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篱散曲与东坡词豪放风格之比较

东篱散曲与东坡词豪放风格之比较

举报
开通vip

东篱散曲与东坡词豪放风格之比较 眢邑三舞 东篱敢曲与东缓词豪放 风格之比较 口胡小成(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海口 571158) 摘要:将东篱散曲风格论之为豪放,并比之于词中苏轼,从近代以后似成定论,但其中 尚有需要辨析的地方。 “豪放”一词作为文学概念,始于司空图《诗品》,其内涵为广博旷 达的胸怀。超逸宏阔的境界和雄奇豪迈、无可羁勒的气势。但用以品评具体作家作品时又各 有选择、各有侧重,东篱散曲与东坡词均有意境超逸的特点,但东坡词情怀旷达平和,东篱 散曲情怀激愤不平,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文人心态:一个是荣辱不惊,一个是嘲弄不恭。 关键词...

东篱散曲与东坡词豪放风格之比较
眢邑三舞 东篱敢曲与东缓词豪放 风格之比较 口胡小成(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海口 571158) 摘要:将东篱散曲风格论之为豪放,并比之于词中苏轼,从近代以后似成定论,但其中 尚有需要辨析的地方。 “豪放”一词作为文学概念,始于司空图《诗品》,其内涵为广博旷 达的胸怀。超逸宏阔的境界和雄奇豪迈、无可羁勒的气势。但用以品评具体作家作品时又各 有选择、各有侧重,东篱散曲与东坡词均有意境超逸的特点,但东坡词情怀旷达平和,东篱 散曲情怀激愤不平,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文人心态:一个是荣辱不惊,一个是嘲弄不恭。 关键词:豪放;超逸:旷达平和;激愤不平 中图分类号:12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9-0108-05 一、东篱散曲与东坡词“豪放”之内 涵辨析 “豪放”一词。作为诗学概念,首见于司空 图《诗品》, “豪放”乃二十四品中之一品,其 辞日: 观花非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 以狂。天风浪浪,海山沧沧,真力弥漫,万 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 濯足扶桑。 “观花非禁”,孙联奎《诗品臆说》解“花”为 “化”:“化,造化也。禁,滞窒也。能洞悉造 化,而略无滞窒。”“吞吐大荒”, “言此得道之 人,有如《庄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所说的‘天人’、 ‘至 人’、 ‘真人’和‘神人’,其胸怀广阔旷达,气 吞八荒.苍茫无际。”①“由道反气”, “指生命 意识已化人‘道’ (道家哲学意义上的‘道’) 的自由境界。”②“处得以狂”, “言忘怀得失, 才能自得.超于世,故无累。”③此第一层言 “豪放”的精神内蕴,明显来自于道家哲学。即 参透宇宙大化的至理.超世无累,化人虚静空明 的自然境界。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因而胸 怀广阔无边.并获得绝对的自由,可以随心所 欲、放纵恣肆地做“逍遥游”。 第二层言“豪放”应具有的阔大超逸的境 界。“天风浪浪,海山沧沧”,言空间之阔大: “真力弥漫,万象在旁”,言“得道之人,在精神 境界上,其思想与‘道’(真)同体,则真力自 然充满于胸中,当此时。万种物象仿佛尽人眼 底,悉在其左右,故日: ‘万象在旁’。”④能自 由无碍地进入真正的自然状态。和无边的宇宙、 世间万象毫无间隔地融为一体.可见其境界之阔 大超逸。 第三层言“豪放”应具有的雄奇豪迈、无可 羁勒的气势。夜晚,招日、月、星三辰为其照明 于前,引神鸟凤凰为其侍卫于后;清晨,驱赶着 驮负蓬莱仙山的六只巨鳌.前往扶桑神木下的汤 谷濯足。这是何等的奇幻夸张、豪迈放纵。 可见“豪放”的内涵包含着三个互相联系、 不可分割的层面,它是以广博旷达的胸怀为精神 内蕴、以超逸宏阔的境界和雄奇豪迈、无可羁勒 的气势为外在表现的一个完整的文学范畴。司空 图的审美理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的,他的“豪 放”一品重在超世无累、放情洒脱的出世精神。 但中国古代文学概念的感性特质。使它在具体运 用时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延展性, “豪放”之概念亦是如此。历代评论家在品评具 体的作家作品时,并没有严格、完整地使用这个 概念,而是对其内涵各有取舍,各有侧重。比如 言屈原之豪放.着眼于其诗宏大的境界、雄奇浪 漫的气势;言辛弃疾的豪放,着眼于其词的壮怀 激烈、慷慨悲壮、豪气纵横:有人认为李白诗歌 最接近豪放的宗旨。 “因为李白可以说是最好地 体现了内在的豪放精神气质和诗歌雄放无羁的气 势、开阔广大的境界”⑤。杨振纲《诗品解》引 《皋兰课业本原解》亦日: “此章正得青莲公妙 处,盖青莲诗原出‘南华’。故能驭月乘风,指 ⑩jianghanTribune2008.9 挥万象,咳吐丹砂。”⑥而事实上,李白的诗歌 所造成的豪纵不羁的气势。 虽然有雄放无羁的气势和开阔广大的境界.但在 而其后的陆侃如、冯沅君和梁乙真说马曲 精神层面上则并不符合司空图豪放的内在精神气 “豪放外兼以清逸”.这里所说的“豪放”.应是 质.而是侧重于狂傲不羁、愤世嫉俗、我行我 单指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豪迈奔放。他们把“清 素,以狂放称之更为合适。看来只有庄子散文最 逸”附加于“豪放”之外.而不是如任先生那样 接近司空图对“豪放”风格的描述。 把“清逸”当作“豪放”的主要内涵。所以.这 任中敏先生在其著作《散曲丛刊》中以东篱 里的“豪放”就无法单独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东篱散曲的风格。 散曲的具体作品为例,指明其造成豪放风格的三 历来对东坡词的评论中。 “豪放”论最为通 种情形:以套曲《夜行船·秋思》为例说明“重 行,但“豪放”的含义却颇为复杂,并不一致。 赖意境之超逸以造成豪放,乃豪放之第一义也”; 最早见于南宋曾储跋《东坡词拾遗》: “豪放风 以小令《拨不断·菊花开》为例说明“端由修辞 流,不可及也。”其后,陆游《老学庵笔记》卷 法之特殊,不仅倚赖意境,乃豪放之第二义也”: 五日: “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 以《寿阳曲·心间事》为例说明“其文全用白描, 声律也。”朱弁《曲有旧闻》卷五亦谓苏轼的 无论雅俗之材料,都不借重妆点,此恰与清丽一 《水龙吟》咏杨花一词“若豪放不合律吕”。这里 派相反。故亦认为豪放乃完全脱离意境之豪放 的“豪放”着眼点在于东坡对词体的突破和创 者。豪放之第三义也”。第一种是意境超逸造成 新,是说其形式逸出作词规范、不协音律。而曹 的豪放,这是最主要的、“第一义”的;第二种 无咎“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是不仅仅依赖于意境的超逸。由修辞法之特殊 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 (不羁)造成的豪放;第三种是纯用白描、不加 地奇观”,则进而指其内容“横放杰出”.突破男 修饰造成的豪放。必须看到,任先生是根据作品 女情爱、离愁别恨的传统题材的限制.以诗为 的“用意”和“遣词”两方面因素,用“豪放”、 词.自由不羁地抒发士人的性情怀抱.开拓出一 “清丽”、 “端谨”三种风格来区分概括元代散曲 个高远宏阔的新词境.并且“一洗绮罗香泽之 的。在用意方面“意境超逸”。遣词方面“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 放任”、“修辞法之特殊”、“不羁”者。视为 歌,而逸怀豪气,超然乎尘埃之外”。在格调上 “豪放”,但仅在遣词方面具备某些特点的,也可 也打破了柔媚婉约的传统,注入一种豪迈放逸的 变通地归人豪放一类。这样一来,他在界定“豪 新风气,提高了词的情趣品位。 放”这个概念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分类型 而对于东坡词的审美意境,最初人们认为是 这个因素的牵制。而对作品进行一一对应落实。 “豪壮”: “如教坊雷大使之舞” (陈师道《后村 便会产生矛盾。如论马致远曲第三种情形之豪放 诗话》)。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就显然牵强,读《寿阳曲·心间事》这首散曲, (俞文豹《吹剑续录》引幕士语)。苏轼也说自己 实在感觉不出它的豪放。但任先生说: “言情之 的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 作,其意境无所谓放,亦无所谓不放者。但其遣 为节,颇壮观也”(《与鲜于子骏书》)。到了明 辞若甚本色.则仍属豪放一派。”遣词本色也可 代张埏以婉约、豪放二体论词.则日:“婉约者 视为豪放,完全是为了区分的方便。 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子 任先生x,-j-东篱散曲豪放风格的界定虽然有胶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图谱·凡例》)认为 柱牵强之嫌,却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境之 东坡之词属于豪放体.其意境是“气象恢弘” 超逸”与司空图“豪放”之境界有一致之处. 的。而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 “若其豪放 只是事实上元代散曲的境界都算不上阔大。所以 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则认为东坡词的“豪 任先生在这方面没有提及:特殊不羁的修辞手法 放”具有李白式的飘逸狂放。此后。人们逐渐认 是一种尽情尽兴、酣畅淋漓的表达方式.能造成 识到了苏词“旷”的特点,陈廷焯《白雨斋词 一种奔放不羁的气势; “全用白描”、“不借助 话》云:“故其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王国 妆点”表现为自然通俗、直率显达的语言特点. 维在苏辛对比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东坡 也是形成自由无碍的豪放风格通常所必备的。所 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人间词话》)东坡词 以,综合三种情形来认定东篱散曲的豪放风格应 “旷”.是情怀旷达,境界超逸。而那种如《江城 该更为合理:东篱散曲风格之豪放.取决于超逸 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之类词境 的意境、表达方式的自由不羁和语言的直率显达 雄放、笔力豪健类似于辛词之“豪”的壮词是为 江汉论坛2008.9⑩ 蜘]./t,^h ‘日J一丘’_£. 、|扫—£厂L,⋯⋯、·,已‘甘上4-r/.‘山、|白l‘工.£岳,姒/I、夕I:lYo 1哥A忌坦,付,白^匕倒子厦件1岢,爪仫娟,付八,土雎 前人以“豪放”来评论东坡词。虽然这个概 无之理说得太透辟.将世间之丑恶无聊渲染得太 念的含义不太一致.各有侧重、各有选择,但我 过分.将厌恶之情表现得太激烈.将隐逸之境界 们结合司空图对“豪放”的描述。综合各家观 描绘得太诗意,将超脱之情表达得太决绝,而且 点.就可以这样认定:所谓东坡词风格之“豪 他还大量使用连类对举、排比对偶等这种“不 放”,是指其广博旷达的情怀,超逸恢弘的境界 羁7’的修辞手法.造成一种酣畅淋漓而又急促激 和放笔恣肆、自由不羁、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 烈的抒情效果。这便产生了心理反弹的效应.使 创作手法。当然,豪放并非东坡词的唯一风格. 读者强烈感受到了超逸中的激愤和牢骚、旷放不 但本文不涉及其他。 羁中的自我嘲弄、无力超脱的无奈和悲哀。 在有些作品中。他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 二、东篱散曲与东坡词“豪放”之比 得更为明显,如《南吕·金字经》: “担头担明 较 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柴。买臣安 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一边描绘清雅的 那么东篱散曲在什么方面可以称得上“近于 隐士生活,一边又痛惜荒废了自己这栋梁之材。 词中苏轼”呢?陆侃如、冯沅君说: “一、他们 即使隐逸,也不能解脱痛苦。为了解脱痛苦。他 都是于豪放外兼有清逸;二、他们写男女之爱时 就把超脱之理说得更加透辟彻底,将超脱之情表 都不喜作狎昵语。”(《中国诗史》)第一点我们 达得更加急切偏激。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证明他 可以理解为它同义于任先生的“意境超逸所造成 难以超脱,越是让人感到他内心的焦虑和激愤. 之豪放”:第二点可以理解为东篱提高了散曲的 更何况他还时时自控不住地大声呐喊“恨无上天 情趣品位,犹如东坡之词不同于柳永。较少世俗 梯”。道家解脱的诀窍在于超越自己,在内心找 情趣,更多传统文人气息。此外东篱散曲修辞法 到一个“绝对自由”的境界.得到自由无碍的 之特殊、不羁。也近似于东坡词的逸出常规,纵 “逍遥游”。东篱显然难以做到,他无法做到陶渊 情放笔。然而东篱散曲却没有东坡词那样高远恢 明那样的“心远地自偏”。只希望“红尘不向门 弘的境界。其中备受强调的、最主要的相似之处 前惹”,他只想逃避矛盾,超越现实,但依旧做 在于意境超逸,梁乙真也说“他的作风豪放之中 不到。“元散曲中的豪放,与诗词中的豪放是迥 而兼清逸,颇近词中的苏轼”(《元明散曲小 然有别的,它是元代文人以极端的‘豪’与 史》)。但是,仔细推敲起来.二人作品的“意境 ‘放’来释放因遭受环境重压而产生的牢骚和愤 超逸”却是不能等同视之的.情怀胸襟上的差异 懑”⑦,这正是精神内蕴上的“迥然有别”。 使他们的豪放风格在精神本质上存在着极大的区 苏轼词的“意境超逸”是真正的超逸.因为 别。东篱散曲的“意境超逸”较为表层化,因为 他的精神境界是真正的博大旷达。他的词集中也 他的精神内蕴不是旷达虚静.超世无累,而是愤 充满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 懑不平.自嘲自弃。 江月·黄州中秋》)的空漠感;有着对功名富贵的 东篱散曲中,“恬退”、“叹世”、“迷误” 否定: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等或为题目或为主题的作品所占大半.充满了对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满江红》) 功名、富贵,甚至人类历史的否定。视人生为虚 有着对世间争竞不休的厌恶: “蜗角虚名.蝇头 无,极力追求“无累”、 “放情”的隐逸生活。 微利”(《满庭芳》);充满了对“对一张琴.一 刻意描绘清雅脱俗、充满诗意的田园山林美景, 壶酒,一溪云”(《行香子·述怀》)的隐逸生活 表现出旷放洒脱的胸怀和超逸的意境。但是,在 的向往;表现了“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 表面的超逸旷放之下却激荡着极深的愤世嫉俗的 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满庭芳》)的彻底解 情感。他的套曲《夜行船·秋思》(百岁光阴一 脱的愿望。从表面看来与东篱的“意境超逸”相 梦蝶)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任先生所说 似,但实际上与东篱超逸背后充满愤懑、嘲讽不 “意境超逸”的典范。它否定了帝王功业,否定 同,东坡的超逸更加洒脱,更加平和宽容、宠辱 了豪杰功名。否定了富贵生活,感悟了生命的短 不惊,是真正的超然。且看他的《定风波》: 暂,厌恶世间的争竞和丑恶,只钟情于田园山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大自然的醇美和任性不拘的自在逍遥,表现出超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 旷放脱的情怀。然而。他将及时行乐的愿望表现 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⑩ JianghanTribune2008.9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不仅对风雨、泥 又渺茫.这就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无尽的矛盾和痛 泞置之度外.对天晴、斜照亦无一丝欣喜。一切 苦。纵观中国历代文人,他们的人生都充满着坎 求诸于内而不求诸于外.求诸于己而不求诸于 坷和不幸。为了摆脱痛苦,他们往往借助佛和道 人。参透了物理,参透了人生,大彻大悟。无论 来平衡自己的内心,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性 外物如何变化。都只是历史瞬间中的一个过程。 格、不同的价值取向,造成各种不同的文人心 都不萦怀于心。不喜不悲,宠辱不惊,最终获得 态。 一种自由高蹈、左右逢源的生命状态。这种“无 苏轼“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 待”、“逍遥”使他超越了现实,也超越了自我, 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 获得了心灵的安适。同时,他又以超然的态度反 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然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 观现实,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境界: “凡物皆有可 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 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 (《超然台记》)因而,东坡对现实、对人生,又 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 抱着极为宽容、平和的心态。正如陈廷焯所云: 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 “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白雨斋词话》)东 生命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⑨。马致远则把儒 篱散曲则很难见此旷达平和的境界。 家“天下无道则隐”的避世哲学与道家“虚无” 东坡内心也不是没有矛盾,但面对矛盾。他 思想、 “无为”精神和放纵不拘的自由追求结合 力求超越自己.力求摆脱世间荣辱苦乐的羁绊, 起来,崇尚隐逸于山林,而又放浪于市井;逍遥 而总能达到超然自适的“心安”境界.得到心灵 玩世.但又无法割舍深入骨髓的对传统人生理想 的慰藉。如人们熟知的《水调歌头》中秋词,面 的眷恋。对怀才不遇、沉沦困窘的境遇充满了失 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落感.对“士失其业”的元代现实充满了悲哀和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出苏轼在行藏、出 激愤。为平息自己的痛苦,又更加过激地否定、 处之间内心的挣扎。但最终参透了一切,采取以 嘲讽现实中的一切.更加急切地高唱超脱避世, 不退避为退避的人生态度,坚持人格操守,调节 形成失落、悲愤、嘲弄、玩世的心态。 自我心态,静观其变: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苏轼之所以能有既坚定又旷达、既执着又超 间。”面对人生的离愁别恨,他先是怀有怨恚, 然、荣辱不惊的心态。原因之一是他有着坚定的 但又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吉 儒家信仰。苏轼虽然以佛、道思想来平衡内心, 难全”的圆通之理予以化解。真心感念“人常 但儒家思想是始终贯穿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他一 在”、“共婵娟”的人伦亲情之美。苏轼“择其 直保持着独立不羁、不顾身害的道德操守和对社 可为而为之.不可为亦不忘守先待后,瞩目未 会高度的责任感,敢于持有并发表与执政者不同 来。自信人生之美与‘南山’同在,这才是真正 的看法。尽管其人生坎坷、多灾多难,而理想追 的旷达”⑧,这话本是评论司空图之“旷达”境 求始终不改,始终挣扎前进,毫不松懈。即使身 界的,但用在苏轼身上,最适合不过,而这份深 陷逆境.也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勉力行 沉坚定也是东篱所没有的。 道。这除了苏轼个人的道德修养外,很大程度上 也与宋代的社会状况有关。相对来说,宋代为文 三I、两种文人心态的折射 人出仕提供了相当宽松的环境,首先,宋代是公 认的科举盛世。统治集团成员多由科举进士擢拔 孔子云:“士志于道。”(《论语》)孟子云: 充任.且科举选拔人数庞大。除了正常科考录取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儒学是中国 之外。还常常加试特科、恩科,即使考不中,考 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并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到一定年龄.也会被照顾个一官半职。选录之 它确立了中国文人的基本思想观念和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多.以致造成吏员过多、人浮于事的弊政,但却 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有着以道自任的强烈的 为广大的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出路和希望。其二, 使命感。而行道的途径必须是参与政治、通过最 宋朝标榜文治,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文官的政 高统治者君主而得以实现。所以,孟子又说: 治地位高.经济待遇优裕.使文人们以国家栋梁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 自居.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儒家 下》)一般的书生就把读书、修身、治国、平天 “以德治世”的理想虽然使文人与执政者之间存 下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但这条行道之途既艰难 在矛盾。但他们毕竟有机会参与政治,有机会接 江汉论坛2008.9① 近君主、说服君主。他们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完 钱”的荒谬社会现实等等。这一切使元代文人对 善道德修养,在政治上坚持道德标准,就有可能 传统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支撑他们人生的精神信 实现理想。其三是对人生冷静、理性的思考。宋 念失落了。“心理上的失落.则是文士失掉传统 代儒、释、道三教逐渐融合.实质上是合在“心 之后无家可归的漂泊”。 “失掉传统的支撑,再 性修养”上,即以“内省”的方式完善自我人格 也找不到价值标准.没有了价值取向的依据,又 的修养,这就使宋人形成了理性思考的习惯。 不能窥见新文化黎明.恐怕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苏轼可以从现实的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次掠夺”⑩。他们开始用 自我中超脱出来,以一个理性自我的身份冷眼旁 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对待一切:对历史人物的从政 观,超然反顾,去思考个体生命的意义,借禅宗 悲剧予以嘲笑揶揄.即使成功者亦予以虚无抹 和老庄达到内心的顿悟和超越,并形成了自己独 煞;对富贵者,予以哀悯嘲讽,甚至否定整个人 特的“超然通透”的时空意识。在时间观上.强 类历史,否定人生全部价值。显然。这种彻底的 调万物皆变而又不变,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过 否定并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仅仅是失落、愤闷 程,人的穷达都处于变化之中,但在变化的境遇 情绪的发泄。因为他们无法思考.他们失去了自 之中,仍然可以保持不变的自我。因而不管处境 我立足的基点,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坐标。在失迷 如何,他都能不为之惊,不为之乱,不为之忧, 的人生中,他们只能发泄诅咒、玩世不恭、嘲弄 不为之荡;无论穷、达、出、处.都能保证人格 一切。但是,嘲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逃避只能 理想的一贯与完整,保持主体心灵的诗意与空 暂时得到超越,得到发泄的快感。他们希望隐逸 灵。在空间观上,则强调心游物外,这样才能正 山林,却没有物质保障,只好放浪市井.兼以谋 确全面地看待事物,超然地看待人生。因此,苏 生。更何况他们从骨子里眷恋着功名.他们一面 轼虽然忧患常倍于他人,但他始终能够保持顺逆 高唱着隐逸.一面又向着仕途官场频频同首.忍 泰然、安之若素,因为他真正地参透了物理,参 不住喊出“士不遇”的悲愤。这一切都使得他们 透了人生,超越了自我,能够既执着于生命又无 无法真正超越。在元代文人中.马致远可以说是 所系念,始终以审美的态度看待人生。 传统情结最深的一位。曾在仕途上苦苦追寻挣扎 宋人这种冷静、理性、平淡的生命范式为什 了20多年。所以,他的矛盾和痛苦更加深重. 么不能被元人借鉴来消解现实的痛苦呢?最根本 在他身上,上述的元代文人心态表现得更加典 的原阒是儒家信仰的崩溃,使元代文人失去了传 型,他的超逸中夹杂着太多的激愤和不平、嘲弄 统的归宿.失去了精神的家园.失去了价值判断 和不恭。因此,东篱的“豪放”与东坡的“豪 的标准,失去了心理平衡。来自草原的原始粗犷 放”本质上是绝然不同的。 的“马背上的民族”,用他们的金戈铁马攻破了 注释: 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成了中原的 ①④参见刘禹昌《司空图<诗品)义证及其它》, 主人。他们打掉了汉人的自尊,也打掉了汉人对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2、33页。 自己文化的自信。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对汉人的 ②李昌集: 《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 文化始终难以理解,也根本看不上,甚至蒙元贵 版社1991年版,第286页。 族还有“用儒亡国”的认识.虽然有几位君主想 ③⑥参见郭绍虞《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行汉法.但一直遭到本族权臣的抵抗。他们根 2001年版.第23、23页。 本无视文化建设,认为儒生无用.连科举也废除 ⑤⑧参见傅璇琮、许逸民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 了,这使得元代文人的行道济世理想和生存生计 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137页。 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另外,中原文入的伦 ⑦赵义山: 《元散曲通论》(修订本),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4年版.第246页。 理道德标准也在蒙古族的重物质、重实利、野性 ⑨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未泯的游牧文化面前受到冲击。蒙古人无所敬 2003年版。第67页。 畏,无礼乐朝贺之制,无君臣父子之礼,大肆屠 ⑩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文化艺术出版社 戮,甚至掘毁皇陵, “汉族文人看着这些无君无 1993年版,第11页。 父的强者,几乎毁坏了一切庄严、神圣的事物, ⑩梁归智、周月亮:《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 亵渎了他们原先奉为神明的偶像”①.加之商业 追踪》,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发达带来金钱魔力的刺激.使得元代社会世风败 (责任编辑刘保昌) 坏、道德沦丧,以及“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 ◎JianghanTribune2008.9 东篱散曲与东坡词豪放风格之比较 作者: 胡小成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海口,571158 刊名: 江汉论坛 英文刊名: JIANGHAN TRIBUNE 年,卷(期): 2008,""(9)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8条) 1.刘禹昌 司空图《诗品)义证及其它 1993 2.李昌集 中国古代散曲史 1991 3.郭绍虞 诗品集解 2001 4.傅璇琮.许逸民 中国诗学大辞典 1999 5.赵义山 元散曲通论 2004 6.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2003 7.么书仪 元代文人心态 1993 8.梁归智.周月亮 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追踪 2001 相似文献(9条) 1.期刊论文 戴玉霞.杨跃 飞鸿踏雪泥诗风慕禅意(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评析 -大家2010,""(4) 苏轼一生涉猎佛禅佛典,佛禅思想对其文学创作影响较大.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这首词,以其超逸绝尘的文笔,匠心独运 的选材,法旨甚远的寓意,为人们广为传诵.全文字字珠玑,读来金石掷地;气势磅礴;豪迈奔放,但细细品来,可见其中禅意的超旷与飞扬,概括起来,主要体 现了人生如梦的佛禅范畴.因此,在翻译苏轼这首词的过程中,应力图解读并再现其诗词中的禅意、禅境,达到准确的传译目的. 2.期刊论文 陈传万.Chen Chuanwan 论苏轼的豪放词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苏轼的豪放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苏轼豪放词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他的独特的个性性情,其次与他的词学理念及他的词的创 作主张有关系,同时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必然产物.苏轼豪放词的总体风貌特征,可以用"豪放"、"旷达"概括.苏轼豪放词的文学史意义,首先是打破了 "诗庄词媚"界限,"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提高了词的境界;其次突破了词的声律的束缚,真正实现了词体的大解放,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 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第三,对词的语言进行了革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清新韶秀见长;第四是抒情言志,自我形象超逸,个性分明. 3.期刊论文 杨胜 浅探叶梦得词的用典和点化技巧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12) 叶梦得是一位两宋之交的重要词人,其词风清脱疏放,清旷超逸,而又不失英雄豪放之气,在北宋末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转变过程中,起着先导和枢纽的 作用.其词中大量运用典故,善于点化前人诗、词和文句入词,且浑然交融,妙合无垠,为日后辛词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4.期刊论文 黄戈 论中国画"逸"审美倾向的时代特征 -美术观察2008,""(10) 一、"逸"的审美话语特征 就字面而言,"逸"有超过一般(超逸)、隐遁(逸民)、放任、不受拘束(逸荡)等义项,超逸豪放的兴致被称为"逸兴",超脱绝俗的艺术品被称为"逸品".而"逸 "在中国画的形式审美取向上主要体现为对程式化画法的逸出或超越,所以在审美批评的实践操作中,什么都好说,"惟逸之一字最难分解".明人唐志契在 (<绘事微言>中专列<逸品>章节,其中有云:"山水之妙,苍古奇峭、圆浑韵动则易知,惟逸之一字最难分解.盖逸有清逸,有雅逸,有俊逸,有隐逸,有沉逸.逸 纵不同,从未有逸而浊、逸而俗、逸而模棱卑鄙者.以此想之,则逸之变态尽矣.逸虽近于奇,而实非有意为奇.虽不离乎韵,而更有迈于韵.其笔墨之正行忽 止,其丘壑之如常少异,令观者冷然别有意会,悠然自动欣赏,此固从来作者都想慕之而不可得入手……" 5.学位论文 刘丽 贺铸诗歌研究 2009 贺铸是我国北宋活跃于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著名文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称贺铸“诗文皆高,不独工长短旬。”[1]可见他不独擅词,亦能诗 善文。所著《庆湖遗老诗集》、《东山寓声乐府》不仅闻名当时,更是流誉后世。在名家辈出的北宋诗苑,贺铸不入流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作占有 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值得我们重视、研究。 目前,对贺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上,对其诗的关注远逊于词。本文从创作阶段、诗歌意蕴、诗学思想和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贺铸诗歌的基本面 貌作较为全面的探析和考察。 本文在绪言部分对贺铸的身世作了简要概述,并综括、介绍了贺铸的研究状况和其诗歌传世情况。 第一章,贺铸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分熙宁—元丰时期、元祐时期、绍圣—元符时期三个阶段探讨贺铸诗歌的创作情况。展现贺铸由于世风濡染、 个人经历而造成的心态、思想乃至诗歌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方面的变化。 第二章,贺铸诗歌意蕴探微。贺铸文武兼备,性格迥异,思想上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形:既有建功立业、匡济天下的淑世精神,也有自由不羁、孤 傲恣肆的豪侠气概。并且受现实和士风影响,怀才不遇的诗人于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佛道思想和深沉的生命意识。 第三章,重点论述贺铸的诗学思想和艺术风格。贺铸从风格和手法方面,对诗歌创作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身体力行,进行创作。其诗歌呈现出多 姿多彩的面貌:豪放恣肆,柔软细腻、慷慨悲凉、超逸出尘、清丽秀美、平淡自然、高古奇崛、质朴无华、熔铸精炼等诸种艺术风格均出现于笔端。在 重视炼意的宋朝,贺铸既重炼意又不废修辞,炼字铸句,颇见功力。另外,在一些诗作中还着意用小词之语,独立于创作主潮之外。其创作远绍屈原、 嵇康,中袭李白、杜牧,近学苏轼而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余论部分,总述贺铸诗歌的评价和影响,说明其诗歌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6.期刊论文 宋占方 绚烂于自然之中的精神家园 -满族文学2009,""(6)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菁华,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涌现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画家,薪火相传,革故鼎新,树立了一座 座举世瞩目的丰碑.在当今绚丽多姿,蓬勃兴.旺的中国画艺术中,举世瞩目的国画大师宋雨桂的山水画,以雄秀灵动、豪放超逸、天人合一的个性与丰富的 表现力独树一帜,为中国画艺术传统的拓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7.学位论文 王倩 梦窗词心理意象研究 2006 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不仅存词数量多,在两宋词人中位居第四,而且还是南宋最具个性和创造力的词人之一。他在继承传统中另辟蹊径,于辛弃 疾的豪放和姜夔的清空之外,另创幽隐密丽一格,在南宋词坛上卓然一家。其词运意深杳、用笔幽邃、铸语险丽,乍看雕缋满眼,如残垣断壁,深味之 则灵气往来、超逸沉博,因此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当时和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对吴文英及其词的评价,历来却充满分歧。自宋末张炎《词源 》中“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的著名批评,到今天将其置于词史上十大词人之一的大家地位,其间经历了几度沉浮。 时至今日,梦窗词研究依然没有达成共识。基于梦窗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本文试图从“梦”、“窗”的意象分析以及梦窗词的写作手法这三个方面入 手,对梦窗词中的意象作多角度、多侧面分析,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概述部分,首先简单回顾了梦窗词的研究历史,为本文作铺垫,文章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的;其次是对心理意象概念 的分析,因为我的这篇文章是对梦窗词心理意象的分析,所以在开始这篇文章的写作之前,有必要把“心理意象”这个概念弄清楚。 第二章是对“梦”这个意象的分析。在现存三百四十余首梦窗词中,仅“梦”字就出现了一百七十一次(还不包括虽写梦境但却无“梦”字的作品 ),在古代诗人、词人中,很少有像吴文英这样全神贯注地创造梦境的作者了,从这一点上讲,吴文英也可称之为梦幻词人,他的词写的就是没完没了的 残梦。这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梦”的文本分析,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梦窗词中“梦”这个意象的特点;第二节是在第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 析吴文英内心的梦幻心理与恐惧心理。 第三章是对“窗”这个意象的分析,对于吴梦窗来说,“梦”建构了经验结构的主体,“窗”则提供了主体观望的视角,提供了梦产生的情境。窗 与梦是密不可分的。词人之所以自号“梦窗”,并在作品中反复组合这两个字,绝非偶然。其中不仅反映了词人创造梦幻境界所获得情感与心理上的某 种补偿,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追求。 第四章是通过梦窗词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梦窗词的现代观。梦境的突变性在结构层次上的反映便是来去无踪的跳跃性。这种跳 跃性近似西方意识流的艺术手法,由此在梦窗词中体现出一种意识流的结构方式。通过对梦窗“感性修辞”特点的分析,我认为与波德莱尔的“应和 “论有相通之处,他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是相互应和沟通的,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也是互为 应和交流的,诗就是象征主义的产物,波德莱尔强调隐匿在自然界背后超验的理念世界,要求诗人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 等手法,通过丰富和扑朔迷离的意象描写,来暗示和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 最后,我梳理了前面四个章节的内容和结构,对本篇论文作了简要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8.期刊论文 李存葆.Li Cunbao 识君应是千古事--《范曾诗画集》序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2) 庄周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在我看来,以庄子之恬淡无为,所谈的"友",应是其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以我观之,友情之与人生,有时像炼金术士所要寻 找的那种"点金石",有时又像诗家寻找的彩凤之翼、灵犀之明,同声则相应,同气自相求.我与范曾先生相交20余载,向把他视为渊博友,与之晤谈如读经典 书;也把他视为风雅友,与之闲语如吟东坡诗,还把他视为豪放友,与之畅叙如饮杜康醅.情因遇故深,知音世所稀,每每与范曾兄相聚,我辄能领略到"兰亭之 会,竹林之欢"的超逸. 9.学位论文 李坤 论吴文英词 2004 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不仅存词数量多,在两宋词人中居第四位,而且还是南宋最具个性和最富创造力的词人之一.他在继承传统中另辟蹊径,于辛弃疾 的豪放和姜夔的清空之外,另创幽隐密丽一格,在南宋词坛上卓然一家.其词运意深杳、用笔幽邃、铸语险丽,乍看来雕缋满眼,如残垣断壁,深味之则灵气 往来、超逸沉博,因此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当时和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对吴文英及其词的评价,历来却分歧很大.自宋末张炎《词源》中"吴梦窗 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的著名批评,到今天将其置于词史上十大词人之一的大家地位,其间经历了几度沉浮.时至今日,梦窗词研究 依然没有达成共识.基于梦窗词的研究现状,该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梦窗词作多角度、多侧面分析,以求对梦窗词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第一章:文本研究;梦窗是个在艺术上具独创性的作家.其词"幽隐密丽",词的表面意义与内在意义有较大距离,且题旨隐蔽,从而使作品和欣赏者之间产生 较大距离.因此其词常常遭致误解和批评.原因在于历代读者经常被"隔"在"七宝楼台"之外.事实上,梦幻之窗是开启词人心灵的唯一通道.第二章:审美研 究;在南宋词坛上,吴文英与辛弃疾、姜夔鼎足而三,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他远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开创了幽隐密丽的词风.梦窗笔下的客观现实生活 ,经过梦幻心灵的锻冶,已非复旧观,而是带有浓淡不同的梦幻色调,表现出高远的情致和幽艳的境界.我们把梦窗的文学称之为梦幻型文学.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他的作品与"梦"有着相似的特质:朦胧性、突变性.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意象断片化与时空杂糅的梦幻型艺术品格.该章在最后还探讨了梦窗的词学 主张,以及他的审美追求及其词的审美价值.梦窗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对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作出独特的审美反映.他的词作具有永 久的审美价值.第三章:作家心理状态分析;作家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离不开作家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自身的心理状态,而作家的心理状态一般是由 社会的大环境以及词人生活的小环境生发而来的.该章主要探讨吴文英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对其创作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hlt20080902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3日
本文档为【东篱散曲与东坡词豪放风格之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917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6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0-06-03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