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介吴怡教授的 好书《逍遥的庄子》

简介吴怡教授的 好书《逍遥的庄子》

举报
开通vip

简介吴怡教授的 好书《逍遥的庄子》简介吴怡教授的 好书《逍遥的庄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老庄道家学说研究繁荣,各类著作非常丰富,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此书即是当时的代表作。作者从庄子所倡“逍遥”入手,批驳了此前的误读,揭发了“逍遥”的真谛,说明知识和道德乃是通向逍遥境界的两条大路,说明在庄子“逍遥”的背后,有着真大严肃的主题。 《逍遥的庄子》,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

简介吴怡教授的 好书《逍遥的庄子》
简介吴怡教授的 好书《逍遥的庄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老庄道家学说研究繁荣,各类著作非常丰富,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此书即是当时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作者从庄子所倡“逍遥”入手,批驳了此前的误读,揭发了“逍遥”的真谛,说明知识和道德乃是通向逍遥境界的两条大路,说明在庄子“逍遥”的背后,有着真大严肃的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逍遥的庄子》,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列御寇》) 从中可以看出庄子对于那些以“无耻”所换来的荣誉富贵的深恶痛绝,这是庄子对“利”的超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庄子钓于濮水(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愿以境内累矣(3)!”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4)。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5)?”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是庄子对于“名”的超脱。 逍遥游一文,就体裁来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北冥有鱼”开始,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都是借鲲鹏和蜩鸠的相形,来说明小大的分别。 第二部分,从“故夫知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是本篇的正文、中心和结论。 第三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起,到最后“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是借前人的故事,或今人的辩答,把第二部分的中心思想,再加以推衍和证明。P33 首先我们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第一部分大鹏与小鸠的故事。 前一章,我们已指出向、郭注的错误,在把小鸠和大鹏相提,而忽略了庄子运用这则寓言,是借小鸠的无知,以写出俗人浅陋,不识大智的境界,正如老子所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四十一章》) 那么,这大鹏究竟是代表什么样的境界呢?在这里却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大鹏即庄子的自喻,甚至就是真的境界,如憨山的逍遥游注说: “海中之鲲,以喻大道体中,养成大圣之胚胎,喻如大鲲,非北海之大不能养也。鲲化鹏,正喻大而化之之喻圣也。” 又说: “唯大而化之之圣人,忘我忘功忘名,超脱生死而游大道之乡,故得广大逍遥自在、快乐无穷,此岂世之拘拘小知可能知哉,正若蜩鸠斥鷃之笑鲲鹏也。主意只是说圣人境界不同,非小知能知,故撰出鲲鹏变化之事,警骇世人之耳目,其实皆寓言以警俗耳。” 另一种是认为大鹏之高飞,还须待风,这与列子御风一样是有待的,因此大鹏不是庄子的自喻,更谈不上是真人的境界了,如张默生在庄子新释中说: “ 我们从这几句话中,就可看出庄子实在是泯除大小,对于世界万物一律视为平等的,但是有些讲庄子的人,竟将大鹏认为是庄子的自喻,那真是错看庄子了,你若看到本篇归结的正意时,庄子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而与道同体的,到那时,你若看到以有所待的大鹏自喻的话,那更是小看庄子了。”P36-37 逍遥的境界,固然是无待的,但达到逍遥境界的工夫,却必须从有待做起。只是有待而不拘限于有待,最后能把有待化为无待。譬如说:先要有己,能充实自己,完成自己,然后,再放弃自己的偏见、私执,这便是至人。先要有功,能有利于社会、造福人群,然后,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才能配称神人。先要有名,能立德、立功、立言,作人类的模范,然后再舍弃虚名,不以名累实,这样才算是圣人。(作者注: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庄子在“圣人无名”之后,便接着引出“尧让天下于许由”的一大段故事。在这段故事上,粗看,好像许由是主角,庄子是借许由来讽刺尧。精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尧才是真正的主角。因为在历史上尧是公认的圣人,许由是一个隐士,而且喜欢索隐行怪,忸怩作态,所以在庄子的境界上,许由也算不上圣人,真人之流。庄子在这段话中,只是拿许由来激发出尧虽然做了君王圣主,但却虚怀若谷,而要把功位让给许由,可见尧的表现,正是“圣人无名”的写照。)P54-55 庄子逍遥的境界,固然在无待,但其工夫,却不离有待,无待的真意,不是流于虚无,而是把有待加以净化,加以升华,以揭开人性的无限开展。P56 逍遥游一文是庄子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由于全篇文字生动,一气呵成,再加上大鹏小鸠的寓言点缀其中,所以读起来非常顺畅,而有情味。可是危险性也就在这里,因为全文都是在描写逍遥的境界,没有详论工夫,所以容易使读者误入歧途,以为只要学学文中那些大鹏的一飞冲天,大树的处于无何有之乡,便可逍遥,可是大鹏是怎样才能一飞冲天的?大树的无何有之乡又在哪里?他们却全不知道。 所以我们要真能把握逍遥游的精神,必须配合齐物论,德充符等文来读。需要有真工夫,才能得真逍遥。P125 化 “化”是庄子思想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术语,在逍遥游中最先便揭出这个化字: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鲲”。 在这里很容易把这个化字解作普通的变化,如由蝌蚪变化青蛙,由鱼子变成大鱼。但鲲是鱼,鹏是鸟,由鱼又如何能变成鸟呢?可见庄子的这个化字并非如此的简单,而是有其深一层的意义。 分析庄子书中所讲的化,大约有三种意义: 1.万物的变化:这是最普通的所谓变化,是指形体上的改变。这种变化是平面的发展,是暂时性的,如生老病死、贵贱祸福等,如: “是万物之化也”(《人间世》) 2.自然的大化:这是指自然界生生不已的变化,这是就整个宇宙来看,是循环反复,(以下P127)是永恒性的,如: “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大宗师》)P126 3.工夫的化道:这是指修养的工夫,达到某种程度后,使人性向上升华,而融入道体之中。也就是说超脱了形骸的变化,而与自然共化。如: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 看过了这些化字后,再回过头去看看鲲化为鹏。鲲在北冥之中是暗喻其修养的深厚,等待六月风动,这表示修炼工夫成熟,然后才能化为鹏,所以这个化是指精神的升华。 庄子思想中的这个化字,兼有工夫和境界的双重身份,它一方面是指的化境,是指能够与物同化,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如他在齐物论中所描写庄周梦蝴蝶的物化的境界。另一方面是指的一种工夫。这种工夫是由于不断的修炼,能突破形骸、知识、经验的限制。这种工夫具体来说,就他常提到的所谓坐忘。这个忘字乃是入化之门。 如果我们把庄子思想和禅宗思想相比,那么这个化字正相当于禅门的顿悟。虽然(以下P28)这个化没有像顿悟一样被后代的禅家弄得那么样的多姿多彩,但它们都同属于心中的一种觉悟。而在觉悟之后,又却是天地并生,万物合一的。P126-128 大 这个大字虽然在庄子书中都是以形容词的身份出现,但当它和另一个字结合,表示至高无上的意思时,却写出了庄子那种向上的,无限的,开阔的精神境界。 庄子在逍遥游中,一开头便写出了大鹏一飞冲天的境界。而在全文中,一再的以“大舟”、“大椿”、“大瓠”、“大树”为喻。而又一再的说明: “且夫霄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此小大之辨也。”(《逍遥游》) “夫之固拙于用大矣!”(《逍遥游》) 仅从这些话看来,庄子所向往的“大”,乃是有所积的,也就是有深厚的学养和工夫(以下P29),才能成其为大,所以又称为大知。大和小的不同,是由于“小”是拘限于局部的时空,或个人有限的知识和经验,而不能见大全。 这个大并不是和小对立的,因为和小对立的大并不是真正的大。如泰山和毫末,虽然我们都知道泰山为大,毫末为小,但泰山比起天地来,泰山也就变成了毫末,不能再称为大。所以和小对待的大,不是庄子所理想的大。庄子的所谓大,乃是指向上无穷的发展而已。因此他的大常和道并言,如大方、大通、大辩、大仁、大廉、大勇、大美、大顺等。P128-129 待 庄子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夫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以下130页)这里提出了一个待字。所谓待就是依靠外在的力量,而不能自主的意思。列子御风而行,是依靠外在的风,所以最多只能旬有五日便必须回来。因为他自己无法自主。至于“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是变的意思)”,是指乘着天地发展的正道,顺着阴阳风雨晦明等六气的变化,也就是说一切本于自然,便一无所待也。 这个待字正是逍遥游的绊石,因为我们的心如对外物一有所待,这个心便为外物所拘,不能逍遥。尤其人世间的待,往往是层层的限制。譬如做学生的,所待的是文凭,毕业以后,所待的是好的职业,有了职业后,所待的是步步高升,有财有势,有名有利。可是待到了最后,又是什么?正如庄子所说: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 最后所待到的只是死亡。由于死亡,使所有的待都失去了意义,都变成了虚无。这就是因为我们所待的不真实,庄子又借一个寓言说:(以下P131)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齐物论》) 罔两是身影之外的一圈比较淡的余影,余影跟着影子而动,影子跟着身子而动,身子又跟着人的念头而动。这些余影、影子、和身子都有待,都不能自主。它们所待的是念头,可是这个念头一起一灭,根本没有固定的操行。所以这一切的待都是梦幻空花。这就同我们的争名求利,都是为了这个空虚不实的躯壳,都是为了那层出不穷的欲念,到头来一切都会落空。所以要真正达到逍遥,便必须无待。所谓无待,并不是逃避一切,而是心中充实,不需要向外求凭借,求寄托。P129-131 至人、神人、圣人、真人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又在天下篇中说: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又在天下篇中说: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在庄子书中,至人、神人、圣人、真人、天人都是属于理想的人物。不过在庄子内七篇非常推崇圣人,但在外杂篇中却褒贬参半。事实上,在庄子书中,圣人是偏于事功方面,还不是最理想的人物。至于天人在庄子书中只出现两次,一次是在庚桑楚篇,一次是在天下篇,而且却只是简单的提到一句,并没有深论。所以在庄子书中谈得最多,而且都有详细而具体工夫的,乃是至人和真人。 在庄子思想中,达到逍遥境界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走知的路,一条是走德的路。走知的路,是破小知以求真知;走德的路,是舍小德以求至德。这也正是笔者认为庄子逍遥境界的两大工夫。P57
本文档为【简介吴怡教授的 好书《逍遥的庄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75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21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