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章 1第一节疆域(1) 1第一节疆域(第2课时) 3第二节人口 6第三节民族 11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6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6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9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影响 21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25第二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28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 33第三节第二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38第三节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42第四节自然灾害 46第三章 49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目录第一章 1第一节疆域(1) 1第一节疆域(第2课时) 3第二节人口 6第三节民族 11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6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6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9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影响 21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25第二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28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 33第三节第二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38第三节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42第四节自然灾害 46第三章 49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49第二节土地资源 52第二节土地资源 54第三节水资源 56第四章 58第一节交通运输 58第一节交通运输-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63第二节农业 68第二节农业 71第三节工业(1) 73第三节工业 76 第一章第一节疆域(1)课型单位主备人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找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理解我国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和南北部的气候差异。3.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说明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其它国家的对比分析,感受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通过面积、邻国、临海的学习,充分理解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情感、价值观:通过学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海陆兼备的大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邻国和临海教学难点: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和和临海,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带领大家走进新课堂。教师设问:人们常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是,地球是一个球体,哪里才算东方呢?经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后教师补充:要确定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个方面入手。学生听歌曲教师设问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探究学习一:我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在半球、半球。2、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带,南部部分地区在带,没有带。3、海陆位置:位于大陆的东部,洋的西岸。探究学习二:我国广大的陆地1.领土的四至点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2.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居世界第三位。3.陆上国界线长达多千米,4.陆上相邻国家有个。在图中填出陆上邻国的名称。探究学习三:我国辽阔的海域1.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多千米2.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和。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3.沿海分布着、、和南海诸岛等众多的岛屿。4.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起算,向海上延伸到海里。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在图中填出隔海相望的国家。6.我国与、即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同伴互助,展示交流自主探究内容1.小组合作,交流答案2.同伴互助,解决难题3.展示交流自学成果4..疑难汇总精讲点拨,突破疑点一.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指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在地球五带中所处的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指出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3.交流讨论:结合以上学习,完成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发展农业生产对外交往与合作发展海洋事业二.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这是小明在聊天时间和同学们发在群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时间,南北的气候差异和东西的时间差异这么大?1.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举例约为110千米。据此估算我国领土的南北最大距离。2.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根据图上的比例尺,估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三.14个陆上领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四.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对比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活动1(1)(2)教师点拨运用课件明确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学生讨论回答总结提高知识构建师生共建知识框架学以致用达标测试1.深度思考从海陆位置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优越条件2.见测试题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展示答案独立完成,展示纠错教学反思:第一节疆域(第2课时)课型单位主备人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1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3.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省级行政区,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掌握34个行政区。情感、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难点: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你的家乡在哪?根据张力和加依娜尔同学对自己家乡的描述,仿照他们描述学生自己的家乡。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乡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家乡包含的行政区级别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探究学习一:我国是如何进行行政区划的?我国基本实行(、、)、。(、)、(、)三级行政区划。探究学习二:找出省级行政区1、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个,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2、读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找出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3、填出图中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1)东北地区:A1A2A3(2)北部边疆:B(3)黄河中下游地区:C1C2C3C4C5C6(4)长江中下游地区:D1D2D3D4D5D6D7(5)东南沿海:E1E2E3E4E5E6E7(6)西南地区:F1F2F3F4F5(7)西北地区:G1G2G3G4G5探究学习三:简称的由来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用本省的历史名称一个省有两个简称的探究学习四:在空白图中填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同伴互助,交流展示自主探究内容1.小组合作,交流答案2.同伴互助,解决难题3.展示交流自学成果4..疑难汇总精讲点拨,突破疑点1、我国的行政区划三级和四级的问题2、巧记省级行政区(1)找邻居(2)找技巧(3)沿线路(4)顺口溜3、简称的由来充分总结提高知识构建师生共建知识框架学以致用达标测试1.西气东输一线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经过的省级行政区2.见达标测试题独立完成,展示纠错教学反思:第二节人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数据和图表,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种种问题。【教学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教具学具】板图课件多媒体【教法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发讲授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约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接近4.3倍。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列举图片及文字,显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可见,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新授课内容】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主探究】以上这些分析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都说明什么问题?感悟:温总理的乘除法——2003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京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之际曾如此表述自己的执政感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请问:温总理的感受反映了什么问题?读图思考:读“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1.比较2010年和1949年人口统计数据,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的数量变化。2.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时期。3.为什么建国后人口迅速增长?(请阅读有关图片思考回答)【合作探究】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案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然后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辩论赛:学生分正反双方展开辩论)提问:那么我们人类应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呢?对!就是要实行计划生育,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那么,计划生育的目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呢?(承转)很明显少生能够很好的起到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那么晚婚晚育是如何控制人口数量的呢?【活动】教材P12活动1:读“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图,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教材P12活动2:认识少生的作用(承转)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而我国60岁以上人口站13.26%,65岁以上占8.8%,都超过了国际标准,所以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此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对!2016年1月1日,我国推行全面二孩政策,对此,你是如何想的,这与计划生育背道而驰吗?(承转)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那么我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呢?读图:出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思考:中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二、人口东多稀少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问题:1.说说京、津、沪、苏、鲁、豫、皖等省级行政区域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千米以上?2.说说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3.找出黑河—腾冲人口地理界线,说说该线两侧人口密度的差异。【合作探究】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如此不均匀呢?要求从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四个方面讨论我国东西人口差异的原因。【活动】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课堂小结】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口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人口界线:黑河至腾冲一线 【拓展延伸】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人口迁移的方法,使人口平均分布呢?为什么?【优化训练】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得出结论: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感受中国人口之多学生回答: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4亿,占世界人口1/5。这意味什么呢:(1)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2)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3)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学生思考回答:中国人口的数量太大了!学生思考回答:1、数量呈直线上升。2、1949-1953最快2000-2010最慢3、社会安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寿命延长、生活水平提高等。辩论赛:正方:(1)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国防兵源(2)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反方:交通拥挤、就业困难、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学生:计划生育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目的: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读图分析:请同学们看图思考并回答: 20岁结婚生子,100年出现五代人,25岁结婚生子,100年出现四代人,所以如果晚婚晚育的话100年中整整少出生一代人,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数比较,少生了3亿多人。人均拥有的粮食和教育经费都比不实行计划生育有提高。学生: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学生: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提高,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增大。另外还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的情况。因此,二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补充,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要求的。学生对比两组数据:面积和人口数量百分比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学生读图回答:1.400人/平方千米2.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等。3.该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学生分为地形组、气候组、经济组和交通组,分别从四个方面讨论分析原因,并回答:1、地形:东部平坦,西部崎岖。2、气候:东部降水丰富,热量充足,西部干旱。3、交通:东部水陆交通便利,西部交通不便。4、经济:东部发达西部落后。阅读教材图1.15,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思考、讨论、回答:不可以。因为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也不同。第三节民族课题民族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地区,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学习难点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图中是少数民族代表向习近平敬献哈达的场景。展示下图,提问?我国有多少民族呢?出示学习目标学习一、中华民族大家庭1、民族构成读下图,结合教材内容,自学完成下列问题:(1)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2)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族,越有1600万。另外,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口诀记忆: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满彝回苗壮维吾,藏到土家和蒙古。小结:我国不论民族大小,人口多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活动)联系已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比较我国与日本的民族构成有何差异?(承转)正是因为我国各民族是平等的,所以各民族又保留有自己语言和文字的自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2、语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6阅读材料“我国的民族语言”,回答问题:我国一共有多少种语言?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全部转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哪两个?二、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3、文字教和教材图1.17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字展示100元人民币,认识上面的民族文字(承转)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还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4、节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7六幅图片,辨别六个不同民族的不同节日,并完成连线题:蒙古族雪顿节藏族开斋节回族泼水节傣族丰收节高山族元宵节汉族那达慕节5、文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活动3,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尝试完成下列连线题:维吾尔族大歌侗族木卡姆艺术藏族呼麦蒙古族《格萨尔》史诗二、民族分布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9“中国民族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1、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3、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进一步阅读地图,加深对我国民族分布的详细了解,并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2、猜一猜,我国哪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3、山东省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哪个?4、找一找,哪个少数民族的分布最广?【课堂小结】【课堂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1.我国自治区名称中的五大少数民族分别是()A.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B.回族藏族布依族满族朝鲜族C.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D.回族白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A.壮族B.回族C.满族D.苗族3.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不正确的是()A.东北B.西北C.西南D.东南4、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谁说的与实际不符的是()A、汉族:我们喜欢赛龙舟B、蒙古族:我们爱住竹阁楼C、傣族:我们喜欢过泼水节D、朝鲜族:我们能歌善舞【拓展延伸】课下搜集相关少数民族资料,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在出行中体会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问:我国有多少种语言?(56种)我国有多少种文字?(30多种)读图片了解图中的少数民族学生读图思考,欲罢不能阅读目标,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学生通过读图获取知识,并完成4个问题。汉少数民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口诀巧记思考回答:我国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日本是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民族构成单一。学生读材料并回答:80多种;汉语使用人数最多;回族和满族全部转用汉语。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字学生自学获取答案,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先读图分析讨论再回答。认识、了解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记忆连线学生读图回答:1、汉族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3、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小组合作完成并分别回答:云南省广西回族回族主要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并作出总结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检测题,并找多名学生对比展示图片、时事新闻导入,增加趣味性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展示资料的能力阅读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人民币展示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在展示和解说中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意识,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小组合作精神,发挥组内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限时是为了高效,对比为了发现问题课后的学习延伸,课后反思:1.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民族知识借用视频解说,形式新颖,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图片资料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民族风情利用图片和视频,形象而且直观。2.学生活动充分,既有课前的收集资料过程,也有课上的表达、表演内容,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活跃了气氛。学生讲民族风情,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让其他学生受到感染,增加了知识的同时,对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向往。3.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活动设置灵活机动,便于操作。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课型单位主备人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2—2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情感、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童话世界:那就是神奇九寨,堪称人间天堂(看课件图片),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所有的美好一夕之间被打碎(看课件图片),从仙界到凡尘的跌落,是因为地震这个隐形恶魔作祟,为什么这里能孕育如此美好的景致,为什么这样的美好容易毁灭的让人心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略知一二。欣赏课件图片,感受美好景致以及一朝毁灭的惨状学习过程一、明晰概念回顾旧知1、明确地形、地形类型、地势、地形区的含义。2、回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要领。3、回忆不同地形的的差异(海拔和相对高度)二、学习新知——地形类型多样1、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A、判读不同区域的地形类型,认识到我国的地形类型齐全,五种地形都有分布。B、出示相关图片,认识地形差异:(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认识山地、山脉、山脉走向的含义:3.分别识别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走向的山脉。4.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骨架之间充填着的“血肉”就是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5.分别识别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和丘陵6、巩固练习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7.提出探究性问题:地形类型的多样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益处?三、学习新知——山区面积广大1、出示饼状统计图,认识我国地形构成比例,认识山地和山区概念的差异。2、探究性问题山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既有利,也有弊:3小结:回扣导入内容,理解了九寨之美,以及九寨之殇的原因。4.阅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并适当补充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俗与当地地形的关系。教师小结:民俗习惯深受地形的影响。课件展示概念,学生回忆并辨析。课件展示判读方法,学生回忆并应用。课件展示表格资料,学生回忆,教师简单总结:高原和山地海拔高,平原和高原相对高度小。回答: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学生观察、思考地形的差异。 课件展示概念的含义,学生了解。 课件依次展示不同走向的山脉,学生认识、记忆。  课件展示山脉成为地形区的分界线,构成地形的骨架  课件展示不同地形区的名称、位置、环境特征,学生识别、记忆,了解其突出特点。  课件展示习题,学生进一步整体认识和记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出示参考结论。  学生读图、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课件展示参考性的结论,学生加深印象。 拓展性资料的补充增加趣味性。学生思考后回答。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复杂多样(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山区面积广大。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优势,页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训练当堂达标拓展延伸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课型单位主备人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6—2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我国的地势特征2、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情感、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地势特征2、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水经常相依相伴,但“水流千遭归大海”,去意已决的流水真的很执着:“百川东到海”,“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众多流水的志向如此一致呢?欣赏课件图文,聆听、思考。学习过程一、我国地势的特点1、展示佳句,强调水东流的现象;动画展示我国部分河流的流向——向东流,提出问题。展示地势的概念,(结论)水往低处流,说明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第一个特点)。2、出示我国沿北纬36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演示青藏高原的海拔、黄土高原的海拔,华北平原的海拔。出示问题:符合我国地势特征的图片是A、B那副图?根据刚才的结论并对比海拔的数字差异,得出新的结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直到海底大陆架。所以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点是:呈阶梯状分布。3、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特点:强调高度表的应用,颜色的差异代表海拔不同,出示结果,认识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认识阶梯分界线(课件动画演示山脉名称,验证学生的回答)。4、各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课件动画展示地形区名称及位置,验证学生回答)。同时出示表格(课本活动题)答案。(小结)判断地势的方法。5、课件展示我国陆地最高和最低点的知识。用“擎天挺立”和“谦卑到底”标注在图上,标题是“最萌身高差”,增加趣味性和形象性。二、学习新知——地势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展示中国地形剖面图。动画演示来自东部海洋的暖湿气流,顺着地势爬升,影响东部较大范围的地区,带来降水。假如我国的地势特征和目前相反: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又会产生什么后果?课件演示结果:不利于暖湿气流向内陆推进,降水少。展示结论这是地势影响气候的结果。2.地势影响河流和交通,课件出示问题: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为什么这里适合建大型水电站?,河流流向对交通又什么影响?三级阶梯的地势对交通又会有什么影响?课件演示:动画展示水电站的分布和阶梯界线的关系,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飞流直下三千尺”,以此来理解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众多河流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三级阶梯的地势使得阶梯交界处横亘着高大的山脉,阻挡东西的交通。课件展示诗句,学生诵读。课件展示河流东流,学生思考原因并回答。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课件展示,学生观察,根据上节课学的知识,回答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观察,根据上节课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并完成课本活动题的表格填写。学生了解并计算最大相对高度。学生观察,理解。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验证。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这样的分布特点对我国的气候、交通、水能的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训练当堂达标拓展延伸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3.结合实例,说明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分析判读有关气候图,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及其原因。3.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4.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1.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及其原因。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情境导入】展示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一、南北气温的差异(一)冬季南北温差很大1、数一数,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2、计算两条相邻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3、学生计算海口和漠河的大约温差?(学生先个人思考、分析、计算,后小组交流探究。)教师展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我国一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冬季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达50℃。(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先个人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展示课本“图2.13中国1月份气温的分布图”和中国冬季风图,教师提示讲解: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1月0℃等温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现象?展示图片。(1)0℃等温线以北:气温<0℃,冬季有结冰现象。(2)0℃等温线以南:气温>0℃,无结冰现象。教师总结:秦岭—淮河一线是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二)夏季普遍高温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同学们读图2.17,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学生: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温度带—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是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教师展示我国各温度带景观图片。阅读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4)气温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着装、饮食、南北城市供暖不同等。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小组讨论)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4)气温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着装、饮食、南北城市供暖不同等。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巩固训练】1.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是农忙时节,其原因是  (  )A.我国所处的纬度高B.我国跨纬度大C.离海的远近不同D.地形起伏大2.早些年,在我国东北有这样一种现象,到了冬季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条把窗户的缝隙糊起来,而且是糊在外面,其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冬季漫长寒冷 B.东北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 C.东北气候干燥D.美观,彰显个性3.下列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与气温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B.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C.少数民族的居民都能歌善舞D.东北地区的房屋都有双层窗4.关于各地农作物耕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说法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一年一熟 B.东北平原一年两熟C.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两年三熟D.海南岛一年三熟【拓展延伸】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为此,可以把≥10℃的持续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决定作物熟制的重要因素。作物熟制:是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如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巩固训练】参考答案:1.B2.A3.D4.D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3.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4.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教学难点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两大任务(规律探究):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2.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1.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2.并对照《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学生答后,教师补充: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阅读材料)同学们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4小字资料就明白了。展示课本“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及夏季风图、中国山脉分布图。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先个人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教师总结: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夏季风)——降水东西差异。地形因素(山脉阻挡)——加剧东西差异。纬度因素——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二、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年降水量柱状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北京降水年际变化图。学生认真读图、思考。完成问题:(先个人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1、标注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2、四城市降水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教师讲解:集中在4-10月3、四城市从南向北排列依次是?教师讲解: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4、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别?教师讲解:南方雨季长,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短,开始晚,结束早。5、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可能导致什么灾害?教师讲解:旱涝灾害6、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教师讲解:年际变化很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教师小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集中在4-10月,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很大。三、我国干湿地区划分(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复合投影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2.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重合?3.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教师小结: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多荒漠(课堂活动:小组合作探究)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教师小结)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后,教师补充: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大,房屋通风效果很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课堂活动:小组合作探究)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因而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如南方湿润地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旱作为主。(3)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4)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影响交通,在湿润的南方地区,水运是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影响体育活动,在湿润的南方地区,游泳、赛龙舟是一常见的运动,半干旱的内蒙古草原骑马、射箭是常见的运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搞清了我国的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懂得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巩固训练】1.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主要是由于地形雨的影响B.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主要是由于海陆因素的影响C.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D.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由于季风活动的影响2、我国与一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的等降水量线是()A.1600mmB.800mmC.400mmD.200mm3.有人说:“今年的降水量比往年多”,这种说法是指()A.降水的季节分配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变化 D.降水的周期性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B.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一般来说,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D.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答案:1.D2.B3.B4.D【拓展延伸】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降水量8409毫米的记录。分析火烧寮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分析说明托克逊常年降水稀少的原因?第二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课型新授单位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德育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气候类型分布以及气候在各地区产生的影响,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的因素.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知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与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本节课学习的任务是:学习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吧!【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教师出示:“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引导学生读图分析:1、中国气候特点?教师讲解:(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①热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温带大陆气候⑤高原山地气候(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①热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学生认真读图、思考。合作探究: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1.小组合作,交流答案2.同伴互助,解决难题2.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3.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1)纬度因素?(2)地形因素?(3)海陆因素?4.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课堂小结】【巩固训练】教师出示:“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海口、上海、北京、吐鲁番、五道梁5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1海口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旱雨两季2.上海气候类型及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3.北京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4.吐鲁番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5五道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征: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教师出示:“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引导学生读图分析: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教师讲解:1月和7月的气温都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冬季,偏北风加剧了我国的南北温差。)教师出示:“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及中国地形图、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等。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地形因素?教师讲解:(1)青藏高原低温的原因?地形因素(2)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教师出示:“图2.28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和“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海陆因素?(1)季风:①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太平洋的东南风,温暖湿润,带来丰富水气,雨热同期,形成我国的雨季。②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2)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教师讲解:(1)气候与物种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2)气候与民居黄土高原的窑洞绍兴民居等。(3)气候与景观: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景观差异(4)气候与饮食北方人:喜食面南方人:吃米饭这节课学习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并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显著B.雨热同期C.海洋性气候显著D.气候复杂多样2.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3.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10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④4.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季风区广大 D.雨热同期答案:1.C2.C3.C4.C 学生认真读图、思考,完成问题:1海口气候类型及特征?2.上海气候类型及特征?3.北京气候类型及特征?4.吐鲁番的气候类型及特征?5五道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小组合作:1.小组合作,交流答案2.同伴互助,解决难
本文档为【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9.2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81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5-24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