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举报
开通vip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 第一集 千古唐诗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 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 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 立,已经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 第一集 千古唐诗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 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 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 立,已经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因而李氏 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 十分推崇。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 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 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 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 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 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 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 计出来呢?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 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 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 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 等等等等,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 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 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都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 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而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 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 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 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 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 龄来 了,高唱着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喷涌而来:“汉家烟尘 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 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 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 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 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 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 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 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 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 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 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 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 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 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 飒。于是李商隐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他的歌声 是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 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 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 唱出了最后的失落。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 情最是台 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 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盛唐的律诗, 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大 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写起诗来能这么方便。宋、元、 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诗的影响。且不说个 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运动吧。北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只求把诗写 得朦胧,甚至晦涩,而不管有没有诗味。北宋后期兴起的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 奉为祖师爷,讲究用典,以无一字无来处相标榜。明代中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断然以“诗 必盛唐”相号召,只求把诗写得语气雄阔,锣敲得山响就行,管他是不是音乐!直到清末维 新运动起来后,传统的诗歌美学开始受到挑战,康有为才大声喊出了“意境几于无李杜,目 中何处着元明”,才终于敢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俯视唐诗。话虽说如此,但中国诗歌终于 从唐诗的磁场中跳出来,还是五四以后时白话文兴起以后的事。 第二集 独振新风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 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 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一样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的, 但没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下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宫廷诗人不必说,就是四杰这样 强烈要求转变风气的人物,诗歌风格也明显偏于华丽。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 吧,唱出来的也是“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这种诗与南朝 那些跟着皇帝起哄的诗人所作,几乎无法区分。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 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 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 邻是因长期瘫痪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命多艰,但都立志要 扫荡诗坛的积秽,革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造出一个 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 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 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丽文风的影响,因而颇 受后人非议。杜甫对此很是不平,曾断言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 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杰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滕王阁序》,是传诵千 古的名文。据说当时镇守南昌的都督阎某,把滕王阁修饰一新,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叫他女 婿先写好一篇记述滕王阁的文章,到时候假装是即兴创作来向宾客夸耀。宴会时,主人装模 作样让在座的人写。知情人都知趣地推辞,王勃却不知天高地厚,竟接过笔来真的写起来, 惹得阎都督勃然大怒。不过,唐朝人胸襟就是宽广,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时,阎某大为惊服,不但不生气,还主动请王勃接着写下去。“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黄昏时江边的这一幅秋景多么开阔,多令人神气飞扬!《滕王阁序》虽 然不算诗,但却是诗味醇厚的一首散文诗,其审美效应永不会衰变。文章以一首诗结尾:“滕 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 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朋友分手,一般总不免会有些伤感,这首诗却一反常情,认为只要是知己,即便分隔 天涯,也仍然像近邻一样。诗中没有一句解释的话,但天下升平,处处都有能给人踏踏实实 的安全感,却作为坚实的背景衬托在诗的背面。只有时代开放、清宁、透明度高,送行的和 被送的都根本想不起来会遇到什么意外的侵害,分手时才会有这么开朗的心情。“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了人类这种普遍的愿望,因而流传千古,成了随时都能被引用的名 句。 四杰中的杨炯曾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很显然,认为排名在卢照邻之前感到惭愧, 是故作谦虚,真正的用意是不服王勃。他恃才傲物,骂那些装模作样的朝廷官员为“麒麟楦”, 意思是麒麟的填料。问他此话怎讲时,他说耍麒麟的都是用布画麒麟蒙在驴身上,看起来像 麒麟,其实揭掉画皮,不过是一头驴。真是骂绝了!幸好他生在唐代,不然的话,光凭这件 事,就足以叫他掉脑袋。 卢照邻遭遇极惨,中风瘫痪十年,最后因无法忍受而投水自尽。他的《长安古意》中有 两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至今还不时有人引用的名句。 做父母的大概都给孩子教过几首唐诗,教的诗中大概也会有这一首吧:“鹅鹅鹅,曲项 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据记载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骆宾王是浙江义乌县人。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时,他写了一篇《讨武氏檄》,把武则天 有的没有的劣迹全兜出来抖搂了一番。据说武则天满不在乎,但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 之孤何托”时,不禁一震,听左右说是骆宾王写的以后,就说:“宰相之过也。人有才如此, 而使之流落不偶乎?”“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对激发朝廷百官起来反对武则 天,是极有煽动力的。徐敬业起兵失败后,据传说,他曾在灵隐寺这里潜藏,出家做了僧人。 有一天,宋之问来到灵隐寺,晚上在寺内独自散步,想做诗,但刚想好两句就接不下去了。 一个白髯苍苍的老僧,也就是骆宾王来到他跟前,问明情由后,就给他补了两句:“楼观沧 海日,门对浙江潮。”这种传说的含金量大概是不会高的。也许,宋之问这首《灵隐寺》非 常平庸,中间偏偏夹着这非常精彩的一联,后人就故意剥夺他对这一联的著作权吧。也许, 宋之问人品低劣,后人就编出这个故事,把这一联警句剜出来,归到骆宾王的名下吧。 初唐四杰开始冲破唐初宫廷诗风的束缚,使诗歌从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的圈子里跳出来, 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但是他们还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使唐诗总结过去,迎接未来。 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 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 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他的《感遇》三十八首,或讽刺现实、感慨时事, 或感慨身世、抒发理想,都表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春夏之 交,草木茂盛、青翠的树林里,兰草和杜若这类香草紫茎上开出朵朵红花,使满林的草木相 形逊色,然而毕竟是幽独的。年光易逝,秋风又起,空有阵阵香气,又能怎么样呢?诗中的 抒情主人公怀才不遇,像幽林里的红花无人欣赏,只有随着年光的流逝自生自灭而壮志难酬。 七世纪末,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派人远征契丹,以陈子昂为参谋。由于主将不力,军 事失利,他几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受到降职处分。他登上幽州台时,感慨万千,唱出 了他的千古绝句《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蓦地而来,戛然而止,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写景,也没有借景抒情。它明白如话, 用普通话来念,甚至连韵都不押。这是诗吗?不像,它只像一声长长的浩叹,只像一声宣泄 愤懑的长啸,像隐隐约约却使大地颤动的春雷,在呼唤万物苏醒。抒情主人公有如巨人一样 屹立在幽州台上,举目四望,涌来的是无古无今的孤独。没人理会,更没人理解,只有无法 抚平的惆怅在内心翻涌,终于化作两行涩泪滔滔而下。他眼里噙着饱含历史沧桑的悲哀,而 不是沮丧;他要及时发奋,而不是万念俱灰。这首诗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传诵千古,原因 大概就在这里吧。 第三集 吴中四士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 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 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 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世的诗人,都与诗坛 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以各自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叫吴中,因此 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他们在当时也都是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 下来了,但除包融以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 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 出家当了道士。唐玄宗曾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是四明狂客。他和李白是忘年交。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 贺知章也是个狂得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氏别业》)看到人 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带了买酒的钱,请主 人不必为如何款待而发愁。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他最为传诵的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 二首》) 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他“少 小离家”,“近来人事半消磨”,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这既展示了 他性格的放达,同时也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豪迈。 张旭外号张颠,以草书著名。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裴旻的舞剑,在当时并称“三绝”。 裴旻的舞剑看不到了,无从说起。拿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相比较,实在是独具只眼,其可 比之处就在于都是狂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顺乎自然而又出神入化的境界。据说他写草 书时,先要喝得醉醺醺的,狂呼大叫疯跑一气,然后才趁着酒劲儿拿起笔来一挥而就。 著名诗人李颀在《赠张旭》中说的可以证实这一点:“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 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张旭是苏州 人,戏称他为“太湖精”真是恰到好处。不过他留下的几首诗,却不像他的草书那么狂放, 像《桃花溪》这首诗所描述的那样,“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青溪何处边?”在淡淡的烟雾中,影影绰绰望见远处有一座高耸的桥,可是要找的地方 还是找不着。诗人来到一块突出水中的大石头上,问划船从这里经过的渔人:从桃花源里流 出来的桃花,流得青溪里到处都是,叫人怎么顺着流动的桃花去寻找桃花源呢?从表层信息 来看,不过是说诗人来游了一趟桃花源,尽管找不着洞口,可也并不着急。这是诗意的旅行, 是在寻诗。可是我们顺着诗人的足迹。再来找一遍看。青溪里这随着水波翻动的桃花,到底 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呢?“世中遥望空云山”,向哪里去找桃花源呢?这云封雾罩的桃花源, 是一个地方,但更像是人生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因此从深层意蕴看,这又是哲理的旅游, 是在进行层层深入的哲理思考。“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 在青溪何处边?” 张若虚的生平事迹都不可考,只知道是扬州人。他只流传下来两首诗。但《春江花月夜》 却 是古今传诵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原是南朝著名的昏君陈后主创作的,当时还谱了曲,可 以唱。后来,词和曲都失传了。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借旧题写新诗,是旧瓶装新酒。 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故乡扬州的种种感慨和想象。唐诗中把长江下游 宽阔的江面也叫做海,因此这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虽然说的是海, 指的却是浩茫茫的长江。诗就是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和夜晚这五个方面切入,把由此 引出的种种意象穿织组合在一起,反复咏叹拂拭不去的乡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望着一江春水向东流,月亮从宽阔的江面上升起,映着滟滟的江波,展现一片明澈。 诗一出手就渲染出一片浩阔、朦胧又透明的夜景,似真似幻,使人面对着无限的时空,仿佛 突然进入一种失重状态,进入一种寻求顿悟的深沉。由随波一泻千里的月色,诗人又想到江 流长在,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短暂,于是继续感慨地叹道: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 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 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天上水上,皓白无尘,只有这一轮孤月,在无穷的宇宙中永无终止的漂泊。月亮,最初 照见的是什么人?将要照见的又是什么人?人类生命的系列虽然是无尽的,但“今人不见古 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代一代的人都消逝了,只有滚滚滔滔的长江依然在滚滚滔滔的 流淌。这种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的感慨并不是一发不可收拾,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因为诗 人毕竟生活在唐代,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的可能性,所以只点到为止。接下来诗的脉络转换, 转入传统的游子思妇的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 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移动的月光,一定是正照着那女人的梳妆台,思念之情如同这皎洁的月色一样笼罩着她, 放下帘子也推不走,出去捣衣也拂不去。最后脉络再次转换,诗人由想象又回到现实: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 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看(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 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天已过了一半,快到落花时节,江水眼看就要把春天送走了;刚才看着升起的月亮, 又开始西斜,诗人却就是回不去,回家的路就像从碣石到潇湘一样遥远,不知道是否有人乘 月归去,反正自己只能望着江边的树荡起离愁。 全诗虽然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但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音调嘹亮,意境清澈而透明。 第四集 边塞诗人(上篇)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 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 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得既多又好的当数王昌龄。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 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 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 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所以叫王江宁,或是因为他是江宁人,或是因 为他在江宁做过官。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 活动。比如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得十分饱满酣畅;“黄沙百战穿金甲” 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哀愁,所以会那么无可奈何,就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 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这是真正的带着血丝的 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 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然而,把明月照边关这种 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 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这也就是说,从秦汉时期以来,一代一代的人都 一直在进行这样的万里长征,多少人就死在这边关上一去不复返。慨叹没有李广那样的龙城 飞将来挡住胡马,不让度过阴山,既痛惜自己无用武之地,不能报效国家,立功边塞,又深 切地同情边关将士长期征战,有家不能归的痛苦。诗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该怎样来避 免这种历史悲剧的重演。他只能幻想出现飞将军李广,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但同时他也深刻 地意识到“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就算能 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也是“白骨乱蓬蒿”,同样是个悲剧。这首诗读起来特别上口,每一个 音跟前后的音搭配得都恰到好处,我们着重从音调的和谐来读上一遍就会知道:“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他的《闺怨》就是写妻子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也是独出心裁的名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好朋友王之涣,年轻时以豪侠自命,爱击剑打猎,纵酒悲歌。他诗名很大,是 边塞诗人中重要的一家,可惜他命运不济,诗集失传,只留下来六首绝句。据记载,有一回 他和王昌龄、高适等人在酒店喝酒,正好来了一批艺人,于是他们约定,等会儿这些艺人唱 歌时,唱谁的诗最多,就说明谁的诗名最大,结果一个乐工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一个唱 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之焕说:乐工唱的是乡下人听的乐曲。等着瞧吧!果然,一个漂亮的 歌妓起来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那个歌妓又连唱两支歌,都是王之焕的诗。从这个文坛掌故就可以看出来,他在当时的 诗名有多大,这首《凉州词》是唐诗中的名篇。黄河从白云中滚滚流出,一座孤城被围绕在 万仞高山之中,显示出边塞风光的荒寒壮阔。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既可指羌笛吹着 表现征人思家的《折杨柳》曲子,也可指羌笛呜呜咽咽,似乎在怨恨塞外的杨柳不肯舒青涨 绿来遮掩荒寒。全诗既表现了征人的辛苦,又有一种豪迈的气势。“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鹳鹊楼》更是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诗人登上山西省永济县的鹳鹊楼,望着 惨淡的日头西沉,滚滚的黄河东泻,视线向东西两向伸延,使视野无限广阔。后两句由实入 虚,再推进一步,把视野再次拓宽。四句二十个字,字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 却展现出如此磅礴的气势,这简直是奇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王翰,也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斟进夜光杯,还有随军乐队在马上弹奏琵琶助兴,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怎么能 不痛饮!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也有几分无可奈何,但压不倒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情绪仍然是 乐观的。 这首诗只有盛唐人写得出来,也只有盛唐人能这么微笑着来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葡 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另一个重要的边塞诗人李颀,也擅长写七言古诗。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禄,却非常想做神 仙,服食丹砂,期盼着白日飞升。王维在《赠李颀》诗中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 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李颀最著名的诗是《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 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 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难能可贵的是,李颀不但同情“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汉族士兵,同时 还看到了“胡儿眼泪双双落”,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苦难。“胡儿眼泪双双落”再 用“胡雁哀鸣夜夜飞”来衬托,胡雁哀鸣与胡儿落泪这两个意象叠印在一起,是多么钻心刺 骨的审美刺激力!李颀的这种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战倾向鲜明的边塞诗人所没有达到的。就为 了这句话,中华儿女也应当在心灵深处塑一个巨大的铜像来纪念他。 第五集 边塞诗人(下篇)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他在《别韦参军》中 说自己“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 自然不会只出李白一个。他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有实际政治才干。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 才干最出色的,官职也做得最大的就数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 榆关,旌旗[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 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 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 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相 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写妻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是从三国时期以后人人套用的老诗题。高适这 一首虽然也还是写了“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但冲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的限制, 从战士出征时的心态、战事的紧急、战争的残酷,到军中苦乐不均、征人思妇与对和平的向 往等等,都一环扣一环组织在一起。这首诗就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进行曲,节奏强劲而又沉 着,声势浩大,使人听了由不得会精神振奋起来。 高适擅长写七言古诗,气势壮阔,开合动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七绝不多,但有 几首也能于小中见大,具有丰富的内蕴,境界高远。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诗人先极力渲染分手时环境的惨淡凄凉: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大雁南归。 在这种气候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但第三、四句突然一振,在这暗淡的天幕上 划出一道亮色,使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这正显示出盛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更多出几分豪迈, 多出几分自信。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 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 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就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 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岑参诗中有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 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 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辈稍长的 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 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概。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 高适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地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 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 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奇情异彩。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 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 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 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诗写“汉家大将西出师”,在“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的恶劣气候中行军。光从这种气氛的渲染就能使人感觉到,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所以 诗人信心十足地断定“虏骑闻之应胆慑”,因而要在“车师西门伫献捷”。这种百折不挠的 战斗精神,在其他边塞诗人的诗里很难找到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又一重要作品。这首诗,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新奇。“胡 天八月即飞雪”,按常情说,这种气候应当使人感到“愁云惨淡万里凝”才对。然而,作为 盛唐时期一个好奇的年轻人,岑参却忽发奇想,认为压在枝头上的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至今还经常有人引用的诗句往这里一搁,就 使阴暗的天空突然有了亮色,空气突然变暖了,从而也奠定了全诗豪迈乐观的基调。“中军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显现出一派异域情调。诗人眼尖,还特别注意到辕门上面 那高擎的红旗,白雪衬着红旗,色彩对比是那么强烈。红旗应当是在风中飘动的,只不过偶 然风停了,才垂挂着不动。这一特殊情况使诗人又设想入奇:似乎不是风逼着旗子一动也不 动地展开,而是旗子冻僵了大风也吹不动。由于用好奇的目光来取景,用入奇的笔调来描绘, 就使非常平常的送别场面,被描绘得那么绮丽豪放,使人百读不厌: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 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 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还应当提一提也以写古诗著名的崔颢。有人甚至说,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八 世纪上半叶,知名度最高的诗人就数他和王维。这至少说明他在当时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 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战斗,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歌》这首诗写边 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真是有声有色。 不过,他的名字是和《黄鹤楼》这首不朽的七律诗联系在一起的,还不如径直来读这首 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 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六集 山水诗人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 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 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 认为是远离时代的。其实不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乱 世,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那么,在太平时期,王维歌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 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么!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至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 三十七岁时,王维曾出使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中部,途中做了一首《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 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谓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 使安西》)这首诗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关三叠》,成为流传广远的送别歌词,用最普 通的词组成最普通的句子,一看就懂。但是情意又那么深长,音调又那么响亮,使人感到正 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没说出来罢了。“谓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开元末年,也就是公元八世纪四十年代初,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开始得势,把兢兢业 业治理国家的著名宰相张九龄挤出朝廷,这意味着政治局势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王维为了 逃避可能会有的意外,就开始过一种半隐半仕的生活。这是政治局势变化对他的影响。其实, 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他母亲长 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中年丧妻以后,他就没有再娶, 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独身生活。这时正是后来对祖国诗歌有深刻影响的禅宗蓬勃发展的时期, 他对禅宗的哲理兴趣越来越大。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 着不易把捉的禅理。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 值邻叟,谈笑无还期。(《渭川田家》) 抒怀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 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用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 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 孟浩然和王维是好朋友,在赠王维的诗《留别王维》中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可见他是把王维当知音的。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非常简单: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 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到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 襄阳。盛唐的大诗人,没有谁一生过得像他那么平淡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 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首诗是赠张九龄的。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的官位上被贬到荆州。由于欣 赏孟浩然的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写下 了这首境界雄阔的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写洞庭湖的云雾迷朦,波涛浩渺,写 得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孟浩然所以要把洞庭湖写得这么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是因为他要用湖来象征人间吧。在人世间他无依无靠,没有得力的人物来提拔他,就如同“欲 济无舟楫”——想过洞庭却找不到船一样。现在当过宰相的张九龄来了,给他官做,终于使 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坐观垂钓者”,也想到湖边来钓上一条大鱼,也就是想趁此机 会来干一番事业。只是很可惜,一生只活了五十二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是四十八岁了。 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因情造景,即有了某 种情,然后再找出某种相应的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出某种情 来。他是在山水诗中,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中,写出诗来的。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 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或者说,这是营造出来的一种化境,根本无法说清究竟是写景还 是抒情。在此之前,山水诗达到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的,不能说没有。但只有到孟浩然,才 懂得有意识地去营造这样的境界,提高山水诗的表现能力。再以他另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名 诗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 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孟浩然所做的诗中流传最广的是《春晓》这首诗,乍看只不过是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 谢,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的风雨声中,青春 容易消逝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是能想起许多失落的惆怅,其实诗的意蕴远不止这些。“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 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 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 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他父亲叫李客。“客”可能是对外来人的称呼,表明 他们不是当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 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 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蜀山青”的自然风 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古代各家各 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 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 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但也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传统束缚的胆识, 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 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从这些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 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是云,必须飞 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到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他“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 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 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阅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经当过道士,一门心思 地采药炼丹,求仙学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 命,身上老是带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 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 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监狱,成了囚 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 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 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 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 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妇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关山月》) 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这种诗李白也有。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游子思乡诗,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这首诗 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 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却偏生这种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 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着这样一种思乡的冷气,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 这首诗来。 孟浩然的诗把田园生活写得那么有滋有味。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不大相同。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 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 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 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旅行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 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么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至于他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 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倾]耳 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 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 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 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 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 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 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 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 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 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 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 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 童入京》)。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鸿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 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 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篇)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 一个。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在眼中。于是他毫无顾忌地卧 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呢? 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 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唐玄宗赏牡丹来了。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 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 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三 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 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彩,于是众声迎合,都来助兴。 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他不明白,只 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 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廷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这话其实信 不得。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按中国传统的价 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后人 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 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可如果他真的当宰 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 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唐玄宗善于鉴识人 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应当说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 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在这里遇见了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 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 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璘奉命征讨叛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 效力,就投在李璘的帐下。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 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到他大显身手了。 谁知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 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然而唐 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 之。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明,只说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 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 两人对饮(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 中与幽人对饮》)他喝得醉醺醺的,陶然自得地睡下了
本文档为【唐之韵解说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265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2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8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0-03-30
浏览量: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