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篇一: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来源:发布时间:2013-03-0919:337763次浏览大小: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刘墉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刘墉《做个快乐读书人》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案作者:刘墉文章来源:会员上传刘墉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
篇一:做个快乐的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人阅读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来源:发布时间:2013-03-0919:337763次浏览大小: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刘墉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刘墉《做个快乐读书人》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案作者:刘墉文章来源:会员上传刘墉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7、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原因是(3分)8、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平常的读书活动中,你也没少积累各类名言,请写两条你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10、标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用原句回答)(4分)11、作家刘墉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精读"、"浏览",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相信你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你向大家推荐推荐你的读书方法?(3分)参考答案:7.女儿为参加读书比赛而囫囵吞枣的读书(意对即可。3分)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温习,常常思索。(4分)11、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意思对即可。示例:我向大家推荐的读书方法是边阅读边做摘抄,将作品中优美的句子,有哲理的句子摘录下来,这样,日子久了,积累的多了,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3分)搜索更多关于的资料篇三: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记叙文写作结尾法:奔腾--无声无息暖暖和和--冷冷清清吞吞吐吐--干干脆脆毫不犹豫--犹豫不决别具一格--普普通通熙熙攘攘--冷冷清清心惊肉跳--镇定自如理直气壮--理屈词穷一朝一夕--日久天长悔过自新--执迷不悟群策群力--孤掌难鸣废寝忘食--饱食终日沸沸扬扬--鸦雀无声翻来覆去--简单明了吵吵嚷嚷--冷冷清清唇枪舌剑--心平气和粗制滥造--精雕细刻安居乐业--颠沛流离正常--异常非凡--平凡特别--一般扫兴--高兴轻蔑--敬重开心--苦闷寻常--异常违背--遵循怀疑--相信强盛--衰败尊重--侮辱激烈--平静嘈杂--寂静美丽--丑陋信奉--背弃失信--守信率领--追随退化--进化凝结--溶解伟大--渺小聚拢--分散增添--减少活泼--呆板鲜艳--暗淡严寒--酷暑安谧--嘈杂温暖--凉爽柔和--严厉拒绝--同意清醒--糊涂荒芜--耕种清晰--浑浊坚强--软弱微云--浓云纯熟--生疏陌生--熟悉平坦--崎岖光滑--粗糙慎重--随便喜欢--厌恶痛快--难受幽静--喧闹崎岖--平坦刚强--软弱慌忙--镇定熟识--生疏伶俐--笨拙怕羞--大方镇定--慌张团结--分裂羞涩--大方严寒--炎热洒脱--拘谨明朗--阴沉沉重--轻盈迂回--径直清澈--浑浊脆弱--坚强饱满--干瘪衰弱--强健犹豫--坚定丰收--歉收复杂--简单淡妆--浓抹相宜--不宜自在--拘束平常--奇特勤劳--懒惰喜欢--讨厌密集--稀疏胜利--失败挺进--撤退宽敞--狭窄倾斜--竖直闻名--无名认识--陌生有趣--乏味舒畅--苦闷结束--开始紧张--轻松整齐--纷乱安全--危险撒谎--诚实慈祥--凶恶可爱--可恶紧张--轻松仔细--粗心附近--远方赞许--反对淡水--咸水高兴--难过飞快--缓慢精彩--平淡笨重--轻便紧张--松弛有趣--乏味听从--违抗诚实--虚伪承认--否认高兴--伤心起劲--没劲简单--复杂容易--困难熟练--生疏准确--错误温和--严厉暴躁--温和近处--远处气愤--欢喜粗心--细心美丽--丑陋洁白--乌黑高兴--痛苦宽阔--狭窄新款--陈旧兴旺--衰败团结--分裂敏捷--迟钝危险--安全常常--偶尔幼稚--老练含糊--清楚严重--轻微茂密--稀疏光明--黑暗微弱--强大杰出--平庸恶劣--良好灿烂--暗淡特殊--普通异常--平常简陋--豪华诚意--假意理屈--理直拒绝--接受惩罚--奖励迟延--提前示弱--逞强好心--恶意破碎--完整酥软--坚硬炎热--寒冷诚实--撒谎仔细--马虎聪明--愚笨空虚--充实伶俐--笨拙狭窄--宽阔晦暗--明亮勇敢--懦弱宽容--严格表扬--批评一向--偶尔善良--凶恶寂静--热闹聪明--愚笨穷苦--富裕精致--粗糙健康--虚弱忧虑--放心糟糕--精彩潮湿--干燥喜欢--讨厌危险--安全寂寞--喧闹奴隶--主人紧张--松弛统一--分裂繁荣--衰败精致--粗糙权利--义务近义词使用技巧:语中的近义词,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精心选用近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恩格斯在悼念马克思时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叶圣陶的《春联儿》这样写:"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有一天就死了。"唐弢悼念高尔基又是这样写:"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会的创造和拥护者,出身于劳动阶级的作家马克辛·高尔基,在莫斯科逝世了。"上面各例同样表达生命的终止,用词各不相同。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又是恩格斯的朋友,所以恩格斯选用了含蓄委婉又符合死者特点的词语:"停止思想"、"睡着了"。叶圣陶写老俞的小儿子,用了一般说法"死",表达客观发生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在悼念高尔基时,唐弢选用富有庄重色彩的褒义词"逝世",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热爱和深切的悼念。自然,死"的近义词许多。有的富有口语色彩,其中有的含有褒义,带有惋惜之情,例如:老了、走了、光荣了、去见马克思了;有的含有贬义,带有憎恶之情,例如:断气、挺腿、完蛋、翘辫子、见阎王。有的富有书面语色彩,也有褒贬义分,例如,含褒义的有:逝世、去世、谢世、长逝、永别、殉职、殉国、牺牲等;含贬义的有:毙命、丧命、暴卒等。有的语词只能用在皇帝诸侯身上如:薨、崩、驾崩、宾天等;有的只能用在僧人身上,如:、涅盘、坐化、圆寂;如用上道士身上升天,得道,成仙了等。可见,近义词十分丰富,要使表情达意十分贴切恰当,不能不精心选用。考点名称: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词义,字义的解释与辨析即是对词语意思的理解。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思,即词义。1、查字典或词典解释字词;2、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字义辨析: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b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2、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3、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4、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6、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7、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8、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9、不详、不祥:前者指不详细、不清楚;后者指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10、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11、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12、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13、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14、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15、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16、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17、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18、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19、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20、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c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2、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3、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4、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5、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6、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7、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8、处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10、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11、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12、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13、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14、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15、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16、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17、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18、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19、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20、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21、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是否真实。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写成"细水常流"。d1、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2、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3、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4、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5、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6、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7、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8、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9、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10、度过、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11、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e1、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2、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3、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1、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2、发奋、发愤:"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3、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4、发现、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5、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6、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7、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8、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9、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10、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11、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12、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13、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14、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15、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16、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17、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g1、改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2、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3、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4、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5、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6、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7、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8、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9、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10、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11、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12、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13、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14、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h1、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2、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3、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4、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5、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6、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7、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1、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2、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3、艰辛、艰难: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4、决、绝:"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5、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6、精密、周密: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7、截止、截至:"截止"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截止"读jiézhǐ;"截至"读jié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8、局面、场面: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9、交流、交换: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礼物)。10、聚歼、歼灭: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11、尽管、无论: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12、节制、节支: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13、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14、间接、简捷: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15、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16、精练、精炼、简练:"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17、鉴赏、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18、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惊愕"书吃惊而发愣;"惊骇"书惊慌害怕;惊恐"惊慌恐惧;"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19、经历、阅历: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20、激动、感动:前者指(1)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2)使感情冲动;(3)激荡。后者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21、检查、检察、监察:"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个人。22、教诲、教训: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23、辣手、棘手: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24、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25、急躁、暴躁: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26、激奋、激愤(激忿):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k1、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2、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3、开辟、开拓: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4、宽慰、安慰: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5、困苦、痛苦: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1、里程、历程:"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2、连接、联接: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3、流传、留传:前者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4、流畅、流淌:前者指流利、通畅;后者指液体流动。5、流逝、流泻: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后者表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态。6、滥用、乱用:前者指过多的使用,不必或不该用而用;后者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7、临近、邻近:前者指时间靠近;后者指地方靠近。8、列席、出席:前者指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后者指参加会议。9、黎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10、力行、厉行:前者指努力实践;后者指严格实行。11、留恋、流连、留连、流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同"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流离"(书)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12、连续、持续: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13、聆听、倾听、谛听:"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14、履行、执行:前者指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后者指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15、利用、运用、应用、使用:"利用"(1)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2)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应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使用"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16、刻画、刻划: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外,一般都应写成"刻画"。m1、漠视、忽视:都有"不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冷淡地对待;后者强调不重视。2、谋取、牟取: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3、面市、面世: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4、摸索、探索: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5、弥补、填补:都有"把不够的部分填足"的意思,"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填补"常与空缺、亏空、缺额搭配。(添补:补充用具、衣物等)6、名声、名气:"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名气"与"名声"相同,但用于口语。7、名义、名誉:"名义"指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名誉"个人或集体的名声,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8、蔑视、鄙视、藐视: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n1、脑袋、头颅: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2、年轻、年青:跟"年老"相对,都是形容词,有"年纪小"的意思。"年轻":(1)年纪不大,多指10岁到20多岁之间;(2)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3)"年轻"可引申为有精神,有活力;(4)指开创的时间不长(可用于人或事物)。"年青"只用于人:(1)指处在青少年时期;(2)指人外表、长相不老。3、努力、竭力:前者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词义轻,后者指尽全力去做,词义重。p1、破坏、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2、品位、品味: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3、批评、批判: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后者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4、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5、品尝、咀嚼: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6、评价、评介: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7、彷徨(旁皇)、徘徊: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后者指(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8、平定、评定: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q1、情义、情意、情谊:意义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比"情意"大。"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又可指人(个体)对国家的感情,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三者均可拆开来使用,如: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情深意长、深情厚意、深情厚谊。2、启示、启发:前者表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后者表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3、启示、启事:前者指启发指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4、启用、起用: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5、驱除、祛除: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6、清净、清静:前者指(1)没有打扰;(2)水清澈。后者指环境安静。7、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范围较小;"情境"指境地,范围较大。8、取消、取缔:前者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后者指明令取消或禁止。9、旗帜、旗号:前者指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术或政治力量等。后者指旧时标明军队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含义(多指借来做坏事)。10、启发、启迪: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11、祈望、企望:前者指请求希望,有内心祈祷之意;后者指希望,强调恳切性。12、缺点、缺陷:前者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后者指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13、权利、权力:前者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权、*、选举权都是"权利";后者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等都是"权力"。14、侵犯、侵害:前者指(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2)侵入别国领土;后者指(1)侵入而伤害(2)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15、权术、拳术:前者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后者指武术。16、轻率、草率:前者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后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17、强迫(pò)、强逼(bī):前者指施加压力使服从;后者重在给人以威胁。1、溶解、融解: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后者多用于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2、人、家伙:后者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3、溶化、熔化、融化:"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s1、思绪、心绪:前者指(1)思想的头绪,思路;(2)情绪。后者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2、势力、实力:前者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后者指实在的力量,多就军事或经济而言。3、事例、示例、实例:"事例"名词,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示例"动词,指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实例"实际的例子,重在具体的。4、闪耀、闪烁:前者表光彩耀眼,强调亮度,后者表光亮摇动不定,忽明忽暗,强调动态。5、事故、事件:就范围大小而言,"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较小,较具体。"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较大。("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6、十足、实足:前者指(物品)成色纯或十分充足。后者指数量足数的。7、熟悉、熟习、熟练:"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习)学习得很熟练。8、擅长、善于:前者重在某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后者重在长处、优点。9、舒畅、舒坦:前者指开朗愉快或舒服痛快;后者重在心里安定、坦然。10、收集、搜集:前者指使聚集在一块;后者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11、申明、声明: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12、声名、盛名:前者指名声,属一般用法;后者指很大的名望。13、思考、思虑、思索、思量:"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一般用法;"思虑"思索考虑,重在考虑;"思索"思考探求,重在探求;"思量"(1)考虑(2)方想念、记挂。14、生日、诞辰:人出生的日子,后者多用于所敬重的人。15、审查、审察:前者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后者指仔细观察。16、事务、事物;如果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要用"事务";如果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些事情事件),要用"事物",如小说反映的事物很复杂。17、竖起、树起:前者强调的是具体事物;后者指强调的是抽象的事物。18、竖立、树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后者指物体垂直立在地面,强调具体事物。19、实行、施行: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后者指(1)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2)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20、熟练、娴熟:"熟练"工作、动作因常做而有经验;"娴熟"与"熟练"相同,但用于书面语。t1、停止、停滞:前者指不再进行;后者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2、头脑、脑袋:词的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3、团结、结合、勾结: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团结"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褒义词。"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中性词。"勾结"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互相串通、结合,贬义词。4、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5、调节、调解、斡旋:"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解"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斡旋"指(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6、推委(诿)、推脱、推托:"推委(诿)指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推脱"指推卸(责任等)。"推托"指借故拒绝。7、体现、表现、呈现:"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1)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的(2)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呈现"显出、露出。(呈献:把东西或意见等恭敬的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8、通过、经过:前者指以人、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个目的。后者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9、体验、体味:前者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后者指仔细体会。10、推荐、推见:前者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组织或个人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后者指从某人或事物中推想出。w1、顽强、顽固:"顽强"指坚强、强硬,表示赞许之意。"顽固"指(1)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2)立场反动,不肯改变。多含贬义。2、委屈、委曲:前者指受冤屈;后者指曲折。用"委曲求全"一词时,可能有受点委屈的意思在内,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3、威望、威信:前者指声誉和名望(侧重名望)。后者指声威和信誉(侧重信誉)。4、违反、违犯、违拗:"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违拗"指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和长辈的主意)。x1、心里、心理:"心里",内涵单纯,常表现在外,具体指"胸口内部",多指在"思想里、头脑里"。"心理"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的总称,它还常常用来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心里"读xīnli,"心理"读xīnli。2、象、像:"象"适用于三种情况:1、作名词用,如"大象"。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等。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像"适用的三种情况是:1、作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画像""佛像"等。2、用作动词,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3、作介词用,有"比如""如同"(这个意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动
本文档为【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eyfwcs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20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