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今图书集成概述(一)

古今图书集成概述(一)

举报
开通vip

古今图书集成概述(一)古今图书集成概述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 。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

古今图书集成概述(一)
古今图书集成概述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采集广博,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 。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由于之后的《四库全书》受清文字狱影响,大量书籍被列为禁书,遭到销毁删改,因此收书不全,错漏甚多,而成书时间较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典籍,还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 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相比于《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明朝的《永乐大典》属于类书,但因毁于清朝八国联军的战乱,现存不足4%;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属于现存最大的丛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作为“类书之最”,该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 《古今图书集成》的实际创编者叫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顺治七年(1650年)生。陈梦雷资质聪敏,少有才名。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陈梦雷回乡省亲。翌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在福建遍罗名士,强授官职,胁迫士人同反。陈梦雷遁入僧寺,因老父被拘,不得已入耿幕,但仍托病拒受印札。当时,与陈梦雷同年进士、同官编修的安溪人李光地,也被迫来福州,迅即以“父疾”请假回家。据陈梦雷称,二人曾在福州密约:由陈梦雷从中“离散逆党,探听消息”;“藉光地在外,从山路通信军前”,共请清兵入剿;并由陈梦雷主拟请兵疏稿。陈梦雷还称,李光地“挨延半载,始肯遣人。则尽易臣疏,削去臣名”,单独向朝廷上疏请兵。李光地因此大受赏识,青云直上。而陈梦雷不但功被埋没,还因京师传陈梦雷任耿精忠 “学士”,又受到耿党徐鸿弼诬告,致以“附逆”罪被捕,入狱论斩。陈梦雷入狱前后,曾多次要求李光地为自己作证辨诬。李光地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返京后,也曾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在福州“离散逆党,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陈梦雷因此大恨李光地,责其“欺君负友”,还写了《绝交书》。李光地断然拒绝陈梦雷的指责,向康熙奏云:陈梦雷所谓“臣上蜡丸书是他定的稿,实实无此事。”还指出:十四年(1675年)五月,自己将上密本之时,曾派人持书到福州找陈梦雷,陈梦雷“一字不见答”,因此只得“与家叔谋之”,陈梦雷对自己的攻击,是受忌妒自己的大臣指使所致。陈、李二人的是非争论,遂成历史公案。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经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陈梦雷免死,改戍奉天(今辽宁省)尚阳堡。到戍所后,陈病倒;家中父、母先后去世;妻子也在流放地亡故。陈梦雷万分悲痛,但仍手不释卷,刻苦读书和著述。在奉天17年,一面教书,一面著述,先后编撰《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九月,康熙巡视盛京(今沈阳),陈梦雷献诗称旨,被召回京师。次年,入内苑,侍奉诚亲王胤祉(康熙第三子)读书。由于恪尽职守,甚得胤祉好感。    在长期教学中,陈梦雷见现有类书,“详于政典”,“但资词藻”,有许多缺点,因此决心编辑一部“大小一贯,上下古今,类列部分,有纲有纪”的大型类书。此事得到胤祉支持,特拨给“协一堂”藏书,并在城北买“一间楼”,雇人帮助缮写。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起,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图书共15000余卷,开始分类编辑。经过“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的辛勤劳动,历时六年(也有说历时五年),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成,共一万卷。 但编成后没能刊印。当时,康熙对他十分恩宠,对其工作也十分赞赏,赐其住宅,还曾亲临陈梦雷书斋,并亲笔为其书斋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陈梦雷涕感之余,即以“松鹤”为其书斋名,晚年自号松鹤老人即缘于此。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其四子胤禛继位。胤禛即位后,便残酷迫害与其争夺帝位的同胞兄弟,胤祉被囚禁,陈梦雷受牵连,于雍正元年 (1723年)一月,被再度流放到黑龙江,这时陈梦雷已72岁。雍正下令由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已经定稿的《古今图书集成》,去掉陈梦雷名字,代之以蒋廷锡。   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览》的32倍,《册府元龟》的16倍。文献搜罗完备而编次井然,分类缜密而宏富壮观,在中国图书史上可谓浩瀚之作。内府铜活字版共印64部,印制精美,装潢考究,堪称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巅峰之作。然而由于康熙死后诸皇子之间的斗争,《古今图书集成》上并没有陈梦雷的名字,相反他再一次遭流放的命运,于雍正元年被流放于卜魁(今齐齐哈尔)。从此他成了一位模糊不清甚或下落不明的人物,直至他死后244年,才由沈阳的著名清史学者张玉兴先生在《关于陈梦雷第二次被流放的问题》一文中考证清楚:陈梦雷于乾隆五年(1740)死于流放地。   陈梦雷第二次谪戍以后,雍正虽然否定他这个人,但没有否定他的这部书,钦命时任户部侍郎的蒋廷锡重新编校此书,并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删去了陈梦雷的名字。雍正四年(1726),这部巨作终于首次用铜活字排印了64部,被称之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每部一万零四十卷,五千零二十册。由于印数少,一般读者根本无法看到。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出现影印本和铅印本,而钦定本这时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的售价为一万两银子。   《古今图书集成》并非蒋廷锡创编,但雍正请他来主持重编必有其道理。如《重修常昭合志》载:“蒋廷锡……内值时编纂群书,并付勘校,博学精敏,同辈推让,常参扈从备顾问。凡诸巨典,谙练掌故,参考经集,议上都称旨……”。这可以说明,蒋廷锡在学问和人品方面,他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资格。当然,历史是公正的,陈梦雷是《古今图书集成》创编者的事实已被载入史册,但蒋廷锡在完善、并以“钦定本”刊印、最终使这部巨作完整面世方面,同样起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而且,当年陈梦雷名字被删除是钦命所为,而蒋廷锡始终未以“主编”自居,在其一生著作中不列此书的正直态度同样令人赞赏。 雍正虽然抢夺了《集成》的所有权,但其于该书的印制上却功不可没 。从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看,以铜活字精心印制如此巨帙大作,且不惜工本雷厉风行,不到三年圆满告成,是未曾有过也难以企及的。唯其魄力如许,在中国出版史上也该有其一席之地。《集成》自刊出以后,因其较为完备的文献功能,备受朝廷、民 间尤其是文人学者的注重。乾隆将该书作为最高奖赏用以褒扬献书最多的宁波范氏天一阁等四家藏书楼,引得民间艳羡无限。江南文澜等三阁因收藏有此书而招致学者藏家接踵前往借抄,清人张月霄编《金 文最》一书即从《集成》中辑得不少佚篇。 太平天国的儒将翼王石达 开也曾缴获《集成》一部,从此爱不释手,必随军携带,不时检读。至清末,北京琉璃厂一套原版《集成》已价至一万两银。在现代,《集成》仍显示出其独具的资料宝库的魅力,中外学者利用甚众。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著者李约瑟博士曾满怀感激地提到:“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这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 古今图书集成》这样一部大型类书,它是既经也史,是子也是集,因为它包括我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融合为一。它的著者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云:“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删一二”。   (一) 缕析条分,汇集群言:类书离析每一部书的内容,再依据主题类聚。从以“图书”为单元,变为以“文献信息”为单元。   (二) 分类编排、随类相从:将每一部古籍的内容离析之后,依主题类聚成篇。计分:六大“汇编”、三十二“典”、六一一七“部”。亦即分六大类,每一“汇编”其下再分三十二个“典”。“典”之下又分“部”,形成:汇编、典、部的三层结构。   (三) 区分款目、标题隶事:工具书特色是“分条列款”且“款款并列”。《古今图书集成》亦如是。每“部”之下,分为:   (1) 汇考:各主题之下以年代汇集文献。   (2) 总论:一般性的论文或针对某一问题的概述。   (3) 列传:与主题有关的传记数据。   (4) 艺文:以诗词歌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短的全引,长的摘录。   (5) 选句:在特殊的佳作中选取佳句,可供采择之用。   (6) 纪事:包括琐细的史事与逸话亦可传者。笔记小说中的故事大量囊括。   (7) 杂录:凡是典籍中零碎的部分,考究欠真,难入“汇考”的;或议论偏驳,难入“总论”的;或文藻未工,难入“艺文”的,统收于此。   (8) 外编:古代作品及思想,荒唐难信的或譬喻臆造的,俱录于此。   (9) 图表:用来平行列举,一目了然。如:星躔、官度、纪元等。   (10) 图像:用来显示文字所难表达的一切。如禽虫、草木、器物、服饰等。   (11) 地图:专用于地理部分。   (12) 考证:订正原书的错误。   历象汇编:记天文,历法,节令,灾荒,变异等.   方舆汇编:记地理,包括名山大川,全国各省府地理,边疆及外国.   明伦汇编:记帝王,百官,家族,师友,姓氏,妇女,及人的身体及部位等.   博物汇编:记动植物,农医,鬼神,释道等.   理学汇编:记经学,文学,字学与学者.   经济汇编: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道,包括选举人才,官制,政治,教育,经济,音乐,军事,律令,刑法,以及器物制造之考工等。  六汇编 三十二典 六千余部 一万卷 各部类目   历 乾象典 21 100 天地、日月、星辰、风   象 岁功典 43 1166 春、夏、秋、冬   汇 历法典 6 40 历法、漏刻   编 庶征典 50 188 旱灾、水灾   方 昆舆典 21 140 土、泥、石、水、泉、井   舆 职方典 223 1544 京畿、清代各府建置沿革等二百二十二部   汇 山川典 401 320 山、湖、海等四百零一部   编 边裔典 542 140 朝鲜、日本、于阗、天竺、琉球等五百四十二部   明 皇极典 31 3000 君臣、帝纪、用人、听言等三十一部   伦 宫闱典 15 140 后妃、宫女、公主、驸马等十五部   汇 官常典 65 8000 翰林院、宗人府、将帅、节使等六十五部   编 家范典 31 116 祖孙、父母、兄弟、姐妹等三十一部   交谊典 37 120 师友、师弟、朋友等三十七部。 《集成》第一次印本称“武英殿印本”,系清康熙帝敕令编纂。最初由陈梦雷纂集,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称《古今图书汇编》。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蒋延锡等重新编校,于雍正四年(1726)定稿﹐改“汇编”为“集成”,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这是《集成》的初版。武英殿印本共印成64部、576函、分装5000册、又目录20册。印刷时字采用聚珍铜字排版印刷,图以铜镂版印制,采用的纸张有两种,一种为开化纸印本,一种为太史连纸印本。两种纸质量上乘,印刷精细,装帧富丽,美观大方。   《集成》第二次印本,称“铅字本”或“扁字本”。光绪十年(1884年)设立图书集成印书馆,用三号扁体铅字排印,费时四年,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印成,绘图部分为石印,用的是连史纸。每半页十二行,行三十八字,细黑口,单栏,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项目、页数。共印1500部,每部分1620册,另有8册目录。该版由于校勘不精,讹脱颇多,不称善本,但从此《集成》广泛流传。   《集成》第三次印本称“同文版”、“光绪版”。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皇帝下令石印《集成》,由上海同文书局承办,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成,照殿本原式印出100部。此版增刊了《考证》二十四卷,这是“铜活字版”和“扁字体版”所不具有的。《考证 》订正了引文的错误及脱缺,皆核对原书,每书正文仍是5020册,合《考证》24册,共5044册。此次印刷校证详细,精细加工,所以印出的本子墨色鲜明,胜过殿本。这个印本,一部分运到外地,留存上海栈房的后被火烧毁,所以这个本子流传稀少。   《集成》第四个印本,称“中华书局版”、“中华版”。1934年《集成》由上海中华书局缩小影印,它是依康有为所藏的铜活字原印本缩小印刷。将原书九页缩为一页,仍旧白口,四周双边。每半页二十七行,行二十字,版口中缝上端大字印《集成》,双线,单鱼尾,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中缝下端双行分印册次、页码和“中华书局印”字样。缩印后的字大小如新四号铅字,边框及字迹十分清晰,用江南造纸厂的加重连史纸,线装装订808册,1—6册为目录,7—800册为正文,801—808为《考证》。此版校勘精细,字迹清晰,墨色均匀,查阅方便,切合实用,是迄今最通行、最精善的本子。 根据《中国善本书目》的记载,目前国内只有6家图书馆收藏有《古今图书集成》。其中完整收藏的4家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和徐州市图书馆。两家收藏不完整的图书馆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另据悉,前苏联的列宁图书馆存有一套《古今图书集成》,但至少缺了一半。国外收藏的其他情况不详,应该是不会多了。《古今图书集成》问世47年后,乾隆皇帝下诏编纂《四库全书》,向各地官员、藏书家征集图书。规定凡向朝廷进书500种以上者,奖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同时,乾隆下令全国建7个藏书阁,专门准备日后存放《四库全书》,被称为“四库七阁”。四库七阁建成后,《四库全书》纂修尚未完成,阁中一时无书可贮,乾隆又下令各阁“仿四库书函之式”,先存放《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奖励进书者和存书七阁这两项措施,也许是《古今图书集成》流出宫外、流向社会的开始。四库七阁的官方背景,使它们的起落沉浮有案可查,我们今天总算能知道七阁所藏的7部《古今图书集成》的结局。 先看江南三阁:镇江文宗阁一部,1842年鸦片战争中先遭英军破坏,1853年在太平军破城后被全部焚毁。扬州文汇阁一部,1854年在太平军破城后被全部焚毁。杭州文澜阁一部,1861年在太平军二次破城后被全部焚毁。   再看北方四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一部,1914年随全部图书运至北京,1915年移交京师图书馆,今藏北京图书馆(已改名为国家图书馆)。北京圆明园文源阁一部,1860年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全部焚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一部,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后,由其图书馆保管,1933年随故宫文物南迁。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将其中部分运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剩余部分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图书馆一部,现存甘肃省图书馆。   
本文档为【古今图书集成概述(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941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7-08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