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举报
开通vip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仅供个人参考第一节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一、名词解释: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指脏腑显现于外的形象,也就是指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所反映在外部的现象。第二节脏腑名词解释: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依赖心的推动在脉中运行,周流不息,循环无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靠心气。心主神志(心主神明):即心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脾主运化水谷:脾将水谷化成精微,后经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脾主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仅供个人参考第一节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一、名词解释: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指脏腑显现于外的形象,也就是指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所反映在外部的现象。第二节脏腑名词解释: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依赖心的推动在脉中运行,周流不息,循环无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靠心气。心主神志(心主神明):即心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脾主运化水谷:脾将水谷化成精微,后经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脾主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脾将饮食水谷中的水液,清者吸收散精于肺而布散全身;多余或者含浊的水液转输给肺和肾,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功能。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有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脾气主升:脾气的运化特点是以上升为主,即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的作用三、问答题或叙述题:何谓肺主宣发?其生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其生理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⑴排出体内的浊气;⑵将由脾转输来的津液、水谷精微输布到全身,外达皮毛;⑶宣散卫气,调节腠理。何谓肺主肃降?其生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其生理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⑴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⑵将清气和由脾转输来的津液、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⑶肃清肺和呼吸道。何谓脾主运化?请叙述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答:脾主运化:脾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运输送至全身的功能。包括两方面:⑴运化水谷:脾将水谷化成精微,后经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⑵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脾将饮食水谷中的水液,清者吸收散精于肺而布散全身;多余或者含浊的水液转输给肺和肾,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与书上概念略有不同)脾失健运(水谷、水液两方面)有哪些临床表现?答: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表现为腹胀、便溏、完谷不化、食欲不振等;由于气血化生不足,可表现为倦怠、消瘦等。脾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则可致水液不布散而停滞体内,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或发生水肿。人体的消化功能为什么与肝、脾两脏有关?答: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虽然由脾胃来完成,而脾胃之气的升降,靠肝主疏泄的调节作用。同时肝分泌胆汁,排泄胆汁,亦有助于消化作用。脾主运行,能运化水谷。饮食入胃后,虽然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但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作用,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布散全身。所以,人体的消化功能与肝脾有关。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肝主疏泄表现在以下方面:⑴协调气血运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得以正常运行。⑵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保持脾胃升降协调;肝的疏泄还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帮助脾胃对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⑶调节精神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精神愉快,心情舒畅。⑷调理冲任二脉:肝的疏泄影响冲脉和任脉的通利协调。叙述“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及其两者互相的关系。答:肾中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后天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之精,出生以后摄入的饮食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及脏腑在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依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后天之精必须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试述肾中精气的主要功能,在人的一生中(幼年、青春期、中年、老年)精气的变化?答:人从幼年开始,由于肾中精气逐渐充盛而“齿更发长”,到青春期,肾中精气进一步充盛,从而产生“天葵”促使性功能成熟,而具有生殖能力,体魄强盛;中年以后,肾中精气渐弱,天葵日见衰少,性功能和生殖能力逐渐减退;老年肾中精气更弱,天葵耗竭,性功能和生殖能力消失,形体衰老。试述肾阴肾阳的功能,以及肾阴虚、肾阳虚的病理表现?答: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有濡润滋养脏腑组织的作用。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推动、温煦的作用。肾阴虚可见虚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症;肾阳虚可见形寒肢冷、腰膝冷痛、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减退。何谓肾主纳气?它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促进吸气有一定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第三节气、血、津液一、名词解释: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为血之帅:即指气是血液生化的动力(气能生血)、血的循行有赖气的推动(气能行血)、气对血的运行有固摄作用(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血能载气)气存于血中,血液不断地为气地功能提供营养(血能养气)。第四章病因一、名词解释: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地说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瘀血:凡血液运行不畅;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组织之中;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称为瘀血。第五章诊法二、简答题:什么是望神?有神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望神即观察病人表现于外的精神状态及意识思维活动,判断其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疾病预后的好坏。有神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呼吸平稳,面色荣润,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属?答:舌尖反映心肺的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的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反映肾的病变。望舌应注意那四个方面?答:姿势、光线、顺序、染苔。望苔的临床意义?答: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的深浅,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情的进退。什么是恶寒和畏寒?答:凡病人主观感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觉寒冷者,称为恶寒。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者可缓解者,称为畏寒。询问二便应问清哪些情况?意义何在?答:主要询问排便的次数,时间,及排便的感觉和伴随症状等。问清二便情况,可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何谓正常脉象?答:又称平脉或常脉,基本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列出临床常见6种病脉的名称及主病答: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虚脉,主虚证;实脉,主实仅供个人参考证。第六章辨证方法一、简答题:何谓八纲辨证?答: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八类证候,成为八纲辨证。试述表证、表寒证和表热证的临床表现?答:表证常见有: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等症。表寒证(外感风寒、表实证)临床表现: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外感风热证)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口渴,咽痛,苔薄微黄,脉浮数试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答: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一般来说,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属表证;但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的属里证。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脉浮主表证,脉沉主里证。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何谓寒证?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示例)答: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衰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致。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常见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光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何谓热证?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答: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常见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试述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临床表现?答:(1)阴虚证:形体消瘦、颧红、舌红少津少苔、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脉细数、手足心热。(2)阳虚证:兼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症状、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经常畏冷、自汗、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沉迟无力、四肢不温。(3)气虚证:神疲乏力、动则气急明显、面色晄白或苍白、舌淡胖、音低懒言、自汗,纳食不化、或大便溏薄或小便余沥、脉(濡)虚。(4)血虚证:消瘦、面色淡白或萎黄,指甲色白,舌质淡、舌少苔、眩晕、目花、失眠、心悸、手足麻木、脉细而无力。第七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一、简答题: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视,“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包括那两方面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答:“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既病防变”主要指哪两点?答:第一是早期治疗,第二是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转变。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法则时,必须遵循哪三方面原则?答: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法则时,必须遵循“治标与治本”、“正治和反治”、“病治异同”三方面原则。列表比较标与本的概念本标邪正双方正气邪气病因和症状病因症状疾病的部位脏腑病经络肌表病疾病先后旧病、原发病新病、继发病什么叫正治和反治?答:正治又称“逆治”,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情况下,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则。反治又称“从治”,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下,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则。试述相因制宜的三个原则。答:是指治疗和护理时,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试述吐法主要适用证和禁忌证。答:主要适用于误食毒物尚在胃中,宿食停留胃脘不化或痰涎壅盛,阻塞气道者。吐法用于急救,收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凡体质素弱、年老体弱或孕妇、产妇及出血病人,均不宜用吐法。什么是清法、补法和消法?答:清法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里热证。补法又称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扶助正气,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消法又称消散法,是运用具有消导、消散、软坚、化积等作用的方药,消除体内积滞,痞块等病证的一种治疗大法。第八章方药基础知识一、简答题:什么是中药的升降沉浮?答: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不同趋向。归经概念?答: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什么是相畏?答: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药物减轻或消除。什么叫配伍禁忌?答:主要是指相反药物禁忌应用。服药温度应如何掌握?答:一般汤剂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发汗解表药宜热服;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等宜凉服。第九章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三、简答题:1.简述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答题示例)答:1)关心体贴首先,护理人员善于体贴患者的疾苦,全面关心体谅病人,取得病人信任。同时,还应注意营造适宜康复的环境从自身的衣着打扮,行为和病室内外环境等方面入手。2)言语开导通过正面的说理疏导,可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开导其消除不良心理因素,从而改变病人的精神状况。3)移情易性移情在护理工作中,主要是指将患者精神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它方面。易性包括消除或改变病人的某些不良情绪、习惯或错误认识,使其恢复正常心态或习惯。4)情志相胜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使其淡化甚至消除,以恢复正常精神状态的一种方法。5)顺情解郁对于病人,特别是精神状态忧郁和感到压抑的病人,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顺从其意志和情绪。2.阐述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答:1)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饥过饱。三餐应定时,定量,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2)饮食有方缓:进食时宜细嚼慢咽;软、暖:食物软硬恰当,冷热适宜;洁:食物要新鲜、干净。3)谨和五味、荤素搭配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饮食性味不要过重3.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答:1)解表类药应温服,服药后应卧床覆被并进热饮,以达发汗驱邪的目的。发汗以微汗为宜,不可太过,以免损伤正气,伤耗津液。2)患者应避风寒,禁冷敷。3)应慎与解热镇痛类西药同用,以防汗出过多。4)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类食品。4•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有哪些基本原则?答:生活起居护理和养生是指对病人或健康人,分别给予环境的特殊安排与生活的照料,或给予健康方面的指导。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共养。第十章中医常用传统疗法针灸一、腧穴一、解释题:腧穴一一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经外奇穴一一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随证取穴一一亦名“对证取穴”或名“辨证取穴”,是指针对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三、简答题简述腧穴的分类及治疗作用。答: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及阿是穴三类。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以下三方面:⑴近治作用,一切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⑵远治作用,十四经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⑶特殊作用,指刺激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简述以下腧穴的定位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①肺经:列缺②大肠经:合谷、曲池③胃经:颊车、下关、足三里④脾经:三阴交⑤心经:神门⑥小肠经:后溪⑦膀胱经:大肠俞、肾俞⑧肾经:涌泉⑨心包经:内关⑩三焦经:外关(11)胆经:阳陵泉(12)肝经:太冲(13)督脉:大椎、百会、水沟(人中)(M)任脉:关元、气海、神阙、中脘(15)经外奇穴:印堂、太阳、落枕、针刺的护理一、名词解释针灸治疗一一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与艾灸对腧穴的刺激,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针刺一一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得气一一又称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等经气感应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行针一一又名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五、简答题:1简述毫针刺法的禁忌症(答题示例)答:1)极度疲乏、饥饿、精神高度紧张。2)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或肿痛部位。3)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等。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5)孕妇下腹部、腰骶部禁止针刺。常见针刺意外有些?仅供个人参考3.简述晕针的概念、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有哪些?答:1)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2)原因:精神紧张、以及施术手法过重,病人不能忍受;精神紧张: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精神紧张,惧怕针刺。体位不适:以及施术手法过重,病人不能忍受特殊情况:针刺时过度劳累、饥饿;大泻、大汗、大失血等病后体质虚弱,经不起针刺的刺激环境不适:夏季天气闷热,诊室狭小拥挤,温针燃艾太多,烟气熏灼等3)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疲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4)预防:预防:对晕针要重视预防解释到位:初次接受针治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体位舒适: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可能采用卧位)穴少手轻: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关注特殊:对劳累、饥饿、大渴的病人,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细察先兆: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若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环境适宜: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等因素5)护理措施:停刺取针: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取出平卧头低: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保暖饮热:注意保暖,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之,轻者静卧片刻,即可恢复刺激急救穴: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厥等缓解后休息: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必要时急救: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4.简述滞针的原因、处理与预防?答:1)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人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2)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医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揉按,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宜散气血、缓解痉挛。若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3)预防:对精神紧张及初诊者,应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进针时应避开肌腱,行针手法宜轻巧,捻转角度不宜过大过快,避免连续单向捻针。5.简述弯针的原因、处理与预防?答:1)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快,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体位不适,在留针时改变了体位;或因针柄受外力碰击;或因滞针处理不当。2)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进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轻度弯曲,可按一般拔针法,将针慢慢退出。若针身弯曲较大,应注意弯曲的方向,顺着弯针的方向将针退出。如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渐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以防断针。如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3)预防:医者施术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患者的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动体位。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得受外物碰压。阐述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答:1)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汗出过多、出血后不宜针刺,孕妇尽量不针刺2)针刺时尽量取卧位,进针后盖好衣被,并用支架支起被子,以防压弯针柄。3)针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一个穴位应用一支针,以防止交叉感染。4)局部皮肤有瘢痕、肿瘤、感染、溃疡及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针刺。5)针刺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全身不良反应。7.什么叫腧穴?腧穴可以分哪几类?答: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可归为十四经穴、奇穴及阿是穴三类。8.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几种?答: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9.毫针的结构可分为几部分?答:五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10.什么叫近部取穴?请举例说明。答: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包括“阿是穴”)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这是因为腧穴普遍具有近治作用,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如鼻病取迎香等。三、灸法的护理一、名词解释:温针灸一一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瘢痕灸一一又称为化脓灸,是指将局部皮肤烧伤,使其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的灸法。直接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四、简答题:1.简述间接灸的注意事项?答:(1)施灸前,协助病人摆好体位,避免病人疲劳时移动身体而烫伤皮肤。(2)施灸中,应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痛感。(3)艾炷燃尽后,应及时除灰,易炷再灸,避免烫伤。2.简述灸法的主治和适应范围?答:主治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适应范围:凡属慢性久病及阳气不足的疾病,如久泻、久痢、久疟、痰饮、水肿、寒哮、阳痿、遗尿、疝气、脱肛、痿痹、腹痛、胃痛、妇女气虚血崩、老人阳虚多尿,以及虚脱急救等等。总之一切虚寒病证均宜。第三节拔罐疗法一、名词解释1拔罐疗法一一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出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五、简答题:拔火罐的病人有哪些禁忌症?答:1)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2)皮肤有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处不宜拔罐。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4)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2.拔罐过程应注意什么?答:1)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和适当的体位,冬季要注意保暖,留罐时,应盖好衣被。2)根据所拔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罐口要光滑、无裂隙。3)拔火罐或水罐时,应避免烧伤或烫伤。若起罐后,出现水泡时,水泡较小,只需外敷无菌纱布,以防止擦破;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再外敷无菌纱布,以防感染。二、名词解释1、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样的证候。而不同疾病只要出现证候相同,便可选用同一护理措施。称为异病同护。2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把胡思乱想的杂念改变为静思专想,从而进入无思无想。3、厥证:是由于气机突然逆乱,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而引起,临床上有气厥、血厥、痰厥、食厥、和暑厥之分。4、色彩康复法以五色配五脏情志的理论为指导,利用自然界有关颜色,让病人用眼观望,从而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产生影响,以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5、包煎:绒毛类、粉末类药物(旋覆花、车前子、青黛、滑石等)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混浊,对消化道、咽喉产生不良刺激,应先用纱布包好,再加入同煎。6、寒因寒用:只用寒性药物及寒凉法治疗和护理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7、意守:就是把意念、思维、想法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8、热熨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品加热后,在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湿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四、问答题1、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表现:病人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晕厥现象。护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令病人平卧,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如已发生晕厥,可用指甲掐或针刺人中、素髎、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一般即可苏醒,若症状仍不能缓解,可配合其他抢救措施。预防:对初次接受针刺或精神过度紧张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对饥饿、出大汗后、疲劳病人应先进食、饮水、休息后再针刺。同时对这些病人采取卧位,选穴宜少,手法宜轻。在针刺和留针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头晕心慌时应停止操作或起针,让病人卧床休息以预防晕针。2、叙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⑴拔罐前应先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合作。⑵根据所拔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体位应舒适并能持久。冬季要注意保暖,留罐时盖好衣被。⑶拔罐时要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凡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不适宜拔罐。皮肤有水肿,溃疡,肿瘤,大血管处,孕妇腰腹部及乳头部不宜拔罐。⑷拔罐时应根据所拔部位的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并应注意罐口是否平滑,无裂纹。⑸用火罐或水罐时应注意避免烧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后皮肤起泡时,小的水泡可敷以消毒纱布保护,防止擦破感染。水泡大时应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吸出,再用消毒纱布外敷预防感染。⑹高热抽搐的病人不宜应用拔火罐法。3、叙述滞针原因、护理及预防。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使针不易拔出。(2)行针时捻转提插幅度太大或向一个方向捻针,使肌肉纤维组织缠绕针身而滞针。(3)留针时间太长也会滞针。护理:(1)解除紧张情绪,嘱咐病人放松肌肉、按摩穴位四周,放松痉挛的肌肉。(2)叩弹针柄,将针退出。(3)在滞针穴位附近再刺一针,以解除痉挛,将针起出。因肌肉纤维缠绕针身之滞针,可轻轻将针向反方向捻转,待针松动后再出针。预防(1)对精神紧张的病人,应先做好解释,解除思想顾虑。(2)操作方法要正确,防止针身缠绕肌肉纤维而滞针。4、叙述灸法的注意事项。(1)施灸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施灸的壮数,应先灸少而后灸多。先灸艾炷小者,后灸艾炷大者。灸法的补泻应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艾灸的补泻,即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2)施灸的禁忌:实热证、阴虚发热者禁灸。颜面部、五官、大血管等处,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宜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5、叙述针刺的注意事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答:1、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体弱者不宜用强刺激。孕妇尽量不采用针刺法。2、针刺时应尽量取卧位,进针后立即盖好衣被,以防感冒。3、针刺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一个穴位使用一个针,防止交叉感染。4、针刺时应避开皮肤瘢痕部位,皮肤有感染、溃疡、肿瘤或有自发出血倾向者都不宜针刺。5、针刺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全身状态有无不良反应。6、叙述汗法的概念与护理措施。概念: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泻腠理等作用,通过人体的微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措施:1、服药后卧床盖被并进热饮,以助药力,要因季节、年龄、体质等区别对待,常以遍身微汗为宜。一般情况下,汗出热退即停药。若经上述处理仍无汗出,纵然体温不退,切不可冷敷与给冷饮,以致热邪不能外达而闭门留邪。可按医嘱再服发汗解表药一剂,再服热饮。但应防止汗出过多,伤津耗液,损伤正气。大汗不止,易致伤阴亡阳,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采取措施。2、大汗不止时,暂时不要掀被更衣,注意避风寒,可用干毛巾铺垫于胸前背后,待汗出停止后再更衣换被,注意室内温度宜偏高,防止复发。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酸性和生冷食物。4、服用解表发汗药时,应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的西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等,以防汗出过多而伤阴。7、叙述刮痧法的注意事项。1、体位要舒适,坚持时间长,并注意预防感冒。2、俯伏坐位及坐位:多用于头部、颈部、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外侧部。仰靠坐位:胸、腹、下肢内侧、前侧部。3、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及刮拭结果:出现痧痕,皮下微红色或紫红色充血瘀点。本次刮痧与前次刮痧间隔3—6天,以皮肤痧退为准,3-5次一个疗程。4、刮后饮一杯温开水,休息15-20分钟。5、如在刮痧的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刮痧,平卧或头低脚高位,给一杯糖水,重刮百会、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用棱角轻刮人中。6、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饮食上禁食生冷。7、病情重、病灶深、体质好或疼痛性疾病,选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病情轻、病灶浅、体质差、的病人宜选用补法;冬季或天气寒冷时刮痧时间宜稍长;夏季或天热时刮痧时间宜稍短。8、叙述吐法的概念和护理。概念: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措施:①药物采取二次分服,服第一次已吐者,需与医生联系,决定是否继续服第二次。②服药后仍不吐者,可用压舌板,手指刺激咽喉部,助其呕吐。③呕吐不止者,根据催吐药的种类可分别用下列方法处理:服巴豆吐泻不止者,用冷粥解之,服藜芦呕吐者,用葱白汤解之,误服其它有毒物质呕吐不止者,用甘草,贯众,绿豆汤解之。④严重呕吐者,应观察病人脉象,血压,神志,呕吐物的量,性质等,并做记录。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输液以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⑤此类药对幼儿,年老体弱,心脏病,高血压,孕妇均慎用或忌用。⑥呕吐后暂不进食或给清淡素食,少食多餐,忌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9、叙述针刺时造成弯针的原因、护理及预防措施。原因1留针过程中病人移动体位或意外碰撞、压迫而引起。操作者进针时用力过猛过快或选穴不准确,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滞针处理不当造成弯针。护理1出现弯针后,不要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注意弯曲的方向,并顺着期方向将针退出。将病人移动的体位恢复原位,然后顺着针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切忌用力捻转或抽拔,以免断针。预防针刺前,1选择舒适的体位,留针期间不要随意变换体位。2术者手法要熟练,指力邀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3针刺部位和针柄避免外物碰压。10、叙述中医康复护理的概念和原则。概念:中医康复护理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原则:总原则是调理阴阳平衡,尽量促进形神功能活动规复正常。(1)养生护理原则(2)综合护理原则(3)整体护理原则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的原则。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urdenpers?nlichenfu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Pourl'e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adesfinspersonnelles;pasadesfinscommerciales.to员bkog^A.nrogeHKOTOpMeno^b3ygoiccH6yHeHuac^egoBuHHuefigo^^HMucno员B30BaTbCEbKOMMepqeckuxqe员ex.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urdenpers?nlichenfu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Pourl'e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adesfinspersonnelles;pasadesfinscommerciales.to员bkog^A.nrogeHKOTOpMeno^b3ymm0ai6yHeHuac^egoBuHHue肉go员冶hbiucno员B30BaTbCEbKOMMepqeckuxqe员ex.以下无正文
本文档为【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guoliang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13
浏览量:6