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关羽人物形象演变

论关羽人物形象演变

举报
开通vip

论关羽人物形象演变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论关羽形象演变成因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赵迪指导老师宋红霞摘要关羽既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同时也是作家们笔下艺术化的人物。本文主要以《三国志》、《三国演义》、民间三国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了解关羽形象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关羽形象演变的主要原因。影响关羽形象演变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风尚的变化,统治者的统治需要,民众的感情寄托,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不同的阶层出于不同的目的共同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塑造。关羽形象中凝聚了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忠义、勇武、诚信、是传统中华文化中意志和力量的代表,寄托着人们的道德理想。关...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论关羽形象演变成因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赵迪指导老师宋红霞摘要关羽既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同时也是作家们笔下艺术化的人物。本文主要以《三国志》、《三国演义》、民间三国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了解关羽形象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关羽形象演变的主要原因。影响关羽形象演变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风尚的变化,统治者的统治需要,民众的感情寄托,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不同的阶层出于不同的目的共同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塑造。关羽形象中凝聚了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忠义、勇武、诚信、是传统中华文化中意志和力量的代表,寄托着人们的道德理想。关羽文化精髓中的忠义、勇武、诚信对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巨大的作用。关键词:关羽;形象演变;因素TheReasonofEvolutionofGuanyu’sImageABSTRACTGuanyuisapersonwhoreallyexistinhistoryandheisalsoapersoninliterary.Inthisarticle,wewillcompareThreeKingdoms,The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andthefolkloreofthethreekingoms,throughcomparing,wewillunderstandtheprocessofevolutionoftheimageofGuanyu.AnalysisoftheevolutionoftheimageofGuanYumainreason.AffecttheimageoftheevolutionofGuanYufactorsincludechangesinsocialhabits,therulingrequiresrulers,emotionalsustenancepeopleformedculturalconsumptionmarket.DifferentclassesfordifferentpurposescompletedtheimageoftheshapeofGuanYu.ImageofGuanYuinthecombin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ofloyalty,bravery,honesty,onbehalfofth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willandpower,andisentrustedwithpeople'smoralideals.Guanculturalessenceofloyalty,bravery,integrity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westillhaveagreatrole.KEYWORDS:Guanyu;Imageofevolution;factors目录1前言一、关羽的形象演变历程2(一)历史文献中的关羽2(二)艺术文本中的关羽6(三)民间习俗中的关羽1113二、关羽形象演变因素分析13(一)社会风尚的影响14(二)统治者的需求16(三)民众的情感诉求17(四)文化消费市场的推动19三、关羽形象演变的启示19(一)关羽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二)关羽文化对构建经济社会的意义20(三)关羽文化对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意义21结论23谢辞24参考文献25外文资料翻译26前言自从三国以来,与关羽相关的作品甚多。从历史记载上来看,关羽具有忠义的品格,又骁勇善战,但同时关羽又是一个缺点较多的将领。唐代以前,关羽对于人们而言只是一个普通武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宋代开始,由于民间文学不断发展,《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作品相继问世,尤其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关羽形象深入人心,虽然有少部分缺点,可是其忠义、英勇盖世的特征却被不断放大渲染,使关羽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而在明清时期,有关关羽的戏剧更是普遍,在戏剧里,关羽的形象更加高大正义。通过小说、戏剧等民间文学的加工和传播,关羽被塑造为“武圣人”。而关羽也渐渐成为全能的神明,被人们供奉至今。也是因为这种形象转变,有关关羽形象的研究一直都是热门话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关羽形象演变成因探索则较少,虽然大家都认同关羽形象演变是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但从研究成果来看,得出的结论大多着眼于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这一点,其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关羽形象演变与佛教道教的发展有关,但大多没有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关羽从普通武将变为如今的神明有着政治、社会、历史等因素的交互影响。本文将以《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形象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关羽形象变化的因素。并从关羽形象演变中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对今天我们构造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关羽的形象演变历程(一)历史文献中的关羽从三国时代以后一直到唐朝末年,这一时间段内,人们对关羽的形象认识,基本是遵循史书的描写,而其中的代表就是《三国志》。《三国志》是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记载了有关关羽的历史文献。因此有关关羽的真实形象这一部分,我们以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为主要依据,并从其他史籍中寻找相关材料来做补充。在《三国志》中,除了《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有直接描写关羽的篇幅,在《魏书》、《吴书》两部分中也有通过他人之口间接提到关羽。陈寿对关羽的综合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是“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为虎世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衿,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从这里不难看出,陈寿作为一个西蜀遗民对关羽的评价并不算高。接下来我们就以《三国志》以及后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注中的记载为主要材料,全面总结一下关羽的形象特征。1、生平简介关羽的身世和外貌年龄等在史书中的记载都非常少,《三国志》对关羽的描述十分简短只有“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这三句话。除此之外,还能知道的是在一封诸葛亮回复关羽的书信中曾提到“尤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关羽的胡须很漂亮,这也是关羽外貌的一个标志,也在后来的关羽形象演变过程中流传下来。关于关羽的出生、年龄、家世等史书并没有记载,除了部分事迹以外,只有记载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且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在《三国志》中对关羽如何与刘备相遇,乃至后世流传的那些关羽参与的战役,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按照史书的记载,关羽的生平事迹的轨迹为:驻守下邺→投降曹操→斩颜良→“羽尽封其所赐”→辞曹归刘→镇守荆州→刮骨疗伤→辱使拒与孙权联姻→伐襄阳→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死于异乡。就关羽一生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跟随刘备四处征战,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刘备的得力大将。后期镇守荆州,而且其缺点基本也在镇守荆州的阶段展现。2、性格特征(1)英勇忠义在《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对于关羽的描写,虽然批判占的比重较大,但是也不乏对关羽英勇的描写。例如,陈寿在关羽传的部分中,特地详细的记载了关羽刮骨疗伤的传神事迹。关羽曾经在进攻樊城的时候被一支毒箭射中右手臂,请来神医华佗来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关羽二话没说便伸出手臂让华佗刮骨,并且没有使用任何麻药。关羽的部下都面色如土,而关羽却能一边刮骨疗毒,一边饮酒甚至下棋,全无痛苦之色。在《三国志》其他篇幅中涉及到关羽,大多也是描写关羽的英勇。如表所列: 原文 出处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三国志·先主传》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三国志·关羽传》 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三国志·张飞传》 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三国志·先主传》 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 《三国志·刘晔传》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三国志·刘晔传》 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三国志·温恢传》 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冀,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 《三国志·董昭传》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三国志·程昱传》 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 《三国志·吕蒙传》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三国志·周瑜传》从其他将士的评价中不难看出,关羽的骁勇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英勇”这一特征在后来也贯穿关羽形象演变过程中。因为“英勇”这一特征,后来历史上人们常常将当时的猛将与关羽相媲美,这也是对关羽英勇的一种认可。虽然关羽的英勇是事实,但是纵观上述例子以及后来史书中的记载(这里的史书主要指从三国以后到唐末宋初),不难看出“英勇”并非只有关羽一人可以担当的起。三国大将之中,不乏勇者。关羽的形象可以不断升华是因为关羽身上有着一定的优秀品质,那就是“英勇”与“忠义”。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关羽“英勇”是事实,但是如果将其与三国其他名将相比,这方面并不算特别突出。接下来我们就从他优秀品质的另一方面“忠义”来做探讨。根据《三国志》可以了解到,关羽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不避艰险。”关羽前期跟随刘备打江山,并且忠心耿耿,虽然有战功且与刘备结为兄弟,却始终不忘君臣有别。建安五年,曹操在下邳打败关羽并将其俘虏,但是对关羽却以礼相待,封关羽为偏将军,关羽在曹操军营期间曹操赏赐不断,关羽却不为之所动。不过介于曹操对关羽有降而不杀的恩情,关羽只能一边等待刘备的消息,一边在等待机会回报曹操。当时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曹操让张辽前去劝说关羽,命张辽与关羽作为前锋前去迎战,关羽认为这是回报曹操的好机会,便一个人单枪匹马于众将之中斩下颜良的首级,遂解白马之围。以此回报曹操,随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留下曹操所赏赐的所有财物,立刻投奔刘备而去。曹操得知以后也并不阻拦,并且对关羽的忠心十分赞赏。不管是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追随,还是对曹操不杀之恩的报答,都体现了关羽的重情重义,而“忠义”成为了以后宣扬关羽的重点部分。(2)刚愎自用争强好胜,骄傲自满,容易发怒是关羽性格上的缺点。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备拜封马超的时候,关羽写信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类比?”,因为诸葛亮十分了解关羽的脾性,而当时关羽正镇守荆州,至关重要,所以回信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在得到诸葛亮这样的回信以后便小心将这封回信收藏,而且将这封诸葛亮回复给他的书信展示给众多宾客。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关羽的争强好胜,虚荣心强。其实在诸葛亮的这封回信里,虽然有对关羽的敬佩,但也因为关羽镇守荆州责任重大,需要安抚关羽。而刚愎自用这一性格,也导致了关羽不听众人劝说,着急进攻襄樊。虽然战事开始取得胜利,最后却因为过于自信,判断失误,导致大意失荆州,死于异乡,尸身分离的悲剧。另一件事情表现出关羽刚愎自用的就是拒绝与孙权联姻。在混乱的年代,统治者们通过联姻形成联盟非常常见,诸葛亮当时身为刘备的谋士给刘备的建议是“联合东吴,抵抗曹操”。而这一大致路线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在关羽攻下襄樊以后,孙权派遣使者上门提亲问关羽可否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拒绝了与孙权的联姻不说,还辱骂使者,使得孙权大怒,这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这件事情也是孙权联合曹操回击关羽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导致关羽与东吴关系的恶化。作为一员大将,不为国家安危大局考虑,还有失风度的辱骂使者,可见关羽骄傲自满的性格非同一般。(3)气量狭小关羽的气量狭小主要表现在与同僚关系不睦。《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听说刘备封黄忠为五大将军的后将军以后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另一个例子就是关羽与糜芳,糜仁兄弟的相处。“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糜氏兄弟与傅士仁追随刘备时间也不短,且都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但是因为糜式兄弟二人出身商贾家庭,且之前跟随陶谦,关羽十分看不起他们,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对于孙权的偷袭,糜氏兄弟以及傅士仁不仅没有做任何反抗,还临阵倒戈,导致了关羽的失败。在襄樊之战中,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请他们发兵相助,二人却坐视不管。另有廖立在丞相李邵,蒋婉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潘睿也说道:“亦与关羽不穆”。还有一例就是关羽,张飞在看到刘备对诸葛亮十分亲近的时候感到不悦,后来在刘备批评以后才作罢,而在后来的相处中,关羽对诸葛亮也是有不满而不言。关羽长期镇守荆州,与蜀汉的文武官员很多都关系不睦。却与士卒的关系比较和谐,在《三国志》中有记载道:羽善待士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后来小说,戏剧中有关羽体恤和宽慰逃兵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4)无谋好色关羽具有英勇、忠义的品质,但是作为一个将军,关羽缺乏一定的政治头脑和军事战略。这些在上述关羽拒绝孙权联姻这件事情上可以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在决定是否要攻打襄樊这件事情上,他一意孤行,并没有去揣测曹操的真正意图,导致最后缺乏后援,乃至折送了性命。关羽好色也不是没有依据。在《三国志·裴松之注》、《魏氏春秋》和《献帝纪》中就有记载关羽贪恋秦宜禄妻子杜氏的美色。当时吕布手下有一部下叫秦宜禄。吕布在下邳时被曹操与刘备包围,吕布派秦宜禄去向袁术搬救兵,而秦宜禄把妻子留在了下邳城中,秦宜禄到袁术处以后,袁术并没有派出援兵却留下了秦宜禄,并为秦宜禄另娶了一名汉朝宗室女子为妻。关羽则数次启禀曹操,在攻破下邳城的时候,把杜氏赐给自己做妻子,曹操见关羽如此钟情于杜氏,破城之后,首先派人把杜氏给接了出来,但是看到杜氏的美貌,曹操却将杜氏留在了自己的后宫中,关羽没有得到杜氏,并且后来知晓杜氏落入曹操后宫,还因为此事憎恨曹操,甚至想在一次打猎中射箭杀死曹操,幸而被刘备发现制止。总之在正史的记录中,关羽并不是一个完人,虽然英勇忠义、叱咤风云、战功也不少,但是他也有着骄傲自矜,缺少气量,善嫉妒,缺少政治头脑,好色等缺点,这也使得关羽更真实,更像一个历史中存在的人物。(二)艺术文本中的关羽描写三国故事的文学作品,早在南朝就已经出现,例如《世说新语》、《裴子语林》等。可是,在唐代以前的三国故事中,关羽并没有扮演重要的角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在这一阶段艺术文本的创作对人物的描写比较讲求“实录”,因此唐以前的关羽形象,基本上符合史籍记载中对关羽的描写,到了宋代,市民文艺相当发达,“说话”的风气逐渐盛行,流传度较广的三国故事自然成了说话人最常用来发挥的题材,在宋代以后,人们所了解,认同的关羽形象发生了变化,而人们更认同的是此时文学作品和民俗传说中的关羽,其中在文学作品方面宋元两代的诗文、平话出现了大量歌颂关羽的作品,元末明初一部《三国演义》也使更加高大的关羽形象深入人心,另外伴随着宋以后民间文学的发展,关羽也成为了宋以后至清代期间关于三国的戏剧中的主要人物。接下来我们就以《三国演义》,以及宋代至清代的关公戏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这一时期被美化的关羽的形象特征。1、生平简介外貌出身史籍对关羽的外貌,身世描写非常少。但是在后来的《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以及后来的关公戏中,比较流行的一个版本是关羽因为在家乡本地杀掉恶霸而出逃,后来逃难过程中遇到了刘备与张飞。一开始关羽就是以一个英勇的形象出现,而这后来也被人们口耳相传,但是这在历史上也找不到详细的记载。现在提起关羽,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跨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关羽相貌如何无从考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的设定是虚构的。《三国演义》里关羽使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后来我们可以在关帝庙,或者关羽画像里都可以看到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形象。这种武器刀刃部为半月形,刀上铸有青龙图案,所以被称为青龙偃月刀。这种长柄大刀出现在唐宋时期,并且这种大刀主要用于仪仗,并非实战所用,因而青龙偃月刀作为关羽的主要武器很大程度上是文学艺术的虚构。关羽形象部分的另外一个标志就是赤兔马,三国时期有三匹名马:曹操的绝影,刘备的的卢,吕布的赤兔。赤兔马后来下落如何,历史上无从考证,但是《三国演义》中却这样讲述:赤兔马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但后来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降曹操。曹操认为关羽是个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从此以后,赤兔马就成了关羽的坐骑,不过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赤兔马被缴获献给孙权,可赤兔马却不顺从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关羽而去了,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义马”。根据史籍记载,赤兔马确实存在,不过一般来讲马的寿命一般只有十几年,吕布在初平三年出关,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败亡,中间经过二十七年,由此可见关羽的坐骑是良马赤兔也只是小说家之言。关于关羽的家境、出身,有人说关羽年轻时打过铁,还有人说他卖过豆腐,粮食,但是都无从考证。小说,戏剧在这方面也没有过多的交代。一直到了清朝康熙戊午年间,解州守王朱旦无意间挖掘到传言是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也提到一些关羽的家庭状况。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关羽墓砖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过不难发现,关于关羽的外貌,出身已经从无到有,且被后人大大美化,赋予了一些神秘色彩。(2)生平事迹《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都对关羽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美化。其中流传甚广的事件就是温酒斩华雄和华容道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应该是关羽战争生涯中第一件展露其英勇,并被众人所知的事件。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在洛阳外围驻扎,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等人也随公孙瓒前往。董卓手下华雄连斩关东二将。此时关羽主动请战,不大功夫就提着华雄的首级回来了。原文描写关羽斩华雄的细节:曹操让人给关羽热酒,喝完酒再出征。关羽却说酒先温好,关某人去去便回,说完便提刀上马。众诸侯只听见外面鼓声连连,各种高喊声交替,大家都十分惊慌失措。正准备派人出去打探消息,却看到关羽提着华雄的头,扔在地上,而曹操让人热好的酒,还是温的。后人有诗称赞关羽斩华雄的事迹: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虽然只有简单几句,但不难看出关羽因为温酒斩华雄事件一鸣惊人,在三国众将中展露头角,通过这段描写不难看出罗贯中对关羽着实下了笔墨功夫。不过在历史上,真正斩了华雄的是破虏将军孙坚。这段故事在早前的《三国志》和《英雄记》中都有记载,确认属实。本来是孙坚斩了华雄,而在《三国演义》中不仅将这一功劳移植在关羽名下,还反过来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义释曹操的故事也从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开始广为流传。大致故事讲的是曹操兵败,诸葛亮调遣各路兵派人围追堵截曹操,关羽此时主动请缨,去拦截曹操,但是在华容道关羽追上曹操以后,却念及曹操对自己有降而不杀的恩情,就把曹操放走了。这段事情史书没有任何记载,真实性并不高。类似的艺术文本中的事件与史籍所记载的事件有冲突的不少。我们将《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中关羽的生平事迹做一对比,如表: 《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 桃园结义 祭天地桃园结义 三战吕布 虎牢关三战吕布 袭杀车胄 关羽袭车胄 关云长斩袭车胄 曹操禽羽以归 关公约三事 张辽义说关云长 斩颜良 关公刺颜良 云长策马刺颜良 诛文丑 关公诛文丑 云长延津诛文丑 羽尽封其所赐 关羽封金留印 关云长封金挂印 辞曹归刘 关公千里独行 关云长千里独行五关斩将 《先主传》曰:“曹公谴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关公斩蔡阳 云长擂鼓斩蔡阳 古城聚义 刘玄德古城聚义 滑荣路走脱曹操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关公战黄忠 黄忠魏延献长沙 拜羽董督荆州事 寿亭侯把荆州 关羽守荆州 封关羽为荡寇将军 关公封汉寿亭侯 关云长为荡寇将军、寿亭侯 刮骨疗毒 刮骨疗毒 关云长刮骨疗毒 单刀会 关公赴单刀会 关云长赴单刀会 拒婚辱使 拒婚辱使 拒婚辱使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关公斩庞德,水淹七军 庞德抬榇战关公 权谴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公兵败失荆州,“言圣归天” 吕子明智取荆州关云长大战徐晃关云长夜走麦城玉泉山关公显灵由此表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在《三国志平话》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事迹或被移花接木或者被虚构,使得关羽这个形象不断丰满,得到提升。且在《三国志》中,陈寿对关羽的称呼一直都是“羽”,而在《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看到作者描写时有对关羽直呼其名,大多都是称关公或者关云长。这也是关羽形象得到民众认可,进一步提升的一个证明。2、性格特征神勇盖世在《三国志平话》中,关羽并不是主角,但是相比唐代以前关羽的形象还是得到了很大提升。而到《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完整性已经上升到一个相当高的位置,甚至高过了刘备。罗贯中通过集合官史,野史,民间传说等,采用移花接木,大量渲染,虚构等手法使关羽形象更富神采和意义,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之一。关羽的英勇在《三国志》中得到了史学家陈寿的认可,后来的世人也非常认同。关羽被称为“武圣人”也是因为他有武艺高超,神勇盖世的基础。《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并且担当着镇守荆州的重要任务。因为刘备要率诸葛亮去攻打益州,于是把荆州这块要塞之地交给关羽管理,可见也是西蜀高层对关羽能力的信任。后来在文学作品中,都通过移花接木,虚构塑造等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来塑造关羽伟岸猛将的形象,起码在《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与三国故事有关的主流文学作品中关羽都战功累累,用英勇盖世来评价这样的关羽是绝对适合的。后人对关羽形象的塑造,除了重点渲染他的英勇之外,还塑造了他智慧的形象,并不是像《三国志》中陈寿总结的那样有勇无谋。如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等事件都是因为关羽的聪慧才取得成功的。无论是蜀汉本阵营,还是曹操,孙权这样的敌对阵营,对关羽的英勇都十分赞赏,甚至想过挖墙脚。总之,罗贯中通过多角度,多事例来表现出一个威猛无比的关羽形象,而这样神勇的关羽的形象也十分深入人心,并且一直流传至今。义重如山关羽的另一个标签“义”也在《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升华。这个“义”,既有忠君的忠义,兄弟情义,又包含着对曹操“有恩必报”的信义。关羽始终不忘与刘备,张飞的兄弟情谊,誓死效忠刘备直到死亡。如《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所述,刘备兵败逃走,关羽负责保护刘备妻妾家室退守屯土山,被曹操的军队包围。为了保全刘备一家,关羽以降汉不降曹的方式放弃了抵抗,成了曹操的俘虏,虽然曹操厚待关羽,但这件事情也是关羽战争生涯中并不光彩的一个事件,如果不是因为保护刘备家室,凭关羽的骁勇与脾性,恐怕也不会有做曹操俘虏的这个事件。在被俘虏后,曹操让关羽与二位皇嫂共居一院,关羽则不为情色所动,通宵达旦读起了《春秋》。在后来得知刘备去向以后,果断丢下了曹操给的所有封赏,前去投奔刘备。关羽的对刘备的忠心的确日月可鉴。为关羽这个被后人称为“义绝”的形象添上浓重色彩的一笔就是“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个事件。在《三国志平话》与《三国演义》中关羽深谙春秋大义,就算被曹操所俘虏,也对曹操不伤刘备家人,没有杀害自己并且礼遇自己的行为十分感激,在曹操军营通过斩颜良这一事件回报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落败,关羽自请前去堵截曹操,在追上曹操以后,却为了回报昔日恩人,不顾军法处置给曹操放行。关羽的义,不仅表现为忠心为主的“大义”还有知恩图报的“小义”,纵然某种程度上,放走曹操影响了刘备的恢复汉室的大业,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更希望有的是日常的朋友之间的重情重义,因此这样反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忠义形象,使角色更为生动。关羽对兄长的忠义,对曹操的恩义使关羽成为了人们竞相崇拜的精神符号。儒雅名将关羽读《春秋》这个事件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关羽传》,原文中说道“羽好左氏传,讽诵皆上口”。意思是说关羽非常喜欢《左传》,已经到了可以熟练背诵的程度。还有三国大将吕蒙对关羽的评价中有一句:“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在汉末三国时期《春秋》几乎是当时社会上有身份的人必读的一本书。《三国演义》中十分强调关羽读《左传》的情节,以用来暗示关羽的忠义情怀与气质,都与《春秋左传》一书的熏陶分不开。《春秋左传》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了三国时期,成书也几百年了。《春秋》作为一种古书,与三国时期通行的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区别,读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三国演义》中关羽却可以熟读《春秋左传》甚至可以背诵下来,可见关羽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并不是一个大老粗。《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在春秋大义的影响下,罗贯中塑造了一个忠义英勇而又儒雅绝伦,有道德内涵的一个名将形象。而故事中关羽秉烛达旦读《春秋左传》的形象现在也成为关帝庙中关羽的又一典型形象。(4)骄傲自大在与关羽有关的文学作品中,大部分作者们并没有回避关羽的缺点,依然描写了他的性格缺陷:但是主要表现为刚愎自用。《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中依然保留了关羽因为看不起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拒绝封赏的事情。后来属下规劝,才看在刘备情面上勉强接受了封赏。对于关羽拒绝孙权联姻这件事情文学作品也有描写。《三国志平话》中对这一事件是这样描写的:关公带酒言曰:“吾乃龙虎之子,岂嫁种瓜之孙。”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这件事情,罗贯中描写为:“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这足以表现关羽的自傲。正是这种自傲,唯我独尊的性格使关羽忘记了诸葛亮嘱咐的“北据曹操,南和孙权”的战略方针,拒绝倾听别人的正确建议,最终一步步走向悲剧式的结局,在历史的记载中,史学家们更倾向于将关羽的悲剧归因为性格,但是在罗贯中的描写下,关羽的悲剧并是命运导致的悲剧。虽然有缺陷,但是由于对关羽的英勇,忠义进行了夸张的渲染,使得“败走麦城”成了关羽生涯中唯一的一处败笔,而这处败笔,人们更愿意相信是命运所导致。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关羽有缺点,但是与他的优秀之处相比,这样性格上的缺点可以忽略不计,而不是像唐代以前那样平庸,不受关注。在三国名将中,关羽脱颖而出,以神勇盖世,义薄云天的形象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并且将这样特征的关羽形象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此时关羽的形象已经被美化。(三)民间习俗中的关羽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形象,在明清以前基本上是伴随着文学作品中的关羽形象同步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基本上已经和历史,文学的记载没有什么关系。而关羽形象的演变也是最终在民间完成。有关关羽的民间传说并不集中,散见于各地方志,地历史书等资料中,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生平传说,风物传说,灵迹传说三类,但是分布范围却遍布中国各地。《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吸收了部分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其余一些没有被收录的传说也没有因此而中断,也继续在民间流传下去,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灵迹传说。一些古代的传说在传诵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和关羽有关的灵迹传说内容十分丰富。从宋代起各朝皇帝就对关羽不断追封,到后来有了与“圣人”孔子相并肩的“武圣人”的地位,而且历代关羽祭祀不断发展,也使得关羽逐渐变成了可以说“职位”最多的神灵。清代史学家兼考古学家赵翼在其《郂余丛考》中曾描写过朝拜关羽的场面:“今且南极领表,北极寒坦,凡妇女儿童,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在百姓们的心目中,关羽是一个忠勇神武,义气千秋的英雄好汉,也是一位保佑一方百姓平安的神明。只要敬奉关公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保佑全家平。古代最早有玉泉山关公显灵的故事,有些地方还将关公作为祈雨的神仙,也有保佑一方民众平安的神仙。在民国3年,袁世凯下令在北京兴建关岳庙,将关公与岳飞合祀,祈祷他领导的北洋军将领能像关羽一样骁勇善战。而在清代一直到民国,民间团体也经常利用关羽的忠义精神秘密结社,例如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入会仪式需要拜关羽,这些民间团体更是以关羽的忠义作为团结内部的纽带。后来关羽在商界被奉为财神。传说关羽管过兵马站,擅长算数,而且讲信用、重义气,因此被商人所崇拜祭祀,一般商人认为关公是他们的守护神,从这以后在民间关公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内地商人敬奉关羽开始于明代末年,清代和民国时期更为盛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羽这个“武财神”的身份也保留下来,并成为各种神职功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其中关羽的诞生地——山西,有了最大的商户团体——晋商,后来不止晋商,也发展了其他各省份代表的商会团体,虽然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不过各个商会敬奉的大部分都是关羽,会馆中都有关羽的塑像来让商户们供奉。在香港,澳门以及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国家的商会和华人华侨联合会都奉有关公的神像。关羽已经成为华人华侨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关羽在历史上本是一个普通的武将,在经过文学作品的艺术加工以后他偶像化,神圣化。后来身价日益提高,并且由人变成人神,成为关公大帝,经历了由人至圣,由圣至神的过程。为什么关羽的形象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来解析关羽形象演变的原因。关羽形象演变因素分析(一)社会风尚的影响1、社会风气的变化关羽的形象演变过程并不是一直都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在不同年代,社会风气的不同也影响着关羽形象的演变。魏晋、隋、唐都是崇尚武力的年代。魏晋时期尽管不以武将闻名,但是魏晋名士风流说的却是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趋炎附势的精神。隋唐时期,与少数民族交流增加,北方少数民族为中原地区的人们注入了强悍,骁勇的血液,同时也开放国门,连女性尚且有尚武精神,学习骑射,男性武将则更不缺乏。薛仁贵、尉迟恭、秦琼等武人,都令魏晋、隋唐时期的关羽骁勇武将的形象身价百倍。但北宋却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关羽这类型的武将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因为北宋时期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人们对于意识形态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黄袍加身”登上皇位,为了防止自己的手下也效仿他“黄袍加身”,所以实行了文武分途的治国策略,将兵权集中在自己手中。文臣和武将的待遇相差极其大,武将地位在当时十分低下。当时的社会风气是“近时文士鄙薄武人过甚,指其僚属,无贤不肖,谓之‘从军’”。从皇帝开始到民间,所有阶层几乎都在抵制尚武精神。甚至在北宋初年的统治者眼中,关羽的地位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一般武将,还因为曾经投降曹操而受到相当的歧视。由此可得以得出结论,关羽神武英雄形象的塑造与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的影响有一定的联系。魏晋隋唐时期以关羽为代表的武将被尊重与北宋初期备受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历代尚儒思想的影响中国历代的主流思想都是以儒家伦理为准绳,于是乎不少文学作家对关羽形象进行了儒雅化的加工,这个我们在第一部分中已经提到过。罗贯中将关羽读《春秋》这一细节贯穿于关羽的故事当中,塑造儒雅名将的形象。不仅是罗贯中,还有为《三国演义》做注的毛宗岗。毛宗岗始终以儒家学者自居。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就是以儒家理论为标准的,以儒家的‘忠、孝、节、义’一套伦理道德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社会人心。因为仕途不顺,无法实现这个政治理想,于是他便把这个理想投射到笔下,以此来寄托他的理想,抒发他内心深处的政治伦理激情。在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毛宗岗时常表现出对“忠、孝、义、节”等封建伦理道德的赞扬。如第二十五回回前总评中,毛宗岗对“关羽约三事”这样点评到:“关公三事:首言归汉,次言保嫂,末言寻兄。第一辨君臣之分,第二严男女之别,第三明兄弟之义。”从中可以看出,毛宗岗怀有浓重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也正是因为作者们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化,这种儒家思想也间接体现在了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上。(二)统治者的需求封建统治者在关羽形象的“神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宋朝四面受敌,后来更有了如元朝这种异族作为统治者的朝代出现。在三国的故事中,刘备认为自己是汉室正统后裔,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又篡权自立,与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背道而驰。而“拥刘反曹”的思想,在这一时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民间文学中也渐渐将关羽的形象美化了。另外,自宋代以来,关羽多次被历代皇帝追封。因为常年遭到外族的入侵,汉族统治者也就顺势打造关羽武圣的形象,以此来激励将士英勇杀敌。除此之外,在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森严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通过对关羽的推崇,借关羽的忠义品质来教化自己的臣民,以维护自身的统治。统治者的推崇使广大百姓对关羽的崇拜获得了许可与保障,对关羽形象的深入人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统治阶级内部的需要统治阶级内部经过不断的争斗,必须要有一种观念来协调其内部的矛盾从而达到一种妥协的统治秩序,合理地调整其内部的伦理秩序来稳固封建的国家政权。关羽基本上具备了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统治所需要的英勇,忠义的品格和超强的毅力,符合统治者对臣民百姓的要求,所以后来的统治阶层不断为关羽增加各种封号。唐代的官方记载中,颜真卿曾经上奏建武成王庙,关羽就位列其中古今六十四位名将作为配享者之一。颜真把关羽作为配享的名将之一主要是因为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颜真卿苦心孤诣想借此时机以激励各藩镇忠心报国,消弭二心。宋朝时期出现了皇帝对关羽追封的先例。北宋初年赵匡胤因为关羽被“仇国所擒”、“助业始终无瑕”并不重视关羽。但是从北宋中期开始,关羽的封号不断增多,宋徽宗崇宁元年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忠惠公;崇宁三年又加封关羽为南宋末年特封荆门玉泉寺“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为“忠壮义勇武安英烈王”,以达到“尉荆旅,用旌忠臣之节,丕显烈士之风”的目的,关羽的地位由此不断巩固。宋代是个科学文化相当发达的时代,但军事积弱,特别是辽、金和元的建立都对宋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宋代统治者对关羽形象的认定,从政治的观点来看,是要提醒大臣应像关羽一样以忠于主上,英勇奋战,报答国家。元代统治者把对关羽的崇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三国志平话》的刊刻,关羽的事迹被进一步夸张,关羽被誉为“虎臣”“万人敌”。文人把关羽的事迹改编成元杂剧,这样关羽的形象就深入民间和政界,影响了官僚贵族和民众的心理。统治者针对此情况,从至元七年开始,朝廷将每年二月十五日于大都作游争城佛会,令关羽监坛,夏六月又在上都举行,“云与众生祓除不祥,导迎福祉”。元代统治者利用关羽的各种显灵的民间传说,来安定天下,稳固异族的统治。明代是汉人主导的朝代,明朝的统治者除了在政治上肯定关羽的忠君精神之外,还从军事方面来鼓舞明朝的士兵,从宗教方面来加强对人们的统治和训化。从明初到明末,关羽总在重大的军事活动中以神明的形式出现。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之战就留下了关羽助战的神话;明成祖朱棣北征本雅失利,也有关羽也显灵助攻的神话传闻。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面对农民大起义的攻击,他把体现“忠君”思想的关羽形象抬出来搪塞臣民,利用关羽能征善战的武圣地位来挽救已经彻底腐烂的明王朝,企图依靠关羽的神力来保佑明朝的政权,但关羽的神灵此时也是无能为力。清朝对关羽的崇奉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与其他朝代相比,清统治者对关羽的肯定高过了汉人所统治的朝代;与元代相比,清廷的皇帝充分表现出对关公的喜爱与崇奉,并封关羽为“大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很喜欢读《三国演义》,并且他们常用三国的故事来训导大臣与将士。清朝入关以后,统治者开始在民间进一步宣扬关羽与清朝的密切关系。康熙年间流传关羽为康熙皇帝解除了危险的传说,康熙也借此传说自己为刘备后代,化解了满汉关于正统争论的民族问题。后来雍正、乾隆、道光等皇帝不断为关羽增加各种封号,直到清朝灭亡,清统治者始终把关羽作为保护神,但是关羽并不能挽救清王朝败亡的结局。历朝代统治者在给予关羽各种崇高封号的同时,其实都是利用关羽形象形成“忠义”的文化意蕴和儒家的伦理思想来感召臣民为国效忠,加强统治的权威性,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2、统治阶级外部的需要中国封建政府在几千年的统治中,设立各种条例来管理、规律臣民,要求除皇帝之外的人都必须遵守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这样有利于形成儒家的“三纲五常”的封建统治伦理秩序。关羽形象的内涵包含了统治阶级需要的那种忠义思想,所以关公形象的“忠义”精神始终是被统治阶层利用来统治人们的手段。总之,统治阶级外部的需要就是利用关羽的忠义形象来统治管理民众。从“忠义"的现象层面来看以关公的“忠义”精神来教育民众,其实就抓住社会安定的根本本质。社会安定的本质在于个体的社会性满足度比较高。人们的要求应该被社会认同和接受,这个“社会”不仅包括家庭、同僚,而且还包括封建统治者。对关羽的崇拜,滥觞于隋唐,形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佛教、道教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神化关羽,宋元统治者则通过给关羽加封以突出其“忠”的品格。在《三国演义》问世以后,民间艺术作品又在罗贯中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关羽的形象,也把对关羽的崇拜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和广大地区。也是因为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才把关羽推上了神坛。既然整个中华民族大部分人都把关羽的精神作为一种崇拜,那么统治阶层也就顺势把这种精神深入传输至民间,要求民众像关羽一样忠于国家、忠于兄长,对同僚重义等思想深入到个体中,使得封建社会各个阶层都深受关羽“忠义”精神的影响,以此达到“愚民”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这样封建统治者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却不给予个人权利,这就基本上可以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固、社会的安定。(三)民众的情感诉求关羽的形象不断神圣化也与民众的认可有着很大的关系,关羽形象的塑造中寄托着民众的愿望。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几乎为英雄观所统治,关羽作为“忠义”的代表,在官场和民间的地位举足轻重,受到他们各阶层的青睐。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一旦国家发生动乱,百姓都希望有领袖可以带领他们平息混乱,在百姓的眼中,刘备得到民众的拥护,与关羽等一大批将领能使国家统一、国泰民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百姓们虽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主张,相对于自己的生活,百姓并不关心谁来做皇帝,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百姓都期望有圣人贤者来为民作主,以他们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行动。关羽虽然缺点不少,但其对刘备效忠的高尚品格既符合了封建统治者对臣民百姓的要求,又与封建文人毕生所追求的儒家的理想人格相契合,因而,关羽渐渐成为代表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礼教的忠义神武、扶佑正统的化身。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关公戏中我们不难发现,关羽的形象不断被美化与百姓们的夙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被美化后的关羽形象中包含着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在那样封建统治下的战乱年代,人们的抱负、愿望和理想在现实之中缺乏实现的机会和可能,所以人们都能出现像关羽这样的人,凭借非凡的能力以及人格魅力,清除政治上的腐败,取得战争的胜利,使天下安定太平。元末天下大乱,战争,异族统治下的压迫,都使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塑造正体现了这种社会状况下人民希望可以天下太平,过上好日子的情感诉求。(四)文化消费市场的推动由于民众和统治者对关羽故事的高度关注和对忠义精神的崇拜,关羽的相关通俗艺术在宋元时期也是空前繁荣,文化消费逐渐形成了文人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纽带。《三国志平话》作为宋元讲史话本和从《三国演义》改编的戏曲等逐渐成为民众消费的主流。一般的民众大多读书不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说唱文学来打发时光。关羽算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从“说三分"至《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民间艺人就对关羽形象进行了重塑,关羽形象也因此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样的转变非常适合文化消费。关羽故事的推广还离不开书商和出版业的发展,书商和出版业一方面是为了赚取利润,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三国故事在其中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三国文化走向市场说“三分”和《三国志平话》在宋元时期已经是非常流行的了,到宋代有专说三国故事的艺人,据南宋初的《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记载,说三国故事的艺人数不胜数。可以得知当时说话艺术的发达程度,关羽随着《三国志平话》的不断传播,在民众中慢慢具备了丰富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道德评论色彩。《三国志评话》作为宋元讲史话本以及从《三国演义》改编的戏曲逐渐成为民众消费的主流,因为大部分百姓读书不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说唱文学来打发时光、认知英雄人物,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关羽的形象发生了转变,成为广为接受的英雄人物。宋人张耒的《明道杂志》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异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轨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虽然这个富家子弟的行为显得有点夸张,但是从另一方面却说明了在江湖艺人的创作影响下,关羽形象已经在民众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因为在宋元明清时期“文化的俗流是主流。”从这则材料可以推测出当时三国故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逐渐形成了三国文化消费市场,其中讲关羽的故事在民众之中呼声也很高。2、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关羽故事的推广还离不开书商和出版业的发展,书商和出版业一方面是为了赚取利润,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三国故事在其中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化走向消费其实是艺术走入大众生活的一个过程,“文学从文人自娱走向大众消费”,随着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而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说唱文学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曲种的许多说唱形式,都有相关关羽的曲目。从艺人的底本到成为群众的通俗读物,这是三国说唱文学走向繁荣的标志之一,因为当时说唱文学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源。明朝的刻板、印刷、造纸手工业发展很快,当时书的买卖十分兴隆,清代宝文堂,荣焕堂都发售过三国说唱文学作品。在当时,通俗类的书往往比其他的书要便宜,通俗类的书就包括很多三国中关羽的故事。这些艺术作品和市场紧密联系,民众也能够承担消费得起。这些说唱文学中不乏讲唱关羽的故事的,民众读书、买书就有可能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这是其一。其二,宋元时期说书艺术特别发达,非常适合市民的口味,连小孩都对其感兴趣并深受影响,所以听书和租书业也就应运而生,听书,也就是听说书、唱书,这是市民中经济比较拮据不允许买书而又爱好文学、喜听故事的人们消费文学最普遍方式。其中三国故事最为民众所喜爱听,特别是关羽的各种故事,更是如此为说书人创造了一定的财富。关羽形象演变的启示三国时期过后,对关羽的评价有很多,褒贬不一。到后来关羽更是成为一个真实历史人物与艺术化的形象的一个结合体。学界对于关羽的形象问题研究,有的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出发让我们客观认识关羽这个历史人物,也有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审视。特别是在《三国演义》问世后,罗贯中让关羽成为了这部作品中的“义绝”,后来民间文学的发展,使关羽的形象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这种争论变得更加激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人们的知识层面不断扩展,人们对关羽形象的认识越来越客观,也意识到了关羽的形象被过度美化,可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接受这个被神圣化的关羽形象,因为人们更认识到关羽形象演变所形成的关公文化及其背后的中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关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以儒家文化为内核,以传统信仰形式为载体,是对历史人物道德精神的一种景仰的文化形态,并不是迷信,随着岁月的沉淀形成了以“忠、义、信、仁、智、勇”为内涵的具象的关公文化。关羽的神化某种程度上是人民大众道德意义上的心理认同,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精神寄托。在如今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们也不能忘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让传统文化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一)关羽文化对和谐社会发展的意义社会和谐是一个变化,有序的状态,虽然过去几千年中我们国家战争不少,却也不能掩盖我们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对大同社会的向往。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失信现象十分严重。虽然各个时代对“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同,不过诚信却一直都是和谐社会的道德根本要求。诚信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诚信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道德准绳,在人们的道德品行养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诚信是友爱的前提。缺少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信任,彼此猜忌,人际关系就会处于紧张的状态,缺少仁爱,这样自然也无法建立起和谐社会。因此关公文化的“忠义信”从某种程度上对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建立社会秩序方面,以“忠义”为核心的关公道德文化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尽管关羽的“忠”是属于封建道德范畴的,他对刘备的忠君之情在我们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不过新时代我们已经把“忠”延伸到了更实用的意义,那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如果我们也能够像关羽那样不被任何利益所左右,不屈服于恶势力,那么我们祖国的统一与安定团结任谁都无法破坏。另外,关羽的“义”其实确切来说,应该叫“仁义”,“义”中含有“仁”的成分,所谓“仁”即仁爱,爱人。它是以善为基础的,这在后世流传的“
本文档为【论关羽人物形象演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鹏展翅
资深中学教师
格式:doc
大小:195KB
软件:Word
页数: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3-27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