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病理学——水稻稻瘟病

植物病理学——水稻稻瘟病

举报
开通vip

植物病理学——水稻稻瘟病第六组:杨孔祥江田2015.4.8Page*目录概述症状病原发生规律防治方法Page*概述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名火烧瘟、嗑头瘟。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方稻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病,可使叶片大量枯死,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发病,节瘟、穗颈瘟严重发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损失极大。Page*症状稻瘟病危害水稻的各个时期,由于危害水稻的时期...

植物病理学——水稻稻瘟病
第六组:杨孔祥江田2015.4.8Page*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概述症状病原发生规律防治方法Page*概述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名火烧瘟、嗑头瘟。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方稻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病,可使叶片大量枯死,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发病,节瘟、穗颈瘟严重发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损失极大。Page*症状稻瘟病危害水稻的各个时期,由于危害水稻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危害较大。 Page*(一)苗瘟秧苗三叶期前发病,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表现为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早稻苗期温度低不利于发生,温暖时如管理好,阳光照射多,也不利发生。 Page*(二)叶瘟叶上产生病斑的形状、大小和色泽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品种的抗病性的差异,肥水管理等关系而有不同,可以分为慢性型(普通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四种类型。 Page*1、慢性型典型病斑正面最初在叶片上产生褐色或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呈梭型,其病斑外层黄色,稍内红褐色,中央灰白色,并有褐色线贯穿病斑中央,背面有灰色霉层,其外围常有淡黄色晕圈,这淡黄色晕圈是叶片受病菌分泌毒素影响而呈现的中毒部层,细胞内叶绿体失绿,细胞壁解体,原生质出现空胞,外层的褐色部分是细胞中毒坏死,而尚未崩解的坏死层,中央的灰白色部分是细胞内含物及细胞壁都已崩解,是细胞分解层,又称崩解部。Page*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一般形状为椭圆形,也有不规则的病斑,并生有大量灰绿色霉层,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易感病期,肥水管理不当,常出现这种病斑,急性型病斑的出现往往是此病流行的预兆。如果天气变为干燥或经药剂防治后,则逐渐向慢性型转化。Page*3、白点型病斑白色,近圆形,大小约跨2-4条叶脉,一般是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在温、湿度适宜时受到侵染,经强烈阳光照射后形成,如短期气候条件有利,则转为急性型。Page*4、褐色型病斑小,褐色,通常局限于叶脉间,多表现在抗病品种和老叶上。此外叶舌、叶耳、叶枕也可发病,感病后初呈暗绿色,后变暗褐色,这些部位发病后,可引起节瘟和稻颈瘟的发生。Page*(三)、节稻瘟发生在稻节上的称节稻瘟,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蔓延至整个节变黑色,病部稍有凹陷,易折断倒伏。Page*(四)、稻颈瘟发生在穗颈或穗轴的枝梗上,病斑之初为淡褐色,后向上下扩展成黑褐色长斑,发病早的形成白穗,发病迟的谷粒不饱满。Page*(五)、谷粒瘟发生在谷粒上称谷粒瘟,病斑呈椭圆形,褐色,中央灰白色,发病迟的常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或黑褐色斑,谷粒不饱满。Page*Attention稻胡麻斑病 稻瘟病稻胡麻斑病田间分布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散发生,无发病中心病斑形状有棱形或锤形椭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大小较大,长为1-5cm,涉及叶脉多较小,长0.1-0.4cm,局限于2-3个叶脉间病斑颜色叶瘟病斑中央灰白色或灰绿色,外有黄色晕圈,有明显坏死线。叶斑大小相同,形状似芝麻,后期边缘暗褐色,无坏死线。为害状病斑短,色深,发病早,抽穗、灌浆期造成穗折断成白穗。病斑长,多出现在生长后期,严重时穗颈折断,不会造成白穗。病症病部灰白色或灰绿色,在25-28℃温度下保湿培养一天即有霉层。在25-28℃温度下保湿培养一天即有黑色绒毛霉病原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梨形孢属有性世代未定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属有性世代为旋晚硲菌属Page*病原PyriculariaoryaeCav.称稻梨孢(也叫做PhyriculariagriseaSacc.称灰梨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grisea9Hebert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Page*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影响稻瘟病病原爆发因素Page*1、①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②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③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初次侵染源越冬场所发生规律Page*2、①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②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③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利于发病。发生规律Page*3、①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②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③山区雾大露重,光照不足,稻瘟病的发生为害比平原严重。④偏施迟施氮肥,不合理的稻田灌溉,均降低水稻抗病能力。发生规律Page*防治方法(一)、选用高产抗病品种(二)、减少菌源(三)、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四)、药剂防治Page*参考文献1、石皎,任大明,李秀娜,等.水稻稻瘟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4):489-491.2、温小红,谢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90-195.3、张红生,吴云雨,鲍永美.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5):1-84、李杨,王耀雯,王育荣,于洁.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789-7925、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hHuPBPRohJSIAl0UMokZHbJ5KAIM0bpfnDo4m2CMzVrsty9spfwDVkoqCrlA1bw1CdAzEO2C9g8xhuAspAE5q#2
本文档为【植物病理学——水稻稻瘟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3
分类:医药类考试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