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痉症的辨证要点及针灸取穴 (2)

痉症的辨证要点及针灸取穴 (2)

举报
开通vip

痉症的辨证要点及针灸取穴 (2)痉症的辩证要点及针灸取穴罗文跃痉症一、概念痉症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可表现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二、临床表现肢体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痉病的证候特征。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发病多数较急,也有慢性久病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轻微项背强几几,或仅限于某一脏一腑、一经一络出现一定范围的拘挛、强急。邪壅经络,以发热胸闷,腹胀便秘为主;温热致痉以喷射性呕吐,自汗,口渴喜饮,两...

痉症的辨证要点及针灸取穴 (2)
痉症的辩证要点及针灸取穴罗文跃痉症一、概念痉症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可表现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二、临床表现肢体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痉病的证候特征。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发病多数较急,也有慢性久病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轻微项背强几几,或仅限于某一脏一腑、一经一络出现一定范围的拘挛、强急。邪壅经络,以发热胸闷,腹胀便秘为主;温热致痉以喷射性呕吐,自汗,口渴喜饮,两目上视,昏厥,谵语,牙关紧急为主;阴血亏虚是因禀赋素虚或失血失液、病后而发,伴神疲,气短,自汗等症。三、辨证要点辩外感、内伤致痉辩虚实寒热辨病位与脏腑三、辨证要点(一)辨外感与内伤致痉1、外感所致者,多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即使热邪直中,虽无恶寒,但必有发热、肢体疼痛等表证。2、内伤所致者则无表证。外感发痉内感发痉病因伴随症状发病病程病症辩证分型外泄诱发发热、恶寒急短实证热甚发痉素体虚弱无表症缓长虚证血不养筋辨证要点(二)辨别虚实1、痉病有寒热虚实,一般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大,外邪壅滞经络、热盛发痉、瘀血内阻属实证;2、产后失血、汗吐下后、久病体虚属虚证,手足蠕动而无力;辨证要点(三)辨别寒热1、外感风温、暑热、湿热,阳明胃热等属热证,见身热、烦渴、舌红脉数等症;2、风寒、风湿致痉,阳衰寒燥属寒证,见畏寒、舌淡脉紧等症。辨证要点(四)辨病位与脏腑1、痉症的发生与肝、心二脏及阳明胃府密切相关;2、肝:表现为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手足躁动、头痛壮烈;3、心;表现为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神昏谵语、四肢厥冷;4、胃府(阳明):表现为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壮热口渴、腹满便结。四、分型辨证要点(一)邪壅经络证辨证要点: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二)肝经热盛证辨证要点:高热头痛,口噤齿介齿,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分型辨证要点(三)阳明热盛证辨证要点: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四)心营热盛证辨证要点: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分型辨证要点(五)痰浊阻滞证辨证要点: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六)阴血亏虚证辨证要点:项背强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肉,直视口噤,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或低热。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四、痉症的针灸取穴(一)痉症的治疗大法祛邪扶正,急则舒筋解痉—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治其本。具体治法:外邪致痉—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内伤致痉—宜滋阴养血。虚实夹杂—宜泄热存阴,益气化(一)针灸取穴痉机分型较多,大多急重。取常见且针灸治之有效者,辨为下列二型:1、热甚发痉2、血不养筋针灸取穴1、热甚发痉(1).治则;泄热止痉。(2).取穴处方:大椎、委中、少商、阳陵泉、颊车。      针灸取穴3.方义:大椎属督脉,又为三阳之会。督脉为病,“实则脊强”(《灵枢·经脉》),故刺此穴,既可止搐镇痉,又能清泄阳热;少商,手太阳之井,为古人推崇之治痉要穴之一,《肘后歌》云:“刚柔二痉最乖张,口噤眼合面红妆,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刺少商”;委中系“血郄”,刺之可清血中之热,又为膀胱经之合穴,故对角弓反张有效;阳陵泉乃筋会.用其缓解筋脉之拘挛;颊车属局部取穴,治口噤不开。针灸取穴4.治法:大椎、阳陵泉、颊车俱用泻法留针。其中,大椎宜适当深刺(应避免过深误伤脊髓),先使针体成60度角向下,以气至法导出循督脉窜行之针感,施泻法1分钟~2分钟,继而提针至皮下,分别略偏向左和右深刺,复以气至法导出针感向左、右上肢放射,各施泻法1分钟~2分钟,留针期间可反复间断运针。少商、委中均以三棱针刺血。5.古方辑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五处、身柱、委中、委阳、昆仑主脊强反折,瘈疭癫疾头痛。”   《神应经·鼻口门》:“口噤:颊车、支沟、外关、列缺、内庭、厉兑。”   《神灸经纶·卷三》:“五痉脊强:身柱、大椎、陶道。”针灸取穴(二)血不养筋1.治则:培元养血,濡润筋脉。2.取穴:命门、肝俞、脾俞、风府、后溪。      针灸取穴3.方义:命门属督脉之要穴,能培元补肾,通利腰脊,为本方主穴。肝俞、脾俞为肝、脾两脏经气输注之处,肝藏血主筋,脾统血而又为生化之源,用此两穴可养血润筋,亦系治本之法。后溪为八脉交会穴而通于督脉,针之以遏痉止搐;风府更可消虚风内动之侯,用此两穴,乃治标之举。针灸取穴4.治法:命门、肝俞、脾俞用补法,风府、后溪宜取泻法。肝、脾俞留针时间3分钟~5分钟,余三穴留针至痉停搐止,其间可间断持续运针。针灸取穴5.古方辑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命门……瘈疭里急,腰腹相引痛,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针灸资生经·第四》:“肾俞、中膂俞、长强,主寒热痉反折”,“肝俞,主筋寒热痉、筋急手相引。”   《类经图翼·十一卷》:“角弓反张:百会、神门、间使、仆参(七壮)、命门。”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决》:“治脊强反折,刺督脉痖门一穴,应时立愈。”谢谢!
本文档为【痉症的辨证要点及针灸取穴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6
分类:医药类考试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