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想

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想

举报
开通vip

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想 管子学刊2006年第3期古代学术思潮 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 想 马斗成1,孟天运2 (1.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1先秦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陷入了严重失范状态,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商鞅、韩非为 代表的三晋法家,就如何重建社会秩序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社会整合思想。他们崇尚法制,一切依靠法来整合。但如何使得社会 积极协调,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在法家内部主张也有不同。齐法家主张顺民性立法,满足民的需求,发...

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想
管子学刊2006年第3期古代学术思潮 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 想 马斗成1,孟天运2 (1.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1先秦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陷入了严重失范状态,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商鞅、韩非为 代表的三晋法家,就如何重建社会秩序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社会整合思想。他们崇尚法制,一切依靠法来整合。但如何使得社会 积极协调,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在法家内部主张也有不同。齐法家主张顺民性立法,满足民的需求,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而三晋法家认为 人性是自私的,他们主张利用赏罚两手,以严刑相威,以重赏相诱。在先秦诸子各种社会整合思想中,法家最务实、最法鏊善j ;姜耋荔;霎塑蚕;l霎姜;j耋罨善荔I姜是为父之道缺也;文元年‘楚世子商臣 弑其君髡’,襄三十年‘蔡世子般弑其君固’,是为 子之道缺也;桓八年‘正月乙卯,蒸’,桓十四年‘八 月乙亥,尝’,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 免牲,犹三望’,郊祀不修,周公之礼缺。是为七缺 也矣。”细审其义, 七缺与五始、三科、九旨等相 类,但七缺是从礼制角度,即夫妇、君臣、父子之礼 及周公之礼几方面, 据《春秋》所载史实归纳概括 而出的礼制缺失之例 ,是有裨于理解《春秋》所载 内容的条理通义。虽不知其具体出自何人之手, 但可以肯定它是公羊经师说经的条例。七缺作为 《春秋》之例,更可证例乃是后人据自己对经典文 本内容的理解,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归纳而成,其作为抽象性的条 理,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而对于人们研究经 典文本也可以起到诠释性参考提示的意义。七缺 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④ 三、谷梁家义例 公羊家之外,谷梁家亦以例说《春秋》。晋范 宁为《谷梁传》作注,此外《隋书·经籍志》又著录 其《春秋谷梁传例》一卷。据其《谷梁传序》日“于 是乃商略名例”,杨士勋疏日:“即范氏别为《略例》 百余条是也。”②陈澧谓:“杨疏引之,有称‘范氏略 例’ 者,有称‘范例’者,有称‘范氏别例’者,皆即 《略例》也。范氏注中已有例又别为略例,故可称 别例。”瞠训按范宁之前王弼撰《周易略例》,邢璃注 日: “略例者,举释纲目之名,统明文理之称。略,不 具也;例,举并也。”b叫但范宁《略例》之名,殆与王 弼不同义,乃由“商略名例”一名概括而成,而范氏 《略例》所言,当以“名例”为主。参诸《公羊》之例, 所谓 “名例”有广、狭二义。《公羊》之例有所谓七 等, 即州、国、氏、人、名、字、子七等,狭义“名例”仅 相当于名、字二者。《公羊》隐公元年:“仪父者何? 邾娄之君也。何以名?字也。曷为称字?褒之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吏为师”,在社会秩序上主张以法治国,形成法制 的绝对权威。 在社会经济的整合方面,商鞅主张发展本业, 抑制末业。以农业为绝对国民经济主干,排除其 他对农业的干扰。在今天看来,这种观点未免过 于偏激,但在当时,战国争霸,靠的是什么?主要 是粮食。在《管子》一书中,也在多处强调金玉珠 宝不算真正的宝,只有粮食才是实质性的宝货。 所以在法家的著作中,都把农事当作第一要务。 《商君书》一书所讨论的内容,用四个字就可以概 括,这就是:农战法制。《商君书》一书,要言不烦, 句句朴实无华,讲究实力政策,直达主题。 商鞅思想,处处强调农战,但对农业的重要 性,并没有多少论列。这是因为农业为国之命脉, 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其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他 业的批判和排斥: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 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 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 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善为国家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 爵,是故不官无爵。⋯⋯今境内之民皆日: “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 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 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 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 必削。 ⋯⋯《诗》、《书》、礼、乐、善、修、仁、廉、 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 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 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 富。 ⋯⋯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 而强听说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词而无实用。 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道路曲辩辈 辈成群。民见其可以取王公大人也,而皆学 之。夫人聚党与,说议于国,纷纷焉,小民乐 之,大人说之。故其民农者寡而游食者众。众 则农者殆,农者殆则土地荒。学者成俗,则民 舍农,从事于谈说,高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 言相高也。故民离上而不臣者成群,此贫国 弱兵之教也。(《商君书·农战》) 商鞅的思想非常明确,那就是除农业之外,什 么别业都不是正业,从事别的职业都是不务正业, 凡不务正业都有害于治国,不在取消之列,就在排 斥抑制之列。一切都要以农战为主,都要以农富战 胜为目标,此外的一切文明发展,人的道德修养、 人性化,都是不必考虑的。经济整合的办法,就是 作壹,所谓“利出壹空,不出十空”,那就是一切要 整合到农业上来,除了农业,任何别业都不能获 利,任何别业都比从事农业艰难。 对社会秩序的整合也以此为准,都要为农战 服务,都不能妨碍农战。什么会妨碍农战?商鞅说 得很清楚,是游说之士的游说活动获得了利益,扰 乱了农心,使得农民纷纷舍农而从事于谈说。整顿 社会秩序,首要的就是整顿这些人,用强有力的手 段使他们弃末返本。商鞅施政前,务学、从事谈说 以博取富贵功名的事业是这样兴旺,队伍是那样 庞大,在社会上是那样普遍,说明秦国的文化状态 在当时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闭塞落后。商鞅时 期之后,这种情况又重返旧观,李斯的《谏逐客 书》,就是为说服秦王放弃逐客令而作。另外,商鞅 发明了什伍连坐的保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奖励告奸,禁止民的 流动,都使社会处于一种严密的控制之下。 商鞅还对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整合。思想上同 样执行一切为农战服务的宗旨,他主张把思想统 一到农战上来,最实际的就是统一到他所制定的 法令上来,因为他的法令就是保障农战的法令。在 商鞅看来,一切标新立异的言论、文化,都会影响 法制的推行,都会影响到民心的安定,所以他主张 愚民政策,统一思想: 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 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 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 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 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 矣。(《商君书·垦令》) 就是使上述人士不得从事游说,不得出居住 地,不给他们游说的机会,也不让农民看见他们的 身影,听见他们的议论。看不见,就无从思迁。“夫 王道一端,而臣道亦一端,所道则异,而所绳则一 也。故日民愚则智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民愚, 则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 (《商君书·开塞》)为了便于统治,他想人为地削 弱民智,以智御力,保持统治优势。 在阶层整合方面,商鞅的想法就是阶层简单 化,把社会整合成三个层次:农、商、官:“农、商、官 三者,国之常食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法民。” 87 万方数据 (《商君书·弱民》)在实际统治上,更简化为官民 两个层次,就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治国者贵民 壹,民壹则朴,朴则农,农则易勤,勤则富,富者废 之以爵,不淫;淫者废之以刑,而务农。”(《商君书· 壹言》)但在贫富差别方面,由于其指导思想是使 每个人都尽力,都有条件尽力,以便国家可以收取 赋税达到富国的目的,于是就提出了用国家刑赏 来损富益贫的思想: 民勇,则赏之以其所欲;民怯,则杀之以 其所恶。故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 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民 贫则弱国,富则淫,淫则有虱,有虱则弱,故贫 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 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富者贫,国 强,三官无虱。国久强而无虱者必王。(《商君 书·说民》) 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很有意思·,试看:对于那 些勇的,就赏赐给他想要的东西;对于怯的人,就 杀人让他练胆;穷的国家要用严刑峻法,国家就会 富足;富的国家总是不断赏赐,就会变穷。治理国 家的成功之处,就是能让穷者变富,富者变穷。损 富益贫,腐败不生,国家就会富强。 (二)韩非的社会整合思想 韩非思想,在社会整合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商 鞅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游说侠客之风, 也主张统一到农业上去: 畏死远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日贵生 之士;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日文 学之士;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日 有能之士;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 日辩智之士;行剑攻杀,暴傲之民也,而世尊 之日磔勇之士;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 尊之日任誉之士,此六民者,世之所誉也。赴 险殉诚,死节之民,而世少之日失计之民也; 寡闻从令,全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日朴陋之民 也;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少之日寡能 之民也;嘉厚纯粹,整毂之民也,而世少之日 愚憨之民也;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而世少 之日怯慑之民也;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而 世少之日谄谗之民也。此六民者,世之所毁 也。奸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 益之民六,而世毁之如此,此之谓六反。(《韩 非子·六反》) 韩非列出六种受到社会称誉的人,和六种受 88 到贬低的人,认为他们的社会评价和社会作用是 完全相反的,这说明社会价值观有问题,应该把是 非颠倒过来。让那些遵纪守法、勇于攻战、勤于力 农的人受到社会的认可。而那些游食之士都是怀 利以事君的人,是追求富贵的人:“富贵者,人臣之 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 尽而不望,此谓君不仁,臣不忠,则不可以霸王 矣。”(《韩非子·六反》)韩非的主张与商鞅略同, 都是想解决“国平则养儒侠,难至则用介士,所养 者非所用,所用者非所养”(《韩非子·显学》)的局 面,增加务农的劳动力,而减少对农民的外部诱惑 力,同时,又减少了对法制的干扰。 在调节社会分配方面,韩非极力主张由 农取富,由战取爵,坚决反对无端的赏赐。有 人举齐桓公的例子,赞美他“发仓困而赐贫 穷”,救济贫民。韩非说:“发仓困而赐贫穷者, 是赏无功也;论囹圊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 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 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韩非子·难 二》) 总之,先秦法家的社会整合思想,立足于积极 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以此达成统一天下的目的。 他们崇尚法制,一切依靠法来整合,此其主要特 点。但如何使得社会积极协调,发挥出更大的能 量,即使在法家内部主张也是不同的,齐法家主张 顺着民性立法,民性是喜利恶害,因此应该通过立 法反映民的利益,满足民的需求,发展生产,增加 财富;而三晋法家也认为人性是自私的,趋利恶害 的,但他们却得出了需要利用赏罚两手,以严刑相 威,以重赏相诱,以法的严厉取代仁的同情。 在先秦诸子各种社会整合思想中,法家最务 实、最法制化。齐法家虽注重物质基础;但也注重 物质基础上的礼义教化,也重视民间礼义廉耻的 培养,认为这是社会文明的做法。齐法家不反对文 学之士,并且非常重视士的价值。齐法家还主张用 经济政策对社会分配进行调整。在社会救济上,对 弱势群体相对关切,有特别的救济政策。商鞅认为 法治是实现社会整合的途径,他特别重视农战,以 农战之功来论功行赏,以此来调节分配,鼓励民 气,一切的政策均从农战出发。韩非继承商鞅思想 较多,对公私之辨分析甚明,反对以仁政名义实行 无端的赏赐、赦免和救济。 (责任编辑:张艳丽) 万方数据 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想 作者: 马斗成, 孟天运, Ma Doucheng, Meng Tianyun 作者单位: 马斗成,Ma Doucheng(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山东,青岛,266071), 孟天运,Meng Tianyun(青岛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刊名: 管子学刊 英文刊名: GUANZI JOURNAL 年,卷(期): 2006,""(3)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条) 1.张德胜 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景焉.Li Jingyan 诸葛亮与《管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诸葛亮治理蜀汉的成功实践,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中,是别具一格的.本文从诸葛亮思想形成、政治运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其经世治国之 方略与<管子>一书多有契合.诸葛亮与刘备、刘禅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特殊的君臣关系,以及他坚持"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法治原则,建立注重民生的法 律框架,采用抑制君权的行政措施等,都能在战国齐法家的主张中找到依据.诸葛亮以<管子>作为自己政治运作的指导,是他治理蜀汉的一大特色. 2.学位论文 范玉峰 齐法家研究 2006 本文约3万5千字,分四部分对齐法家的思想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第一部分讨论了齐法家的界定、特征和流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它与秦晋法家的 关系。第三部分讨论了它与稷下其他学派的关系。第四部分研究了它对齐国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下面分部分概述之。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齐法家的界定和特征及其与《管子》一书的关系。提出《管子》的主体成熟和成书于稷下学宫时期,它的作者就是当时齐地一批 佚名的推崇管子的稷下学者。所谓齐法家,就是田齐稷下学宫时期,一批推崇管仲功业、主张法治的稷下学士,他们主张以法治国、礼法兼用、道法结 合,从而为田齐变法求强图霸、富国强兵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因此,齐法家的思想受稷下诸家学派影响,在立足于法治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综 合性和包容性。产生和成长于稷下学宫这一特殊环境下的齐法家,其思想的基本特点就是:以法为核心,兼容并包,融合儒道,将德、礼、法、仁、爱 、义、利、威、信为一体,以此来为田齐政权的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理论借鉴。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它与秦晋法家的关系。法家是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它身上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精神。齐法家和秦 晋法家作为法家中的两个主要派别都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治理国家的学说。两派除了都重视法治以外,也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基本特征:(1)主张社会 变革,反对因循守旧。(2)主张富国强兵,重视耕战。(3)主张严刑峻法,提倡赏罚分明。(4)主张中央君主集权,反对分封世袭制等。但是齐法家和秦晋 法家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齐法家思想兼容儒道,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温和性,与秦晋法家“严而少恩”的面目大相径庭。 第三部分讨论了它与稷下其它学派,尤其是和稷下黄老学派以及儒家学派的关系。齐法家和稷下黄老学派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二者都是稷下学宫 中的重要派别,又都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互相影响和吸收的现象十分突出,但是,有的学者认为齐法家和稷下黄老学派是名二实一。对此笔者持不同 的意见。齐法家的思想受到齐文化开放的文化传统和自由的文化政策的影响,兼容了儒家的许多思想观点,如尊德礼、尚仁义、重教化的思想,这是它 区别于晋秦法家的重要原因和方面,使齐法家以比较温和的面目出现,不同与晋秦法家给人造成的刻薄寡恩的印象。 第四部分研究了它对齐国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齐法家是稷下学术和田齐政权的产物,同时它也促进了稷下学术的繁荣,并为田齐政权的变法 图强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田齐政权输送了人才。荀子的思想是在齐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与定型的,荀子的学说正是稷下学术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也深受 齐法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性恶论和“隆礼重法”思想直接溯源于齐法家。 3.学位论文 李璞 齐法家法律思想研究 2007 齐法家是按照先秦法家所处地域进行的分类结果。齐法家的先驱是管仲,管仲是齐法家的典型代表。齐法家的法律思想在《管子》一书中有较多的 体现。齐法家的法律思想是在具有自己地域文化特点的齐国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齐文化的一些特点影响了齐法家法律思想的产生。齐法家法律思想中 许多地方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是有开创性的,如齐法家重视法律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道德礼仪教化的重要性,主张礼法并重互不偏废等。 本论文试图在有限的历史资料内客观分析论述齐法家的法律思想。为了消除商鞅、韩非等秦晋法家给人留下的先入为主的对法家的主观印象,在这 过程中穿插了齐法家与秦晋法家不同点的对比论述,这将更有利于体现齐法家法律思想的自身特色。 本论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对齐法家法律思想的论述。一,齐法家法律思想的文化土壤分析。研究任何一人或某一家的思想都离不开对其赖以存 在的文化土壤予以探讨和分析。本部分对齐法家存在的文化背景的特点通过与其他诸侯国的比较予以了分析。二,齐法家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一一天道 观、人性观:齐法家思想的哲学观是其法律思想的基础,其法律思想是建立在对事物和人类的基本认识基础上的,本部分对齐法家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 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三,齐法家法律思想中的礼治因素:齐法家不同于秦晋法家的最大特点就是主张“礼法并用”。齐法家对周礼采取在继承的基 础上并加以突破发展的态度。齐法家对周礼既不完全摒弃又不拘泥于旧的周礼,而是因时因地的发挥礼的作用,礼法并用互不偏废。本部分在论述过程 中穿插了同秦晋法家的对比,用对比等方式予以论述,彰显齐法家法律思想中的礼治因素。四,齐法家的法律适用观。该部分重点论述了齐法家法律适 用思想中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其先进性的部分,例如“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一法律适用平等观,“省刑”等宽以用刑的刑罚观,以及齐法家法律 适用观中所包涵的“民本”思想。其中穿插了对齐法家与秦晋法家法律适用观的不同之处予以比较论述。五,齐法家法律思想中的国际法思想。由于历 史背景的特殊性,齐法家的法律思想并不局限于齐国内部的,在与各个诸侯国制定盟约以及交往的过程中,齐法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际法思想。 法家法律思想中已经蕴含了今天看来所谓的“国际法”法的萌芽,这在流行的著作中鲜有涉及,但这恰恰也是齐法家法律思想中的光辉点之一(注:本部 分作为论文“论齐法家思想中国际法萌芽”在CSSCI期刊《管子学刊》2006年第四期上发表)齐法家的法律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齐国能够长期称霸 于诸侯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4.期刊论文 吴显庆 论《霸言》《五辅》《君臣上》《形势解》篇的成书年代和学派倾向——与《管子新探》作者 商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本文认为,《霸言》篇可能是完成于齐襄王时期,而不是“写于田齐强盛之时”;是具有儒家倾向的谋略学说,而不是“齐法家的政治、军事作品 ”。《五辅》篇可以从一般地定为“作于战国”,进一步确定为作于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83年之间;它不是“齐法家之作”,而是吸收了法家思想的 儒家理论。《君臣上》篇不是“齐法家著作”,其主导思想是儒学。《形势解》篇并不是“无疑属于齐法家学派”,而是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的儒学 作品。 5.学位论文 杨玲 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以《管子》、《商君书》、《韩非子》为中心 2005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重要的一支,按地域可分为齐、晋两支。齐法家的代表是《管子》,晋法家的代表是《商君书》和《韩非子》。虽都名为法家 ,但其取舍却大异其趣。本文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既注意齐、晋法家宏观方面的不同,也不放过细微之处,力求对二者的比较细致、深入、 周详。全文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首先界定先秦法家,然后从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学术背景三个方面阐述其产生原因与条件及法家的学术渊源,即 儒、道、名、墨对法家的影响。第二章:比较齐、晋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以便从地域文化角度揭示法家产生在齐、晋两国的必然性和两类法家 差异存在的原因。第三章:首先探讨管仲和《管子》、商鞅和《商君书》的关系,然后对管仲、商鞅、韩非三者从身世、经历、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比 较,从人的角度阐释两类法家之不同。第四章:比较齐、晋法家在经济上的异同。第五章:在民众观上对齐法家与晋法家进行比较。第六章:齐、晋法 家均把物质相对于人口的不足视为争斗产生的原因,进而归为法产生的原因。他们都注意到人口与生产资料的比例、人口职业比例以及人口质量在治国 中的重要作用,但其内涵却不同。第七章:比较在君臣关系上,晋法家与齐法家的异同。第八章:比较齐、晋法家的立法原则。第九章:论述齐、晋法 家在刑赏观念上的异同之处。第十章:对齐法家治国与晋法家治国方略进行比较。第十一章:论述齐、晋法家势论的异同之处。在第十二章:论述在术 论上,齐、晋法家的异同。第十三章:在官吏的选拔上,将齐、晋法家进行对比。第十四章:论述《管子》与《商君书》对战争的看法。第十五章:比 较了齐、晋法家在文化专制上的不同。最后,文章得出结论:《管子》对和谐、适度、公平的提倡、注重和追求证明了齐法家所具有的“中和”的治国 理念,而从《商君书》的“壹,,到《韩非子》的“道”体现出的正是晋法家对绝对君主专制的追求。 6.期刊论文 杨玲 齐法家和晋法家吏治思想比较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3) 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商君书>、<韩非子>为代表的晋法家在吏治思想上有其作为法家的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一致性表现为在选吏上 他们均主张以实践为用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任人所长而不求全责备;在治吏上均主张明确职掌,以法治吏.差异表现为在选吏上,齐法家先德后才,而晋法家则是以才为 主,忽略道德标准;在治吏上,齐法家主张上计课功,而晋法家则认为建立在利益相异基础上的官吏之问的互相监督才是最佳治吏手段. 7.期刊论文 吴振晖.张先昌.Wu Zhenhui.Zhang Xianchang 以"轻重"促"德兴"——《管子》农战思想初探 -北京化 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农战思想是法家的支柱思想之一,厉行农战也是秦国得以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政治举措.然而,在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晋法家的农战思想被学 界反复论及的同时,作为齐法家代表作的<管子>中的农战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管子>的农战思想与商、韩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 ,它以民生富裕为核心,以"兴德"为体,以"轻重"为用,同样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思想体系. 8.期刊论文 李璞.王林敏.Li Pu.Wang Linmin 论齐法家思想中国际法萌芽 -管子学刊2006,""(4) 春秋战国时期是第一个大变局时期.在政治格局上,亲缘政治开始瓦解而地缘政治开始兴起.诸侯国兴起,春秋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争霸"这个主 题展开的:制度改革、学术争鸣以及兼并战争.齐法家在春秋时期通过一系列主张帮助齐国在争霸中强大起来.笔者认为,其主张中已经包含接近现代国际 法的国际法理念.齐法家思想中的国际法要素主要体现在齐国主持的历次会盟的盟约,以及齐法家的代表人物的外交活动中所遵循的原则中,本文着重从这 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9.期刊论文 潘俊杰.Pan Junjie 《管子》为杂家著作考 -管子学刊2007,""(3) 《管子》书非管仲所著已成学界公论,但其具体著者和成书年代当前却无一致认识,同时《管子》书的学派归属问题也存在着很大争议.笔者认为,《 管子》为齐国稷下部分学者集体创作而成,其成书于战国晚期.《管子》的学派归属既非"齐法家",亦不是"道家黄老",而是先秦杂家.《管子》对于中国哲 学、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所体现出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对当代文化现代化的建设具有时代的价值. 10.学位论文 牟宗国 慎到学派及其思想研究 2007 本文着重从慎到其人其书和他的学派思想两个层面作些探讨。具体来说,包括五个部分,即:一、慎到其人与其书;二、慎到学派产生的背景;三 、《庄子·天下》篇中的慎到早期思想;四、《慎子》七篇中的慎到道法家思想;五、《管子·法法》诸篇中慎到思想的齐法家特色。 首先,对慎到其人与其书进行了分析,得出慎到是战国中期稍后人,是赵国人,后到齐国,为稷下学士,学黄老道德之术,著十二论,或著《慎子 》四十二篇,是稷下黄老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慎子》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多亡佚,目前钱校本是《慎子》最好的校辑本,它也是本文所使用的文本资料 。 其次,对于慎到学术思想的学派归属问题,通过分析论证,认为《庄子·天下》篇中的慎到思想,属于早期道家,是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发展的第一 个阶段。现行《慎子》七篇中充满着以道论法、尚法、重势等思想,它是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思想,是在稷下学宫形成 的,受稷下黄老思想影响最深,应属于稷下黄老学中的道法家。《管子》书中的《法法》诸篇,具有齐法家思想特色,它极有可能是慎到及其弟子们所 形成的慎到学派思想发展演化的结果,已由道法家的思想演变成了齐法家,这是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最后,通过对《庄子·天下》篇、《慎子》七篇、《管子·法法》诸篇中慎到及其学派思想的分析,揭示了慎到学派思想演变的进程及其在先秦学 术思想史上的地位,指出他们是从道家思想向法家思想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既与嗣后的韩非法家思想相区别,又为韩非集法、术、势于一体作了资 料铺垫。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zxk20060301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6日
本文档为【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026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2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17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