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9 诗词五首_课件

29 诗词五首_课件

举报
开通vip

29 诗词五首_课件29.诗词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作者简介: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

29 诗词五首_课件
29.诗词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作者简介: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④道狭:道窄。⑤沾:沾湿。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D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B孟浩然八百里洞庭湖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景抒情1.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水天交接,浩瀚无涯。希望出仕,无人引荐。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3.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比喻、用典。4.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例:撼,意思是摇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水波涛汹涌,富有气势。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第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C、“端居耻圣明”一句的意思是说,闲居不仕,圣明天会感到羞愧的。D、第三、四句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作者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E、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CD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指天空。这两个词写出了浩瀚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B、开头两句是近望所见。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影在湖面上,水天一色。C、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从湖面写到湖中倒影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泽,波涛奔腾,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D、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B终南别业王维文学常识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宗影响很大。本文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写作背景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文体介绍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句赏析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恶尘俗,信奉佛教,后来即安家于终南山边。B.颔联表达出诗人面对秀丽的田园山水,只有独游,不能与人分享,觉得怅然若失。C.颈联通过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揭示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D.尾联既具体描绘其悠闲放任之乐趣,更突了“偶然”二字。B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的一项是()A、首联徐徐道来,交代出因何购得终南别业。B、颔联“独往”写出诗人每每勃勃兴致,自得其乐;“自知”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C、颈联具体描绘自知之胜事,可谓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D、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悠闲于山水,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突出表现隐退者孤僻的性格。D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释: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见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像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主题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B.“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自己的才华的自我陶醉。C.词人以绮丽的想像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但词人并不消沉,而决心要像大鹏一样高飞远举,追求幸福。D.这首诗借助梦境为我们创造一个幻想的神话世界,反映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B14、对《渔家傲》(李清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B、“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用“殷勤”二字修饰“问”,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C、“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路长”和“日暮”,是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D、“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谩”是“徒然”的意思,这句话是写诗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生不逢时,表达了诗人消极、悲观的情绪。E、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词风婉约,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DE回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八咏楼李清照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春残李清照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长相思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朗读课文,补充注释 榆关: 那畔: 帐: 更: 聒碎:山海关的别称。那边,指关外。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搅碎。聒,嘈杂。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词牌名一路走过的风景既感慨又峰回路转俗语如那厮那处放松、高兴激动、豪迈皇帝远征的浩荡山海关对仗风雪之夜感慨万千家庭的温暖衬托异地他乡的冷思乡之情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的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夜深千帐灯”这一句,王国维胜赞为“千古壮观”。壮丽的千帐灯下,照着不眠的万颗乡心,这是怎样一种情味,恐怕只有词人自己才能给我们满意的回答,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15、对《长相思》(纳兰性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山一程,水一程”两句,说明山水对作者有情,送了他一程又一程。B、“身向榆关那畔行”一句中的“身”字,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作者身向榆关,心却在关内,说明他心系故园。C、“夜深千帐灯”一句写旷野宿营的恢宏壮阔的气势。“千帐”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D、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E、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等景物,抒发了其羁旅异乡,壮志难酬的感慨。AE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便悠然而生。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C
本文档为【29 诗词五首_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xrp2758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58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21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