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科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1.七月派 11.2.七月派小说 12.1.“百花文学” 13.1.政治抒情诗 13.2.“新辞赋体”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1.七月派:七月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国统区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他们以《七月》、《希望》等文学杂志为阵地,接受胡风的编辑方针和文艺思想,在诗歌和小说两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七月派诗歌以绿原、鲁藜、阿垅、曾卓、牛汉等为代表,在小说方面则以东平、路翎等为代表,实践着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底创伤”等文艺...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科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1.七月派 11.2.七月派小说 12.1.“百花文学” 13.1.政治抒情诗 13.2.“新辞赋体”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1.七月派:七月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国统区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他们以《七月》、《希望》等文学杂志为阵地,接受胡风的编辑方针和文艺思想,在诗歌和小说两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七月派诗歌以绿原、鲁藜、阿垅、曾卓、牛汉等为代表,在小说方面则以东平、路翎等为代表,实践着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底创伤”等文艺主张。到50年代中期,七月派被迫停止了活动。 简答题目录 1.1.简析鲁迅启蒙主义的创作思想。 1.2.简析祥林嫂形象。 1.3.简析爱姑形象。 1.4.简析《示众》中“看客”的意义。 1.5.简析魏连殳形象。 1.6.简析吕纬甫形象。 1.7.简述涓生、子君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 1.8.简析鲁迅《故事新编》前后期的思想倾向。 1.9.简析宴之敖形象。 1.10.简析鲁迅历史小说对“中国的脊梁”的表现。 1.11.简述鲁迅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小说的特点。 1.12.简述鲁迅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小说的特点。 1.13.结合《阿Q正传》谈鲁迅小说的全知叙事。 1.14.简析鲁迅短篇小说的结构方式。 1.15.简述鲁迅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 2.1.简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整体特征。 2.2.为什么说“《幻灭》是静女士的心理变迁史”? 2.3.结合《诗与散文》谈茅盾对“灵肉冲突”主题的表现。 2.4.简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理性化”创作方法。 2.5.简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中的象征意蕴。 2.6.简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中梦的运用。 2.7.简述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双重人格”。 2.8.以《虹》为例分析茅盾对人物心理动机的揭示。 2.9.简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性表现。 2.10.简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现代性意蕴。 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 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 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 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 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 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 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 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 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4.1.简析《激流三部曲》中从内部对封建性大家庭进行冲击的两种力量。 4.2.简析巴金家庭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4.3.简析《寒夜》中婆媳冲突的文化意义。 4.4.简析高觉新成为封建家族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守墓人的原因。 4.5.简析高觉新性格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4.6.简析高觉新形象的认识意义。 4.7.简析《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复杂性。 4.8.简析巴金家庭小说取得成功的原因。 5.1.简析闻一多诗集《真我集》的思想内涵。 5.2.简析闻一多诗集《红烛》的思想内涵。 5.3.简析闻一多诗集《死水》的思想内涵。 5.4.简述闻一多诗歌是如何实现“绘画美”的。 6.1.简析农村生活经历和画家身份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 6.2.简析艾青诗作的英雄精神。 6.3.简析艾青诗作的人民性。 6.4.简析艾青诗作《春》的乐观精神。 6.5.简析艾青诗作《向太阳》的高亢情绪。 6.6.简析艾青诗作《吹号者》中的号兵形象。 6.7.简析艾青诗作《火把》表现出的革命热情。 6.8.简析艾青诗作《乞丐》的素描手法。 6.9.简析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的内在情韵。 7.1.简析京派的整体风格。 7.2.简析废名小说田园牧歌风味的形成。 7.3.简述废名小说所受中外文学的影响。 7.4.简析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思想意蕴。 7.5.简述萧乾小说的艺术风格。 7.6.简述凌叔华小说的内容及风格。 7.7.简述林徽音《九十九度中》在小说技巧方面的探索。 7.8.简析李健吾《终条山的传说》的传奇性。 7.9.简述沈从文的传奇体小说创作。 7.10.简述萧乾《道傍》的抒情性。 7.11.简述凌叔华《中秋月》的抒情性。 7.12.简述沈从文小说的抒情性。 8.1.简析戴望舒的爱情诗创作。 8.2.为什么说卞之琳是现代派中“主知”倾向的代表诗人々 8.3.简析何其芳诗歌的艺术特征。 8.4.简析李广田诗歌的思想内蕴。 9.1.简析《花凋》的主题。 9.2.简析《封锁》的象征意蕴。 9.3.简析《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生存体验。 9.4.简析《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罗杰的悲剧。 9.5.结合《倾城之恋》谈谈张爱玲对虚无的生存体验的表现。 10.1.简析《围城》的思想意蕴。 10.2.简述《围城》的现代性意蕴。 10.3.简述钱钟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文化批判意识的成长过程。 10.4.简述《上帝的梦》的思想意蕴。 10.5.简析方鸿渐与传统型英雄的不同之处。 10.6.方鸿渐与哈姆莱特比较。 10.7.比较方鸿渐与西方文学中的“多余人”。 10.8.举出五个和方鸿渐这个“围城人”同类的现代人形象。 11.1.简析胡风文艺理论对七月派作家的影响。 11.2.简析《通讯员》中林吉的形象。 11.3.简析柏山前期小说中的两类农民形象。 11.4.简析《卸煤台下》中许小东的形象。 11.5.筒析《饥饿的郭素娥》中所表现出的劳动人民的“原始强力”。 11.6.简析《财主底儿女们》中蒋氏三兄弟形象的意义。 12.1.简析“百花文学”的特征。 12.2.简析“百花文学”的过程与结局。 12.3.简析丰村小说《美丽》在叙事上的特点。 12.4.简析陆文夫小说《小巷深处》在题材上选择的特点。 12.5.简析宗璞小说《红豆》在选材上的突破。 12.6.简析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社会批评性。 12.7.简析岳野的话剧《同甘共苦》在题材上的新意。 13.1.简析《山中》一诗复杂的社会内蕴。 13.2.简析《望星空》一诗的独特意蕴。 13.3.简析《女性的豪歌》对女性意识的凸现。 13.4.简析《深深的山谷》对人性内蕴的展现。 13.5.简析《深深的山谷》中落伍者“他”的形象。 13.6.简析郭小川诗歌中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探索。 14.1.简析王蒙前期小说创作的“青春+革命”风格。 14.2.简析王蒙1978年以后小说创作风格转变的原因。 14.3.简析《蝴蝶》中张思远的心理独自及其艺术价值。 14.4.简析王蒙小说结构的三种类型。 14.5。简析王蒙小说对中西文学幽默风格的借鉴。 14.6.简析王蒙小说语言的主观性。 14.7.简析造成倪吾诚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14.8.简析《活动变人形》中王蒙知识分子视角的利与弊。 15.1.简析池莉“人生三部曲”的独特性。 15.2.简析池莉小说《烦恼人生》中印家厚的成年化过程。 15.3.简析池莉小说《不谈爱情》中庄建非的成年化过程。 15.4.简析池莉小说《太阳出世》中赵胜天的成年化过程。 15.5.简析池莉小说《两个人》中在主题及艺术形式上的缺陷。 15.6.简析池莉小说《一去不回头》的主题。 15.7.简析池莉小说《来来往往》中康伟业与三位女性的爱情纠葛所表达的反传奇的都市寓言色彩。 16.1.简析姚雪垠小说《长夜》的思想内容。 16.2.简析姚雪垠小说《长夜》中原农民生活风俗画的特点。 16.3.简析师陀的“果园城家族”中朱魁爷的形象。 16.4.简析师陀的“果园城家族”中葛天民的形象。 16.5.简析师陀的“果园城家族”中小茨儿的形象。 16.6.简析师陀的“果园城家族”中的女性形象。 简答题答案 1.1.简析鲁迅启蒙主义的创作思想。答:鲁迅的小说,产生于新文化运动当中,它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在本质上是一场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认为,中国要真正摆脱落后于西方的危机状态,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必须进行思想文化的革新,摆脱封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的牢笼,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进行反思、批判和改造。而鲁迅在1906年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他在仙台学医,从放映的幻灯片上,看到赏鉴自己同胞被杀的中国人脸上麻木的神情,青年鲁迅颇为震惊,他认识到启蒙对于中国国民的重要性。启蒙主义思想使鲁迅走上了文艺道路,成为他创作小说的出发点。鲁迅的小说为现代小说开创了启蒙主义的精神传统。这使现代小说从根本上摆脱了小说作为“闲书”的传统角色,也使现代小说避免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歧路。启蒙主义观点决定了鲁迅在取材上关心“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也同样使鲁迅十分关注启蒙者的命运。 论述题目录 1.1.分析鲁迅小说中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1.2.分析鲁迅对阿Q的塑适。 1.3.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看客”群体。 1.4.分析鲁迅小说中的“觉醒者”形象。 1.5.结合《起死》、《非攻》、《采薇》分析鲁迅对消极无为、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 1.6.分析鲁迅小说的纯客观叙事与讽刺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2.1.为什么说“《虹》是一部近代中国最初觉醒的知识女性艰难曲折又绚丽多姿的心灵变迁史”? 2.2.为什么说《腐蚀》是茅盾心理剖析的集大成之作? 2.3.分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 2.4.分析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 2.5.分析茅盾所受陀思妥耶夫基的影响。 2.6.论述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价值。 2.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剖析:“老实说罢,我的苦闷是一种昏晕状态的苦闷。我在时代的巨浪中滚着,我看见四面都是一片灰黑,我辨不出自己的方向;我疲倦了,我不愿意再跟着滚或者被冲激着滚了,我希望休息,我要个躲避的地方,我盼望那浩淼无边的黑涛中涌出个绿色的小岛,让我去休息一下……”--《色盲》 3.1.结合《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谈老舍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 3.2.结合《月牙儿》中的“我”谈老舍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 3.3.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 3.4.分析老舍市民世界的悲剧色彩。 3.5.分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3.6.对下面一段话进行分析:“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三年写作自述》 4.1.试析高觉新思想性格的表层特征。 4.2.分析高觉新思想性格的多重矛盾。 4.3.试析巴金家庭小说的总体风格。 5.1.分析闻一多诗歌的艺术成就。 5.2.分析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涵。 5.3.分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风格。 5.4.分析朱湘诗歌的创作内涵。 5.5.结合下面一首诗谈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情思: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6.1.试析艾青《诗论》的主要内容。 6.2.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对人民(农民)的感情。 6.3.试析艾青“土地”系列诗篇的思想内容。 6.4.试析艾青到延安以后“土地”诗篇的新突破。 6.5.试析艾青诗作“忧郁”情愫产生的原因。 7.1.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征。 7.2.论述京派小说家独特的艺术风貌。 7.3.论述京派小说的悲剧性。 8.1.分析戴望舒前期诗歌的内蕴。 8.2.分析戴望舒后期诗歌的内蕴。 8.3.分析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征。 8.4.分析卞之琳“诗的非个人化”理论及创作。 8.5.结合下面一首诗谈何其芳诗风前后期的不同:“我爱那云,那飘忽的云……”我自以为是波德莱尔散文诗中,那个忧郁地偏起颈子望着天空的远方人。我走到云下。农民们因为诚实而失掉了土地。他们的家缩小为一束农具。白天他们到田野间去寻找零活,夜间以干燥的石桥为床榻。我走到海边的都市。在冬天的柏油街上,一排一排的别墅站立着,象站立在街头的现代妓女,等待着夏天的欢笑,和大腹贾的荒淫,无耻。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我情愿有一个茅草的屋顶,不爱云,不爱月,也不爱星星。 9.1.分析家庭生活及时代背景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9.2.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疯女人”形象。 9.3.分析鲁迅与张爱玲面对人生虚无所采取的不同态度。 10.1。分析方鸿渐人生旅途的四大阶段。 10.2.论述方鸿渐的病态人格及其文化根源。 11.1.试析七月派小说家的总体风貌。 11.2.分析《财主底儿女们》中蒋蔚祖的形象。 11.3.分析《财主底儿女们》中蒋少祖的形象。 11.4.分析《财主底儿女们》中蒋纯祖的形象。 11.5.分析《财主底儿女们》的艺术成就。 12.1.试析“百花文学”出现的原因。 12.2.试析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刘世吾的形象特征及意义。 12.3.试析丰村小说《美丽》对季玉洁爱情结局的处理。 12.4.分析评价宗璞小说《红豆》中江玫在爱情与理想方面的矛盾。 12.5.分析“百花文学”的局限性。 13.1.试析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内蕴。 13.2.试析郭小川诗歌“艰难探索”的具体表现。 13.3.分析郭小川诗歌在艺术方面的执著追求。 14.1.试析王蒙小说的表现手法。 14.2.试析王蒙小说的语言风格。 14.3.试析王蒙小说《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的形象。 14.4.试析王蒙小说《活动变人形》中姜静珍的形象。 15.1.分析池莉的“新孩子”意识及其与池莉生活意识、审美方式之间的关系。 15.2.试析池莉小说《你是一条河》中辣辣的形象。 15.3.试析池莉小说《你是一条河》中王贤良的形象。 15.4.试析池莉小说在90年代中期以后的变化。 16.1.试析20世纪中原文化和小说创作由中心走向边缘的复杂因素。 16.2.试析师陀的“果园城家族”。 16.3.试析李辈小说《黄河东流去》中春义、凤英的形象与意义。 论述题答案 1.1.分析鲁迅小说中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答: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特别是农民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表现对象。鲁迅小说最富于人民性的地方,就是里面首次出现了生动深刻的农民形象。我们中国被称为“乡土中国”,主要是一个乡土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历史与财富的创造者,可是自古以来,他们的形象,在文学艺术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把农民生活作为表现对象,使鲁迅小说具有了乡土品格。鲁迅对农民有深切的了解,在小说中,他不但展示他们外部的艰辛与不幸,更揭示出他们精神上的病痛;在表现封建政治经济制度施加给他们肉体的伤害之外,更关注封建意识形态对他们精神上更严重的戕害。《故乡》中的闰土就是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折磨成为一个木偶人,“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生活的艰辛与丑恶给他肉体造成极大侵蚀,更使他精神麻木。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他面对着“我”——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那一声“老爷!”的称谓。封建政治经济制度造成闰土生活的贫困与形体的丑陋,而封建等级意识更在我和闰土之间划开了一道鸿沟,少年闰土已永远地消失了。在《祝福》中,鲁迅深刻地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成因并不是来自物质生活的贫困,而是来自无形的封建意识的精神迫害。《离婚》中的爱姑则由于受封建意识形态的禁锢,不能认清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的残忍本质,她性格的泼辣、大胆并不能使她摆脱奴隶人格。《阿Q正传》正是揭示农民精神世界和异化的生命状态的经典之作。鲁迅对作为农民的阿Q精神世界的剖析,其实也是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鲁迅在关注农民精神痼疾的同时,他的眼光并不仅仅停留在农民身上,他对农民形象的塑造是和他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填空题 1.1.在日留学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立人)”和“(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 1.2.1923年出版的《呐喊》共收入小说(15)篇。 1.3.《彷徨》共收入小说(11)篇。 1.4.《故事新编》共收入小说(8)篇。 1.5.(启蒙主义)思想使鲁迅走上了文艺道路,成为他创作小说的出发点。 1.6.鲁迅小说为现代小说开创了(启蒙主义)的精神传统。这使现代小说从根本上摆脱了小说作为(闲书)的传统角色,也使现代小说避免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 1.7.鲁迅在《离婚》中塑造的权势者形象是(七大人)。 1.8.鲁迅小说中以群像形式出现的看客被称作(无主名意识杀人团)。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鲁迅: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留日期间,鲁迅形成了“立人”和“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15篇)、《彷徨》(11篇)和《故事新编》(8篇)。 一、《呐喊》与《彷徨》:开创现代小说启蒙主义精神传统 1906年幻灯片事件使鲁迅认识到思想启蒙的重要性。鲁迅小说创作以启蒙主义为出发点,他的小说为现代小说开创了启蒙主义的精神传统。 启蒙主义对鲁迅创作的影响:鲁迅从生活和精神两个层面关注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也对启蒙主义的命运予以关注。鲁迅小说中“愚弱的国民”形象可分为两类:(1)以单个形式出现的被侮辱被损害者;(2)以群像形式出现的看客(无主名杀人团)。鲁迅小说中也有觉醒者和封建卫道士、权势者形象。 被侮辱被损害者:农民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表现对象。鲁迅使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在文学中得到了应有的位置,鲁迅小说具有乡土品格。闰土、祥林嫂、爱姑、阿Q、华老栓、孔乙己、陈士成等被侮辱被损害者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闰土形象:不但展现封建政治经济制度造成的贫困与形体的丑陋,而且也关注封建等级制度对闰土精神上更严重的戕害。 祥林嫂形象:其悲剧成因不仅来自物质生活的贫困,更是来自无形的封建意识的精神毒害。祥林嫂的悲剧主要是“精神悲剧”。 爱姑形象:由于所受封建意识形态的禁锢,不能认清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的残忍本质,性格的泼辣大胆并不能使她摆脱奴隶人格。 阿Q形象:其异化生命状态表现为:(1)扭曲的精神世界,处处失败的命运扭曲了他的精神,使他生活在一个倒错、虚幻的精神世界中,永远不能正视惨痛的现实;(2)动物般退化的生命状态,阿Q没有自我意识,更从根本上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记忆,从而进行自我反思、观照和评判的能力;(3)封建意识形态的自觉接受者与卫护者,鲁迅对作为农民的阿Q精神世界的剖析,也是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 《孔乙己》和《白光》都上承《儒林外史》,意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看客形象:(1)阿Q临死前围观的看客;(2)《祝福》中的鲁镇人;(3)《示众》专门刻画了看客的嘴脸;(4)《药》中的看客。 觉醒者形象:(1)《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象征革命者和启蒙者;(2)觉醒者的孤独与彷徨,《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和《在酒楼上》的吕纬甫;(3)觉醒者的局限性,《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暴露了个性解放的局限性。 二、《故事新编》:向历史寻找精神资源 《故事新编》前后期内容的变化:前期小说(《补天》、《奔月》、《铸剑》)表现战士孤独、落寞的处境及不屈不挠的复仇精神;后期小说(《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既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光辉的一面,也批判了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消极面。 《补天》:根据女娲补天的传说写成。“油滑”的写法。 《奔月》、《铸剑》:塑造了羿和宴之敖形象,前者表现了战士的孤独和寂寞,后者歌颂了坚定的复仇者。 《非攻》、《理水》:颂扬了“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大禹和墨翟,歌颂了埋头苦干、拚命硬干、为民请命的墨侠精神。 《出关》、《起死》、《采薇》:尖锐地批判了消极无为、虚无主义和逃避斗争的思想。 多项选择题 1.1.鲁迅小说中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封建知识分子有(AE)A.孔乙己B.子君C.吕纬甫D.魏连殳E.陈士成 1.2.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有(ABCE)A.闰土B.祥林嫂C.阿QD.华老栓E.爱姑 1.3.鲁迅塑造的先进知识分子形象有(ACDE)A.吕纬甫B.高尔础C.魏连殳D.涓生E.子君 1.4.鲁迅小说中的封建卫道士形象有(ACE)A.高尔础B.七大人C.四铭D.丁举人E.鲁四老爷 1.5.《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来自于(ABCD)A.物质生活的贫困B.封建意识形态的毒害C.无主名意识杀人团的麻木D.鲁四老爷的精神迫害E.封建等级观念 1.6.鲁迅揭示了“看客”的麻木与残忍的作品是(ABCE)A.《阿Q正传》B.《祝福》C.《白光》D.《示众》E.《药》 单项选择题 1.1.魏连殳形象出自鲁迅小说(A)A.《孤独者》B.《在酒楼上》C.《长明灯》D.《白光》 1.2.《肥皂》中的封建卫道士形象是(B)A.高尔础B.四铭C.赵太爷D.丁举人 1.3.鲁迅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创作的历史小说是(A)A.《补天》B.《理水》C.《采薇》D.《起死》 1.4.《出关》的主人公是(B)A.墨子B.老子C.庄子D.孟子 1.5.鲁迅讽刺“无为无不为”哲学的小说是(D)A.《非攻》B.《采薇》C.《起死》D.《出关》 1.6.鲁迅讽刺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小说是(C)A.《非攻》B.《采薇》C.《起死》D.《出关》 1.7.鲁迅讽刺“离开战斗而独立”倾向的小说是(B)A.《非攻》B.《采薇》C.《起死》D.《出关》 1.8.鲁迅小说《故乡》的叙事模式属于(B)A.全知叙事B.第一人称限制叙事C.第三人称限制叙事D.纯客观叙事 模拟试卷 (一) 模拟试卷 (二) 模拟试卷 (三) 模拟试卷 (四) 目录 第一章鲁迅: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第二章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第三章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 第四章巴金的家庭小说 第五章新月派诗人研究 第六章忧郁的诗魂:艾青的诗歌创作 第七章京派小说家研究 第八章现代派诗人研究 第九章张爱玲的生存体验及其小说创作 第十章病态文明的病态产儿:《围城》的现代性分析 第十一章七月派小说家研究 第十二章《重放的鲜花》研究 第十三章郭小川诗歌研究 第十四章王蒙小说研究 第十五章池莉小说研究 第十六章20世纪河南小说研究 模拟试卷
本文档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39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2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20
浏览量: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