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韩小娜《说“木叶”》课件

韩小娜《说“木叶”》课件

举报
开通vip

韩小娜《说“木叶”》课件授课教师:韩小娜林庚(1910—)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走近作者请快速浏览文章第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现象“木叶”为历代诗人所钟爱。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叶”,而常用“木叶”甚至“落木”,原因何在?“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

韩小娜《说“木叶”》课件
授课教师:韩小娜林庚(1910—)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走近作者请快速浏览文章第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现象“木叶”为历代诗人所钟爱。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叶”,而常用“木叶”甚至“落木”,原因何在?“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请从第3段中找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关键点在“木”字重点研读探讨第4、5、6段读第四段,请思考:“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秋风叶落的季节中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划出文中关键词句,相互讨论交流)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它“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精读课文第6段:概括“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抓关键词句,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木叶树叶疏朗空阔绵密饱满相去无几一字千里?暗示性全文总结发现问题(1—3)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问题(4—6)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拓展练习阅读下面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予的思想情感。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人。1、搜集有关含“月”“梅”等意象的古典诗词。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文。 课后作业
本文档为【韩小娜《说“木叶”》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仙人指路8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95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2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1-12-03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