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学内容答案

心理学内容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心理学内容答案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才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包括:1)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2)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3)意志过程(采取行动、执行决定等)。个性心理包括:1)个性倾向性:指一个人所具...

心理学内容答案
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才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包括:1)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2)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3)意志过程(采取行动、执行决定等)。个性心理包括:1)个性倾向性: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1)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2)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3)性格(谦虚、勤奋、合群、勇敢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相互密切联系:1.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2.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会制约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从而对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色彩。心理学研究意义:1).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作用;2)有助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破除迷信、摒弃偏见的理论武器;3).是教育学阐明教学原理各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教学法的知识基础;4)对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心理学首要任务是描述和测量人类的心理现象,寻找其规律性;2、理解和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人的心理。实际上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3、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预测和控制心理活动。心理学的分支:1.普遍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3.教育心理学;4.实验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社会心理学;7.劳动心理学;8.临床心理学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9心理学研究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以实事求事的态度进行研究;2).发展性原则:用发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3).系统性原则:考虑内、外因素的关系和制约作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或预置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而后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三变量:1、自变量2、因变量3、无关变量;测验法:又称心理测验,是运用测量工具衡量心理、行为特征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问题在的回答,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适用于个体、团体。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16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德国哲学家冯特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0世纪心理学三大派别:1.行为主义学派;2.格式塔学派;3.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创立。基本特点:1)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2)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式是经历学习过程的;3)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获得的。格式塔学派。德国心理学家魏太莫首创,代表人物考夫卡、苛勒。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有关知觉的过程,它重视整体的观点,重视部分之间的联系。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理论基础是医学的临床经验。主要特征:1)理论根据是根据对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2)研究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3)研究个人当时的行为,追溯其过去的历史,以探明目前行为构成的原因;4)强调人类本能对以后行为发展的重要作用,把性冲动看作人类主要本能。心理学现状:本世纪30年代以来,心理学特点归纳为:1)派系融洽,兼收并蓄;2)学科融洽,促进发展;3)注重应用,日益广泛。第四节:科学的心理观22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1)动物演化的研究表明,动物心理发展和动物神经系统发展相适应。动物神经系统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2)个体发展史说明,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脑发育得越完善,心理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就越高。3)近代医学表明,心理现象与脑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高度发展的人的心理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应: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人的心理虽来自客观现实、反映客观现实,心理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客观的,但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3)人的心理在社会生活中、实践中产生发展。心理活动依赖着人的大脑和客观现实。人心理与动物心理区别:1)人有意识;2)人还有无意识;3)人能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劳动创造了人,使动物心理转变为人的心理。劳动是一种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人区别于动物的心理、意识、语言、智慧和能力等重要特征都不是天生的,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发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第二章:脑和心理35第一节神经系统和脑人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巨大信息处理库。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神经元之间这种联系的部分叫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联系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转换处理,是神经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简单方式。神经系统的构造:1.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负责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是人体的“司令部”,包括脑和脊髓,而脑又包括脑干、小脑、前脑。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全身,通过神经纤维与其他组织器官相联来接受刺激信息,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填空或判断:脊髓是简单反射中枢,调节肌紧张反射、排便、排尿等;脑干是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调节呼吸、循环、代谢等;其中网状结构对觉醒和活动起重要作用;小脑调节身体姿势平衡,协调肌肉动作;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类思维、意识的器官;丘脑是感觉中枢;下丘脑是内脏调节中枢,管理内分泌活动和内脏器官,参与调节情绪活动;第二节脑的活动基本方式反射42反射的类型:1.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的、不学而能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学会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1)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2)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是由斯金纳提出来的。第三章:注意55第一节:注意概念55注意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在人的心理过程之中,参与到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之中。注意是保证心理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注意的特征:1.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2.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集中选择对象上,抑制其它心理活动。注意的外部表现:A适应性运动;B无关运动的停止;C呼吸运动的变化;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注意形式。有意注意是人们完成学习、工作、劳动的必要条件。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节: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66注意的规律: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C.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D.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本身的状态。A.需要和兴趣;B.心境和情绪;C.精神状态。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2)培养间接兴趣;3)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内外干扰。注意分散的防止(五种方法):1.端正姿势;2.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防止疲劳;5.有固定的学习地点。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充分运用无意注意规律。2.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2).培养学生克服干扰的意志力;3).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定方法,促使学生注意听讲。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1).一方面要求学生紧张地注意;2).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依靠无意注意来学习;3)让学生对新课题、新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第三节:青少年注意品质的培养75注意品质:(即注意力)1.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对象上。青少年注意的特点: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2、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提高;3、注意的范围、分配和转移品质迅速发展。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3、加强意志锻炼;4、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第四章:感觉和知觉86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念86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产生、依赖两个条件:1.刺激物必须是某种感觉器官和适宜刺激物;2.人本身必须有健全的分析器。分析器组成:是一种复杂神经结构,有三部分,1.感受器;2.内导神经;3.神经中枢。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是对身体外部刺激物的感觉,感受器位于体表。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是对身体内部的状态的感觉,感受器位于体内。包括:饥饿、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本体感觉是对自身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感受器位于肌肉、韧带和耳内。包括:动觉、平衡觉。知觉的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1)时间知觉:是反映物体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征的知觉。2)空间知觉:是反映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3)运动知觉:是反映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和位移快慢的知觉。社会知觉:1)个体知觉:通过对一个人的外表和言语来认识个人的心理特点和品性。2)人际知觉: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们相互感知时彼此形成的态度、情感等。3)自我知觉:通过对自己的言行来观察、认识自己。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知觉常常是几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知觉的主观映象有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有的不符合。错觉: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错觉产生原因:1)生理性的;2)心理性的;3)经验习惯性的。第二节:感知觉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94感受性的概念——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都有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的叫感受性。感觉阀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强度)。感觉的下限——刚能引起感觉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阀限。感受性可分为:1.绝对感受性;2.差别感受性。感觉阀限分为:1.绝对感觉阀限;2.差别感觉阀限。)(感受性和感觉阀限是反比关系,在特定的范围内,阀限越小,则感受性越高。)感觉的一般规律:1)适应现象: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类感觉之间或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现象。3)感受性的练习。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恒常性;4、知觉的理解性。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直观教学上,根据感知觉规律,正确运用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直观教学的形式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1)运用对比的规律进行教学;2)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进行教学;3)多采用化静为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三节: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104青少年感知的特点:1.感受性的不断提高;2.知觉的精神性进一步发展;3.知觉有意性和目的性更加提高;4.逻辑性知觉开始出现。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1.保持和提高感官的功能;培养观察能力: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2)掌握观察的方法:A.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B.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C.观察进还要善辨多思;D.要做好观察的总结。3)加强观察训练。第五章:记忆111第一节:记忆概述111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作用:1.知识经验的积累;2.个体心理的发展。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的时间:1)感觉(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2.按记忆的内容:1)形象记忆、2)语词—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动作记忆3.按意识参与程度:1)外显记忆、2)内隐记忆4.按记忆的性质:1)情境记忆、2)语义记忆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把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象记住。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保持与遗忘保持——是过去经历的事情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是对信息编码、储存的过程。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或重现的现象再认与.重现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重现经验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把它回忆出来。影响识记的条件主要有:1)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2)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的影响。无意识记是一种被动的自发的识记,有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的识记。识记和保持是重现的前提,重现则是识记和保持的必然结果。识记以表象记忆和语词两种形式存于脑中。遗忘的原因:有病理性和非病理性的两大类。病理性的原因之一的脑退化或损伤。非病理性的原因主要包括:一、记忆痕迹的消退,二、记忆痕迹的干扰而发生抑制。三、大脑产生了“超限抑制”,即大脑的神经系统长期细胞工作后由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超负荷而产生保护性抑制,这种抑制也会使记住的东西遗忘掉。遗忘规律:先快后慢。遗忘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先多后少,程负加速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发现遗忘规律的第一个人。第二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25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教学过程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任务;2.要注意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教学;3.重视复述训练;4.注意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如何减少遗忘):1、复习要及时可有效防止识记后急速发生遗忘;2、复习要适量复习的内容和数量要适量,不可过多布置作业和练习;3、复习计划要科学按复习分量大少进行分散与集中复习4、适当的超额学习记忆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序的次数;5、复习要做到经常性和多样性复习要经常性,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时以分散为主,阶段总复习为辅。第三节: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132良好的记忆品质:1、敏捷性记忆速度的快慢;2、精确性记忆事物的精确度3、持久性保持时间的长短;4、准备性能否根据需要迅速地把需要的事物提取出来。青少年记忆的特点:1.青少年是记忆的黄金时代;2.识记的在有意性随目的性的增加而发展;意义识记的方法占主导地位;4.抽象识记能力有了较大发展;5.记忆广度增大。良好记忆力的培养:1.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1)意义识记和理解记忆;2)多通道协同记忆;3)阅读与试图回忆。掌握有效记忆术:1)定位法:将记忆的项目与熟悉的地点相匹配;2)联想记忆法:通过当前的事物回忆另一事物;3)形象记忆法:把抽象的材料赋予一定形象而进行记忆的方法;4)谐音记忆法:根据记忆的内容读音,编成一句读音相同的话;5)PQ4R法:预习、提问、阅读、考、复述、复习。掌握有效进行追忆的方法:1)利用事物多方面联系去寻找线索;2)利用再认来追忆;3)放松冷静,再去追忆。第六章:思维与想象142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142思维概念:——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的一般过程: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下三种活动实现: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思维的分类:1.根据思维的性质分:1)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在思维中凭借知觉和实际动作为媒介的思维;2)形象思维是指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根据解决问题有无确定方向分:1)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2)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1)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指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或新现象时,能够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过程;2)分析思维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的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1)常规性思维又称为习惯性思维和再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程序,运用惯常方法或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文学家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设计师发明新的机器等想象概念:——是在头脑中把表现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分类: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又称为不随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2)有意想象称为有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可以把幻想分为积极幻想和消极幻想。1)积极幻想是指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积极幻想也称理想;2)消极的幻想是指不符合或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性的幻想,消极幻想也称空想。第二节:概念的学习15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概念学习两种形式:1.概念形成:又称概念获得;概念的形成就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2.概念同化。第三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59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1.知觉情境情境越简单,解决问题越容易;2.定势是由先前活动而造成的一种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倾向性;3.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创造性思维概念: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是应用新方案、程序,创造新产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过程: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4.验证期。创造性思维在行动上的特征:1.变通性;2.独特性;3.流畅性。第四节:青少年思维与思象能力的培养170良好的思维品质:1、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1)深刻性指透过复杂表面现象发现问题本质;2)广阔性指全面考察问题,从事物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认识事物。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1)独立性指能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寻找答案;2)批判性指思考问题不受影响,能客观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检查结果,冷静分析思想决定的是非利憋。3、思维的逻辑性,指思维能遵循逻辑规律。4、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方案、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途径。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3.思维广阔性和灵活性特点显著;4.想象丰富,富于创造而又富于幻想。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1.激发求知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2.创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4.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培养好奇心。是激励人们探究客观事物奥秘的内部动力;2.丰富想象力。想象和创造思维结合,成就科学发明,丰富想象力是思想活跃者创造的源泉;3、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和重要标志之一;4、鼓励直接思维。直觉思维产生的想法往往推动人们去求证,成为创造、发明的先导;5、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个人的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第七章:情绪与情感182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182情绪情感概述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绪情感的关系:1.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3.情绪是由于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的,情感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的;4.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情感则带有很大的稳定性,不因情境的改变而转移;5.情绪比较级,人和动物都有,情感则是高级的复杂的内心体验,是人特有心理现象;6.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1.面部表情;2.身体姿势或动作表情;3.言语表情。情绪的种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一种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预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发生比激情更突然、更剧烈、对机体的激发程度更大。)情感的种类:高级的社会情感大体上可以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第二节: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191情绪情感对学习的影响:1.情绪情感对人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促进和增强学习效果,也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和减低学习效果。2.愉快的平衡的积极情绪,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焦虑不安消极的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3.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还表现在:当所学习的材料的情绪与学习的情形一致时,记忆效果就更好些,即愉快的人更容易记住令人愉快的材料,而悲伤的人更容易记住令人悲伤的材料,这种现象叫做“情境一致性效应”4.人在愉快的状态下更容易记住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的东西,这种效应叫做“心境状态依赖效应”焦虑的含义:个体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对自我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焦虑的基本成分:1.认识成分。是有消极的自我评估所构成的意识体验;2.生理成分。是一种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3.行为成分。是一种以动作或行为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外部反应。焦虑对学习的影响:1.不同程度的焦虑对知识学习的影响。适当的焦虑,对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2.焦虑的作用与学习的难度。对于不是复杂和机械性的学习,焦虑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有抑制作用。什么是考试焦虑:如何化解考试焦虑:3.4.5.焦虑的作用与学习能力。焦虑的强弱程度对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学习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焦虑的作用与持续时间。长期焦虑不仅影响个体身心发展,还对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焦虑的作用与个体的年龄。随学生年龄增长,焦虑对学习的抑制作用减少。6.考试焦虑与学习。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焦虑越高,成绩越差。指“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使学生对考试有正确的认识;2.使学生对自已有正确的估计,以确立适应学生能力的学习目标;3.使学生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抱负水平。教学中学生情感的调节:1.教师要保持高涨的情绪;2.教师要热爱学生;3.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的课堂情绪;5.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第三节: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培养2042.深刻性:情感的深刻程度;情感的品质:1.倾向性:指人的情绪情感是由什么引起的;3.稳定性:情感持续时间的长短;4.效果性:情感对人的行动的影响。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1、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明显的两极性3、不断深刻4、逐渐稳定第八章:意志212第一节:意志概述212意志概念: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反映的集中表现。意志必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没有困难的行动是无意志可言的。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的特征之一是具有自觉目的性。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阻力。意志给认识过程以巨大影响,它使得人能够主动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并在变革事物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人去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意志行动的结构:由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两部分组成。1.采取决定阶段:1)开展动机斗争:根据动机冲突的形式和内容不同,把动机冲突分为三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2)确定行动目的。3)选择达到目的地行动方法2.执行决定阶段:1)近期目的,立即执行;2)远期目的,不立即执行。意志过程的障碍与克服:1.动机冲突与对待:1)了解你的动机。通过现象看本质。2.3.挫折反应的个别差异取决条件:第二节: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2)3)了解动机所处的位置。源于哪种层次的需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动机和消除冲突的方法:A.理智分析,做出调整B.同时放弃,另谋出路D.折衷处理,两面兼顾。挫折感与对待:挫折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情绪反应。1)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学会控制情绪。成就感与对待:成就感对人的影响是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1)要善于调整目标;2)要脚踏实地;3)排除各种消极情绪。C.让时间来考验。E.迂回而取。1.对诱发挫折事件的认识;2.个人的挫折经历;3.个人的抱负水平;4.个人的自信心;5.个人性格、气质上的差异;6.是否了解其他遭遇相同或相似挫折情境的人的反应。224盲从和独断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1.自觉性:能认识到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主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目标的意志品质。与其相反的是2.坚定性: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与其相反的是动摇性和刚愎、执拗。3.果断性:善于迅速明辨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的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与其相反的是优柔寡断。自制力:善于控制自我的意志品质。与其相反的是任性的怯懦青少年意志品质的特点:1.有一定的自觉性,但并不完善,具有较大的受暗示性。2.果断性水平不高,需引导发展。3.坚持性比较稳定,但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坚持性四个因素:1)兴趣和需要程度;2)动机和目的水平;3)对任务意义理解程度;4)习惯稳定水平。自制力逐渐发展。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正确的世界观教育;2、进行克服实践困难的锻炼3、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4、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第九章:个性倾向性232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现实事物具有的一定的态度和取向。个性倾向性组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自我意识。第一节:需要232需要概述: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的种类:1.从需要产生和起源可分为:1)生理需要: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绵之需要,如空气、水、食物、休息、性等人和动物共有。2)社会需要:人在社会活动中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如交往、求知、尊重、劳动等人所独有的。2.从需要对象的性质可分为:1)物质需要:自然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需要。2)精神需要:道德、审美需要。需要结构: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需要有不同的层次:最低层的需要是1)生理需要,其它依次为2)安全需要、3)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人尊),最高层是4)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天赋的极度发挥)。他认为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青少年合理需要的建立:1)个人需要必须符合个人具体生活状况,不与个人实际相脱离:A.个人的主导需要必须与个人各不同年龄阶段主要发展任务相一致;B.个人需要的满足必须建立在可能的、现实的基础上。2)必须不断发展高层次的需要,使个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致。第二节:动机236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力量。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行为起着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的作用,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什么是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学习动机的作用:1.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2.促进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培养: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3.利用反馈,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已学习的结果。4、竞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节:兴趣248兴趣可以成为事业成功的动力。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兴趣概念: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1.能力因素;2.年龄与性别;3.个人的认识和价值观念;4.家庭和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培养:1.探究学习的意义,促进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2.即学即用,以知识的力量强化自己的兴趣;成多,积累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第四节:自我意识254自我意识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已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有三种形式:认知的、情绪的、意志的。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1.关注“自我形象”;2.对个性品质的意识与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3.自尊心有较大的发展。第十章:能力261第一节:能力概述261能力概念:是指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而能力最完备的结合是天才。单一能力即使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也不能称为天才,仅称为“偏才”。能力与知识、技能关系:1.区别:1)知识是指人们所掌握的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经验。2)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3)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活动的心理条件,包括顺利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心理条件。2.联系: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2)能力的发展是在知识、技能掌握与运用的过程中完善的;3)知识的获得依赖学习,而技能的掌握依赖练习,离开学习与练习,能力不会得到发展。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3.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第二节:智力理论265认知发展取向的智力理论:不是采用心理计量的研究取向,通过因素分析来建构智力理论,而是从认知发展的观点描述智力的本质。代表人物:皮亚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要点:1.个体的认知发展,在性质上是智能发展;2.在个体智能发展的心理历程中,适应、同化、平衡、认知图式等均属重要概念;3.智能从婴儿期到青年期分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限和形式运算期四个时期;4.个体在智能发展的四个时期中的先后顺序不会改变;5.个体在智能发展的四个时期中所表现的智能性质不同。第三节:能力的个别差异271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个别差异的表现是普遍存在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般能力的个别差异: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智力类型的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第四节:能力的测量2741905年,法国比奈和助手西蒙共同设计一套儿童智力表,称为:“比奈西蒙量表”。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推孟修订的量表,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韦克斯勒修订的量表,称为:“韦克斯勒量表”。第五节:能力的形成和培养280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有:1.素质。心理学上指人的社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2.早期经验。可促使能力得到更快的发展。3.教育和环境。能力是社会实践培育的结果,教育和环境对能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个人的努力。素质和教育对人的能力发展的影响都必须通过个人本身的努力而起作用。青少年能力的培养: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课外兴趣的培养,促进能力发展;4.注意能力个别的差异,因材施教。第十一章:气质288第一节:气质概述288气质概念:气质即通俗所称之“脾气”、“性情”,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主要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具体进行方式和表现特点。气质的基本特征:1.感受性:指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耐受性:反映人对外界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3.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系统灵活性的表现;4.可塑性:人根据外界情况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难易程度;情绪的兴奋性:表现了神经系统的强度特征,也表现了其平衡性;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与动作反应表现于内还是表现于外的特征。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由于气质是人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主要受人体先天的生物学因素所影响,因此它是人的个性中最为稳定的特征。2.气质的稳定性首先表现在无论从事何种活动,一个人的气质特征总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气质的稳定性还表现为气质不会随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她绝对不可改变。在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个性特征,都会对其中的改变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气质也是可以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和改造的。气质类型学说:1.体液说(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2.体型说(包括:肥胖型、瘦长型、强壮型);3.激素说(包括: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型、副甲状腺型);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包括: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气质类型(体液说):1.多血质:属于动作灵敏、情绪活跃的气质。2.胆汁质:属于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气质。3.粘液质:属于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气质。4.抑郁质:属于呆板羞涩、动作迟钝的类型第三节:气质对实践活动的意义302气质与教育:由于个人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不同,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并将其作为学校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方法的依据,以提高教学效果。1、正确区分和认识学生的气质类型和特征;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3、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第十二章:性格305第一节:性格概述305人的性格表明人的社会实质,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性格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和定型化的结果。人的性格都是典型性和个别性的统一。性格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社会特征和精神面貌,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典型性是指某一集团人们共有的本质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什么是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1.性格与能力:1)性格对一个人的能力、才能的发展,常起制约作用。优良的性格特征能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良的性格特征会制约能力的发展;2)在多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的性格特征也被巩固下来,变为定型,成为个体性格的一部分。2.性格与气质:1)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2)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3)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4)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也可以影响气质的改变。性格结构:1.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1)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2)对待他人和集体的态度;3)对待自己的态度。2.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1)行动的自觉性方面的特征;2)自我控制方面的特征;3)行动坚持性方面的特征;4)行动的果断性方面的特征。3.情绪方面的性格特征:1)情绪强度方面的特征;2)情绪稳定性方面的特征;3)情绪持久性方面的特征;4)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理智方面的性格特征:1)在感知方面;2)在思维方面。第二节:性格的形成和培养31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家庭环境:1)父母的养育方法;2)家庭成员的品行;3)父母之间的关系。2.学校环境:1)忽视品德教育;2)违反教育原则;3)学校和家庭、社会教育脱节。3.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青少年性格的发展和培养:性格培养的天地是广阔的,社会、学校、家庭等都是培养人的性格的场所。1.早期重视性格培养。家庭早期教育为儿童性格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发展儿童智力同时,要有意识培养良好的性格;2.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榜样在青少年性格的形成中具有无穷的力量,杰出人物,特别是教师和家长,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对青少年形成道德行为有显著作用:启示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矫正作用;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青少年学生存在着性格发展的个别差异,教师应采取灵活而有原则的方法,有我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个别施教育;4.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本文档为【心理学内容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guoliang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03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