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践与思

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践与思

举报
开通vip

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践与思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践与思 电专业“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对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并结合我校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机电专业;工学结合;问题与对策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

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践与思
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践与思 电专业“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对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并结合我校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机电专业;工学结合;问题与对策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日本的“ 产学合作”模式等等。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也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2]我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工学并举,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实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职业教育时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实施主要表现形式有多种。主要有依托骨干专业创建教学性公司;校企合作创建教学工厂;校企一体、企业参股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2+1”模式。[3] 我校机电专业必须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依据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机电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懂得机械制造、电气控制原理,掌握相关职业技能。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还需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下锤炼技能。“二合一、一融通”的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见下图1 [1]。 图1 1.1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对于机电专业学生来说,要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单纯靠在教室理论学习是不行的,特别是对机电制造和加工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这些操作只是依靠学校实验室单一的实训设备和老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获得实践经验的,有时候还会因为设备不完善、项目不实际、教师经验不足(我校机电专业很多教师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经验普遍不足)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只有学生走进企业学习,企业融入学校,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与工作共同进行,效率是最高的。如果能够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则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 其中有效的合作方式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学校投入人力、设备等,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合作中受益,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4] 对于机电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建立选择合理的工学结合方式,才能让他们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1.2 建立合理的工学结合方式,改变我校机电专业招生困局 通过对我校机电专业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偏重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较少,实践项目单一,对技能训练重视不高,开设课程不实用,与市场比较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低,技能差,就业情况也不理想,这直接影响学校机电专业招生。面临招生严峻形势,学校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工学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留得住学生。 1.2.1 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 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使课程更加精简,更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课程进行了改革。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调整为以技能训练为主,实训课程的课时数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之比增加到1.1∶1。另外,通过整合课程达到精简课程门数之目的,把核心职业技能课缩减到3~5门。同时更加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达到课程体系更加优化。 (2)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贯穿课程的主线不再是知识,而应该是职业技能。开发出来的课程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更能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3)加大实训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和项目”教学。 1.2.2 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工作 (1)提高已有设备的利用率,做到设备不浪费、实训项目不盲目。 (2)加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3)加大实训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和项目”教学。 1.2.3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做到校企合作 我校根据机电专业实际情况,选择了企业规模大、专业对口、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用工需求大的机械和电子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对象,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到以下方面: (1)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承担学生入场后的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定期的教学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核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对学生进行考核。 (2)校企合作创办教学工厂,由学校投入用房、水电、及相关设施,校企双方在学校共建教学工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客户要求、完成部门生产任务。形成双方优势的互补。 (3)加强校企合作管理,做到责任细化。 1.2.4 实施“双师型”队伍建设,造就工学结合的指导教师 提高“双师型”队伍建设,让教师成长为优秀的“工学结合”教师。做到以下方面: (1) 重视学历、职称提升和实践本领、研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多参加培训、进修,多到企业锻炼,积累经验。 (2) 组建校企互通合作模式,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职。 2 工学结合的面临的根本问题与对策 从我校机电专业目前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目前社会形势观察发现,工学结合发展还很不平衡,仍然有很多根本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这些问题逐步的解决,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育观念上的偏差 认为更应注重学生在校内理论的学习,知识的积累,不看重工学结合的重要性。由于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仍然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在管理机制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上还没有向工学结合的模式倾斜,工学结合的实施在制度上还得不到有效保障,对教与学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仍然还侧重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或校内教学。同时,学生和家长也还没有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转变过来,对推行“工学结合”这种培养模式缺乏理解,觉得工学结合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势必影响书本知识的学习,甚至认为“工学结合”是向企业变相地输入廉价劳动力,从而对工学结合的实施不同程度地出现消极、抵触、抱怨情绪。 2.2 企业积极性不高 具体表现在:一是难以找到合作伙伴,企业很少有主动与学校合作搞教育的意愿;二是合作难以深入,即使找到了合作企业,其合作领域往往是单项的、不广泛的;三是合作难以持久,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短期的。 2.3 工学之间相互脱节 一是“学”与“工”的脱节,具体表现在许多中职院校还没有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岗位能力分析,还没有针对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基本环节、操作内容、具体步骤等来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导致校内学习内容与校外实际工作的脱节;二是“工”与“学”的脱节,表现为学生在企业实训中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关联度不大,有的甚至毫无关联,或者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只是所学专业中某一项技能的简单重复,缺乏对学生的进行必要的培养和指导,无法使学生做到“学”的认知在“工”时实践,“工”的体验在“学”时升华,偏离了工学结合的宗旨和目的。 2.4 实训管理不到位 具体表现在:一是组织不到位,院校与企业之间还没有共同成立实训管理机构,校企双方在实训安排、实训指导、过程监控、效果考核等方面的分工与协作、职责与权力仍然不够明确,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二是制度不到位,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实训管理制度,但普遍存在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不够具体,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实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工学结合的目的;三是指导不到位,由于校企双方都尚未形成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使得对学 生实训过程的指导处于比较盲目、不够规范,甚至放任自流的状态;四是监控不到位,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训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和量化标准,实训质量如何监控,实训效果如何评价等方面的规定仍较薄弱。导致对实训过程和结果的监控不同程度地出现失控现象,有的甚至出现“放羊式”的实训,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的效果。 2.5 主要对策 包括五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校内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二)加强校企合作。加大产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的力度。 (三)加强教学改革,加大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颧力葭。 (四)加强实训指导师团队的建设。加大“双师”素质的培育力度。 (五)加强实训管理。加大实训过程与结果的监控力度。 3 对于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3.1 政策导向与制度创新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还在试点阶段,但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共识,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导向,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文件,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还没有,目前的工学结合完全是依靠学校寻求企业合作。如何使企业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生兴趣,需要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 3.2 教育体制改革 目前的学制、课程体系结构以及教学评价等不完全适应工学结合的实施,弹性学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一定的困难;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和学时、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各专项评估等内容对工学结合实施有一定的制约;学生在“工”和“学”的期间也经常发生角色冲突,所有这些问题解决需要教育体制改革。 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是当今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我教学实践认为,今后,将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的,走出一条具有机电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 工学结合”解读》,《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2]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运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版. [3]李艳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8. [4]庄 泽,程无畏:《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5年12期
本文档为【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践与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02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