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 中原文物 年 第 期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 严文 明 中国文明的起源这一看似距离现实生活 非常遥远的问题 , 现在却成 了许多人关心的 热门话题 。 不但中国人在研究 , 外国人也想了 解个究竟 。 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 一方面是 因为科学研究的进步 , 特别是考古学取得 了 巨大的进展 , 使我们有可能得到一些 比过去 远为清晰的认识 另一方面则还有一个深刻 的社会根源 。 大凡关心当代社会发展的人 , 莫不深感 西方文化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资财富的同 时 , 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 相...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
中原文物 年 第 期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 严文 明 中国文明的起源这一看似距离现实生活 非常遥远的问题 , 现在却成 了许多人关心的 热门话题 。 不但中国人在研究 , 外国人也想了 解个究竟 。 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 一方面是 因为科学研究的进步 , 特别是考古学取得 了 巨大的进展 , 使我们有可能得到一些 比过去 远为清晰的认识 另一方面则还有一个深刻 的社会根源 。 大凡关心当代社会发展的人 , 莫不深感 西方文化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资财富的同 时 , 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 相形之下 , 东亚 一些 国家和地 区的现代化虽然起步较晚 , 却 获得了飞速的经济发展和 比较健康的社会进 步 。 人们发现他们的价值观念与西方大不相 同 , 几乎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 , 同时有选择地 吸收西方文化中一些有用的东西 , 创造性地 解决 自己 国家民族的现代化问题 。 而这些国 家和地 区的所谓传统文化 , 实际上就是 以 中 国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文化 。 它是那样地博大 精深 , 不但能够 比较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 间 的关系 , 还能正确处理人与 自然的关系 。 它过 去创造 了中国古代文 明的辉煌 , 今天经过适 当的调整 , 在 中国和东方各国的发展中仍然 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 这样一个伟大文明 所创造的文化遗产 , 乃是世界人 民共同的财 富 , 当然应该花大力气进行研究 。 而追溯这样 一个伟大文 明的起源 , 当然也是一件极有意 · · 义的事情 。 从信古 、疑古到考古 中国人历来以 自己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 的古代文明而感到 自豪 。 但这个文明究竟是 什么时候起源的 , 在世界文明史上又占有什 么地位 , 以前是很少深究的 。 中国的第一部历 史巨著《史记 》是从《五帝本纪 》开始的 , 五帝 中的首位就是黄帝 。 尽管司马迁对五帝的历 史将信将疑 , 毕竟并没有轻易放过 , 而是把它 作为历史的开篇 。 后来的人也就相信黄帝是 所谓人文始祖 , 中国文明就应该从他那个时 候算起 。这很符合孔圣人“ 信而好古 ”的精神 , 故谓之曰信古 。 “ 五 四 ”前后的新文化运动 , 把人们的思 想从封建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 一些学者 提出要用科学的态度整理“ 国故 ” 。 他们怀疑 被儒家捧为圣人 的尧 、 舜 、 禹等是否真有其 人 , 是否真的实行过什么禅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这样一 来 , 中国文 明起源的历史似乎要大幅度 向后 拉了 。这些学者被称为疑古派 , 在一段时期曾 经有过相当大的影响 。 人们既不能盲 目的相信历史著作中的每 一件事情 , 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怀疑 、辩伪的阶 段上 , 而需要寻求一种探索古代历史乃至史 前史的科学基础 。 这就是要通过对古代实物 遗存进行调查 、发掘和研究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来重新研 究中国的上古史和文明的起源问题 。 这种以 田野工作为基础 的考古学研究 , 在我国是从 年发掘河南省绳池县仰韶村史前遗址 而开始的 但作为对 中国早期文 明的有组织 的考古研究工作 , 则是从 年河南省安阳 市殷墟的发掘开始的 。 因为考古学是通过古代人类的实物遗存 来进行研究的 , 所以不受历史记载的约束 , 对 研究史前史和早期文明史提供了一种特别有 效的途径 。 下面的时间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很可以说明考古学 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贡献 年至 年 , 在安 阳殷墟进行 了 十五次发掘 , 发现 了商代晚期的宫殿基址和 王 陵墓群 , 还 有大量 的铜 器 、 陶器 、 石器 、 骨 器 , 特别是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甲骨文窖藏 , 从 而证明殷墟是 自盘庚迁殷直至封王灭 国 , 历 时 年之久的商代晚期都城 。 由于这一发 现 , 学术界才普遍接受中国文 明至少应追溯 到商代晚期 。 年 , 在河南省郑州首先发现了商代 早期的城垣遗迹 , 其后经过 多年的勘探发 掘 , 基本上确定那是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 。 城 址略呈方形 , 周长约 公里 。 城内发现有宫殿 基址 , 城外则有多处铸铜 、 制骨 、 制陶等手工 业作坊遗址 。人们相信 , 中国文明至少要提前 到商代早期 。 年 , 为着寻找夏墟 , 曾对 河南省堰 师县的二里头遗址进行试掘 , 发现了一种早 于商代的文化遗存 , 后来被命名为二里头文 化 。往后又经过多年的发掘 , 在二里头相继发 现 一 了宫殿和宗庙基址 , 同时出土 了许多青铜 器 、 玉器 、 石器和陶器等 。 不少学者认为那应 该是夏代的一个都城 , 于是 中国古代文 明就 可以上溯到夏代了 。 夏鼎先生在论述中国文 明的起源时 , 正 是按照考古发现的时间表一步一步地往前推 的 。 最后他认为文明的起源还要往前推 “ 把 文 明的起源放在新石器时代中 。 ”因为“ 不管 怎样 , 文 明是 由 ‘野蛮 ’的新石器时代的人创 造 出来的 ” 中国文明的起源 》 页 , 文物 出 版社 , 年 。 这个意见是非常正确的 。 下 面 , 我想把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和主要成就稍稍梳理一下 , 看看我们“ 野蛮 ” 的祖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明的 。 走向文明的脚步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 , 中 国新石器时代大约是从公 元前一万年开 始 的 , 一般可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 早期 约公 元前 , 年至前 , 年 的年代大约相 当于西亚的前陶新石器 , 但中国各遗址中都 已有了少量的陶器 。 这个时期最重大的成就 可能是农业的发 明 , 不过现在还没有找到确 实的证据 , 考古学者们正在努力探索 。 中期 约公元前 , 年至前 , 年 是原始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 , 并已初步 形成了南北两个农业体系 。 北方的黄河流域 已经普遍种植粟 、 黍等旱地农作物 , 单是河北 省武安县磁 山遗址一处 , 便发现了成百的粮 食窖穴 , 其中有大量粟的朽灰 , 如果换算成新 鲜粮食当在 一 卜万斤以上 。 南方的长江流域多 种水稻 , 近年在湖北省的城背溪文化和湖南 省的彭头山文化中 , 都发现了稻谷遗迹 。 位于 淮河上游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 也发现 了年代很早的炭化稻米 。 年代相当于中晚期 之交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 , 更是发现 了大量稻谷遗存和相关的农具 。 由于农业的 发展 , 形成了较长时期定居的农村 , 从而为往 后 向文 明社会的发展奠定 了初步 的物质基 础 。 晚期 约公元前 , 年至前 , 年 是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 中原 地区的仰韶文化 , 山东地区的大坟 口 文化 , 辽 宁西部和 内蒙古东部的红 山文化 , 长江 中游 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马家洪文化等 , 都是属 于这一时期的 。 这时农业聚落遗址分布的密 度明显增加 , 规模也有所扩大 。每一个聚落中 往往有近百座房屋 , 按照凝聚式和 向心式结 构排列 , 体现集体的精神和平等的原则 。这个 时期还流行 多人二次合葬墓 , 即在人死后先 · · 对尸体进行暂时处理 , 等肉体腐烂后再把骨 骼收拾起来 , 同亲近的人一起埋葬 。 每座墓合 葬从数人到数十人不等 , 最多者可达一百余 人 。各墓的随葬品很少差别 , 而且也不强调个 人所有 , 这显然也体现着集体精神和平等的 原则 。 大约从公元前 , 年起 , 这种状况开 始有所改变 。 我们看到无论是在聚落内部还 是在聚落之间 , 都 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 在聚 落内部 , 个别房子造得特别讲究 , 规模往往也 比较大 , 而大多数房子仍是简易的窝棚 。 在多 数聚落的规模并无显著变化的同时 , 少数聚 落却发展得特别大 , 出土遗迹遗物 的规格也 比较高 , 说明它们 已发展成为 当时的中心聚 落 , 是社会分化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 墓葬的情 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少数大墓开始设置 木棺 , 有的在棺外还建一木停 , 随葬品可多达 多件 , 质地也特别精 良 。 而绝大多数小墓 则无棺无掉 , 随葬品十分简陋 , 有的甚至一无 所有 。 贫富分化在这里看得非常清楚 。 在辽宁省西部的凌源牛河梁发现了一处 红 山文化后期的祭祀中心和贵族墓群 。 所谓 祭祀 中心包括 “ 女神庙 ” 、 方形祭坛和 圆丘等 一大群建筑 。 所谓女神庙是一个半地穴式的 房屋 , 现在仅清理表面的一部分堆积 , 就发现 至少有五 、 六个人体塑像和个别禽 、 兽的塑 像 。 人体塑像有的和真人一样大 , 有的还要大 两三倍 。 体表圆润光洁 , 突出乳房和臀部 , 象 是女性 , 故谓之女神庙 。 庙旁有用石头护坡 、 表面为平整的长方形祭坛 。 这组建筑的前方 数百米 , 在一处很显眼的山坡上 , 用石头砌成 一个巨大的阶梯式 圆丘 , 推测也是作祭祀用 的 。 贵族墓葬分布在祭祀遗迹的附近 , 有 余处 , 每处一 、二墓或四 、五墓不等 。 每墓中心 有石掉 , 随葬玉器等贵重物品 。 墓上垫土 , 四 周砌石 。 有的砌两 、三层台阶 , 宛若祭坛 。 其 外围还往往竖置一周筒形陶器 。 有的墓上面 有若干小墓 , 也有石掉 , 有的也随葬玉器 。 这 , · 些小墓的死者当是墓主人的随从或近侍 。 这 样看来 , 牛河梁所反映的红 山文化后期的社 会 已经明显地分裂为贵族和平 民两个阶层 。 贵族有 自己单独的墓地 , 而且 由于这个墓地 同祭祀中心结合在一起 , 可见宗教也是 由贵 族所把持的 。可以设想 , 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 由贵族组成的权力机构 , 这些贵族的地位是 难以维持的 。这样的社会 , 已经同过去那种人 人平等 、共同劳动 、 共同消费的原始共产主义 社会有所不同了 , 这是 向文 明社会所迈出的 非常重要的一步 。 大约从公元前 , 年到前 , 年的 一千年间 , 生产技术 已有较大的发展 。 除石器 制作更加精 良外 , 还能制造一些小件的铜器 , 种类有刀 、削 、锥 、 凿 、 斧 、 铃和指环等 , 在青海 的齐家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小型的铜镜 。 这 些铜器的质地不尽相同 , 有些是红铜作的 , 也 有少数是青铜或黄铜做的 , 后二者可能与矿 石成份较杂有关 。 由于铜器在当时生活中已 占有一定地位 , 过去把这个阶段的文化遗存 统统划归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法就不尽合适 了 , 有必要列为铜石并用时代 , 作为新石器时 代向青铜时代转变中间的一个过渡时代 。 又 由于这个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龙山文化 及其同时代的诸文化 , 所 以在考古学上又称 为龙山时代 。 龙山时代除农业 比过去有较大发展外 , 手工业的成就更为突出 。 一是铜器的制造 已 于前述 。二是制陶业中普遍使用快轮 , 它需要 有厚重的转盘 以加大惯性 , 要有既稳固磨擦 系数又小的转轴和轴承 , 还要有传动设备 , 这 大概是人类历史上发明的第一种简单机械 , 从而大大提高了陶器的生产率 。 三是玉器制 造向高精方向发展 。 当时已经广泛地用切割 方法和管钻法加工玉材 , 然后用琢磨和抛光 方法使其润滑光亮 。 大部分玉器还用圆雕或 半圆雕 、 浮雕 、 透雕和线刻等方法进行装饰 , 成为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 。 玉器的种类 已 很复杂 , 有专用于宗教仪典的珠和璧 , 有象征 军权的俄 , 有各种佩带 的装饰 品如发筹 、 耳 坠 、 手镯 、 带钩和磺 、 管 、 珠等 , 还有很 多穿缀 在衣服或其它软质物件上的饰件 。 有些玉器 是作为组装件或镶嵌物来使用的 。 例如一件 玉诚的木柄头部要装玉禽 , 尾部要装玉徽 , 柄 身还镶嵌许多排列成花纹的玉珠 。有些漆盘 、 漆杯和漆壶上面也镶嵌很多玉珠或玉片 。 这 些漆器显然也同玉器一样宝贵 。 当时还 已发 展 了丝绸业 , 良诸文化的遗址中就发现过丝 线 、丝带和绸布片等 。所有这些手工业的成就 大部分是为贵族所垄断的 , 于此可见当时社 会的分化达到了何种程度 。 这个时期在建筑业中也有 巨大的进步 。 在一些房屋建筑 中 已经大量地使用土坯砌 墙 , 用石灰涂抹墙壁和地面 。 夯筑技术更是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有的房屋有夯土台基 , 有些 坟 山也用夯土筑成 。 由于有了夯筑技术 , 使得 营建大规模的城垣成为可能 , 而各种类型的 城堡确 实就在这个 时候从地平线上 冒出来 了 。 到 目前为止 , 已经发现的龙山时代的城 址大约有三十多处 , 分布于河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和 内蒙古等省区 。 如果以后加强考古调 查 , 相信还会发现更多的城址 。 河南和 山东境 内现 已发现 座城址 , 其中较大的如河南辉 县孟庄和 山东章丘城子崖的面积都有 万 平方米左右 , 较小的如河南淮阳平粮台则有 万平方米 。 但后者做得 比较讲究 , 已发现 有东 、 南 、北三座城门 , 南门两边设有门卫房 , 「道的地面以下还设有通向城外的陶质排水 管道 。 有的城周围设壕沟 , 有的则 由人工修成 高坡 。 湖北和湖南境 内发现了 座城址 , 有的 呈方形 , 有的近似圆形或椭圆形 。 浙江省余杭 市 良诸遗址群的中心区也应是一座城址 , 周 围还有若干祭坛和贵族坟 山 , 组成一个巨大 的遗址群 。 内蒙古的情况有所不同 , 那里多随 山势用大石头砌筑城垣 , 这种 山城往往坐落 在险要的地方 , 多数应是军事城堡 , 少数较大 的山城里面也有数量不等的常住居 民 。 城的出现应当是战争经常化和激烈化的 产物 , 这是由于生产的发展 , 加深 了贫富分化 的程度 , 人们创造的许多财富为少数贵族所 占有 。 他们贪得无厌 , 还要凯觑别人的财物 , 于是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掠夺性战争 。 这个时 期出现 了大量制作精致的石铱和石箭头 , 是 军事活动激烈化的直接反映 各地还发现许 多乱葬坑 , 坑中往往丢弃数具乃至十数具尸 骨 。 有的身首异处 , 有的作挣扎状 , 有的骨骼 上还带有射入的石箭头 , 显然也是战争激烈 化的直接证明 。 中国古代把城叫做国 , 城里人叫做国人 。 《考工记 》说“ 匠人营国 , 九经九纬 ” , 是说建筑 师修城 , 城 内街道纵横各九条 , 十分整齐 。 国 有时也包括部分乡村 , 即所谓野 。包括城乡的 政治实体有时也叫做邦 。 传说黄帝时就有万 国 , 尧舜的时候有万邦 。 大禹的时侯也是“ 天 下万国 ” 。 万者言其多也 , 并不一定就准是一 万个国家 。 总之是一种小国林立的局面 。 以 后 因为相互征伐兼并 , 到商汤时只剩了三千 余国 , 周武王灭商时会于孟津的还有八百诸 侯 。 龙山时代据放射性碳素测定刚好早于夏 代 , 众多城址的发现证 明那时已处于小国林 立的局面 , 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正好相合 。 所 以我认为龙山时代可称为中国的古国时代 , 是真正的英雄时代 。 把前面的意思归纳一下 , 就是中国原始 农业的发生和发展为文明的起源奠定了初步 的物质基础 。 直到仰韶文化后期 , 即大约从公 元前 , 年开始 , 才迈开 了走向文 明的脚 步 。 进入龙山时代以后则加速了走向文明的 步伐 , 有的地方甚至 已经建立了最初 的文 明 社会 。 到了夏代 , 中国古代文明的雏形 已经具 备 , 到商周时代更是集其大成 。从秦汉起又进 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其特征需要有专门 的论述 , 此处不赘 。 单中心还是多中心 在关于中国文 明起源 问题的讨论 中 , 不 仅有一个起源的时间和 阶段问题 , 还有一个 · · 起源的地方问题 是本地起源的还是外来的 如果是本地起源的 , 那么是在中原还是在别 的地方 或者说是单中心还是多中心起源的 呢 几十年以前 , 中国文化西来说曾经风行一 时 , 那是某些西方学者在资料很不充分的情 况下提出的一种假设 , 没有任何事实根据 。 自 从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 考古学随之取得 巨大 的进展 , 大量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文化 是本土起源的 , 外来说 已经基本上消声匿迹 了 。 现在谈论得 比较多的 , 是首先从中原起 源 , 然后 向周 围传播扩张 , 还是同时在许多地 方起源 , 相互影响传播 , 最后因中原地理位置 优越而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呢 在五 、 六十年代 , 中原中心论或中原起源 说是颇占优势的 。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 , 夏 、 商 、 周三个彼此递擅的朝代都是在中原或是 以中原为核心地区的 。 如果承认夏是中国历 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 , 或者如当时一些人 主张的那样 , 只有到商代 , 中国才真正进入文 明时代 , 那么中国文明无疑就是在中原首 先 发生的 。 何况夏 、 商 、 周都有一个独立走向文 明的历史 , 那时在别的地方还没有发现任何 文明起源的证据 。 无怪乎加拿大华裔学者何 炳棣在系统论述中原地区在中国乃至东亚文 明起源中的地位时 , 把中原黄土地带比拟为 “ 东方 文 明 的摇篮 ” , 并把它作为其专著的 名称 。 在一个时期 , 有些学者把文明起源的中 原中心论加 以延伸 , 认为中国史前文化也是 以 中原为中心的 , 这 明显地与实际情况不相 符合 。 针对这种情况 , 苏秉琦先生在七十年代 初就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划分考古学文化的区 系类型间题 。 开始是分为十区 , 后来又归并为 六大区 , 这就是所谓多中心说 。 八十年代 , 与文明起源相关连 的考古新 发现一个接着一个 。 先是在甘肃省秦安县大 地湾发现 了一个 巨大的仰韶文化遗址 , 其 中 心建筑 号房子的面积达 平方米 , 分 前堂 、后室和东西两厢 。 前堂大柱子的直径达 · · 厘米 , 地面和墙壁都抹上一种类似水泥的 涂料 , 其规模和建造技术在 中原的仰韶文化 遗址中都还没有见过 。 它应该是一个中心聚 落 的中心“ 殿堂 ” , 说明甘肃省的东部早在公 元前 , 年就 已迈开了走向文明的脚步 。 与此 同时 , 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发 现 了红 山文化后期的祭祀建筑群和贵族墓 地 。 正如前节所 已经指出的那样 , 它是走向文 明的重要信号 , 在中原地区同时期的文化遗 存中也还没有类似的例子 。 在浙江省余杭市的 良诸遗址群中发现了 巨大的夯土台基 , 推测它可能是一座城 。其周 围有人工筑成的反 山 、 瑶山和汇观山等祭坛 和贵族墓地 , 墓中随葬的玉器和漆器等 , 数量 之多与品位之高 , 也是同一时期各文化中所 仅见的 。 有的学者据此推测 良诸文化 已有某 种形式的国家组织 , 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 在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发现的屈家岭文 化晚期的城址 , 面积达 万平方米 , 是现知 龙山时代 多座城址中最大的一座 。 那里显 然也存在一个文明起源的中心 , 其发展水平 大概不会低于 良诸文化 。 有趣的是上述地点都不在中原 , 而是分 布在中原的四周地区 。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这 时中原是 比较落后的 , 只是到夏以后才逐渐 发展起来 。 我个人觉得中原近年的考古工作 做得不够 , 所以暂时显得文化发展水平还不 如四周地区 。 日后工作跟上去了 , 肯定还会有 所发现的 。 即使到那个时候 , 也无法证明中原 的文化发展水平就一定 比周围地 区高 , 更无 法证明周 围诸文明的发生一定是受中原文明 的启发或传播的结果 。 所以中国文明并非仅 仅从中原发源 , 而是有许多起源中心的 , 这差 不多 已成为大多数考古学者的共识 。 有的学者觉得文明起源固然不是在一个 地方 , 但最后只有中原才形成了夏商周文明 , 别的地方几乎都没有了下文 , 这样实质上还 只是一个中心 。 其实 , 在夏朝建立的时候山东 就 已经有一个有穷国 , 其实力之强大足以在 一个时期夺取了夏的政权 , 即所谓 “ 因夏民以 代夏政 ” 。 近年在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发现了 一座相 当于夏代的岳石文化的城址 , 面积达 万平方米 , 城垣版筑技术十分先进 , 证明 当时东夷的确有 自己的文明 。到了商代 , 四川 广汉三星堆发现的巨大城址和高度发达的青 铜文化 , 并不 比中原商文化逊色多少 。江西新 干大洋洲的青铜文化 , 也是一支不同于商文 化的 、具有很高水平的青铜文化 。两地都存在 着与商文明颇不相同的文明 , 只是没有进入 正式的历史记载 , 现在被考古学家恢复起来 了 。 由此可见 , 多中心起源论才是符合历史实 际的 。 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 中国文明既然是在若干地方起源的 , 各 地方走向文明的道路或方式当然就有可能不 大相同 。 苏秉琦先生曾经用裂变 、撞击和融合 比喻各地文明起源方式的不同 , 这可以说是 对文明起源模式的一种探索 。 张光直也注意 到 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文化有明显的不同 , 他 称之为 区域文化 同时这些区域文化又有越 来越密切的关系 , 从而组成为一种相互作用 圈 , 或称之为文化互动圈 。 大约在公元前第三 千年的龙 山时代 , 在这个互动圈的基础上发 生了中国文 明的起源 , 这是对文 明起源模式 的又一种探索 。 我认为在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时 , 有两个 因素是应该特别留意的 , 一个是地理 环境 , 一个是史前文化的背景 。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是 自成独立的 地理单元 , 并且有一种天然的多元向心结构 。 这需要作一点解释 。 首先 , 中国的地形象一把 大坐椅 , 背对欧亚大陆而面向海洋 。 它的四周 为高山 、大川 、 沙漠 、 海洋所环绕 , 从而形成为 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 。 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 下 , 很难同境外发生经常性的文化交流 , 因而 中国史前文化基本上是本地起源和独 自发展 的 , 文 明的发生和早期发展也基本上是在没 有外界重大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 。 但中国又 是一个地域辽阔和地形非常复杂的国家 。 由 于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 在漫长的史前时期 , 逐渐发展 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 其发展水 平也颇不同 。 例如广大的西北和西南地区因 距海甚远 , 地势又高 , 雨量稀少 , 大陆性气候 十分显著 , 在新石器时代难以发展农业 , 所以 遗址稀少 , 往往多细石器而较少陶器 , 文化发 展也十分缓慢 。东北地区因纬度较高 , 无霜期 较短 , 在新石器时代仅南部一些地 区发展 了 农业 , 渔猎经济则 比较发达 。 陶器出现虽早 , 器形却比较简单 , 主要是筒形罐 , 文化的发展 也是相对滞后的 。 华南气候炎热 , 雨量丰富 , 植物繁茂 , 照理是非常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 。 但丰富的食物资源可能正是阻碍农业发 展的重要原因 , 所以华南新石器文化发生虽 然很早 , 却长期没有显著的发展 。 相形之下 , 黄河 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气 候较适宜 , 又有较宽广的平原和肥沃的冲积 土壤 , 因而分别成为粟作旱地农业和稻作水 田农业的起源地和中心区域 , 新石器文化得 到迅速的发展 , 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文化最发 达的区域 , 可称之为东方的两河流域 。 由于这个两河流域位置 比较适 中 , 文化 发展水平又 比较高 , 所 以在全国范围的新石 器文化中起了凝聚的核心作用 。 由于中国范 围很大 , 不同地区的文化仍然有较大的差别 。 根据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谱系 , 大致可以分为 六个地 区 , 即中原 区 、 海岱区 、 燕辽 区 、 甘青 区 、 两湖区和下江 区 。 推测四川也应 自成一 区 , 但至今因考古工作做得不够 , 实际情况还 不清楚 。 每个文化区既是相对独立的 , 又是相 互有联系的 。 假如把每个文化区 比喻为一个 花瓣 , 全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很象是一个重 瓣花朵 。 这样的格局对于后来文明的起源及 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中原区在新石器时代乃至铜石并用时代 的文化发展水平虽不见得 比周 围地区高出多 少 , 但因为地理上处于中心的位置 , 能够博采 周围各区的文化成就而加 以融合发展 , 故 自 。 夏以后就越来越成为文 明发展的中心 , 华夏 文明就是从这里发生 , 以后又扩展到更大范 围的 。 海岱区史前文化的发展水平并不 比中 原低 , 某些方面如制 陶制玉等甚至 比中原更 先进 。 从这里产生的东夷文明 , 长期成为与华 夏对峙的力量 , 直到战国时才完全融合于华 夏文明之中 。 两湖区是稻作农业起源的主要 地 区 , 古为三苗所居 , 后来发展为荆楚文 明 。 下江区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洪文化开始就一 直 比较发达 , 到 良诸文化时期达到高峰 , 那里 应是古吴越文明的发祥地 。 后来同荆楚文明 一起 , 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 燕辽区 、 甘青区和 四川的 巴蜀区等也有类似的情况 。 这就是说 , 由于 中国 自然地理提供的客观条 件 , 使中国史前文化发展成 一种重瓣花朵式 的多元一体结构 。 更 由于这种结构本身所具 有的凝聚与向心的作用 , 因而能够在文 明产 生以后的发展过程 中 , 相邻与相近 的文化逐 步融合 , 从而使文化的统一性越来越强 , 具体 表现为花心部分越来越大 。 即使由于文化发 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 使 内部结构时有变动 , 甚至 出现某些时期的政治分裂局面 , 但就文 化与社会的层面来说 , 却仍然是多元一体的 态势 。 它是一种超稳定的结构 , 是中华民族特 别强固的凝聚力所由产生的根源 。 明白了这 个道理 , 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的 历史 , 也将成为团结亿万炎黄子孙建设光辉 未来的精神力量 。 上接第 页 族有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 燕文化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应该引起更大重视 。 它并不因为地区偏北而 减少其生命力 , 这一地 区从古及今在文化史 上的发展 , 与华夏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通的 。 ①李民 《夏商史探索 》, 河南人 民出版社 年 月版 一 页 。 ②③恩格斯 《家庭 、 私有制和 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 恩 格斯选集 》第四卷 , 人 民 出版社 年版 , 页 。 ④关于这一部落联盟分支 向东再 向北的迁徙 , 其它 证据可详见拙作《 禹贡 冀州与夏文化探索 》一 文 , 载《社会科学战线 》 年 期 。 ⑤王 国维曾说 , 燕国旧地为 ’古之邺国 ” , 是“ 殷时北 方侯国 ” , 说详《观堂集林 》郭沫若也提出 燕 “ 系 自然生长的国家 , 与周或通婚姻 , 或通盟会而 已 。 ” 说详《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 以此看出 , 商代是燕文 明的萌芽时期 。 ⑥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性质 , 可参见邹衡先生《夏 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中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 分期与类型分布 》, 文物出版社 年版 。 ⑦此说可参见李学勤先生《西周时期的诸侯国青铜 器 》一文 ,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年 期 并见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琉璃河西周燕 国墓地 》, 文物出版社 年版 。
本文档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709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4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06-09
浏览量: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