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1)

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1)

举报
开通vip

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1)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第一部分)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小组(一九九八年二月)说明:1997年5月31日,我们向中央呈递了《关于实施从西藏地区向黄河上游调水(大西线)的南水北调方案建议书》。建议书论述的依据是几年前我国水利、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现根据近年来我国水利、地理、地质、经济等各界科学家的新的研究成果,以及7月份以后有关专家学者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三次关于大西线调水工程学术研讨会上所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对原建议书做了增删修改,并更名为《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权作引玉之砖,供各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研究讨论。要...

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1)
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第一部分)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小组(一九九八年二月)说明:1997年5月31日,我们向中央呈递了《关于实施从西藏地区向黄河上游调水(大西线)的南水北调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建议书》。建议书论述的依据是几年前我国水利、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现根据近年来我国水利、地理、地质、经济等各界科学家的新的研究成果,以及7月份以后有关专家学者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三次关于大西线调水工程学术研讨会上所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对原建议书做了增删修改,并更名为《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权作引玉之砖,供各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研究讨论。要目一、南水北调是我国的既定国策二、实施南水北调伟大构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南北失衡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水资源严重短缺使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陷于恶性循环3、南水北调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的必要前提三、现有从长江调水至黄河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工作现状1、东、中、西三线调水方案梗概(1)东线调水方案(2)中线调水方案(3)西线调水方案2、主管部门对现有“南水北调”方案的估价3、主管部门对现有“南水北调”方案实施步骤的安排4、学术界对现有“南水北调”方案的不同意见5、现有“南水北调”方案的基本缺陷四、大西线调水工程概述1、大西线调水工程的两种基本方案2、水源和调水量3、壅坝蓄水方案4、南高北低的有利地形5、调水线路和过分水岭工程方案6、若尔盖草地改造工程方案7、入黄后工程方案8、东西两大战略调蓄水库--青海湖和岱海9、有关国际问题10、对凡个具体问题的说明(1)地质地震情况(2)建堆石坝的条件(3)人工河的建造条件(4)冰川对调水工程的影响(5)工程淹没和移民问题(6)河道的过水能力11、工程、造价和工期12、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五、结论和建议大西线调水方案的基本内容是从西藏东南部横断山脉水系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上游水系的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向黄河调水(所调水的绝大部分是横断山脉水系的部分出境水),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这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水利、地理科学工作者多年研究的带突破性的宝贵成果。这一方案之所以称为大西线方案,主要是与我国现有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个引水方案特别是西线引水方案相区别。大西线方案的基本特点是:1、调水量大,是现有的三条线路的“南水北调”方案调水总量的4倍以上;2、供水的覆盖面广,包括整个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3、综合效益好,所调水的绝大部分为出境水,有助于大幅度地增加我国的有效供水总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城乡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问题,并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4、工程量虽大,但工程难度不大;5、投资额较小,淹没面积和淹没损失小,移民很少,风险较小;6、水源丰沛稳定,水质优良。因此,大西线调水方案是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最理想的方案。大西线调水工程着眼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广袤的大西北地区的生命线。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建设成功将为黄土高原的绿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黄河的根治、西北地区沙漠的治理,从而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宝贵的水资源。南水北调是我国的既定国策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研究工作。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主要领导人对南水北调工程均有过重要指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早在50年代初,毛主席就提出南水北调的宏大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把南水调到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而且草地就有很多水,挖几条沟,水就可流入黄河,增加了黄河的水,又改造草地成良田。人们可以藐视一切,惟独不可藐视黄河。要根治黄河,根治的标准就是在黄河走轮船,航运是水利之首嘛!”江总书记指示:“在考虑‘八五’计划时,得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应该未雨绸缪”。党的十四大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将南水北调列入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大西线调水方案的实施将以最大的规模、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益,使毛主席南水北调的伟大理想在21世纪初叶得到圆满实现,从而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并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整体生态环境。实现南水北调的宏大构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南北失衡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加强开发,调度分配得当,应该说我国的水资源是比较充裕的。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指标,凡人均水资源不足1700立方米/年,谓之“水资源紧张”;人均不足1000立方米/年,谓之“水资源匮乏”。我国人均水资源为2816立方米/年左右,因而是相对丰沛的。我国许多地方之所以干旱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没有找到有效的调节和节约途径,二是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出国境,流入大海。据调查统计,我国西藏地区几条主要河流每年的出境水量即达5800-6000亿立方米。该地区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每年流出境外的水量约为1000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一年的总流量。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与生产力的地区布局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年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却不到全国的40%。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属丰水区;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年径流量为1573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属缺水区。其中海河流域年径流量只有264亿立方米,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的9%和12%,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我国北方缺水的原因不仅在于该地区水资源少,而且在于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甚大,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华北地区降雨受季风影响,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调蓄困难,可利用的径流不多。结果汛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汛期过后又往往严重干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不断发展,这些地方的用水量将进一步增加,水资源缺口将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据初步测算,到2000年,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及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的年缺水量将超过200亿立方米。因此,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已迫在眉睫。京、津、华北地区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采取了节约用水、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地下水回灌、污水处理利用、兴修水利设施和合理调配水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缺水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上述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单单依靠挖掘当地水资源的潜力无法解决的地步。西北地区的沿黄地带及毗邻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为424.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55%,人均796立方米,耕地亩均271.8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供水缺口很大,结果大量耕地的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荒芜闲置。工业用水得不到保证,设备开工严重不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无从保证,严重影响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二、水资源严重短缺使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陷于恶性循环西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新疆和黄土高原是地处欧亚大陆的干旱和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多风,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内蒙古高原西部和新疆两地除黄河沿岸草原及零星绿洲以外,大部分是沙漠、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由于东南季风影响微弱,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除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以外,其余大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仅为200-400毫米,且年际变化很大,许多地区蒸发强烈。近年来,该地区的环境破坏严重,污染加剧。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自然灾害频繁,每年因生态恶化所造成的损失以千亿元计。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陷入“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干旱加剧-植被生长更形困难-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的恶性循环。表现在:1、植被覆盖率低下且急剧下降。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94%,其中,青海不足1%,内蒙古西部和宁夏不足5%。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一半的草原因粗放经营,近年来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宁夏拥有近4000万亩天然草场,退化面积占96%,其中有毒草场、干旱草场和沙化草场分虽占39%、29%和28%左右。2、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危害日益严重。西北地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4左右。其中甘肃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5%,山西、陕西水土流失面积占70%。黄土高原的大中水库泥沙淤积量已占总库容的40%以上,水型水库已占1/3以上。甘肃水土流失面积达5.9亿亩,每年土壤侵蚀量达5亿吨,每年流失到黄河的氮磷钾肥在60-70万吨以上,等于每年施用的化肥量。黄河下游每年输沙量在16亿吨以上,其中2/3来自黄河中游地区。3、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9%,其中沙漠化土地33.4万平方公里。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速度,70年代年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80年代年均扩大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年均扩大2370平方公里。我国沙漠和沙漠化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区。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达13.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1.8%。4、土地盐硷化现象也在发展。内蒙古盐硷化耕地面积为483万余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宁夏盐硷化面积203万余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2%。5、水资源减少,水质恶化。表现在:(1)草原上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干涸,甚至消失。(2)过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局部地区的地面下沉,沙生植物急剧减少。(3)黄河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排入黄河的废水污水70年代为18.5亿吨,80年代为21.7亿吨,90年代增至32.6亿吨。黄河水质的恶化对工农业、水产业、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6、自然灾害频繁。首先是旱灾频仍,十年九旱,危害严重;其次是大风沙暴肆虐。此外,山洪、冰雹、干热风、霜冻频繁发生。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基本原因有二,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后者主要是指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开发不当,造成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欲脱出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首先必须迅速地大规模地增加植被,而增加植被的前提是解决水的问题。三、南水北调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的必要前提中央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的决定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由于历史、地理和人文的原因,我国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在新中国建国以前和建国之初,我国国民经济畸形发展,现代工商业、现代交通运输业和对外贸易高度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建国以后,我国在发展东部沿海地带经济的同时,着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配置资源,建设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运输业,形成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使东部地带和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近10多年来,由于我国对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向经济特区所在地的东南沿海地区实施政策倾斜,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建国后一度有所缩小的经济发展差距又有扩大的趋势。根据中央的方针,从“九五”计划时期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必须执行地区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在继续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同时,逐步实现经济发展重点的西移,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逐步缩小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理由有二。(一)经济意义在经济上,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建国以来建设起一批经济技术实力相当雄厚的工业基地和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东部地区虽然拥有地理优势和经济技术优势,但长期开发,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濒于枯竭,高新技术也未必超出西部地区多少。因此,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合作开发,共同发展,乃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政治意义在政治上,构成我国国土大部分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乃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迫切需要。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的关键是占全国国土面积绝大部分的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开发。干旱少雨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开发难度甚大,但如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则难度大,潜力也大。在现阶段,西部地区的加速开发既有其迫切的必要性,又有其现实的可行性。关于必要性,这里只强调一点,即西部地区开发是解决我国人口与资源配置不协调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12亿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和中部地区的南半部,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近60%,而人口仅占20%多一点。如果将地广人稀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考虑在内,则中国12亿人口主要密集在东南地区,这一地区承受着中国人口的最大压力。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之道,一是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解决农民问题,从根本上遏制人口的增长,二是大规模开发西部、北部地区,使人口的地域分布相对均衡,实现人口和资源的最佳组合,大大提高劳动和资源的边际生产力。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在中央新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必将迎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1、华北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和前景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本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发展条件很好,经济实力相当雄厚,在全国居于前列。华北地区拥有相当发达的农牧业;工业生产以煤炭工业最为发达,居全国之冠,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在全国也有重要地位。华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前景是:(1)利用辽阔的华北平原建立高度机械化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利用内蒙古的千里草原建立强大的畜牧业基地。(2)利用已山西为中心的煤炭资源、陆上近海的石油资源,建立全国性能源基地。(3)利用本区丰富的能源和金属矿藏发展冶金工业,包括内蒙的黑色冶金、稀土和稀有元素冶炼工业,山西的炼铝业和炼钢业。(4)利用本区丰富的煤炭、海盐和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化学工业、基本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特别是发展煤炭化学工业。(5)在能源工业和冶金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的机器制造业。(6)利用京、津地区特别是北京雄厚的科技力量,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业。(7)利用本区丰富的农牧业原料,发展现代棉、毛纺织工业和仪器工业。2、西北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和前景西北经济区由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宁夏5个省区组成。面积304.56万平方公里,战全国面积31.4%。1995年人口8848万,占全国7.3%,每平方公里29人。在6个经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人口密度也最小。西北地区广阔无垠的土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具有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可供利用的天然草场达16.5万亩,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地方;东部的汉中盆地、关中平原和银川平原,中部的河西走廊,西部的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地势平坦,可耕面积很大,宜于结合防护性林业和产业性林业,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这一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能源,除黄河上游干流上的水能源以外,首推陕西、宁夏和新疆的煤炭资源,其次是石油资源特别是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三者合在一起,能源蕴藏总量超过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居六大区之首。西北地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蕴藏量极为丰富,甘肃的镍、铂、钯、锇、铱、钚、硝、铸型粘土和重晶石,青海的钾盐、镁盐、岩盐、锂、溴、化工灰岩、硅石、石棉的藏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此外,宁夏和新疆的铁矿在全国亦居重要地位。西北地区迄今依然是独具特色的农牧区,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已初具规模,已三线工业为骨干的机械工业已有一定基础,但同西北地区辽阔的地域和丰富的资源相比,开放利用的程度还很低,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是:(1)大力发展农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方生态环境恶劣,沙漠广布,构成开发西北地区一大不利因素,因此,开发西北地区的前提是植树种草,改造沙漠,恢复秦汉盛世“大山乔林,山水清丽,竹木蓊郁”的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科学地利用高山冰雪资源、地面径流、地下水和黄河水源,尽力开辟新的水源,在银川平原、汉中盆地、关中平原、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准嘎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建立现代农业基地;开发广阔的草场,建立畜牧业基地。只有打下农、林、牧的坚实基础,西北地区的开发事业才有成功的把握。西北地区虽然干旱少雨,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光合作用雨养分的积累,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2)逐步开发西北地区的水能资源,在本区4千里黄河干流上修建系列梯级水电站,同时开发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建立具有全国意义的能源生产基地,(3)利用本区丰富的能源特别是水电资源和金属、非金属矿物资源,迅速扩展原有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业和化学工业,建立具有全国意义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和化学工业基地,发展原材料生产。(4)利用本区军工技术优势,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基础上发展机器制造及其他重加工业,将西安、银川、西宁、乌鲁木齐建设成为重工业中心。(5)利用本区农牧业产品和化工产品,发展棉、毛纺织工业和其他轻工业生。3、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水资源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辉煌前景要求我国加速实施南水北调方案,迅速地有效地克服水资源缺乏这一制约甚至阻碍这两个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本区虽然拥有数以万计的冰川,高山冰雪储量达数万亿立方米,广阔的沙漠蕴藏着相当丰富的地下水,还有一部分河流的地面径流,但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远远不敷需要。这两个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处于生态脆弱地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地区已丧失人类生存的条件。在历史上,由于开发不当,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干旱和沙漠化使许多西域古国归于灭亡。这种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建国以来,虽然国家对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了重点治理,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干旱缺水,总体生态状况终究难以改观,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的第一位的制约因素。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贯彻中央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方针,振兴西北华北地区经济的前提条件。
本文档为【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3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