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柯 古汉语文选课件(1)

王柯 古汉语文选课件(1)

举报
开通vip

王柯 古汉语文选课件(1)null 《古代汉语》课件 安徽大学中文系 王柯 2010.4. 《古代汉语》课件 安徽大学中文系 王柯 2010.4. 绪论绪论 《古代汉语》是大学中文系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目的是 帮助大家提高古书阅读能力。 教学贯彻以下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努力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突出古代汉语特点。 从细微处入手,勤思敏学。 本课程共...

王柯 古汉语文选课件(1)
null 《古代汉语》课件 安徽大学中文系 王柯 2010.4. 《古代汉语》课件 安徽大学中文系 王柯 2010.4. 绪论绪论 《古代汉语》是大学中文系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目的是 帮助大家提高古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阅读能力。 教学贯彻以下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努力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突出古代汉语特点。 从细微处入手,勤思敏学。 本课程共144学时,跨两学期,每学期考试一次。考试以讲 课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闭卷考试,百分制。null 古代汉语·文选 第一单元null 本单元《文选》全部选自《左传》,各篇标题皆编者所加。 我国较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以 鲁国为中心,记述春秋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 要活动,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72),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 共269年,始年与《春秋》同,迄年晚28年。 文笔简练,叙事委婉。 原来独立单行,名《左氏春秋》,自西汉刘歆始,被视为《春秋》 的推演和解释,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公羊 羊》、《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皆儒家经典。 汉代即有人为之注,但都亡佚,现通行注本有《春秋左传注疏》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以及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1.郑伯克段于鄢(1/8)1.郑伯克段于鄢(1/8)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女子,名叫“武姜”,生了郑庄公 和共叔段两个儿子。 初:当初。史家追述往事常用“初”字开头。 郑武公:郑国国君。“武”是谥号,“公”是诸侯通称。诸侯分为 公侯伯子男五等,故又称“郑伯”、“鲁侯”、“秦伯”、“楚子”等。 申:申国,姜姓 武姜:“武”是丈夫郑武公的谥号,“姜”是娘家姓。 共叔段:庄公的同母弟,名“段”。“共”是国名,“叔”是排行”。 null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郑庄公是倒着出生的,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起名“寤生”,于是就很讨厌他。 寤生:倒着出生。“寤”借作“牾”,逆反、不顺。一说“寤”借作“梦”,“寤生”即“梦生”。 惊姜氏:使姜氏受惊,“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null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姜氏喜欢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但武公都 不准许。 亟:屡次、一再。 请: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请求。 null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等到庄公继承君位,姜氏又为段请求制作为封邑。 及:追赶上,这里指等到。 为之请制:替段要求制。 “制”,地名,又名“虎牢”。 null 公曰:“制,巌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地方随你 挑选。” 巌邑:险要的地方。 “巌”,高险,简化为“岩”。 “邑”,乡邑、 城邑。 虢叔:东虢国国君。制原属东虢,郑灭东虢,制遂为郑地。 死焉:死在那里。 “焉”,指示代词,代地点。 佗邑:别的地方。 “佗”,“他”的异体字。 唯命:“唯命是听、惟命是从”的省略。 null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姜氏又为段请求京,庄公答应了,让段住在那里,称他“京城大 叔”。 京:郑国地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 大叔:国君弟弟。“大”此义后写作“太”。 null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祭仲说:“都城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是国家的危害。 祭仲:郑国大夫,当时郑国国相。 都城:都城的城墙,“都”,都城。凡带城墙的地方都叫“都”, 《诗·小雅·都人士》郑玄笺:“城郭之城曰都。” “城”指城墙。 百雉:城墙边长三百丈。 “雉”,量词,指长三丈、高一丈。一 说“雉”是“紖/絼(音阵)”的假借字,义为“牛鼻绳”,引申为度 量单位。此王引之说。 null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先王留下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大都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不能超过国 都的五分之一,小都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 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 “参”借作“三”,后写作“叁”。 “国” 指国都。 中五之一:中等都城的城墙为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 “中”是“中 都”的省略,下文“小”也是省略。 null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现在京城的大小不合法度,不能成为国家的制度,否则,国君您 将忍受不了。” 不度:不合法度。 “度”,用作动词,合法度。 非制:不能成为国家的制度。教材云“不是先王的制度”,意思 与前重复。 不堪:忍受不了。 “堪”,经得起、受得起。 按:“君将不堪”语意承前,其前句号应改为逗号。 null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做,怎样才能避开它的危害呢? 焉:怎样、如何,疑问副词。王力语法体系不设“疑问副词”,而把修饰动词(如“辟”)的疑问词看作疑问代词,我们不取此说。 辟:避开、躲避,此义后写作“避”。 null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祭仲回答:“姜氏哪里会有满足?不如早做处理,不要使段的势力滋长蔓 延。 何厌之有:意即“何有厌”,宾语“厌”前置。 “何”,疑问副词,修饰“有”,教材误以为修饰“厌”。 “厌”,满足,此义后写作“餍”。 “之”,结构助词,帮助宾语提前。 为之所:字面意思是“给他安排一个处所”,而实际意思是“为他做出恰当处理”。“为之所、为其所、自为所”皆古代惯用语。 无:借作“勿、毋”,别、不要。 按:“无使滋蔓”语意完足,其后逗号应改为句号。 null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蔓延就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都难以刈除,何况是国君身居高位 的弟弟呢?” 图:图谋,这里指处理、对付。 宠:宠位、因受宠而居于高位。 按:“蔓,难图也”另起一层意义,其后句号应改为逗号;其中 “蔓”后也应逗断,使意义更清楚。 null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庄公说:“不讲道义的事做多了,一定会使自己垮台,您姑且等 着看吧。” 毙:倒下,不是“死”的意思,此谓垮台。 子:尊称对方。 姑:姑且、暂且,副词。 null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远地区除了服从国君,还要服 从自己。 既而:随后不久。 “而”,词尾(后缀)。 西鄙、北鄙:国家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地区。 “鄙”,边邑、边 远地区。 贰于己:既属于国家,又属于自己。 “贰”,两属、属于两个主 人。   null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状况,国君您将怎么办? 公子吕:郑国大夫,名吕、字子封。人名冠“公子”,表示此人 为诸侯之子。 国不堪贰:国家经受不了两属的状况,即一国不能有两君。 若之何:拿它/他怎么办。 “之”,代词,指两属状况。 null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如果要把国家送给太叔,我请求为他办事;如果不给他,那我请 求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与:给予,指把国家送给太叔段。 事之:为他办事,也就是跟随他、侍奉他。“事”用作动词。 无生民心: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生”,使动用法,“使……产 生”。 按:“则请除之”与“无生民心”意义连贯,“除之”后应改为逗号。 nullnull公曰:“无庸,将自及。” 庄公说:“用不着,他将会祸及自己。” 无庸:不用、用不着。 “无”借作“不”。 “庸”借作“用”。 自及:祸及自己。 “及”,赶上、从后面赶上。郑庄公言辞委婉,不言 “危害”。 null null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太叔段又把两属的地区收为自己的封地,一直到达廪延。 贰:两属的地区,名词。 邑:指封邑。 廪延:郑邑,在今河南临颍西北。 null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子封说:“可以动手了。地盘扩大了,他将会得到百姓的亲附。庄公说:“不讲道义,百姓就不会亲附,地盘再大也要垮台。” 子封:即上文“公子吕”。 厚:指土地增多。 不义不暱:意即“不义则不暱”,两者是因果关系。 “暱”,亲近、 亲附,是“昵”的异体字。 崩:倒塌,这里指垮台。 null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太叔段修筑城墙、聚集民众,修整武器装备,把士兵和战车组合 起来,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夫人姜氏将为他做内应——打开城门。 完聚:“完”,修筑城墙。 “聚”,聚集民众,一说聚集粮草。 缮甲兵:修整武器装备。 “缮”,修整、制造。 “甲”,铠甲。 “兵”,兵器、武器。 具卒乘:把士兵与战车组合起来。春秋车战,一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站在车上)、步兵七十二人(跟在战车两边)作为一个作战单位。 “具”,组合、配置。 “卒”,步兵。 “乘”,战车。 袭:偷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轻曰袭。” null郑:指郑国都城。古代国家可代指都城,都城也可代指国家。 夫人:指姜氏。 启之:为段打开城门。“启”,打开,句中用作为动,“为……开启”。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庄公得知太叔段偷袭的日期,说:“可以行动了!”命令子封帅领战车二百乘,去讨伐京城。 期:日期,指段偷袭的日期。 帅:率领。 以:连词,连接两个动作。 null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京城背叛了太叔段,太叔段逃到了鄢。庄公又继续讨伐鄢。 鄢: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伐诸鄢:意即“伐之于鄢”。“诸”是“之于”两字的合音。 null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五月二十三日,大叔段又逃往共。 五月辛丑:这一年的五月二十三日。古代以干支相配记日。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一天为“甲子”,第二天为“乙丑”,第一轮配下来,共十天。第 二轮依次是“甲戌”、“乙亥”、“丙子”……。相配六轮,共60天。 “辛丑”为第23天。 出奔:外逃避难。 null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事后,庄公把姜氏安置在了城颍,并对她发誓:“不到黄泉,我们 再也别见面了。”随后又后悔这番誓言。 寘:安置、放置,“置”的异体字。 城颍:郑国地名。 誓之:对她发誓。 黄泉:代指坟墓。   null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颍考叔是边邑颍谷的封人,听说这件事以后,就带上礼物去进献 庄公——想劝说他。 颍考叔:郑国大夫。 颍谷:郑国的边邑,在今河南登封西南。 封人:管理边境的官。 “封”,边境。 有献于公:对庄公有所进献,这是为劝说庄公找一个理由。 null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 庄公请颍考叔吃饭。吃饭的时候,颍考叔把肉放在了一边。庄公 不理解,问他为什么。 食舍肉:主语“颍考叔”省略。 “舍”,放下、放弃,此义后写作“捨”,现简化为“舍”,与屋舍的“舍”同形。 null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颍考叔回答说:“小人的母亲还活着,凡是小人吃过的东西,她 都吃过,只是还没吃过有今天国君给我吃的肉。请让我把它带回 去给母亲吃。” 尝:口尝,这里指吃。口尝的“尝”后写作“嚐”,现又简化为“尝”, 和表示曾经意义的“尝”同形。 羹:带汁的肉。 遗:赠给、送给,这里指带回去送给。   null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庄公感叹着说:“你有母亲孝敬,而我偏偏没有!”颍考叔说:“请 问国君,这话是什么意思?” 繄:语气词,无实义。 独:偏偏。 敢:副词,表示谦敬,意谓“冒昧地、大胆地进行某件事”。 null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庄公事情的原委告诉颍考叔,又告诉了自己的悔恨。 语之故:双宾结构,“语”,告诉, “之”代颍考叔,做间接宾语, “故”做直接宾语。 告之悔:也是双宾结构。   null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颍考叔回答说:“国君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挖地挖到泉水,与母亲在隧 道中相见,谁还能说不是‘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呢?”庄公听从了他的话。 何患:担心什么。 “何”,疑问代词,做“患”的前置宾语。 阙:借作“掘”,挖掘。 泉:地下深处的泉水,此为实指。 隧:用作动词,挖隧道。 然:这样,指示代词。 从:听从。 null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 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庄公走入隧道,唱道:“大隧之中,其乐融融。”母亲姜氏走出隧 道,唱道:“大隧之外,其乐洩洩。”从此母子二人不再仇恨,就象 从前那样。 公入而赋、姜出而赋:“公”与“姜”、“入”与“出”互文,意思是说 “庄公和姜氏出于、入于隧道”。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即从两个侧面描写同一个现象,两者在意义上互相补充。 “赋”,赋诗。 融融、洩洩:都是形容快乐的样子。 null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作者评论说:颍考叔是个笃厚的孝子。孝敬母亲,影响到了郑庄 公。 君子:作者发表评论时的假托人物,古书常见。 纯孝:笃厚的孝子。 “纯”,笃厚。 “孝”,孝子。 施:延伸、推广,这里可理解为“影响”。 null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诗经》说“孝子没有穷尽,永远把孝的精神带给同类”,大概就是说颍 考叔做的这件事吧? 匮:匮乏、穷尽。 锡:赐给、给予,“赐”的假借字。 其:语气词,表示推测。 是之谓:意即“谓是”。“是”,代颍考叔的所作所为,做“谓”的前置宾语。 “之”,结构助词,帮助宾语提前。 按:“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语意前后连贯,“尔类”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并删去“曰”后面的冒号。 2.齐桓公伐楚(1/13) 2.齐桓公伐楚(1/13)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进攻蔡国,蔡国溃败, 接着又进攻楚国。 四年:指鲁僖公四年,即前656年。 齐侯:指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君属于侯爵,故称齐候。 以:率领,介词。 侯之师:据《左传》前一年(《僖公三年》)记载,诸侯之师是 指鲁、宋、陈、卫、郑、许、曹、齐八诸侯国军队。 蔡:蔡国,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一带。 溃:溃败。 null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 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楚成王派使者来到诸侯联军,说:“君王在北方,在下在南方, 就是牛马发情奔跑也互相挨不着,没想到君王会进入我国,这是为 什么呢?” 楚子:指楚成王。楚虽称王,但本属子爵,故仍称“楚子”。 使:派出使者。 “使”,动词,后面省略宾语“使”。 与:往、到……去,“如”的假借字,教材误解为“介词,跟、和”。 处:居住。 北海:指渤海,齐国濒临渤海。 寡人:寡德之人,诸侯谦称自己,此“寡人”是楚使以自己国君口null 气说话。 南海:南边的海。楚国不靠海,但地处南方,故比照“北海”称 “南海”,极言相距遥远。 唯是:乃是、就是。 “唯”,副词,表示强调。 “是”,判断系词。 比较《孟子·告子上》:“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风马牛:因发情而奔跑追逐的马牛。 “风”借作“放”,因发情而 狂奔,这里作定语。 不虞:不料、没想到。 “虞”,料想。 之: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其作为句子的独立性(见郭锡 良主编《古代汉语》上135)。 涉:淌水过河,此谓“涉入、进入”。   null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以夹辅周室。’ 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国先君姜太公说:‘各国诸侯, 你都可以讨伐,以便辅佐周天子。’ 管仲:齐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曾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 召康公:周文王的庶子,名奭(音事),曾与太公望、周公旦一 起辅佐周成王,因受封于召、死后谥“康”,故称“召康公”。 先君:对本国已故国君的称呼。 大公:即姜太公,齐国的开国始祖,名尚,姜姓、吕氏。 null五侯九伯:泛指诸侯,“五候”即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九伯”, 九州之长(各地长官)。 女:你,第二人称代词。 实:教材云“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期望”,现一般认为是副词, 表示强调。 征:征讨、讨伐。 夹辅:辅佐。 “夹”指站在身边,修饰“辅”。 周室:周朝王室,此处代指周天子。 null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并且给我国先君划定了征讨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 陵,北到无棣。 履:指脚所践踏的地方,即齐国可以征讨的范围。 海:指齐国东边的大海。 河:黄河,上古的“河”一般指黄河。 穆陵:地名,即今山东临朐(音渠)的穆陵关。 无棣:地名,在齐国北境,在今山东无棣附近。 null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 复,寡人是问。” 你们的贡品包茅没有交纳,天子的祭祀供应不上,以至于无法缩 酒,我们来索取包茅;周昭王巡视南方,到你们这里就没有回去, 我们来责问这件事。” 包茅:扎成捆的菁茅。菁茅是祭祀用品,也是楚地特产。 不入:没有纳入。 “入”,纳贡,此义后写作“内、纳”。 不共:供应不上。 “共”,供应、供给,此义后写作“供”。 无以:字面意思是“没有用来……的东西”,可直接理解为“无法”。null缩酒:祭祀的一种仪式,把酒倒在扎成捆的菁茅上,让它渗下 去,象征神灵饮酒。 “缩”是“茜(音诉)”的假借字,“茜”见《说文解字》。 寡人:管仲以齐桓公的口气说话。 是徵:意即“徵是”。 “是”,指示代词,代“包茅”,作“徵”的前置宾语。 “徵”,索取、征求,简化为“征”,与征伐的“征”同形。 昭王:指周昭王。周昭王南巡时,淹死在汉水。 是问:意即“问是”。 “是”也是指示代词,代“昭王南征而不复” 这件事,作“问”的前置宾语。 null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 问诸水滨!” 楚国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进贡,是我们国君的罪过,岂敢不 供给?周昭王没有回去,那您只能去水边问问了!” 寡君:谦称本国国君。 敢:岂敢。 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此处以委婉语气否定管仲的责问。 诸:“之乎、之于”的合音字。 null 师进,次于陉。 齐国率领的诸侯联军向前推进,驻扎在陉山。 次:军队临时驻扎。 陉:即陉山,在今河南郾城南。 null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到了夏天,楚国国君派屈完为使者来到诸侯联军。诸侯联军向后 退却,驻扎在召陵。 屈完:楚国大夫。 如:往、到……去。 召陵:楚地名,在今河南郾城东。  null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桓公把诸侯军队整齐地排列出来,和屈完一起乘车检阅。 陈:列阵,句中用作使动,“使……列阵”,也可理解为“陈列,摆出来”。 乘:乘车。 null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 齐桓公说:“这难道是为了我自己?是要继承先君留下的友谊啊! 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 不穀是为:意即“为不穀”。 “不穀”,不善,诸侯谦称自己,句中做“为”前置宾语。 “为”,为了,介词。 “是”,结构助词。 先君之好是继:意即“继先君之好”,“先君之好”是“继”的前置宾语。 “是”也是结构助词。 null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屈完回答说:“君王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接纳我国国君,这正 是我国国君的愿望。” 惠:副词,表示谦敬,即把对方的行为看作对自己的恩惠。 徼福:求福。 “徼”,求取,“邀”的异体字,“彳”旁、“辶”旁互换,构成异体字。 敝邑:谦称自己国家。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是神主,不是神仙。 辱收:接纳、受容,指齐桓公说的要与楚国“同好”。 “辱”,副 词,表示谦敬,即把对方的行为看作为自己受耻辱。 null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军队作战,谁能抵挡!用这样的军队攻城, 什么城池不能攻克!” 众:士众,指军队。 禦:抵御、抵挡。“禦”简化为“御”,与御用的“御”同形。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 绥:安抚。“绥”本义是车上供人登车时手拉的绳子,象把手一样防止摔倒,引申为“安抚”。 null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君王如果使用武力,那么我们楚国就要用方城山作城墙、用汉水 作护城河了,您的军队再多,但也没有地方使用!” 方城以为城:意即“以方城为城”。 “方城”,方城山,在今河南叶县南,这里做“以”的前置宾语。 “城”,城墙。 汉水以为池:意即“以汉水为池”。 “池”,护城河,“以”的前置宾语。 虽:即使、纵然、再,让步连词。 无所:没有地方,“所”,处所。 null 屈完及诸侯盟。 屈完与各路诸侯签订盟约。 盟:结盟、订立盟约。 3. 宫之奇谏假道(1/16)3. 宫之奇谏假道(1/16)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要去讨伐虢国。 晋侯:指晋献公,晋文公的父亲。 复:再次。晋国为讨伐虢国曾向虞国借过一次路,这是第二次。 假道:借路,“假”借作“借”。虞处晋、虢国之间,晋要穿过虞才 能攻打虢,所以要向虞国借路。 虞:虞国,是周武王对自己叔爷爷虞仲后代的封国。 虢:虢国,是周文王对自己弟弟的封国。虞、虢两国虽小,但与 周王室血缘很亲。 null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宫之奇劝谏自己的国君:“虢国是我们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 了,虞国就一定跟着灭亡。 宫之奇:虞国大夫。 谏:规劝。 表:外表,这里指外围。“表”的本义是外衣,引申为外表。 从:跟在后面。 null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野心不可开启,外来的军队不可忽视。一次借路就已经很 过分了,岂能再借一次呢? 启:开启、启动。 寇:外寇、外来军队。 翫:玩忽、轻视、不当心。“翫”简化为“玩”,与玩物的“玩”同形。 谓:教材据清代王念孙的看法,解释为“为”的假借字,其实按 “谓”本来意义也能讲通。 其:语气词,表示反问。 再:第二次。 null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俗话说的‘腮帮子裹着牙床骨,失去嘴唇,牙齿就会受冻’,大概 就是说虞、虢两国关系的吧。” 谚:俗话、俗语。 辅:面颊,此义后写作“ ”,见《说文》。 车:牙床。 亡:失去、丢失。 其:语气词,表示推测。 虞虢之谓:意即“谓虞虢”,宾语“虞虢”前置。 null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 公:指虞公、虞国国君,因无谥号,只好称“虞公”。 宗:宗族。晋国始祖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其曾祖父季历(又称王季)和虞国始祖虞仲是亲兄弟,都是古公亶父的儿子。 古公亶父 太伯 虞仲 季历(后称王季) 昌(文王) 虢仲(北虢始祖) 虢叔(东虢始祖) 发(武王,西周建立者) 诵(成王) 唐叔(晋国始祖) null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跟随父亲, 因此没有继承王位。 大伯、虞仲:大王的长子和次子。 大王:周朝始祖古公亶父,西周建国后被尊为“太王”。 昭:古代宗庙中神主的次序分为昭和穆,始祖居中,左为昭、右为穆,昭和穆都是父子关系。 不从:没有跟在父亲身边。太伯和虞仲知道父亲要传位给弟弟季历,一起逃往江南。 是以:因此,“是”,指示代词,作“以”前置宾语。 嗣:继承。 null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虢仲和虢叔是季历的儿子,做过文王的大臣,对王室有功,受封 的典册还收藏在盟府。 虢仲虢叔:虢仲是北虢国始祖, 虢叔是东虢国始祖。两人都是季历的儿子,季历是始祖古公亶父的“昭”,他的儿子就是“穆”。 王季:即季历,西周建立后被尊称“王季”。 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盟府:国家收藏挡案文件的部门。   null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晋国连虢国都要消灭,对我们虞国还能有什么怜爱吗?况且对晋 国来说,虞国能比桓叔、庄伯的后代更亲吗,他非怜爱不可? 将虢是灭:意即“将灭虢”。 爱:怜爱、爱护。 桓庄:指桓叔和庄伯后代。桓叔是晋献公的曾祖父,庄伯是晋献公的祖父,两人的后代全被晋献公诛杀。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且其爱之也,能亲于桓庄乎?” “其”,代晋国。 “之”,代虞国。 null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桓叔和庄伯的后代有什么罪过,却把他们杀了?不就是因为他们 使晋献公感到威胁吗? 以为戮:字面意思是“当作杀戮的对象”,可以直接理解为“把他们杀了”。 唯:因为,“为”的假借字。   null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亲人因为身居高位而被感到威胁,都能遭到杀害,更何况我们以 国家地位使他感到威胁呢?” 宠:宠位、因受宠而居于高位。 偪:逼迫,“逼”的异体字,此谓使他人感到威胁、感到有压力。 犹尚:尚且、连……都。 以国:意即“以国偪”,动词“偪”省略。 null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虞公说:“我供奉神灵的祭品丰盛而且清洁,神灵一定会保佑我。” 公:指虞公。 享祀:指祭祀活动。 “享”,向神灵进献食物。 “祀”,祭祀。 丰絜:丰盛而清洁。 “絜”,清洁,此义后写作“潔”,简化为“洁”,与水名“洁”同字形。 据:依附。神灵依附于人,也就是说神灵保佑人、帮助人。 null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过:鬼神并不亲近人,只是依附德行。 非人实亲:意即“非亲人”。 “人”,前置宾语。 “实”,结构助词,作用同“是”。 “亲”,亲近、亲附。 惟德是依:意即“惟依德”。 “惟”,只、仅仅,副词。 “德”,前置宾语。 “依”,依附。 null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所以《周书》说:‘老天不亲近人,只是帮助德行。’ 周书:《尚书》分为“虞、夏、商、周”四部分,《周书》是其一 皇天:老天。 “皇”,大、伟大。 无亲:不亲近人。 “无”借作“不”,教材解释有误。 惟德是辅:意即“惟辅德”。 “德”,前置宾语。 “辅”,辅助、帮 助,也就是“保佑”。 null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周书》又说:‘黍稷并不芳香,完美的德行才是芳香的。’ 黍稷:指用作祭品的谷物。 惟:副词,表示肯定。 馨:香气。古人认为神灵享用祭品散发的香气。 明德:美德、完美的德行。 “明”,美好、美丽。教材释为“光明”不准确。 null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周书》又说:‘人们的祭品并没有改变,但只有美德之人的祭品 才算是真正的祭品。’ 易物:改变祭品。“物”指祭品。 惟德繄物:“繄”,语气词,今本《尚书》作“其”,两字的语法作用和词汇意义都相同。 null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按这样说,那么没有德行,百姓就不亲和、神灵就不会来享用祭 品。神灵依附的就在于德行。 如是:象这样,这里指象《周书》所说的这样。 非德:没有德行。 冯(音平)依:依凭、托附。 “冯”借作“凭”,此义后写作“慿”、“凴”,现又简化为“凭”。 null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如果晋国攻取了虞国,并且饰美德行、进献馨香的祭品,神灵难 道会吐掉不吃吗?” 明德:饰美德行。 “明”,使动用法,“使……美好”。 以:连词,连接“明德”、“薦馨香”两个动作。 薦馨香:进献馨香的祭品。 “薦”本义是给动物吃的草,引申为推荐、进献,现简化为“荐”,与本义“草席”的“荐”同形。 “馨香”指馨香的祭品。 null 弗听,许晋使。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许:允许、答应。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宫之奇只好带着族人离开了虞国,并且说:“虞国今年就不能举 行腊祭了。晋国这一次就要消灭虞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以:带领,介词。 不腊:不举行腊祭。 “蜡”,腊祭,年终举行的祭祀(祭先祖),句中用作动词。 更举:再次举兵。 “更”,副词,再次。 null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 这一年冬天,十二月初一,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醜逃亡京师。 丙子朔:十二月初一。 “朔”,每月的第一天。丙子日不一定都是初一,但这一天正好是初一,所以特地注明。 虢公醜:虢国国君名“醜”,此为北虢。 京师:周朝都城洛阳。 null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晋军回师的时候,驻扎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也把虞国消灭了。 馆:客人住处,句中用作动词,谓象客人一样住宿。 4. 烛之武退秦师(1/20)4. 烛之武退秦师(1/20)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侯、秦伯的军队共同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而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 晋侯:指晋文公。 秦伯:指秦穆公。 以:因为,这里是连词。 其:指示代词,代郑。教材曰“人称代词”,不确。 无礼于晋:晋文公流亡时,路过郑国,郑文公未予以礼待。 贰于楚:对晋国怀有二心、亲近楚国。这是指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帮助楚国。 null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南岸。 军:军队驻扎,动词。这是“军”的本义。 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南:氾水之南。氾水今已湮塞,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如果让烛之武去会见秦国国君,来犯的 军队必然会退却。”郑文公听从了他的话。 佚之狐:郑国大夫。 ·郑伯:指郑文公。 ·烛之武:郑国大夫。 秦君:指秦穆公。 null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 能力办事了。” 辞:推辞,省略主语“烛之武”。 壮:壮年,古代的壮年是指年轻的时候,与今不同。 无能:没有能力。 也已:语气词连用,相当于“矣”。 null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郑文公说:“我不能早日重用您,现在形势危急了才来求您,这 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是:指示代词,代前“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然:然而,连词,表示转折。 焉:语气词。 null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夜里烛之武缒城而出。见到秦伯,说:“秦晋两国共同包围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 缒:缒城,即用绳子吊着从城上放下来。 既:已经。 null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消灭郑国对您有利,那我就斗胆烦劳您的部下去消灭郑国。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以:用,介词,宾语“亡郑”被省略。 烦:烦劳、麻烦。 执事:办事人员。用对方身边的办事人员来称呼对方本人,是古代的礼貌方式。 null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过别国而把远方的土地当作自己的边境,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要灭亡郑国去扩大邻国的疆界呢?邻国的势力壮大了,您的 势力就变小了。 越:跨过、越过。 鄙远:使远方的土地成为自己的边邑。 “鄙”,“使……成为鄙。 焉用:安以、何以,疑问副词。 “焉、安”通用,“用、以”通用。 陪邻:增加邻国的土地。 “陪”,培土、培植,此谓增加土地。 “阝”旁、“土”旁互换,构成异体字。 “邻”指晋国。 邻之厚,君之薄:意即“邻厚则君薄”。 “厚”指势力壮大,“薄”指势力变小,两“之”字虽处主谓之间,但作用不是取消主谓独立,而是舒缓语气节奏。古汉语中很多虚词都有这种作用。 null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过郑国,让它作为贵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使者来来往往, 提供所需物资,对您也没有害处。 舍:放弃、舍弃。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处西部,如东方各国打交道,必须经过郑国,郑国正好是它一个歇脚地。 行李:即行吏,外交使者,“李”是“吏”的假借字。 共:供应、供给,此义后写作“供”。 乏困:指物资缺乏。 null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而且您曾对晋侯施以恩惠,他答应给您焦、瑕两个地方作为回报,但他 早晨渡过黄河,晚上就筑城设防,这是您所知道的。 且:而且,连词。 为晋君赐:给晋君恩惠。 “为”,动词,此处义为“给予、赠给”,并带双宾语,“晋君”是间接宾语,“赐”是直接宾语。 “赐”,名词,指所赐之物。 焦、瑕:两地名,都在今河南陕县附近。 济:渡河。 设版:意谓“筑墙”。此处比喻设防,委婉道出晋国以秦为敌。 null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晋国哪里有满足?既要把边境向东扩张到郑国,又要把边境向西 扩张,如果不挖取秦国领土,它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夫:语气词,表示议论开始。 东封郑:在东边郑国设立边境。 “封”,动词,设立边境。 肆:肆意,这里指肆意扩张。 西封:西部边境。 “封”,名词,边境。 阙:借作“掘”,挖。 焉:疑问副词,义为“从哪里”,不是“哪里”。 null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是损害秦国而使晋国受益,但愿国君仔细考虑。” 唯:语气词,表示希望。 图:图谋、谋划。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秦穆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和郑国结盟,并命令杞子、逢孙、杨孙防守晋 国,自己返回秦国。 说:喜悦,此义后写作“悦”。 杞子、逢(音旁)孙、杨孙:三人皆秦国大夫。 戍之:防守晋国。 “戍”,驻守。 “之”,代晋国。 按:“与郑人盟”语意未完,后面句号应改为逗号。 null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子犯请求进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帮助,我就没 有今天。 子犯:晋国大夫,名狐偃,晋文公舅舅。 之:代秦军。 微:无,否定副词,此处兼有假设意味。 夫人:彼人,那个人。 “夫”,“彼”的假借字。 力:助力。 不及此: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也就是说没有今天。晋文公依靠秦穆公 的帮助才返回晋国、当了国君,所以他这样说。 null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凭借别人的帮助,却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同盟,这是不明智; 以分裂轻视团结,这是不勇武。我们还是回去吧。”随后也撤军离开了郑国。 因:凭借、依靠。 敝:弄坏,这里指损害。 所与:同盟者,指秦国。 知:智慧、明智,此义后写作“智”。 以乱易整:以分裂混乱轻视团结整齐。 “乱”指秦晋联盟被拆散,阵营混 乱。 “整”指秦郑结盟,成为整体。 “易”,轻视,指子犯要求对秦作战。 武:勇武。仁、智、武都是古代崇尚的精神。 其:语气词,表示商榷。5. 蹇叔哭师(1/22)5. 蹇叔哭师(1/22)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死了。十二月初十,灵柩将要送 到曲沃停放。 庚辰:十二月初十。 殡:停柩待葬。古代风俗:人死先停柩,等待吉日再下葬。 曲沃:地名,晋国宗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东。   出绛,柩有声如牛。 队伍走出绛城,灵柩发出牛叫一般的声音。 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尸曰柩,无尸曰棺。null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卜偃让运送灵柩的大夫们跪拜,曰:“国君命令我们做一件大事:将有西 边的军队穿越我国,攻击他们,一定能获得大胜。” 卜偃:掌管卜筮的官,“卜”是职掌,“偃”是名。 君:指刚死的晋文公。 大事:国家大事。古代国家大事,一是战争,一是祭祀。 过轶:穿越。 “轶”本义是后车超过前车,这里指穿过。 按:“大事”后逗号应改为冒号。“过轶我”后句号应改为逗号。null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 杞子从郑国派人回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防务, 如果派军秘密前来,郑国国都就可以得到。” 杞子:即上篇课文说的驻守郑国的秦军将领。 管:锁,古代锁形如管,故“锁”叫作“管”,此处“管”比喻防务。 潜师:秘密行军。 国:指郑国国都。  null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秦穆公接到报告,就去咨询蹇叔。蹇叔说:“让军队疲惫地去奔 袭远方敌人,我还没听说过呢。 访:咨询,征求意见。 诸:“之于”的合音字。 蹇叔:秦国元老。 劳师:使军队疲劳。“劳”,使动用法。 非所闻:不是我听说过的事。这是不赞成对方意见的委婉说法。 null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疲劳,力量耗尽,远方的主人有所防备,这恐怕不行吧? 远主:远方的地主,指郑国。 无乃:大概、恐怕,副词,表示委婉的反问。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军队的行动,郑国必然知道。劳苦而无所获得,军队必然会产生抵触情 绪。而且行军千里,谁能不知道?” 所为:行动、动作。 勤:劳苦。 无所:无所得。 悖心:抵触情绪,不是叛逆之心。 “悖”,相反、违逆。 null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秦穆公听不进去,告辞了蹇叔。他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 们率领军队从东门外出发。 孟明、西乞、白乙:三人皆秦军将领。 “孟明”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的儿子。 “西乞”名术。 “白乙”名丙。 null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 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哭着送别他们,说:“孟子,我能看见军队出发,却看不见军队回来 了。”秦穆公听说后,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如果寿命适中,你坟上 的树已经有两手合把那么粗了!” 师之出:意即“师出”。 “之”,连词,取消主谓独立。 尔:你,第三人称代词,但带轻视意味,常称呼辈份、地位较低的人。 中寿:寿命适中。“中”,适中,指正常情况。蹇叔当时大约七八十岁,寿命超出常人,所以秦穆公说他寿命不适中、早就该死。 墓之木:坟墓上的树。 “木”,树木。 拱:拱把、两手合把。  null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禦师必于殽。 蹇叔的儿子也在军中,蹇叔哭着送别他,说:“晋国军队一定会 在崤山抵御我们。 与:参与。 殽:借作“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  null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 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崤山有两座大山:南山是夏后皋的坟陵,北山是当年周文王躲避风雨的 地方。你一定死在这两山之间,我到那里去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军于是就 向东进发了。 陵:大山。 夏后皋:夏代君主皋,桀的祖父。 “后”,君主,非前后之“后”。 文王:周文王。 所辟风雨:避风雨的地方。 “辟”,躲避,此义后写作“避”。 是间:两山之间。 “是”,指示代词,代两山。 焉:于是、于此、在那里。  东: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6. 晋灵公不君(1/25) 6. 晋灵公不君(1/25)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晋灵公行为不象国君:增加税收,用来装饰宫墙;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 看人躲避弹丸。 晋灵公:晋文公孙子。 不君:不行国君之道。 “君”,用作动词,有人读“郡”。 厚敛:增加税收。 “厚”,增加、加重。 “敛”,聚敛。 彫墙:装饰宫墙。 “彫”,雕画。 弹人:用弹弓射人。 “弹”,动词,弹射。 辟丸:躲避弹丸。 “辟”此义后写作“避”。 按:“不君”后句号应改为冒号,“彫墙”后句号应改为分号。  null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 问其故而患之。 厨师炖熊掌没炖烂,晋灵公就把他杀了,尸体装进畚箕,让妇人用车拉 着走过朝廷。赵盾和士会看见死人的手,就询问被杀的原因,并且为此担忧。 宰夫:厨师。 胹:炖煮。 熊蹯:熊掌。 “蹯”,兽足。 孰:熟烂,此义后写作“熟”。 畚:畚箕,用草绳编织的类似筐子的工具。 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国相,死谥“宣子”,故又称“赵宣子”。 士季:晋国大夫,名会,字季。 null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 继之。” 两人将要进谏,士会说:“谏言听不进去的话,就没有人继续进 谏了。请让我先去,如果不听,那您再继续进谏。” 将谏:主语是赵盾和士会两人,省略。教材误解为赵盾一人。 不入:不被接受。 “入”此义后写作“纳”。 莫之继:意即“莫继之”。 “莫”,否定性不定代词,义为“没有人、没有什么”。 “之”,前置宾语,代进谏,教材误解为“指赵盾”。 null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士会去拜见灵公,向前走了三次,直到屋檐,灵公才抬头看他。 说:“我知道犯的过错了,以后改正。” 三进:往前走了三次,主语是“士会”。 及溜:到了屋檐下面。 “及”,到、至。 “溜”,瓦沟下端滴水处,是“霤(音六)”的异体字,恰好和溜走的“溜”字形相同。 视之:主语是灵公。   null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士会叩头至地,回答说:“谁没有过错?错了能改,善行没有比 这更大的了。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古代最为恭敬的礼节。 null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诗经》说:‘万事无不具有开头,但很少有人进行到底。’照这样 说,能改正错误的人真是少极了。 靡不:无不。 “靡”通“无”,教材解释为“没有谁,作用同‘莫’”,稍曲。 鲜:少。 克:能够。 夫:语气词,表示议论开始。 如是:象这样,指象《诗经》说的这样。 null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国君能够坚持到底,那国家就巩固了,难道这仅仅是我们臣下所 仰仗的吗? 有终:做到底。 社稷之固:意即“社稷固”,“之”连接主谓,但不取消主谓独立。 赖:仰仗、依赖。 按:“岂惟群臣赖之”,问句,后应改为问号。 null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 废矣。” 《诗经》又说:‘周天子的职责没尽到,只有仲山甫来补救。’说 的是能补救过失。国君能补救过失,君位就不会废弃了。” 衮职:天子的职责。 “衮”,天子之服,代指天子。 “职”,职责。 有阙:有缺失,指没尽到职责。 “阙”借作“缺”。 仲山甫:周宣王大臣。 衮:衮服,这里代指君位,与前“衮”字不同。 null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灵公仍然不改。赵盾一再劝谏,灵公感到厌烦,就派武士鉏麑去刺杀他。 犹:仍然、依旧。 骤:多次、屡次。 患:厌恶、厌烦。 ·鉏麑:晋国力士。 贼:刺杀、暗杀。 按:“宣子骤谏”与下文语意连贯,后面句号应改为逗号。 null 晨往,寝门闢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鉏麑一早就赶往赵盾家,赵盾卧室的门敞开着。只见他穿着朝服, 正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坐着闭目养神。 寝:卧室。 闢:敞开。 盛服:穿着正式服装。 假寐:闭目养神。此“假寐”不应理解为“打盹、打瞌睡”,否则与下文“不忘恭敬”抵触。 null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 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鉏麑看到这种情景,退了出来,感叹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 姓的主人。刺杀百姓的主人,是不忠诚;背弃国君的命令,是不守 信。两样只要有了一样,就还不如死了好。”于是一头撞死在院中的 槐树上。 触:用头撞。《吕氏春秋·过理》云“触廷槐而死”。 null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饮酒,事先埋伏了甲士,要攻杀赵盾。 秋九月:秋天的九月。《春秋》记事,先纪年,再纪春夏秋冬四时,再纪月,最后以干支纪日。 晋侯:指晋灵公。 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 “饮”,使动用法,并带有两个宾语:“赵盾”是间接宾语,“酒”是直接宾语。 甲:铠甲,引申为穿铠甲的士兵,即甲士。 攻:意思是“杀”,是特殊用法。 null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 以下。 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察觉到了,快步登上殿堂,说:“臣下侍奉国 君饮酒,超过了三杯,就是失礼。”说完就拉着赵盾走下殿堂。 其右:赵盾的车右。古代一辆车乘三个人:中间是御手,左边是尊者,右边是车右。车右又叫“骖乘”,一般由勇士充当。 提弥明:
本文档为【王柯 古汉语文选课件(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0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4-15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