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钻井液化验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钻井液化验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举报
开通vip

钻井液化验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钻井液化验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11.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5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安全技术说明书93.铬酸二钾(铬酸钾)安全技术说明书134.甲基橙安全技术说明书175.酚酞安全技术说明书216.三乙醇胺(屏蔽剂)安全技术说明书257.过氧化氢(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298.氨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339.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3710.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4111.铬黑T安全技术说明书4512.钙羧酸指示剂安全技术说明书4913.亚甲基蓝安全技术说明书5314.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5715.乙酸(冰醋酸)安...

钻井液化验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钻井液化验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11.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5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安全技术说明书93.铬酸二钾(铬酸钾)安全技术说明书134.甲基橙安全技术说明书175.酚酞安全技术说明书216.三乙醇胺(屏蔽剂)安全技术说明书257.过氧化氢(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298.氨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339.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3710.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4111.铬黑T安全技术说明书4512.钙羧酸指示剂安全技术说明书4913.亚甲基蓝安全技术说明书5314.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5715.乙酸(冰醋酸)安全技术说明书6117.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1.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硝酸银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silvernitr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580 CASNo.: 7761-88-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硝酸银 7761-88-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高毒。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前苏联MAC(mg/m3): 0.5 TLVTN: OSHA0.01mg[Ag]/m3;ACGIH0.01mg(A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pH: 熔点(℃): 212 相对密度(水=1): 4.35 沸点(℃):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AgNO3 分子量: 169.87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微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照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等,也用于电子工业。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强碱、氨、醇类、镁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mg/kg(小鼠经口)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1mg,重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若可能,回收使用。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63  UN编号: 149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化学品俗名: 氨羧络合剂-3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sodium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英文名称: disodiumEDTA 技术说明书编码: 2038 CASNo.: 6381-92-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6381-92-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目前,未见职业性中毒报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晶体。 pH: 熔点(℃): 248(分解)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C10H14N2O8Na22H2O 分子量: 372.24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450(粉云) 爆炸下限%(V/V): 75(g/m3) 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醇。 主要用途: 是一种重要的络合剂及金属掩蔽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铬酸二钾(铬酸钾)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铬酸二钾  化学品俗名: 铬酸钾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potassiumchromate  英文名称: potassiumchromate(Ⅵ) 技术说明书编码: 2358 CASNo.: 7789-00-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铬酸二钾 7789-00-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皮肤和粘膜具腐蚀性,可造成严重灼伤。吸入引起咽痛、咳嗽、气短,可致过敏性哮喘和肺炎。长期接触能引起鼻粘膜溃疡和鼻中隔穿孔。可引起肺癌。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有毒,为致癌物,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钾、氧化铬。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腐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易(可)燃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0.05(CrO3) 前苏联MAC(mg/m3): 0.01(CrO3) TLVTN: 0.05mg(Cr)/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黄色斜方晶体。 pH: 熔点(℃): 975 相对密度(水=1): 2.732 沸点(℃): (分解)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K2CrO4 分子量: 194.20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主要用途: 用于鞣革、医药,并用作媒染剂和分析试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1.7261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mg/kg(兔,肌肉注射)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皮:20mg/48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破损容器禁止重新使用,要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还原剂、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4.甲基橙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基橙  化学品俗名: 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磺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methylorange  英文名称: 4-dimethylaminoazobenzene-4'-sulfonicacidsodiumsalt 技术说明书编码: 2423 CASNo.: 547-58-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甲基橙 547-58-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属微毒类。无吸入中毒报道、大量口服可引起腹部不适。对眼睛有刺激作用。有致敏作用,可引起皮肤湿疹。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橙黄色鳞状晶体或粉末。 pH: 熔点(℃): >300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C14H14N3O3S·Na 分子量: 327.36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易溶于热水。 主要用途: 用作指示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5.酚酞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酚酞3,3-双(4-羟苯基)-1(3H)-异苯并呋喃酮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phenolphthalein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No.: 77-09-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酚酞 100% 77-0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无资料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无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 保持通风。喝大量水,催吐。若有需要,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无资料 灭火方法: 泡沫、水、二氧化碳、干粉。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物质。避免产生其灰尘。勿吸入其蒸汽。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严禁进入排水系统。清洁/吸收措施: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 密封,保持干燥。储存温度没有限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 前苏联MAC(mg/m3): / TLVTN: / TLVWN: / 监测方法: 无资料 工程控制: 立即更换受污染衣物。涂上护肤膏。工作后清洗脸部和手。勿吸入其蒸汽 呼吸系统防护: 作业工人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 戴化学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 pH: 熔点(℃): 257~259 相对密度(水=1): 1.277(20℃) 沸点(℃):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式: C20H14O4 分子量: 318.33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爆炸上限%(V/V):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 溶于冷水,加热时溶解较多,溶于乙醇和乙醚,能溶于苛性碱溶液或碱金属碳酸盐溶液而呈现红色。在酸化时则变为无色。 主要用途: 实验室中用作指示剂,变色范围pH值8.2~10.0,由无色变红色。医药上用作轻泻药(果导),能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促进排便。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聚合危害: 不能发生 分解产物: 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无资料。类比之下可能出现的症状:皮肤接触后:刺激。眼睛接触后:刺激。吸入大量后:发烧,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物质具有泻药的功能。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谨慎处理泄漏物不会对生态产生危害。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对化学品残存物的处置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规。化学残存物一般作特殊废物。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我们建议您联系相关机构或认可的废物处置公司,他们会建议您如何处置特殊废物。包装: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外理污染物一样的方法来处理污染的包装。如果没有特别规定,未污染的包装可作家庭废物对待或再循环使用。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无资料 包装类别: 无资料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无资料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6.三乙醇胺(屏蔽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乙醇胺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ethanolamin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1596 CASNo.: 102-71-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三乙醇胺 102-7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对局部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与过敏有关。本品蒸气压低,工业接触中吸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5mg/m3 TLVWN: 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油状液体或白色固体,稍有氨的气味。 pH: 熔点(℃): 20 相对密度(水=1): 1.12 沸点(℃): 33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5.14 分子式: C6H15NO3 分子量: 149.19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0.67(19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185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易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作增塑剂、中和剂、润滑剂的添加剂或防腐蚀剂以及纺织品、化妆品的增湿剂和染料、树脂等的分散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氧化剂、酸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00~9000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铝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非罐装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7.过氧化氢(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过氧化氢  化学品俗名: 双氧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 hydrogenperoxid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559 CASNo.: 7722-84-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过氧化氢 35% 7722-84-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氧气、水。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1ppm,1.4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四氯化钛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pH: 熔点(℃): -2(无水) 相对密度(水=1): 1.46(无水) 沸点(℃): 158(无水)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H2O2 分子量: 34.01 主要成分: 工业级分为27.5%、35%两种。 饱和蒸气压(kPa): 0.13(15.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经水稀释后,发生分解放出氧气,待充分分解后,把废液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01  UN编号: 201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大包装:塑料桶(罐),容器上部应有减压阀或通气口,容器内至少有10%余量,每桶(罐)净重不超过50公斤。试剂包装:塑料瓶,再单个装入塑料袋内,合装在钙塑箱内。 运输注意事项: 双氧水应添加足够的稳定剂。含量≥40%的双氧水,运输时须经铁路局批准。双氧水限用全钢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试剂包装(含量<40%),可以按零担办理。设计的桶、罐、箱,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含量≤3%的双氧水,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8.氨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氨溶液  化学品俗名: 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umhydroxide  英文名称: ammoniawater 技术说明书编码: 816 CASNo.: 1336-2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氨溶液 10%~35% 1336-2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 氨。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本文档为【钻井液化验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526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6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2-02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