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戏曲概论

中国戏曲概论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戏曲概论null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

中国戏曲概论
null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原始歌舞原始歌舞代面代面参军戏参军戏踏摇娘踏摇娘二、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二、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以四大传奇和高明的《琵琶记》为代表。 null南戏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元杂剧演出广告元杂剧演出广告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传奇演出盛况传奇演出盛况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地方戏的表演情况地方戏的表演情况六、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兴起六、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兴起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都门纪略》记载徽班进京情况《都门纪略》记载徽班进京情况徽班戏人物脸谱徽班戏人物脸谱京剧表演京剧表演中国戏曲中人物造型的非写实特征 中国戏曲中人物造型的非写实特征 《茶馆》剧照《霸王别姬》剧照从脸谱颜色看角色 从脸谱颜色看角色 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黄色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表示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粉红色表示年迈气衰的忠勇老者;互灰色表示老年枭雄;金、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红脸(关羽)红脸(关羽)紫脸(常遇春)紫脸(常遇春)黄脸(字文成都)黄脸(字文成都)绿脸(武天虬)绿脸(武天虬)蓝脸(窦尔墩)蓝脸(窦尔墩)黑脸(包拯)黑脸(包拯)白脸(严嵩)白脸(严嵩)粉红脸(袁绍)粉红脸(袁绍)金银脸(金翅鸟金银脸(金翅鸟脸谱不可绝对理解脸谱不可绝对理解脸谱设色的象征意义是大体的指向,不可作简单、绝对的理解。脸谱设色的象征意义,仍有很大的灵活性。如红色一般表示忠耿,但《法门寺》里的太监刘瑾,勾的却是红脸,这是肤色的夸张,表现其养尊处优,权压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诈表情,一看就是一位擅权的太监。又如白色一般表示奸诈,而《野猪林》中的鲁智深,本是正面英雄豪杰,却偏偏勾成白脸。 null刘瑾(京剧《法门寺》)鲁智深(京剧《野猪林》)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戏曲表演中的行当戏曲表演中的行当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旦行:旦行: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吊金龟》中的康氏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吊金龟》中的康氏 彩旦:有时将其归入丑行,主要表现那些滑稽或凶蛮的青年女子,动作和化妆都极尽其丑。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 彩旦:有时将其归入丑行,主要表现那些滑稽或凶蛮的青年女子,动作和化妆都极尽其丑。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 净行 净行 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净之分。 正净:也称“大面”、“铜锤”或“黑头”,所表现的人物多为举止稳重者,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二进宫》中的徐延昭 正净:也称“大面”、“铜锤”或“黑头”,所表现的人物多为举止稳重者,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二进宫》中的徐延昭 副净:也称“二面”或“架子花”,多表现性格豪爽者,如张飞、李逵等,或奸邪佞幸者,如曹操、赵高 副净:也称“二面”或“架子花”,多表现性格豪爽者,如张飞、李逵等,或奸邪佞幸者,如曹操、赵高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武艺者,以武打翻跌见长,如《挑华车》中的黑风利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武艺者,以武打翻跌见长,如《挑华车》中的黑风利 丑行 丑行 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多在鼻眼间勾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有文丑、武丑、女丑之分。 文丑:指那些不具武艺的滑稽人物,脸谱勾豆腐块,又根据其身份、地位、年龄等区分为方巾丑、褶子丑、袍带丑、鞋皮丑、老丑等。文丑:指那些不具武艺的滑稽人物,脸谱勾豆腐块,又根据其身份、地位、年龄等区分为方巾丑、褶子丑、袍带丑、鞋皮丑、老丑等。武丑:指那些身具武艺的滑稽人物,又称“开口跳”,表演上以跌扑翻打为其特色,亦重念白表演 武丑:指那些身具武艺的滑稽人物,又称“开口跳”,表演上以跌扑翻打为其特色,亦重念白表演 丑婆子:即女丑,饰演那些或滑稽或凶恶的老妇人,如媒婆、店婆、禁婆等,多表演夸张、语言风趣。 丑婆子:即女丑,饰演那些或滑稽或凶恶的老妇人,如媒婆、店婆、禁婆等,多表演夸张、语言风趣。 包公戏片断欣赏包公戏片断欣赏赤桑镇元杂剧元杂剧一、元杂剧的产生: 元杂剧是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灭金前后(公元1234年)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戏曲艺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杂剧的体制:二、杂剧的体制:一本四折可以加楔子。“折”是音乐单元,相当于后来的“场”或者“幕”;楔子一般放在全剧的开端,相当于序幕,有时也在折与折之间,跟过场相似。 每折一套曲子属于同一诸宫调,要求一韵到底。 唱科白相间:剧本由曲词和宾白组成,还有对演员动作、表情以及音响效果的提示,称为“科”。 演员为为旦、末、外、净、杂,而旦、末的分行更细,以正旦、正末主唱,而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正末唱者为末本,正旦唱者为旦本。 剧本的最后是“题目正名”。 三、元杂剧主要作家作品资料三、元杂剧主要作家作品资料(元)锺嗣成《录鬼簿》 (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二种所记作家220多人;作品458种。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记有作品535种。 (清)李调元《剧说》:元人剧本见于百种曲,仅十分之一。可见元杂剧作品数量在1000种左右。 作品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元曲选》、《元曲选外编》。 关于元杂剧的分期研究:关于元杂剧的分期研究:以元朝延佑年间分为前后两期:元杂剧初兴于金末元初(公元1234年左右)到元至大德年间(公元1265年——1307年)日见繁荣。 1320年后逐步衰微。 前期鼎盛期,活动中心是大都,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高文秀、康进之、纪君祥等人。 后期是元杂剧创作的衰微期,活动中心在临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人。 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一、关汉卿生平与创作:一、关汉卿生平与创作: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号已斋叟。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安国(今属河北)人,一说大都人。他与当时著名戏曲家杨显之、费君祥、梁进之为挚友,与著名女艺人珠帘秀等交往密切。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作品中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流传至今而不朽。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互相映衬,显示了作家思想深度及伟大的艺术成就。《窦娥冤》在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作家不仅是中国的戏剧大师,而且也成为世界名人。另作散曲,现存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二、代表剧——《窦娥冤》二、代表剧——《窦娥冤》1、对《东海孝妇》故事的改造1、对《东海孝妇》故事的改造《后汉书》卷四十八《于定国传》 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告蝰人曰:“孝妇养我勤苦,我老,久累丁壮。”乃自经死。姑女告吏曰:“妇杀我母。”吏验之急,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太守竟论杀妇。郡中枯旱三年。   后太守至,自祭孝妇墓,天立大雨。岁熟。 《搜神记》卷十一所记《东海孝妇》 《搜神记》卷十一所记《东海孝妇》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 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 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 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实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旛,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旛竹而上,极标,又缘旛而下云。” 《窦娥冤》的变化与成功《窦娥冤》的变化与成功作品赋予了极强的现实社会因素,揭示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是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毫无过失。突出了窦娥的“贞节”和“孝道”,但它在剧本中的主要意义,却在于通过表现窦娥具有社会所赞同的一切德行,来强调她的善良无辜,使其悲剧“感天动地”。 一方面,则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造成她一重又一重的不幸。这一结果彻底颠倒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所要求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无论在剧情本身还是在观众心理上,都已掀起了巨大的感情浪涛。悲剧的社会根源被追讨。 《滚绣球》唱词 《滚绣球》唱词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更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如此带普遍意义的控诉,是受压迫者对黑暗的世间究竟有无公道可言的根本怀疑;只要类似的不公正还存在,它就永远是惊心动魄的。 南戏 南戏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又名“戏文”。因其主要用南曲演唱,为了区别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南曲”、“南戏”。由于南戏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被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在元代,南戏在南方的民间依然活跃。 一、南戏保存作品的情况 一、南戏保存作品的情况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一般认为是宋代的作品)、《小孙屠》和《错立身》(元代的作品)。 “四大南戏” : “四大南戏”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它们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剧目。 “南戏之祖”:高明《琵琶记》。 二、高明《琵琶记》二、高明《琵琶记》《琵琶记》的主要版本《琵琶记》的主要版本《赵贞女》 与《琵琶记》《赵贞女》 与《琵琶记》《赵贞女》 ——谴责负心; 《琵琶记》——有贞有烈赵五娘 全忠全孝蔡伯喈 1、主观的主题 2、客观的主题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与《牡丹亭》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与创作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中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曾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万历十九年上书议政,被贬官广东徐闻。万历二十一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临川。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创作上,代表作品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 二、从题词看《牡丹亭》的思想二、从题词看《牡丹亭》的思想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于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  对于主题思想的认识对于主题思想的认识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熙清新的春风。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汤显祖所师事的泰州学派、所服膺的李贽学说乃至达观的救世言行,都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游园惊梦》分析《游园惊梦》分析洪昇和长生殿 洪昇和长生殿 生平与剧作生平与剧作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生于明王朝覆灭后的第二年,青少年时代是在动荡中度过的。二十五岁以前就到过北京,后因家庭受到清王朝的迫害,弟兄都流寓在外。他再次北上,在京城度过了长期的国子监生的生活。《长生殿》经过了十馀年的努力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定稿。次年因在佟皇后丧期演唱这戏,得罪削籍回乡,从此失却了仕进的机会。晚年抑郁无聊、纵情湖山之间,在浙江吴兴夜醉落水而死。 洪昇的戏曲著作共有九种。现在保存的只有《长生殿》和《四婵娟》两种。《长生殿》的主题《长生殿》的主题洪升在《长生殿自序》中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 《长生殿》是传统的李、杨题材的新发展。李、杨题材具有新奇性和丰富性,历代作家对这一题材的处理,回避与增饰兼而有之,《长生殿》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突出“至情”和“兴亡”的主题,赋予了这一题材新的艺术生命。 研究资料研究资料章培恒:《洪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79。 徐朔方校注:《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0。 王永健:《洪升和长生殿》,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2。 孔尚任和《桃花扇》孔尚任和《桃花扇》一、生平一、生平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他早年受封建家庭的传统教育,并曾应科举试。幼年曾访过他父亲的好友通俗词曲家贾凫西,后来孔尚任《桃花扇》中柳敬亭讲《论语》,即借用贾凫西。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论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写《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回京后,他虽继任国子监博士等官,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 诗歌 诗歌26首倪柝声诗歌智慧书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诗歌鉴赏术语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桃花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最后脱稿的。二、创作二、创作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家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 孔尚任的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 。 三、《桃花扇》的主题三、《桃花扇》的主题分析“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描写了南明王朝覆灭。作者意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历史兴亡的普遍经验。剧中的李香君富于正义感,是戏曲舞台上少见的女性形象。《却奁》、《骂筵》等出,表现人物气节,寄托兴亡感慨。 研究资料研究资料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中华书局,北京,1962。 王季思、苏寰中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2。 袁世硕:《孔尚任年谱》,山东人民出版社,济南,1962。
本文档为【中国戏曲概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5-28
浏览量: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