於是笨重的簡冊和昂貴的絲紙逐漸被淘汰。由於紙的普及,不但使知識的傳播更為快速便利,更加速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與成長,而且也因而促成了拓印碑文的不斷進步,最後約在中國南北朝末期(公元六到七世紀)終於引導出了中國另一項偉大的技術,即是印刷術的發明。4-*4.6.4印刷術 與造紙術一樣,印刷術也極大地改進了人類知識生活的設備條件。印刷術的原理確實非常簡單,圖章的使用在遠古時期就已很普遍,但歐洲直到14世紀才開始採用印刷術印刷圖像,15世紀開始活字印刷。 與紙的使用一樣,中國印刷術的出現也非常早。隋朝時期,中國人民已經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即刻版印刷,它是將一篇文章用反手字刻在木板上,在木板上刷墨,凸起的字受墨,從而可以將文章印到紙上。用這種方法可以將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印成完全一樣的許多份。4-* 雕版印刷術在宋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留存至今的宋代刻本的書籍有七百多種,每本都十分精美。公元971年在成都刻印的全部「大藏經」共1046部,5048卷,雕版達13萬塊,花費了12年,這是世界印刷史上規模浩大的工程之一。 雕版印刷雖然比人工手抄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它依然在人力和材料方面浪費很大。每一部書都要重新刻版,大部頭的書往往要歷時數年,而將書印完後存放版片需佔大量地方,如該書不再重印,則刻版就作廢了。 這些缺點隨著雕版印刷術的興盛日益顯示出來,作為對雕版印刷術的改進,公元1041-1048年(宋代慶歷年間)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技術產生了一個偉大的飛躍。4-*畢昇與印刷術 畢昇是一位優秀的刻字工人,在長期的刻字經驗中總結出了活字印刷術,其原理與現代印刷術完全相同,分三個步驟: 先是製活字,畢昇所用材料是膠泥,在膠泥方塊上列好字後用火焙燒,使之堅硬如瓷,所有的字用紙袋裝好按音排列。 其次是排版,在鐵板上放松香、蠟以及紙灰的混合物和一個鐵框,裝揀出來的字排在鐵框中,等排滿一框即對鐵板加熱,使松脂熔化,用一平板將泥活字壓平,等冷卻之後,字就固定在鐵板上了,版即製好。 版製好後是印刷,方法與雕版印刷一樣,印刷完畢再將鐵板加熱,使松香和蠟熔化,將泥活字取下放好,以備再用。4-* 除了泥活字、木活字外,還出現過磁活字、錫活字、銅活字等,今天流行的鉛活字在中國的15、16世紀也已出現。中國的雕版印刷術大約於12世紀傳到埃及,而活字印刷術則是通過維吾商人傳入高加索,再傳到小亞細亞和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以及歐洲,保存到今天的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是維吾爾文的,有好幾百個。歐洲瞭解到中國的活字印刷術大約在元代,公元1450年,德國古騰堡仿照中國活字印刷術製成了用鉛、鋅、錫合金為材料的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開始了歐洲活字印刷的歷史。4-*4.8中國科技的衰落與興起 西方工業革命之後,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近代中國的衰弱,是西方文明的迅速發展及中國「天朝」的封閉自守,導自中國與世界的進步脫離。當時,中國科技仍在進步,但是進步的速度卻遠不及西方文明的腳步。 綜觀人類文明史,將近六千年的歷史,但直到近二百年,科技才突發猛進、工業革命、啟蒙人文思想、連帶的就是資源被耗盡,戰亂加劇,而這些革新都起源於歐洲。 從1990年代起,中國大陸調整其政策,發展科技並吸引外資及外國科技;同時,憑藉其13億人口的勞力供應及市場需求,使得現今中國大陸的國力大增,在目前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4-*4.8.1中國近代科技的衰落 中國自十六世紀,中國統一後為求安定,用八股文束縛讀書人,唯有念四書五經方可當官,因此科學進展趨緩,煉鐵量是用來評估國家產力的重要指數。 宋朝時,中國的每年煉鐵量總合就已相當於十八世紀的全歐州總煉鐵量,但明朝後,許多煉鐵廠反而荒廢了,社會經濟呈現衰退狀態,再加上天災外敵,倭寇流寇四擾,貪官污吏,中國沒多餘能力解決民生問題。4-* 以農業國家而言,人口、糧食、尚武風氣是衡量國力的要素,但進入工業時代後,原料、工廠、政府效率卻是決定國力的條件,國家大小不再是最重要,一但以機器代替人力後,多餘人口便可釋放出來從事各種專精產業,都市化越高的國家,科技研發越迅速,所以工業國家相對於農業國家,其國力越差越大。 結果是,中世紀最強的國家如印度、中國、阿拉伯世界等,在歐洲國家工業化後反倒成為被掠奪的國家。4-*4.8.2金磚四國與中國現代科技的興起 2003.10.1,一份編號第99的高盛全球經濟報告,隨著網路,傳送到歐、亞、美洲各國機構法人的電子信箱裡,這是高盛引起最大回響的報告。報告中指出「金磚四國」—巴西、俄國、印度和中國經濟崛起。他們合組Brazil、Russia、India和China四國的起首字母,稱之為BRICs(發音類似英文的磚塊brick),預測他們將漸步取代全球前六大經濟體(美國、日本、英、德、法、義)的地位。而在2050年,世界經濟強權會劇烈洗牌,新六大經濟體的面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國。這六大經濟體的改變因素包括:全球資本市場、匯率大幅升值、推升全球經濟成長率、能源市場需求激增、新消費群誕生、耐久財市場需求暴增等六項變貌。4-* 2008年的中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第四大出口國,當然也是進口大國。2003年中國生產了全球一半照相機,三成空調和電視,同時又是全球的銅、銻、鋅、白金、鋼、鐵等的第一大消費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在資本進出方面,2003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的引資國;在資本輸出方面,雖然基數很低,但近年高速增加。 中國外匯存底(2008年)已超過1兆美元,這是中國官方首度證實大陸外匯存底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屬於一封閉式經濟體系,資本帳未全面開放,代表大部份外匯儲備由中央持有,與日本等開放型經濟國家,民間擁有大量外匯資產均未有反映於政府的外匯儲備中的情形顯有不同。4-* 1995年5月召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正式提出「科教興國」政策。 1997年,中國政府批准了中國科學院關於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投資實施知識創新工程。 1998年6月,中國成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表明中國從更高的層次上加強對科技工作的宏觀指導和整體協調。 1999年8月,中國政府召開全國技術創新大會,提出要努力在科技進步與創新上取得突破性進展4-* 到目前(2008年)為止,中國科學家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基因繪製圖,在世界上首次構建成功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大壩」,此水利樞紐工程許多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紀錄;全球最高之青藏鐵路;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順利返回;以及2008年5月通車之全球第一長的上海杭州跨海大橋。4-*
本文档为【世界科技发展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kw66cm8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6-03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