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

举报
开通vip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第一页,共38页。第一节品德的概述第二节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第三节小学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几种心理学方法第二页,共38页。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什么是品德道德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品德。第三页,共38页。道德和品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道德和品德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体的品德;同时,个体品德又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第四页,共38页。区别:1道德是依赖于...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第一页,共38页。第一节品德的概述第二节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第三节小学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几种心理学方法第二页,共38页。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什么是品德道德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品德。第三页,共38页。道德和品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道德和品德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体的品德;同时,个体品德又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第四页,共38页。区别:1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则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2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要服从于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3道德主要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主要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五页,共38页。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德的水平。(二)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义务感第六页,共38页。(三)道德意志它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表现为实现目标时的积极进取和坚韧自制。(四)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式。第七页,共38页。品德结构中的各个成分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而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倾向性。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道德动机,并引发出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道德行为贯彻始终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第八页,共38页。第二节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一、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一)道德概念的理解如同认识范围内概念的发展一样,小学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意识从直观的、具体的理解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本质的理解。P144同时,学生对不同概念理解水平的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对自己,社会集体,他人的道德概念理解水平逐渐下降。第九页,共38页。(二)道德判断它的发展趋势是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1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是从他律逐步发展到自律。从三年级开始儿童对老师的话不盲目听从。9岁,转折期 第十页,共38页。2从效果到动机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达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两难故事3由片面到全面从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发展到比较全面、客观,从只看现象发展到深入到事物本质。对说谎的看法第十一页,共38页。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1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发展速度最快2道德情感的不同范畴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义务感排在第一位3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趋势一致,但是城市学生的发展水平在各个范畴中均高于乡村学生4除爱国主义情感外,其余各种道德情感均显示出女生高于男生5道德情感的发展在不同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第十二页,共38页。三、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一)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1道德行为的发展与认识的提高相适应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的提高是相适应的。P148对“儿童为什么要遵守纪律”的回答第十三页,共38页。2由外部调节向内部控制过度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道德行为一般是在教师的要求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例如,上课积极听讲,不做小动作。主要依靠外力作用,很少处于自己的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调节行为的力量逐渐由外转向内,逐渐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要,道德行为自觉性日益发展。第十四页,共38页。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出现“马鞍型”。  (1)“马鞍型”“u型”现象指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出现一个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低年级低  第十五页,共38页。(2)产生“马鞍型”现象的原因: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由教师和家长等外部因素的调节阶段,行为习惯虽缺乏自觉性且不巩固,但受一定控制;中年级儿童,由于独立性的发展,不少儿童显得不那么“听话了”,于是就可能破坏了原先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导致行为习惯水平的下降,既没有外部调节又缺乏内部控制;高年级儿童行为习惯水平的上升,表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已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开始向内心自觉地方向过渡第十六页,共38页。(二)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发展(1)坚持性的发展坚持性是道德意志发展的重要指标,小学儿童的坚持性是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发展的。坚持抄写实验但是,小学儿童坚持性水平还是不高的,而且不稳定。“采蜜”活动第十七页,共38页。(2)自制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但是从整体来说,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制力还是初步的,带有一定的冲动性。第十八页,共38页。四、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攻击 小学儿童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不能控制自我的怒气和沮丧而产生的攻击行为;另一种是恶意的,带有挑衅的攻击。这两种攻击都属于品行障碍。第十九页,共38页。 1.产生攻击的原因包括:攻击是一种本能反应;把攻击行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在方式攻击行为主要是模仿的结果 第二十页,共38页。2.为何帮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教养要得当;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适当的宣泄第二十一页,共38页。(二)撒谎  撒谎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1.造成撒谎的原因:  a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民主,信任与沟通;  b儿童爱撒谎也与他期望获得重视有关;  c撒谎也来自于不良榜样的模仿第二十二页,共38页。2.怎样对待撒谎儿童? a.区分撒谎和想象与现实不分; b.教养要得当,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c.对撒谎的儿童,应认真严肃的指出说谎的危害,要让学生知道,用撒谎来掩饰错误将是错上加错; d.要注意帮助儿童克服因过去说谎而产生的罪恶感,使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 e.儿童既已形成的旧习惯往往很难一下子彻底改正过来,即使偶然再犯,也不需要大惊小怪,认为前功尽弃了第二十三页,共38页。(三)逃学与离家出走 逃学与离家出走是一种因为儿童拒绝学校或家庭而造成的社会行为问题。1.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原因?  a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过失给予过分严厉的惩罚;  b同学或一些社会组织团伙中用极具有诱惑力和易使人成瘾的活动吸引儿童;  c出走还和儿童个性心理有关。  d过分娇惯任性和缺少经历生活挫折的孩子容易逃学或离家出走。第二十四页,共38页。2.为何防止和对待儿童逃学或离家出走? a教育要得当,要民主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b杜绝社会上的不良诱惑;注意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第二十五页,共38页。3.对于已逃学或离家出走的儿童,应怎么办? a对出走行为表示理解,使儿童感受到将不会对出走本身做出更多的惩罚; b与儿童诚恳交谈,设法寻找出走的原因 c对造成儿童出走的原因做出必要的解释; d对于因任性而出走的儿童,家长或教师应努力淡化这种行为,使儿童感到这种方式的社会影响效果是微弱的; e消除一些社会影响对儿童造成的危害。第二十六页,共38页。第三节小学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几种心理学方法小学儿童品德培养常用的几种方法:说理法,仿效法,强化法。一、说理法说理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方法。这是儿童品德培养的主要方法。小学儿童的品德问题,主要属于道德观念上错误引发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道德认识的提高上,提高道德判断力,增强抵制诱惑、执行正确道德要求的自觉性。第二十七页,共38页。(一)说理法的要求(如何正确运用说理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说理要科学说理要有科学性,说理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严密的逻辑;说理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第二十八页,共38页。2.说理要尊重儿童作用:只有在尊重儿童,充分顾及他们的感受和情感的前提下,说理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第二十九页,共38页。3.排除意义障碍 意义障碍指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意义障碍包括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和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 造成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教师未考虑学生的动机,常常把不存在的动机强加在他们身上。 如何排除?首先要查明产生意义障碍的缘由,其次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使儿童理解教师的善意。第三十页,共38页。 造成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态度而机械重复的某些要求。讲大道理 如何排除?首先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改变以往训诫的口吻,改用友善的态度、和蔼的口吻此外教师在表达教育中的要求时,应尽量运用教育的技巧。表情、手势等第三十一页,共38页。二、仿效法给儿童提供道德榜样,让其仿效,从而将社会的道德要求在儿童身上具体化的方法。1.模仿学习的作用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榜眼的力量是无穷的。P156第三十二页,共38页。2.为儿童提供榜样应注意的问题:  a榜样只有可敬,才具有权威性;  b榜样只有可信,才具有真实性;  c榜样只有可亲,才具有感染力。亲其师,信其道第三十三页,共38页。3.注意纠正儿童模仿上的偏向 孩子常会模仿一些不适当的场景和人物,如模仿影片中的反面角色的言语和动作。新奇如何纠正儿童模仿上的偏向? 正确的做法是做好引导和预防工作。 a对一些文艺节目加以选择; b在儿童观看前进行指导性谈话,对剧中的反面角色进行适当的剖析,使儿童对反面人物产生厌恶的情感,降低刺激的新异性程度。第三十四页,共38页。三、强化法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发生;而得不到奖赏的行为以后出现的次数就会减少。1、正强化。在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糖果、金钱、微笑、表扬等),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2、负强化。在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厌恶刺激(如一个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就撤消原先不许其看电视的规定),则以后在同样情景下,该行为的出现率就会增多。第三十五页,共38页。运用强化法应遵循哪些原则?(一)要有一个目标;(二)制定小步子;(三)及时反馈;(四)表扬与批评的态度和重视的程度第三十六页,共38页。影响表扬与批评的因素:1.学生的经验;2.表扬与批评运用的频率;3.学生对批评与表扬的态度和重视的程度;4.施教者的权威性程度;5.学生的性别因素。第三十七页,共38页。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1)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2)惩罚应少用,慎用。  a惩罚是带有一定风险的手段  b惩罚会削弱甚至破坏儿童的自我教育。儿童会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减少惩罚,而不反思自己行为的过错。  c惩罚易造成意义障碍;第三十八页,共38页。
本文档为【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阿司
道路千万条,脱贫第一条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38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2-01-08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