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举报
开通vip

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三、 习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习题与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三、 习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氢键:指负电性很强的氧原子或氮原子与N-H或O-H的氢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4.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6.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7.范德华力: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当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 1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9.盐溶: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20.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1.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和其所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23.凝胶电泳:以凝胶为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等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 24.层析: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二)填空题 1. 氨;羧基; 2. 16 ;6.25 3. 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 4. 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紫外吸收 5. 负极 6. 组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 7. α-螺旋结构;β-折叠结构 8. C=O;N=H;氢;0.54nm; 3.6;0.15nm;右 9. 脯氨酸;羟脯氨酸 10.极性;疏水性 11.蓝紫色;脯氨酸 12.肽键;二硫键;氢键;次级键;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 13.表面的水化膜;同性电荷 14.谷胱甘肽;巯基 15.增加;盐溶;减小;沉淀析出;盐析;蛋白质分离 16.带电荷量;分子大小;分子形状;方向;速率 17.两性离子;最小 18.FDNB法(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降解法(苯异硫氢酸酯法) 19.沉降法;凝胶过滤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 20.不动;向正极移动;向负极移动; 21.两性离子;负; 22.3.22 23.氢键; 24.C;a;b 25.16 672; 66 687; 26.50圈;27nm (三) 选择题 1.D:5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为碱性氨基酸,其等电点为9.74,大于生理pH值,所以带正 2.B:人(或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缬氨 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8种,酪氨酸不是必需氨基酸。 3.A: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280nm处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分别为540何120,所以酪氨酸比苯 丙氨酸有较大吸收,而且大多数蛋白质中都含有酪氨酸。肽键的最大吸收在215nm,半胱氨酸的硫原子在280nm和215nm均无明显吸收。 4.D:在此4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的R基团可接受氢质子,作为碱,而其它3种氨基 酸均无可解离的R侧链。 5.B:氨基酸的α-碳上连接的是亚氨基而不是氨基,所以实际上属于一种亚氨基酸,而其 它氨基酸的α-碳上都连接有氨基,是氨基酸。 6.B: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的特点是,肽链围绕中心轴旋转形成螺旋结构,而不是充 分伸展的结构。另外在每个螺旋中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高度为0.15nm,所以B不是α-螺旋结构的特点。 7.C: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失去蛋白质分子表面的同性电荷互相排斥的稳 定因素,此时溶解度最小;加入少量中性盐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即盐溶现象;因为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所以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而不是增加,因为蛋白质变性后,近似于球状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变成松散的结构,原来处于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侧链暴露于分子表面,减小了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溶解度减小并沉淀。 8.C:甘氨酸的α-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和基团中有2个是氢原子,所以不是不对称碳原 子,没有立体异构体,所以不具有旋光性。 9.B:双缩脲反应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肽及蛋白质)与稀硫酸铜的碱 性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或青紫色)化合物的反应,产生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所以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茚三酮反应是氨基酸的游离的α-NH与茚三酮之间 的反应;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消化后产生的氨;紫外吸收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的紫外消光值定量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因为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酪氨酸,有些还含有色氨酸或苯丙氨酸,这三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所以紫外吸收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10.D:靡蛋白酶即胰凝乳蛋白酶作用于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 羧肽酶是从肽链的羧基端开始水解肽键的外肽酶;氨肽酶是从肽链的氨基端开始水解肽键的外肽酶;胰蛋白酶可以专一地水解碱性氨基酸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 11.A: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蛋白质分子内的正电荷桌能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时的pH值。 蛋白质盐析的条件是加入足量的中性盐,如果加入少量中性盐不但不会使蛋白质沉淀析出反而会增加其溶解度,即盐溶。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分子间的净电斥力最小,所以溶解度最小,在溶液中易于沉淀,所以通常沉淀蛋白质应调pH至等电点。 12.A: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中,通常是疏水性氨基酸的侧链存在于分子的内部,因为疏水 性基团避开水相而聚集在一起,而亲水侧链分布在分子的表面以充分地与水作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此顺序即决定了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类型以及更高层次的结构;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次级键。 13.E:脯氨酸是亚氨基酸,参与形成肽键后不能再与C=O 氧形成氢键,因此不能形成α-螺 旋结构;氨基酸残基的支链大时,空间位阻大,妨碍螺旋结构的形成;连续出现多个酸性氨基酸或碱性氨基酸时,同性电荷会互相排斥,所以不能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 14.C:β-折叠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分为平行和反平行两种排列方 式,所以题中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在β-折叠结构中肽链处于曲折的伸展状态,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轴心距离为0.35nm, 相邻肽链(或同一肽链中的几个肽段)之间形成氢键而使结构稳定。 15.C: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两种主要类型是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在α-螺旋结构中 肽链上的所有氨基酸残基均参与氢键的形成以维持螺旋结构的稳定。在β-折叠结构中,相邻肽链或肽段之间形成氢键以维持结构的稳定,所以氢键是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离子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力在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中起重要作用,而二硫键在稳定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起一定作用。 16.E:肽键是连接氨基酸的共价键,它是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作用力;而硫键是2分子 半胱氨酸的巯基脱氢氧化形成的共价键,它可以存在于2条肽链之间也可以由存在于同一条肽链的2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之间,它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中起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离子键和氢键都是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之一,但此项选择不全面,也不确切。次级键包括氢键、离子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力,所以次项选择最全面、确切。 17.A:用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与蛋白 质分子的带电状况无关。在进行凝胶过滤柱层析过程中,比凝胶网眼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网眼内,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比凝胶网眼小的颗粒可以进入网眼内,分子越小进入网眼的机会越多,因此不同大小的分子通过凝胶层析柱时所经的路程距离不同,大分子物质经过的距离短而先被洗出,小分子物质经过的距离长,后被洗脱,从而使蛋白质得到分离。 18.A:蛋白质的变性是其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生物活性的丧失, 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所以肽键没有断裂。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是维持其空间结构稳定的作用力被破坏,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都是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当这些作用力被破坏时空间结构就被破坏并引起变性,所以与变性有关。 19.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因 为一级结构中包含着形成空间结构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氨基酸残基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了所组成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类型以及三级、四级结构的构象;二硫键和次级键都是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但不决定蛋白质的构象;温度及pH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解离状态、生物活性等性质,但不决定蛋白质的构象。 20.B:氨基酸即有羧基又有氨基,可以提供氢质子也可以接受氢质子,所以即是酸又是碱, 是两性电解质。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上也有可解离基团,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侧链基团的羧基以及赖氨酸的侧链氨基,所以也是两性电解质,这是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性质;胶体性质是蛋白质所具有的性质,沉淀反应是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被破坏产生 的现象;变性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性质发生改变并丧失生物活性的现象,这三种现象均与氨基酸无关。 21.E: 氨基酸分子上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时的pH值是其等电点,即净电荷为零, 此时在电场中不泳动。由于净电荷为零,分子间的净电斥力最小,所以溶解度最小。 22.B: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的 种类和数目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时,其一级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空间结构均有很大不同。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折叠和盘绕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内容,所以B项是正确的。 (四)是非判断题 1.错: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化合物,其它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色化合物。 2.对:在肽平面中,羧基碳和亚氨基氮之间的键长为0.132nm,介于C—N 单键和C=N 双键之间,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3.错: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有些蛋白质是酶,可催化特定的生化反应,有些蛋白质则具有其它的生物功能而不具有催化活性,所以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酶的活性。 4.错:α-碳和羧基碳之间的键是C—C单键,可以自由旋转。 5.对:在20种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外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所以具有L-型和D-型2种不同构型,这两种不同构型的转变涉及到共价键的断裂和从新形成。 6.错:由于甘氨酸的α-碳上连接有2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不对称碳原子,没有2种不同的立体异构体,所以不具有旋光性。其它常见的氨基酸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具有旋光性。 7.错:必需氨基酸是指人(或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的氨基酸,包括8种氨基酸。其它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8.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氨基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不同,因而决定了多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比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如在脯氨酸存在的地方α-螺旋中断,R侧链具有大的支链的氨基酸聚集的地方妨碍螺旋结构的形成,所以一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9.错: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为中性氨基酸,其等电点为中性或接近中性,但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即pK值不同。 10.错: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这是由于维持蛋白质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次级键被破坏所造成的,但变性不引起多肽链的降解,即肽链不断裂。 11.对:有些蛋白质是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只具有三级结构,不具有四级结构,如肌红蛋白。 12.对:血红蛋白是由4个亚基组成的具有4级结构的蛋白质,当血红蛋白的一个亚基与氧结合后可加速其它亚基与氧的结合,所以具有变构效应。肌红蛋白是仅有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具有三级结构,不具有四级结构,所以在与氧的结合过程中不表现出变构效应。 13.错:Edman降解法是多肽链N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氢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经层析鉴定可知N端氨基酸的种类,而余下的多肽链仍为一条完整的多肽链,被回收后可继续进行下一轮Edman反应,测定N末端第二个氨基酸。反应重复多次就可连续测出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FDNB法(Sanger反应)是多肽链N末端氨基酸与FDNB(2,4-二硝基氟苯)反应生成二硝基苯衍生物(DNP-蛋白),然后将其进行酸水解,打断所有肽键,N末端氨基酸与二硝基苯基结合牢固,不易被酸水解。水解产物为黄色的N端DNP-氨基酸和各种游离氨基酸。将DNP-氨基酸抽提出来并进行鉴定可知N端氨基酸的种类,但不能测出其后氨基酸的序列。 14.对:大多数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自由氨基和一个自由羧基,但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α-碳原子上连接的氨基氮与侧链的末端碳共价结合形成环式结构,所以不是自由氨基。 15.对: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些氨基酸的R侧链具有可解离基团,如羧基、氨基、咪唑基等等。这些基团有的可释放H+ ,有的可接受H+ ,所以使得蛋白质分子即是酸又是碱,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R基团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蛋白质提供 7.答: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 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8.答:蛋白质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物催化作用 酶是蛋白质,具有催化能力,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 的催化下进行的。 (2)结构蛋白 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细胞和组织的建成。 (3)运输功能 如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收缩运动 收缩蛋白(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与肌肉收缩和细胞运动密切相关。 (5)激素功能 动物体内的激素许多是蛋白质或多肽,是调节新陈代谢的生理活性物质。 (6)免疫保护功能 抗体是蛋白质,能与特异抗原结合以清除抗原的作用,具有免疫功能。 (7)贮藏蛋白 有些蛋白质具有贮藏功能,如植物种子的谷蛋白可供种子萌发时利用。 (8)接受和传递信息 生物体中的受体蛋白能专一地接受和传递外界的信息。 (9)控制生长与分化 有些蛋白参与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调控。 (10)毒蛋白 能引起机体中毒症状和死亡的异体蛋白,如细菌毒素、蛇毒、蝎毒、蓖麻 9.答:(a)异硫氢酸苯酯;(b)丹黄酰氯;(c)脲、β-巯基乙醇;(d)胰凝乳蛋白酶;(e) CNBr; (f)胰蛋白酶。 10.答:(1)可能在7位和19位打弯,因为脯氨酸常出现在打弯处。 (2)13位和24位的半胱氨酸可形成二硫键。 (3)分布在外表面的为极性和带电荷的残基:Asp、Gln和Lys;分布在内部的是非极性的 氨基酸残基:Try、Leu和Val;Thr尽管有极性,但疏水性也很强,因此,它出现在外表面 和内部的可能性都有。 (一)名词解释 1.米氏常数(Km值) 2.底物专一性(substrate specificity) 3.辅基(prosthetic group) 4.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 5.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 6.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 7.激活剂(activator) 8.抑制剂(inhibitor inhibiton) 9.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 10.同工酶(isozyme) 11.诱导酶(induced enzyme) 12.酶原(zymogen) 13.酶的比活力(enzymatic compare energy) 14.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二)英文缩写符号 1.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2.FAD(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3.THFA(tetrahydrofolic acid) 4.NADP+(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5.FMN(flavin mononucleotide) 6.CoA(coenzyme A) 7.ACP(acyl carrier protein) 8.BCCP(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 9.PLP(pyridoxal phosphate) (三)填空题 1.酶是。 2.酶具有、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4.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主要含有系,使其中的 上的 成为强烈的亲核基团,此系统称为 系统 5.与酶催化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有 、 6.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7.变构酶的特点是:(1),(2),它不符合一般 的 ,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 型曲线,而非 曲线。它是 酶。 8.转氨酶的辅因子为维生素。其有三种形式,分别 为 、 、 ,其中 在氨基酸代谢中非常重要,是 、 和 的辅酶。 9.叶酸以其起辅酶的作用,它有两种还原形式,后者的功能作为 10.一条多肽链Asn-His-Lys-Asp-Phe-Glu-Ile-Arg-Glu-Tyr-Gly-Arg经胰蛋白酶水解可得到 11.全酶由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酶 的专一性和高效率,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12.辅助因子包括和等。其中需要去,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 除去。 13.T.R.Cech和S.Alman因各自发现了而共同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化学 14.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 类 、 、 、 、 、 和 。 15.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每一种酶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醇脱氢酶的编号是 EC1.1.1.1,EC代表4个数字分别代 表 、 、 和 。 16.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 17.酶的活性中心包括两个功能部位,其中直接与 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 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 18.酶活力是指 19.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的速度,即时测得的 反应速度。 20.解释别构酶作用机理的假说有模型和模型两种。 21.固定化酶的优点包括, 22.pH值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影 响 ,影响 。 23.温度对酶活力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面 。 24.脲酶只作用于尿素,而不作用于其他任何底物,因此它具有专一性;甘 油激酶可以催化甘油磷酸化,仅生成甘油-1-磷酸一种底物,因此它具有 专一性。 25.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 为 ,纵轴上的截距为 。 26.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酶,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27.判断一个纯化酶的方法优劣的主要依据是酶的和 28.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类_________有机物质。主要作用是作为 _________的组分参与体内代谢。 29.根据维生素的____________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0.维生素B1由__________环与___________环通过__________相连,主要功能是以 __________形式,作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辅酶,转移二碳单位。 31.维生素B2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二部分,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 ____________原子上可以加氢,因此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之分。 32.维生素B3由__________与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相连而成,可以与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组成辅酶___________,作为各种____________反应的辅酶,传递____________。 33.维生素B5是_________衍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其辅酶形式是 ________与_________,作为_______酶的辅酶,起递______作用。 34.生物素可看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是 ____________的辅酶,在____________的固定中起重要的作用。 35.维生素B12是唯一含____________的维生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氨基丙 酸三部分组成,有多种辅酶形式。其中____________是变位酶的辅酶,____________是转甲基酶的辅酶。 36.维生素C是____________的辅酶,另外还具有____________作用等。 (四)选择题 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 E.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域 2.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 A.增加产物能量水平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E.增加活化能 3.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A.与酶的底物竞争激活剂 B.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辅基 D.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必需基团; E.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变构剂 4.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下列那种因素无关: A.作用时间 B.抑制剂浓度 C.底物浓度 D.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的大小 E.酶与底物的亲和力的大小 5.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A.不可逆抑制作用 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E.无法确定 6.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 A.Vmax减小,Km减小 B.Vmax增加,Km增加 C.Vmax不变,Km增加 D.Vmax不变,Km减小 E.Vmax减小,Km增加 7.下列常见抑制剂中,除哪个外都是不可逆抑制剂: A 有机磷化合物 B 有机汞化合物 C 有机砷化合物 D 氰化物 E 磺胺类药物 8.酶的活化和去活化循环中,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位点通常在酶的哪一种氨基酸残基上: A.天冬氨酸 B.脯氨酸 C.赖氨酸 D.丝氨酸 E.甘氨酸 9.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基团既可以作为H+的受体,也可以作为H+的供体: A.His的咪唑基 B.Lys的ε氨基 C.Arg的胍基 D.Cys的巯基 E.Trp的吲哚基 10.对于下列哪种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50%时,[I]=Ki : A.不可逆抑制作用 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E.无法确定 11.下列辅酶中的哪个不是来自于维生素: A.CoA B.CoQ C.PLP D.FH2 E.FMN 12.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所有的辅酶都包含维生素组分 B.所有的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C.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D.只有B族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13.多食糖类需补充: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5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7 14.多食肉类,需补充: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5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7 15.以玉米为主食,容易导致下列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5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7 16.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常作为能量合剂使用: A.CoA B.ATP C.胰岛素 D.生物素 17.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含环状结构: A.叶酸 B.泛酸 C.烟酸 D.生物素 E.核黄素 18.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含腺苷酸组分: A.CoA B.FMN C.FAD D.NAD+ E.NADP+ 19.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的氨基酸反应有: A.成盐、成酯和转氨 B.成酰氯反应 C.烷基化反应 D.成酯、转氨和脱羧 E.转氨、脱羧和消旋 (五)是非判断题 ( )1.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2.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 )3.某些酶的Km由于代谢产物存在而发生改变,而这些代谢产物在结构上与底物无关。 ( )4.某些调节酶的V-[S]的S形曲线表明,酶与少量底物的结合增加了酶对后续底物分 子的亲和力。 ( )5.测定酶活力时,底物浓度不必大于酶浓度。 ( )6.测定酶活力时,一般测定产物生成量比测定底物消耗量更为准确。 ( )7.在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下,加入足量的底物,酶促的反应能够达到正常Vmax。 ( )8.碘乙酸因可与活性中心-SH以共价键结合而抑制巯基酶,而使糖酵解途径受阻。 ( )9.诱导酶是指当细胞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这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的产 ( )10.酶可以促成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转移。 ( )11.对于可逆反应而言,酶既可以改变正反应速度,也可以改变逆反应速度。 ( )12.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13.酶活力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酶的定量测定。 (有抑制剂) 9.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Mr 150 000)的活性位点有一个Cys残基,假定为使5mL的 1.2mg/mL的酶溶液完全失活,需要3.0×10 -2mg碘乙酰胺(Mr 185),计算酶的催化亚基的数目? 10.对活细胞的实验测定表明,酶的底物浓度通常就在这种底物的Km值附近,请解释其生 理意义?为什么底物浓度不是大大高于Km或大大低于Km呢? 11.有时别构酶的活性可以被低浓度的竞争性抑制剂激活,请解释? 12.(1)对于一个遵循米氏动力学的酶而言,当[S]=Km时,若V=35μmol/min,Vmax是多少 μmol/min? (2)当[S]=2×10 -5mo/L,V=40μmol/min,这个酶的Km是多少? (3)若I表示竞争性抑制剂,KI=4×10-5mol/L,当[S]=3×10-2mol/L和[I]=3×10-5mol/L 时,V是多少? (4)若I是非竞争性抑制剂,在KI、[S]和[I]条件与(3)中相同时,V是多少? (2)计算[S]=1.0×10-6mol/L和[S]=1.0×10-1mol/L时的v? (3)计算[S]=2.0×10-3mol/L或[S]=2.0×10-6mol/L时最初5min内的产物总量? (4)假如每一个反应体系中酶浓度增加到4倍时,Km,Vmax是多少? 13.在很多酶的活性中心均有His残基参与,请解释? 22.将下列化学名称与B族维生素及其辅酶形式相匹配? (A)泛酸;(B)烟酸;(C)叶酸;(D)硫胺素;(E)核黄素;(F)吡哆素;(G)生物素。 (1)B1 ;(2)B2 ;(3)B3 ;(4)B5 ;(5)B6 ; (6)B7 ;(7)B11; (8)B12。 ++(Ⅰ)FMN;(Ⅱ)FAD;(Ⅲ)NAD;(Ⅳ)NADP;(Ⅴ)CoA;(Ⅵ)PLP;(Ⅶ)PMP;(Ⅷ)FH2,FH4; (Ⅸ)TPP。 三、习题解答 (一)(一)名词解释 1.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 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2.底物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 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3.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 法不能除去。 4.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它们不能解离为更小的单位。分子量为13,000 ——35,000。 5.寡聚酶:有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寡聚酶中的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 以是不同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容易为酸碱,高浓度的盐或其它的变性剂分离。寡聚酶的分子量从35 000到几百万。 6.多酶体系:由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多酶体系。多酶复合体有利于细胞中一 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多酶复合体的分子量都在几百万以上。 7.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激活剂,其中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 8.抑制剂:能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 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 9.变构酶:或称别构酶,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 化的调节。 10.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 所不同的一组酶。 11.诱导酶:是指当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 增高,这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底物的类似物或底物本身。 12.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通常在有限度的蛋白质水解作用后,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 13.酶的比活力:比活力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活力单位数 比活力 蛋白质量(mg) = 14.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 (二)(二)英文缩写符号 1.NA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 2.FAD(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3.THFA(tetrahydrofolic acid):四氢叶酸。 4.NADP+(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 5.FMN(flavin mononucleotide):黄素单核苷酸。 6.CoA(coenzyme A):辅酶A。 7.ACP(acyl carrier protein):酰基载体蛋白。 8.BCCP(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 9.PLP(pyridoxal phosphate):磷酸吡哆醛。 (三)填空题 1.活细胞;蛋白质 2.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受调控 3.[E];[S];pH;T(温度);I(抑制剂);A(激活剂) 4.Ser195;His57;Asp102;Ser195;氧原子;电荷转接;电荷中继网 5.邻近效应;定向效应;诱导应变;共价催化;活性中心酸碱催化 6.竞争性 7.由多个亚基组成;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变构中心;米氏方程;S;双;寡聚酶 8.磷酸吡哆醛;V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转氨酶;脱羧酶;消旋酶 9.还原性产物;DHFA;THFA;一碳单位 11.酶蛋白;辅助因子;酶蛋白;辅助因子 12.辅酶;辅基;金属离子;辅基;化学方法处理;辅酶;透析法 13.核酶(具有催化能力的RNA) 14.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15.酶学委员会;氧化还原酶类;作用-CHOH基团的亚类;受体NAD+或NADP+的亚亚类; 16.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17.结合部位;催化部位;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18.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 19.初;底物消耗量<5% 20.齐变;序变 21.稳定性好;可反复使用;易于与反应液分离 22.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酶分子的解离状态;中间复合物的解离状态 23.温度升高,可使反应速度加快;温度太高,会使酶蛋白变性而失活 24.绝对;立体 25.-1/Km;1/Vmax 26.二氢叶酸合成酶 27.比活力;总活力 28.微量;辅酶 29.溶解;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30.嘧啶;噻唑;亚甲基;TPP;脱羧酶;转酮酶 31.二甲基异咯嗪基;核糖醇基;1,10位氮 32.丁酸衍生物;β-丙氨酸;酰胺键;巯基乙胺;焦磷酸;3’-AMP;CoA;酰化;酰基 33.吡啶;烟酸;烟酰胺;NAD+;NADP+;脱氢;氢 34.尿素;噻吩;戊酸侧链;羧化酶;CO2 35.金属元素;咕啉环;核苷酸;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 36.羟化;解毒 (四)选择题 1.D:酶活性中心有一个结合部位和一个催化部位,分别决定专一性和催化效率,是酶分 子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性小区域。 2.B: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酶之所以能使反应快速进行,就是它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3.B: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与酶作用的底物的结构基本相似,所以它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 心,从而抑制酶的活性,阻止酶与底物反应。 4.A: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底物浓度、抑制剂浓度、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酶与 底物的亲和力有关,与作用时间无关。 5.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6.C: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Vmax不变,Km增加。 7.E:磺胺类药物是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8.D:蛋白激酶可以使ATP分子上的γ-磷酸转移到一种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的羟基上,在 磷酸基的转移过程中,常伴有酶蛋白活性的变化,例如肝糖原合成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两种形式对糖原合成的调控是必需的。 9.A:His咪唑基的pK值在6.0~7.0之间,在生理条件下一半解离,一半未解离,解离的 部分可以作为H+的受体,未解离的部分可以作为H+的供体。 10.C:对于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50%时,[I]=Ki。 11.B:CoQ不属于维生素,CoA是维生素B3的衍生物,PLP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FH2 是维生素B11的衍生物,FMN是维生素B2的衍生物。 12.C:很多辅酶不包含维生素组分,如CoQ等;有些维生素不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如维生素E等;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但并不是只有B族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如维生素K也可以作为γ-羧化酶的辅酶。 13.A:维生素B1以辅酶TPP的形式参与代谢,TPP是丙酮酸脱氢酶系、α-酮戊二酸脱氢 酶系、转酮酶等的辅酶,因此与糖代谢关系密切。多食糖类食物消耗的维生素B1增加,需要补充。 14.D:维生素B6以辅酶PLP,PMP的形式参与氨基酸代谢,是氨基酸转氨酶、脱羧酶和 消旋酶的辅酶,因此多食用蛋白质类食物消耗的维生素B6增加,需要补充。 15.C:玉米中缺少合成维生素B5的前体—色氨酸,因此以玉米为主食,容易导致维生素 B5的缺乏。 16.D:CoA、ATP和胰岛素常作为能量合剂使用。 17.B:泛酸是B族维生素中唯一不含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18.B:FMN是黄素单核苷酸,不含腺苷酸组分。 19.E:VB6以辅酶PLP,PMP的形式参与氨基酸代谢,是氨基酸转氨酶、脱羧酶和消旋酶 (五)是非判断题 1.错: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是有关的,当其它反应条件满足时,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2.对:当底物足够时,酶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加快,成正比。 3.对: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反应的代谢产物可能影响酶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Km的变化,而这些代谢产物在结构上并不与底物一致。 4.对:调节酶大多数为变构酶,变构酶是利用构象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活性的酶,是一个关键酶,催化限速步骤,当少量底物与酶结合后,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能结合更多的底物分子。 5.错:底物应该过量才能更准确的测定酶的活力。 6.对:产物生成量比底物消耗量更易测得且准确。 7.错:非竞争性抑制剂只和酶与底物反应的中间产物结合,酶促反应的Vmax是减小的,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来达到正常的Vmax。而竞争性抑制剂可以通过增加底物的浓度来达到Vmax。 8.对:碘乙酸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抑制剂,与半胱氨酸或蛋氨酸的-SH结合,使糖酵解途径受阻。 9.错:诱导物一般为酶的作用底物,可诱导细胞产生特定的诱导酶。 10.错:对于可逆反应而言,酶既可以改变正反应速度,也可以改变逆反应速度,但不改变 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11.对。 12.对: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的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13.对:检查酶的含量及存在,不能直接用重量或体积来表示,常用它催化某一特定反应的 能力来表示,即用酶的活力来表示,因此酶活力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酶的定量测定。 14.错:Km值可以近似地反应酶与底物亲和力,Km越低,亲和力越高,因此已糖激酶对葡 萄糖的亲和力更高。 15.对:K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一般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不同的酶,Km 16.错:Km作为酶的特征常数,只是对一定的底物、一定的pH值、一定的温度条件而言。 17.错:见上题,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种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酶 的最适底物。 18.对。 19.对:当[S]>>Km时,V趋向于Vmax,因此v=K3[E],所以可以通过增加[E]来增加V。 20.错:酶的最适pH值有时因底物种类、浓度及缓冲液成分不同而不同,并不是一个常数。 21.错:酶最适温度与酶的作用时间有关,作用时间越长,则最适温度低,作用时间短,则 最适温度高。 22.对:金属离子作为酶的激活剂,有的可以相互取代,如Mg2+作为激酶等的激活剂可以 被Mn2+取代;有的可以相互拮抗,如Na+抑制K+ 的激活作用。 23.对:不可逆抑制剂通常以比较牢固的共价键与酶结合,而使酶失活,不能用透析、超滤 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恢复酶的活性,因此增加不可逆抑制剂的浓度,可以实现酶活性的完全抑制。 24.错: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与酶的底物结合在酶的同一部位,也可以与酶的底物结合在 酶的不同部位,由于空间位阻或构象改变的原因而不能同时结合。 25.错:因为不知道纯化前后的比活分别是多少,因此无法计算比活的提高倍数。 36.错: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不仅取决于酶蛋白本身的结构,还与底物种类、浓度及缓冲液 成分有关。 27.错:B族维生素中维生素B3不含环状结构,其余都是杂环化合物。 28.对:所有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参与代谢。 29.错:维生素K可以作为γ-羟化酶的辅酶,促进凝血。 30.对:如酵母的生长需要维生素B6等,植物的生长也有需要维生素的现象。 31.对:如豌豆子叶可以合成维生素C,供整体使用;去除子叶后,则豌豆子叶生长不良。 32.错:维生素E极易被氧化,因此可做抗氧化剂。 酶的底物结合位点结合,也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与酶的其它亚基的进一步结合,因此低浓度的抑制剂可以激活某些别构酶。 12.答:(1)当[S]=Km时,V=1/2Vmax,则Vmax=2×35=70μmol/min; (2)因为V=Vmax/(1+Km/[s]),所以Km=(Vmax/V-1)[s]=1.5×10 -5mol/L; (3)因为[S]>>Km,[I],所以V=Vmax=70μmol/min; (4)V=Vmax/(1+[I]/Ki)=40μmol/min。 13.答:酶蛋白分子中组氨酸的侧链咪唑基pK值为6.0~7.0,在生理条件下,一半解离,一 半不解离,因此既可以作为质子供体(不解离部分),又可以作为质子受体(解离部分),既是酸,又是碱,可以作为广义酸碱共同催化反应,因此常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14.答:(A)―(3)―(Ⅴ); (B)―(4)―(Ⅲ),(Ⅳ); (C)―(7)―(Ⅷ); (D)―(1)―(Ⅸ); (E)―(2)―(Ⅰ),(Ⅱ); (F)―(5)―(Ⅵ),(Ⅶ); (G)―(6)。 一)名词解释 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 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 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 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 5.反密码子(anticodon) 6.顺反子(cistron) 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 8.退火(annealing) 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 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 11.噬菌体(phage) 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 13.DNA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14.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 (二)填空题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_________于____年提出的。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 3.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______位置不带羟基。 4.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___中,RNA主要位于____中。 5.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_____型糖苷键。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_____键。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_____键连接成多聚体。 6.核酸的特征元素____。 7.碱基与戊糖间是C-C连接的是______核苷。 8.DNA中的____嘧啶碱与RNA中的_____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 9.DNA中的____嘧啶碱与RNA中的_____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 10.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______关系。 11.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_______,可使DNA带有放射性,而RNA不带放射性。 12.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__,每匝螺旋有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 13.在DNA分子中,一般来说G-C含量高时,比重___,Tm(熔解温度)则___,分子比较 14.在条件下,互补的单股核苷酸序列将缔结成双链分子。 15.____RNA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____RNA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16.DNA分子的沉降系数决定于_____、_____。 17.DNA变性后,紫外吸收_,粘度、浮力密度__,生物活性将。 18.因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___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19.双链DNA热变性后,或在pH2以下,或在pH12以上时,其OD260______,同样条件 下,单链DNA的OD260______。 20.DNA样品的均一性愈高,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______。 21.DNA所在介质的离子强度越低,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___,熔解温度愈___,所以 DNA应保存在较_____浓度的盐溶液中,通常为_____mol/L的NaCI溶液。 22.mRNA在细胞内的种类___,但只占RNA总量的____,它是以_____为模板合成的,又 是_______合成的模板。 23.变性DNA 的复性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4.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___,其次,大量存在于DNA分子中的弱作 用力如_____,______和_____也起一定作用。 25.mRNA的二级结构呈___形,三级结构呈___形,其3'末端有一共同碱基序列___其功 能是___。 26.常见的环化核苷酸有___和___。其作用是___,他们核糖上的___位与___位磷酸-OH环 27.真核细胞的mRNA帽子由___组成,其尾部由___组成,他们的功能分别是______, _______。 28.DNA在水溶解中热变性之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DNA保持____状态;若使溶 液缓慢冷却,则DNA重新形成___。 (三)选择题 1.ATP分子中各组分的连接方式是: A.R-A-P-P-P B.A-R-P-P-P C.P-A-R-P-P D.P-R-A-P-P 2.hnRNA是下列哪种RNA的前体? A.tRNA B.rRNA C.mRNA D.SnRNA 3.决定tRNA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是: A.–XCCA3`末端 B.TψC环; C.DHU环 D.额外环 E.反密码子环 4.根据Watson-Crick模型,求得每一微米DNA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平均数为:: A.25400 B.2540 C.29411 D.2941 E.3505 5.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A.2′3′-磷酸二酯键 B. 2′4′-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 D. 3′4′-磷酸二酯键 E.3′5′-磷酸二酯键 6.与片段TAGAp互补的片段为: A.AGATp B.ATCTp C.TCTAp D.UAUAp 7.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 8.真核细胞mRNA帽子结构最多见的是: A.m7APPPNmPNmP B. m7GPPPNmPNmP C.m7UPPPNmPNmP D.m7CPPPNmPNmP E. m7TPPPNmPNmP 9. 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改变: A.对260nm紫外吸收减少 B.溶液粘度下降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核苷酸断裂 10.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A+G B.C+T C.A+T D.G+C E.A+C 11.密码子Gψ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C C.CGU D.UAC E.都不对 12.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中,m7G与多核苷酸链通过三个磷酸基连接,连接方式是: A.2′-5′ B.3′-5′ C.3′-3′ D.5′-5′ E.3′-3′ 13.在pH3.5的缓冲液中带正电荷最多的是: A.AMP B.GMP C.CMP D.UMP 14.下列对于环核苷酸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cAMP与cGMP的生物学作用相反 B. 重要的环核苷酸有cAMP与cGMP C.cAMP是一种第二信使 D.cAMP分子内有环化的磷酸二酯键 15.真核生物DNA缠绕在组蛋白上构成核小体,核小体含有的蛋白质是 A.H1、H2、 H3、H4各两分子 B.H1A、H1B、H2B、H2A各两分子 C.H2A、H2B、H3A、H3B各两分子 D.H2A、H2B、H3、H4各两分子 E.H2A、H2B、H4A、H4B各两分子 (四)是非判断题 ( )1.DNA是生物遗传物质,RNA则不是。 ( )2.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 )4.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 )5.生物体的不同组织中的DNA,其碱基组成也不同。 ( )6.核酸中的修饰成分(也叫稀有成分)大部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 ( )7.DNA的Tm值和AT含量有关,AT含量高则Tm高。 ( )8.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一个多聚A的结构。 ( )9.DNA的Tm值随(A+T)/(G+C)比值的增加而减少。 ( )10.B-DNA代表细胞内DNA的基本构象,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呈现A型、Z型和三 股螺旋的局部构象。 ( )11.DNA复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m值约20℃的温度下进行的。 ( )12.用碱水解核酸时,可以得到2’和3’-核苷酸的混合物。 ( )13.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 ( )14.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 )15.tRNA的二级结构中的额外环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 ( )16.对于提纯的DNA样品,测得OD260/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含有RNA。 ( )17.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 )18.两个核酸样品A和B,如果A的OD260/OD280大于B的OD260/OD280,那么A的 纯度大于B的纯度。 ( )19.毫无例外,从结构基因中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 )20.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两端均带有游离的3’-OH。 (五)简答题 1.将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哪些组分?DNA和RNA的水解产物有何不同? 2.计算下列各题: (1)T7噬菌体DNA,其双螺旋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计算DNA链的长度(设核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50)。 6(2)相对分子质量为130×10的病毒DNA分子,每微米的质量是多少? (3)编码88个核苷酸的tRNA的基因有多长? (4)编码细胞色素C(104个氨基酸)的基因有多长(不考虑起始和终止序列)? (5)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9.6万的蛋白质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120)? 3.对一双链DNA而言,若一条链中(A+G)/(T+C)= 0.7,则: (1)互补链中(A+G)/(T+C)= ? (2)在整个DNA分子中(A+G)/(T+C)= ? (3)若一条链中(A+ T)/(G +C)= 0.7,则互补链中(A+ T)/(G +C)= ? (4)在整个DNA分子中(A+ T)/(G +C)= ? 4.DNA热变性有何特点?Tm值表示什么? 5.在pH7.0,0.165mol/L NaCl条件下,测得某一DNA样品的Tm为89.3℃。求出四种碱基 百分组成。 6. 述下列因素如何影响DNA的复性过程: (1)阳离子的存在;(2)低于Tm的温度;(2)高浓度的DNA链。 7.核酸分子中是通过什么键连接起来的? 8.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9.在稳定的DNA双螺旋中,哪两种力在维系分子立体结构方面起主要作用? 10.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 11.用1mol/L的KOH溶液水解核酸,两类核酸(DNA及RNA)的水解有何不同? 12.如何将分子量相同的单链DNA与单链RNA分开? 13.计算下列各核酸水溶液在pH7.0,通过1.0cm光径杯时的260nm处的A值(消光度)。 已知:A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15400 G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11700 C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7500 U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9900 dT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9200 求:(1)32μmol/L AMP,(2)47.5μmol/L CMP,(3)6.0μmol/L UMP的消光度,(4)48μmol/L AMP和32μmol/L UMP混合物的A260消光度。(5) A260 = 0.325的GMP溶液的摩尔浓度(以摩尔/升表示,溶液pH7.0)。(6) A260 = 0.090的dTMP溶液的摩尔浓度(以摩尔/升表示,溶液pH7.0)。 14.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体细胞的DNA量为6.4×109个碱基对。试计算人体DNA 的总长度是多少?是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的多少倍? 15.指出在pH2.5、pH3.5、pH6、pH8、pH11.4时,四种核苷酸所带的电荷数(或所带电荷 数多少的比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缓冲液应取哪个pH值比较合适?此时它们是向哪一极移动?移动的快慢顺序如何? (2)当要把上述四种核苷酸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时,应调到什么pH值? (3)如果用洗脱液对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四种核苷酸进行洗脱分离时,洗脱液应调到什么 pH值?这四种核苷酸上的洗脱顺序如何?为什么? 三、习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1. 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 2. 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 的磷酸酯键。 3. 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不同生物的碱基组成由很大的差异,这可用不对称比 率(A+T)/(G+C)表示。 4. 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 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5. 反密码子(anticodon):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 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6. 顺反子(cistron):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染色体,它是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 28. 单链;双链 (三)选择题 1.B:ATP分子中各组分的连接方式为:腺嘌呤-核糖-三磷酸,既A-R-P-P-P。 2.C:hnRNA是核不均一R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中,为真核mRNA的前体。 3.E:tRNA的功能是以它的反密码子区与mRNA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来决定携带氨 基酸的特异性。 4.D:根据Watson-Crick模型,每对碱基间的距离为0.34nm,那么1μmDNA双螺旋平均 含有1000nm/0.34nm个核苷酸对数,即2941对。 5.E:核苷酸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结成多核苷酸链的。 6.C:核酸是具有极性的分子,习惯上以5’→3’的方向表示核酸片段,TAGAp互补的片段 也要按5’→3’的方向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即TCTAp。 7.C:tRNA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 8.B:真核细胞mRNA帽子结构最多见的是通过5’,5’-磷酸二酯键连接的甲基鸟嘌呤核苷酸, 即m7GPPPNmP。 9.B: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的线团,并不涉及共价 键的断裂。一系列物化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等,同时改变二级结构,有时可以失去部分或全部生物活性。DNA变性后,由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已不存在,藏于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出来,这样就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比变性前明显升高(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因此判断只有B对。 10.D:因为G≡C对比A=T对更为稳定,故G≡C含量越高的DNA的变性是Tm值越高, 它们成正比关系。 11.D:ψ为假尿苷酸,其中的U可以与A配对,所以反密码子Gψ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12.D:参照选择题8。 13.C:在pH3.5的缓冲液中,C是四种碱基中获得正电荷最多的碱基。 14.A:在生物细胞中存在的环化核苷酸,研究得最多的是3’,5’-环腺苷酸(cAMP)和3’,5’- 环鸟苷酸(cGMP)。它们是由其分子内的磷酸与核糖的3’,5’碳原子形成双酯环化而成的。都是一种具有代谢调节作用的环化核苷酸。常被称为生物调节的第二信使。 15.D:真核染色质主要的组蛋白有五种——Hl、H2A、H2B、H3、H4。DNA和组蛋白形成 的复合物就叫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最基本结构单位,成球体状,每个核小体含有8个组蛋白,各含两个H2A、H2B、H3、H4分子,球状体之间有一定间隔,被DNA链连成串珠状。 (四)是非判断题 1.错:RNA也是生命的遗传物质。 2.错: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2’位没有羟基。 3.错: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DNA与碱性精 胺、亚精胺结合。 4.错: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有关。 5.错:生物体的不同组织中的DNA,其碱基组成也不同。 6.对:核酸中的修饰成分(也叫稀有成分)大部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 7.错:DNA的Tm值和GC含量有关,GC含量高则Tm高。 8.错:真核生物mRNA的3`端有一个多聚A的结构。 9.对:(G+C)含量减少,DNA的Tm值减少,(A+T)/(G+C)比值的增加。 10.对:在细胞内,B-DNA代表DNA的基本构象,但在不同某些情况下,也会呈现A型、 Z型和三股螺旋的局部构象。 11.对:DNA复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m值约20~25℃的温度下进行的。 12.对:用碱水解核酸时,先生成2’,3’-环核苷酸,再水解为2’或3’-核苷酸。 13.对:生物体内,负超螺旋DNA容易解链,便于进行复制、转录等反应。 14.错: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但含量很低的RNA。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RNA是rRNA。 15.对:不同tRNA中额外环大小差异很大,因此可以作为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 16.错:对于提纯的DNA样品,如果测得OD260/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有蛋白质。 17.错: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可以是蛋白质或RNA。 18.错:核酸样品的纯度可以根据样品的OD260/OD280的比值判断,纯的DNA样品 OD260/OD280=1.8,纯的RNA样品OD260/OD280=2.0。 19.错: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部分,经转录、加工后只有外显子部分 翻译成蛋白质,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对应。 20.对: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5’为帽子结构,即m7G(5’)PPP(5’)Nm-,因此两5’端也 是3’-OH。 (五)问答题及计算题(解题要点) 1.答: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碱基、戊糖、磷酸三种组分。DNA和RNA的水解产物戊糖、 嘧啶碱基不同。 2.答:(1)(2.5×107/650) × 0.34 = 1.3× 104nm = 13μm。 (2)650/ 0.34 =1.9×106/μm。 (3)88 × 0.34 nm = 30nm =0.3μm。 (4)104 × 3 × 0.34 =106nm ≈ 0.11μm。 (5)(96000/120) × 3 × 320 = 76800。 3.答:(1)设DNA的两条链分别为α和β,那么: A =βT,Tα=Aβ,Gα=Cβ,:Cα=Gβ, 因为,(Aα+ Gα)/(Tβ+ Cβ)= (Aα+ Gα)/(Aβ+ Gβ)= 0.7 所以,互补链中(Aβ+ Gβ)/(Tβ+ Cβ)= 1/0.7 =1.43 (2)在整个DNA分子中,因为A = T, G = C, 所以,A+G = T+C,(A+G)/(T+C)= 1 (3)假设同(1),则 Aα+ Tα= Tβ+ Aβ,Gα+ Cα= Cβ+Gβ, 所以,(Aα+ Tα)/(Gα+Cα)=(Aβ+ Tβ)/(Gβ+Cβ)= 0.7 (4)在整个DNA分子中 (Aα+ Tα+ Aβ+ Tβ)/(Gα+Cα+ Gβ+Cβ)= 2(Aα+ Tα)/2(Gα+Cα)= 0.7 4.答:将DNA的稀盐溶液加热到70~100℃几分钟后,双螺旋结构即发生破坏,氢键断裂, 两条链彼此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状,此过程为DNA的热变性,有以下特点:变性温度范围很窄,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比旋度下降;酸碱滴定曲线改变。Tm值代表核酸的变性温度(熔解温度、熔点)。在数值上等于DNA变性时摩尔磷消光值(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变化值半数时所对应的温度。 5.答:为(G + C)% = (Tm – 69.3) × 2.44 ×% = (89.3-69.3) × 2.44 ×% =48.8% G = C = 24.4% (A + T)% = 1- 48.8% =51.2% A = T = 25.6% 6.答:(1)阳离子的存在可中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减弱DNA链间的静电作用, 促进DNA的复性; (2)低于Tm的温度可以促进DNA复性; (3)DNA链浓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补链随机碰撞的速度、机会,从而促进DNA复性。 7.答:核酸分子中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 8.答: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 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 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9.答:在稳定的DNA双螺旋中,碱基堆积力和碱基配对氢键在维系分子立体结构方面起 主要作用。 10.答: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 (1)t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已配对的片断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断称为环。 (2)叶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含有CCA-OH3’,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 (4)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环),它与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有关。 (5)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ψC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 (6)在反密码子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分子大小。 11.答:不同。RNA可以被水解成单核苷酸,而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2’碳原子上没有羟 基,所以DNA不能被碱水解。 12.答:(1)用专一性的RNA酶与DNA酶分别对两者进行水解。 (2)用碱水解。RNA能够被水解,而DNA不被水解。 (3)进行颜色反应。二苯胺试剂可以使DNA变成蓝色;苔黑酚(地衣酚)试剂能使RNA变成绿色。 (4)用酸水解后,进行单核苷酸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层析法或电泳法),含有U的是RNA,含有T的是DNA。 13.答:已知:(1) 32μmol/L AMP的 A260消光度 -6A260 =32×10 × 15400 = 0.493 (2)47.5μmol/L CMP的 A260消光度 A260 =47.5×10-6 × 7500 = 0.356 (3)6.0μmol/L UMP的A260消光度 A260 =6.0×10-6 × 9900 = 0.0594 (4)48μmol/L AMP和32μmol/L UMP混合物的A260消光度 A260 =32×10-6 × 9900 + 48×10-6 × 15400 = 0.493 = 1.056 -5(5)0.325/11700 = 2.78 × 10mol/L (6)0.090/9200 = 9.78 × 10-6mol/L 14.答:(1)每个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 6.4×109×0.34nm = 2.176×109 nm= 2.176m (2)人体内所有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 2.176m×1014 = 2.176×1011km (3)这个长度与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相比为: 2.176×1011/2.2×109 = 99倍 15.答:种核苷酸带电荷情况: pH2.5 pH3.5 pH6 pH8 pH11.4 CMP 负电荷最多 负电荷较多 负电荷较少 带正电荷 -1 -0.95 -0.46 -0.16 -1.5 -1.5 -1.5 -1.5 -2 -2 -2 -2 -3 -3 -2 -2 (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应取pH3.5 的缓冲液,在该pH值时,这四种单核苷酸之间所带负电荷差异较大,它们都向正极移动,但移动的速度不同,依次为: UMP>GMP>AMP>CMP (2)应取pH8.0,这样可使核苷酸带较多负电荷,利于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虽然pH11.4时核苷酸带有更多的负电荷,但pH过稿对树脂不利。 (3)洗脱液应调到pH2.5。当不考虑树脂的非极性吸附时洗脱顺序为CMP>AMP>UMP>GMP(根据pH2.5时核苷酸负电荷的多少来决定洗脱速度),但实际上核 苷酸和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之间存在着非极性吸附,嘌呤碱基的非极性吸附是嘧啶碱基的3倍。静电吸附与非极性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洗脱顺序为:CMP>AMP>UMP>GMP。 三、 习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氢键:指负电性很强的氧原子或氮原子与N-H或O-H的氢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4.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6.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7.范德华力: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当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 1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9.盐溶: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20.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1.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和其所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23.凝胶电泳:以凝胶为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等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 24.层析: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二)填空题 1. 氨;羧基; 2. 16 ;6.25 3. 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 4. 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紫外吸收 5. 负极 6. 组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 7. α-螺旋结构;β-折叠结构 8. C=O;N=H;氢;0.54nm; 3.6;0.15nm;右 9. 脯氨酸;羟脯氨酸 10.极性;疏水性 11.蓝紫色;脯氨酸 12.肽键;二硫键;氢键;次级键;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 13.表面的水化膜;同性电荷 14.谷胱甘肽;巯基 15.增加;盐溶;减小;沉淀析出;盐析;蛋白质分离 16.带电荷量;分子大小;分子形状;方向;速率 17.两性离子;最小 18.FDNB法(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降解法(苯异硫氢酸酯法) 19.沉降法;凝胶过滤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 20.不动;向正极移动;向负极移动; 21.两性离子;负; 22.3.22 23.氢键; 24.C;a;b 25.16 672; 66 687; 26.50圈;27nm (三) 选择题 1.D:5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为碱性氨基酸,其等电点为9.74,大于生理pH值,所以带正 2.B:人(或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缬氨 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8种,酪氨酸不是必需氨基酸。 3.A: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280nm处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分别为540何120,所以酪氨酸比苯 丙氨酸有较大吸收,而且大多数蛋白质中都含有酪氨酸。肽键的最大吸收在215nm,半胱氨酸的硫原子在280nm和215nm均无明显吸收。 4.D:在此4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的R基团可接受氢质子,作为碱,而其它3种氨基 酸均无可解离的R侧链。 5.B:氨基酸的α-碳上连接的是亚氨基而不是氨基,所以实际上属于一种亚氨基酸,而其 它氨基酸的α-碳上都连接有氨基,是氨基酸。 6.B: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的特点是,肽链围绕中心轴旋转形成螺旋结构,而不是充 分伸展的结构。另外在每个螺旋中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高度为0.15nm,所以B不是α-螺旋结构的特点。 7.C: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失去蛋白质分子表面的同性电荷互相排斥的稳 定因素,此时溶解度最小;加入少量中性盐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即盐溶现象;因为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所以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而不是增加,因为蛋白质变性后,近似于球状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变成松散的结构,原来处于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侧链暴露于分子表面,减小了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溶解度减小并沉淀。 8.C:甘氨酸的α-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和基团中有2个是氢原子,所以不是不对称碳原 子,没有立体异构体,所以不具有旋光性。 9.B:双缩脲反应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肽及蛋白质)与稀硫酸铜的碱 性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或青紫色)化合物的反应,产生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所以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茚三酮反应是氨基酸的游离的α-NH与茚三酮之间 的反应;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消化后产生的氨;紫外吸收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的紫外消光值定量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因为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酪氨酸,有些还含有色氨酸或苯丙氨酸,这三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所以紫外吸收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10.D:靡蛋白酶即胰凝乳蛋白酶作用于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 羧肽酶是从肽链的羧基端开始水解肽键的外肽酶;氨肽酶是从肽链的氨基端开始水解肽键的外肽酶;胰蛋白酶可以专一地水解碱性氨基酸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 11.A: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蛋白质分子内的正电荷桌能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时的pH值。 蛋白质盐析的条件是加入足量的中性盐,如果加入少量中性盐不但不会使蛋白质沉淀析出反而会增加其溶解度,即盐溶。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分子间的净电斥力最小,所以溶解度最小,在溶液中易于沉淀,所以通常沉淀蛋白质应调pH至等电点。 12.A: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中,通常是疏水性氨基酸的侧链存在于分子的内部,因为疏水 性基团避开水相而聚集在一起,而亲水侧链分布在分子的表面以充分地与水作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此顺序即决定了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类型以及更高层次的结构;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次级键。 13.E:脯氨酸是亚氨基酸,参与形成肽键后不能再与C=O 氧形成氢键,因此不能形成α-螺 旋结构;氨基酸残基的支链大时,空间位阻大,妨碍螺旋结构的形成;连续出现多个酸性氨基酸或碱性氨基酸时,同性电荷会互相排斥,所以不能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 14.C:β-折叠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分为平行和反平行两种排列方 式,所以题中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在β-折叠结构中肽链处于曲折的伸展状态,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轴心距离为0.35nm, 相邻肽链(或同一肽链中的几个肽段)之间形成氢键而使结构稳定。 15.C: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两种主要类型是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在α-螺旋结构中 肽链上的所有氨基酸残基均参与氢键的形成以维持螺旋结构的稳定。在β-折叠结构中,相邻肽链或肽段之间形成氢键以维持结构的稳定,所以氢键是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离子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力在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中起重要作用,而二硫键在稳定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起一定作用。 16.E:肽键是连接氨基酸的共价键,它是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作用力;而硫键是2分子 半胱氨酸的巯基脱氢氧化形成的共价键,它可以存在于2条肽链之间也可以由存在于同一条肽链的2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之间,它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中起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离子键和氢键都是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之一,但此项选择不全面,也不确切。次级键包括氢键、离子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力,所以次项选择最全面、确切。 17.A:用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与蛋白 质分子的带电状况无关。在进行凝胶过滤柱层析过程中,比凝胶网眼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网眼内,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比凝胶网眼小的颗粒可以进入网眼内,分子越小进入网眼的机会越多,因此不同大小的分子通过凝胶层析柱时所经的路程距离不同,大分子物质经过的距离短而先被洗出,小分子物质经过的距离长,后被洗脱,从而使蛋白质得到分离。 18.A:蛋白质的变性是其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生物活性的丧失, 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所以肽键没有断裂。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是维持其空间结构稳定的作用力被破坏,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都是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当这些作用力被破坏时空间结构就被破坏并引起变性,所以与变性有关。 19.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因 为一级结构中包含着形成空间结构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氨基酸残基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了所组成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类型以及三级、四级结构的构象;二硫键和次级键都是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但不决定蛋白质的构象;温度及pH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解离状态、生物活性等性质,但不决定蛋白质的构象。 20.B:氨基酸即有羧基又有氨基,可以提供氢质子也可以接受氢质子,所以即是酸又是碱, 是两性电解质。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上也有可解离基团,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侧链基团的羧基以及赖氨酸的侧链氨基,所以也是两性电解质,这是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性质;胶体性质是蛋白质所具有的性质,沉淀反应是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被破坏产生 的现象;变性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性质发生改变并丧失生物活性的现象,这三种现象均与氨基酸无关。 21.E: 氨基酸分子上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时的pH值是其等电点,即净电荷为零, 此时在电场中不泳动。由于净电荷为零,分子间的净电斥力最小,所以溶解度最小。 22.B: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的 种类和数目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时,其一级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空间结构均有很大不同。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折叠和盘绕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内容,所以B项是正确的。 (四)是非判断题 1.错: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化合物,其它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色化合物。 2.对:在肽平面中,羧基碳和亚氨基氮之间的键长为0.132nm,介于C—N 单键和C=N 双键之间,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3.错: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有些蛋白质是酶,可催化特定的生化反应,有些蛋白质则具有其它的生物功能而不具有催化活性,所以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酶的活性。 4.错:α-碳和羧基碳之间的键是C—C单键,可以自由旋转。 5.对:在20种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外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所以具有L-型和D-型2种不同构型,这两种不同构型的转变涉及到共价键的断裂和从新形成。 6.错:由于甘氨酸的α-碳上连接有2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不对称碳原子,没有2种不同的立体异构体,所以不具有旋光性。其它常见的氨基酸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具有旋光性。 7.错:必需氨基酸是指人(或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的氨基酸,包括8种氨基酸。其它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8.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氨基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不同,因而决定了多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比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如在脯氨酸存在的地方α-螺旋中断,R侧链具有大的支链的氨基酸聚集的地方妨碍螺旋结构的形成,所以一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9.错: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为中性氨基酸,其等电点为中性或接近中性,但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即pK值不同。 10.错: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这是由于维持蛋白质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次级键被破坏所造成的,但变性不引起多肽链的降解,即肽链不断裂。 11.对:有些蛋白质是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只具有三级结构,不具有四级结构,如肌红蛋白。 12.对:血红蛋白是由4个亚基组成的具有4级结构的蛋白质,当血红蛋白的一个亚基与氧结合后可加速其它亚基与氧的结合,所以具有变构效应。肌红蛋白是仅有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具有三级结构,不具有四级结构,所以在与氧的结合过程中不表现出变构效应。 13.错:Edman降解法是多肽链N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氢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经层析鉴定可知N端氨基酸的种类,而余下的多肽链仍为一条完整的多肽链,被回收后可继续进行下一轮Edman反应,测定N末端第二个氨基酸。反应重复多次就可连续测出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FDNB法(Sanger反应)是多肽链N末端氨基酸与FDNB(2,4-二硝基氟苯)反应生成二硝基苯衍生物(DNP-蛋白),然后将其进行酸水解,打断所有肽键,N末端氨基酸与二硝基苯基结合牢固,不易被酸水解。水解产物为黄色的N端DNP-氨基酸和各种游离氨基酸。将DNP-氨基酸抽提出来并进行鉴定可知N端氨基酸的种类,但不能测出其后氨基酸的序列。 14.对:大多数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自由氨基和一个自由羧基,但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α-碳原子上连接的氨基氮与侧链的末端碳共价结合形成环式结构,所以不是自由氨基。 15.对: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些氨基酸的R侧链具有可解离基团,如羧基、氨基、咪唑基等等。这些基团有的可释放H+ ,有的可接受H+ ,所以使得蛋白质分子即是酸又是碱,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R基团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蛋白质提供
本文档为【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4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11
浏览量: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