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天天练(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天天练(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词鉴赏)

举报
开通vip

高中语文天天练(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词鉴赏)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内部讲义•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天天练(一)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

高中语文天天练(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词鉴赏)
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语文必修5理解性默写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修改病句之表意不明 内部讲义•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天天练(一)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①不材,蕲②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③,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历代杂文选》) 【注释】①樗栎(chūlì):都指无用的木材。②蕲:通“祈”,求。③矧:况,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应:照看    B.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   阖:关闭 C.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   饭:饭食    D.用之不能当其材       当:适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曰:“何难乎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苛政猛于虎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阿留“可笑事”的一项是(  ) A.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B.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 C.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 D.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 4、作者最后感叹道:“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今之士”的“不幸”,主要有哪些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其“不幸”的根源是什么? 答:                                                                                   5、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善是,何烦我为? 译文:                                       (2)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译文:                                       (3)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译文:                                       6、阅读下边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相应诗句。 江南行 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1)首句中“茨菰叶烂”不单交代了“别西湾”的时间,而且以哀景写悲情,通过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衬托出了夫妇别离的凄苦酸楚。次句中“莲子花开”              。 (2)运用对比,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前二句中“茨菰叶烂”与“莲子花开”的对比,一写离别,一写相思,强调了时间之久,寂寞之深。后二句中 。 高中语文天天练(二)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卻,导大窾   批:劈、击 C.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     5、原文中的“踌躇满志”作为成语,其在现代汉语中应该解释为什么。 答:     6、下面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奋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答:              高中语文天天练(三)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 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释】①燔椔翳:焚烧枯死的树木;②饫(yù):饱。 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石而清泉激    发:打开,挖开      B.却立而视之     却:但是 C.阴来相之      阴:暗地里,悄悄地    D.次其道途所经    次:依次罗列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晨往而夕忘归焉      一鼓作气,再而衰 B.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蔽于古而显于今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今其意乃若不足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3、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均能体现韩韩愈欣赏或赞美主人的一组是 ①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 ②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③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④今其意乃若不足 ⑤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⑥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4、把上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译文:     (2)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译文:     (3)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译文:     5、文中写王弘中自贬官以来,饱览自然风光,但仍然寄情山水,乐而忘返,其用意是什么? 答: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剑 客 贾岛         马 诗 李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房星:星宿名。《晋书·天文志》载:“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两首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内心的情感思想融入鲜明生动的形象之中。贾诗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用语率真,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的出众才能和远大抱负;            。 (2)剑客形象:一个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具有宏大理想的剑客,在机遇面前跃跃欲试,有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马的形象: 。 高中语文天天练(四)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之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建炎夏五月,侯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余惊怛,念侯性素急,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注:侯,称丈夫赵明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归赵氏      归:出嫁       B.亦复脱衣市易    易:交换 C.每朔望谒告出    朔:农历初一     D.比至,果大服柴胡  比:接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她和丈夫穷心尽力搜集、整理金石书画的是( ) A.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B.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 C.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   D.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译文: (2)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译文:     (3)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译文:       5、“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6、阅读下面的词和曲,回答后面问题。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中吕】阳春曲 秋思 周德清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结柔肠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楼外柳,眉叶不禁秋。 上述的词和曲均为闺怨题材,但内容和写法不尽相同。温词中的女主人公,是在“梳洗罢”才登楼远眺的,可见其登高是有目的的,尽管游子未归,但女子仍然深信不疑地等待着。“斜晖脉脉水悠悠”景中含情,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更是她绵绵不绝的愁情。 周曲                                                                                  。 高中语文天天练(五) 察 传  《吕氏春秋》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日:“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日:“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日:‘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日‘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之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已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夔者一而足矣 足:足够     B.得失之节也 节:关键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听到     D.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经:界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余方心动,而大声发于水上 B.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C.至于晋而问之         北救赵而西却秦 D.此圣人之所慎也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下列各项中,属于“察传”的方法的一项是(  ) A.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B.审之也,故国霸诸侯 C.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D.辞多类非而是,类是而非 4、从第二、三自然段中任选一种论证方法简要分析。 答:         。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矣. 译文: (2)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译文: (3)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君山 雍陶 题君山 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麻姑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曾三见沧海变桑田。 这两首诗都是写君山的七言绝句,题材体裁相同,但内容写法各异。前一首诗运用描写的表 达方式,描绘君山倒映水中的美景。起笔别致,不从正面写山体,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次句绘君山之色,通过水色与山色的比较,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后两句笔锋一转,将神话传说与景物描写融合在一起,用“二螺青黛”状写君山之形,表现君山的秀美。后一首诗: 高中语文天天练(六)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夫九合①之而合,一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 [注]九合:指齐桓公多次盟会诸侯。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亲:亲密   B.信之所及,尽制之矣    制:控制 C.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贞:纯正   D.人特劫君而不盟      盟:订立盟约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鲁请比关内侯以听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D. 听臣之言,国必广大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人主必信”的好处的一组是(  ) ①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②六合之内皆为己府 ③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 ④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⑤国必广大,身必安乐 ⑥夫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听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 译文:    (2)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 译文:    (3)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 译文:    5、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手法?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之思的七绝。 第一句,作者说故乡旧山也是暮春时节,但自己因为羁旅京城长安而无法回家,所以故乡风物与自己无关,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遗憾之情。 第二句,交代了无法回家的原因:因为被迫留在长安。具体什么原因,诗人没有明说,留待读者去思考。表达的是有家难归的伤感。 第三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回忆中故乡暮春的动人景物:在皎洁的月光下,在潺湲溪水的伴奏中,一树梨花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表达了一种荡气回肠的依恋之情。 第四句,                                     高中语文天天练(七) 郑子产有疾,谓于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崔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①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②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求,不刚不柔,布政优优③,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选自陈蒲清《古文观止•左传》) 注释:①汔(qì):差不多,将近。②式:助词,无实义。③竞:急。求:缓。优优:温和宽厚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懦弱,民狎而玩之  狎:轻视,轻侮    B.毋从诡随,以谨无良  谨:谨慎 C.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绥:安抚       D.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遒:聚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疾数月而卒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善哉!政宽则民慢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之遗爱也        有过之而无不及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的子产在病中对大叔的一番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观点:推行宽政要更难一些。 B.郑国的盗贼很多,与大叔不忍心行猛政有关联,但在他调兵攻打之后,盗贼稍有了收敛。 C.孔子对子产的称赞与落泪,与子产将“宽(德政)”放在“猛(严政)”之上密切相关。 D.制止残暴的抢夺者,因为他们从不惧法度,这是用平和的政治来纠正偏差的做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译文:      (2)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译文:      (3)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译文: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倡导的为政之道。 答:       6、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                                                                                   。 高中语文天天练(八) 游万柳堂记 (清)全祖望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qī 倾斜)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zuī 剥削,搜刮)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极土木之工  工:精巧      B.其在廷时无可訾      訾:指责,非议 C.累其土以成山  累:堆积      D.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  胜:尽,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穷极土木之工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C.其与时升降           吾孰与徐公美 D.其中径曲而深          其疾病而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柳之堂”是临朐相国冯公为自娱而建,占地广,清一色植柳,亭榭池塘与假山,点缀其间,足见冯公建园用心之深。 B.文章以对比手法,写临朐相国冯公“万柳之堂”的昔盛今衰,形象地揭示出“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的道理。 C.文章通过对“万柳之堂”占地之广、植柳之多、亭榭池塘与假山之互衬,流露出对冯公繁忙公余闲雅情趣的欣赏,赞扬冯公富贵而能赏山乐水的可贵品质。 D.文章叙议结合,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之堂”一事,因“游”而“记”,“记”而生发感慨,婉讽富贵而淫乐者,劝诫士大夫不要羡慕富贵,富贵了更不要搜刮民膏建园自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译文:                                        (2)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 译文:                                        (3)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译文:                                        5、冯公“万柳之堂”的“可爱”有何表现?作者对冯公“万柳之堂”持何态度?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史料记载诗人因为这首诗歌而“坐罪”,诗人自己也说过“却被梅花累十年”。试结合尾联作出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                                                                                     高中语文天天练(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椓①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庆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②。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③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注】①椓:挑拔。   ②朱方:地名。   ③忮(zhì)嫉妒、侵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景公苦之     苦:对……感到困苦 C.以徇于诸侯军   徇:徇私       D.后世以为法程   法程:法律,准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令其呼之曰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率诸侯以攻吴            挟太山以超北海 C.且留,吾将兴甲兵以杀之       且如今年冬,未修关西卒 D.封以其属斗             则齐国其庶几乎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与庆封是一对弑君的奸佞臣子,《吕氏春秋》从道义角度对此事进行了记载和评议。 B.齐景公时,庆封为相,景公趁他外出打猎的机会发动攻击,庆封战败外逃,最终在吴国就擒。 C.在崔杼被迫逃离家园向庆封求助时,庆封表现出患难与共的精神,帮助崔杼解决家祸,而崔杼却因无家可归而最后自杀身亡。 D.文章以庆封与崔杼的故事为例,说明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椓崔杼之子,令之争后。 译文:                                        (2)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 译文:                                        (3)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译文:                                        5、《左传》里对“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这件事也有记载,是这样描述的:“九月庚辰……崔子怒而出,其众皆逃,求人使驾,不得。……遂见庆封。庆封曰:‘崔,庆一也,是何敢然?请为子讨之’使卢满敝帅甲以攻崔氏。崔氏堞其宫而守之。弗克,使国人助之,遂灭崔氏,杀成与疆(注:成,疆,崔杼的两个儿子),而尽俘其家,其妻缢。敝复命于崔子,且御而归之。至,则无归矣。乃缢。”从这里看,《左传》十分重视描写的细腻和详尽,而《吕氏春秋》为什么对此写得较为简洁呢?请结合文章写作目的简要作答。 答:                                                                                     6、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秋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鲈鱼脍”,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便归。 (1)有人说首句中的“空”字写尽了秋天霜降后天地萧瑟之感。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 答:                                         (2)第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三四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高中语文天天练(十) 论贵粟疏 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②,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③。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⑤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注:①捐:抛弃,指流离失所。瘠:瘦弱,面黄饥瘦。②地著:即土著,定居在一地。③甘旨:精美的食物。④渫:流通。⑤复卒:免除兵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耕而食之   食:给……吃      B.故务民于农桑   务:使努力从事 C.贵粟之道     道:方法、途径     D.三曰劝农功    劝:劝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将以恤钟 B.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C.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其若是,孰能御之 D.民贫,则奸邪生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按务农——贵粟——以粟为奖赏的思路逐层推进,立论精辟,论述严密。 B.本文作为政论文,不是平实地就事论事,而是善作古今比较,综言利弊得失,且援引名言,具有很强的论辩说服力,风格流畅矫健。 C.“复卒三人”“乃复一人耳”,表明作者为赏罚公平、鼓励入粟者,主张降低对交战马者的奖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D.本人运用排比、比喻、设、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不乏激切深刻的感情和汪洋恣肆的气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译文:                                        (2)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译文:                                        (3)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译文:                                        5、原文第二段说“明主知其然也”,“然”具体指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答:                                         6、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 答:                                         高中语文天天练(十一) 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①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②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④。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④指危崖一树日:“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日:“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琦⑤,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渝渝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注:①昊敏树,清朝岳阳人 ②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③费甥、坡孙,昊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④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超上人”同。 ⑤湾待(qí),弯曲的岸边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平生以为胜期    胜:美好的    B.偕者二僧一客     偕:一起、同行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  旋:回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月下舟中仰视之      之二虫又何知 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稍上,乃不见        设九宾于礼,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描写月夜洞庭湖的湖光远景,叙述有关的神话传说,景色与神话交织,出色地再现出洞庭湖月夜的幽静安谧和神秘奇异。 B.由黎君说的“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这一句话引发,大家联想起当年苏轼赤壁之游,朗诵起《前赤壁赋》中的咏月名句,表现了众人对苏轼的怀念。 C.舟出香炉峡之后,文章着力点染背风处水平如镜,波澜不兴,响山前湖水下有地道通吴中,水底宫殿“神人金堂”的神话,描述简洁,意韵无穷。 D.文章结尾,描述舟中乘兴夜饮的情状,同时点染出超上人少饮啖梨的雅趣,洋溢着清醇、温馨、醉人的情感,显现出洞庭览胜的独特神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译文:        (2)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 译文:       (3)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 译文:      5、请简要回答:月夜泛舟共有几人?最后“寻山以归”的是哪四个人? 答: ;        6、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次韵赏梅 黄庭坚 安知宋玉在邻墙?笑立春晴照粉光。①淡薄似能知我意,幽闲元不为人芳。② 微风拂掠生凉思,小雨廉织洗暗妆。只恐浓葩委尘土,谁令解合反魂香。 注释:①宋玉:战国时的辞赋家。②元:原。 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高中语文天天练(十二) 刺世疾邪赋 赵壹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媀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柁,坐积薪而待然?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姸?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
本文档为【高中语文天天练(文言文阅读与古诗词鉴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8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8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3-21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