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共三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共三课时)

举报
开通vip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共三课时)小学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中华民族一家...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共三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第一课时的教学将学习第一板块的内容。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知道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边也能接触到一些不同民族的同学,但仅限于基本信息的了解。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了解却不多,也不深入。基于此,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补充数据、资料、法律等内容,显得十分必要。三、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2.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明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3.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明白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四、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2.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明白各民族一律平等。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设计如下六个活动。活动一:歌曲导入,初步认识民族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民族。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适时追问:这首歌中有一个数字反复出现,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56”这个数字的含义,同时,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从而使学生明白: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设计意图:课堂伊始的歌曲欣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活动二:分享交流,感受身边民族此环节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分享交流:1.我们班都有哪些民族的同学?2.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民族的同胞?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交流,感受身边的民族。【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主的分享交流中感受身边的民族情况,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民族是和谐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活动三:调查阅读,了解少数民族含义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1.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上台分享展示研究成果:年级同学民族构成的情况。2.结合学生分享的调查情况,教师相机提问:看了他们的调查情况,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年级学生民族构成情况:汉族同学居多,其他民族的同学少。3.紧接着,教师出示教材54页“民族比例饼状图”,追问:这是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画出来的图,看了这张图,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在阅读、分析、比较年级和全国范围民族构成情况后,自然而然明白了“汉族人数多,其他民族人数少”这一普遍特点。4.此时,教师请学生计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具体人数,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少数民族”名称的由来及含义。【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研究,结合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懂得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和谐大家庭中的一员,像兄弟姐妹一样,关系亲密无间。】活动四:小组活动,感受民族分布此环节主要围绕“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了解小组活动要求后,首先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包进行探究,资料包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分布图及相关资料。探究结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汇报交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对民族分布的特点,形成初步的认知。此时,教师相机播放有关民族分布的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辅助以资料包,让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所依托,有话可言。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欣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的民族分布。】活动五:数据分析,感受民族交融此环节,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教材55页“活动园”中的资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阅读完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后,很容易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各民族、各地区间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需要引导学生再往下走一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这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探讨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思维的碰撞,因此,此处教师请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打开思路,激活思维。此时,教师再相机邀请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同学交流自己对生活地区变化的感受,以及生活在现在这个地方的体验等,使话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其他学生也会在身边人的讲述中,逐步感受到身边民族交融的常态化。【设计意图:民族交融是平时生活中的常态,学生是不会陌生的,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学生能更直观和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民族交融情况,从而明白我国各民族间通过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活动六:宪法规定,保障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此环节主要围绕教材“相关链接”中宪法第四条规定展开。首先,从学生自己说起:在你印象中,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明白:每个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接着,出示宪法第四条规定,并提问:宪法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学生自然而然会根据刚刚提及的,家庭成员间相互平等的关系,进行正向迁移,得出结论:虽然各民族人口数量不同,但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宪法第四条规定所包含的内容不止于此。于是,教师适时追问:除了平等的民族关系之外,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与利益”这点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探究问题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民族平等以及国家注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呢?与之前的小组活动步骤类似,学生在明确要求后进行分工,围绕“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1)学生交流过程中,当提及“民族区域自治”时,教师相机引导:目前,我国建立了哪些自治区?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来吗?引导学生认读这五个自治区。(2)教师相机补充资料:自治区相当于我们的省,除了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步明白:国家重视民族平等,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共谋发展。这几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当结合板书,进行课堂总结,在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再次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汇聚成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设计意图:法治教育的融合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学习,而是要融入课堂学习情境之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互动和活动情境,深入浅出,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地位与国家对民族交融的政策保障。】七、板书设计清晰直观的板书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小学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第二课时的教学将学习第二板块的内容。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开始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但是缺乏具体深入的了解,如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就很局限。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几率较小,这就需要教师去做好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深厚情谊。三、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各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了解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2.明白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发展经济,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我国各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了解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2.明白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发展经济,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合作探究,感受交流合作此活动共设计两个教学环节,旨在从整体上感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阅读材料,初步感受交流与合作此环节围绕“茶马古道”的学习展开,学生在阅读教材56页资料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1.茶马古道在哪里?2.茶马古道有什么作用?3.茶马古道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同桌交流,并将研究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在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干预细节,但需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白:茶马古道是我国民族交融、互惠发展的见证,它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了边疆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设计意图:茶马古道是古代各族人民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有关知识与内涵极其丰富,但把握住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各族人民合作与交流的目标,材料的选取就很明晰,问题设计也就更加明确。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同桌交流分析,加上学生互评和教师点拨,就能较好达成目标。】(二)补充故事,深入感受交流与合作此板块主要依托“民族交流”的相关故事进行教学。主要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教师提问:除了商品贸易通道外,民族之间交流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出民族交流的方式,如和亲、结盟、迁移,为下面分享故事作铺垫。2.教师补充“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问题设计为:(1)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去西藏?(2)文成公主为藏民们带去了什么?(3)文成公主在藏族为民族团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阅读思考后,学生通过交流碰撞,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初步理解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此时,趁热打铁,教师组织学生分享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谁也离不开谁。【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补充“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学生分享课前查找的故事,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概念更加具象化,便于理解,学生对各民族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理解也更进一步。】活动二:资料分享,感受各族贡献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人民为祖国作出的重要贡献,进行如下设计:1.通过补充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的事迹,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马本斋的身份与贡献。2.在了解马本斋抗日事迹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各族抗日英雄的故事。此时,不可让其成为故事会,听过就忘,教师需要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面对民族存亡的重要时刻,各族人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气概,从而将故事分享的落脚点,准确落在对各民族人民的贡献上。3.以上两个步骤,涉及的仅仅是各民族人民面对外来入侵时,共同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而作出的贡献,实际上,各民族的重要贡献远不止于此,因此,教师需要适时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打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一起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一起为祖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先前类似,教师简单指导学生知晓即可。紧接着,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活动,资料主要包括:各族人民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小组交流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白: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和小组探究两个活动,分享探究建设国家过程中各族人民所作的贡献,从而明白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活动三: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发展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在相互依存、互通有无、交流合作中,创造了今天的经济成就。教师先请学生欣赏故事《一个吃货穿越回2000多年前》,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顺势引出“丝绸之路”。在学生看完“丝绸之路”相关视频后,通过追问,教师相机点拨,学生了解到:中原汉族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棉花、芝麻、大蒜等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传入内地。这其实是对“互通有无”最朴素最直接的解释,学生便能直观地理解各民族之间的“互通有无”。此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明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互通有无,交流合作,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研究任务:课后,请查阅资料,了解西瓜、黄瓜、核桃、葡萄、胡萝卜等瓜果、蔬菜在我国历史上是怎样传播开的。这样,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经济成果的认知。【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出“互通有无”的话题,再辅以丝绸之路的相关视频,学生便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互通有无,明白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活动四:连线游戏,感受文化交融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的文化交融。师生共同进行连线游戏:下面这些名称或物品分别来源于哪个民族?学生在连线的同时,教师相机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相关资料与知识的补充说明,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源于少数民族的名称或物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紧接着,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知道的这样的例子,同时,结合教材58页“相关链接”的内容,调动起学生追根溯源的热情。学生在阅读、交流、分析中,逐渐明白: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连线游戏活动,结合教材内容阅读,学生能较为直观地明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七、板书设计清晰直观的板书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7中华民族一家亲  尊重民俗守望相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小学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第三课时的教学将学习第三板块的内容。二、学情分析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而学生对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等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他们的视野与经验往往局限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认识、尊重、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显得尤为重要。三、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传统节日中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2.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传统节日中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2.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设计如下三个活动。活动一:感受同与不同,学会互相尊重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白:各民族之间需要相互了解,彼此尊重。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完成研究单。上课伊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要求学生先整体汇报研究单,再结合查阅的资料和PPT,选择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作具体介绍。2.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追问: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3.学生汇报结束,教师提问:听了汇报,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点拨重点: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节日丰富多彩,需要相互尊重,但节日背后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4.学生阅读教材59页“相关链接”中有关“新年”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懂得:虽然生活环境不同,语言不同,但人们美好的祝愿是相同的。我们应该相互了解、彼此尊重。【设计意图:学生带着研究单去学习,能在明晰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地探究,从而很好地感受到各民族不同节日与风俗背后共同的美好寓意,为相互尊重奠定基础。】活动二:了解国家政策,感受守望相助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国家政策及各族人民共同推进政策实施的故事,感受各族人民之间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设计如下教学活动:1.通过出示西藏墨脱小康示范村的图片、讲述墨脱脱贫攻坚的故事、阅读教材60-61页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贫困地区,一方面,国家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各民族、各地区间守望相助。2.教师补充“兴边富民”行动:行动实施范围、具体任务。提问:你觉得这项行动有什么好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点拨重点为: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3.教师补充“精准扶贫”政策。由于该政策表述专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因此,教师通过“十八洞村脱贫”这个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处采取的形式为播放“十八洞村脱贫”视频。“十八洞村脱贫”只是一个例子,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地区脱贫攻坚的情况。4.学生欣赏歌曲《天路》,教师相机提问:你知道这条“神奇的天路”指的是什么吗?它“神奇”在哪里?仅仅听歌曲,是不足以回答以上问题的,于是,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61页“天路”颂歌这段材料,来解决上述问题。这里的目的不仅仅停留于让学生了解“天路”本身上,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各民族之间要守望相助,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此时,教师再补充解释“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伟大梦想。【设计意图:国家政策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表述也相对书面化,所以,综合运用视频、故事、歌曲等方式,能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明白各民族人民之间应该守望相助。】活动三:师生共同协作,设计主题班会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筹备。这个活动的进行,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与引导。教师可以先从整体上给学生介绍主题班会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比如,可以提示学生主题班会的内容从哪些方面进行选择与准备;班会可以采用哪些形式开展;开展班会有哪些注意事项等。学生在认真倾听教师介绍后,自主进行班会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为如下步骤:1.学生自主思考、发言:你想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设计?说说自己的理由。2.教师相机从内容引导: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过程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相关的歌曲、照片、诗歌,国家的扶持政策等。教师相机从形式引导:唱歌、跳舞、相声、快板、故事、社会小调查等。3.在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初步意见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至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协助学生筛选、归纳、梳理,最终形成符合班级实际的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筹备一场主题班会,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虽不过多参与,但不能缺席,及时进行引导,能更好地推动筹备工作的有序进行。】七、板书设计清晰直观的板书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7中华民族一家亲  尊重民俗守望相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
本文档为【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 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共三课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4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111957
本人热爱教学,关心学生。
格式:doc
大小:7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10-07
浏览量: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