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举报
开通vip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ullnull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null教学目的: (1)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理想。 (2)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null教学重点: (1)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现实依据及其意义。 (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nullnull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null教学目的: (1)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理想。 (2)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null教学重点: (1)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现实依据及其意义。 (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null教学难点: (1)如何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讲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null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的理想社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null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null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null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null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null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 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 傅立叶null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null(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构建美好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56—457页null 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也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null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十六大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null 4 .十六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null 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研讨班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理论。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地阐述,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null党的十七大关于“和谐社会”的新表述 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 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 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 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更 具体)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null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3000美元.null 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 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null不丹衡量国民幸福的四大支柱: 1、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2、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3、传统文化的保留 4、优良的治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null 理解 “和谐”           和 —— 人人有饭吃   谐 —— 人人能说话null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null第一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即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null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 null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三个层面是人自身的和谐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调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null(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null(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null(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null(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null(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null(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null3、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必须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是迈向共产主义的阶梯;是一种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治国结果。 (2)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同“三大文明”的关系。 坚实基础——————重要条件 (3)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关系 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null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三位一体”————“四位一体”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新三民主义”null实践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有利于解决人民最根本利益; 4、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1、坚持马、列、毛、邓、三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3、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4、按照“六点”要求 5、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 全社会共同建设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 全社会共同建设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的有利条件(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的有利条件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保证 2、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物质基础 3、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思想文化保证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二)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null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null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4、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5、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null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null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思考题思考题1、和谐社会的内涵?如何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及重要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政策措施?
本文档为【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193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0-06-08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