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数学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整合素材 新人教A版选修4-5(通用)

高中数学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整合素材 新人教A版选修4-5(通用)

举报
开通vip

高中数学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整合素材 新人教A版选修4-5(通用)PAGE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整合知识网络专题探究专题一 正确使用数学归纳法同学们在刚开始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常常会遇到两个困难,一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不容易理解,二是归纳步骤的证明有时感到难以入手.本专题将对两种常见的错误进行讨论、整理,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弄清它的实质,从而明确如何正确地使用数学归纳法.(1)缺少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有人觉得如果一个命题对于开头的一些自然数都成立,那么由P(k)成立导出P(k+1)成立是必然的,因此第二步归纳步骤是流于形式,证与不证似乎一样,显然这...

高中数学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整合素材 新人教A版选修4-5(通用)
PAGE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整合知识网络专题探究专题一 正确使用数学归纳法同学们在刚开始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常常会遇到两个困难,一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不容易理解,二是归纳步骤的证明有时感到难以入手.本专题将对两种常见的错误进行讨论、整理,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弄清它的实质,从而明确如何正确地使用数学归纳法.(1)缺少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有人觉得如果一个命题对于开头的一些自然数都成立,那么由P(k)成立导出P(k+1)成立是必然的,因此第二步归纳步骤是流于形式,证与不证似乎一样,显然这是不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归纳步骤所起的递推作用,如果没有递推性,那么一个命题可能对于开头的许多自然数都成立,但是一般的并不成立,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看.十七世纪法国卓越的数学家费尔玛考查了形如的数,n=0,1,2,3,4时,它的值分别为3,5,17,257,65537.这5个数都是质数.因此费尔玛就猜想: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式子22n+1的值都是质数.但是在十八世纪另一位卓越的数学家欧拉指出n=5时,=4294967297=641×6700417.是个合数,费尔玛的猜想错了.这就充分说明我们不能把不完全归纳法当成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二步不可缺少.(2)缺少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也有人觉得既然第二步归纳步骤中有递推作用,而且k又可以任意取值,这样就够了,有没有第一步P(1)无关紧要.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它忽视了第一步的奠基作用,因为如果没有P(1)成立,归纳假设P(k)成立就没有了依据,因此递推性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我们看一个这样的例子.【例】如果不要奠基步骤,我们就可以证明(n+1)2+(n+2)2一定是偶数(n∈N+).剖析: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k+1)2+(k+2)2是偶数.当n=k+1时,[(k+1)+1]2+[(k+1)+2]2=(k+2)2+(k+1)2+4(k+1)+4=(k+1)2+(k+2)2+4(k+2).由假设(k+1)2+(k+2)2是偶数,又4(k+2)也是偶数,所以上式是偶数,这就是说n=k+1时命题也成立.由此,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n+1)2+(n+2)2一定是偶数.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证明中缺少第一步奠基步骤,实际上,n=1时,(1+1)2+(1+2)2=4+9=13不是偶数,这说明使用数学归纳法时缺第一步不可.eq\x(应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n∈N+,eq\f(1,1×2)+eq\f(1,2×3)+eq\f(1,3×4)+…+eq\f(1,n(n+1))=eq\f(n,n+1).证明:(1)当n=1时,左边=eq\f(1,1×2)=eq\f(1,2),右边=eq\f(1,2),所以等式成立.(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eq\f(1,1×2)+eq\f(1,2×3)+eq\f(1,3×4)+…+eq\f(1,k(k+1))=eq\f(k,k+1),当n=k+1时,eq\f(1,1×2)+eq\f(1,2×3)+eq\f(1,3×4)+…+eq\f(1,k(k+1))+eq\f(1,(k+1)(k+2))=eq\f(k,k+1)+eq\f(1,(k+1)(k+2))=eq\f(k+1,k+2).由(1)(2)可知,对于任意的n∈N+,所证等式都成立.专题二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几种技巧在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一般说来,第一步验证比较简明,而第二步归纳步骤情况较复杂.因此,熟悉归纳步骤的证明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其实归纳步骤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证明问题,归纳假设“P(k)”是问题的条件,而命题P(k+1)成立就是所要证明的结论,因此,合理运用归纳假设这一条件就成了归纳步骤中的关键,下面简要分析一些常用技巧.1.分析综合法用数学归纳法假设证明关于正整数n的不等式,从“P(k)”到“P(k+1)”,常常可用分析综合法.eq\x(应用1)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有13+23+33+…+n3=(1+2+…+n)2成立.提示:这是一个等式证明问题,它涉及全体正整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关键是第二步要用上假设,证明n=k+1时,原等式成立.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左边=右边,所以原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k≥1)时,等式成立,即13+23+…+k3=(1+2+…+k)2.当n=k+1时,13+23+…+k3+(k+1)3=(1+2+…+k)2+(k+1)3=eq\b\lc\[\rc\](\a\vs4\al\co1(\f(k(k+1),2)))2+(k+1)3=eq\b\lc\(\rc\)(\a\vs4\al\co1(\f(k+1,2)))2[k2+4(k+1)]=eq\b\lc\[\rc\](\a\vs4\al\co1(\f((k+1)(k+2),2)))2=[1+2+…+k+(k+1)]2,即当n=k+1时,原等式也成立.综合(1)(2)可知,对任何n∈N+,原等式都成立.eq\x(应用2)设a,b为正数,n∈N+,求证:eq\f(an+bn,2)≥eq\b\lc\(\rc\)(\a\vs4\al\co1(\f(a+b,2)))n.提示:这是一个不等式证明问题,它涉及全体正整数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1)当n=1时,eq\f(a+b,2)≥eq\f(a+b,2),显然成立.(2)假设当n=k(k∈N+,k≥1)时,不等式成立,即eq\f(ak+bk,2)≥eq\b\lc\(\rc\)(\a\vs4\al\co1(\f(a+b,2)))k.则n=k+1时,要证明不等式成立,即证明eq\f(ak+1+bk+1,2)≥eq\b\lc\(\rc\)(\a\vs4\al\co1(\f(a+b,2)))k+1.在eq\f(ak+bk,2)≥eq\b\lc\(\rc\)(\a\vs4\al\co1(\f(a+b,2)))k的两边同时乘以eq\f(a+b,2),得eq\f((a+b)(ak+bk),4)≥eq\b\lc\(\rc\)(\a\vs4\al\co1(\f(a+b,2)))k+1.要证明eq\f(ak+1+bk+1,2)≥eq\b\lc\(\rc\)(\a\vs4\al\co1(\f(a+b,2)))k+1,只需证明eq\f(ak+1+bk+1,2)≥eq\f((a+b)(ak+bk),4).因为eq\f(ak+1+bk+1,2)≥eq\f((a+b)(ak+bk),4)2(ak+1+bk+1)≥(a+b)(ak+bk)2(ak+1+bk+1)-(ak+1+abk+bak+bk+1)≥0ak+1-abk-bak+bk+1≥0(a-b)(ak-bk)≥0.又a-b与(ak-bk)同正负(或同时为0),所以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这就证明了当n=k+1时,不等式成立.综合(1)(2)可知,对任何n∈N+,不等式eq\f(an+bn,2)≥eq\b\lc\(\rc\)(\a\vs4\al\co1(\f(a+b,2)))n成立.2.放缩法涉及关于正整数n的不等式,从“k”过渡到“k+1”,有时也考虑用放缩法.eq\x(应用3)求证:1+eq\f(1,2)+eq\f(1,3)+…+eq\f(1,2n-1)>eq\f(n,2)(n∈N+).提示: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关键是利用放缩、凑假设、凑结论.但要注意从n=k变化到n=k+1时增加了多少项,减少了多少项,一般用f(k+1)-f(k)研究增加或减少的项的多少.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eq\f(1,2),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n=k(k∈N+,k≥1)时,不等式成立,即1+eq\f(1,2)+eq\f(1,3)+…+eq\f(1,2k-1)>eq\f(k,2).当n=k+1时,1+eq\f(1,2)+eq\f(1,3)+…+eq\f(1,2k-1)>eq\f(k,2)+2k-1×eq\f(1,2k)=eq\f(k+1,2).∴n=k+1时,不等式成立.由(1)(2)可知:1+eq\f(1,2)+eq\f(1,3)+…+eq\f(1,2n-1)>eq\f(n,2)(n∈N+).3.递推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数列有关的问题时,有时要利用an与an+1的关系,实现从“k”到“k+1”的过渡.eq\x(应用4)设0<a<1,定义a1=1+a,an+1=eq\f(1,an)+a,求证:对一切正整数n,有1<an<eq\f(1,1-a).提示:数列类问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一般先用递推公式,后用归纳假设.证明:(1)当n=1时,a1>1,a1=1+a<eq\f(1,1-a),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n=k(k∈N+,k≥1)时,命题成立,即1<ak<eq\f(1,1-a).当n=k+1时,由递推公式,知ak+1=eq\f(1,ak)+a>(1-a)+a=1.同时,ak+1=eq\f(1,ak)+a<1+a=eq\f(1-a2,1-a)<eq\f(1,1-a),故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即1<ak+1<eq\f(1,1-a).综合(1)(2)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有1<an<eq\f(1,1-a).4.拼凑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关于正整数的命题(尤其是整除)时,从“k”过渡到“k+1”常用拼凑法.eq\x(应用5)对于任意正整数n,求证:an-bn能被a-b整除(对于多项式A,B,如果存在多项式C,使得A=BC,那么称A能被B整除).提示: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在于弄清n由k到k+1时,问题的变化情况,创造条件一定要用上归纳假设.证明:(1)当n=1时,an-bn=a-b能被a-b整除.(2)假设当n=k(k∈N+,k≥1)时,ak-bk能被a-b整除,那么当n=k+1时,ak+1-bk+1=ak+1-akb+akb-bk+1=ak(a-b)+b(ak-bk).因为(a-b)和ak-bk都能被a-b整除,所以上面的和ak(a-b)+b(ak-bk)也能被a-b整除.这也就是说当n=k+1时,ak+1-bk+1能被a-b整除.根据(1)(2),由数学归纳法知对一切正整数n,an-bn都能被a-b整除.5.几何法“几何类”命题的证题关键是先要从证n=k+1时命题成立的结论中,分解出n=k时命题成立的部分,然后去证余下的部分.eq\x(应用6)在同一平面内有n条直线,每两条不平行,任意三条不共点,求证:它们将此平面分成eq\f(n2+n+2,2)个部分(n∈N+).提示: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关键是找出由n=k到n=k+1时所增加的项.证明:设f(n)=eq\f(n2+n+2,2).(1)当n=1时,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部分,f(1)=2,故命题成立.(2)假设n=k(k∈N+,k≥1)时,k条直线将平面分成eq\f(k2+k+2,2)个部分.当n=k+1时,第(k+1)条直线与前k条直线交于k个点,使平面增加(k+1)个部分,即将平面分成eq\f(k2+k+2,2)+k+1=eq\f((k+1)2+(k+1)+2,2)个部分,所以n=k+1时命题成立.由(1)(2)得原命题成立.
本文档为【高中数学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单元整合素材 新人教A版选修4-5(通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言言无悔一生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3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高中数学
上传时间:2022-01-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