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编内经-8-11

精编内经-8-11

举报
开通vip

精编内经-8-11内经选读下篇 原文选读内经选读原文选读·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题解:灵兰,为“灵台兰室”的简称,相传是黄帝藏书之所。本篇内容主要论述五脏六腑功能,是《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最重要篇章,称之为“秘典”。目的要求1、掌握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2、掌握十二脏腑的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原文: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

精编内经-8-11
内经选读下篇 原文选读内经选读原文选读·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题解:灵兰,为“灵台兰室”的简称,相传是黄帝藏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之所。本篇内容主要论述五脏六腑功能,是《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最重要篇章,称之为“秘典”。目的要求1、掌握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2、掌握十二脏腑的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原文: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原文: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爲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此爲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原文注释: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贵贱:比喻十二脏功能不同,有主要、次要之分。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张介宾注:“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藏府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膻中:有二解,一指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这里指的是心包络。仓廪:指贮藏粮食的仓库。原文注释:作强: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唐容川说:“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决渎:疏通水道。决,通;渎,水道。张介宾注:“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州,通洲;都,通渚。使道:指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通道。【导读】本节内容形象地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一)十二脏的主要功能(二)十二脏相使(三)对“心为君主之官”的认识【导读】对“心为君主之官”的认识以心为君主与诸官主次关系,强调了心为诸脏主宰的观点。心主神明,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亦能调节机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调,使人健康长寿。若心不主神,则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使”关系失常,就会出现神志和气血变乱,以致全身功能失调而发病,影响人体健康。素问·六节藏象论题解:本文主论自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体现了天人相应观节——节制、控制。六十日称一节,一年节制在六个甲子中,故称六节。藏象——藏于体内的脏腑,表现在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本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先论五运六气,而运气以干支甲子纪之;后论藏象,而藏象也与干支甲子、天地阴阳密切相关,故合一篇而论之,名曰“六节藏象论”。目的要求掌握藏象概念及五脏性能。原文: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爲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爲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爲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爲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原文: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校勘:“脾胃……通于土气”。秦伯未改文:脾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原文注释:四时阴阳—春少阳、夏太阳、长夏至阴、秋少阴、冬太阴肝心脾肺肾阳中之太阳:心居上焦,胸中为阳;通于夏气,其性属火,故为太阳。阳中之太阴:肺居胸中,为阳,其气通于秋,秋气敛降,对冬藏之气言,当作“少阴”(甲乙经、太素)阴中之少阴:肾居下焦属阴,功能特性以藏为主,其气应冬,故少阴当作“太阴”(甲乙经、太素、灵枢)阳中之少阳:肝脏应春具少阳生发之气,其位居于下焦,应为阴中之少阳(甲乙经、太素)肝者,罢极之本:罢——疲劳,即肝(生血、主筋、筋司运动)是耐受疲劳之根本。凡十一藏取决于胆:①字误,“十一”应为“土”;②衍文;③即为本篇原文,注释有三:天人相应,以李东垣为代表: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从功能角度,以程杏轩为代表,“气以胆壮,邪不可干”;经络角度,以张介宾为例: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藏皆取决于是也。脏腑身之本居/处其华其充四时阴阳属性通应季节五色五味心生命神面血脉阳中之太阳夏气夏赤苦肺气魄毛皮阳中之少阴秋气秋白辛肝罢极魂爪筋阴中之少阳春气春青酸肾封藏志发骨阴中之太阴冬气冬黑咸脾仓廪之本意唇四白肌阴中之至阴土  气长夏黄甘胃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至阴之类大肠小肠原文分析:五大生理系统讨论:指导意义:本篇初步展示了中医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为后世研究藏象学说和脏腑辨证奠定了基础。本篇所云之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表现于外的病理生理现象,反应了祖国医学从表至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方法。(司外揣内,不打开黑箱的研究方法。)五脏中心论强调人以五脏为本,从而确立了脏腑学说的基本内容,即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统。五大生理系统突出了人体内环境的整体性,五脏通应四时的观点,体现了人与外环境的整体性,这种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是藏象学说之基本观点,也是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题解:本篇是《内经》讨论藏象学说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内容是论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者的功能特点及其区别;因篇中专门以“藏”、“泻”论脏腑,与讨论藏象的其它文章在论述的方法和内容方面均有所不同,故名“五脏别论”。五脏别论目的要求1、掌握五脏“藏而不泻”和六腑“泻而不藏”的含义及其临床指导意义。2、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指导意义。3、熟悉奇恒之府的概念及功能特点。4、掌握“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5、了解反迷信的观点和医患合作的思想。原文: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爲臟,或以腸胃爲臟,或以爲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魄門亦爲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原文: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导读:(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及区别脏腑阴阳属性应象功能特点配属形态五脏阴地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有中满六腑阳天传化物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有中空奇恒之腑阴地藏精为主藏泻有度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无中空(二)藏与泻的相对性:藏精气而不泻——不妄泻:人体贵在精气盈满五脏五脏泻精气于肾:“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藏中有泻五脏泻浊气于六腑,肾施泻生殖之精泻而不藏——输泻水谷糟粕六腑受纳水谷,不得久藏(并非绝对不藏)泻中有藏吸收精微,输于五脏——五脏受而藏之(三)满与实:满——脏藏精气:精气充满形态特点实——腑泻水谷:水谷充实五脏精气充满:精气充盈于五脏,保持充满状态满而不实五脏不能被水谷有形之物塞实实——有形水谷充实实而不满不满——六腑水谷充实,但虚实更替(四)脏腑藏泻满实的辩证关系及临床意义五藏—以藏为主,藏中有泻(“此受五脏浊气”,浊气当泻)六腑—以泻为主,泻中有藏(“不得久藏”)五藏失藏—精气亏虚—以补虚为治六腑失泻—水谷失其通降—以泻实为治脏实则泻其腑—如痰热壅肺,通泻大肠腑虚则补其脏—如膀胱气虚,温补肾气(五)“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即肛门。肛门启闭功能,赖五脏之气调节,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脏腑气机升降,故为五脏使。心神的主宰肺气的推动肝气的疏泄脾气的升举肾阴的濡润肾阳的温煦魄门启闭有常原文:帝曰:氣口何以獨爲五臟主?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原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爲之不利也。肺经太渊、经渠处之动脉,肺主气、故称气口。原文: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志意,與其病也。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原文注释:气口:指腕部桡骨内侧脉动之处,切脉的部位,又称脉口、寸口。张介宾注:“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肺经脉也,肺主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变见于气口:指脏腑接受水谷精微的情况,即其功能状态,均可通过气血变化而表现在气口。必察其下:必须察问二便情况。又,《太素》作“必察其上下”,可参。至巧:言针石治病最为巧妙。气口独为五脏主:气口-寸口(脉长一寸九分)脉口(脉会太渊)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诸脏腑经脉气血之盛衰变见于气口。寸口属手太阴肺经,肺与脾同属太阴,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之源,肺主宣肃,宣散水谷精微,脾胃水谷精气变见于气口,故全身脏腑经脉气血情况可反映于寸口。实际运用而言,《内经》脉诊以三部九候遍诊法为主,寸口脉法至《难经》才臻于完善,沿用至今。分析与讨论:全面诊察(上下窍、气口、志意精神、症状体征)是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基础,也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反对迷信鬼神,提倡医学科学。分析与讨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是以“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为基础而提出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心脉系于肺心肺共同摄藏自然清气鼻窍与心主神志的功能相关
本文档为【精编内经-8-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13771067619
从事社区医疗工作多年,对基层医疗有丰富的经验
格式:ppt
大小:75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36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21-11-2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