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究本原、本体与本质

探究本原、本体与本质

举报
开通vip

探究本原、本体与本质探究本原、本体与本质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是一位具有创新思维和革新胆识的思想家。他以其独特的视角、豪迈的气度、开创性的精神提出了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道的原初意义自然是指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后来引申为规律、规则、真理等多种含义。老子之道作为一种本质的存在,包罗万象、恒久不息。它是老子用来诊释其全部哲学的特有方式,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和最终归宿。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对老子的道论做过研究,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由于方法、义理阐释、文本解读方面的错误,导致对道的考释与结论有很大的不同。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本原、本体、本质、辩证与...

探究本原、本体与本质
探究本原、本体与本质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是一位具有创新思维和革新胆识的思想家。他以其独特的视角、豪迈的气度、开创性的精神提出了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道的原初意义自然是指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后来引申为规律、规则、真理等多种含义。老子之道作为一种本质的存在,包罗万象、恒久不息。它是老子用来诊释其全部哲学的特有方式,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和最终归宿。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对老子的道论做过研究,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由于方法、义理阐释、文本解读方面的错误,导致对道的考释与结论有很大的不同。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本原、本体、本质、辩证与有无五个方面对老子的道论进行探析,希望可以对道的意涵提供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一道为万物之奥道的本原论,指的是探讨宇宙生成的理论和观念。当然本原论的这一说法来自西方哲学,它是由于人类对原始宗教和神话的信仰而来。老子以其超然的智慧、革新的勇气,创造了一个比天和地更高的存之道。他认为道化生万物道无论在品位上,还是在时序上都先于任何东西。老子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宗教和神话的影响,故而,他迫切地需要从宏观的哲学体系上寻求一种最原始、最高级的存在,这才是他本原论的最初意义。道不仅是天地之初那种既混沌又虚无飘渺的形态,也是整个世界的存在根据和最终归宿。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第25章)道是浑然天成的东西,它的出现早于天地,其他事物都要以道的意志为转移。听不见其声音,也看不到其形态,它永久长存而不停息,永不衰竭而循环运行,这就是世界万物的根本所在,我无法得知它的名字,就勉强称之为道。总乙道不是单一的物,而是缔造万物且附着于万物之上的运行规则,道离不开物又超脱于物,它与物彼此相依,无法分离。世间万物都产生于道,归根于道,道是一切生命元的源泉活水。作为万物始基的道,具有一种独特的、天然的超越性,它没有时空的限制先于任何存在而存在道作为万物之宗是永恒的、根本的,它是万物产生、变化、发展的依据和动力。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牡。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6章)又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52章)虚空神变而永不停息,这就是微妙的生命元始。老子以理性推理认为道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源,这里的道就相当于西方哲学意义上的逻各斯,由此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良好开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子是一位无神论者,他的道并非无端的臆想,而是有其特定依据的。对于道生万物的过程、方式,老子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2章)合而言之,宇宙一太极也;分而观之,一物一太极也,这个逻辑过程是,由混沌的世界演变,析出一气,一气又化分出阴阳,阴阳运转成为天地,天地无限繁衍就变成了无数形态的世界万物。至于世界万物具体的发展变化,老子也给予了精彩的描述道生万物,德润万物,万物体现化了道,形势成就了道。所以,万物莫不遵道而重德道与德都对万物的生长、变化不加干预而顺应其自然本性,这是老子所认为的方式和规则。道生化万物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动态过程,万物的发展变化是遵循道的缓慢过程,世界万物都离不开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使得万物的存在成为一个不断向更高级别进化的过程,他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16章)道的宇宙观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万物变化发展的大致轮廓,尽管它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逻辑错误。但是,在同时代的思想家那里,这一点是难能可贵旅道的本原说为即将展开的高度理性化的思维推演奠定了足够坚实的基础。二道是存在之存在本原所探求的是事物基质和元素的来源,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逐渐引伸出事物的动力、原因等概念,故而,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就会发生变化。这就自然会涉及到作为理合睦思维范畴的本体问题。本体为其他范畴的存在提供了根据和基础,任何其他的范畴均无法离开本体而作为独立的存在。这也符合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传统哲学所要回答的本体论问题就是所以然,老子认为这个所以然就是道。万物抛弃道,就没有理由成为先于天地的存在。老子的道不仅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在逻辑上和渊源上还是世界存在的本质和依据。由此可见,老子言道是构成世界的实体,天地万物都是短暂有限的。关注本体论是进行道论研究的必然要求。《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第25章)在老子眼中,哲学上并不存在具体的物;大,指的是至高无上,罗而无外,无所不包,这里是说道包罗万象,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和整体性。但是它并不是一种空无,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21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只好强为之名。由此可见老子所言的道是一般的、永久的、不变的、运动不息的,是无法穷尽其内涵的客观实在道实际上是一种至高至上的终极存在,没有任何其他事物能够高出其左右。老子说渊兮似万物之宗(第4彰,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第34彰,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51章)。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道是一种纯粹意义的哲学原理,它对于具体的物来讲是绝对的,这一点符合本体论的意义。道也不是通过经验归纳出来的,不是非此即彼;老子之道是最高的道,作为统帅的道,而不是某一具体化的道。所以老子说道常无名(第犯彰道隐无名(第41章。道又常常是无法言说的存在,我们没有办法用具体的含义、概念对其进行说明。老子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37章),由此可见道有着积极和消极两重意义。在哲学上,本体只能通过感知、阐释对其进行把握道是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自然就有了道的消极意义道的消极性并不能抹杀其积极意义,毕竟没有了这种不确定性道也就不存在了。老子整体性、一般性、理性化的道当然体现着本体论的意义。三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理念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某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不过,老子的道体现出的是一种对自然由衷地认同,这一点不同于儒家所追求的人化基础上天与人相统一的价值。在道之前天才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天的意志和能量导致了万物的生成和发屁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老子以其独创性的道来对抗当时整个社会流行的天道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胆大妄为的疯狂做法道法自然,自然也就成为了老子思想的本质。自此,中国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就有了比较严格的边界,它影响了人类胆大妄为、肆意破坏自然的思想暗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亲近自然的价值取向也就出现了。老子以后,无数的思想家对这一取向进行阐发,这一做法对于丰富自然的内涵起了极大的作用。直至今天,这种文化传播和发展也带来了对老子自然观的曲解与误解,对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老子自然的概念进行考辩。道的本质是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诚然,自然不可能在范畴和境界上高于道。它们是形式和本质的关系,任何形式都无法脱离其内在的本质,本质不存,形式也就没有了意义。从层次上来讲,两者是共同的道是形式,自然是内容道离开了自然就成了一种虚无,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我们也不能对自然只是泛泛的理解,自然与人为是对立的,自然是告知我们需要尊重规律,可自然又不仅仅意味着规律。自然更加强调事物的内在性质,不仅仅是看重外在的关系。自然是一种和谐的、自在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静止的,它按照自身的运转法则在有序地运行着。现代人类生态危机在哲学上提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老子所讲的自然明确提出反对超自然和狂妄自大的人为。老子对自然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合理的阐释和说明,告诫人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我们对待生态环境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人类没有理由不尊重自然规律,更需要以谨慎的精神尊重客观规律,使人类的活动与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种态度在今天中国的社会语境中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因为本身环境问题己经刻不容缓。总之,老子所提倡的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动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四道的辩证性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老子以其独特的眼光和视野看到事物及其对立面总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老子的确无愧于辩证法大师这个称号,他将矛盾的思想引入道。道具有极强的辩证性,没有这种辩证性,老子的道就不会有多元的含义和功能。辩证性是道的固有内涵。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58章)。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相对性,细微的事物经过一定形式的变化就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宏大效果;貌似行将消逝的事物却可能重新获得勃勃生机;貌似正在成长的事物却常常蕴含着失败的因子。正是因为这种辩证性道才能先于天地而生、永不停歇。1.动态的体系。老子的道论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几十对相反相成的辩证命题,极大地丰富和锻炼了我们的视野和理性思维。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像如数家珍那样,很自然地出现在我们的思维里,像有名无名、无为无不为、阴阳、天之道人之道、奇正、有无等等。这种充满辩证的智慧,几乎散见于《老子》的每一章。无视这些辩证性的语句,很容易导致对老子思想的误读,从而无法完整地把握老子的道论思想。老子认为事物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会向着自己的对立面无止无体地转化。这种辩证观使得老子的道论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的哲学体系。2.宏观的辩证法。老子发现了万物世界和人类思维规律的内在法则,他以其高超的智慧和敏锐的眼光发现了物极必反这一规律,他的宏观辩证法由此就产生了。事物的存在都会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量就会达到一定的度,事物也就会在质上发生变化反者,道之动(第40章),就论证了上面的这一发现。这一发现实质上描绘了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的相互转化道所规范的运动虽然极难把握道,但运动中所包含的复杂矛盾仍然离不开其内在的辩证统一性。第16章云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这一论述与25章的内容构成了相互印证,当然,后者更为准确地表明了万物运动的最终趋势。3.政治与道德辩证法。老子所发现的辩证法内涵丰富、包罗万象,他关注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政治领域,他说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65章)依靠智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智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鸿运。学会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就实践了道的原则。善治所依靠的不是超级人工智慧,一个比较完善的政治共同体所依靠的是自然的选择,这种过程极其复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涉及到伦理实践,他也深刻地看到了善恶、美丑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又是变动不居的。政治和道德领域的辩证法,启示我们要关注细微的变化,积极推动事物向合理的方向转化。五有无相生的认识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老子的道是有和无的统一体有和无揭示了道的内在性质和内涵,在老子思想结构中具有提纲挚领的作用。致虚极,守静笃(第16章),王弼注: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无,老子主张人要抛弃本身的主观性,以宁静的最高程度来观照事机有,老子则主张人们从感观出发、现象出发,强调对理性思维的把握,实现有和无的最终统一。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达到于有处可观无,于无处可以观有的至高境界,这样我们就能深刻领会到有和无其实就是道的一体两面,从而更好地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把握。从有和无的哲学思辨过程,我们就能够很轻易地发现老子的认识论原则。天地万物从有还无,是很自然的事实;无中生有,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然而,在老子的道,论电有,和无都是道论的表现形式有表现道是存在者的存在,体现了道的功能性,相对于无,它是万事万物具体的生成过程,蕴含着稳定性无并不是不存在,它是一种无规则的存在,较之于有,它是世界形成过程中原初状态,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因此道具有有和无两种内在规定有和无是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呈现的不同形态,两者也同样诊释了道相反相成的辩证《老子》有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完整地看待老子的思想,其实有与无的统一才是最根本的,这一认识对把握他的认识论及其重要。对上面两句话的理解一定要放到老子整个思想体系中,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会片面地理解老子的思想。完整地看待老子的思想,其实有与无的统一才是最根本热道区别于普通事物,它不是具体化的物无名意味着道是不可言说,用语言无法说明的,只是我们不得己给它一个称谓而己,但这并不是道的全音民无名等同于无。与此相对应有名相当于有。有名离不开无名,无疑,这一点是肯定的有和无相互论证、相互说明、相互依赖。说老子的道是无,这无疑是一种解读上的误会。在老子看来道其实是处于一种居中的态度,它既不倾向于有,也不倾向于无,在这一点上,老子是毫无偏颇的。六道论的传统价值与现实意义以上对老子道论的简要解读,只是一些小小的思考,它至少能为我们考究老子的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毫无疑问,老子的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难以估价的意义,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此,中国古代的传统知识分子就有了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士儿道论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种品第极高的精神境界。同时道治的理念主张统治者要自然无为,它和儒家思想相得益彰,共同成为君主统治的核心思想。尽管众多学者对老子的道论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毕竟老子道论的提出仍然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以,老子的道论也有它的局限性和自发性,这使得道论有着极大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也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老子思想的价值意义,为我们传统文化增添了有益的因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汲取老子思想中的营养,剔除其不合理因素,对于我们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实践难题,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档为【探究本原、本体与本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言言无悔一生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1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